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tamin D improves viral response in hepatitis C genotype 2-3 nave patients 被引量:25
1
作者 Assy Nimer Abu Mouc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8期800-805,共6页
AIM: To examine whether vitamin D improved viral response and predicted treatment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HCV) genotype 2-3.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CV genotype 2-3 were randomized co... AIM: To examine whether vitamin D improved viral response and predicted treatment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HCV) genotype 2-3.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CV genotype 2-3 were randomized consecutively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20 subjects, age 48 ± 14 years, body mass index (BMI) 30 ± 6, 65% male], who received 180 μg pegylated α-interferon-2a plus oral ribavirin 800 mg/d (Peg/RBV), together with oral vitamin D3 (Vitamidyne D drops; 2000 IU/d, 10 drops/d, normal serum level > 32 ng/mL) for 24 wk; and control group (30 subjects, age 45 ± 10 years, BMI 26 ± 3, 60% male), who received identical therapy without vitamin D. HCV RNA was assess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Undetectable HCV RNA at 4, 12 and 24 wk after treatment was considered as rapid virological response, complete 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 and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SVR), respectively. Biomarkers of in? ammation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vitamin D hadhigher BMI (30 ± 6 vs 26 ± 3, P < 0.02), and high viral load (> 400 000 IU/mL, 65% vs 40%, P < 0.01) than controls. Ninety-fi ve percent of treated patients were HCV RNA negative at week 4 and 12. At 24 wk after treatment (SVR), 19/20 (95%) treated patients and 23/30 (77%) controls were HCV RNA negative (P < 0.001). Baseline serum vitamin D levels were lower at baseline (20 ± 8 ng/mL) and increased after 12 wk vitamin D treatment, to a mean level of (34 ± 11 ng/ m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dentifi ed vitamin D supplement [odds ratio (OR) 3.0, 95% CI 2.0-4.9, P < 0.001], serum vitamin D levels (< 15 or > 15 ng/mL, OR 2.2, P < 0.01), and BMI (< 30 or > 30, OR 2.6, P < 0.01) as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viral response. Adverse events were mild and typical of Peg/RBV. CONCLUSION: Low vitamin D levels predicts negative treatment outcome, and adding vitamin D to conventional Peg/RBV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HCV genotype 2-3 signifi cantly improves viral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Genotype 2-3 Vitamin D Sus-tained viral response Peg-interferon alpha 2a
下载PDF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铂和钯的新体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根起 张光 +1 位作者 周艳梅 王贵方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3-26,共4页
提出了在酸性溶液中以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3,5-diCl-PADMA)作为光度法同时测定铂(Ⅳ)、钯(Ⅱ)的新体系。研究发现,在强酸性介质中,沸水浴加热条件下铂(Ⅳ)方可与试剂定量反... 提出了在酸性溶液中以2-(3,5-二氯-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3,5-diCl-PADMA)作为光度法同时测定铂(Ⅳ)、钯(Ⅱ)的新体系。研究发现,在强酸性介质中,沸水浴加热条件下铂(Ⅳ)方可与试剂定量反应,而钯(Ⅱ)与试剂在室温即可定量反应,在铂(Ⅳ)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处,二者吸光度具有良好的加和性。基于二者显色反应的温度差异,建立了铂(Ⅳ)、钯(Ⅱ)同时测定的新方法。铂(Ⅳ)、钯(Ⅱ)质量浓度分别在0~0.75 m g/L,0~1.2 m g/L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方法已直接用于合金及催化剂中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同时测定 合金 催化剂
下载PDF
5年制中高职衔接“2+3”模式的研究——以衢职院护理专业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戴飞 饶和平 +1 位作者 余文富 徐春岳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第4期31-32,共2页
5年制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2+3"模式改革,有效地解决了中高职衔接"3+2"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重复问题,同时统筹兼顾中职与高职的执业要求,强化了高职对中职办学的指导职能,有利于提升中高职衔接质量。
