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次降压法研究微孔聚合物发泡的成核及增长过程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兴华 李刚 +1 位作者 廖霞 何嘉松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7,共5页
将环烯烃共聚物样品在超临界CO2 条件下饱和后 ,先将体系降至一中间压力 ,而后采用 4种不同的方法分次降压和快速冷却 .通过 4种降压和冷却模式的比较 ,初步研究了快速降压法微孔发泡的成核及增长过程 .并得到了几种新颖结构的微孔 ,如... 将环烯烃共聚物样品在超临界CO2 条件下饱和后 ,先将体系降至一中间压力 ,而后采用 4种不同的方法分次降压和快速冷却 .通过 4种降压和冷却模式的比较 ,初步研究了快速降压法微孔发泡的成核及增长过程 .并得到了几种新颖结构的微孔 ,如具有过渡层结构以及直径呈双峰分布的微孔等 .研究表明 ,泡孔充分增长过程中绝大部分气核消失或合并 ,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终生长为稳定的泡孔结构 ,而不同的泡孔增长过程对最终的泡孔结构有很大影响 .二次成核只有在一定的压降范围内才能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聚合物 微孔发泡 成核过程 增长过程 分次降压 环烯烃共聚物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下载PDF
环烯烃共聚物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峰 李传峰 +1 位作者 汪文睿 杨爱武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0-63,共4页
综述了环烯烃共聚物(COC)在包装、医用、光学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对已有或正在开发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了COC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 应用 发展趋势 综述
下载PDF
环烯烃共聚物材料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曲树璋 王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7-484,共8页
综述了环烯烃共聚物(COC)材料在医用卫生材料、光学材料、电学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在医用卫生材料领域,COC主要用于包装材料、微流控芯片基材和骨骼材料等;在光学材料领域,COC主要用于布拉格光栅、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在电学材料领域,... 综述了环烯烃共聚物(COC)材料在医用卫生材料、光学材料、电学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在医用卫生材料领域,COC主要用于包装材料、微流控芯片基材和骨骼材料等;在光学材料领域,COC主要用于布拉格光栅、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在电学材料领域,COC可用作双极板材料、驻极体材料、栅极介电层等;COC还可制成泡沫、气体分离膜和纳米复合材料等。同时,介绍了相应的机理研究和改性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 医用卫生材料 光学材料 电学材料
下载PDF
四环十二碳烯工艺进展
4
作者 陈麒全 傅建松 +1 位作者 曹强 沈崇润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4年第2期186-192,共7页
本文综述了四环十二碳烯的制备方法、合成工艺优化和市场前景。四环十二碳烯可代替降冰片烯作为环烯烃单体,用于生产环烯烃共聚物(COC)和环烯烃聚合物(COP),使其拥有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更强的韧性。四环十二碳烯的合成原料为双环戊... 本文综述了四环十二碳烯的制备方法、合成工艺优化和市场前景。四环十二碳烯可代替降冰片烯作为环烯烃单体,用于生产环烯烃共聚物(COC)和环烯烃聚合物(COP),使其拥有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更强的韧性。四环十二碳烯的合成原料为双环戊二烯、降冰片烯和乙烯,通过Diels-Alder反应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制备。四环十二碳烯的合成工艺包括反应工段和精馏工段,本文从降低或除去副产物和防止降冰片烯在管道中凝固两个方向介绍了国内外工艺改进方法。最后,结合国际和国内市场现状,分析了四环十二碳烯的市场前景,同时也提出未来的工艺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十二碳烯 环烯烃共聚物 降冰片烯 双环戊二烯
下载PDF
材料界的轻骑兵——环烯烃类共聚物
5
作者 袁红玲 解佳霖 +5 位作者 汪家伟 赵际翔 刘家妍 冯清 齐伟 刘敏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294-298,共5页
通过一名普通大学生在国庆期间的武汉之旅,描述了她与华为Mate 60、食品包装袋和医疗器械的几次偶遇,并借此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环烯烃类共聚物(COC)材料及其在光学器件、塑料包装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 环烯烃类共聚物 工程材料 非晶性 自主知识产权
下载PDF
链穿梭共聚合制备环烯烃多嵌段共聚物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炬阳 高欢 +3 位作者 王菲 黄冬 潘莉 李悦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08-1719,共12页
