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背包问题的DNA计算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毅 宋玉阶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0-186,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DNA计算的求解多维背包问题的算法,该算法分两个阶段执行,第一个阶段采用试管方法,分别求出满足各个约束方程的可行域;第二个阶段采用表面方法,对第一个阶段求出的多个可行域取交集,即得满足整个约束方程组的可行域,再比... 提出了一种基于DNA计算的求解多维背包问题的算法,该算法分两个阶段执行,第一个阶段采用试管方法,分别求出满足各个约束方程的可行域;第二个阶段采用表面方法,对第一个阶段求出的多个可行域取交集,即得满足整个约束方程组的可行域,再比较该可行域中各可行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进而得到最优解.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该算法将试管方法和表面方法结合使用,充分利用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计算 多维背包问题 链接反应 dna探针 核酸外切酶
下载PDF
My Journey to DNA Repair 被引量:3
2
作者 Tomas Lindahl 《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2-7,共6页
I completed my medical studies at the Karolinska Institute in Stockholm but have always been devoted to basic research. My longstanding interest is to understand fundamental DNA repair mechanisms in the fields of canc... I completed my medical studies at the Karolinska Institute in Stockholm but have always been devoted to basic research. My longstanding interest is to understand fundamental DNA repair mechanisms in the fields of cancer therapy, inherited human genetic disorders and ancient DNA. I initially measured DNA decay, including rates of base loss and cytosine deamination. I have dis- covered several important DNA repair proteins and determined their mechanisms of action. The discovery of uracil-DNA glycosylase defined a new category of repair enzymes with each specialized for different types of DNA damage. The base excision repair pathway was first reconstituted with human proteins in my group. Cell-free analysis for mammalian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of DNA was also developed in my laboratory. I found multiple distinct DNA ligases in mammalian cells, and led the first genetic and biochemical work on DNA ligases I, III and IV. I discovered the mam- malian exonucleases DNase III (TREX1) and IV (FEN1). Interestingly, expression of TREXI was altered in some human autoimmune diseases. I also showed that the mutagenic DNA adduct O6-methylguanine (O6mG) is repaired without removing the guanine from DNA, identifying a sur- prising mechanism by which the methyl group is transferred to a residue in the repair protein itself. A further novel process of DNA repair discovered by my research group is the action of AlkB as an iron-dependent enzyme carrying out oxidative demethy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repair Base excision repair dna glycosylase dna exonuclease AlkB dioxygenase
原文传递
基于磁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和核酸外切酶Ⅰ的新型大肠杆菌荧光传感器构建
3
