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的理论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I:工作原理、特性与在土壤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1
作者 罗军 王晓蓉 +1 位作者 张昊 William Davison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5-213,共9页
根据文献资料,详细阐述了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的原理、影响DGT技术测量的因素和它的应用特性,同时回顾了DGT技术问世以来在土壤中的应用实例,并认为DGT技术为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提供了可行可靠而又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可利用性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dgt 土壤 土壤溶液 土壤颗粒物 补给动力学
下载PDF
水分及干燥过程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邓林 李柱 +2 位作者 吴龙华 刘鸿雁 骆永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5-1051,共7页
土壤水分变化可显著改变土壤性质进而影响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本试验通过测定土壤溶液和采用薄层凝胶梯度法(DGT)表征的Zn、Cd、Cu、Ni浓度,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显著影响土壤溶液中可溶性有机... 土壤水分变化可显著改变土壤性质进而影响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本试验通过测定土壤溶液和采用薄层凝胶梯度法(DGT)表征的Zn、Cd、Cu、Ni浓度,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显著影响土壤溶液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随土壤水分降低DGT表征的Zn、Cd、Cu和Ni浓度和土壤溶液中Cu和Ni浓度呈下降趋势,且随干湿交替次数增加而降低;与长期风干土壤相比,经干湿交替后风干土壤重金属有效性降低或显著降低;与土壤溶液法相比,DGT法能反映水分变化对土壤固相金属缓冲补给能力的影响,能更好地表征土壤金属有效性的变化。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适当水分管理措施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从而缓解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干燥过程 重金属有效性 土壤溶液 dgt
下载PDF
大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范英宏 林春野 +1 位作者 何孟常 杨志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469-3476,共8页
为了研究大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和生物有效性,采集了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重金属Cu、Pb、Zn和Ni的总量及化学形态,并利用DGT方法和离心方法测定了沉积物孔隙水中Cu、Pb、Zn和Ni的浓度.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大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和生物有效性,采集了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重金属Cu、Pb、Zn和Ni的总量及化学形态,并利用DGT方法和离心方法测定了沉积物孔隙水中Cu、Pb、Zn和Ni的浓度.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Pb、Zn和Ni的总含量分别为16.8--49.2、12.9--55.8、38.7--152.8和18.1--39.0 mg/kg;DGT测定的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c(DGT)与离心方法测定的孔隙水中重金属浓度的比值低于0.5,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从固相到液相的再补给能力和生物有效性比较低.相关分析表明,碳酸盐结合态Cu对DGT测定的Cu的浓度c(DGT)的贡献较大(r=0.633,p〈0.05);对于Pb,可交换态含量对c(DGT)的贡献较大(r=0.617,p〈0.05);而对于Ni,可交换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和铁氧化物结合态对c(DGT)浓度的贡献都比较大(r〉0.650,p〈0.05).此外,pH也是影响重金属元素从固相到液相的释放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dgt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原文传递
利用DGT高分辨率研究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和释放通量 被引量:18
4
作者 范英宏 林春野 +2 位作者 何孟常 周豫湘 杨志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50-2757,共8页
2006年5月采集了大辽河河段3个忙状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利用常规离心方法和DGT方法测定了柱状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发现沉积物中cd、co、cr和cu元素含量高低的顺序依次是Cr〉Cu〉Co... 2006年5月采集了大辽河河段3个忙状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利用常规离心方法和DGT方法测定了柱状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研究发现沉积物中cd、co、cr和cu元素含量高低的顺序依次是Cr〉Cu〉Co〉Cd.用DGT方法测定的孔隙水中cd、co、cr和cu的浓度比用离心方法测定的浓度要低.DGT测定的孔隙水中cd、co、cr和cu的浓度Cdgt与离心方法测定的孔隙水浓度c的平均比值JR分别为0.389、0.328、0.863和0.403,这说明沉积物中这几种金属从固相到液相的再补给速率大小遵循如下规律:Cr〉Cu〉Cd〉Co.沉积物中cd、co、cr和cu元素的释放通量分别为1.12×10^-7~3.28×10^-7mmol/(cm^2·s)、2.48×10^-7~10.40×10^-7mmol/(cm^2·s)、8.80×10^-6~12.65×10^-6mmol/(cm^2·s)和6.14×10^~6-13.93×10^-6mmol/(cm^2·s).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d和cu元素的迁移转化主要受有机质影响;而cr元素的迁移转化除了受有机质影响外,还受铁锰氧化物影响比较显著;而co元素可能受氧化还原电位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t 重金属 孔隙水 沉积物
