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抗蚜品种(系)或材料的抗性遗传测定及筛选 被引量:27
1
作者 杜利锋 赵惠燕 +6 位作者 袁锋 孙群 张改生 姚建秀 李燕 刘宏伟 王军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8-73,共6页
测定了部分小麦品种 (系 )或材料的丁布 ( DIMBOA)含量及几个和抗蚜性有关的物理性状 (叶、叶毛长度和密度 ,蜡质含量 ) ,同时对这些品种 (系 )或材料进行抗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 F.) )鉴定 ,统计其累计蚜量。结果表明 ,丁布... 测定了部分小麦品种 (系 )或材料的丁布 ( DIMBOA)含量及几个和抗蚜性有关的物理性状 (叶、叶毛长度和密度 ,蜡质含量 ) ,同时对这些品种 (系 )或材料进行抗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 F.) )鉴定 ,统计其累计蚜量。结果表明 ,丁布含量及各物理性状与累计蚜量均成负相关关系。通过多目标综合决策分析 ,认为 1粒小麦 ( Triticum monococcum)和材料 98- 1 0 - 9是比较好的抗性种质资源 ,生产上广泛推广的千斤早是感蚜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蚜品种 抗性 遗传测定 筛选 丁布 麦长管蚜 抗蚜性 多目标优化决策
下载PDF
丁布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及其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保川 陈巨莲 +1 位作者 倪汉祥 孙京瑞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从玉米苗中分离、纯化得到丁布 ,利用纸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扫描和核磁共振1HNMR等技术对其作结构鉴定 ,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且纯度在 96 .7%以上 .以纯化的丁布为标样 ,用HPLC方法分析了不同抗性级别的小麦品种中丁布的含量 ,结果... 从玉米苗中分离、纯化得到丁布 ,利用纸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扫描和核磁共振1HNMR等技术对其作结构鉴定 ,结果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且纯度在 96 .7%以上 .以纯化的丁布为标样 ,用HPLC方法分析了不同抗性级别的小麦品种中丁布的含量 ,结果表明 :品种之间丁布的含量差异显著 ,丁布的浓度与小麦的抗蚜级别呈显著负相关 ,与麦长管蚜的内禀增长率rm亦呈显著负相关 .借助麦长管蚜全纯人工饲料研究表明 ,丁布对麦长管蚜有明显的拒食性作用 .图 3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布 小麦 抗蚜性 麦长管蚜 结构鉴定 分离纯化 抗虫次生物质
下载PDF
转Bt基因玉米叶片次生代谢物DIMBOA和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聂呈荣 骆世明 +2 位作者 王建武 黄京华 曾任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4-823,共10页
异羟肟酸和酚酸类物质是玉米植株中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可以帮助抵御多种病原菌、害虫、线虫和其它植物的危害。采用HPL C法研究了Bt玉米34B2 4、G30、农大6 1(Nongda6 1)和14 2 6×14 82以及部分相应的非转基因玉米叶片DIMBOA和酚酸... 异羟肟酸和酚酸类物质是玉米植株中重要的次生代谢物,可以帮助抵御多种病原菌、害虫、线虫和其它植物的危害。采用HPL C法研究了Bt玉米34B2 4、G30、农大6 1(Nongda6 1)和14 2 6×14 82以及部分相应的非转基因玉米叶片DIMBOA和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之间DIMBOA含量的差异很大;各Bt玉米品种叶片的DIMBOA含量普遍低于相对应的非转基因近等基因系。从不同部位的叶片看,玉米幼嫩叶片中的DIMBOA含量普遍较高;不同品种叶片DIMBOA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幼叶之间,而老叶间的差异普遍较小。无论是Bt玉米还是非转基因玉米,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各品种玉米幼苗全株叶片的DIMBOA含量急剧减少;各品种倒1叶的DIMBOA含量也都随着生长期的增加而减少,倒3叶却没有这样的规律。Bt玉米叶片的DIMBOA含量在单一的干旱胁迫或缺氮胁迫下的变化规律与非转基因玉米相似,即单一的干旱胁迫或缺氮胁迫下玉米各部位叶片的DIMBOA含量均显著升高;然而,在干旱和缺氮双重胁迫下,Bt玉米14 2 6×14 82在生长的中后期各部位叶片的DIMBOA含量却低于正常生长条件,明显不同于非转基因玉米的变化规律。与相应的非转基因近等基因系相比,虽然Bt玉米中香草酸和丁香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减少,但阿魏酸的含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玉米 dimboa 酚酸 HPLC
下载PDF
氧肟酸在植物抗虫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庆 杨群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74-376,共3页
