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并(a)芘和苯并(k)荧蒽混合物对栉孔扇贝毒理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任加云 潘鲁青 苗晶晶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80-1186,共7页
检测了暴露于不同浓度多环芳烃中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消化盲囊和鳃丝的几项毒理学指标变化.苯并(a)芘和苯并(k)荧蒽混合物的浓度梯度设置为0.5、1.0、10.0、50.0μg·L-1.结果表明,低浓度PAHs对消化盲囊EROD活力无显著影响,对... 检测了暴露于不同浓度多环芳烃中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消化盲囊和鳃丝的几项毒理学指标变化.苯并(a)芘和苯并(k)荧蒽混合物的浓度梯度设置为0.5、1.0、10.0、50.0μg·L-1.结果表明,低浓度PAHs对消化盲囊EROD活力无显著影响,对GST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高浓度PAHs对消化盲囊EROD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对GST先诱导后抑制;在PAHs作用下消化盲囊和鳃丝的3种抗氧化酶(SOD、CAT和GPx)活力呈现一定的峰值变化,且在高浓度PAHs下均被显著抑制,同时鳃丝的酶活力较消化盲囊抑制显著;消化盲囊和鳃丝的LPO水平在PAHs处理下随时间不断上升,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暴露于PAHs中栉孔扇贝的EROD、GST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反映了机体的解毒代谢过程和能力,而LPO水平则直接反映了机体的氧化损伤程度,而且各毒理学指标在解毒过程中相互关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和苯并(k)荧蒽 栉孔扇贝 消化盲囊 鳃丝 毒理学指标
下载PDF
波纹唇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国华 王永波 +3 位作者 王珺 骆剑 林彬 张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5-693,共9页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波纹唇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并描述了该鱼消化系统的形态构造。波纹唇鱼隶属隆头鱼科,为肉食性无胃鱼类。波纹唇鱼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小肠、直肠和肛门。口咽腔内具有发达的颌齿和咽齿。肠道短而粗,在体...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波纹唇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并描述了该鱼消化系统的形态构造。波纹唇鱼隶属隆头鱼科,为肉食性无胃鱼类。波纹唇鱼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小肠、直肠和肛门。口咽腔内具有发达的颌齿和咽齿。肠道短而粗,在体腔内形成一个弯曲,比肠长0.43±0.02;食道的黏膜褶皱、黏膜下层、环肌层和纵肌层发达。小肠的黏膜下层、环肌层、纵肌层、浆膜层比直肠更薄。小肠前部的黏膜下层、浆膜层比小肠后部更厚。小肠黏膜层中的吸收细胞密度少于直肠,杯状细胞密度高于直肠。波纹唇鱼的口腔和舌的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有大量圆形黏液细胞存在。口腔和舌上有味蕾。食道黏膜层发达,基部有一种"凹"型结构,大量的巨型黏液细胞分布其中,该结构具有外分泌腺的结构特征,其"凹"型结构的开口在食道腔。小肠和直肠的微绒毛为单层柱状上皮组织,其间分布有3种杯状细胞,黏膜下层还分布有许多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小肠前部黏膜上皮下含有脂肪颗粒,直肠上皮层中也含有被伊红染成红色的嗜酸性颗粒细胞。食道与小肠,小肠与直肠交界处存在瓣膜,瓣膜内的肌肉层均为横纹肌组成。肛门的黏膜层含有大量的椭圆形黏液细胞。波纹唇鱼的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组成,肝脏分三叶,呈枫叶状,比肝胰脏重为1.5%±0.2%;胰脏沿肝血管弥散性分布在肝脏内,胆囊呈椭圆形,体积较大。并讨论了波纹唇鱼肠道的分段、消化道的组织特点与食性的关系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唇鱼 组织学 消化道 消化腺
下载PDF
野生鲻鱼和养殖鲻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1
3
作者 于娜 李加儿 区又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8,共8页
野生与养殖鲻鱼(Mugil cephalus)的消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1)形态方面:食道粗而短,胃呈球形,包括贲门部、盲囊部、胃体部和幽门部4个区域,胃与肠相接处有2个指状幽门盲囊,肠道在腹腔内盘旋5圈。肝脏黄褐色,右叶较左... 野生与养殖鲻鱼(Mugil cephalus)的消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1)形态方面:食道粗而短,胃呈球形,包括贲门部、盲囊部、胃体部和幽门部4个区域,胃与肠相接处有2个指状幽门盲囊,肠道在腹腔内盘旋5圈。肝脏黄褐色,右叶较左叶大,未发现独立的胰脏。养殖鲻鱼消化道周围包裹更多脂肪,胃较小但胃腔更大,肠道比野生鲻鱼长。野生鲻鱼和养殖鲻鱼的肠道系数分别为2.909和3.080。(2)组织学研究表明:食道分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粘膜肌层较厚;野生鲻鱼食道粘膜层的表面可见角质化细胞,野生鲻鱼纵行的肌束更粗。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部和盲囊部有丰富的胃小凹和胃腺,养殖鲻鱼的粘膜褶及小粘膜褶高度大于野生鲻鱼。胃体部的粘膜层上皮中有较多的呈空泡状的杯状细胞,胃体部和幽门部肌层较厚,几乎为整个胃壁的厚度,野生鲻鱼胃壁肌层更厚。幽门盲囊组织学特征与前肠类似,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丰富的微绒毛形成明显的纹状缘,上皮中杯状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前肠多于中肠,后肠的杯状细胞最多,且养殖鲻鱼多于野生鲻鱼。野生鲻鱼伸向腔内的粘膜褶,呈分支状,不规则,养殖鲻鱼无分支,呈长条状。肝脏中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呈弥散状分布于胃、肠、总胆管等的周围系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消化道 消化腺 组织学