下载PDF
Attenuation of Metal Bioavailability in Acidic Multi-Metal Contaminated Soil Treated with Fly Ash and Steel Slag 被引量:17
5
作者 QIU Hao GU Hai-Hong +2 位作者 HE Er-Kai WANG Shi-Zhong QIU Rong-Li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multi-metal (Pb, Cd, Cu, and Zn) contaminated acidic soil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available metal burden resul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wastes (fly ash and steel ...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multi-metal (Pb, Cd, Cu, and Zn) contaminated acidic soil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available metal burden resul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wastes (fly ash and steel slag). The efficiency of amendments- induced metal stabilization was evaluated by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 sequential extraction, and plant uptake. The stability of remediation was assessed by an acidification test and by chemical equilibrium modeling. Addition of fly ash (20 g kg-1) and steel slag (3 g kg-1) resulted in similar increase in soil pH. Both amendmen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metals measured with DGT (CDGT) and the metal uptake by Oryza sativa L.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CDG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 combination of metal fractions (exchangeable, bound to carbonates, and bound to Fe/Mn oxides), unraveling the labile species that participate in the flux of metal resupply. The capability of metal resupply, as reflected by the R (ratio of CDGT to pore water metal concentration) valu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amended soils. The CDGT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plant uptake, suggesting that DGT is a good indicator for bioavailability. Acidification raised the extractable metal concentration in amended soil but the concentration did not return to the pre-amendment level. Equilibrium modeling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amendments induced the precipitation of several Fe, A1 and Ca minerals, which ma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metal stabilization. Chemical stabilization with alkaline amendments could be an effective and stable soil remediation strategy for attenuating metal bioavailability and reducing plant metal upt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IFICATION chemical stabilization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 heavy metal REMEDIATION
原文传递
底泥疏浚对阿哈水库内源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敬富 陈敬安 +2 位作者 孙清清 余萍萍 杨海全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9-73,147,共6页
