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细胞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马晓路 吴炯 +4 位作者 周琰 王蓓丽 张春燕 郭玮 潘柏申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切除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术后HCC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使用X-tile软件估算NLR预测...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切除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术后HCC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使用X-tile软件估算NLR预测术后复发的最佳临界值,将人群分为低NLR和高NLR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评估NLR在总患者人群以及多种低复发风险组中的预后判断价值。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前各临床参数对于术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临床参数列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19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30个月,共有85例患者发生复发,占总入组人数的43.59%。X-tile软件计算得到的最佳临界值为2.60,据此将患者分为高NLR(≥2.60,40例)与低NLR(〈2.60,155例)2个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AFP)〉400 ng/m L(P〈0.01)、肿瘤直径〉5cm(P〈0.01)、血管侵犯(P=0.03)、巴塞罗那分期(BCLC)晚期(P=0.01)以及高NLR(P〈0.01)是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LR是预测术后肿瘤复发的最强独立危险因子[OR(95%CI)=1.95(1.20~3.19),P〈0.01]。在低AFP(≤400 ng/m L)、单个肿瘤灶、无血管侵犯及BCLC 0+A期的早期肝癌4个低复发风险亚组中,高NLR是一个有显著意义的复发评估指标(P〈0.05)。高NLR与病理低分化、大肿瘤直径及高BCLC分期有关(P〈0.05)。结论 NLR是一个简便、高效、易检测、低成本的预测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指标,术前高NLR的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显著增加。将2.60作为NLR临界值较适合国内HCC患者。检测NLR有利于临床制定更有效的HCC综合治疗监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肝细胞肝癌 根治性切除 早期复发
下载PDF
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存在早期复发危险肝癌患者的必要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叶甲舟 谢志波 +10 位作者 白涛 陈洁 龚文峰 齐鲁楠 钟鉴宏 马良 向邦德 邬国斌 吴飞翔 黎乐群 叶海洪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评价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预防、监测、治疗肝癌复发的效果。方法纳入166例肝癌手术后辅助TACE和190例单纯肝癌手术患者,采用多因素分析评估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据复发危险因素做亚组分析,比较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复发... 目的评价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预防、监测、治疗肝癌复发的效果。方法纳入166例肝癌手术后辅助TACE和190例单纯肝癌手术患者,采用多因素分析评估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据复发危险因素做亚组分析,比较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复发患者的总生存率。通过比较复发患者CT/MRI结果评估术后TACE增强CT/MRI检测复发肿瘤的敏感性。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包膜侵犯、肝内血管侵犯、多结节是早期复发危险因素(均P〈0.05),复发高峰期均为术后4~6个月;HBsAg是晚期复发危险因素。手术+TACE患者与单纯手术患者第6、12、18、24个月复发率在包膜侵犯亚组中分别为23.2%比59.4%、68.4%比72.5%、83.1%比89.2%、90.1%比91.3%;肝内大血管侵犯亚组分别为26.3%比64.5%、69.8%比78.4%、87.4%比97.2%、88.6%比98.1%;多结节亚组分别为12.5%比31.2%、36.4%比47.4%、50.3%比60.1%、56.8%比65.3%。单纯手术组患者仅第6和12个月复发率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5.3和20.5个月,第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5%比50.3%、49.3%比31.2%、27.6%比20.3%(均P〈0.05)。术后TACE可增加CT/MRI检测直径〈1cm复发灶的敏感性。结论术后TACE不但可降低肝癌患者早期复发率,还可用于监测和治疗术后复发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根治性手术 辅助性TACE 术后 早期复发
原文传递
A clinical and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of perioperative sequential triple 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被引量:18
3
作者 Zou SC Qiu HS +1 位作者 Zhang CW Tao HQ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84-286,共3页
INTRODUCTIONAlthough the long-term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of gastric cancer(GC) patients has been improvedsignificantly since the local dissection of lymph nodewas widely used in China,yet the low curativeresectio... INTRODUCTIONAlthough the long-term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of gastric cancer(GC) patients has been improvedsignificantly since the local dissection of lymph nodewas widely used in China,yet the low curativeresection rate and the high recurrence rate fromperitoneal and hepatic metastases hinder it fromfurther improvement.To alter the currentunsatisfactory status of GC treatmen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neoplasms/surgery STOMACH neoplasms/drug therapy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curative resection survival rate
下载PDF
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常华 何裕隆 +3 位作者 詹文华 陈创奇 蔡世荣 黄美近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83-487,共5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7月至2003年12月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8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贲门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中,SiewertⅡ型占68例,... 目的探讨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7月至2003年12月间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8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贲门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中,SiewertⅡ型占68例,Ⅲ型占40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8.5%(74/108)。