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CI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及体外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2
1
作者 魏绪仓 翟欣辉 +2 位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赵文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50-1153,共4页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 本研究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表明: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较相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天,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水平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水平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有可能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dc-cik细胞 白血病
下载PDF
DC-CIK细胞的制备及其对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2
作者 夏禾爱 郝建峰 +4 位作者 陈玲 田敏 刘丹 全红艳 雷锐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2194-2197,共4页
目的:探索DC-CIK细胞应用于临床的质量控制及对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友谊医院肿瘤生物诊疗科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肠癌4例,肺癌5例,胃癌3例,食管癌4例,宫颈癌7例,肾癌7例)。采集患者外周血分离PBMC,诱导D... 目的:探索DC-CIK细胞应用于临床的质量控制及对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陕西省友谊医院肿瘤生物诊疗科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3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肠癌4例,肺癌5例,胃癌3例,食管癌4例,宫颈癌7例,肾癌7例)。采集患者外周血分离PBMC,诱导DC-CIK细胞,并扩增培养。质控检测细胞数量和活细胞比例、细胞毒活性、感染源、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将检测合格后的DC-CIK细胞分5次静脉回输入患者体内,每2天回输一次,每疗程5次,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诱导后的DC-CIK细胞符合预期免疫活性细胞质控的各项要求。33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9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60.6%,临床受益率87.8%。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3+CD56+T细胞比例分别为(60.25±7.75)%、(29.76±3.85)%、(30.25±4.35)%和(18.20±4.30)%,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均<0.05)。生活质量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75.3±7.6)分vs(58.5±6.2)分]。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化验指标异常。结论:DC-CIK细胞制剂质量控制指标切实可行,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细胞 质量控制 恶性肿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婷 寇晓霞 +3 位作者 袁振刚 张迁 吴孟超 钱其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目的:评价DC-CIK细胞联合化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15例广泛期SCLC患者,采用EP方案(依托泊甙+顺铂)化疗结束后3~5 d进行DC-CI... 目的:评价DC-CIK细胞联合化疗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15例广泛期SCLC患者,采用EP方案(依托泊甙+顺铂)化疗结束后3~5 d进行DC-CIK细胞治疗,每21 d为一周期,观察联合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CR 3例、PR 8例、SD 3例、PD 1例、RR为73.3%,DCR为93.3%,PFS为6.8个月,OS为14.9个月,其中2例获CR的患者OS分别为29.1个月、37.2个月,2年生存率达13.3%;联合治疗后较治疗前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CD4^+T细胞减少[(5.42±0.70)%vs(6.16±0.77)%,P<0.05;(28.74±1.92)%vs(33.06±2.69)%,P<0.05],CD3^+CD56^+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D8^+T细胞增加[(5.58±0.94)%vs(4.94±0.77)%,P<0.05;(43.26±3.87)%vs(39.92±2.78)%,P<0.01],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下降[(0.67±0.09)%vs(0.83±0.10)%,P<0.01];治疗后患者KPS评分提高20分2例、10分9例,有效率为73.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中度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可恢复正常。结论:DC-CIK细胞联合化疗可提高广泛期SCLC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小细胞肺癌 化疗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和泰 李丁 +4 位作者 李江涛 张效北 李伟 杨淑青 何龙 《肿瘤药学》 CAS 201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以来的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予以D...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以来的6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予以DC-CIK细胞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5.30%),5例部分缓解(17.0%),治疗有效率为22.3%;而治疗组的30例患者中5例完全缓解(14.0%),10例部分缓解(34.0%),治疗有效率为4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对照组患者中7例病情稳定(28.0%),5例病情进展(14.0%),治疗组患者中13例病情稳定(42.0%),5例病情进展(14.0%)。此外,对照组中12例患者出现发热;25例出现粒细胞I度减少,11例发生Ⅱ~Ⅳ度减少;23例发生I~Ⅱ度胃肠道反应;而治疗组中4例出现了发热,但体温均未超过38.5℃;20例出现粒细胞I度减少,11例发生Ⅱ~Ⅳ度减少;10例发生I~Ⅱ度胃肠道反应;有3例发生I度血清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化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细胞 化疗 中晚期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武加利 方延宁 李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282-3285,3289,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细胞免疫治疗分为...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细胞免疫治疗分为单纯化疗组(n=35)及联合治疗组(n=45),单纯化疗组给予常规TC方案化疗,联合治疗组给予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TC方案化疗,两组均以21d为一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7d后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结束7d后,联合治疗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治疗前,CD4^+CD25^+数目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各细胞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7d后,两组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7d后,两组CD133、DDX4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单纯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CCIK细胞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可明显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FIB水平,调节患者血清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水平,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卵巢癌 dc-cik T细胞亚群 凝血功能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
下载PDF