关键词 中高职 衔接 2+3 护理
下载PDF
高职物流专业“2+3”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设想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梅 李林海 韦嘉嘉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近年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倍受关注,坚持工学结合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及根本举措。依据工学结合的教育改革思路,探索高职物流专业"2+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就此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为中国高... 近年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倍受关注,坚持工学结合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及根本举措。依据工学结合的教育改革思路,探索高职物流专业"2+3"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就此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为中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 2+3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显色剂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的氧化显色反应及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铬 被引量:7
5
作者 欧忠平 陆侠 潘教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86-488,共3页
本文利用光度法和电位滴定法探讨了铬(Ⅵ)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的显色反应,发现在酸性介质中为DBHPF的氧化显色反应。DBHPF曾成功地应用于钛钼钨锡等元素的测定。本文利用Cr(Ⅵ)与DBHPF的氧化显色反应,进一步研究了双波长分光光... 本文利用光度法和电位滴定法探讨了铬(Ⅵ)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的显色反应,发现在酸性介质中为DBHPF的氧化显色反应。DBHPF曾成功地应用于钛钼钨锡等元素的测定。本文利用Cr(Ⅵ)与DBHPF的氧化显色反应,进一步研究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Cr(Ⅵ)的条件。应用拟定的新方法测定了电镀废水中的铬(Ⅵ)和总铬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显色反应 显色剂 光度法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TGF-β1刺激的肝星状细胞COL1α2、MMP-2、TIMP-1以及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珂 许君望 +2 位作者 周琦 李雪倩 范修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7-861,共5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以及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后Ⅰ型胶原α1链蛋白基因(COL1α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及Smad 2/3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以及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后Ⅰ型胶原α1链蛋白基因(COL1α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及Smad 2/3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全反式维甲酸(0.1、1、10μmol/L)分别作用HSC-T612、24、48h,采用噻唑蓝(MTT)比色实验检测HSC-T6增殖活性;另外,经TGF-β1(5ng/mL)刺激后的HSC-T6用不同浓度全反式维甲酸干预24h后,利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COL1α2、MMP-2及TIMP-1mRNA的表达,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smad2/3蛋白的表达。结果全反式维甲酸能够抑制HSC-T6的增殖,而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受外源TGF-β1 5ng/mL刺激后,HSC-T6中COL1α2、MMP-2、TIMP-1 mRNA及Smad2/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而全反式维甲酸干预能够有效降低HSC-T6受TGF-β1刺激后COL1α2、MMP-2、TIMP-1mRNA及Smad2/3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够抑制HSC-T6的增殖,下调HSC-T6受TGF-β1刺激后COL1α2、MMP-2、TIMP-1mRNA的表达,并且可能通过抑制HSC-T6中TGF-β1的下游信号蛋白Smad 2/3的表达,影响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COL1α2 MMP-2 TIMP-1 SMAD 2/3
下载PDF
超声喷雾法制备In_2S_3薄膜及后续快速热处理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雄飞 汪雷 杨德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9-1072,共4页
采用超声喷雾法制备了硫化铟(In2S3)薄膜,并考察了后续快速热处理(rapid thermal process,RTP)对硫化铟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薄膜的形貌、结构、透射率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 采用超声喷雾法制备了硫化铟(In2S3)薄膜,并考察了后续快速热处理(rapid thermal process,RTP)对硫化铟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薄膜的形貌、结构、透射率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喷雾法制备的In2S3薄膜均匀致密,采用RTP热处理可提高薄膜的结晶性能,但对薄膜的透光性影响较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薄膜的禁带宽度约为2.25—2.38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铟 快速热处理 超声喷雾法
下载PDF
从给予句S_2、S_3的选择看汉语语法地域类型差异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炜 石佩璇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2-669,共8页