本组患者随访至2004年12月,平均生存时间为37个月(95%CI为29.3~44.7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6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7.2%、33.6%和2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行脾切除术、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肿瘤浸润深度(P=0.009)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OR值分别为2.373(95%CI为1.474~16.212)和2.269(95%CI为1.450~4.997)。结论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呈负相关。脾脏未受侵犯时应予以保留,全胃切除未能改善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预后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局部复发直肠癌187例手术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姜勇 万远廉 +5 位作者 刘玉村 汪欣 潘义生 吴涛 王鹏远 黄珊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187例LRRC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行局部切除术34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35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17例,全盆... 目的探讨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患者的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187例LRRC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行局部切除术34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35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17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PE)98例,TPE联合骶尾骨切除2例,TPE联合半骨盆切除1例。R0、R1、R2切除分别为87、60、40例;手术根治性与初次手术方式及盆壁受侵固定程度有关(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7.5%(89/187),围手术期死亡率2.7%(5/187),术后局部复发率44.4%(64/144)。144例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2%和30.7%,手术根治性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0、R1与R2切除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6%、17.2%和0(P〈0.01);淋巴结转移阴性与阳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0.5%与5.6%(P〈0.01)。结论术前准确评估肿瘤固定范围、提高R0切除率是提高LRRC患者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复发直肠癌 根治性切除 预后
原文传递
Risk factors of poor prognosis and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of solit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7
6
作者 Li Zhou Jing-An Rui +2 位作者 Shao-Bin Wang Shu-Guang Chen Qiang Qu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3年第1期68-73,共6页
BACKGROUND:Predictors of poor prognosis of solit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a subgroup encompassing most patients with the malignancy,are still controversial.Hence,risk factors for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BACKGROUND:Predictors of poor prognosis of solit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a subgroup encompassing most patients with the malignancy,are still controversial.Hence,risk factors for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 in SHCC are obscure.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address this issue.METHOD:Clinicopathological and follow-up data for 156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HCC following curative hepatic resection were analyzed using uni-and multi-variate analyses.RESULTS: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PVTT,tumornode-metastasis(TNM) stage,Edmondson-Steiner grade and preoperative serum alpha-fetoprotein(AFP) level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whereas tumor size only influenced the overall survival.In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tests,Edmondson-Steiner grade and TNM stage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markers for both overall and diseasefree survival.In addition,the Chi-square test showed that AFP level and Edmondson-Steiner grade were correlated with PVTT.Among them,only Edmondson-Steiner grade was shown to be of independent significance for PVTT 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Additionally,AFP,the sole preoperative factor for PVTT,was not adequate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CONCLUSIONS:Factors relating to post-surgical prognosis and PVTT in SHCC are all tumor-related.Of these,EdmondsonSteiner grade and TNM stage might be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survival analysis.In addition,accurate prediction of PVTT by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before surgery remains diffic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urative resection PROGNOSIS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
下载PDF
局部复发直肠癌手术根治性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峻岭 吴涛 +8 位作者 陈国卫 王鹏远 姜勇 汤坚强 武颖超 潘义生 刘玉村 万远廉 汪欣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2-479,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肿瘤手术根治性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LRRC患者病例资料。术前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对盆壁的累及情况行"... 目的:探讨影响局部复发直肠癌(LRRC)肿瘤手术根治性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手术治疗的LRRC患者病例资料。术前根据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对盆壁的累及情况行"北大医院F分型",即将骨盆划分为前方、两侧盆壁和骶骨4个方向,根据盆壁累及程度分为F0(无累及盆壁,肿瘤累及临近脏器或向前方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或小肠)、F1(肿瘤累及一个方向的盆壁,如骶骨、两侧盆壁之一)、F2(累及两个方向的盆壁)和F3(累及3个方向的盆壁)。