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C205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赵莹 魏晓晴 +1 位作者 崔颖 高颖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037-2041,共5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巨噬细胞表面的胞吞受体DEC205的关系.方法:用蛋白纯化法提取得到H pylori-HSP60.分别用H pylori、H pylori-HSP60和E.coli-LPS刺激单核细胞(NOMO1)后提取蛋白进行免疫印迹法分析.利用PMA将NOMO1细...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巨噬细胞表面的胞吞受体DEC205的关系.方法:用蛋白纯化法提取得到H pylori-HSP60.分别用H pylori、H pylori-HSP60和E.coli-LPS刺激单核细胞(NOMO1)后提取蛋白进行免疫印迹法分析.利用PMA将NOMO1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再用H pylori或H pylori-HSP60刺激细胞后提取RNA进行实时PCR分析;细胞表面DEC205抗原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分析.结果:H pylori的刺激能明显引起DEC205蛋白的表达,而H pylori-HSP60或E.coli-LPS的刺激只引起了少许DEC205蛋白的表达;经PMA分化后的NOMO1细胞表面DEC205mRNA的表达增强,分化后的NOMO1细胞被H pylori或H pylori-HSP60刺激后也增强了DEC205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NOMO1细胞在H pylori刺激后,细胞表面DEC205抗原的表达明显增加(88.10%vs7.84%,P<0.05),而且当NOMO1细胞被PMA分化后,经H pylori或H pylori-HSP60刺激后DEC205表达也有所增高(74.73%,51.31%vs43.77%,均P<0.05).结论:H pylori感染与巨噬细胞表面的胞吞受体DEC205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dec205 巨噬细胞
下载PDF
DEC205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晓晴 吕广艳 +2 位作者 金海威 崔颖 赵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3692-3695,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与DEC205的关系.方法:对13名H.pylori感染阳性患者的胃黏膜进行内窥镜活检,以及对这13例中7例被根除H.pylori的患者的胃黏膜进行二次内窥镜活检,活检标本行冰冻组织切片...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与DEC205的关系.方法:对13名H.pylori感染阳性患者的胃黏膜进行内窥镜活检,以及对这13例中7例被根除H.pylori的患者的胃黏膜进行二次内窥镜活检,活检标本行冰冻组织切片后,分别进行DEC205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进行DEC205抗体和CD14抗体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对比除菌成功H.pylori阴性的患者,H.pylori阳性患者胃小凹处的胃黏膜上皮细胞间DEC205的表达明显增多.胃黏膜中,DEC205与CD14表达在同一个位置,而且DEC205与CD14的表达在H.pylori感染胃黏膜中明显高于除菌成功的H.pylori阴性的患者.结论:胞吞受体DEC205在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巨噬细胞中呈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dec205 胃黏膜
下载PDF
靶向树突状细胞的呼吸道合胞病毒F重组蛋白的构建与体外活性分析
3
作者 华颖 彭向雷 +3 位作者 付远辉 郑妍鹏 洪涛 何金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7-133,共7页
分析以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融合糖蛋白(fusion glycoprotein,F)为抗原靶向DEC205/CD205受体策略对重组F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影响.F蛋白是RSV的重要中和抗原,克隆RSV F蛋白胞外区的编码基因至可识别鼠... 分析以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融合糖蛋白(fusion glycoprotein,F)为抗原靶向DEC205/CD205受体策略对重组F蛋白表达及活性的影响.F蛋白是RSV的重要中和抗原,克隆RSV F蛋白胞外区的编码基因至可识别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DEC205受体的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body of anti-DEC205,scDEC)的C端,构建可表达重组F蛋白(scDECF)的质粒pVAX1/scDECF,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cDECF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达的scDECF与DEC205受体的结合活性.经Western blot证实在pVAX1/scDECF转染的293T细胞成功表达了scDECF.将所获得的细胞培养上清与表达鼠DEC205受体的细胞CHOmDEC205孵育,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证实:与作为对照的重组F蛋白scISOF相比,所获得的scDECF与CHOmDEC205细胞呈现明显的结合.本研究成功表达了重组蛋白scDECF,且所获得的重组蛋白scDECF具有与表达DEC205受体的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融合糖蛋白 dec205 树突状细胞 靶向疫苗
下载PDF
DEC205免疫应答机制及其分子疫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潇航 宋肇程 +3 位作者 黄春芳 陈育琪 黄志坚 殷光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6-38,42,共4页