CIK与DC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刚 薛重重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7期758-760,共3页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它是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γ-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它是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γ-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由于该种细胞同时表达CD3和CD56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称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样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所知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可有效的刺激幼稚T细胞活化和诱导特异性的抗原免疫反应,从而将先天和获得性免疫有机联系在一起,是免疫反应的始动者。本文就CIK、DC及DC-CIK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树突状细胞(dc) dccik 血液肿瘤 细胞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美清 彭大为 +3 位作者 程小珍 何立香 谢宗宙 朱燕兴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719-721,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62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自体DC-CIK联合NP),B组31例(方案单用NP方案化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其有效率为(29.... 目的观察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62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自体DC-CIK联合NP),B组31例(方案单用NP方案化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其有效率为(29.03%vs.19.35%),疾病控制率为(74.19%vs.51.60%)(P值分别为0.131、0.031),A组患者CD3+、CD4+细胞的百分比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有控制肿瘤,改善生活质量及增强免疫功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细胞免疫 dc-cik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卞晋荣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DC-CIK细胞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的临床...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癌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DC-CIK细胞治疗方案,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3-CD56+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总体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细胞 化疗 结直肠癌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自体DC/CIK细胞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涛 沈杰 +3 位作者 何凤 张丹 项方 卢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7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实验室培养9~14d后回输患者体内进行治疗。随...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7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实验室培养9~14d后回输患者体内进行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蛄果通过自体DC/C1K细胞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7例,轻微缓解15例,病情稳定19例,有效率为64%。随访1,2,3a生存率分别为96%,90%,86%。蛄论自体DC/CIK细胞治疗宫颈癌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 cik细胞 宫颈癌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威威 张海萍 +1 位作者 吴敏 王林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9期2900-2904,共5页
目的分析DC-CIK细胞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肿瘤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1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行NP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者设为观察组(40例),行NP化疗者... 目的分析DC-CIK细胞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肿瘤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81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行NP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者设为观察组(40例),行NP化疗者设为对照组(41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体力状态(Karnofsky评分法)、免疫功能变化、血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生存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7.50%,对照组为29.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8,P〉0.05);疾病控制率、体力状态总提高率观察组为87.50%、90.00%高于对照组的75.61%、73.17%(χ2=5.374、10.957,P〈0.05)。截止到随访日期,观察组40例患者,死亡30例,存活10例,其中位无瘤生存期7.5个月(95%CI为5.16-8.95),中位生存期14.5个月(95%CI为10.05-17.95);对照组41例患者,死亡35例,6例存活,其中位无瘤生存期4.5个月(95%CI为3.17-6.92),中位生存期11.5个月(95%CI为9.11-14.87);Log-rank检验显示,观察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长于对照组(χ2=6.557,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4,P〉0.05)。2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56阳性百分比接近(t=1.395,P〉0.05;t=1.864,P〉0.05;t=1.64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56阳性百分比较治疗前升高(t=5.627,P〈0.05;t=5.974,P〈0.05;t=6.057,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56阳性百分比较治疗前降低(t=1.412,P〉0.05;t=1.967,P〉0.05;t=1.75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56阳性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t=12.367,P〈0.05;t=13.574,P〈0.05;t=10.324,P〈0.05)。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率高于对照组χ2=6.549,P=0.032);2组患者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肿瘤 化疗 dc-cik细胞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DC-CIK治疗后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龚奕 陈幸华 +8 位作者 张曦 张诚 高蕾 高力 文钦 曾韫璟 孔佩艳 刘红 彭贤贵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经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输注治疗后体内的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方法选择50名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其未缓解的骨髓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 目的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经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输注治疗后体内的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方法选择50名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抽取其未缓解的骨髓制备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分离部分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以自身白血病冻融抗原共培养激活扩增DC-CIK。