乙烯和降冰片烯(NB)的共聚物是最具代表性的环烯烃共聚物(COC).更多NB的引入赋予了COC优异的力学强度、透明度和耐热性的同时,也使COC变得更脆.为了在保持COC高强度、透明度和耐热性的同时改善其脆性,优选了2种聚合活性相近,对NB选择性... 乙烯和降冰片烯(NB)的共聚物是最具代表性的环烯烃共聚物(COC).更多NB的引入赋予了COC优异的力学强度、透明度和耐热性的同时,也使COC变得更脆.为了在保持COC高强度、透明度和耐热性的同时改善其脆性,优选了2种聚合活性相近,对NB选择性不同的催化剂Ph_(2)C(Cp)(9-Ind)ZrCl_(2)和Et(Ind)2ZrCl_(2),在相同的条件下可分别合成高降冰片烯插入率COC与低降冰片烯插入率COC,以二乙基锌为链转移剂,实现了降冰片烯与乙烯聚合的链穿梭共聚反应,获得了同时含有高NB插入率的COC链段和低NB插入率的COC链段的多嵌段共聚物.通过改变二乙基锌用量、初始单体比来实现对多嵌段COC分子量和结构调控.热力学、拉伸性能和透光性测试证明多嵌段COC与无规COC相比,不仅实现了韧性的明显提升(断裂伸长率从<5%提高至10%~11%),而且保持了高的强度、耐热性和透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 链转移聚合 多嵌段共聚物 链穿梭共聚合
原文传递
环烯烃共聚物对聚丙烯五层共挤出软管阻隔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熊治雨 熊伟 +5 位作者 林茂青 李虹 林新华 王鑫 关平 彭晓华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56,共6页
目的在聚丙烯(PP)五层共挤出软管的外层中引入一定质量分数环烯烃共聚物(COC)材料,研究其对软管阻隔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COC与PP共混造粒,对共混物进行熔融行为分析,并测试软管的阻氧与阻水性能,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 目的在聚丙烯(PP)五层共挤出软管的外层中引入一定质量分数环烯烃共聚物(COC)材料,研究其对软管阻隔性能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COC与PP共混造粒,对共混物进行熔融行为分析,并测试软管的阻氧与阻水性能,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缺口冲击强度等。结果随着COC添加量的增加,软管管身的氧气透过速率与水蒸气透过速率降低。当COC质量分数为20%时,氧气透过率低至3.3 cm^(3)/(d·m^(2)),水蒸气透过率为0.6 g/(d·m^(2)),此时其他性能也能实现较好的平衡。结论在PP五层共挤出软管的外层中引入COC可以有效地提升软管阻水与阻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 聚丙烯 五层共挤出软管 阻隔性
下载PDF
环烯烃共聚物/云母片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8
作者 刘子萱 孙友谊 +5 位作者 曹杨 樊玉瑞 刘泽民 刘奇超 边月豪 张慧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26,共6页
环烯烃共聚物(COC)是一种非晶热塑性材料。为了研究COC材料的阻隔性能,利用同向双螺旋挤出机,将COC、云母片进行熔融共混,再将复合材料热压成膜,制备了具有高阻隔性能的COC/云母片复合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 环烯烃共聚物(COC)是一种非晶热塑性材料。为了研究COC材料的阻隔性能,利用同向双螺旋挤出机,将COC、云母片进行熔融共混,再将复合材料热压成膜,制备了具有高阻隔性能的COC/云母片复合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等对COC/云母片复合膜进行表征,研究了云母片含量对复合膜力学性能、热性能、疏水性能以及水蒸气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中云母片在COC基体中分散良好;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由于无机粒子产生的微/纳米级粗糙度分层结构,复合膜的疏水性在不同掺杂量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云母片掺杂质量分数为0.5%时最高,接触角为107.106°;在力学性能方面,由于多层结构和团聚现象的出现,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降低,拉伸强度降低了24%,断裂伸长率降低了9.7%;由于云母片层延长水汽扩散路径,复合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比纯COC膜提高了22.25%。COC/云母片复合膜水蒸气阻隔性能提升明显,为食品包装和医药包装问题提供更加安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 云母片 复合材料 熔融共混 阻隔性能
下载PDF
稀土配合物催化的乙烯、环烯烃和1-辛烯三元共聚
9
作者 王琳枫 田慧 +3 位作者 龚光碧 吴春姬 王保力 崔冬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96-1404,共9页
环烯烃共聚物通常由乙烯和环烯烃共聚制得,因其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水汽阻隔性等特性,已经被用于制造光学器件和医疗容器等。通常,为了保证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需要提高环烯单体的插入率,但往往会导致材料韧性降低,限制... 环烯烃共聚物通常由乙烯和环烯烃共聚制得,因其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水汽阻隔性等特性,已经被用于制造光学器件和医疗容器等。通常,为了保证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需要提高环烯单体的插入率,但往往会导致材料韧性降低,限制了环烯烃共聚物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因而,将长链α-烯烃单体引入研究较为广泛的乙烯/环烯烃二元共聚物中,期望提高材料韧性、从而拓展环烯烃共聚物的应用领域。鉴于稀土催化剂在烯烃聚合领域中优异的催化性能,研究了由官能化的环戊二烯基稀土钪催化剂1-3、有机硼盐[Ph_(3)C][B(C_(6)F_(5))_(4)]和三异丁基铝AliBu_(3)组成的催化体系对乙烯/降冰片烯/1-辛烯、乙烯/双环戊二烯/1-辛烯的三元共聚合能力及相应共聚物的拉伸性能。稀土催化剂对上述三元共聚活性较高,为4.4×10^(5)~21.4×10^(5)g(/mo(l Sc)·h·bar);所得共聚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3.8×10^(4)~20.3×10^(4);相对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指数(PDI=1.2~2.4)分布较窄。1-辛烯的引入显著提高了乙烯/降冰片烯/1-辛烯共聚物的韧性,P3样品(Mn 13.7×10^(4),降冰片烯37.1%,1-辛烯11.0%)比P1样品(Mn 14.0×10^(4),降冰片烯42.6%,1-辛烯6.4%)的断裂伸长率提高约2.0倍(29.9%vs.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 降冰片烯 双环戊二烯 韧性 稀土催化剂