病例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及活检病理学检查(穿刺或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2)随访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3)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排除因心肺等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F3或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对肿瘤的手术根治性进行评价。患者术后每12个月进行随访。影响肿瘤根治性的单因素风险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风险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于预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计入组111例LRRC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52例,复发年龄≥65岁者36例,癌胚抗原水平≥15μg/L者48例。根据"北大医院F分型"结果,F0、F1和F2患者分别有70例、38例和3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8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32例,全盆腔脏器切除术51例(其中联合骶尾骨切除1例)。根据术后病理评价,R0、R1和R2切除分别为83例、20例和8例。单因素分析提示,LRRC的手术根治性与LRRC手术方式、北大医院F分型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北大医院F分型为F1~2是不能完成R0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256,95%CI:8.572~161.912,P<0.001)。全组手术并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局部复发 全盆腔脏器切除 多学科会诊 根治性切除
原文传递
Comparing outcomes fo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11
8
作者 Dane Christina Daoud Nicolas Suter +3 位作者 Madeleine Durand Mickael Bouin Bernard Faulques Daniel von Rentel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3期2518-2536,共19页
AIM To compare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outcom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Pub 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INAHL and EBM revie... AIM To compare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outcom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METHOD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Pub 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INAHL and EBM reviews to identify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1990 and February 2016.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efficacy of ESD based on information about either curative resection,en bloc or R0 resection rates.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complication rates,local recurrence rates and procedure times. RESULTS Overall,238 publications including 84318 patients and 89512 gastrointestinal lesions resected using ESD were identified. 90% of the identified studies reporting ESDon 87296 lesions were conducted in Eastern countries and 10% of the identified studies reporting ESD outcomes in 2216 lesions were from Western countries. Meta-analyses showed higher pooled percentage of curative,en bloc,and R0 resection in the Eastern studies; 82%(CI: 81%-84%),95%(CI: 94%-96%) and 89%(CI: 88%-91%) compared to Western studies; 71%(CI: 61%-81%),85%(CI: 81%-89%) and 74%(CI: 67%-81%)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perforation requiring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0.53%; CI: 0.10-1.16) compared to Eastern countries(0.01%; CI: 0%-0.05%). ESD procedure times were longer in Western countries(110 min vs 77 min).CONCLUSION Eastern countries show better ESD outcomes compared to Western countries. Availability of local ESD expertise and regional outcome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decision making to treat gastrointestinal lesions with 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rative resection en bloc resection R0 resection PERFORATION
下载PDF
Current opinion on lymphadenectomy in pancreatic cancer surgery 被引量:12
9
作者 Theodoros E Pavlidis Efstathios T Pavlidis Athanasios K Sakantamis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1年第1期21-25,共5页
BACKGROUND:Adeno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exhibits aggressive behavior in growth,inducing an extremely poor prognosis with an overall median 5-year survival rate of only 1%-4%.Curative resection is the only potential ... BACKGROUND:Adeno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exhibits aggressive behavior in growth,inducing an extremely poor prognosis with an overall median 5-year survival rate of only 1%-4%.Curative resection is the only potential therapeutic opportunity. DATA SOURCES:A PubMed search of relevant articles published up to 2009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information about the value of lymphadenectomy and its extent in curative resection of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RESULTS: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chemotherapy,radio-therapy or even immunotherapy,surgery still remains the major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outcome.The initial promising performance in Japan gave conflicting results in Western countries for the extended and more radical pancreatectomy; it has failed to prove beneficial.Four prospective,randomized trials on extended versus standard lymphadenectomy during pancreatic cancer surgery have shown no improvement in long-term survival by the extended resection.The exact lymph node status,including malignant spread and the total number retrieved as well as the lymph node ratio,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Positive