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分析400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新霞 胡晓杰 +4 位作者 吴涛 胡昌明 徐炜 李洪波 赵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0-1089,共10页
目的:探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high level of micro 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DNA错配修复蛋白缺失表达,判断肿瘤MSI状态,建立筛选与遗传相关结直肠癌常规诊断流程.方法... 目的:探讨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high level of micro 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DNA错配修复蛋白缺失表达,判断肿瘤MSI状态,建立筛选与遗传相关结直肠癌常规诊断流程.方法:分析临床特点,光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肿瘤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判断肿瘤MSI状态,荧光定量PCR法进一步证实肿瘤MSI状态.结果:40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以男性左半结肠多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到MSI-H18例,MSI-L98例,MSS284例,MSI-H肿瘤以老年女性左半结肠多见.MSI-H结直肠癌形态学多见绒毛乳头状结构,高、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或伴有黏液分化,肿瘤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肿瘤间质内见Crohn样淋巴细胞反应及瘤周淋巴浆细胞浸润明显,多数缺乏坏死.荧光定量PCR法进一步对18例MSI-H肿瘤进行分析,证实MSI-H7例,MSI-L1例,MSS6例,同时发现4例肿瘤存在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结论:散发性MSI-H结直肠癌与病理形态学具有明显相关性,与患者年龄、性别、部位无显著相关.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错配修复蛋白可作为判断MSI-H肿瘤的常规筛查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控、个体化治疗及筛选与遗传相关结直肠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对MSI-H肿瘤最终确诊及是否与遗传相关仍需进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dna错配修复蛋白 PCR法 微卫星不稳定
下载PDF
DNA错配修复蛋白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覃军 王耀明 +1 位作者 郑广才 马鑫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607-610,614,共5页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蛋白(MMR)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94例结肠癌患者手术标本的MMR表达,回顾性分析其表达对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蛋白(MMR)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94例结肠癌患者手术标本的MMR表达,回顾性分析其表达对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分期是影响MMR表达状态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T和N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转移率、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仅有N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转移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仅有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和MMR缺失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220例DNA错配修复缺陷蛋白完整(pMMR)患者中,69例出现复发转移(31.4%),48例死亡(21.8%);74例DNA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患者中,13例出现复发转移(17.6%),9例死亡(12.2%)。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P=0.034)、总体生存率(P=0.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分期与MMR表达状态密切相关;MMR表达缺失患者预后明显较差,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错配修复蛋白 结肠癌 无病生存率 总体生存率
下载PDF
癌组织及外周血中CD44、PLCEl、甲基化Sept9基因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程世芳 毛永芸 唐生业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讨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簇第44号(CD44)、磷酯酶Cεl(PLCEl)、甲基化Sept9基因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56... 目的探讨癌组织及外周血中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簇第44号(CD44)、磷酯酶Cεl(PLCEl)、甲基化Sept9基因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于我院体检的55名健康成年人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甲基化Sept9基因、CD44、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以上指标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分布特点并进行相关性检验,比较不同甲基化Sept9基因、CD44、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甲基化Sept9基因及CD44表达阳性率、PLCEl表达阴性率、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甲基化Sept9基因、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在不同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El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呈负相关(r=-0.367,P=0.045;r=-0.522,P=0.008);甲基化Sept9基因与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715,P=0.026;r=0.471,P=0.032;r=0.453,P=0.010),CD44与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49,P=0.007;r=0.591,P=0.022;r=0.452,P=0.027),DNA错配修复蛋白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487,P=0.041;r=-0.551,P=0.030)。