作者 何佳璘 吴源益 +4 位作者 刘天 肖玉梅 何苗 王开勇 杨懿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基于磁性层状双氢氧化物(magnetic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MLDH)对修饰在单链和双链DNA上的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FAM)的高效淬灭,以及核酸外切酶Ⅰ(exonucleaseⅠ,ExoⅠ)对单链DNA的选择性降解作用,建立测定大肠杆... 目的基于磁性层状双氢氧化物(magnetic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MLDH)对修饰在单链和双链DNA上的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FAM)的高效淬灭,以及核酸外切酶Ⅰ(exonucleaseⅠ,ExoⅠ)对单链DNA的选择性降解作用,建立测定大肠杆菌的荧光传感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特征DNA与FAM标记的互补DNA探针杂交,形成FAM-双链DNA,加入Exo I选择性降解剩余探针,再加入MLDH吸附并淬灭FAM-双链DNA。通过磁铁分离上清液与MLDH,测量上清液的荧光强度。结果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本法检测大肠杆菌特征DNA的线性范围为0.05~30nmol/L,相关系数(R^(2))为0.997,检测限(3σ)为0.025nmol/L,对江水、自来水和茶饮料中大肠杆菌DNA的回收率为85.4%~11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结论利用MLDH的荧光淬灭能力和Exo I对单链DNA的选择性水解能力成功构建了测定大肠杆菌的新型荧光传感器,与传统大肠杆菌检测法相比,所建新型传感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准确度高,能实现对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层状双氢氧化物 核酸外切酶Ⅰ 荧光传感器 大肠杆菌 dna检测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共轭聚合物和氧化石墨烯的核酸外切酶I检测
4
作者 程昆淇 高梦莹 +4 位作者 邢佳贝 赵一帆 卢宏飞 刘学国 邢小静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6,共6页
核酸外切酶I(Exo I)作为一种重要的核酶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具有维持遗传信息稳定性的功能,因此建立有效检测Exo I活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聚芴类荧光共轭聚合物-poly[(9,9-bis(6′-N,N,N-trimethyl-ammonium)hexyl)-fluor... 核酸外切酶I(Exo I)作为一种重要的核酶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具有维持遗传信息稳定性的功能,因此建立有效检测Exo I活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聚芴类荧光共轭聚合物-poly[(9,9-bis(6′-N,N,N-trimethyl-ammonium)hexyl)-fluorenylene phenylene dibromide](PFP)不能与吸附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单链DNA结合的实验发现,借助GO对单链DNA和双链DNA作用力强度大小的差异,构建了一个背景信号低、灵敏度高的Exo I检测新方法。GO和PFP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5和7.2 mg/L。在最佳条件下,Exo I浓度在0.5~4.0 U/m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11c+0.861,检出限为0.16 U/mL。该方法可用于血清模拟样品中Exo I活性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103.6%~1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轭聚合物 氧化石墨烯 dna 低背景 核酸外切酶I
原文传递
DNA测序技术的进展和挑战 被引量:5
5
作者 蔡晓静 朱煌 +3 位作者 孔繁琪 冯婕妤 赵立全 牛宗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0期3981-3984,共4页
基因是人类的遗传信息的载体,其遗传和表达影响人类的繁衍及各种生命活动;个体基因组DNA序列突变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获取个体的基因组DNA序列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DNA测序技术潜在的医学应用前景使其近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本文将介... 基因是人类的遗传信息的载体,其遗传和表达影响人类的繁衍及各种生命活动;个体基因组DNA序列突变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获取个体的基因组DNA序列将有助于疾病的诊断。DNA测序技术潜在的医学应用前景使其近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本文将介绍各代DNA测序技术已经取得的进展,目前尚待克服的挑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并着重分析最新的单分子测序技术的发展潜能及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 纳米孔 外切酶 dna测序
原文传递
博莱霉素-Ce(Ⅲ)对DNA的切断机理初探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德盈 杨铭 王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根据外切核酸酶Ⅲ酶解博莱霉素 Ce (Ⅲ ) [BLMA5 Ce (Ⅲ ) ]作用过的双链直线型DNA时 ,酶解速率明显增大 ,酶解产物除 5′ dAMP、 5′ dGMP、 5′ dCMP和 5′ dTMP 4种单核苷酸外 ,还有其他成分存在的实验事实 ,推测出BLMA5 Ce (Ⅲ )在... 根据外切核酸酶Ⅲ酶解博莱霉素 Ce (Ⅲ ) [BLMA5 Ce (Ⅲ ) ]作用过的双链直线型DNA时 ,酶解速率明显增大 ,酶解产物除 5′ dAMP、 5′ dGMP、 5′ dCMP和 5′ dTMP 4种单核苷酸外 ,还有其他成分存在的实验事实 ,推测出BLMA5 Ce (Ⅲ )在DNA双链的特定部位沿 5′→ 3′的方向切断磷酸二酯键 ,使DNA的双链上形成多个暴露的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莱霉素 铈(Ⅲ) dna 药理学
