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水油田转周期注水开发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40
1
作者 姜泽菊 安申法 +2 位作者 于彦 赵延茹 沈静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6,共3页
简要分析了周期注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作用机理,给出了周期注水的适用条件和评价注水油田转为周 期注水的可行性计算公式,详细分析了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得出:周期注水越早越好,但最佳时机需进行数值 模拟;渗透率越小周期注水的周... 简要分析了周期注水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作用机理,给出了周期注水的适用条件和评价注水油田转为周 期注水的可行性计算公式,详细分析了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得出:周期注水越早越好,但最佳时机需进行数值 模拟;渗透率越小周期注水的周期越长,地层弹性越差,周期注水的周期越短;油层越不均质,周期注水的注水效果 越好;毛管力适中时,周期注水的效果最好;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为0.5时,周期注水的效果最好;采用不 对称的短注长采的注水和采油交替进行的工作制度,周期注水的效果最好。国外大量的现场应用试验证明,采用周期 注水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 周期性注入 注水时机 注水效果 注水周期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再述周期注水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俞启泰 张素芳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6-61,共6页
应用油藏数值摸拟方法,研究了各种地质、开发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这些地质因素是:毛管力、原油粘度、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渗透率的组合即油层的非均质程度;开发因素是:周期注水的工作制度、连续注水转为周期注水... 应用油藏数值摸拟方法,研究了各种地质、开发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这些地质因素是:毛管力、原油粘度、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渗透率的组合即油层的非均质程度;开发因素是:周期注水的工作制度、连续注水转为周期注水的时机。最后证明了周期注水的唯一缺点是延长了油田开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压驱动 油田注水
下载PDF
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周期注水 被引量:28
3
作者 闻国峰 任宝生 +3 位作者 倪天禄 史明义 申海华 肖印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49,共3页
在层间、层内渗透率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利用周期注水来形成不稳定压力场,可以提高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室内研究成果,对周期注水机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和毛管力是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同... 在层间、层内渗透率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利用周期注水来形成不稳定压力场,可以提高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室内研究成果,对周期注水机理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渗透率和毛管力是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同工作制度、合理周期注水、注水量变化幅度对其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官80断块开展矿场试验,结果证实:在保持地层能量和注采平衡的基础上,多层均质油藏采用周期注水可以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和最终采收率;应最大限度提高注水量变化幅度,当层间矛盾突出时,可实施分层系周期注水;在弥补水量和保持地层压力方面,不对称型周期注水工作制度优于对称型。图2表4参1(闻国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周期注水 油田注水 注水开发
下载PDF
周期注水渗流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评价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朝晖 杜志敏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54-59,63,共7页
提出了一个适合于研究非均质油藏周期注水渗流机理的数值模拟模型,将微观剩余油储油可流动空间列为第二级渗流系统,采用两套空间重叠的网格描述油藏的非均质性。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油水驱替运动过程,对比分析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油藏... 提出了一个适合于研究非均质油藏周期注水渗流机理的数值模拟模型,将微观剩余油储油可流动空间列为第二级渗流系统,采用两套空间重叠的网格描述油藏的非均质性。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油水驱替运动过程,对比分析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油藏地质因素和人工注水方式参数,研究周期注水的驱油机理及适宜采用周期注水的油藏条件和合理的注水方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油田开发 周期注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垂向非均质砂岩油藏周期注水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喻高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64-68,共5页