不同CD44、甲基化Sept9基因、PLCEl及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CEl、DNA错配修复蛋白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呈正相关(r=0.574,P=0.041;r=0.478,P=0.037),甲基化Sept9基因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r=-0.515,P=0.034)。结论CD44、PLCEl、甲基化Sept9基因及DNA错配修复蛋白均与结直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病理分期 预后 甲基化Sept9基因 dna错配修复蛋白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中MMR、p53、ER和PR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喆琳 廖予妹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43-549,共7页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p5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p53、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MR[包括mutL同源蛋白1(mutL homolog 1,MLH1)、mutS同源蛋白2(mutS homolog 2,MSH2)、MSH6和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ostmeiotic segregation increased 2,PMS2)]、p53、ER和PR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根据IHC结果,将患者分为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组、p53突变组、ER和PR阳性组以及ER或PR阴性组。对所有患者复发情况进行随访。比较各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瘤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曲线。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四组在绝经状态、是否合并子宫肌瘤或腺肌症、病理类型、肿瘤直径、盆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腹腔冲洗液、组织学分化程度及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MMR组、p53突变组、ER和PR阳性组和ER或PR阴性组5年DFS率分别为94.1%、56.1%、92.6%和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DFS在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癌栓、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和FIGO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发现,组织学分化程度及FIGO分期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MR、p53、ER和PR的IHC结果可用于观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复发情况,对评估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及观察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dna错配修复蛋白 P53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无瘤生存期
下载PDF
miR-23a通过调控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对子宫内膜样癌进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雯 王琲 +4 位作者 张怡 邵明昱 杨宇星 刘浩楠 王春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5期895-900,共6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23a(miR-23a)在子宫内膜样癌细胞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RT-qPCR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子宫内膜样癌组和癌旁组织中miR-23a、Mut L同源物1(MLH1)和MutS蛋白同系物2(MSH2)的mRNA和蛋白表达。... 目的 探讨微小RNA-23a(miR-23a)在子宫内膜样癌细胞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RT-qPCR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子宫内膜样癌组和癌旁组织中miR-23a、Mut L同源物1(MLH1)和MutS蛋白同系物2(MSH2)的mRNA和蛋白表达。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样癌细胞株Ishikawa细胞,将细胞分为正常组、miR-23a inhibitor转染组以及miR-23a mimic转染组,RT-qPCR实验检测Ishikawa细胞中miR-23a、MLH1和MSH2的mRNA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LH1、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miR-23a相对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升高,MLH1和MS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降低(P<0.05)。miR-23 ainhibitor转染组Ishikawa细胞中miR-23a的表达、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较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5),miR-23a inhibitor转染组Ishikawa细胞中MLH1、MSH2的mRNA与蛋白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miR-23 amimic转染组Ishikawa细胞中miR-23a的表达、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miR-23a mimic转染组Ishikawa细胞中MLH1、MSH2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miR-23a可能通过调控MLH1、MSH2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样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3a 子宫内膜样癌 侵袭 迁移 dna错配修复蛋白
原文传递
MLH1蛋白与近端散发性结肠癌瘤内菌群特征关系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蒋萍 朱安超 +4 位作者 刘营营 李宗敏 刘玉艳 单景军 何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2-602,共11页
