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6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全文化、安全科技与科学安全生产观 被引量:129
1
作者 徐德蜀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71-82,共12页
通过10余年来对安全文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安全科技文化的新思路、新理念:以安全哲学及认识论的观点,研究安全文化与人的安全自护能力;从实践论和科技进步的视角,研究安全文化的发展;从安全文化的理念,探讨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的关系以... 通过10余年来对安全文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安全科技文化的新思路、新理念:以安全哲学及认识论的观点,研究安全文化与人的安全自护能力;从实践论和科技进步的视角,研究安全文化的发展;从安全文化的理念,探讨安全文化与安全科学的关系以及安全文化与工业发展的关系;用科学发展观看待安全生产严峻形势;讨论安全生产“五要素”与安全文化的关系;提出“安全第一”公理;特别强调提高农民安全文化素质的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依据大安全观、广义安全文化和安全科学发展观,给出了科学安全生产观的内涵。可以认为:倡导和弘扬、发展和创新安全文化是预防或减少我国意外伤亡事故和减灾防灾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文化 科学 技术 生产 观点 灾害
下载PDF
大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被引量:107
2
作者 徐冠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共7页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在当前发展的趋势下,准确把握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创新的文化环境,对完成科教兴国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探讨了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及其观念变革的影响,分析了... 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在当前发展的趋势下,准确把握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创新的文化环境,对完成科教兴国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探讨了科技发展的新态势及其观念变革的影响,分析了创新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了当前我国建立创新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就构建我国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提出了几点建议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革命 创新文化 科技创新 观念更新 体制改革 人本观念 国家创新体系
下载PDF
我国传统家具的创新途径探讨 被引量:72
3
作者 强明礼 田帅 +2 位作者 周雪冰 苏艳炜 袁哲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64,共4页
为厘清我国传统家具在当代的创新设计思路,本文从造型语言的承袭与展演、功能需求的适应与转变、生产技术的突破与拓展、文化内涵的融合与凝练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创新途径,并通过设计案例反向验证了创新途径的可行性,以期为... 为厘清我国传统家具在当代的创新设计思路,本文从造型语言的承袭与展演、功能需求的适应与转变、生产技术的突破与拓展、文化内涵的融合与凝练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创新途径,并通过设计案例反向验证了创新途径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传统家具的当代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家具 传统文化 创新途径 结构与工艺 设计实践
下载PDF
具身认知与学习环境:教育技术学视野的理论考察 被引量:63
4
作者 王美倩 郑旭东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1,共9页
21世纪以来,基于笛卡尔理性主义知识观的离身型学习文化日益受到质疑,认知科学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催生具有具身性质的新型学习文化。这种学习文化呼唤学习环境的具身转变,并要求建立一种突破"机械"隐喻、有生命、可进化的... 21世纪以来,基于笛卡尔理性主义知识观的离身型学习文化日益受到质疑,认知科学和数字技术的进步正在催生具有具身性质的新型学习文化。这种学习文化呼唤学习环境的具身转变,并要求建立一种突破"机械"隐喻、有生命、可进化的新型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环境要素及其关系混沌而有秩序、复杂而有结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双向建构、互利共生,共同构成了一个适应性强、开放性好的整体系统。美国技术哲学家伊德在吸收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具身的观点。本文认为,具身学习环境的营造需要通过具身技术来实现,并从技术具身观点出发,对人与技术之间的具身关系、技术的文化嵌入性、赛博学习空间的具身建立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出以下四点具身学习环境的构建原则:1)尽可能多地"吞噬"学习者的各种不同知觉体验;2)设计并运用与所学知识概念相符的动作;3)让学习者在直接体验某一现象基础上进行深度学习;4)充分利用各种代理实现学习者知识理解的具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具身文化 具身环境 具身技术
下载PDF
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实施路径 被引量:61
5
作者 兰国帅 魏家财 +3 位作者 黄春雨 李蒲 崔亚萌 郭倩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8,共14页
高等教育亟需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文化转型、劳动力转型和技术转型,优化和转变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发展初期,理论层面存在概念理解不一、数字化转型目标和阶段理... 高等教育亟需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文化转型、劳动力转型和技术转型,优化和转变高等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战略方向和价值主张。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发展初期,理论层面存在概念理解不一、数字化转型目标和阶段理解模糊等问题;实践层面存在系统的战略规划、有效的模型框架、科学的评估指标和可行的实施路径缺乏等问题。本文从数字化生态系统模型的视角,采用文本分析和数字化转型模型构建方法,按照“理解数字化转型——规划数字化转型——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思路,阐明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原理、战略规划和推进路径,提出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建议,即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制定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模型框架;营造基于数据的教育决策文化氛围,构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文化转型生态;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培育首席数据官,构筑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转型基础;建立一体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体系,夯实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转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数字化转型 教育新基建 高质量教育体系 文化转型 劳动力转型 技术转型