氧肟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的植物次生代谢物 ,与植物抗虫性关系密切 ,现已明确氧肟酸与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 (Hubn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 (Guenee)、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 (Fitch)、麦二叉蚜Schizaphi... 氧肟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的植物次生代谢物 ,与植物抗虫性关系密切 ,现已明确氧肟酸与欧洲玉米螟Ostrinianubilalis (Hubner)、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 (Guenee)、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 (Fitch)、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 (Rondani)、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 .)、麦无网蚜Metopolophiumdirho dum (Walker)和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 .的抗性有关。丁布 (DIMBOA)作为氧肟酸的主要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肟酸 丁布 植物抗虫性 抗生性 不选择性
下载PDF
玉米丁布对玉米丝黑穗病菌抗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金华 王铨茂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87-191,共5页
本文首次探索了玉米植抗素丁布对玉米丝黑穗病菌的抗性作用。丁布从玉米苗中提取纯化后,并经薄层色谱分析,紫外和红外色谱鉴定。由分离所得并经回接证实的病菌菌株,在培养液中加丁布含量40微克/毫升时对病菌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病理学... 本文首次探索了玉米植抗素丁布对玉米丝黑穗病菌的抗性作用。丁布从玉米苗中提取纯化后,并经薄层色谱分析,紫外和红外色谱鉴定。由分离所得并经回接证实的病菌菌株,在培养液中加丁布含量40微克/毫升时对病菌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病理学组织切片也获得证实。试验结果表明丁布是一种抑制玉米丝黑穗病菌生长的抗生物质,以抗、感比较稳定的玉米自交系测定接种40天的中胚轴丁布含量与发病率相关程度提高。测得玉米自交系室内萌发第四天的胚芽含丁布量与发病率有极显著负相关(r=-0.9425,p=0.01)。此法可作为一种快速鉴定玉米抗性的辅助手段,它可节约时间和空间,准确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病菌 丁布
原文传递
玉米根系分泌物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抑菌物质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立猛 方玉婷 +7 位作者 计思贵 焦永鸽 廖静静 李江舟 邓维萍 朱书生 尹加文 杨敏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本文研究了玉米根系与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互作及玉米根系分泌物对烟草疫霉菌各个生育阶段的抑菌活性,并利用HPLC-MS分析了根系分泌物中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结果表明,玉米根系能吸引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其分泌物也能使孢子休止并裂解... 本文研究了玉米根系与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互作及玉米根系分泌物对烟草疫霉菌各个生育阶段的抑菌活性,并利用HPLC-MS分析了根系分泌物中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结果表明,玉米根系能吸引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其分泌物也能使孢子休止并裂解。进一步研究表明,玉米根系分泌物对烟草疫霉菌游动孢子的释放、休止孢萌发及菌丝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在浓度0.90 mg/m L时抑制率分别为73.8%、87.2%和55.2%。HPLC-MS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存在苯并嗪类化合物丁布及其降解产物门布,其中门布对烟草疫霉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浓度0.30 mg/m L时抑制率达90.94%。综上所述,玉米根系既能吸引游动孢子,又能分泌对烟草疫霉菌具有抑制活性的苯并嗪类化合物。该结果对合理利用玉米与烤烟轮作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分泌物 烟草黑胫病菌 丁布 门布
下载PDF
外源化合物诱导后小麦对麦长管蚜和粘虫的抗虫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尹姣 陈巨莲 +3 位作者 曹雅忠 李克斌 胡毅 孙京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8-724,共7页
喷施外源化合物和昆虫取食均可诱导小麦的防御反应,如挥发物组成发生改变、某些次生物质含量增加或减少,进而影响昆虫和天敌的行为反应。本实验中小麦苗经茉莉酸或几丁质喷施诱导,可显著提高小麦中丁布的含量,但茉莉酸甲酯的诱导作用不... 喷施外源化合物和昆虫取食均可诱导小麦的防御反应,如挥发物组成发生改变、某些次生物质含量增加或减少,进而影响昆虫和天敌的行为反应。本实验中小麦苗经茉莉酸或几丁质喷施诱导,可显著提高小麦中丁布的含量,但茉莉酸甲酯的诱导作用不明显。喷施茉莉酸及麦长管蚜或粘虫取食诱导小麦,会导致小麦挥发物的种类及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不同,3种处理间小麦的挥发物也存在显著差异。用经茉莉酸处理的麦苗饲养麦长管蚜和粘虫,可显著抑制二者的生长发育速度,使体重减轻,并导致麦长管蚜繁殖力下降。经茉莉酸处理的麦苗的挥发物对粘虫寄生蜂有吸引作用,表明茉莉酸在诱导小麦产生直接抗虫性的同时,还能诱导其释放吸引天敌的挥发性化合物从而产生间接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茉莉酸 麦长管蚜 粘虫 诱导抗性 挥发物 丁布