背景与目的:mutL同源物1(MLH1)基因的突变会导致DNA错配修复(MMR)系统失活,从而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异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然而,MLH1蛋白表达与肠道菌群是否有关联目... 背景与目的:mutL同源物1(MLH1)基因的突变会导致DNA错配修复(MMR)系统失活,从而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异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然而,MLH1蛋白表达与肠道菌群是否有关联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东北地区不同MLH1蛋白表型近端散发性结肠癌(S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微生物组的差异,探讨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和黑龙江省医院2020—2021年407例近端SCC肿瘤组织样本与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法筛选出其中MLH1蛋白缺失病例(缺失组)与MLH1蛋白完整病例(对照组)。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提取的肠道肿瘤组织内微生物D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特定类群的物种与菌群多样性的关系。结果:共筛选出缺失组病例20例,对照组18例,初步临床数据分析显示,肿瘤越大,MLH1蛋白缺失的风险越高(P<0.05)。不同MLH1状态下肿瘤组织内菌群的α多样性除Shannon指数外(P=0.042),其他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门类水平的微生物组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之间的菌群组成无明显差异(P=0.076)。属类水平上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大于两组内差异(P=0.04),通过菌属丰度之间的比较,发现粪球菌属的菌群丰度可能会促进MLH1蛋白缺失(校正后的P<0.01)。然而,无论各临床病理参数或是不同丰度的关键物种之间,Shannon指数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近端SCC患者MLH1蛋白表型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密切相关。此外,鉴定出粪球菌属可能成为该人群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关键物种,并为今后该病的研究与防治提供新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dna错配修复 MutL同源蛋白1 微生物群
原文传递
MSH6与PMS2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发生发展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新 蔡波 +5 位作者 吴优 李华镭 管杨波 邢钱伟 马利民 张跃平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DH6、PMS2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120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前列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DH6、PMS2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病理科收集的120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前列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标本中MDH6、PMS2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的MSH6、PMS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70.83%,均高于癌旁组织的30.00%、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的MSH6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TNM分期、PSA水平、Gleasom评分、远处转移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PMS2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TNM分期、PSA水平、Gleasom评分、远处转移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DH6、PMS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MS2蛋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dna错配修复基因 MDH6蛋白 PMS2蛋白
下载PDF
不同错配修复蛋白检测组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璐璐 王翔宇 +2 位作者 付广明 李贝贝 王蓁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不同错配修复蛋白(MMR)检测组合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价值及经济学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的表达,按照MMR不同检测组合进行分组,将检测MLH1、MSH2定义为A组,检测MSH6、PMS2定义为B组,检测MLH1、MSH2、... 目的不同错配修复蛋白(MMR)检测组合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判断的价值及经济学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的表达,按照MMR不同检测组合进行分组,将检测MLH1、MSH2定义为A组,检测MSH6、PMS2定义为B组,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定义为C组,根据各蛋白阳性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微卫星稳定性(MSS)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分析各组MS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评估不同MMR检测组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预测效果。结果A组患者MSI与ER、PR的表达有关(χ^(2)=7.587、6.935,P<0.05);B组患者MSI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ER、PR的表达有关(χ^(2)=6.566~8.765,P<0.05);C组患者MSI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ER、PR的表达有关(χ^(2)=6.774~11.600,P<0.05)。结论通过对4种MMR中两种MMR的检测,也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dna错配修复 错配修复蛋白 微卫星不稳定性 细胞分化 受体 雌激素 受体 孕酮 预后 经济价值
下载PDF
一组多功能的错配修复蛋白 被引量:3
9
作者 禄婷婷 徐克前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6-700,共5页
错配修复蛋白是DNA错配修复系统中主要功能蛋白质,主要参与DNA复制过程中对错配碱基的识别和修复。近年来研究表明错配修复蛋白还参与DNA损伤信号的传递、细胞周期的调控、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等。错配修复蛋白缺陷会增加患肿瘤的危险性... 错配修复蛋白是DNA错配修复系统中主要功能蛋白质,主要参与DNA复制过程中对错配碱基的识别和修复。近年来研究表明错配修复蛋白还参与DNA损伤信号的传递、细胞周期的调控、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等。错配修复蛋白缺陷会增加患肿瘤的危险性或者直接导致肿瘤;由于错配修复蛋白参与了DNA损伤信号传递、周期调控,错配修复蛋白缺陷还会导致细胞对相关抗癌药物产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蛋白 dna错配修复系统 肿瘤
