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明胶海绵在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曹万弘 游箭 +3 位作者 汝斌龙 车亚伟 颜军 何学红 《西部医学》 2014年第9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评价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酌情对脾动... 目的评价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酌情对脾动脉、肝固有动脉行超选DSA,发现出血动脉及其他异常动脉显影,用高压消毒过的明胶海绵颗粒和新鲜明胶海绵条栓塞靶血管。结果 18例患者DSA首次血管造影阳性者16例。在16例DSA阳性的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进行栓塞治疗,止血成功15例,有效止血率为93.75%(15/16例)。对2例DSA结果阴性的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试验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有效止血率为50%(1/2例)。结论采用明胶海绵作为栓塞剂在动脉内栓塞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 消化道出血 dsa诊断 介入
下载PDF
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赵岩 孙书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评价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3例疑似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患者均进行了CTA与DS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CTA的诊断效果。结果... 目的评价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3例疑似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纳入患者均进行了CTA与DS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标准,评价CTA的诊断效果。结果DSA共诊断出51个颅内动脉瘤,CTA诊出颅内动脉瘤49个,符合率为96.08%;两者检出动脉瘤瘤颈宽度与瘤体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诊断,CTA与DSA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且相对无创,可作为筛查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诊断 dsa诊断 颅内动脉瘤
下载PDF
用于DSA介入诊疗的辐射精细测量设备研制
3
作者 熊文俊 薄宇旗 +2 位作者 刘红凯 黄金峰 华成彬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1期30-35,共6页
DSA介入诊疗需要医生在X射线引导下进行手术,长时间的手术可能造成医生过量照射。有必要研制一款小型的实时辐射测量仪,对医生手术过程中重点关注部位所受的辐照情况进行精准测量,发现辐射屏蔽弱项,制定合理的屏蔽方案。基于芯片技术研... DSA介入诊疗需要医生在X射线引导下进行手术,长时间的手术可能造成医生过量照射。有必要研制一款小型的实时辐射测量仪,对医生手术过程中重点关注部位所受的辐照情况进行精准测量,发现辐射屏蔽弱项,制定合理的屏蔽方案。基于芯片技术研制一款小型化、低功耗、实时测量的辐射剂量测量模块,使用MCNP模拟程序,计算在不同补偿片厚度下探测器的能量响应曲线,得出补偿片的最优厚度。并对该测量模块的各项性能指标如重复性、剂量线性、能量响应、耐辐照剂量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测量模块的重量小于15 g,体积小于15 mm×10 mm×5 mm,剂量率测量上限可拓展至1 Sv/h,能量响应在10~250 keV范围内好于±30%,耐辐照剂量上限好于100 Gy。本研究解决了实时辐射测量设备小型化的难题,可为DSA诊疗的医生提供辐射测量方法,实现手部X射线照射剂量的实时测量,通过术后数据回溯,进行辐照风险分析,为屏蔽方案优化提供技术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介入诊疗 硅探测器 辐射监测 集成电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乳腺癌的DSA诊断及导管化疗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晓林 孙刚 李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DSA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经DSA检查乳腺肿瘤 2 4例 ,显示乳腺区异常血管改变 ,诊断乳腺癌 ;再经导管行乳腺癌局部化疗代替术前的静脉化疗。结果 诊断符合率为 86 .35 % ,显示病灶周围肿大、融合的淋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DSA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经DSA检查乳腺肿瘤 2 4例 ,显示乳腺区异常血管改变 ,诊断乳腺癌 ;再经导管行乳腺癌局部化疗代替术前的静脉化疗。结果 诊断符合率为 86 .35 % ,显示病灶周围肿大、融合的淋巴结染色以判断转移情况 ,其符合率为 81.2 5 % ,有效率为 81.8%。结论 乳腺区异常增多的病理血管结构、肿瘤染色 ,共血动脉增粗 ,病灶周围淋巴结染色是DSA诊断乳腺癌的可靠征象 ;乳腺癌的导管化疗是一种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数字减影 导管化疗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消化道大出血的DSA诊断及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2期151-152,共2页
近年来,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医院消化道大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中,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式对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有效地推广和应用。由于DSA诊断及介入治疗属于有创治疗,介入治疗的进行可以有效地减... 近年来,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医院消化道大出血疾病的临床治疗中,DSA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方式对治疗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有效地推广和应用。由于DSA诊断及介入治疗属于有创治疗,介入治疗的进行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叙述了什么是消化道大出血及DSA诊断,还阐述了DSA诊断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大出血 dsa诊断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宪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3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该院收治的28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经DSA诊断后,分别采用保守及介入治疗。结果 DSA确诊率为96.4%。治疗组成功率100%;对照组成功率7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该院收治的28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经DSA诊断后,分别采用保守及介入治疗。结果 DSA确诊率为96.4%。治疗组成功率100%;对照组成功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诊断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严重出血,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dsa诊断 介入