为了给砂岩非均质油藏进一步开展周期注水矿场试验或工业性开采提供依据,利用三维三相黑油模拟器和准两层地质模型进行了垂向非均质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开采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研究各种地质、开发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程度,得出砂岩... 为了给砂岩非均质油藏进一步开展周期注水矿场试验或工业性开采提供依据,利用三维三相黑油模拟器和准两层地质模型进行了垂向非均质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开采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研究各种地质、开发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程度,得出砂岩非均质油藏周期注水的主要作用机理:周期注水增强了层间压差及弹性力的作用,活化了毛细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使高、低渗透层之间产生了油水交渗效应,增大了水驱波及系数,提高了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气藏 周期性 注水 数值模拟 油层
下载PDF
屏障注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范子菲 李云娟 +1 位作者 王京 王发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4-56,共3页
扎纳若尔油田为气顶边水油田 ,在 2 0 0 0年以前主要靠屏障注水方式开发。应用三维三相全组分数值模拟模型研究该油田的屏障注水机理 ,约有 5 6%的屏障注入水进入油环 ,44 %的屏障注入水进入气顶。通过对比屏障注水、2种周期性屏障注水 ... 扎纳若尔油田为气顶边水油田 ,在 2 0 0 0年以前主要靠屏障注水方式开发。应用三维三相全组分数值模拟模型研究该油田的屏障注水机理 ,约有 5 6%的屏障注入水进入油环 ,44 %的屏障注入水进入气顶。通过对比屏障注水、2种周期性屏障注水 (注半年、停半年和注 1年、停半年 )、取消屏障注水油环衰竭开发 4种开发效果 ,认为扎纳若尔油田仍有继续采用屏障注水的必要性。为了进一步优化屏障注入水形成水障以后的开采方式 ,对比了油环注水加逐步取消屏障注水 ( 5a内逐步取消 )、油环注水(取消屏障注水 )、油环注水加屏障注水 (油环注水量和屏障注水量分别占总注水量的 85 %和 1 5 % ) 3种开采方式 ,结果表明 :油环注水加屏障注水方式采出程度最高 ,既能保持油环压力 ,又能隔离气顶 ,防止气顶气窜入油井 ,降低油井生产油气比。因而建议扎纳若尔油田的开发方式改为油环面积注水 ,油气界面附近继续屏障注水 ,屏障注水量为保持注采平衡总注水量的 1 5 %左右 ,以维持目前形成水障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对扎纳若尔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具有指导意义。图 3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屏障注水机理气顶边水油藏 注水井
下载PDF
多周期CO_2吞吐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炳官 周方喜 +1 位作者 刘玉章 张勇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2,共2页
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现场试验 ,对多周期CO2 吞吐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 ,得出了在低渗透油田进行多周期CO2 单井吞吐是可行的 ,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结论。两口井 7个周期表明 ,单井最大吞吐周期可达 4次。
关键词 研究 应用 注二氧化碳 周期性注入 CO2吞吐 提高采收率 三次采油
下载PDF
井楼油田稠油厚油层高周期吞吐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晗 陈彩云 程都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8-160,共3页
井楼油田一区主力层Ⅲ5-6层厚度在10.0m以上,平面非均质严重,为非均质稠油厚油层,蒸汽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利用沉积微相、油层物性、动态监测、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研究了稠油厚油层高周期吞吐后纵向及平面上剩... 井楼油田一区主力层Ⅲ5-6层厚度在10.0m以上,平面非均质严重,为非均质稠油厚油层,蒸汽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利用沉积微相、油层物性、动态监测、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研究了稠油厚油层高周期吞吐后纵向及平面上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挖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厚层 蒸汽吞吐 周期性注入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层状砂岩油田周期注采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6
9
作者 万新德 高淑明 《中外能源》 CAS 2006年第5期42-44,共3页
针对萨北开发区油层沉积特点及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点,以水动力学原理为指导,对以往周期注水的效果进行分析,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优化周期注水方式及各项参数,引入了油井间歇采油改变液流方向改善开发效果的做... 针对萨北开发区油层沉积特点及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点,以水动力学原理为指导,对以往周期注水的效果进行分析,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优化周期注水方式及各项参数,引入了油井间歇采油改变液流方向改善开发效果的做法,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注水 周期采油 方式优化 参数优选