DEC205是一种能够呈递抗原并介导树突状细胞内吞作用的受体。在免疫机制方面,DEC205具有抗原识别性好、抗原呈递速率高、参与细胞信号传递、调控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其在介导宿主抗肿瘤及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免疫方面表现出的免疫调... DEC205是一种能够呈递抗原并介导树突状细胞内吞作用的受体。在免疫机制方面,DEC205具有抗原识别性好、抗原呈递速率高、参与细胞信号传递、调控免疫功能等作用。由于其在介导宿主抗肿瘤及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免疫方面表现出的免疫调控功能及疫苗增强效果被免疫学、医学和兽医学等领域研究者所关注。文章综述了DEC205受体在体内分布情况、免疫应答机制及其在动物源性病原疫苗实验室试验及临床中的相关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在分子疫苗研发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的免疫学研究及生物制品的研发提供理论方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205 免疫学 树突状细胞 免疫应答 免疫调控
原文传递
DEC205单链抗体增强巨型艾美耳球虫核酸疫苗免疫原性的评价
5
作者 陈育琪 黄春芳 +4 位作者 李丽娜 魏坤亚 黄志坚 黄瑜 殷光文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5-714,共10页
为了探究scFvDEC205(DEC205单链抗体)能否增强巨型艾美耳球虫优势抗原片段EmIMP1C的免疫原性,构建重组质粒pVAX1-scFvDEC205-EmIMP1C,转染HEK-293T细胞检验其体外表达情况,于试验鸡大腿肌肉处定期3次注射该重组质粒。结果显示:成功构建... 为了探究scFvDEC205(DEC205单链抗体)能否增强巨型艾美耳球虫优势抗原片段EmIMP1C的免疫原性,构建重组质粒pVAX1-scFvDEC205-EmIMP1C,转染HEK-293T细胞检验其体外表达情况,于试验鸡大腿肌肉处定期3次注射该重组质粒。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VAX1-scFvDEC205-EmIMP1C,并能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pVAX1-scFvDEC205-EmIMP1C组的IgG抗体效价最高,达3200。第3次免疫后,pVAX1-scFvDEC205-EmIMP1C组血清中IFN-γ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试验鸡产生的CD4^(+)和CD8^(+)T细胞比例,用CCK8法刺激鸡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均显示pVAX1-scFvDEC205-EmIMP1C组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病理切片结果提示pVAX1-scFvDEC205-EmIMP1C组的病变程度最轻。结论:重组质粒pVAX1-scFvDEC205-EmIMP1C能有效诱导鸡产生免疫效应,scFvDEC205具有增强EmIMP1C抗原免疫原性的效果,为今后开发靶向鸡球虫疫苗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艾美耳球虫 EmIMP1C抗原 dec205 单链抗体 DNA疫苗
原文传递
DEC205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6
作者 魏晓晴 吕广艳 +2 位作者 金海威 崔颖 赵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1期4033-4035,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其热休克蛋白60(H.pylori-HSP60)感染与胃上皮细胞表面DEC205受体的关系。方法:分别用H.pylori、H.pylori-HSP60及E.coli LPS刺激胃上皮细胞KATOⅢ,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KATOⅢ细胞表面DEC205蛋白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其热休克蛋白60(H.pylori-HSP60)感染与胃上皮细胞表面DEC205受体的关系。方法:分别用H.pylori、H.pylori-HSP60及E.coli LPS刺激胃上皮细胞KATOⅢ,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KATOⅢ细胞表面DEC205蛋白的表达变化,再利用RT-PCR技术,观察细胞中DEC205mRNA对上述抗原刺激后的变化。结果:H.pylori、H.pylori-HSP60及E.coli LPS的刺激明显引起细胞表面DEC205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内DEC205 mRNA的产生。结论:H.pylori感染与胃上皮细胞表面的胞吞受体DEC205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YLORI dec205 胃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融合表达DEC 205单链抗体和NS3蛋白的HCV DNA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殷霄 王文 +5 位作者 谭文杰 邓瑶 管洁 文波 陈红 阮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研发新型HCV DNA疫苗并探讨优化其免疫原性的策略,我们分析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分子对HCV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我们基于抗小鼠DC细胞表面分子DEC205/CD205的单克隆抗体DEC205的单链分子,构建可单独表达DEC205单... 为研发新型HCV DNA疫苗并探讨优化其免疫原性的策略,我们分析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分子对HCV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我们基于抗小鼠DC细胞表面分子DEC205/CD205的单克隆抗体DEC205的单链分子,构建可单独表达DEC205单链抗体或者与HCV非结构蛋白NS3融合表达的DNA表达质粒,并构建单独表达HCV非结构蛋白NS3的DNA表达质粒;经瞬时转染法鉴定HCV NS3及其与DEC205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表达;随后采用注射结合电转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并研究各疫苗的体液(NS3特异性IgG抗体)与细胞免疫(IFN-γELISPOT)效果。结果表明:DEC205单链抗体基因与HCV NS3编码基因的融合可显著增强NS3特异的免疫应答;采用皮内注射加卡钳电极电转的方式可以产生最强的NS3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免疫反应。因此,通过DEC205单链抗体与HCV DNA疫苗靶抗原融合可明显增强免疫应答效果。该策略为HCV及其他类似病原的新型DNA疫苗研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DNA疫苗 NS3抗原 小鼠dec205单链抗体