下载PDF
感染大斑病菌后玉米抗感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朱友林 何嵘 刘纪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53-657,共5页
本文比较了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及其在感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未受病菌侵染的情况下,Ht1Ht1、Ht2Ht2和HtNHtN3种抗病系以及htht感病系间丁布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接种大斑病菌后,各种抗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 本文比较了玉米抗,感大斑病菌近等基因系丁布含量及其在感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在未受病菌侵染的情况下,Ht1Ht1、Ht2Ht2和HtNHtN3种抗病系以及htht感病系间丁布含量没有明显差异。接种大斑病菌后,各种抗病系在病菌侵染初期丁布含量迅速大幅度上升,在整个病程中始终明显高于感病系。感染大斑病菌最终导致罹病植株丁布含量比未接种的健康植株明显减少,各种抗病系减少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感病系。可见丁布与玉米大斑病单基因抗性有密切关系。本文认为研究病虫危害后寄主丁布含量变化的规律,对了解植物对不同病虫抗性的关系,筛选培育多抗品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菌 近等基因系 丁布 抗性
下载PDF
丁布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小红 李健强 +2 位作者 周立刚 刘西莉 张文华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4,T002,共7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试验法检测了抗菌化合物丁布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丁布在PDA培养基中浓度为0.2-1.0 mg/ml时对两种供试病菌的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丁布浓度为0.4-1.0 mg/ml时对两种供试病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试验法检测了抗菌化合物丁布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丁布在PDA培养基中浓度为0.2-1.0 mg/ml时对两种供试病菌的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丁布浓度为0.4-1.0 mg/ml时对两种供试病菌孢子悬浮液中孢子的萌发具有显著抑制作用;1.0 mg/ml丁布药液中培育15h的小麦赤霉病菌和培育5h的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100%和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布 小麦 赤霉病菌 玉米 小斑病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拒食作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阎凤鸣 李松岗 +1 位作者 许崇任 林昌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54-260,共7页
利用叶碟法(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和取食称重法,测定并肯定了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拒食作用。在叶碟法中,非选择性拒食率低于选择性拒食率;本实验结果表明,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胚胎发育可能有一定影响,对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深刻影响,幼虫体重降... 利用叶碟法(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和取食称重法,测定并肯定了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拒食作用。在叶碟法中,非选择性拒食率低于选择性拒食率;本实验结果表明,丁布对亚洲玉米螟的胚胎发育可能有一定影响,对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深刻影响,幼虫体重降低,发育迟缓,蛹重降低,并出现畸形蛹。亚洲玉米螟的蛀孔绝大部分在植株节间的下部,而该部位的丁布含量最高。这种现象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布 拒食作用 生长 发育 玉米螟 玉米
下载PDF