下载PDF
高含盐油藏注水吞吐提高单井采油量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习森 黄泽贵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6期35-37,共3页
中原油田A油藏属于小断块、低孔、低渗高含盐特殊油藏。由于原油中含盐,地层水矿化度高,在开采过程中地层结盐造成孔隙堵塞、渗透性变差。开采过程中由于掺水化盐,井筒结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通过注水吞吐试验,解决了地层盐堵,疏... 中原油田A油藏属于小断块、低孔、低渗高含盐特殊油藏。由于原油中含盐,地层水矿化度高,在开采过程中地层结盐造成孔隙堵塞、渗透性变差。开采过程中由于掺水化盐,井筒结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通过注水吞吐试验,解决了地层盐堵,疏通了地层孔隙,改善了地层的渗透性,减少了井筒结垢,提高了油井产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断块油气藏 低渗透油气藏 注水效果
下载PDF
改善新民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波及体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广杰 武若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2-75,共4页
新民油田是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田,复杂的地质条件极大地增加了油田开发难度。根据新民油田特低渗透和裂缝系统的特点,在利用局部加密网格方法定量描述人工裂缝的同时,建立了该油田西区具有东西向人工裂缝的三维非均质多层地质模型... 新民油田是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田,复杂的地质条件极大地增加了油田开发难度。根据新民油田特低渗透和裂缝系统的特点,在利用局部加密网格方法定量描述人工裂缝的同时,建立了该油田西区具有东西向人工裂缝的三维非均质多层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三维三相数值模拟技术,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对改善油田注水波及体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今后新民油田顺利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裂缝性砂岩油藏 注水波 体积
下载PDF
低渗断块油藏周期性注水设计原则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勇 苏国军 《中外能源》 CAS 2006年第2期29-33,共5页
周期注水是通过周期性地改变注入水量来改善低渗油藏和裂缝孔隙性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技术。金南3号油田是苏北盆地金湖凹陷2001年投入注水开发的低渗断块油田,因油水井水力压裂改造造成油田注采井距适应性变差,部分油水井出现水窜现... 周期注水是通过周期性地改变注入水量来改善低渗油藏和裂缝孔隙性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一项技术。金南3号油田是苏北盆地金湖凹陷2001年投入注水开发的低渗断块油田,因油水井水力压裂改造造成油田注采井距适应性变差,部分油水井出现水窜现象,导致油田开发效果差。2003~2005年选择试验区进行周期注水试验,有效地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文章从周期注水驱油机理入手,结合金南3号油田周期性注水试验区试验成果,论述了低渗断块油藏周期性注水的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注水 低渗断块 注水驱油机理 注水试验 设计原则
下载PDF
砂砾岩循环注液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13
作者 徐常晫 张广清 彭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66-1977,共12页
循环注液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力压裂技术,在砂砾岩储层中应用前景广阔。为明确循环注液条件下砂砾岩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基于真三轴水力压裂系统,对比砂砾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连续注液和循环注液后的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差... 循环注液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力压裂技术,在砂砾岩储层中应用前景广阔。为明确循环注液条件下砂砾岩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基于真三轴水力压裂系统,对比砂砾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连续注液和循环注液后的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差和砂砾岩的结构特征是裂缝扩展的主要控制因素,循环注液能够显著提高砂砾岩压裂改造效果。连续注液时,随应力差的降低,裂缝扩展主控因素由应力差转为砾石和天然裂缝,易产生散射状多裂缝。起裂前循环注液对改造效果的提升存在局限性,仅能在低应力差条件下(6 MPa)降低砂砾岩的破裂压力,降低幅度约19%;起裂后循环注液对裂缝面施加的循环载荷,促进了砂砾岩的非均匀变形,强化了砾岩结构对裂缝扩展的影响,促使形成多分支裂缝。同时,起裂后循环注液可突破地应力条件限制,在高应力差(10 MPa)条件下仍能促进砂砾岩中多裂缝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砂砾岩 水力压裂 循环注液 裂缝扩展
原文传递