下载PDF
COC微流控芯片注塑成型微结构复制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莹 李昊宇 +2 位作者 李立刚 高杨 宋满仓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75,共4页
环烯烃共聚物(COC)材料具有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更加优良的光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与极低的吸水性。以具有微结构的塑件——微流控芯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COC材料注塑成型过程工艺参数对微结构复制度的影响规律并... 环烯烃共聚物(COC)材料具有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更加优良的光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与极低的吸水性。以具有微结构的塑件——微流控芯片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COC材料注塑成型过程工艺参数对微结构复制度的影响规律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熔体温度对其微通道的复制度影响最大,是影响微通道复制不完全的主要因素;注射压力和模具温度次之;保压压力和注射速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 微结构塑件 环烯烃共聚物 复制度 注塑成型
下载PDF
三环戊二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洋 徐喆 +2 位作者 臧娜 赵巍 王守凯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9年第5期278-281,共4页
以双环戊二烯(DCPD)为原料,在高温下与解聚生成的环戊二烯(CPD)发生Diels-Alder双烯加成反应,制备非晶型环烯烃(COC)光学材料单体三环戊二烯(TCPD)。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对加成反应的影响,确定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50℃,... 以双环戊二烯(DCPD)为原料,在高温下与解聚生成的环戊二烯(CPD)发生Diels-Alder双烯加成反应,制备非晶型环烯烃(COC)光学材料单体三环戊二烯(TCPD)。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对加成反应的影响,确定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50℃,反应压力0.2 MPa,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TCPD产品收率为82.5%(以原料DCPD计),质量分数为99.5%[面积归一化法(GC)]。产物结构经过~1H NMR和MS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戊二烯 双环戊二烯 环烯烃共聚物 三环戊二烯
下载PDF
芴基胺基二甲基钛配合物催化的乙烯和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共聚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芦风正 郑宇超 +1 位作者 孙延杰 蔡正国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22年第1期37-44,共8页
本文以制备符合镜头用COC材料性能的光学透明高分子材料为导向,选用芴基胺基二甲基钛类配合物,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结构、助催化剂、温度以及共单体投料比等聚合条件对于乙烯与降冰片烯(NB)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高温GPC、DSC和NMR等表征手... 本文以制备符合镜头用COC材料性能的光学透明高分子材料为导向,选用芴基胺基二甲基钛类配合物,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结构、助催化剂、温度以及共单体投料比等聚合条件对于乙烯与降冰片烯(NB)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高温GPC、DSC和NMR等表征手段对共聚反应以及共聚产物链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_(s)-对称的[t-BuNSiMe_(2)Flu]TiMe_(2)(Ia)配合物在1.2当量比的Ph_(3)CB(C_(6)F_(5))_(4)的活化下共聚活性最高达到2040 kg/(mol·h),且对NB的共聚能力最强,NB的插入率在40.4%~56.7%范围内可控。所得共聚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NB的插入率呈线性关系,可在115~175℃范围内可控。同时探究乙烯与双环戊二烯(DCPD)的共聚结果发现,Ia-Ph_(3)CB(C_(6)F_(5))_(4)体系对共聚表现出很高的活性,聚合温度为60℃时共聚合活性高达5190 kg/(mol·h),共聚物中DCPD的插入率最高达46.7%。当两种共单体的插入率相同时,乙烯/DCPD共聚物的Tg高于乙烯/NB共聚物的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冰片烯及其衍生物与乙烯共聚 环烯烃共聚物 链结构 光学透明高分子材料
下载PDF
1,4-亚甲基-1,4,4a,9a-四氢芴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洋 赵巍 +3 位作者 臧娜 蔡洪涛 许浩然 王守凯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756-759,共4页