下载PDF
基于核酸外切酶Ⅰ的适配体荧光传感器检测人尿液中的Hg^(2+) 被引量:4
7
作者 赵秋伶 张尤华 于晓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9-1105,共7页
基于富含胸腺嘧啶(T)DNA适配体对Hg^(2+)的特异性识别和核酸外切酶I(ExoⅠ)辅助的信号转换策略,建立了快速检测人尿液中Hg^(2+)的荧光分析方法。固定在微孔板上的DNA适配体特异识别Hg^(2+)后,折叠成稳定的发卡型双链结构,不能被单链特... 基于富含胸腺嘧啶(T)DNA适配体对Hg^(2+)的特异性识别和核酸外切酶I(ExoⅠ)辅助的信号转换策略,建立了快速检测人尿液中Hg^(2+)的荧光分析方法。固定在微孔板上的DNA适配体特异识别Hg^(2+)后,折叠成稳定的发卡型双链结构,不能被单链特异性的ExoⅠ水解,核酸染料SYBR Green I(SG)插入发卡部位产生荧光信号,基于此可实现Hg^(2+)的定量检测。优化后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微孔板包被亲和素浓度为50 mg/L;检测DNA包被浓度为75 nmol/L;使用5"SG以及1.2μL的Exo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强度与Hg^(2+)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500 nmol/L,检出限为1.5 nmol/L(3σ)。利用本方法检测尿样中的Hg^(2+),加标回收率为91.2%~95.0%,相对标准偏差(n=5)为2.1%~4.6%。本方法选择性良好,操作简单,用HNO_3-KMnO_4溶液将尿液中其它形式的汞氧化为Hg^(2+)后,成功实现了尿液中总汞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识别 核酸外切酶Ⅰ 汞离子 信号放大 荧光分析
下载PDF
基于核酸外切酶Exo I的DNA折纸结构纯化方法
8
作者 雷云翔 梅治超 +1 位作者 程岚军 何雨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6,172,共5页
基于核酸外切酶(Exo I)选择性降解单链DNA的性质,为增加DNA折纸结构纯化方法的多样性,开发了一种快速除去剩余DNA单链、纯化DNA折纸结构的新方法。以三角形和矩形DNA折纸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缓冲液环境、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实... 基于核酸外切酶(Exo I)选择性降解单链DNA的性质,为增加DNA折纸结构纯化方法的多样性,开发了一种快速除去剩余DNA单链、纯化DNA折纸结构的新方法。以三角形和矩形DNA折纸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缓冲液环境、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与原子力显微技术对产物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达到快速除去DNA单链、纯化DNA折纸结构的目的,Exo I酶处理不影响DNA折纸结构的完整性及后续的应用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折纸术 核酸外切酶 纯化 自组装
下载PDF
基于封闭链释放型磁性DNA分子机器的化学发光传感体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侨 金京京 张信凤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51-1555,共5页
以核酸外切酶Ⅲ(EXOⅢ)作为驱动力,构建了一种卸载封闭链激活DNAzyme的磁性DNA分子机器,用于化学发光传感分析。将含有富G序列的DNA固定在磁性微球上,并用封闭链封闭富G片段,当有目标DNA存在时,在EXOⅢ的作用下,目标DNA可以循环地将封... 以核酸外切酶Ⅲ(EXOⅢ)作为驱动力,构建了一种卸载封闭链激活DNAzyme的磁性DNA分子机器,用于化学发光传感分析。将含有富G序列的DNA固定在磁性微球上,并用封闭链封闭富G片段,当有目标DNA存在时,在EXOⅢ的作用下,目标DNA可以循环地将封闭链从磁性微球上卸载,使磁性微球表面生成G-四链体DNAzyme,催化产生化学发光,定量检测目标DNA。该DNA分子机器仅需30 min便可完成循环过程。通过紫外吸收、分子荧光、化学发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验证了DNA分子机器的工作原理。最佳条件下,该分子机器检测DNA的线性范围为10~200 pmol/L,检出限3.2 pmol/L。该磁性DNA分子机器在低丰度DNA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分子机器 核酸外切酶Ⅲ G四聚体 化学发光
原文传递
基于核酸外切酶Ⅲ诱导的双重信号放大与MoS2纳米片荧光猝灭性质的核酸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宇飞 薛金涛 +3 位作者 闫慧娟 杨丽娟 刘巍 孙祥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308,共6页