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国锋 郑永权 纪明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324-326,共3页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ml时,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9.31%;当浓度为0.6~0.8mg/ml时,抑制率为32.67%~44.0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浓度...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mg/ml时,丁布对小麦条锈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79.31%;当浓度为0.6~0.8mg/ml时,抑制率为32.67%~44.08%;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浓度在0.2~1.0mg/ml范围内,丁布对小麦条锈病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其保护作用大于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布 小麦条锈病菌 孢子萌发 活性测定
下载PDF
苯并噁嗪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蒋金炜 黄翠虹 闫凤鸣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2-1172,共11页
以丁布(2,4-dihydroxy-7-methoxy-1,4-benzoxazin-3-one,DIMBOA)为代表的苯并噁嗪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禾本科作物中的次生物质,对植物病虫害具有广谱抗性,上世纪中叶开始即引起人们重视并开始了一系列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 以丁布(2,4-dihydroxy-7-methoxy-1,4-benzoxazin-3-one,DIMBOA)为代表的苯并噁嗪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禾本科作物中的次生物质,对植物病虫害具有广谱抗性,上世纪中叶开始即引起人们重视并开始了一系列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诱导抗性理论的发展,对这类物质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文综述这类化学物质的最新研究进展。苯并噁嗪类化合物是从色氨酸合成途径分支出来的一类次生代谢物,其含量是随着植物组织和年龄而变化的;植食性昆虫的取食和病菌的感染能够引起苯并嗪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以及苯并噁嗪糖苷的水解。基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苯并噁嗪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包括抗虫性、对植物的毒性、抗病性、化感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 丁布 植物诱导抗性 植物毒性 化感作用
下载PDF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2,4-Dihydroxy-7-Methoxy-2H-1,4-Benzoxazin-3(4H)-One (DIMBOA) from Maize (Zea mays L.) Seedlings 被引量:5
13
作者 LI Jing LIU Xin-gang +6 位作者 DONG Feng-shou XU Jun GUO Li-qun KONG Zhi-qiang TIANYing-ying WU Yan-bin ZHENG Yong-q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95-102,共8页
2,4-Dihydroxy-7-methoxy-2H-1,4-benzoxazin-3(4H)-one (DIMBOA), the dominant benzoxazinoid hydroxamic acid in maize (Zea Mays L.), serves as important factors of resistance against insects and microbial diseases, ... 2,4-Dihydroxy-7-methoxy-2H-1,4-benzoxazin-3(4H)-one (DIMBOA), the dominant benzoxazinoid hydroxamic acid in maize (Zea Mays L.), serves as important factors of resistance against insects and microbial diseases, allelochemicals used in competition with other plants. In this paper, a novel and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DIMBOA from maize seedlings was developed. Frozen shoots from 7-d-old maize seedlings (1 000×g) were firstly defrosted and then were directly homogenized and extracted with ethyl acetate. The macerate was allowed to stand at room temperature (25±2)°C for 1 h to allow enzymatic release of DIMBOA from DIMBOA-glucoside. Then the ethyl acetate phase was filtered, dried and evaporated to dryness. The resulting light-tan, semicrystalline residue was stored at -20°C for 24 h. Upon recrystallization from acetone-hexane, a relative higher yield (0.58 g) of pure DIMBOA crystals was obtained compared with the yield afforded by Woodward methodology (0.26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boa MAIZE isolation purification hydroxamic acids