下载PDF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特征及其癌变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文亭 郭蕾 +2 位作者 郑波 吕宁 石素胜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3年第6期549-553,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并分析其免疫表型特征,为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癌变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观察95例结直肠息肉状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和MSH6)、DNA修复酶(MGMT)、p53蛋白和BRAF... 目的观察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并分析其免疫表型特征,为诊断、鉴别诊断及其癌变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观察95例结直肠息肉状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和MSH6)、DNA修复酶(MGMT)、p53蛋白和BRAF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与传统腺瘤(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管状腺瘤)进行比较。结果 MLH1在非结直肠腺癌组增生性息肉中均呈阳性,而在结直肠腺癌组的增生性息肉中23.1%为阴性。MSH2、MSH6和MGMT在增生性息肉中的阴性率均明显高于传统腺瘤。BRAF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增生性息肉的阳性率为46.2%,而在非结直肠腺癌的增生性息肉仅为11.8%。MLH1、MSH2和MSH6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各抗体在各组各型息肉和(或)腺瘤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病变部位无关。结论 MLH1、MSH2、MSH6、MGMT和BRAF基因主要参与了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癌变过程。MLH1阴性、BRAF蛋白阳性的锯齿状病变可能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病变 dna错配修复蛋白 MGMT BRAF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叶川 梁鹏 +2 位作者 何正乐 张薇珊 刘智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13-17,共5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知网、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利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关键词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知网、万方以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检索从建库开始至2021年6月。依据Cochrane筛选文献及提取数据,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最后利用Review Manager 5.4.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5075例胃癌患者,其中dMMR患者530例,占比为10.44%。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与dMMR有显著相关性(OR=0.60,95%CI=0.47~0.76,P<0.0001);劳伦分型与dMMR有显著相关性(OR=2.56,95%CI=1.49~4.39,P=0.0007);dMMR与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有显著相关性(OR=1.40,95%CI=1.12~1.75,P=0.003);TNM分期与dMMR无显著相关性(OR=1.47,95%CI=0.88~2.44,P=0.14);伴有淋巴管浸润的胃癌与dMMR有显著相关性(OR=1.70,95%CI=1.23~2.36,P=0.001)。所有亚组纳入文献均不存在发表偏倚(P>0.05)。结论dMMR的胃癌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对诊断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na错配修复蛋白 表达缺失 META分析
下载PDF
植物碱基错配修复系统中Muts蛋白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丰安徽 王伍梅 +3 位作者 李桂娇 郭龙彪 张效忠 崔永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1,共7页
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是DNA损伤修复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用于细胞中DNA合成和遗传重组时发生损伤过程中出现的单个或少数碱基的缺失、插入以及错配的修复,它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DNA复制保真度至关重要。原核生物和真核生... 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是DNA损伤修复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用于细胞中DNA合成和遗传重组时发生损伤过程中出现的单个或少数碱基的缺失、插入以及错配的修复,它对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DNA复制保真度至关重要。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有非常保守的MMR系统。在人体DNA修复系统的研究中,发现癌症的发生与Muts蛋白家族功能缺陷密切相关。类似的在拟南芥和水稻中功能缺陷的Muts蛋白家族(同源蛋白Muts homolog,MSH)会产生增变基因表型,这将为植物的基因功能分析和育种利用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DNA错配修复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植物MMR功能缺陷导致基因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造成的性状畸形进行了描述,对Muts蛋白家族各个亚基功能做了分类说明,并对植物中如何利用MSH产生的增变基因突变和如何利用突变育种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na错配修复 Muts蛋白家族 同源重组 突变 稳定
下载PDF
DNA错配修复蛋白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郁辉 刘金波 +2 位作者 曹阳 张廷涛 晁宏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4期578-582,共5页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蛋白(MMR)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9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MMR表达情况,统计分析MMR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蛋白(MMR)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9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手术切除标本MMR表达情况,统计分析MMR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MMR表达状态与患者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分期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切除淋巴结数量、治疗模式、化疗周期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分期是影响MMR表达状态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转移率、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MMR状态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但与复发转移率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有N分期是影响患者复发转移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仅有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MMR状态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至随访截止日期,220例pMMR患者中,69例出现复发转移(31.4%),48例死亡(21.8%)。74例dMMR患者中,13例出现复发转移(17.6%),9例死亡(12.2%)。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χ^(2)=2.986,P=0.084)、总体生存率差(χ^(2)=3.934,P=0.047),差异均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分期与MMR表达状态密切相关。MMR表达缺失患者预后明显较差,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错配修复蛋白 结肠癌 无病生存率 总体生存率