原文传递
PARG基因沉默对肿瘤局部B220^+DEC205^+DC的影响
8
作者 王洁琼 王娅兰 +1 位作者 杨怡 盛永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基因沉默对肿瘤局部B220+DEC205+DC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PARG-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CT26细胞为实验组,未转染CT26细胞和空载体CT26... 目的:探讨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Poly(ADP-ribose)glycohydrolase,PARG]基因沉默对肿瘤局部B220+DEC205+DC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PARG-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CT26细胞为实验组,未转染CT26细胞和空载体CT26细胞为对照组,分别在小鼠脾包膜下接种形成肝转移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移植瘤中PARG、PARP、NF-κB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脾脏中B220+DEC205+DC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0、TGF-β的表达。结果:PARG基因沉默后,脾脏移植瘤体积缩小,肝脏转移癌结节数目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移植瘤中PARG、PARP、NF-κB蛋白的表达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组织中的B220+DEC205+D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IL-10、TGF-β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RG基因沉默可抑制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肝转移,可能与PARG沉默后下调PARP,并下调NF-κB的活性,从而影响NF-κB依赖性因子IL-10、TGF-β的表达,进而影响B220+DEC205+DC的增殖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水解酶 B220+dec205+DC 大肠癌 免疫机能
下载PDF
scFv-DEC205-Trap重组包涵体靶向抗原复性及过程的优化
9
作者 佟春玉 张喆林 +4 位作者 王森 郑小会 韩玉芳 崔玉东 宋博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66-1871,共6页
目的:疫苗防治将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防控的主要方式,如何解决靶向亚单位疫苗生产中包涵体靶向抗原的复性问题,将是蛋白亚单位疫苗生产的核心问题。方法:构建靶向树突状细胞DEC205受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组scFv-DEC205-Trap质粒进行PCR... 目的:疫苗防治将成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防控的主要方式,如何解决靶向亚单位疫苗生产中包涵体靶向抗原的复性问题,将是蛋白亚单位疫苗生产的核心问题。方法:构建靶向树突状细胞DEC205受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组scFv-DEC205-Trap质粒进行PCR、测序鉴定,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后形成的包涵体各项溶解条件:溶液、溶解温度、溶解时间以及是否振荡进行单因素优化;对复性缓冲液的不同添加剂和稀释浓度进行条件优化,最大限度提高包涵体蛋白复性率,Western blot检测复性蛋白抗原性。结果:离心力大于400 g,离心3 min以上,96%的包涵体蛋白沉降;含8 mol/L的尿素溶液在4~40℃溶解0.5 h以上可使包涵体蛋白充分溶解;3 mol/L精氨酸的100 mmol/L Tris-HCl缓冲液稀释5倍复性率最高,抗原性好。结论:实验证明通过适宜的溶解条件和复性条件可以从表达包涵体中获得良好抗原性的重组靶向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TRAP scFv-dec205-Trap重组抗原 变性 复性
下载PDF
DEC-205单抗耦联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靶向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雪 曾照芳 陈里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54-157,162,共5页
为使脂质体将所包封的药物或抗原高效地递呈给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诱导产生强烈的T细胞免疫应答或特异性免疫耐受,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包裹FITC-dextran的纳米脂质体;用DSPE-PEG(2000)对脂质体膜进行修饰使之具有长循环功... 为使脂质体将所包封的药物或抗原高效地递呈给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诱导产生强烈的T细胞免疫应答或特异性免疫耐受,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包裹FITC-dextran的纳米脂质体;用DSPE-PEG(2000)对脂质体膜进行修饰使之具有长循环功能;用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将抗小鼠DEC-205单克隆抗体耦联于脂质体表面使之具有主动靶向DCs的能力。稳定性实验表明脂质体在4℃贮存7d后粒径分布变化较小,FITC-dextran累积泄漏率小于7%;体外结合实验证明耦联抗DEC-205的免疫脂质体(anti-DEC-205 iLPSM)可特异性地识别DCs,并作为良好载体将FITC-dextran带入DCs浆内。成熟树突状细胞(mDC)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均可高效摄取anti-DEC-205 iLPSM,iDC摄取能力更强。anti-DEC-205 iLPSM有望成为一种新型DC疫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脂质体 树突状细胞 dec-205 靶向 稳定性