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30~60 d输注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每例每疗程回输细胞总数>7×109,同时给予IL-2(20 WU皮下注射,1次/d,连续10 d)皮下注射。动态观察患者接受DC-CIK细胞输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体内T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并与既往接受自体外周血移植但未输注DC-CIK细胞治疗的52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0名患者DC-CIK输注后患者体内CD8+、CD16+、CD56+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输注治疗前水平(P<0.01),治疗组同一随访时间段CD3+、CD4+、CD8+、CD16+、CD56+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未采用DC-CIK治疗组(P<0.01)。结论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移植联合自身白血病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CIK输注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肿瘤杀伤性T细胞水平,有助于清除移植后微小残留病,改善患者无病生存率(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冻融抗原 dc-cik 细胞治疗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DC-CIK细胞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项颖 李启英 +6 位作者 王莉 黄德鸿 唐显军 张曼 杨威 吴仙宇 郑晓东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571-1574,157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细胞因子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贴壁单个核细胞(PBMC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与杀伤细胞(CIK)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用肝癌患者肝癌组织裂解物(肿瘤抗原)致敏经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 目的探讨经细胞因子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贴壁单个核细胞(PBMC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与杀伤细胞(CIK)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用肝癌患者肝癌组织裂解物(肿瘤抗原)致敏经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等诱导该患者PBMCs产生的DC。用干扰素-γ(IFN-γ)、IL-2和人CD3单克隆抗体(human CD3monoclonal antibody,hCD3mAb)等诱导该PBMCs的悬浮细胞产生CIK细胞。用Tanswell培养小室将DC-CIK细胞与HepG2细胞在同一培养体系内经该小室膜分隔培养24、48h。CCK-8法检测HepG2细胞生长变化,并绘制其生长曲线;划痕实验检测其增殖、迁移能力。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法检测显示,DC-CIK细胞对人HepG2细胞生长具显著杀伤作用,与对照组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实验、基因与蛋白水平检测表明,DC-CIK细胞可明显抑制该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在基因与蛋白水平下调该瘤细胞PCNA的表达。结论 DC-CIK细胞可显著下调肝癌细胞的PCNA基因表达,明显抑制其增殖与迁移,以发挥其杀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dc-cik细胞 肝癌HEPG2细胞
下载PDF
父供女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DC-CIK细胞输注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3
作者 文钦 张曦 +4 位作者 陈幸华 高蕾 张诚 高力 王庆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852-1853,1855,共3页
目的探索儿童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1患儿,行父供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骨髓原始粒细胞16%,原幼单核细胞44.5%,未缓解。供者为其父亲,HLA半相合;预... 目的探索儿童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1患儿,行父供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骨髓原始粒细胞16%,原幼单核细胞44.5%,未缓解。供者为其父亲,HLA半相合;预处理方案采用洛莫司汀+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用骁悉、环孢素、甲氨蝶呤及AT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患儿移植后14 d造血功能重建,移植后21 d复查骨髓完全缓解,骨髓染色体检查完全转为供者型,移植后23 d开始每周输注供者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为杀伤细胞(DC-CIK)共5次,细胞数按梯度递增。患者定期监测血常规各项指标均基本正常,移植后130 d复查骨髓示完全缓解,现继续随访中。结论供者DC-CIK细胞过继性治疗降低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概率,是有效且值得探索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症 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半相合 dc-cik细胞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中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新娜 吴海江 +5 位作者 高飞 范晓燕 赵静 闫永龙 杨涛 蔡建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36期4000-4002,4009,共4页
目的探讨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给予单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 目的探讨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给予单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比例,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采用Karnofsky评分标准和体质量评价评估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CD4^+CD25^+Tre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25^+Treg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CD4^+/CD8^+、CD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KPS评分、体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中有10例出现发热症状,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DC-CIK细胞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dc-cik细胞 康莱特注射液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化疗+DC-CIK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陶黎明 乐薇 +1 位作者 王帆 万保林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6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化疗与DC-CIK细胞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与DC-CIK...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化疗与DC-CIK细胞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化疗与DC-CIK细胞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细胞因子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仅有17例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8%,高于对照组的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水平改善幅度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水平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联合与DC-CIK细胞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细胞因子含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常规化疗 dc-cik细胞 效果