下载PDF
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肝脏、胆囊以及胰脏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栾雅文 刘翠敏 郭志荣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9-441,共3页
胡子鲶 (Claris fuscus Lacepede)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淡水水域所产鱼类 ,杂食性 ,但以肉食性为主 ,容易进行人工饲养 .本篇研究旨意 :主要是探讨该鱼消化系统中的主要消化腺 ,即肝脏、胆囊及胰脏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与鲤科 (Cyprinidae... 胡子鲶 (Claris fuscus Lacepede)是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淡水水域所产鱼类 ,杂食性 ,但以肉食性为主 ,容易进行人工饲养 .本篇研究旨意 :主要是探讨该鱼消化系统中的主要消化腺 ,即肝脏、胆囊及胰脏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与鲤科 (Cyprinidae)鱼类比较 ,有相同之处 ,但也有独特之处 .主要报道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为今后鲶亚目 (Siluroid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子鲶 消化腺 肝脏 胆囊 胰脏 组织学
下载PDF
大鳍鳠肝脏、胰脏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细香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84-88,94,共6页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首次在显微水平对大鳍肝脏、胰脏的发育特点作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一致 ,大鳍肝脏、胰脏在仔鱼前期开始发育 ,后逐渐完善 .5日龄仔鱼肝后部开始贮存脂质 ,7日龄仔鱼肝前部开始积累脂质 .肝脏的...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首次在显微水平对大鳍肝脏、胰脏的发育特点作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一致 ,大鳍肝脏、胰脏在仔鱼前期开始发育 ,后逐渐完善 .5日龄仔鱼肝后部开始贮存脂质 ,7日龄仔鱼肝前部开始积累脂质 .肝脏的发育与卵黄囊有密切的关系 .胰脏为弥散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鳍镬 消化腺 胚后发育 组织学 肝脏 胰脏
下载PDF
许氏平鮋消化管上皮细胞及消化腺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霞 王霞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5,共5页
对许氏平Sebastesschlegeli(Hilgendorf)消化管中的上皮细胞及消化腺进行了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研究。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口咽腔、舌和食道黏膜表面为复层扁平细胞,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上皮细胞表面具微脊(微皱襞)。食道下段... 对许氏平Sebastesschlegeli(Hilgendorf)消化管中的上皮细胞及消化腺进行了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研究。经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口咽腔、舌和食道黏膜表面为复层扁平细胞,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上皮细胞表面具微脊(微皱襞)。食道下段复层扁平细胞中夹有单层柱状细胞。胃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细胞表面具顶板。胃贲门和盲囊部有丰富胃腺,盲囊底部和幽门部无胃腺。肠黏膜表面为单层柱状细胞,小肠段杯状细胞丰富,幽门盲囊上皮细胞结构同小肠。另外,还研究了肝脏、胰腺和胆囊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氏平鼬 消化系统 上皮细胞 消化腺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亚东鲑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6
7
作者 蒲德永 王志坚 +1 位作者 赵海鹏 张耀光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25-828,共4页