以茚(Indene)和双环戊二烯(DCPD)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双烯加成反应制备非晶型环烯烃共聚物(COC)光学材料单体1,4-亚甲基-1,4,4a,9a-四氢芴(Ind-CPD)。考察了茚(Indene)和双环戊二烯(DCPD)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对加成反... 以茚(Indene)和双环戊二烯(DCPD)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双烯加成反应制备非晶型环烯烃共聚物(COC)光学材料单体1,4-亚甲基-1,4,4a,9a-四氢芴(Ind-CPD)。考察了茚(Indene)和双环戊二烯(DCPD)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压力和时间对加成反应的影响,确定较佳的工艺条件:茚与双环戊二烯的物质的量比为2.2∶1,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0.2MPa。在此条件下,Ind-CPD产品收率为80.5%(以原料茚计),纯度为99.5%[面积归一化法(GC)],三环戊二烯(TCPD)和寡聚物的生成得到有效控制。产物结构经过1 H NMR和MS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戊二烯 环烯烃共聚物(COC) 三环戊二烯 1 4-亚甲基-1 4 4a 9a-四氢芴
下载PDF
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结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永飞 伍青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49-453,共5页
针对环烯烃与α-烯烃共聚合而成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催化剂的选择,文采用β-二亚胺钛催化剂合成了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共聚物,进行了其微观结构和催化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β-二亚胺钛催化剂能够很好地催化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共聚合.通过对合... 针对环烯烃与α-烯烃共聚合而成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催化剂的选择,文采用β-二亚胺钛催化剂合成了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共聚物,进行了其微观结构和催化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β-二亚胺钛催化剂能够很好地催化乙烯与降冰片烯的共聚合.通过对合成的共聚物的微观结构的分析发现,钛催化剂合成的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以无规结构为主,共聚物中出现了降冰片烯的二聚和三聚序列结构.共聚合机理的研究也表明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乙烯与降冰片烯的无规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亚胺钛 环烯烃共聚物 共聚物结构 聚合机理
下载PDF
桥联胺基芴基二甲基钛配合物制备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延杰 蔡正国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共5页
使用[t-BuNSiMe_2(3,6-t-Bu_2Flu)]TiMe_2 (A),[(1-金刚烷胺基)NSiMe_2(3,6-t-Bu_2Flu)]TiMe_2 (B),[t-BuNSiMe_2(3,6-OMe_2Flu)]TiMe_2 (C),[(1-金刚烷胺基)NSiMe_2(3,6-OMe_2Flu)]TiMe_2 (D)4种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以改性甲基铝氧烷(M... 使用[t-BuNSiMe_2(3,6-t-Bu_2Flu)]TiMe_2 (A),[(1-金刚烷胺基)NSiMe_2(3,6-t-Bu_2Flu)]TiMe_2 (B),[t-BuNSiMe_2(3,6-OMe_2Flu)]TiMe_2 (C),[(1-金刚烷胺基)NSiMe_2(3,6-OMe_2Flu)]TiMe_2 (D)4种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以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为助催化剂,研究了胺取代基和芴基取代基改变对降冰片烯与乙烯共聚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A,B,C,D能有效催化共聚反应得到环烯烃共聚物,A,B催化活性、产物分子量均高于催化剂C,D。降低助催化剂含量,B仍能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产物分子量分布为单峰,共聚反应为单活性中心体系。通过13C-NMR谱图表明催化剂B催化所得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降冰片烯插入率,插入率可高达4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 乙烯 降冰片烯 环烯烃共聚物
下载PDF
环烯烃共聚物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蕾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2年第4期60-63,共4页
综述了加成共聚法制备单环烯烃共聚物和少数其他环烯烃共聚物的研究进展。根据微观结构的不同,共聚物可分为高弹性材料以及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高熔点的规整聚合物材料。由于环烯烃共聚物在光电、光学透镜、涂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 综述了加成共聚法制备单环烯烃共聚物和少数其他环烯烃共聚物的研究进展。根据微观结构的不同,共聚物可分为高弹性材料以及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和高熔点的规整聚合物材料。由于环烯烃共聚物在光电、光学透镜、涂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 催化 环戊二烯 降冰片烯