下载PDF
DNA错配修复酶hMSH2缺陷细胞株的建立
14
作者 何云 庄志雄 +2 位作者 扬杏芬 郑树森 杜柳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15-917,共3页
目的 建立并鉴定DNA错配修复酶hMSH2缺陷细胞株 ,用于研究hMSH2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其缺陷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hMSH2cDNA片段 ,并反向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 ,随后将构建好的hMSH2反义RNA... 目的 建立并鉴定DNA错配修复酶hMSH2缺陷细胞株 ,用于研究hMSH2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其缺陷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hMSH2cDNA片段 ,并反向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上 ,随后将构建好的hMSH2反义RN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LF) ,使之在HLF中表达 ,用蛋白免疫印迹法鉴定转染细胞中hMSH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构建了hMSH2反义RNA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 ,并在真核细胞成功表达 ;hMSH2酶缺陷细胞株hMSH2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 4 4 %。结论 hMSH2缺陷细胞株的成功建立和鉴定为hMSH2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错配修复酶 HMSH2 反义RNA 绿色荧光蛋白载体 真核细胞转染
下载PDF
MHL1及HER-2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应智 储兵 +1 位作者 曾玉梅 杜娟 《新疆医学》 2015年第5期577-579,589,共4页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及原癌基因HER-2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对1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MHL1及原位杂交HER-2检测,观察两种基因的阳性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HL1有47例阳性...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及原癌基因HER-2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对1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MHL1及原位杂交HER-2检测,观察两种基因的阳性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HL1有47例阳性,阳性率为31.3%,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脉管侵犯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杂交显示HER-2有38例阳性,阳性率为25.3%,并且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脉管侵犯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MHL1与HER-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MHL1与HER-2分别独立作用于结直肠癌形成机制,联合检测MHL1及HER-2,可以作为肿瘤预后及靶向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错配修复蛋白 HER-2 结直肠癌 相关性
下载PDF
MutL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及其伴侣功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利军 周亚凤 +3 位作者 张先恩 张治平 张成刚 Anthony E.G.CASS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5,共7页
DNA错配修复蛋白MutL和其它的修复蛋白相互作用来共同完成大肠杆菌甲基介导的错配修复过程 .为研究修复蛋白MutL的体外生物功能构建了融合蛋白Trx His6 Linkerpeptide MutL(THLL)的表达载体并使其高效表达及易于纯化 .mutL基因片段是以E... DNA错配修复蛋白MutL和其它的修复蛋白相互作用来共同完成大肠杆菌甲基介导的错配修复过程 .为研究修复蛋白MutL的体外生物功能构建了融合蛋白Trx His6 Linkerpeptide MutL(THLL)的表达载体并使其高效表达及易于纯化 .mutL基因片段是以E .coliK 12基因组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 ,并通过基因的体外拼接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THLL表达载体pET32a linkerpeptide mutL .重组菌株E .coliAD4 94 (DE3) pET32a linkerpeptide mutL经过IPTG的诱导表达了融合蛋白THLL .收集菌体细胞、超声波破碎后离心取上清进行SDS PAGE分析 ,结果表明有一与预期分子量(84kD)相应的诱导表达条带出现 ,其表达量约占全细胞蛋白的 30 %且以可溶形式存在 .利用固定化金属离子 (Ni2 +)配体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THLL ,其纯度达到 90 % .通过非变性凝胶电泳分析 ,对融合蛋白THLL在DNA错配修复过程中的分子伴侣生物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THLL能增加融合蛋白Trx His6 Linkerpeptide MutS (THLS)与含有错配碱基DNA双链的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L融合蛋白 表达 基因 PCR 连接肽
下载PDF