清中叶以来的官话文献对含"给"字的给予句S_2、S_3有不同选择。以琉球官话课本为代表的南部官话文献一直用S_2,不用S_3;清晚期以来的北京官话文献多使用S_3,原占优势的S_2迅速萎缩,直至消失;西南官话文献的S_2、S_3出现频率... 清中叶以来的官话文献对含"给"字的给予句S_2、S_3有不同选择。以琉球官话课本为代表的南部官话文献一直用S_2,不用S_3;清晚期以来的北京官话文献多使用S_3,原占优势的S_2迅速萎缩,直至消失;西南官话文献的S_2、S_3出现频率相近。对相关方言和来自不同地区的普通话使用者的调查结果也反映了大致相同的地域分布特征。因此,从对给予句S_2、S_3的选择看,汉语官话和相关方言在语法层面至少存在南部、北部和中部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予句 S2S3 地域类型
原文传递
番石榴根部短尾短体线虫的鉴定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意伯 张绍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57-1563,共7页
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番石榴变黑腐烂的根组织内分离和鉴定了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brachyurtts)。根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该线虫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形态测量的结果.其鉴别特征为:唇环2个,唇盘椭圆形;唇片6个,包括2个... 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番石榴变黑腐烂的根组织内分离和鉴定了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brachyurtts)。根据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该线虫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形态测量的结果.其鉴别特征为:唇环2个,唇盘椭圆形;唇片6个,包括2个侧唇片和4个近圆形亚中唇片.侧器孔窄圆形、位于唇盘两侧:口针长15.3~19.9μm,1:3针基部球圆形;单卵巢直伸,受精囊不明显,后阴子宫囊长度略小于阴门处体宽,阴门位于虫体长度的83%~86%;尾宽圆锥形,腹面环纹16~21条。末端光滑、宽圆。对该线虫rDNA—ITS和28SrDNA—D2D3区进行扩增、测序与比对分析,其序列大小分别为730bp和779~780bp,与已登录的短尾短体线虫相应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89%.93%和97%。99%.D2D3序列比ITS序列更适于Pbrachyur123分子鉴定。根据对病根组织内线虫的分离和染色观察.证实了短尾短体线虫能侵染番石榴根系并引起根表皮产生褐色斑痕和变黑腐烂等症状.这是首次在中国的番石榴上发现该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根部症状 短尾短体线虫 ITS D2D3
下载PDF
普罗布考通过TGF-β1/Smad 2/3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洪艳 彭宇婕 保丽玲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8-282,291,共6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用1.5、3 mg/kg普罗布考进行干预,将20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R组、溶剂组、小剂量组(1.5 mg/kg)及大剂量组(3mg/kg)。术...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用1.5、3 mg/kg普罗布考进行干预,将20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I/R组、溶剂组、小剂量组(1.5 mg/kg)及大剂量组(3mg/kg)。术后15 min腹腔注射药物,于1、3、5 d和7 d取材。观察普罗布考对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灶体积、脑组织水含量的影响,并用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环氧酶(COX-2)和5脂氧酶(5-LOX)活性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各组TGF-β1和p-Smad2/3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术后小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和脑梗死,COX-2和5-LO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TGF-β1和p-Smad2/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手术组比较,经普罗布考干预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和脑梗死情况明显改善,COX-2和5-LO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TGF-β1和p-Smad2/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结论:普罗布考能缓解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抑制脑内COX-2与5-LOX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 大脑中动脉栓塞 普罗布考 环氧酶 5脂氧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 2/3 大鼠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G5断块储集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然 邓南 +4 位作者 徐德月 苏伟明 王峰 刘玉龙 韩慧超 《录井工程》 2019年第3期154-159,共6页
高尚堡油田G 5断块E 2s 3 2+3亚段储集层是经过短距离搬运近物源沉积而成,具有扇三角洲沉积典型特征,该区储集层物性差,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微观孔隙结构的复杂影响了储集层动用程度,降低了注水利用效率,从而制约油藏的高效开发。通过室... 高尚堡油田G 5断块E 2s 3 2+3亚段储集层是经过短距离搬运近物源沉积而成,具有扇三角洲沉积典型特征,该区储集层物性差,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微观孔隙结构的复杂影响了储集层动用程度,降低了注水利用效率,从而制约油藏的高效开发。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该断块储集层进行敏感性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储集层速敏性和水敏性比较强,碱敏性中等,酸敏性比较弱,临界盐度为3 000 mg/L,敏感性对储集层的伤害是造成G 5断块E 2s 3 2+3亚段油藏注采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高尚堡油田G 5断块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数据支撑,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较好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敏感性 G 5断块 E 2s 3 2+3 亚段 机理探讨 开发策略