下载PDF
乳酸发酵中式香肠的菌种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45
6
作者 马汉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25-28,共4页
用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和啤酒片球菌P.cerevisiae作发酵剂,对传统的中式香肠进行发酵。分析了不同配比的菌种对制品的质地、色泽和风味的影响。并以pH值为指标,探索了适合肉类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啤酒片球菌... 用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和啤酒片球菌P.cerevisiae作发酵剂,对传统的中式香肠进行发酵。分析了不同配比的菌种对制品的质地、色泽和风味的影响。并以pH值为指标,探索了适合肉类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啤酒片球菌最佳配比为1:1或2:3;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时间为:35℃发酵30~36h;20℃发酵96~110h;菌种接种量为:106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中式香肠 乳酸发酵 菌种 乳酸菌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模式与类型 被引量:50
7
作者 李凤亮 宗祖盼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2,共9页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主体和行业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泛、战略意义之重大需要我们站在更为广阔的视域去探究二者的融合模式和呈现类型。文化与科技融合手段的差异性与目的多样性必须从...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涉及主体和行业之多、影响范围之广泛、战略意义之重大需要我们站在更为广阔的视域去探究二者的融合模式和呈现类型。文化与科技融合手段的差异性与目的多样性必须从这一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个体、企业、消费者、政府和中介)和"客体"(产业、产品)中去寻找,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类型的多元化。主要包括:(1)新兴产业推动下的"业态新创"模式,指新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和自身产业化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产业形态;(2)产业融合实践下的"跨界聚合"模式,指行业的跨界经营和要素的互动聚合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或升级;(3)科技创新牵引下的"内容活化"模式,指以科技手段来提升文化内容的影响力、表现力和传播力;(4)文化创意驱动下的"技术嫁接"模式,指以文化内涵来提升科技产品和服务的人文品质;(5)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协同创新"模式,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来实现文化与科技资源的汇聚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科技 融合创新 模式类型
下载PDF
羊肚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8
作者 陈向东 朱戎 兰进 《食用菌学报》 2002年第2期56-61,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羊肚菌营养成分、有效成分 ,培养技术 ,以及细胞学。
关键词 羊肚菌 营养成分 有效成分 培养技术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海外并购、文化距离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46
9
作者 朱治理 温军 李晋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6,127,共8页
基于知识吸收能力和文化距离理论,本文研究了海外并购、文化距离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基于2004-2013年中国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全样本和PSM)匹配法和倍差估计量"回归技术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海... 基于知识吸收能力和文化距离理论,本文研究了海外并购、文化距离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基于2004-2013年中国的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全样本和PSM)匹配法和倍差估计量"回归技术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海外并购对主并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且该影响在样本时间窗口内并没有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文化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并购企业间的知识吸收和资源整合;(2)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的文化关联越强,海外并购的创新负效应越小,与国内主并企业文化关联程度较高的亚洲组海外并购,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要显著弱于欧美等其他国家组;(3)全样本中海外并购对创新效率的消极影响主要是由欧美等低文化关联组的消极影响所导致。本文还根据研究结论就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创新绩效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并购 文化距离 技术创新
下载PDF
白灵菇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林春 陈保生 李荣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6-49,共4页
白灵菇以其鲜美的味道、较好的口感和明显的保健作用成为我国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人工栽培珍稀食用菌。依据文献资料及研究工作综述了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药用价值、栽培研究的历史、现状 。
关键词 白灵菇 生物学特性 营养价值 栽培研究
下载PDF
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 被引量:32
11
作者 杜跃平 王开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本文在分析创新文化内涵、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制约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以某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创新网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因... 本文在分析创新文化内涵、功能和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不同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制约了我国的技术创新,并以某公司为案例分析了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之间的创新网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原因,指出在创新网络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各个参与分工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整体创新效率。技术创新受文化的制约,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必须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使之具备创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文化 创新网络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具的体系 被引量:33