MDC1和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辛礼辉 田云霄 +3 位作者 吴士茜 孙颖 王静 郑神英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检查点蛋白调节子1(MDC1)与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或刮宫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C1、MMR蛋白... 目的探讨DNA损伤检查点蛋白调节子1(MDC1)与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相关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或刮宫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C1、MMR蛋白(MSH6、MSH2、PMS2、MLH1)的表达,并根据MDC1及MMR蛋白免疫组化结果,分析MDC1、MMR蛋白表达及结合两种蛋白不同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分析MDC1和MMR蛋白联合检测与总生存率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MDC1与MM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MDC1阳性表达患者相比,MDC1阴性表达患者年龄较小,主要为低级别(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与MMR表达完整(MMR-p)患者相比,MMR表达缺失(MMR-d)患者年龄较小,主要为低级别(1~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MDC1阴性表达/MMR-p、MDC1阳性表达/MMR-p、MDC1阴性表达/MMR-d、MDC1阳性表达/MMR-d各组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1、MMR蛋白联合检测与患者的总生存率无关(P>0.05),MDC1阴性表达占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9.5%(12/126),与MMR-d呈正相关(P<0.001)。结论MDC1、MMR蛋白多在低级别子宫内膜癌中失表达,并且MDC1阴性表达与MMR-d具有正相关性,提示MDC1失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dna损伤检查点蛋白调节子1 错配修复蛋白 免疫组化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
下载PDF
MMR蛋白表达缺失检测对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宫宇 张美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MR)缺失的检测对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334例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并对MMR蛋...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MR)缺失的检测对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334例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并对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预后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MMR缺失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MMR未缺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体质量、吸烟史及饮酒史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大小、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分型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MMR未缺失组相比,MMR缺失组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较短,APACHEⅢ评分和SF-36表得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R蛋白表达缺失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显著,MMR蛋白表达缺失的检测对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错配修复基因蛋白 微卫星不稳定性 散发性结直肠癌 林奇综合征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秋静 何玉虎 +1 位作者 丁风华 陆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05-308,31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于约1年后行冠脉动脉造影复查的2 513例患者中,262例为ISR患者(ISR组),于剩余患者中随机入选298例无ISR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无...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于约1年后行冠脉动脉造影复查的2 513例患者中,262例为ISR患者(ISR组),于剩余患者中随机入选298例无ISR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无ISR组)。检测患者血清HMGB2水平及生化指标,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SR组血清HMGB2水平显著高于无ISR组(P<0.001)。与无ISR组相比,ISR组患者的吸烟率及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更高,血清肌酐、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使用胰岛素治疗更多,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累及的血管更多,肾小球滤过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室射血分数更低,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更少,支架直径更小(P均<0.05)。HMGB2水平按三分位数分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血清HMGB2高水平组发生ISR的风险是低水平组的6.532倍(OR=6.532,95%CI:3.605~11.834,P<0.001),中水平组发生ISR的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175倍(OR=2.175,95%CI:1.207~3.919,P=0.010)。结论:血清HMGB2水平与ISR的发生相关,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2 支架内再狭窄 内膜增生
下载PDF
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DNA错配修复蛋白MutS高亲和性抗体
20
作者 刘俊 全智勇 刘建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制备MutS的高亲和抗体,以有利于MutS的检测及应用。方法利用IPTG的诱导作用,在E.coli中诱导表达目标蛋白MutS。利用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目标蛋白,并利用凝胶阻滞实验分析其活性。将MutS作为抗原,在Tomlinson抗体库中利用噬菌体展示技... 目的制备MutS的高亲和抗体,以有利于MutS的检测及应用。方法利用IPTG的诱导作用,在E.coli中诱导表达目标蛋白MutS。利用亲和层析方法获得目标蛋白,并利用凝胶阻滞实验分析其活性。将MutS作为抗原,在Tomlinson抗体库中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来筛选MutS的高亲和力噬菌粒。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后,诱导表达并通过亲和层析的方法来获得可溶性的抗体片段,并检测其亲和力。结果纯化后的MutS具有识别、结合错配DNA双链的活性。ELISA分析表明,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可获得MutS高亲和力的噬菌粒。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HB2151后,诱导表达并纯化到抗体片段,其亲和力为0.9×108L/mol。结论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到MutS高亲和力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dna错配修复蛋白MutS 可溶性抗体片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