亚东鲑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分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等。食道粘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肠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腺泡组成,... 亚东鲑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分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等。食道粘膜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胃、肠粘膜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腺,肝小叶分界明显,胰腺外分泌部由腺泡组成,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散存在于外分泌部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鲑 消化道 消化腺
下载PDF
山溪鲵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仲杰 安书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692-697,共6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 ,观察了山溪鲵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和粘膜表面 .结果表明 ,除口腔外 ,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 .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 :食道粘膜为复层柱状上皮 ,无纵肌层 ;胃、肠粘膜...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 ,观察了山溪鲵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和粘膜表面 .结果表明 ,除口腔外 ,消化道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 .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粘膜层和肌层 :食道粘膜为复层柱状上皮 ,无纵肌层 ;胃、肠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胃肠肌层有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 .而且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细微结构、粘膜中腺体的分布情况、肌层的相对厚度等在消化道各部分也存在差异 .肝细胞以群集为主 ,肝小叶不明显 ,胰为弥散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溪鲵 消化道 消化腺 组织学
下载PDF
长蛸唾液腺和消化腺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崔龙波 赵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8-41,共4页
以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了长蛸的唾液腺和消化腺。前唾液腺腺细胞含团状糖蛋白性质的分泌颗粒。后唾液腺有两种腺管 ,I型腺管由I型腺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I型腺细胞含团状分泌颗粒及丰富的RNA ,具脂酶活性;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多糖... 以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 ,研究了长蛸的唾液腺和消化腺。前唾液腺腺细胞含团状糖蛋白性质的分泌颗粒。后唾液腺有两种腺管 ,I型腺管由I型腺细胞和黏液细胞组成。I型腺细胞含团状分泌颗粒及丰富的RNA ,具脂酶活性;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多糖。II型腺管的腺细胞内含一桃形丝状物。肝细胞含大量的分泌颗粒 ,呈现强的蛋白酶及弱的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胰脏腺细胞呈非特异性酯酶和弱的蛋白酶和脂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蛸 唾液腺 消化腺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皱纹盘鲍消化腺细胞类型和分泌产物 被引量:15
10
作者 崔龙波 刘传琳 +1 位作者 刘迅 陆瑶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7,T005,T006,共8页
对皱纹盘鲍消化腺进行了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酶活性测定等研究。消化腺由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组成。消化细胞能内吞腺管腔内的外源性物质 ,细胞内充满大量与异噬功能有关的囊泡。消化细胞具有内吞和细胞内消化、分泌、贮存等... 对皱纹盘鲍消化腺进行了组织学、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酶活性测定等研究。消化腺由消化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组成。消化细胞能内吞腺管腔内的外源性物质 ,细胞内充满大量与异噬功能有关的囊泡。消化细胞具有内吞和细胞内消化、分泌、贮存等功能。嗜碱性细胞含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以及许多含铁的折光小体 ,具有分泌和贮存金属离子的功能。消化腺还呈现多种水解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消化腺 组织学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水解酶 腹足纲
下载PDF