lymph nodes after pancreatectomy are present in 70%.Paraaortic lymph node spread indicates poor prognosis. CONCLUSIONS:Undoubtedly,a standard lymphadenectomy including>15 lymph nodes must be no longer preferred in patients with the usual head location.The extended lymphadenectomy does not have any place,unless in randomized trials.In cases with body or tail location,the radical antegrade modular pancreatosplenectomy gives promising results.Nevertheless,accurate localization and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resected specimen are required for better st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creatic carcinoma LYMPHADENECTOMY PANCREATECTOMY curative resection PANCREATODUODENECTOMY distal pancreatosplenectomy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次数对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岳林 孙军辉 +6 位作者 聂春晖 陈黎明 蔡丽霞 何建娣 章丽霞 王伟林 郑树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975-97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次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防原发性肝癌(Hcc)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HCC根治术后接受1次和3次预防性TACE的患者45例,其中接受1次TACE组23例,接受3次TACE组22例,两个组均在术后1... 目的:比较不同次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预防原发性肝癌(Hcc)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HCC根治术后接受1次和3次预防性TACE的患者45例,其中接受1次TACE组23例,接受3次TACE组22例,两个组均在术后1~2个月给予首次TACE,此后接受3次TACE组每隔2—4个月重复1次。全部病例在根治术后随访36~40个月,对比分析两组间的累计复发率。结果:HCC根治术后,接受1次TACE组l、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0.43%,47.83%,47.83%;接受3次TACE组1、2、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4.55%,27.27%,36.3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接受3次TACE组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接受1次TACE组(P=0.022),而2、3年累积复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P=0.225)。结论:HCC根治术后给予3次预防性TACE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高峰期的复发率,延长肝癌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肿瘤复发 根治性切除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临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於雷 代智 +2 位作者 王征 张勇 陈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4-700,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原发性肝癌中第二常见的病理学类型,起病隐匿,预后不佳。ICC常出现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探讨肝十二指肠LNM与ICC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原发性肝癌中第二常见的病理学类型,起病隐匿,预后不佳。ICC常出现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探讨肝十二指肠LNM与ICC患者临床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共招募322例ICC患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肝肿瘤切除术,分析肝十二指肠LNM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LNM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阳性、血清CA19-9>89 U/mL、肿瘤数目、肿瘤直径(>5 cm)、微血管侵犯、TNM分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显著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无LNM的ICC患者组的1、3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0.8%、53.4%和40.3%,显著高于伴有LNM组(47.4%、20.4%和10.2%,P<0.001)。无LNM的ICC患者组的1、3和5年无瘤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分别为62.6%、43.4%和36.3%,显著高于伴有LNM组(25.6%、16.6%和12.4%,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CA19-9>89 U/mL(P<0.001)、肿瘤直径>5 cm(P=0.042)、肿瘤数目(P<0.001)、微血管侵犯(P=0.022)、TNM分期(P<0.001)、NLR≥2.49(P=0.016)、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4.45(P=0.048)及LNM(P<0.001)与I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time to recurrence,TTR)显著相关;血清CA19-9>89 U/mL(P<0.001)、肿瘤直径>5 cm(P=0.008)、肿瘤数目(P=0.002)、TNM分期(P<0.001)、NLR≥2.49(P<0.001)、LMR<4.45(P=0.002)及LNM(P<0.001)与ICC患者术后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CA19-9>89 U/mL、肿瘤数目、LNM是影响ICC患者术后TTR的独立预后因素;血清CA19-9>89 U/mL、肿瘤数目、LMR<4.45、LNM是影响I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肝十二指肠LNM是ICC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准确判断LNM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根治性切除术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术前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文杰 吴骏 +5 位作者 李晓东 王琦 倪雪峰 蒋敬庭 季枚 吴昌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评价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并将M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胃结合... 目的评价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对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并将M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309例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LR、NLR和P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MLR、NLR和PLR判断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最佳截点值分别为0.201、1.697和96.960。全组30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1.4个月。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的MLR与患者的性别、浸润深度、病理分级、TNM分期、NLR和PLR有关(均P〈0.05),PLR与患者的肿瘤大小、TNM分期、NLR和MLR有关(均P〈0.05),NLR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PLR和MLR有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目、病理分级、是否神经浸润、是否有脉管癌栓、TNM分期、PLR和MLR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神经浸润和MLR是影响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而PLR和NLR并非独立的预后因素(均P〉0.05)。