下载PDF
DC-CIK细胞生物疗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霞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DC-CIK细胞生物联合常规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 目的探讨DC-CIK细胞生物联合常规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DC-CIK细胞生物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3.5%高于对照组的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D4+、CD4+/CD8+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78,5.095和4.336,P值均<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9.53%、对照组34.88%,观察组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9,P〉0.05)。结论DC-CIK细胞生物疗法联合常规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化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非小细胞 化疗 生物疗法 DGcik细胞 疗效 近期
原文传递
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彩姸 徐丽丽 +3 位作者 吴琼 刘娜 杨帆 王国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126-3127,共2页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热症状,探究感染因素,以指导临床用药和护理工作。方法通过40例患者接受DC-CIK细胞,采集方法、皮下注射与输注治疗后,其中10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的体温、外周血像、血培养的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热症状,探究感染因素,以指导临床用药和护理工作。方法通过40例患者接受DC-CIK细胞,采集方法、皮下注射与输注治疗后,其中10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的体温、外周血像、血培养的结果比较,从而探讨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结果 40例患者中体温正常30例,血像正常,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10例发热患者中体温<39℃8例,白细胞(2.8~5.27)×109/L,体温>39℃2例;白细胞(1.5~2.5)×109/L;细菌培养致病菌阳性4例,检出病原菌为酿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结论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肿瘤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发热,发热虽然是人体的一种不良反应,也要时刻注意感染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cik细胞 恶性肿瘤 护理
原文传递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兴 马丽娜 彭大为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497-499,共3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8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DCCIK治疗,对照组患者使...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8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DCCIK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收集培养好且细菌检测为阴性的DC-CIK或CIK细胞,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3次,将Ag-DC致敏后的CIK细胞离心洗涤,用100mL生理盐水、25mL人血清蛋白和20万单位白细胞介素-2(IL-2)重悬细胞,2h内回输给患者,回输前给予患者肌注非那根25mg。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细胞增殖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第6天,细胞数明显大于对照组。随培养时间的增加,DC-CIK细胞CD3^+/CD8^+、CD3^+/CD56^+的双阳性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同等条件下的CIK细胞,且DC-CIK细胞的分泌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同等条件下的CIK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 细胞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常规治疗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云青 陈莉 +4 位作者 杨建伟 陈路川 刘施佳 应敏刚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疗效及治疗次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疗的10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其中63例在福建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进行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疗效及治疗次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疗的10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其中63例在福建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进行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常规治疗为DC-CIK细胞治疗组,其余37例未经DC-CIK细胞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DFS和OS。治疗组按照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分成≤3个疗程组及>3个疗程组,分析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5年DFS和OS的相关性。结果:DC-CIK细胞治疗组患者5年O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81.05%vs 60.29%,P<0.05),但5年DFS无显著性差异(P>0.05);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3个的患者5年O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5年DF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回输联合常规治疗手段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更有生存优势,且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dc-cik细胞 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5-氟尿嘧啶联合DC-CIK细胞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娜 杜昱蕾 +3 位作者 李晶 胡增祥 王新胜 李薇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联合DC-CIK细胞对胃癌BGC-823细胞及其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从胃癌BGC-823细胞中分离获得BGC-823-SP细胞,将BGC-823细胞设为A组,BGC-823-SP细胞设为B组;取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培...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联合DC-CIK细胞对胃癌BGC-823细胞及其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从胃癌BGC-823细胞中分离获得BGC-823-SP细胞,将BGC-823细胞设为A组,BGC-823-SP细胞设为B组;取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DC-CIK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5-FU、DC-CIK细胞对A、B两组胃癌细胞的杀伤率,并测定两者联合对A、B两组胃癌细胞的杀伤率。结果①不同浓度5-FU对A组胃癌细胞杀伤率均高于B组,即B组比A组对5-FU的耐药性更强;②不同效靶比DC-CIK细胞对两组细胞均有较强杀伤作用,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杀伤效果逐渐增强。同一效靶比下,DC-CIK细胞对A组与B组胃癌细胞的杀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5-FU联合DC-CIK细胞对两组胃癌细胞的杀伤率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5-FU或DC-CIK细胞。结论 5-FU联合DC-CIK细胞能够显著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及其BGC-823-SP细胞的生长,可为临床化疗联合生物免疫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侧群细胞 dc-cik细胞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