皱纹盘鲍消化腺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太武 徐继林 +1 位作者 丁新 刘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3-586,T001-T002,共6页
在电镜下研究了大连地区皱纹盘鲍消化腺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 ,皱纹盘鲍同其它腹足纲软体动物一样 ,消化腺由消化细胞、排泄细胞和钙细胞三种细胞类型组成。消化细胞呈柱状或锥体形 ,数量最多 ,细胞表面具微绒毛 ,顶端胞质内具顶颗粒 ,... 在电镜下研究了大连地区皱纹盘鲍消化腺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 ,皱纹盘鲍同其它腹足纲软体动物一样 ,消化腺由消化细胞、排泄细胞和钙细胞三种细胞类型组成。消化细胞呈柱状或锥体形 ,数量最多 ,细胞表面具微绒毛 ,顶端胞质内具顶颗粒 ,细胞中央区域具有许多“具电子致密核心池”结构 ,细胞基部胞质内含成簇的脂滴 ,线粒体球形或不规则 ,游离核糖体丰富。胞核椭圆形或不规则 ,位于细胞的基部 ,染色质多呈块状散布于核内 ,亦有少量贴核膜分布 ,核仁一个 ,十分明显。排泄细胞形状和结构与消化细胞相似 ,其主要特征是在细胞的大部区域内具有许多含高电子致密物质的大液泡。钙细胞呈锥体形 ,大多分布在消化细胞和排泄细胞的基部 ,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内具有许多呈同心环状的钙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消化腺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中华花龟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傅丽容 洪美玲 +2 位作者 史海涛 王力军 黄元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0-273,I0003,共5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4只成体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的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华花龟的消化道管壁除口腔外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于粘膜层和肌层,舌、咽上皮为复层柱状...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对4只成体中华花龟(Ocadia sinensis)的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华花龟的消化道管壁除口腔外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成;消化道各部分的差别主要在于粘膜层和肌层,舌、咽上皮为复层柱状上皮,食道、胃、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大肠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粘膜上皮特化成与水呼吸有关的绒毛,胃体部肌层最发达,内斜中环外纵相间排列,厚约652.6±41.2μm,小肠绒毛长而密集呈叶状;肝实质内含大小不等的色素细胞,门管区明显,肝小叶分界不清;胰腺腺泡细胞发达,内分泌细胞零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花龟 消化管 消化腺 组织结构
下载PDF
虎纹蛙消化腺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学棋 江剑平 林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对虎纹蛙消化腺组织学进行了系统观察 .结果表明 :单细胞腺为杯状细胞 ,主要分布于舌两侧、食道、回肠和直肠 ;多细胞腺由单泡状腺的颌间腺、复泡状腺的食道腺和单管状腺的胃腺与肠腺组成 ;肝脏和胰脏消化腺通过一条导管共同开口于空肠... 对虎纹蛙消化腺组织学进行了系统观察 .结果表明 :单细胞腺为杯状细胞 ,主要分布于舌两侧、食道、回肠和直肠 ;多细胞腺由单泡状腺的颌间腺、复泡状腺的食道腺和单管状腺的胃腺与肠腺组成 ;肝脏和胰脏消化腺通过一条导管共同开口于空肠的起始部 .研究表明虎纹蛙消化腺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纹蛙 消化腺 组织学 结构 食性 消化系统 解剖学 杯状细胞 颌间腺 复泡状腺
下载PDF
怀头鲇、鲇及其杂交F_1肝、胰脏胚后发育及卵黄吸收方式 被引量:8
14
作者 关海红 潘伟志 +2 位作者 陈军 赵春刚 刘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0-465,共6页
利用形态学和组织连续切片技术,对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鲇(Silurus asotus)及其杂交F1的肝、胰脏胚后发育和卵黄吸收方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3种鲇出膜后约2天在心脏后方有一肝细胞团,3天后肝细胞团逐步增大,4天后肝分叶。... 利用形态学和组织连续切片技术,对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鲇(Silurus asotus)及其杂交F1的肝、胰脏胚后发育和卵黄吸收方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3种鲇出膜后约2天在心脏后方有一肝细胞团,3天后肝细胞团逐步增大,4天后肝分叶。以后随着各种鲇生长速度不同肝、胰脏发育程度也不同。3种鲇的胰脏均为紧凑型,卵黄囊依照先卵黄球、后脂肪的顺序被吸收,3种鲇只有怀头鲇和杂交F1代卵黄吸收方式相同。出膜后4天,各鲇的卵黄均被全部吸收,腹腔上部大部分空间为肝脏占有,同时腹腔内出现结构简单的胃及肠。研究还发现肝脏的发育与卵黄囊密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头鲇 杂交F1 胚后发育 卵黄
下载PDF