底泥疏浚是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迄今已在众多浅水湖库治理中得到应用。深水水库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形式,但其水深大、湖底地形复杂、疏浚难度高,因此在深水水库实施疏浚工程的研究报道很少。评估了典型深水水库... 底泥疏浚是富营养化湖库内源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迄今已在众多浅水湖库治理中得到应用。深水水库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形式,但其水深大、湖底地形复杂、疏浚难度高,因此在深水水库实施疏浚工程的研究报道很少。评估了典型深水水库(阿哈水库)底泥疏浚工程对内源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疏浚后实验区底泥主要污染物含量(TP、TN、OC、TS、Fe和Mn)平均降低了56.7%,孔隙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TP、TN、Fe和Mn)平均降低了71.2%,实验区底泥纳污能力明显提高;2)疏浚后,实验区底泥磷形态中活性组分含量和底泥孔隙水中活性磷浓度(DGT-liable P)明显下降,降低了实验区底泥污染物的"二次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疏浚 内源污染 阿哈水库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原文传递
摇蚊幼虫生物扰动对富营养化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艳青 刘凌 +4 位作者 陈沐松 燕文明 邢西刚 王昊天 刘唱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5-490,共6页
利用高分辨率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和微电极技术,从微界面的角度研究了摇蚊扰动对沉积物中溶解氧(DO)、活性磷(Labile P)、活性铁(Labile Fe)及Labile P扩散通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摇蚊幼虫扰动增... 利用高分辨率的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和微电极技术,从微界面的角度研究了摇蚊扰动对沉积物中溶解氧(DO)、活性磷(Labile P)、活性铁(Labile Fe)及Labile P扩散通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摇蚊幼虫扰动增加了沉积物中溶解氧的渗透深度,降低了Labile P和Labile Fe的浓度,同时抑制了Labile P向上覆水中的释放。由于Labile P与Labile Fe显著相关(对照组R=0.672,P<0.001;摇蚊组R=0.810,P<0.001),可知Labile P的变化受DO和Labile Fe控制,即Labile Fe被氧化生成三价Fe(OOH),同时吸附Labile P,使得Labile P和Labile Fe同时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 内源磷释放 dgt 微电极 摇蚊幼虫
下载PDF
巢湖沉积物有效态磷与硫的DGT原位同步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艳平 关庆伟 +2 位作者 李超 许笛 丁士明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512-2518,共7页
沉积物有效态磷(P)与硫(S)的含量分布是影响湖泊营养元素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本文利用Zr O-Ag I薄膜梯度扩散技术(Zr O-Ag I DGT)原位同步获取了南淝河-巢湖沉积物中有效态P和S的高分辨分布信息.结果发现:绝大部分沉积物有效P... 沉积物有效态磷(P)与硫(S)的含量分布是影响湖泊营养元素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本文利用Zr O-Ag I薄膜梯度扩散技术(Zr O-Ag I DGT)原位同步获取了南淝河-巢湖沉积物中有效态P和S的高分辨分布信息.结果发现:绝大部分沉积物有效P和S自界面向下呈急剧升高趋势,并在50 mm深度内出现峰值;河道内沉积物有效P和S的含量高于湖体,且P在界面的表观释放通量明显高于湖体,表明河道沉积物是湖体P的输入源.部分采样点出现有效P与S同步变化的现象,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证实沉积物内部P和S存在同步释放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效态磷与硫 dgt 原位 同步
原文传递
利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估算红枫湖沉积物磷释放通量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婧 陈敬安 +1 位作者 王敬富 丁士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湖水因季节性分层而导致底层滞水带缺氧的亚深水型湖泊,其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水体磷循环和富营养化有着重要影响。选取典型的高原亚深水型湖泊——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借助氧化锆薄膜扩散梯度技术获取了5个代表性湖区沉积物有效磷(la... 湖水因季节性分层而导致底层滞水带缺氧的亚深水型湖泊,其沉积物内源磷释放对水体磷循环和富营养化有着重要影响。选取典型的高原亚深水型湖泊——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借助氧化锆薄膜扩散梯度技术获取了5个代表性湖区沉积物有效磷(labile P)的原位、二维、高分辨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估算夏季红枫湖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通量。结果表明,红枫湖后五沉积物有效磷浓度最高,羊昌河、大坝次之,南湖中与北湖中较低。红枫湖沉积物labile P浓度在亚毫米水平上有很大差异,空间分布不均一,时间上夏季磷释放量为6270-7999kg,占全湖水体总磷的22%-28%。沉积物磷释放是红枫湖水体磷的重要来源,在湖泊富营养化防治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枫湖 沉积物 Zr-oxide dgt 高分辨率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水微界面上磷的释放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钱宝 刘凌 +1 位作者 肖潇 陈沐松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2-489,共8页