下载PDF
3D-CTA、3D-DSA对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价值的对比 被引量:30
7
作者 石鑫 姜梅 +3 位作者 郝玉军 买买提力 成晓江 柳琛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根据3D-CTA结果决定直接手术者51例,进一步行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11例(5例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者接受了手...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术(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CTA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根据3D-CTA结果决定直接手术者51例,进一步行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11例(5例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复查3D-DSA56例。结果62例患者中,6例经3D-CTA及3D-DSA检查均未发现动脉瘤,56例依3D-DSA检查及手术所见,共发现68个颅内动脉瘤。3D-CTA在显示动脉瘤大小及形态方面与术中所见及3D-DSA检查发现相类似。3D-CTA和3D-DSA测得的颅内动脉瘤瘤体纵径、颈宽等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尽管3D-DSA目前仍然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3D-CTA也是诊治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操作简便的方法,亦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洪翠 李肖 +1 位作者 李甫强 唐承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小肠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小肠出血的39例患者行DSA检查,对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并取得手术及病理结果的患者评价DSA对小肠出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小肠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小肠出血的39例患者行DSA检查,对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并取得手术及病理结果的患者评价DSA对小肠出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对于大量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收缩压<90 mmHg,休克指数>1)及不能耐受手术者同时履行介入栓塞止血。结果 39例患者中,DSA检查阳性者33例,8例成功实施介入栓塞止血。25例行外科手术,其中24例证实出血的部位及原因。DSA诊断小肠出血的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100%,定位诊断准确度92%,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3%。结论 DSA是诊断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可同时实施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出血 dsa 诊断
原文传递
CT、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分析
9
作者 刘志坚 孙克华 +2 位作者 谭启富 孙康健 华长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11-212,共2页
目的 探讨CT、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结果 247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检查,发现单发灶性积血161例,多灶性积血9例,并发颅内血肿14例,6例... 目的 探讨CT、MR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例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结果 247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动脉瘤。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检查,发现单发灶性积血161例,多灶性积血9例,并发颅内血肿14例,6例因头部外伤行头颅CT扫描发现动脉瘤。阳性率为71.25%。DSA检查177例,发现动脉瘤166例,阳性率为93.79%。MRI检查140例,其中MRA检查110例,发现动脉瘤131例,阳性率为93.57%。结论 动脉瘤有特征性CT、MRA和DSA表现。CT可动态、无创观察病情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瘤,反映其真实大小,并可了解动脉瘤破裂后的出血量和范围以及脑积水和脑水肿的程度。MRA能显示动脉瘤的全部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尤其适用于比较大的动脉瘤。MRA安全且可三维旋转以观察瘤蒂和动脉瘤内的血流情况。CT、MRA和DSA联合应用,有利于对动脉瘤的全面诊断,且彼此不能完全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CT MRA dsa 颅内肿瘤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龙振钊 林耀波 +1 位作者 陈汉威 唐郁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4期423-424,共2页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诊断,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DSA对其进行介入诊断... 目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介入诊断,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DSA对其进行介入诊断,并选出符合介入治疗的64例进行支架成形手术治疗,观察DSA诊断结果,分析介入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患有脑血管和头颈部大血管病变76例,病变血管84支。64例行支架成形术患者均成功放置支架,成功率达到100%,血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张,8例出现心率变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DSA介入诊断,可为介入治疗提高评估依据。支架成形术是一种有效介入治疗手段,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dsa介入诊断 介入治疗