革胡子鲶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静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本文进行了革胡子鲶消化系统的大体形态及显微结构初步研究。革胡子鲶食道较一般鲤科鱼长,食道上皮除复层扁平上皮外,还有复层柱状和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中有嗜酸性细胞。胃明显,贲门部和胃底部固有膜中有胃腺,由单一的细胞构成。肠... 本文进行了革胡子鲶消化系统的大体形态及显微结构初步研究。革胡子鲶食道较一般鲤科鱼长,食道上皮除复层扁平上皮外,还有复层柱状和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中有嗜酸性细胞。胃明显,贲门部和胃底部固有膜中有胃腺,由单一的细胞构成。肠较短,肠上皮主要有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其间有分散的嗜酸性颗粒细胞。肠壁肌层均由平滑肌构成。肝左右二叶,胰为弥散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胡子鲶 消化道 解剖学 组织学
下载PDF
多环芳烃化合物对栉孔扇贝组织芳烃羟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静 潘鲁青 苗晶晶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3,共5页
研究了苯并(a)芘(B[a]P)、苯并(k)荧蒽(B[k]F)以及两者的混合物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丝和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对栉孔扇贝鳃丝和消化盲囊AHH活力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 研究了苯并(a)芘(B[a]P)、苯并(k)荧蒽(B[k]F)以及两者的混合物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丝和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对栉孔扇贝鳃丝和消化盲囊AHH活力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并且呈现了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特征。B[a]P和B[k]F混合物处理组鳃丝和消化盲囊的AHH活力在实验期间呈现先升高后稳定趋势,B[a]P处理组则表现峰值变化,然后呈下降趋势。消化盲囊各处理组AHH活力显著高于鳃丝。作者认为可以采用消化盲囊的AHH活力来反映周围环境PAHs的污染,并应以最大饱和浓度为标准。3种PAHs中B[a]P的毒性最强,PAHs对栉孔扇贝的毒性大小与PAHs的组成有关,不能以不同种类单一PAHs毒性的总和来代表PAHs混合物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化合物 栉孔扇贝 鳃丝 消化盲囊 芳烃羟化酶
下载PDF
苯并芘B[a]P对泥蚶组织EROD、GST酶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肖国强 张炯明 +5 位作者 邵艳卿 柴雪良 吴洪喜 刘博 方军 滕爽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34,共7页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染毒和清除,研究了不同浓度(0.05、0.5、5和10μg/L)苯并芘B[a]P胁迫15d和释放15d后,泥蚶(Tegillarcag阳n0J日)消化盲囊和鳃丝乙氧基异吩嗯唑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和...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通过染毒和清除,研究了不同浓度(0.05、0.5、5和10μg/L)苯并芘B[a]P胁迫15d和释放15d后,泥蚶(Tegillarcag阳n0J日)消化盲囊和鳃丝乙氧基异吩嗯唑脱乙基酶(ER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活力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胁迫阶段0.5、5和10I.tg/L,B[a]P处理组对泥蚶消化盲囊和鳃丝EROD、GST酶活力和MDA含量显著影响(P〈O.05),EROD、GST酶活力分别被诱导和抑制,第5d趋于稳定,MDA含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在第10d基本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在清除阶段,EROD活力和MDA含量逐渐下降,GST活力逐渐升高,并在5—10d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本研究中,EROD和GST活力的变化能够反映机体解毒代谢的能力,MDA含量的变化反映了机体氧化损伤的程度,表现出了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消化盲囊 鳃丝 EROD GST MDA
下载PDF
赤腹松鼠消化腺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江剑平 付艳 +1 位作者 张文华 林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1,共5页