为揭示湖泊内源污染的微界面环境行为及机制,从环境微界面角度出发,研究湖泊沉积物一水微界面磷的释放过程。利用新兴的湖泊沉积物原位高分辨率间隙水采集技术(DGT和Mini—peeper)分别获取了大纵湖、蜈蚣湖和九龙口沉积环境中生物... 为揭示湖泊内源污染的微界面环境行为及机制,从环境微界面角度出发,研究湖泊沉积物一水微界面磷的释放过程。利用新兴的湖泊沉积物原位高分辨率间隙水采集技术(DGT和Mini—peeper)分别获取了大纵湖、蜈蚣湖和九龙口沉积环境中生物有效磷和可溶性活性磷的垂直剖面分布,并在微尺度下发现了由局部有机质强烈降解释放磷酸盐形成的异常突变点。利用DIFS模型分析了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发现:疏浚后的九龙口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解吸能力较弱,而大纵湖和蜈蚣湖表层沉积物磷酸盐则以弱结合态为主,具有良好的磷吸附特性,表明稳定的沉积物表层环境微界面系统对内源磷的释放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发现大纵湖和蜈蚣湖表层沉积物对间隙水中的磷具有较强的补给能力,补给源主要分布在沉积物表层2~3cm附近,对界面磷的释放起关键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磷 环境微界面 dgt Mini—Peeper 吸附解吸特性
原文传递
黑臭河流沉积物磷、铁、硫的DGT同步分析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荣楠 朱家亮 +3 位作者 周道坤 陈中颖 刘晓伟 卢文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99-2606,共8页
沉积物中磷(P)、铁(Fe)、硫(S)之间存在密切的耦合关系,但大部分研究并未提供直接的原位证据,需要借助高分辨的获取技术才能表征.为了探索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Zr O-Ag I DGT和Chelex DGT对东莞市黑臭河流沉积物中有效态P、Fe、... 沉积物中磷(P)、铁(Fe)、硫(S)之间存在密切的耦合关系,但大部分研究并未提供直接的原位证据,需要借助高分辨的获取技术才能表征.为了探索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本文利用Zr O-Ag I DGT和Chelex DGT对东莞市黑臭河流沉积物中有效态P、Fe、S进行了高分辨分析.结果表明:应用DGT技术能够获得黑臭河流沉积物中有效态P、Fe、S的高分辨率浓度分布,并且实验结果可靠,有效地避免了主动采样方法和沉积物空间异质性对P、Fe、S同步分析的影响.各采样点沉积物中有效态P、S在垂向上的空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部分采样点出现有效态P、Fe、S同步变化的现象,同步获得的微界面浓度分布较好地反映了三者的耦合关系.对P、Fe、S在水-沉积物界面附近的含量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进一步证实了黑臭河流沉积物中也存在P、Fe、S同步释放的现象.大部分样点沉积物-水界面有效态P、Fe、S的扩散通量为正值,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P、Fe、S.沉积物中P、Fe、S的耦合释放表明其对黑臭的形成和内源磷释放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河流 沉积物 磷铁硫 dgt 同步
原文传递
小麦秸秆还田量对土壤Cd有效性及水稻Cd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界颍 武修远 +3 位作者 佟影影 曹森 高越 杨卉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03-1511,共9页
为研究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镉(Cadmium,Cd)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秸秆半量(Half dose wheat straw,HDWS)、全量(Full dose wheat straw,FDWS)还田对土壤有效态Cd及水稻Cd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 为研究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镉(Cadmium,Cd)亚细胞分布的影响,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小麦秸秆半量(Half dose wheat straw,HDWS)、全量(Full dose wheat straw,FDWS)还田对土壤有效态Cd及水稻Cd亚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降低了水稻苗期与分蘖期根部细胞壁(F1)、细胞器(F2)和可溶性物质(F3)中的Cd含量(比对照降低11.0%~51.1%),但提高了灌浆期和成熟期根部F1、F2和F3中的Cd含量(10.1%~35.5%)。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灌浆期和成熟期水稻茎部F1、F2中的Cd含量(31.3%~47.4%),亦显著降低了分蘖期和灌浆期茎部F3中的Cd含量(49.4%~51.1%);HDWS和FDWS较CK均显著降低了水稻地上部分的Cd总积累量(P<0.05)。小麦秸秆还田通过提高水稻根系细胞壁固定及液泡区隔化作用,显著降低了水稻稻谷中Cd含量,降低了Cd的食品安全风险。根据研究结果,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更有利于Cd污染土壤上水稻安全生产,且DGT法评估水稻Cd有效性优于化学提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亚细胞分布 小麦秸秆还田 水稻 dgt
下载PDF
大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Cd的迁移动力学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英宏 林春野 +1 位作者 何孟常 杨志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83-2589,共7页
为了研究大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Cd的迁移特征及生物有效性,在大辽河水系采集了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Cd的总含量和可交换态含量,利用DGT方法和离心方法测定了沉积物孔隙水中Cd的浓度.在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IFS模型... 为了研究大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Cd的迁移特征及生物有效性,在大辽河水系采集了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沉积物的理化性质、Cd的总含量和可交换态含量,利用DGT方法和离心方法测定了沉积物孔隙水中Cd的浓度.在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IFS模型计算了沉积物中Cd从固相到液相释放的动力学参数Tc和解吸速率常数k-1.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d的总含量为0.16~4.86mg·kg-1,高于中国土壤和辽宁省土壤背景值.离心法测定的孔隙水中Cd的浓度为0.28~3.88ng·mL-1,而DGT测定的浓度为0.08~0.72ng·mL-1.DGT测定的浓度CDGT比离心方法测定的孔隙水浓度低,体现了平衡分配方法和动力学方法在预测生物有效性方面的差异.DIFS模拟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的响应时间Tc和解吸速率常数k-1跨度非常大,分别为10.16 ~9.999×106s和0.01×10-6~558.16×10-6s-1,体现了沉积物中Cd在固/液相之间反应的动力学差异.此外,吸附态和液相之间的平衡分配系数Kd也是影响沉积物中Cd从固相到液相的再补给能力和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dgt DIFS 动力学 生物有效性 沉积物