周期性注入弱凝胶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尹丽萍 徐赋海 +3 位作者 马代鑫 隋春艳 姚寒梅 姚燕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5-98,共4页
弱凝胶调驱是改善和提高注水波及效率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弱凝胶的强度较低,导致其有效期较短。为此,提出了周期性注入弱凝胶技术。采用岩心平面模型进行了非周期性注入弱凝胶调驱试验和周期性注入弱凝胶调驱试验,结果表明:非周期性注入... 弱凝胶调驱是改善和提高注水波及效率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弱凝胶的强度较低,导致其有效期较短。为此,提出了周期性注入弱凝胶技术。采用岩心平面模型进行了非周期性注入弱凝胶调驱试验和周期性注入弱凝胶调驱试验,结果表明:非周期性注入弱凝胶调驱可以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注入压力,降低综合含水率,提高采收率;周期性注入弱凝胶调驱可以进一步改善弱凝胶的调驱效果,延长弱凝胶调驱的有效期,从而使采收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赵108断块采用周期性注入弱凝胶技术进行了两期调驱,注入弱凝胶期间和注入以后,注入压力上升,吸水剖面得到调整,油井含水下降,产油量上升。一期调驱有效期1.0a,二期调驱有效期1.5a,两期调驱共增油205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注入 弱凝胶 剖面调整 提高采收率 实验室试验 赵108断块
下载PDF
周期注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淑霞 朱环宇 +2 位作者 毛振强 刘文建 谷建伟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3期133-134,共2页
利用实际油藏数据,建立起一个数值地质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油藏流体物性、岩石物性、生产制度等因素对周期注水的影响结果。
关键词 周期注水 数值模拟 流体物性 岩石物性 生产制度
下载PDF
Enhance liquid nitrogen fracturing performance on hot dry rock by cyclic injec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Chun-Yang Hong Rui-Yue Yang +3 位作者 Zhong-Wei Huang Xiao-Ying Zhuang Hai-Tao Wen Xiao-Li H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951-972,共22页
Producing complex fracture networks in a safe way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hot dry rock (HDR) geothermal energy exploitation. However, conventional hydraulic fracturing (HF) generally produces high breakdown press... Producing complex fracture networks in a safe way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hot dry rock (HDR) geothermal energy exploitation. However, conventional hydraulic fracturing (HF) generally produces high breakdown pressure and results only in single main fracture morphology. Furthermore, HF has also other problems such as the increased risk of seismic events and consuption of large amount of water. In this work, a new st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cyclic soft stimulation (CSS) and liquid nitrogen (LN2) fracturing, known as cyclic LN2 fracturing is explored, which we believe has the potential to solve the above issues related to HF. The fracturing performances including breakdown pressure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on granites under true-triaxial stresses a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cyclic water fracturing. Cryo-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ryo-SEM) tests and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ning tests were used for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fracture parameters and to evaluate the cyclic LN2 fracturing performanc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yclic LN2 fracturing results in reduced breakdown pressure, with between 21% and 67% lower pressure compared with using cyclic water fracturing. Cyclic LN2 fracturing tends to produce more complex and branched fractures, whereas cyclic water fracturing usually produces a single main fracture under a low number of cycles and pressure levels. Thermally-induced fractures mostly occur around the interfaces of different particles. This study show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cyclic LN2 fracturing on HDR.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cyclic LN2 fracturing application in HDR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dry rock Liquid nitrogen fracturing cyclic injection Thermal stress Fatigue damage