将核酸外切酶Ⅲ诱导的双重信号放大技术与Mo S_2纳米片的荧光猝灭性质结合,构建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的DNA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两条末端修饰荧光基团的探针核酸(HP1和HP2)。由于两条探针核酸具有3'粘性末端,使其不会被核酸外切酶Ⅲ降... 将核酸外切酶Ⅲ诱导的双重信号放大技术与Mo S_2纳米片的荧光猝灭性质结合,构建了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的DNA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两条末端修饰荧光基团的探针核酸(HP1和HP2)。由于两条探针核酸具有3'粘性末端,使其不会被核酸外切酶Ⅲ降解,因而被吸附于Mo S_2纳米片而猝灭其荧光。当目标DNA存在时,会促使核酸外切酶Ⅲ启动双重信号放大反应,并将探针核酸降解成大量的不能吸附于Mo S_2纳米片表面的荧光碎片。在优化条件下,目标DNA浓度在0.5~6.0 pmol/L范围内与荧光信号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8 pmol/L。与单重信号放大技术相比,本方法极大改善了分析灵敏度和检出限,且具有良好的单碱基错配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传感器 Mo S2纳米片 核酸外切酶Ⅲ 双重信号放大 荧光猝灭
下载PDF
基于λ核酸外切酶辅助放大的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DNA的灵敏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佳 郭芸芸 +1 位作者 陈桥 邱洪灯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13-1519,共7页
基于G-四链体/血红素DNA酶的高催化活性以及λ核酸外切酶(λexo)的辅助放大功能,以17个碱基的DNA片段作为模型分析物,构建了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好的新型Luminol-H2O2-G-四链体/血红素DNA酶化学发光传感体系。考察了λexo用量、Lum... 基于G-四链体/血红素DNA酶的高催化活性以及λ核酸外切酶(λexo)的辅助放大功能,以17个碱基的DNA片段作为模型分析物,构建了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好的新型Luminol-H2O2-G-四链体/血红素DNA酶化学发光传感体系。考察了λexo用量、Luminol浓度、H2O2浓度、溶液p H值对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即:p H=9.0,10 unitsλexo,1.0×10^-3mol/L Luminol,3.0×10^-2mol/L H2O2,测得DNA在2.0×10^-12~8.0×10^-9mol/L的浓度范围内与Luminol的相对化学发光强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σ)为0.7×10^-13mol/L。本方法可以区分不同错配的核酸序列,并可用于复杂生物样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核酸外切酶 G-四链体/血红素dna 化学发光 dna
下载PDF
An ultrasensitive aptasensor for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assay based on Exonuclease T-aided cyclic cleavage 被引量:1
12
作者 Guangxing Liu Tian Zhang +1 位作者 Yuguo Tang Peng Miao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93-396,共4页
An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is presented for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detection. DNA tetrahedronaptamer is designed, which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molecular self-assembly events,but also improv... An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is presented for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 detection. DNA tetrahedronaptamer is designed, which not only facilitates the molecular self-assembly events,but also improves the recognition efficiency between PSA and aptamer sequence on the electrode interface. The DNA conformation on top of DNA tetrahedron changes accordingly, which can be further digested by Exonuclease T(Exo T), a type of single-strand specific nuclease. Electrochemical species are removed synchronously and the initial PSA level can thus be determined. A linear range from 0.5 pg mL^(-1) to50 ng mL^(-1) is achieved with the limit of detection(LOD) as low as 0.15 pg mL^(-1). Moreover, this proposed method is highly selective and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determine PSA in human serum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APTAMER dna tetrahedron exonuclease T square wave voltammetry.