MLR的最佳截点值设为0.201时,得到的曲线下面积为0.603,明显高于PLR和NLR(均P〈0.05)。结论术前MLR是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患者非常有用的预测因子。术前MLR〉0.201是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术后生存不良的因素,但若患者的PLR〉96.960亦应考虑有预后不良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癌 根治性手术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生存时间 预后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的血管切除重建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东 赖佳明 +4 位作者 梁力建 殷晓煜 彭宝岗 戚剑 李绍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切除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患者中,17例合并血管切除或重建,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0~72岁,平均53岁。病程4~30d,平均(21±8)d。门静... 目的探讨血管切除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患者中,17例合并血管切除或重建,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0~72岁,平均53岁。病程4~30d,平均(21±8)d。门静脉部分切除端端吻合6例,门静脉壁楔形切除、缝合修补3例,肝动脉结扎切除1例,肝动脉切除端端吻合2例,门静脉动脉化1例,1例同时行门静脉壁楔形切除+肝动脉结扎切除,2例同时行门静脉部分切除端端吻合+肝动脉部分切除端端吻合,1例同时行门静脉部分切除端端吻合+肝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端端吻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死亡4例,病死率4/17,3例为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后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未死亡的13例患者中,6例恢复过程顺利,无并发症;7例发生并发症:3例胆瘘,1例呼吸衰竭,1例因U管阻塞发生胆管炎,1例腹腔内感染、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远期门静脉狭窄、肝脓肿。中位生存期18个月,4例至今尚存活。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有利于提高切除率但术后风险仍高,术后应警惕并发症的发生;肝动脉切除重建可能有利于降低术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术后并发症 血管重建 根治性切除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海涵 蒋建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价值及影响其治愈性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本院经ESD治疗的80例EGC及HG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ESD治疗EGC及HGIN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价值及影响其治愈性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6月本院经ESD治疗的80例EGC及HGI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ESD治疗EGC及HGIN的效果,分析影响其治愈性切除的因素。结果经ESD治疗的80例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86.25%、86.25%。术后复发率为1.25%,3年生存率为98.75%。EGC组治愈性切除率为75.76%,显著低于HGIN组的93.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层病变、病灶长径≥2 cm、溃疡形成的患者非治愈性切除比例相对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黏膜下层病变(OR=6.300,95%CI:0.516-12.658,P<0.001)、病灶长径≥2 cm(OR=12.193,95%CI:1.323~112.347,P=0.027)、溃疡形成(OR=5.679,95%CI:1.087~29.678,P=0.040)是胃黏膜早期肿瘤内镜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结论 ESD是治疗EGC及HGIN的有效方法。对于黏膜下层病变、病灶长径≥2 cm、溃疡形成的患者术前需严格评估,综合考虑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治愈性切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治愈性切除 随访
下载PDF
灵芝孢子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甄作均 陈应军 +6 位作者 计勇 王峰杰 李杰原 李清汉 吴志鹏 范国勇 陈焕伟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灵芝孢子预防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60例行根治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随访2年,观察术后无瘤生存率(DFS)、总体生存率(OS)和灵芝孢子的... 目的探究灵芝孢子预防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60例行根治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随访2年,观察术后无瘤生存率(DFS)、总体生存率(OS)和灵芝孢子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大小以及术前AFP>20ng/ml、微血管侵犯、肿瘤卫星结节、乙肝感染、肝硬化患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抗病毒治疗患者比例以及术中输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的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3%和70.0%(P=0.034),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和83.3%(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371)。结论灵芝孢子可以减少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根治切除 肿瘤复发 灵芝孢子
下载PDF
贲门癌与非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苏虎艳 徐晓燕 +1 位作者 方乐平 黄普文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5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与非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7年8月-2010年3月71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按肿瘤部位分为贲门癌组和非贲门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贲门癌与非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7年8月-2010年3月717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按肿瘤部位分为贲门癌组和非贲门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与非贲门癌组相比,贲门癌组男性患者、≥60岁者、瘤体最大直径≥4cm者、有神经侵犯者、有脉管内癌栓者、术前白蛋白〈40g/L者、Ⅲ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浸润深度达T,~T。者所占比例更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术后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2.0%,明显低于非贲门癌根治术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与非贲门癌在临床病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根治术后预后比非贲门癌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贲门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根治性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及术后肝转移瘤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梓煜 陈剑辉 +3 位作者 蔡锐彬 黄安培 黄应雄 崔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3-628,共6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CRCLM)患者行根治性切除的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3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64例资料,绘制其...