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塞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汪一帆 艾芬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493-49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经高分辨率影像学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实验组高尿酸血症组A组;实验组非高尿酸血症组B组;同一时期60例非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经高分辨率影像学确诊为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实验组高尿酸血症组A组;实验组非高尿酸血症组B组;同一时期60例非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尿酸、凝血检查及D-二聚体,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FIB、TT、D-二聚体在实验组A明显高于实验组B,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C(P<0.05);APTT、PT在实验组A组明显低于实验组B组,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纤溶活性下降,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增强,血栓形成;急性脑梗塞患者在急诊救治中应重视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高尿酸血症 凝血异常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正群 付林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509-5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3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30...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0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33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3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和血浆D-D。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较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最高,SAP组最低,而UAP组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r=0.763,P<0.05)及血浆D-D(r=0.647,P<0.05)水平与冠心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呈正相关,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媛 陈建魁 +5 位作者 于农 宋世平 尹秀云 金欣 左向华 王淼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9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监测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意义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乳腺癌患者149例(乳腺癌组)和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9例(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女性82例(健康对照组),均检测D-二聚体、癌胚抗原(C... 目的探讨监测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意义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乳腺癌患者149例(乳腺癌组)和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9例(良性疾病组)及健康体检女性82例(健康对照组),均检测D-二聚体、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5-3(CA15-3)、癌抗原125(CA125)及乳腺癌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乳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远处脏器转移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CEA、CA15-3、CA125水平具有相关性(P=0.012、0.027和0.035)。结论 D-二聚体水平与乳腺癌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D-二聚体 转移 预后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D-二聚体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保忠 李燕茹 +2 位作者 张卫华 郑志 贾小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7期553-554,共2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磁珠法对8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与3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并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各型脑出血患者...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磁珠法对8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与3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并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各型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好转组与无好转组D-二聚体异常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观察D-二聚体的变化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病程、病情判定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是判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D-二聚体 预后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志强 蒋庆渊 +3 位作者 李锦玉 马晶 傅咏华 胡春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7期963-967,共5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D-D)浓度的影响。方法 CHF组:选择62例CHF患者,包括冠心病3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心肌病13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肥厚型心肌病5例)。另外选择43例年龄、性别与CH...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D-D)浓度的影响。方法 CHF组:选择62例CHF患者,包括冠心病3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7例,心肌病13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肥厚型心肌病5例)。另外选择43例年龄、性别与CHF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CHF组患者在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洋地黄制剂等心衰常规治疗1周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丹红注射液40 ml,1次/d,疗程1周。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D-D浓度。结果1.CHF组患者血浆FG和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间FG和D-D水平存在显著差别,心功能越差,FG和D-D水平越高(P<0.05,P<0.01)。2.常规治疗后,在NYHAⅡ级和Ⅲ级患者,FG和D-D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丹红治疗后,FG和D-D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后(P<0.05,P<0.01)。在NYHAⅣ级患者,常规治疗后和丹红治疗后FG、D-D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0.01);FG、D-D浓度在常规治疗后及丹红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F患者FG和D-D水平升高,并且与心功能状态有关。CHF患者在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FG和D-D水平降低,有可能改善CHF患者纤溶状况,从而有可能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丹红注射液
下载PDF
益元活血汤对恶性肿瘤患者CD31、CD44、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呼健 冯宇 曹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3期619-621,共3页