原文传递
A cost-effective detection of low-abundance mutation with DNA three-way junction structure and lambda exonuclease 被引量:1
13
作者 Zishan Feng Wei Zhang +6 位作者 Longjie Li Bocheng Tu Weicong Ye Xiaofeng Tang Hongbo Wang Xianjin Xiao Tongbo W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779-782,共4页
We presented a low-abundance mutation detection method with lambda exonuclease and DNA threeway junction structure.The assistant strand in the DNA three-way junction structure could regulate the reaction system from t... We presented a low-abundance mutation detection method with lambda exonuclease and DNA threeway junction structure.The assistant strand in the DNA three-way junction structure could regulate the reaction system from the kinetics and thermodyna mics aspects.The optimization of the assista nt str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selectivity of the mutant-type DNA to the wild-type DNA about 35 times.Moreover,the cost of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could be saved by about 90%.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ction of a human ovarian cancer-related gene mutation BRCA1(rs1799949,c.2082 C>T).The limit of detection to the mutation abundance in the DNA three-way junction structure system(0.2%) was one order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double-stranded DNA structure system(2%).The mutation abundance in different standard samples was quantitively measured,and th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itial abundance in the standard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 mutation Cancer Low abundance dna three-way junction structure Lambda exonuclease
原文传递
单链DNA稳定的金纳米簇合成及其检测核酸外切酶Ⅰ活性研究
14
作者 宋佳宜 熊华玉 +2 位作者 文为 张修华 王升富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核酸外切酶Ⅰ在基因组活动和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快速检测核酸外切酶Ⅰ的活性对疾病诊断和药物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设计一个高效的DNA模板合成荧光金纳米团簇(Au NCs),以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简单、灵敏和无标记的方式检测核酸外... 核酸外切酶Ⅰ在基因组活动和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快速检测核酸外切酶Ⅰ的活性对疾病诊断和药物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设计一个高效的DNA模板合成荧光金纳米团簇(Au NCs),以其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简单、灵敏和无标记的方式检测核酸外切酶Ⅰ(ExoⅠ)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核酸外切酶Ⅰ的加入,单链DNA将从3'端至5'端被消化,金纳米团簇失去了单链DNA模板的保护出现团聚,导致其荧光强度下降,可用于核酸外切酶Ⅰ活性测定.该方法不需要任何基团的修饰和特殊DNA序列的设计,提高了核酸外切酶I活性测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外切酶Ⅰ 金纳米簇 荧光探针 dna
下载PDF
核酸外切酶Ⅲ消化双链DNA的缺失测定
15
作者 匡春香 田文杰 陈瑞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测定了 EXO Ⅲ在单位时间内所消化双链 DNA的碱基对数,即缺失测定.
关键词 双链dna 核酸外切酶Ⅲ 消化 缺失测定 分子克隆 工具酶 碱基对数
下载PDF
测序反应中PCR产物纯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华 府伟灵 +1 位作者 黄庆 郭颖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寻找最佳的PCR产物纯化方法,建立稳定的重亚硫酸盐直接测序技术平台。方法应用过柱、乙醇/醋酸钠及SAP-Exon Ⅰ 3种纯化方法,对10例PCR产物进行纯化。结果经配对资料t检验,乙醇/醋酸钠和过柱纯化与SAP-Exon Ⅰ纯化法比较,纯化后PC... 目的寻找最佳的PCR产物纯化方法,建立稳定的重亚硫酸盐直接测序技术平台。方法应用过柱、乙醇/醋酸钠及SAP-Exon Ⅰ 3种纯化方法,对10例PCR产物进行纯化。结果经配对资料t检验,乙醇/醋酸钠和过柱纯化与SAP-Exon Ⅰ纯化法比较,纯化后PCR产物损失量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测序结果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SAP- Exon Ⅰ纯化法,PCR产物损失量低,测序结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测序法 虾碱性磷酸酶 核酸外切酶I 测序图谱
下载PDF
Taq DNA聚合酶5′~3′外切活性对荧光定量PCR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蒋析文 刘霭珊 陈巍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2期170-174,243,共6页