下载PDF
自牺牲型金属有机框架衍生In_(2)S_(3)多级孔结构纳米材料强化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婷婷 王彬 +2 位作者 朱剑豪 夏杰祥 李华明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04-213,共10页
半导体基光催化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前景的策略之一.在光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领域,硫化物材料备受关注.其中,In_(2)S_(3)催化剂因展现较好的催化活性及经济可行性,而被认为是光催化降解的理想催化剂之一.然而,... 半导体基光催化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前景的策略之一.在光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领域,硫化物材料备受关注.其中,In_(2)S_(3)催化剂因展现较好的催化活性及经济可行性,而被认为是光催化降解的理想催化剂之一.然而,采用传统煅烧法制备的In_(2)S_(3)催化剂由于比表面积小,暴露的活性位点有限,进而限制了其催化活性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制备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多活性位点的In_(2)S_(3)基催化剂,对于推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分级多孔结构的光催化剂,以增强材料的光吸收性能并优化光生载流子的迁移和分离,从而提升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性能.利用In基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自我牺牲模板,通过硫化制备了包括空心纳米管、微管、中空球和十二面体在内的多种分级In_(2)S_(3)光催化剂.分级多孔结构不仅增强了入射光的多次折射和反射,还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光利用率和相分离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光催化效率远高于块状和商用In_(2)S_(3).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验证了不同形貌分级多孔In_(2)S_(3)材料的成功制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所有催化剂均可吸收部分可见光,结合莫特肖特基曲线和XPS价带谱结果,说明催化剂的导带、价带位置均满足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要求.光致发光光谱、光电流强度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曲线等研究表明,分级多孔结构有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和四环素(TC)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块状和商用In_(2)S_(3)相比,具有分级多孔结构的In_(2)S_(3)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其中,空心In_(2)S_(3)纳米管(HNTs)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在光照1.5和2 h后,In_(2)S_(3)-HNT可以去除约50%的TC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铟 金属有机框架 形貌调控 光催化 污染物降解
下载PDF
以氨基酸为晶体生长控制剂合成多级纳米结构的硫化铟空心微球(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邵绍峰 张贵军 +2 位作者 周慧静 关乃佳 陈铁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1-416,共6页
以水热方法制备具有多级纳米结构的In2S3空心微球.通过对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跟踪表征,证明微球中空结构的形成归因于Ostwald ripening机理.空心微球的壳层由In2S3的纳米粒子或纳米片组成,In2S3空心球的紫外可见光谱蓝移以及荧光光谱在约... 以水热方法制备具有多级纳米结构的In2S3空心微球.通过对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跟踪表征,证明微球中空结构的形成归因于Ostwald ripening机理.空心微球的壳层由In2S3的纳米粒子或纳米片组成,In2S3空心球的紫外可见光谱蓝移以及荧光光谱在约385 nm的强发射和364 nm的弱发射,均显示了纳米尺度In2S3晶体的量子局限效应.以不同的氨基酸作为晶体生长修饰剂,可以选择性地制备不同表面形貌的In2S3空心微球,显示了氨基酸的不同功能团在In2S3晶体生长过程中对表面形貌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铟 空心球 多级结构 氨基酸 Ostwald RIPENING
下载PDF
进境种苗中朱顶红短体线虫的鉴定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建锋 王宁 +1 位作者 何洁 陈吴健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6,共6页
2013年,浙江和宁波口岸入境的日本鸡爪槭(Acer palmatum)和以色列孤挺花种球(Hippeastrum vittatum)中分离到一种短体线虫,通过形态学特征以及基于核糖体rRNA-ITS区及28S rRNA-D2/D3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其为朱顶红短体线虫(Pratyl... 2013年,浙江和宁波口岸入境的日本鸡爪槭(Acer palmatum)和以色列孤挺花种球(Hippeastrum vittatum)中分离到一种短体线虫,通过形态学特征以及基于核糖体rRNA-ITS区及28S rRNA-D2/D3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其为朱顶红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hippeastri Inserra,Troccoli,Gozel,Bernard,Dunn&Duncan,2007)。该线虫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虫体细长;头前端平;唇环2个;口针基部球椭圆形;受精囊小,矩形,内无精子;尾圆锥形,末端钝尖,有时腹面有凹陷,或呈光滑的半球形。该线虫至今仅报道发生于美国,这是国际上首次在日本和以色列种苗中截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顶红短体线虫 鸡爪槭 孤挺花 ITS D2D3 系统发育 鉴定
原文传递
短颈剑线虫和喜马拉雅剑线虫的形态与rDNA分子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立荣 葛建军 +5 位作者 王卫芳 古少常 张永瑜 胡学难 冯黎霞 吴海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8-492,共5页