下载PDF
一种评价循环波动的新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涛 王建昕 盛凯夫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30,共4页
在EQ491i多点电喷汽油机上安装了与火花塞集成一体的光纤燃烧传感器以及气缸压力传感器,测取了气缸压力以及C2(517nm)和CH(431nm)自由基的光辐射强度等数据,提出了用自由基光辐射强度峰值来评价循环波动的新方法,并与采用最高燃烧压力... 在EQ491i多点电喷汽油机上安装了与火花塞集成一体的光纤燃烧传感器以及气缸压力传感器,测取了气缸压力以及C2(517nm)和CH(431nm)自由基的光辐射强度等数据,提出了用自由基光辐射强度峰值来评价循环波动的新方法,并与采用最高燃烧压力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光强变化曲线反映出燃烧过程进行的好坏,这种评价循环波动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循环波动 光纤燃烧传感器 电喷 光谱 自由基光辐射强度 燃烧压力
下载PDF
浅谈CT造影剂的注射方式和循环过程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利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204-205,共2页
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行CT造影增强已普遍应用在CT日常工作中。现对造影剂的循环、分期和造影剂的注射方式以及扫描方式进行分析。血管造影和CT增强的造影剂仍为经肾脏排泄的水溶性碘造影剂,血管显影和增强的效果甚佳。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 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行CT造影增强已普遍应用在CT日常工作中。现对造影剂的循环、分期和造影剂的注射方式以及扫描方式进行分析。血管造影和CT增强的造影剂仍为经肾脏排泄的水溶性碘造影剂,血管显影和增强的效果甚佳。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快,造影剂的注射速率较高,通常为2-3 ml/s,甚至高达4-5 ml/s,短时间内即注射完毕,即使发生造影反应,增强扫描已经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循环过程 注射方法
下载PDF
考虑非均衡吸附的多孔介质中循环注入污染物运移规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志光 白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67-1272,共6页
由经典的吸附解吸作用下污染物运移控制方程出发,将Freundlich线性等温吸附模型中溶质浓度上升、下降过程视为吸附、解吸过程,从而建立了非均衡吸附问题理论模型;并给出了累计质量分数及相对浓度的相关表达。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 由经典的吸附解吸作用下污染物运移控制方程出发,将Freundlich线性等温吸附模型中溶质浓度上升、下降过程视为吸附、解吸过程,从而建立了非均衡吸附问题理论模型;并给出了累计质量分数及相对浓度的相关表达。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分析方法讨论了三角函数、高斯脉冲函数循环注入下污染物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吸附、解吸平衡常数的差值对污染物吸附量有较大影响,其值越大吸附量则越大;随着弥散度的增大,穿透曲线峰值有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穿透过程越久。此外,对于连续注入,注入时间存在一个临界值,小于该值时溶质浓度峰值随注入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而大于该值时溶质浓度峰值恒等于注入浓度平均值;且注入时间越大峰值出现时刻越晚;而相对浓度随注入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运移 循环注入 非均衡吸附 多孔介质 迁移过程
下载PDF
干热岩热储体积改造技术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作 张保平 +3 位作者 周健 刘红磊 周林波 吴春方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7,共6页
干热岩的岩性、力学特性和开发利用方式与常规油气资源相比差异较大,其储层改造不能直接采用页岩油气与致密砂岩油气压裂技术,需要研究适用于干热岩的改造技术。为此,利用井下花岗岩岩心和大尺寸露头岩样,采用高温测试和真三轴物理模拟... 干热岩的岩性、力学特性和开发利用方式与常规油气资源相比差异较大,其储层改造不能直接采用页岩油气与致密砂岩油气压裂技术,需要研究适用于干热岩的改造技术。为此,利用井下花岗岩岩心和大尺寸露头岩样,采用高温测试和真三轴物理模拟系统,测试分析了高温岩石力学特性,模拟研究了裂缝起裂与扩展形态特征,分析了高温下花岗岩的脆塑性、岩石破坏特性以及天然裂缝对裂缝破裂压力、扩展路径和形态的影响特征,提出了“低排量热破裂+胶液扩缝+变排量循环注入”体积改造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了室内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花岗岩在高温下塑性强、脆性差、水平应力差大,岩石以张性和剪切混合破坏为主,天然裂缝和温差效应可显著降低破裂压力、提高裂缝复杂性与改造体积。研究结果对于干热岩热储高效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脆塑性 张剪破裂 温差效应 循环注入 复杂裂缝 体积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