下载PDF
太赫兹微流控芯片 被引量:2
17
作者 武亚雄 苏波 +3 位作者 文毅伟 何敬锁 张盛博 张存林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0-754,共5页
大多数生物大分子和基团的振动或者转动能级处于太赫兹频段,而其生物活性在水溶液中才能表现出来,由于水对太赫兹波的强烈吸收,从而限制了太赫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了研究水溶液中生物样品的反应、变化等动态特性,将太赫兹技术和微流... 大多数生物大分子和基团的振动或者转动能级处于太赫兹频段,而其生物活性在水溶液中才能表现出来,由于水对太赫兹波的强烈吸收,从而限制了太赫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了研究水溶液中生物样品的反应、变化等动态特性,将太赫兹技术和微流控技术相结合,分别研究了微流控芯片上微流控沟道的尺寸,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及其制作流程,最后用去离子水对该芯片进行了初步测试,证明了该太赫兹微流控芯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微流控 芯片 环烯烃共聚物
下载PDF
降冰片烯与α-烯烃共聚物薄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丽君 陈雪姣 蔡正国 《合成纤维》 CAS 2016年第11期4-6,共3页
详细研究了共单体的含量和结构对降冰片烯(NB)与乙烯、丙烯、己烯、癸烯的共聚物的热性能、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一组共聚物都具有可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共聚物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透过率达到了90%左右,并且随... 详细研究了共单体的含量和结构对降冰片烯(NB)与乙烯、丙烯、己烯、癸烯的共聚物的热性能、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一组共聚物都具有可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共聚物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透过率达到了90%左右,并且随着共单体侧链长度的增加而提高;共聚物的拉伸强度随着共单体含量的增大而降低,并随着共单体侧链长度的增加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冰片烯 Α-烯烃 环烯烃共聚物
下载PDF
含环烯烃共聚物回收料成分剖析和分离技术研究
19
作者 常欢 叶南飚 《广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1期64-66,共3页
环烯烃共聚物(COC)是一类具有环状烯烃结构的非结晶性透明共聚高分子,相较于传统的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材料,COC是一类全新的聚合物,具有独特且优异的性能。但是COC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高,合成技术被垄断在少数几家外企手中,因... 环烯烃共聚物(COC)是一类具有环状烯烃结构的非结晶性透明共聚高分子,相较于传统的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材料,COC是一类全新的聚合物,具有独特且优异的性能。但是COC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高,合成技术被垄断在少数几家外企手中,因此市场上高品质COC进口难度大、要求多、价格高,极大限制我国COC下游相关产品开发和市场应用。本文基于我司所获得的某牌号含有COC回收料,利用DSC、密度法等对其组成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为COC和LDPE共混物,其中COC含量为85wt%。拟合COC中环状烯烃单体共聚比例与玻璃化转变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确定该材料所用COC中环状烯烃单体的共聚比例为50 mol%。进一步根据基团贡献法计算COC和LDPE的溶解度参数,筛选能够分离二者的溶剂,实现回收料中具有高附加值的COC的溶剂法分离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烯烃共聚物 共混材料 成分剖析 溶剂法回收 分离提纯
下载PDF
环烯烃共聚物表面减反膜的制备及其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秀华 李俊纬 +3 位作者 张功 张静 金海俊 李爽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58-66,共9页
高分子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环烯烃共聚物为基底,设计并研制了400~700 nm波段的减反射膜。根据薄膜热应力理论分析了材料特性,选择ZrO_(2)作为黏结层,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基底表面微... 高分子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环烯烃共聚物为基底,设计并研制了400~700 nm波段的减反射膜。根据薄膜热应力理论分析了材料特性,选择ZrO_(2)作为黏结层,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对基底表面微观结构以及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增加基底表面的活性,提高了基底与黏结层的结合力,再通过过渡层将黏结层与镀层结合,解决了薄膜与基底热膨胀系数不匹配的问题。采用镀后离子束轰击技术解决了恒温恒湿时的膜裂问题。测试结果表明,减反射膜在400~700 nm波段的平均反射率为0.117%,且具备良好的耐环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光学薄膜 环烯烃共聚物 热应力 等离子体处理 离子束轰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