下载PDF
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慧 高重阳 +1 位作者 王夏红 赵建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21期27-28,共2页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原理、方法、优势、不足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从2004—2009年经过3D-CTA、3.0TMRA、DSA以及外科手术确诊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回顾分析DSA的检查结果,判断DSA诊断的准确率。结果DSA对...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原理、方法、优势、不足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从2004—2009年经过3D-CTA、3.0TMRA、DSA以及外科手术确诊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回顾分析DSA的检查结果,判断DSA诊断的准确率。结果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准确率为92%,相比3D-CTA、3.0TMRA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结论DS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是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华 李安民 +1 位作者 魏孔朋 赵秀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9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和各种斜位及旋转DSA。在工作站寻找显示动脉瘤最佳角度,将C臂机架转到最佳工作角度,在此角度栓塞动脉瘤。结果:在12例自发性... 目的:评价旋转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和各种斜位及旋转DSA。在工作站寻找显示动脉瘤最佳角度,将C臂机架转到最佳工作角度,在此角度栓塞动脉瘤。结果:在1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2例,选择诊疗的10例中8例致密填塞,2例次全填塞,2例微小动脉瘤未予治疗。结论:旋转DSA有助于发现颅内动脉瘤、微小动脉瘤,能为动脉瘤栓塞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角度,使动脉瘤栓塞更加安全可靠;可对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目标血管不做常规脑血管造影直接行旋转DSA检查,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dsa 颅内动脉瘤 诊疗
下载PDF
DSA介入诊疗旁散射分布的快速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13
作者 赵旭东 刘鸿祥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8期20-23,共4页
目的 :根据X线散射平滑特性,提出一种面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 angiology,DSA)介入诊疗旁散射分布的快速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拟。方法:基于MC模拟算法进行X线光子模拟,并且针对旁散射模拟效率过低导致信号噪声过... 目的 :根据X线散射平滑特性,提出一种面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 angiology,DSA)介入诊疗旁散射分布的快速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拟。方法:基于MC模拟算法进行X线光子模拟,并且针对旁散射模拟效率过低导致信号噪声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泊松统计分布的投影平滑去噪方法,从而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旁散射的信号图像。结果:在仿真实验中,当β值为0.020时,噪声平滑抑制后的信噪比相对于噪声抑制前提升了6.8 d B,同时均方根误差相比去噪前下降了27.18。在真实机器数据实验中,散射强度强的区域,当β值为0.02时,均方根误差比噪声平滑抑制前平均提升了5.20,旁散射模拟的时间从270 min缩短到3 min。结论:该方法有较好的去噪效果,同时也能保留有用信息,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地模拟旁散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介入诊疗 旁散射 蒙特卡罗模拟 噪声抑制
下载PDF
DSA在直肠癌肝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
14
作者 黄峰 向军益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12期736-738,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直肠癌肝转移瘤的DSA表现,明确转移瘤的血供特点,指导介入治疗。方法:30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介入治疗前进行DSA造影检查,分析DSA图像上病灶位置、数目和血供情况。并收集18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对照比较。结果:30例直肠癌肝转... 目的:通过分析直肠癌肝转移瘤的DSA表现,明确转移瘤的血供特点,指导介入治疗。方法:30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介入治疗前进行DSA造影检查,分析DSA图像上病灶位置、数目和血供情况。并收集18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对照比较。结果:30例直肠癌肝转移瘤中,转移到肝左叶7例(23.3%),肝右叶12例(40.0%),同时累及左、右肝叶11例(36.7%),瘤体转移至肝左、右叶及肝两叶三个部位的分布频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及少发结节(3个以下转移灶)9例(30.0%),多发结节(3个及3个以上转移灶)21例(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富血供瘤8例(26.7%),乏血供瘤22例(7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肝转移瘤以多发性乏血供瘤为主,DSA造影有助于其与原发性肝癌相鉴别,并能为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肝转移瘤 原发性肝癌 dsa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