描述了日本进境罗汉松根际截获的2种美洲剑线虫: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um Lordello et Da Costa,1961和喜马拉雅剑线虫Xiphinema himalayense Ahmad,Lamberti,Rawat,Agostinelli et Srivastava,1998,并对这2种线虫rDNA-ITS和D2D... 描述了日本进境罗汉松根际截获的2种美洲剑线虫:短颈剑线虫Xiphinema brevicollum Lordello et Da Costa,1961和喜马拉雅剑线虫Xiphinema himalayense Ahmad,Lamberti,Rawat,Agostinelli et Srivastava,1998,并对这2种线虫rDNA-ITS和D2D3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短颈剑线虫和喜马拉雅剑线虫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内首次截获,喜马拉雅剑线虫在日本首次报道,在中国没有分布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美洲剑线虫 短颈剑线虫 喜马拉雅剑线虫 罗汉松 ITS D2D3 形态
下载PDF
肾衰宁胶囊联合高位结肠透析治疗2~3期慢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时蔡林 张微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肾衰宁胶囊联合高位结肠透析治疗2~3期慢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3期慢性肾病患者11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肾衰宁胶囊联合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肾衰宁胶囊联合高位结肠透析治疗2~3期慢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3期慢性肾病患者110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肾衰宁胶囊联合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慢性肾病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和BUN、Scr、UA、Ccr、Cys-C等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临床症状积分、Cys-C、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c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宁胶囊联合高位结肠透析治疗2~3期慢性肾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宁胶囊 高位结肠透析 2~3 期慢性肾病
下载PDF
关于输尿管软镜对比经皮肾镜治疗2~3 cm单发肾结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
17
作者 朱佳敏 温伟勇 温世和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7期132-136,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2~3 cm单发肾结石治疗时应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与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with laser lithotripsy,PCNL)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6月—... 目的比较分析2~3 cm单发肾结石治疗时应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与经皮肾镜激光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with laser lithotripsy,PCNL)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2~3 cm单发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的120例患者为RIRS组,采用经皮肾镜治疗的80例患者为PCNL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肾功能指标、血清指标、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RIRS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IRS组一期结石清除率低于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IRS组尿素氮、血肌酐、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低于PCNL组,RIRS组血红蛋白指标高于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IRS组术后1、2 d疼痛评分均低于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IRS组并发症发生率1.67%(2/120)低于PCNL组13.75%(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31,P<0.05)。结论在治疗2~3 cm的单发肾结石患者时,采用RIRS以及PCNL均安全、有效,RIRS对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疼痛轻微,PCNL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较高,手术时间短,术式选择还需结合患者需求、病情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软镜 经皮肾镜 2~3 cm单发肾结石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In situ formation of RE_2S_3 and RE_2O_2 S phases on sinter skin of Cr–mischmetal co-doped WC-Co alloy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立 冯于平 +1 位作者 陈述 吴厚平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01-405,共5页
The as-sintered sinter skin of WC-11Co-0.71Cr3C2-0.06RE cemented carbide with WC+βmicrostructure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ometer. RE repres... The as-sintered sinter skin of WC-11Co-0.71Cr3C2-0.06RE cemented carbide with WC+βmicrostructure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ometer. RE represents La-, Ce-, Pr- and Nd-containing mischmetal, andβis cobalt-based binder phase. It was discovered that La, Ce, Pr and Nd migrated directionally from the alloy to the sinter skin to combine with the impurity elements S and O from the sintering atmosphere during the sintering process. As a result, main dispersed phase RE2S3 and minor RE2O2S were formed in situ on the sinter skin. The mechanisms for the stimulation of the migration activity and the directional migration of RE atom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thermodynamics stability of Cr3C2, solubility characteristic of Cr in Co and the polarization or ionization of RE a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2O2S RE2O2S cemented carbide sintering rare earth directional migration atom polarization