下载PDF
Effect of water-driven changes in rice rhizosphere on Cd lability in three soils with different pH 被引量:6
14
作者 Jinjin Wang Dongqin Li +4 位作者 Qin Lu Yulong Zhang Huijuan Xu Xueli Wang Yongtao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期82-92,共11页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water management,namely continuous flooding(CF),intermittent flooding(IF)and non-flooding(NF),on Cd phytoavailaility in three paddy soils that differed in p H a... P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water management,namely continuous flooding(CF),intermittent flooding(IF)and non-flooding(NF),on Cd phytoavailaility in three paddy soils that differed in p H and in Cd concentrations.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monitor soil labile Cd and Fe concentrations simultaneously at three growth stages(tillering,heading and mature stage)of rice.The Cd phytoavailability were generally in the order of NF>IF>CF,and higher rice Cd(over permitted level,0.2 mg/kg)were only found in neutral and acidic soils under NF conditions.DGT measured soil labile Cd rather than total Cd was the most reliable predictor for Cd accumulation in rice.CF enhanced the formation of root plaques,which related to oxidat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available Fe on root surfaces due to the O2 secretion of rice root.The Cd concentration in root plaques shared the same trend with DGT-Cd.Generally,root plaques would inhibit Cd uptake by rice under CF conditions,while under IF and NF conditions,root plaques act as a temporarily store of Cd,and soil labile Cd is the key factor that controls the transfer of Cd from soil to rice.The results of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water management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soil Cd lability and rice Cd in acidic soil.Thus,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availability of Cd and soil p H when assessing current agricultural practices of contaminated soil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mium lability RHIZOSPHERE Rice Water management Root plaque dgt technique
原文传递
环境微界面对湖泊内源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钱宝 刘凌 +1 位作者 肖潇 陈立尧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5-301,共7页
为揭示湖泊内源污染物释放的发生机制,从环境微界面角度出发,研究湖泊水-沉积物界面三相结构模式中磷的界面反应过程。利用微电极系统获取微界面溶氧浓度剖面,并结合Profile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湖湖心区沉积柱含氧层厚度... 为揭示湖泊内源污染物释放的发生机制,从环境微界面角度出发,研究湖泊水-沉积物界面三相结构模式中磷的界面反应过程。利用微电极系统获取微界面溶氧浓度剖面,并结合Profile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湖湖心区沉积柱含氧层厚度达5mm,而湖口区则不到3mm,湖心区微界面上氧气消耗主要以自由扩散为主,而湖口区受微界面上微生物活动影响较大。同时利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获取了水-沉积物界面上分辨率高达1mm的可溶性活性磷剖面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在湖口区沉积物表层2cm处有强烈磷释放现象,而在湖心区则未发现,这可能与含氧层厚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重要现象在常规尺度下可能被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界面 湖泊 微电极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原文传递