研究了赤腹松鼠消化腺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消化腺由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组成.小消化腺由单管泡状腺的舌腺,单管状腺的胃腺、小肠腺和大肠腺以及管泡状腺的十二指肠腺构成;食管内未见食管腺,大肠内可见大量杯状细胞.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 研究了赤腹松鼠消化腺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消化腺由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组成.小消化腺由单管泡状腺的舌腺,单管状腺的胃腺、小肠腺和大肠腺以及管泡状腺的十二指肠腺构成;食管内未见食管腺,大肠内可见大量杯状细胞.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腺.大唾液腺由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组成,均为复管泡状腺.肝脏分为5叶,由肝小叶和门管区组成.肝小叶包括中央静脉、肝细胞索和肝血窦,门管区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胰由外分泌部的复管泡状腺胰腺和内分泌部的胰岛构成.研究结果表明赤腹松鼠消化腺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腹松鼠 消化腺 组织学
下载PDF
宽口裂腹鱼消化系统解剖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杰 曹希全 +2 位作者 任永丽 艾克拜尔·热合曼 聂竹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0-126,共7页
该研究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消化系统解剖特征和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其消化管管壁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主要差别在于黏膜层和肌层。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 该研究采用解剖、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消化系统解剖特征和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其消化管管壁由内向外分别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主要差别在于黏膜层和肌层。食道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间分布有大量杯状细胞;前肠和中肠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明显可见刷状缘、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其间;后肠黏膜上皮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其间也有杯状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布,肠道中杯状细胞由前至后逐渐增多。食道肌层为内环外纵的骨骼肌;前肠肌层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中肠和后肠为内螺旋外环行的平滑肌。消化腺由肝脏和胰腺组成,胰腺弥散状分布在肝脏中,肝小叶不明显。研究表明,宽口裂腹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与其食性具有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口裂腹鱼 消化管 消化腺 组织学
下载PDF
三叶唇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20
作者 王永波 高进 +3 位作者 陈傅晓 刘金叶 谭围 符书源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6,共9页
为研究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消化系统组织特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三叶唇鱼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三叶唇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内颌齿和咽齿发达,颌齿单行排列,1对上咽齿呈三角形左右... 为研究三叶唇鱼(Cheilinus trilobatus)消化系统组织特征,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三叶唇鱼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三叶唇鱼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腔内颌齿和咽齿发达,颌齿单行排列,1对上咽齿呈三角形左右对称分布,下咽齿由颗粒状齿愈合而成,呈“T”型;肠道短粗,在体腔内形成一个弯曲,呈“之”型排列,比肠长0.32±0.11;消化腺由肝胰脏和胆囊构成,肝脏分成3片,中间大、两边小,包裹在小肠上,胰脏沿肝血管呈弥散状分布在肝脏组织内部,胆囊呈椭圆型,位于肝腹叶下部,肝总管在小肠前部紧挨食道后与小肠连通,比肝胰脏重(1.43±0.32)%。口咽腔壁光滑,粘膜层主要由复层扁平细胞组成,表层有少量杯状细胞,中间有圆形粘液细胞,表层分布有味蕾。食道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由二级和三级指状突起构成,基部有“凹”型类似外分泌腺的结构;肌层特别发达,由外环肌和内纵肌组成,纵肌层呈不连续束状分布,外包一层浆膜,与粘膜下层分界不明显,两肌层间可见肌间神经丛分布。小肠和直肠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粘膜层多为一级和二级指状突起,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中间分布有大量粘液细胞,偶见梨状细胞,未见肠腺;粘膜下层含有大量被伊红染成红色的嗜酸性颗粒细胞;肌层由内层环肌和外层纵肌等两层平滑肌组成,肌层间含有少量疏松结缔组织,其间可见肌间神经丛,最外侧由一层浆膜层组成。研究通过阐明三叶唇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特征,可为开展肉食性无胃鱼类营养学及养殖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唇鱼 组织学 消化道 消化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