下载PDF
Chlorine‑Rich Substitution Enabled 2D3D Hybrid Perovskites for High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Sn‑Based Fiber‑Shap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被引量:3
19
作者 Andrew Balilonda Ziqi Li +2 位作者 Chuanyao Luo Xiaoming Tao Wei Chen 《Advanced Fiber Materials》 SCIE EI 2023年第1期296-311,共16页
Despite the impressiv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beyond 25.5%,perovskite solar cells,especially the Sn-based variants,are poorly stable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market-dominant silicon... Despite the impressive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beyond 25.5%,perovskite solar cells,especially the Sn-based variants,are poorly stable under 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market-dominant silicon solar cells that can last for over 25 years.2D3D hybrid perovskite materials are one of the best options to overcome the instability chal-lenge without compromising efficiency.Indeed,a record performance of 1 year was reported in Pb-based 2D3D planar per-ovskite devices.However,the reaction between 2 and 3D perovskite molecules requires high temperatures(-300°C)and increased reaction time(-24 h)to achieve high-quality 2D3D hybrid perovskites.Herein,we base on the ability of chlorine to displace iodine from its ionic compounds in solutions to utilize chloride ions as catalysts for speeding up the reaction between iodine-based 2D and 3D perovskite molecules.The approach reduces the reaction time to-20 min and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to-100°C with the formation of high-quality 2D3D hybrid perovskites,free from pure 2D traces.Integrating the synthesized 2D3D hybrid perovskite material with 50%chlorine doping in a fiber-shaped solar cell architecture yielded the highest reported PCE of 11.96%in Sn-based fiber-shap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The unencapsulated and encapsulated fiber-shaped solar cells could maintain 75%and 95.5%of their original PCE,respectively,after 3 months under room light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35–40%,revealing the champion stability in Sn-based perovskite solar devices.The solar yarn also demonstrated constant energy output under changing light incident angles(0–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shap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2D3D hybrid perovskites Chlorine doping Tin-based perovskites
原文传递
“2+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研究——以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甘辉 张葵葵 陈曙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3期240-241,共2页
分析中高职教育现状、衔接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比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和教育能力目标,进行人才层次和类型定位,并从中高职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内容等角度构建汽车... 分析中高职教育现状、衔接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比中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和教育能力目标,进行人才层次和类型定位,并从中高职培养方案、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内容等角度构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2+3"中高职一体化建设内容和课程体系衔接框架,提出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及宏观微观的建设措施,以期在该专业中高职衔接实际运行时,提供较为合理实用的可操作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2+3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专业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