湖泊沉积物孔隙水磷酸盐含量原位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婧 王敬富 +2 位作者 杨海全 徐洋 陈敬安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8-694,共7页
传统的沉积物孔隙水磷酸盐含量测定方法通常是采用离心法获取沉积物柱芯孔隙水,然后再进行磷酸盐含量测定。这种常规测定方法不仅破坏了沉积物的原本物理化学结构,而且分样间距多为厘米级,无法满足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的高分辨率分布特... 传统的沉积物孔隙水磷酸盐含量测定方法通常是采用离心法获取沉积物柱芯孔隙水,然后再进行磷酸盐含量测定。这种常规测定方法不仅破坏了沉积物的原本物理化学结构,而且分样间距多为厘米级,无法满足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的高分辨率分布特征研究和释放通量的高精度估算要求。为克服传统监测技术破坏系统原始状态和分辨率低的弊端,近年来沉积物孔隙水磷酸盐原位监测技术迅猛发展,较为成熟的有透析装置技术(Dialysis peepers)、薄膜扩散平衡技术(Diffusive equilibrium in thin-films technique,DET)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 technique,DGT)等。本文综述了透析装置技术、薄膜扩散平衡技术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对比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和发展应用前景。DGT作为一种新型、廉价的原位被动采样技术,具有原位和高分辨率监测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沉积物和土壤等研究,在获取沉积物孔隙水磷酸盐含量及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优势突出。如何延长DGT胶体的使用寿命、提高监测的空间分辨率和实现多元素同步监测是其主要发展方向。大量研究表明,沉积物内源磷释放与沉积物中Fe-S的耦合循环存在密切联系,深入了解湖泊沉积物P-Fe-S的耦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揭示湖泊内源磷释放机制的一把钥匙。快速发展的薄膜扩散梯度(DGT)技术及其与DET技术联用无疑为P-Fe-S耦合循环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亟待在不同类型湖泊中应用和完善,为深刻揭示P-Fe-S耦合循环过程与机制提供独特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酸盐 透析装置技术 DET dgt 原位监测
下载PDF
沉积物生物有效态重金属测定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宏华 宋志鑫 +5 位作者 宋刚福 张莉 唐文忠 周娃妮 马轩 王汉卿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26-31,共6页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文章回溯了沉积物重金属测定分析技术历史进展,将各种采样技术做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提出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更适合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态的原位监测。文章还阐述了DGT主要分析方法供相关... 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文章回溯了沉积物重金属测定分析技术历史进展,将各种采样技术做了简要的概述,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提出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更适合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态的原位监测。文章还阐述了DGT主要分析方法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对未来DGT技术的发展和分析方法的创新提出展望。DGT基于吸附动力学原理能较好地模拟生物的吸收过程,同时利用DGT技术对沉积物-水界面(SWI)进行二维高分辨率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及水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态 dgt 原位监测
下载PDF
长期磷肥不均投入下黄土高原土壤磷素有效性及与土壤性质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彦丽 范庭 +4 位作者 王旭东 张育林 李利敏 郑洺钧 刘雅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37-242,250,共7页
由于科学施肥指导工作和生产实际的脱节,过量施用磷肥的现象普遍存在,进而造成大量磷素在土壤中累积。准确评价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是土壤磷素科学管理的基础。国际上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和传统方法相比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土壤中元素... 由于科学施肥指导工作和生产实际的脱节,过量施用磷肥的现象普遍存在,进而造成大量磷素在土壤中累积。准确评价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是土壤磷素科学管理的基础。国际上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和传统方法相比可以更为准确地反映土壤中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以黄土高原具有代表性的60个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Olsen法和DGT技术评价多年磷肥投入不均条件下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磷储量及其有效性现状,研究了DGT技术测定的DGT-P与全磷、Olsen-P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通径分析探究了土壤磷素有效性和土壤相关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磷素分布不均匀,缺磷与富磷现象并存,富磷土壤主要是耕地样品。