下载PDF
靶向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DEC-205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稳定性模型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雪 曾照芳 陈里里 《生物信息学》 2009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应用多相分散体系的动力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理论,以薄膜分散法构建了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分子DEC-205长循环免疫脂质体(anti-DEC-205 iLPSM)的稳定性模型,并对其物理稳定性、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经优... 应用多相分散体系的动力稳定性和聚结稳定性理论,以薄膜分散法构建了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分子DEC-205长循环免疫脂质体(anti-DEC-205 iLPSM)的稳定性模型,并对其物理稳定性、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脂质体4℃贮存7d后粒径分布变化较小;FITC-dextran累积泄漏率小于7%;耦联抗DEC-205的免疫脂质体(anti-DEC-205 iLPSM)可特异性地识别DCs,并作为良好载体将FITC-dextran带入DCs浆内。anti-DEC-205 iLPSM模型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抗原靶向DEC-205受体后的体内免疫应答情况提供了工作基础,有望开发一种新型DCs疫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脂质体 树突状细胞 dec-205 稳定性模型
下载PDF
DEC-205对病毒抗原的提呈机制及其作为分子内佐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玉竹 罗小莉 +1 位作者 孔祥军 吕凤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6-1000,共5页
DEC-205是一种表达于大多数APC细胞的I型跨膜蛋白,属于甘露糖受体家族。DEC-205在抗原的内化、处理及呈递中扮演重要角色。但DEC-205介导抗原内化、提呈的机制并未被探明,尤其是其在介导抗原交叉提呈机制以及作为疫苗分子内佐剂等方面... DEC-205是一种表达于大多数APC细胞的I型跨膜蛋白,属于甘露糖受体家族。DEC-205在抗原的内化、处理及呈递中扮演重要角色。但DEC-205介导抗原内化、提呈的机制并未被探明,尤其是其在介导抗原交叉提呈机制以及作为疫苗分子内佐剂等方面。本文通过对DEC-205的结构的认识,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抗原提呈机制和DEC-205的研究进展,总结了DEC-205作为分子内佐剂角色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205 APC细胞 抗原提呈 交叉提呈
下载PDF
靶向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DEC-205的长循环免疫脂质体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
13
作者 陈里里 曾照芳 胡雪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9-304,共6页
在多相分散体系的动力稳定性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以DEC-205单抗为导向、以脂质体为载体、DCs为靶点的免疫策略,将包裹药物的脂质体特异性地靶向树突状细胞(DCs).对影响DEC-205的免疫脂质体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如粒径分布等进行考察分析,对条... 在多相分散体系的动力稳定性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以DEC-205单抗为导向、以脂质体为载体、DCs为靶点的免疫策略,将包裹药物的脂质体特异性地靶向树突状细胞(DCs).对影响DEC-205的免疫脂质体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如粒径分布等进行考察分析,对条件进行优化,构建了经DEC-205单抗靶向DCs的免疫脂质体模型.模型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抗原靶向DEC-205受体后的体内免疫应答情况提供了工作基础,有望开发一种新型DCs疫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脂质体 树突状细胞 dec-205 稳定性
原文传递
靶向DEC-205的弓形虫SAG1 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霞琳 黄春芳 +5 位作者 陈育琪 李丽娜 魏坤亚 陈欢 黄志坚 殷光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72-75,80,159,共6页