下载PDF
丁布胁迫对亚洲玉米螟危害程度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宋鹏飞 毛培 +3 位作者 姚双艳 王甜甜 牛东娟 罗梅浩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2-76,共5页
异羟肟酸及其衍生物是广泛存在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中的一种广谱抗性物质,丁布(DIMBOA)是玉米植株中含量最大的异羟肟酸。为了明确不同丁布含量的玉米品种对亚洲玉米螟危害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1个玉米品种五叶期... 异羟肟酸及其衍生物是广泛存在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中的一种广谱抗性物质,丁布(DIMBOA)是玉米植株中含量最大的异羟肟酸。为了明确不同丁布含量的玉米品种对亚洲玉米螟危害和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1个玉米品种五叶期的丁布含量;室内条件下在玉米叶片上人工接虫,调查亚洲玉米螟在11个玉米品种上的危害程度;用丁布含量依次降低的登海662、浚单20、隆玉602品种(P<0.05)叶片饲喂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探讨不同含量丁布胁迫下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丁布含量差异显著,登海662含量最高,德单5号含量最低。接种亚洲玉米螟后,丁布含量较低的德单5号、隆玉602、新单36、金骆驼335品种的花叶指数均大于40%,随着玉米品种丁布含量的增加,玉米螟的危害程度逐渐减轻。亚洲玉米螟幼虫发育历期和幼虫+蛹总历期在取食3个玉米品种处理之间具有差异,其中取食隆玉602的幼虫发育历期和总发育历期最短,取食浚单20的处理最长。取食3个玉米品种的亚洲玉米螟均不能正常交配产卵和完成世代周期,其化蛹率、蛹质量和羽化率均随玉米品种丁布含量的降低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丁布 亚洲玉米螟 危害程度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玉米心叶中丁布(DIMBOA)含量和花丝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蕴生 张荣 关维久 《东北农业科学》 1985年第3期66-70,共5页
于1983年对吉林省抗第一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的10个玉米自交系及另外两个感螟自交系(对照)的心叶组织中丁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丁布含量与螟虫食叶级成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0.75,回归式为(?)=6.9 538-2... 于1983年对吉林省抗第一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的10个玉米自交系及另外两个感螟自交系(对照)的心叶组织中丁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丁布含量与螟虫食叶级成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r=-0.75,回归式为(?)=6.9 538-2.2674x。其中吉69含量最高(2.720mg/克鲜重),感螟自交系WF 9含量最低(0.280mg/克鲜重)。1984年的田间初步试验表明,Zapalote chico 2541^((?)-1-1)玉米花丝对亚洲玉米螟的初孵小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强的抑制作用。在Zapalote Chico 2541^((?)-1-1)花丝上取食的幼虫7天后体重比对照(九03、7708—2)轻56.3—59.4%。在接种的Zapalote chico 2541^((?)-1-1)花丝的10次重复中,体重最轻的重复平均一头为0.25mg,10次重复平均为1.2mg,而在感螟对照九03中,体重最轻的重复平均一头为2.00mg,10次重复平均为2.76mg。抗、感品系间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亚洲玉米螟 dimboa 抗性水平 中丁 春玉米 夏玉米 叶级 生长发育 中吉
下载PDF
玉米叶片中次生代谢物丁布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晓辉 黄京华 +2 位作者 王艳 刘青 莫建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726-4727,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丁布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个生育时期倒1叶、倒3叶丁布含量进行检测及PAL含量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倒1叶、倒3叶丁布含量随着生育期的...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丁布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个生育时期倒1叶、倒3叶丁布含量进行检测及PAL含量的测定。[结果]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倒1叶、倒3叶丁布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倒1叶减少的速度大于倒3叶;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随着生育时期的增加而升高。[结论]玉米叶片随着生育时期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丁布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丁布 苯丙氨酸解氨酶