磷素活化系数(Olsen-PAC)小于2.0%的土壤样品占76.67%,绝大部分土壤样品磷素有效性低。耕地磷肥投入量过高,活化土壤中的无效磷是黄土高原地区磷素科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土壤DGT-P与全磷、Olsen-P呈显著相关性(P<0.01)。黏粒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直接影响最大,对Olsen-PAC的影响为正效应,对DGT法测定的磷素活化系数(DGT-PAC)的影响为负效应。土壤黏粒含量越高,有效磷库越大,土壤中供植物吸收利用的磷反而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有效性 理化指标 dgt 黄土高原 不均衡施肥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potential interferences on the measurement of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ate using zirconium oxide-based DGT technique 被引量:4
19
作者 Qin Sun Yifei Chen +2 位作者 Di Xu Yan Wang Shiming D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592-1600,共9页
A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 technique based on hydrous zirconium oxide (Zr-oxide) has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ate (DRP). In this study, the detailed ... A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 technique based on hydrous zirconium oxide (Zr-oxide) has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ate (DRP). In this study, the detailed performance of the DGT technique is reported. Spiking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several orthophosphate monoester compounds contributed to the Zr-oxide DGT measurements of DRP. However, such a phenomenon is unlikely to occur during field conditions due to the low concentration of organic P in typical natural waters. The presence of Cl- (up to 106 g/L), SO42- (up to 16 g/L), HCO3- (up to 817 g/L), and AsO2- and AsO 3 4 (both up to 1 mg As/L) in solutions had negligible effects on the measurement of DRP. The threshold concentrations of Cl-, SO42- and HCO3- have been increased from previous reports for the measurements of DRP using other adsorbent-based DGT techniques. The capacity for DGT measurements of DRP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lution pH (4.2-9.2). The lowest capacity (95 μg P/m2 at pH 9.2) was still greater than that of other DGT techniques that are usually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DRP (2-12 μg P/cm2 ). The Zr-oxide binding gel could be stored for up to 2 years without any aging effect. This period of validity was considerably longer than the ferrihydrite binding gel that is commonly used in present DGT devices (6 months). The field application reveal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DRP measured in three fresh water samples using the Zr-oxide DGT technique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colorimetri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 dgt technique zirconium oxide (Zr-oxide) dissolved reactive phosphate (DRP) interference soil water
原文传递
6DCT双离合变速器电控结构原理解析
20
作者 纪世才 《汽车维修》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双离合器变速箱(Dual-Clutch Transmission,简称DCT)目前匹配格特拉克DCT产品的主流车型有:克莱斯勒,道奇,沃尔沃,福特,欧蓝德,三菱,格兰德,雷诺,雪铁龙,标致。6DCT双离合变速器是由东风格特拉克(DGT)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生产,目前,DGT... 双离合器变速箱(Dual-Clutch Transmission,简称DCT)目前匹配格特拉克DCT产品的主流车型有:克莱斯勒,道奇,沃尔沃,福特,欧蓝德,三菱,格兰德,雷诺,雪铁龙,标致。6DCT双离合变速器是由东风格特拉克(DGT)汽车变速箱有限公司生产,目前,DGT公司已开发投放6DCT150和6DCT200两款产品,并成功适配东风汽车集团等旗下众多车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变速箱 东风汽车集团 主流车型 双离合器变速箱 克莱斯勒 沃尔沃 dgt 原理解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