目的:观察益元活血汤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CD31、CD44、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恶性肿瘤患者分为益元活血汤配合化疗组(治疗组)29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27例,在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以外周血分别测定患者... 目的:观察益元活血汤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CD31、CD44、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恶性肿瘤患者分为益元活血汤配合化疗组(治疗组)29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27例,在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以外周血分别测定患者CD31、CD44、Bcl-2/Bax、D-二聚体等指标,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及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通过益元活血汤治疗,治疗组CD31、CD44、Bcl-2/Bax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益元活血汤对与恶性肿瘤患者的黏附因子CD31、CD44、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有调节作用,对微循环状态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益元活血汤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药 CD31 CD44 Bcl-2 BAX D-二聚体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检测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劲刚 王家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2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状态变化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检测10例良性手术和10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DD含量。结果围手术期血浆DD水平呈动态变化。手术后,2组DD含量比手术前均明显上升,良... 目的探讨进展期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状态变化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法检测10例良性手术和10例进展期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DD含量。结果围手术期血浆DD水平呈动态变化。手术后,2组DD含量比手术前均明显上升,良性手术组于1周左右恢复,大肠癌手术组未恢复(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浆DD水平,寻找有效手段控制凝血功能异常,对术后肿瘤复发有一定的预测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D-二聚体
下载PDF
通脉冲剂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影响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胡咏华 李云贵 +3 位作者 彭素芳 刘卫平 符平 成正雄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剂型通脉冲剂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的疗效。方法将5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正常对照组四个组并分别予口服通脉冲剂,观察4周,服药前... 目的观察中药剂型通脉冲剂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的疗效。方法将5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正常对照组四个组并分别予口服通脉冲剂,观察4周,服药前和服药后分别空腹抽取受检者静脉血2ml,留待测D-二聚体含量。再将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给通脉冲剂4周后:①受试者体内的D-二聚体值与给药前相比都有了显著的降低(p<0.01)。②其中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降低最多(p<0.01)。结论通脉冲剂对冠心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有降低作用,可能与通脉冲剂中的丹参、川芎嗪等有抑制凝血功能,促进纤溶系统功能,抑制血小板粘附、血小板第3因子及延长血清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有关。通脉冲剂对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有肯定的治疗意义,而且未见任何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冲剂 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D-二聚体测定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汪一帆 艾芬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筛查急诊主动脉夹层(AD)的方法,分析血D-二聚体检测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经高分辨率影像学确诊的主动脉夹层病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期初诊疑似主动脉夹层...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筛查急诊主动脉夹层(AD)的方法,分析血D-二聚体检测在急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2例经高分辨率影像学确诊的主动脉夹层病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期初诊疑似主动脉夹层而最终排除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了血浆D-D检测和高分辨率动脉成像检查,比较2组间D-D值差异。结果:主夹层组血浆D-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间血D-D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亚组间统计学差异提示D-D值可作为AD患者夹层撕脱程度及病情预后的指标。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主动脉夹层诊断,血管内膜撕脱程度及病情预后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急诊AD诊断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二聚体 主动脉夹层 急诊筛查
原文传递
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建洲 潘乐坤 +3 位作者 孔昕 聂拴锁 贺龙 董超颖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5期476-477,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心脏节律变异性(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0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分为颈髓损伤组(31例)、胸髓损伤组(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心脏节律变异性(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0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分为颈髓损伤组(31例)、胸髓损伤组(20例)、腰髓损伤组(9例),同时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颈髓、胸髓组代表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的低频检测结果为(299.28±310.25)ms^2、(254.16±221.71)ms^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32±320.14)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各段(颈髓、胸髓、腰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同时各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论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脊髓损伤部位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心脏节律变异性 D-二聚体
下载PDF
鸡SIgA的提取鉴定及其抗体制备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建保 王开功 +2 位作者 于洪洋 周碧君 文明 《贵州畜牧兽医》 2008年第3期5-7,共3页
实验采用饱和硫酸铵法从健康肉鸡胆囊收集的胆汁中粗提二聚体SIgA,继而透析粗提产物除盐,然后进行纤维素DEAE-52离子交换层析,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收集液的蛋白浓度,对层析产物浓缩使其浓度≥2.0 mg/m l,最后使用SDS-PAGE进行鉴定,... 实验采用饱和硫酸铵法从健康肉鸡胆囊收集的胆汁中粗提二聚体SIgA,继而透析粗提产物除盐,然后进行纤维素DEAE-52离子交换层析,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收集液的蛋白浓度,对层析产物浓缩使其浓度≥2.0 mg/m l,最后使用SDS-PAGE进行鉴定,从电泳所得图像中可以看到清晰的两个条带,一个条带分子量在67~70 ku之间为重链,另一个条带在26~28 ku之间为轻链。进一步将纯化的鸡SIgA抗体免疫健康兔,制备得到兔抗鸡SIgA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聚体 SIGA 纤维素 DEAE-52 SDS-PAGE 兔抗鸡 SIGA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CRP和D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俞松山 王传捷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起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明确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及德国德利曼公司试剂测定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RP和DD水平,用统计学分析其与病情...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起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明确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及德国德利曼公司试剂测定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RP和DD水平,用统计学分析其与病情轻重的关系,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RP和D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RP和DD水平也依据病情的轻、中、重程度而表现出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RP和D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的正确测定是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情况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鸡SIgA的提取与鉴定
13
作者 韩建保 王开功 +2 位作者 于洪洋 周碧君 文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第4期365-367,共3页
关键词 二聚体SIgA 纤维素DEAE-52 SDS—PA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