下载PDF
丁布(DIMBOA)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晓辉 刘青 +2 位作者 扶蓉 谭炬发 黄京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680-5681,5690,共3页
报道了玉米中异羟肟酸——DIMBOA的化学成分,玉米组织中丁布的提取方法、测量方法,丁布对病虫害的效应和组织处理、环境对丁布含量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异羟肟酸 丁布 玉米
下载PDF
外源乙烯利诱导玉米化学防御作用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董梅 王建武 徐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87-893,共7页
为探明外源乙烯利对玉米化学防御作用诱导的浓度和时间效应,本文采用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玉米后,叶片乙烯释放量及其合成调控关键基因ACS和ACO表达的变化,典型化感物质丁布的含量及其关键调控基因BX1... 为探明外源乙烯利对玉米化学防御作用诱导的浓度和时间效应,本文采用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玉米后,叶片乙烯释放量及其合成调控关键基因ACS和ACO表达的变化,典型化感物质丁布的含量及其关键调控基因BX1和BX9表达的变化,以及其他调控次生代谢物的关键基因表达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玉米12h时,玉米叶片中丁布含量明显增加;24h后,丁布含量反而大量降低,48h后对丁布含量影响不大。外源乙烯利对合成丁布的调控基因BX1没有诱导作用,但处理12h和24h对BX9有明显诱导作用。外源乙烯利处理12h能够使ACS和ACO表达量上升,浓度为40μL.L-1和60μL.L-1乙烯利处理使玉米叶片丁布含量大量降低,BX1和BX9的表达量有所下调。外源乙烯利能够使蛋白酶抑制剂MPI表达量升高,且乙烯利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明显,但对调控挥发物的FPS和TPS基因表达没有影响。说明外源乙烯利能够启动玉米体内的乙烯途径,诱导玉米启动化学防御过程,但这种作用很可能是负反馈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乙烯利 玉米 化学防御 丁布 防御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丁布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艳兵 田发军 +2 位作者 赵欢欢 赵俊俊 郑永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3,共6页
丁布是广泛存在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中的异羟肟酸类次生化学物质,研究表明其具有广谱活性。本文从丁布的抗虫活性、抗菌活性、化感作用、土壤微生物活性、生态毒性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丁布 抗虫活性 抗菌活性 化感作用 生态毒性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稗草潜在化感物质的排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秦波 张晓影 王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214-2219,共6页
针对已报道属于羟基肟酸(丁布)、酚酸和酞酸酯类的稗草潜在的化感物质,本文以水稻、稗草和莴苣为试验材料,对2,4-二叔丁基酚、对羟基扁桃酸2种酚酸以及3种酞酸酯类物质的化感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上述5种物... 针对已报道属于羟基肟酸(丁布)、酚酸和酞酸酯类的稗草潜在的化感物质,本文以水稻、稗草和莴苣为试验材料,对2,4-二叔丁基酚、对羟基扁桃酸2种酚酸以及3种酞酸酯类物质的化感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研究了上述5种物质以及丁布在稗草组织、根区土壤和种子萌发液的含量。结果表明:在100μg·ml-1作用浓度下,对羟基扁桃酸对莴苣、水稻以及稗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抑制活性最弱,2,4-二叔丁基酚化感抑制活性相对最强。酞酸二甲酯、酞酸二异辛酯和2,4-二叔丁基酚这3种物质对稗草的抑制活性大于水稻。通过HPLC只在稗草苗期叶、根和种子萌发液中检测出对羟基扁桃酸,其含量分别为9.72μg·g-1、7.29μg·g-1和0.24μg·ml-1,而其他生长期组织以及根区土壤中均未检出。所有样品均未检测出2,4-二叔丁基酚、丁布和3种酞酸酯类物质。对羟基扁桃酸的浓度-效应试验显示,接近实测浓度(20μg·g-1)时其对3种受试植物没有显著的化感抑制效应。本研究表明,对羟基扁桃酸不是稗草中主要的化感物质;通过HPLC-标准物质比对方法可以准确分析上述6种化合物,并证实了稗草不含有2,4-二叔丁基酚、丁布和酞酸酯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对羟基扁桃酸 2 4-二叔丁基酚 丁布 酞酸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