为了构建新型弓形虫DNA疫苗并鉴定,试验以弓形虫SAG1作为疫苗候选抗原,融合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DEC-205的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body fragment against DEC-205,scFv DEC-205),构建可表达弓形虫速殖子的表面抗原SAG1和scFvD... 为了构建新型弓形虫DNA疫苗并鉴定,试验以弓形虫SAG1作为疫苗候选抗原,融合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DEC-205的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body fragment against DEC-205,scFv DEC-205),构建可表达弓形虫速殖子的表面抗原SAG1和scFvDEC-205-SAG1的DNA质粒,对该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同时用该质粒对真核细胞进行转染,对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电泳、双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大小与实际相符,重组质粒pVAX1-scFvDEC205-SAG1构建成功;经Western-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试验证实重组质粒pVAX1-scFvDEC205-SAG1可成功表达目的蛋白。说明成功构建重组DNA疫苗pVAX1-scFvDEC205-SAG1并在体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DNA疫苗 SAG1抗原 树突状细胞 dec-205单链抗体 重组质粒
原文传递
鸡DEC-205结合肽的筛选及体外鉴定
15
作者 马孙婷 谭飞 +6 位作者 王晓丽 马莉莉 徐彬 吕立新 冯志新 陈佩佩 欧阳伟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0-1276,共7页
为筛选鸡DEC-205的优势结合肽,以小鼠CD8α信号肽、鸡DEC-205具有结合作用的3个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LD-4、CTLD-5和CTLD-6)、人IgG1 Fc和His标签作为目的基因,设计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DEC-205-Fc-his和pcDNA3.1-Fc-his(用于对照)... 为筛选鸡DEC-205的优势结合肽,以小鼠CD8α信号肽、鸡DEC-205具有结合作用的3个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TLD-4、CTLD-5和CTLD-6)、人IgG1 Fc和His标签作为目的基因,设计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DEC-205-Fc-his和pcDNA3.1-Fc-his(用于对照);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鉴定蛋白表达;镍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用于噬菌体线性12肽库筛选结合肽,protein G/A交替进行了3轮液相淘选,对第3轮噬斑提取DNA测序并统计肽重复率。对重复率较高的短肽进行合成,ELISA及荧光显微镜观察鉴定肽与重组蛋白的结合效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重组质粒的293t细胞裂解液和细胞上清均可表达目的蛋白,DEC-205-Fc-his蛋白约90 kDa, Fc-his蛋白约35 kDa,与预期大小符合,纯化的蛋白作为靶标进行3轮淘选后,15条序列出现重复,其中DLPVNSVIFPFR(DL)重复率最高(达到6.41%)。ELISA及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合成的DL短肽可结合表达DEC-205-Fc-his的细胞,与表达Fc-his的细胞亲和性较低。筛选获得的DL短肽经体外鉴定,结果显示是鸡DEC-205的潜在配体,相关结果将为研发鸡DEC-205新型靶向策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205 结合肽 噬菌体展示12肽库 液相淘选
原文传递
给予卵清蛋白表位内化受体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可抑制小鼠食物过敏
16
作者 万冲 吴美英 +4 位作者 张雨晴 邵俊维 骆晴晴 鞠吉雨 徐灵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1-396,共6页
目的研究卵清蛋白(OVA)表位内化受体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对小鼠食物过敏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基于食物过敏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PBS组、100μg DEC205受体抗体单链可变区(scFv DEC)处理组、50μ... 目的研究卵清蛋白(OVA)表位内化受体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对小鼠食物过敏的预防性治疗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基于食物过敏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单纯对照组、PBS组、100μg DEC205受体抗体单链可变区(scFv DEC)处理组、50μg SD处理组、100μg SD处理组,每次接触卵清蛋白(OVA)24 h前给予相应处理。激发后评估小鼠腹泻发生情况,测肛温,ELISA检测血清中OVA特异性IgE、IgG1、IgG2a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HE染色观察空肠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浸润情况。分离培养未成熟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分别以10 ng/mL脂多糖(LPS)、50 ng/mL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1000 ng/mL scFv DEC蛋白、(10、100、1000)ng/mL SD蛋白刺激培养24 h,检测上清中IL⁃10水平。结果与PBS组相比,预防性给予SD蛋白,发生腹泻的小鼠数量明显减少,肛温差显著减小,血清OVA特异性IgE、IgG1、IgG2a以及IL⁃4水平显著降低;空肠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显著减少,SD体外刺激BMDC培养上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结论SD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耐受减轻实验性食物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食物过敏 dec205抗体单链可变区嵌合蛋白(SD)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