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with liver metastasis,CRCLM)患者行根治性切除的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3年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164例资料,绘制其术后远期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曲线。对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第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72.1%、57.1%和26.0%,中位生存期为32(1~162)个月;术后第1、2、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9.4%、38.4%、25.0%和14.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2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5%,术后30 d死亡率为1.2%。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率为46.3%,其中,边缘复发5例(6.6%),同一肝段复发7例(9.2%),邻近肝段复发7例(9.2%),远隔肝段复发13例(17.1%),多发肝段复发44例(57.9%)。各复发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P=0.03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P=0.013)、原发瘤区域淋巴结转移(P=0.043)和肝转移瘤切缘(P=0.012)与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瘤分化程度(P=0.021)和CEA(P=0.015)为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根治性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率高,原发瘤分化程度和术前血浆CEA水平为影响术后肝转移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肝肿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规范化实施 被引量:8
18
作者 郁宝铭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008-1009,共2页
当前,保肛手术已成为直肠癌的首选术式。究竟有多少是应该选作保肛手术?又有多少不适宜施行保肛手术?笔者旨在阐述在临床上应该如何正确对患者选择实施保肛手术:首先.应在术前作全面评估: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严格按照美国国立癌症... 当前,保肛手术已成为直肠癌的首选术式。究竟有多少是应该选作保肛手术?又有多少不适宜施行保肛手术?笔者旨在阐述在临床上应该如何正确对患者选择实施保肛手术:首先.应在术前作全面评估:然后,根据检查结果严格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直肠癌实践指南规定来决定手术指征:同时.必须按照根治与保功能这两方面的要求来选用手术方式。总之.对直肠癌选作保肛手术必须达到根治性切除和功能良好双满意的目的。这是推行直肠癌保肛手术规范化实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保肛手术
原文传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施信荣 孙斌 王亚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切除治疗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共166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ESD治疗过程、术后病... 目的探讨内镜切除治疗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共166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ESD治疗过程、术后病理、追加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术后随访资料。结合病理结果,分别按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分类、eCrua评分系统进行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结果166例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中ESD术后治愈性切除146例(88.0%);非治愈性切除20例(12.0%),其中9例追加手术治疗。非治愈性切除组中病变直径>30 mm、合并溃疡、未分化型患者比例高于治愈性切除组(P<0.05)。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7(3~33)个月,期间1例出现复发,无胃癌相关死亡病例。术后eCura C级共4例,2例局部有肿瘤残留,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符合治疗适应证的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ES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后结合病理结果对患者进行eCura评分可以较好地评估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淋巴结转移 胃食管结合部癌 治愈性切除 ecura评分系统
下载PDF
系统炎症指数变化率在预测肝细胞肝癌复发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章金丽 张奇 +1 位作者 朱红娟 童海江 《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切除术前外周血系统炎症指数变化率(deltas ystematic inflammation index,Delta SII)对术后HCC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HCC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123例。SII变化率(Delta...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切除术前外周血系统炎症指数变化率(deltas ystematic inflammation index,Delta SII)对术后HCC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HCC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123例。SII变化率(Delta SII)计算方式为:(术后SII-术前SII)/天数。术后SII为术后首次复查时采血检验所得数据。使用X-tile软件估算Delta SII对于术后复发的最佳决定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评估Delta SII在全部患者人群以及多种低危风险组中的价值。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术前各临床参数对于术后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单因素进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于复发预测的效能。[结果]截止2016年7月,12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3.60个月,共有55例(44.72%)患者复发。X-tile计算得到的Delta SII最佳切点为-2.64,其中Delta SII≤-2.64患者98例(79.67%),Delta SII>-2.64患者25例(20.3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SII(P=0.041)、术后SII(P=0.035)以及Delta SII(P=0.027)是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Delta SII是预测术后肿瘤复发的唯一独立危险因子(OR=2.49,95%CI:1.22~6.54,P=0.044)。对AFP阴性(≤400ng/ml)以及BCLC 0+A期的早期肝癌两个低复发风险亚组,Delta SII>-2.64依然是一个具有显著意义的复发评估指标(P均<0.05)。Delta SII>-2.64与多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48)。ROC曲线分析显示Delta SII具有最大的复发预测效能。[结论 ]Delta SII是一个简便、高效、易检测、低成本的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预测指标,Delta SII>-2.64的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风险显著增加,在临床工作中检测Delta SII有利于临床制定更加有效的HCC综合治疗监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根治性切除术 系统炎症指数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