目的为探讨Taq DNA聚合酶(后简称Taq酶)中5′~3′外切酶活性在Taq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中的作用及影响,指导热启动Taq酶性能改造,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启动Taq聚合酶的5′~3′DNA外切酶活性差异,以及该活性的高低对Taq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 目的为探讨Taq DNA聚合酶(后简称Taq酶)中5′~3′外切酶活性在Taq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中的作用及影响,指导热启动Taq酶性能改造,本文研究了不同热启动Taq聚合酶的5′~3′DNA外切酶活性差异,以及该活性的高低对Taq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的影响。方法使用荧光探针为底物,分别测定不同热启动Taq酶的聚合酶活性及外切酶活性,对比在相同聚合酶活性下外切酶活性的差异,以及在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中的差异。结果在聚合酶活性相等的条件下,不同的热启动Taq聚合酶具有不同的5′~3′DNA外切酶活性,经化学修饰的Taq酶的5′~3′DNA外切酶活性分别下降2.7倍和4.55倍,经抗体修饰的Taq酶5′~3′DNA外切酶活性没有变化。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中,加入同等聚合酶活性单位的不同修饰方法制备热启动Taq酶,外切酶活性高的酶比活性低的酶ct值更低。结论在Taqman探针法荧光定量PCR反应中,Taq酶对探针的外切降解过程是反应的限速步骤,提高Taq酶5′~3′DNA外切酶活性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PCR Taq dna聚合酶 dna外切酶
下载PDF
基于三重信号放大的电化学传感器检测黄体酮 被引量:4
18
作者 蔡杰 杨雅妮 +3 位作者 罗大娟 高荣 陆发英 刘冰倩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9-1023,共5页
基于DNA串联体(DNA concatamers)-G四聚体(G-quar DNA)-核酸外切酶Ⅰ (Exo Ⅰ)三重信号放大策略,以电沉积金的玻碳电极(dep Au/GCE)为反应平台,示差脉冲伏安法(DPV)为检测手段,构建简便灵敏的黄体酮(Pro)检测方法。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富... 基于DNA串联体(DNA concatamers)-G四聚体(G-quar DNA)-核酸外切酶Ⅰ (Exo Ⅰ)三重信号放大策略,以电沉积金的玻碳电极(dep Au/GCE)为反应平台,示差脉冲伏安法(DPV)为检测手段,构建简便灵敏的黄体酮(Pro)检测方法。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富含鸟嘌呤(G)的辅助链1(H1)和辅助链2(H2)顺次与修饰在dep Au/GCE表面的目标DNA (t DNA)杂交形成DNA concatamers。氯化血红素(Hemin)与H1和H2未配对部分结合形成G-quar DNA分布于DNA concatamers四周。亚甲蓝(MB)稳定嵌入DNA concatamers和G-quar DNA中,增大电信号。当Pro存在时,Pro与t DNA特异性结合触发G-quar DNA/DNA concatamers从电极表面脱落。Exo Ⅰ特异性剪切Pro/t DNA结构,释放出的Pro进入下一轮循环,从而实现级联信号放大作用。电信号强度与Pro浓度呈负相关。峰电流与Pro质量浓度在1~4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酮 核酸外切酶Ⅰ dna串联体 G四聚体 信号放大
原文传递
重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技术检测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华 府伟灵 +1 位作者 黄庆 郭颖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重亚硫酸盐直接测序技术,检测p16基因甲基化状况。方法提取正常人全血基因组DNA,建立起稳定的重亚硫酸盐直接测序平台,利用该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况。结果应用列联表的Fisher,ExactTest比较3种纯化方... 目的建立稳定的重亚硫酸盐直接测序技术,检测p16基因甲基化状况。方法提取正常人全血基因组DNA,建立起稳定的重亚硫酸盐直接测序平台,利用该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况。结果应用列联表的Fisher,ExactTest比较3种纯化方法的测序结果,乙醇/醋酸钠和过柱纯化与SAP-ExonI纯化法比较,测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重亚硫酸盐直接测序技术,可检测出p16基因目的片段中CpG岛所有CpG位点的甲基化状况。结论应用SAP-ExonI纯化法,建立了稳定的重亚硫酸盐直接测序技术,并可检测出目的片段中CpG岛所有CpG位点的甲基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脱氧测序法 虾碱性磷酸酶(SAP) 核酸外切酶I(EXONI) 测序图谱
下载PDF
DNA随机存储器的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俊杰 吕红兵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0-545,共6页
近年来,生物大分子在模拟计算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无论是理论模型的研究,还是生化实验的验证,生物分子计算机正蓬勃地展现出它的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DNA随机存储器的研究在整个生物分子计算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分支.DNA随机... 近年来,生物大分子在模拟计算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无论是理论模型的研究,还是生化实验的验证,生物分子计算机正蓬勃地展现出它的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DNA随机存储器的研究在整个生物分子计算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分支.DNA随机存储器以环状单链DNA分子为存储介质,以4种碱基(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胞嘧啶cytosine和胸腺嘧啶thymine)对信息进行编码;以DNA分子与各种生化酶(Nicking核酸内切酶、核酸外切酶、聚合酶)间的生化反应来模拟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随机存储器 环状单链dna分子 Nicking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 聚合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