12
作者 许美琪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年第11期9-11,共3页
中国传统家具由于具有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有独特的制造工艺和审美表现,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系,因此表现了一定的秩序而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子体系。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家具部分回答了三个问题:我... 中国传统家具由于具有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有独特的制造工艺和审美表现,它们之间又互相联系,因此表现了一定的秩序而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子体系。在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家具部分回答了三个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到哪儿去?对我们未来的居家生活提供了睿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家具 体系 文化取向 价值判断 制作工艺 美学表现
下载PDF
论网络时代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舒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4,共6页
综合应用符号学、传播学、信息论和系统论等学科理论 ,揭示图像符号体系的功能特征 ,以信息时代的眼光审视、认识和开发视觉文化外显和潜在的传播价值 ,提出将民族文化与视觉艺术。
关键词 民族文化 视觉文化 信息技术 发展与传播 符号体系
下载PDF
形式的背后:两宋劝农制度的历史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包伟民 吴铮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6,共9页
宋代劝农之制起源颇早 ,其内容一是君王亲耕藉田 ,为天下率 ;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传递君王重视农事的信息 ,以达到劝勉诱导的目的。秦汉以后 ,随着帝制国家职能的不断理性化 ,劝农典礼日渐被纳入日常行政的范畴。至北宋 ,地方州县长... 宋代劝农之制起源颇早 ,其内容一是君王亲耕藉田 ,为天下率 ;二是通过各种途径向民众传递君王重视农事的信息 ,以达到劝勉诱导的目的。秦汉以后 ,随着帝制国家职能的不断理性化 ,劝农典礼日渐被纳入日常行政的范畴。至北宋 ,地方州县长官均以劝农使入衔 ,从此成为定制。每年春季二月出郊 ,作劝农文以劝诱农功 ,也成了地方长官的经常性职责。至宋代定型的劝农制度是中国传统“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的政治文化在生产领域的一个典型表现 ,它对当时民众的社会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宋代 劝农制度 农业技术
下载PDF
“互联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驱动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明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7-111,共5页
"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消费习惯,使传统文化产业的内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革,但当前关于"互联网+文化"的研究多聚焦在发展模式和组织管理等领域,少有研究关注"互联网+文化"的技术驱动和结合路径,导... "互联网+文化"的发展改变了文化消费习惯,使传统文化产业的内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革,但当前关于"互联网+文化"的研究多聚焦在发展模式和组织管理等领域,少有研究关注"互联网+文化"的技术驱动和结合路径,导致"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受限。因此,利用"互联网+"跨界融合思维,从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资源整合技术、技术创新三个层面归纳"互联网+文化"的技术驱动,并基于多网多终端市场形成、产业链打通、商业模式创新和"文化+"的跨界融合等层面提出"互联网+文化"的结合路径,从而凝练出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对深化"互联网+文化"的融合发展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技术驱动 跨界融合
下载PDF
论“技术-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于技术转移深层问题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明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2-25,53,共5页
本文论述了“技术 -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对技术转移所涉及到的“两难选择论”、“文化异化论”等深层问题进行了哲学分析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技术-文化 普遍性 特殊性 技术转移 哲学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药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显志 邵华 +2 位作者 周成 张玲琪 魏蓉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石斛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 ,在临床上及中药复方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石斛药源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组织培养、遗传转化、菌根技术等生物技术在药用石斛研究中的应用 。
关键词 药用石斛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菌根技术 人工种子 生物技术 中药
下载PDF
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平台的技术构建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建平 王耀希 代红兵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1-44,共4页
阐释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含义,描述了计算机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技术构建方法,以及适合遗产数字多媒体资料管理的元数据编目方案,并就多媒体数据库、存储、检索和网络发布技术的集成应用作了... 阐释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含义,描述了计算机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应用,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技术构建方法,以及适合遗产数字多媒体资料管理的元数据编目方案,并就多媒体数据库、存储、检索和网络发布技术的集成应用作了详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数字化 多媒体数据库 少数民族
下载PDF
杜仲组培快繁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琰 张靖 +1 位作者 辛转霞 王雅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82,共4页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基本培养基、采样时间对杜仲腋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并对丛芽增殖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生根培养基类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取材时间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0.05mg/LNAA+0.5mg...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基本培养基、采样时间对杜仲腋芽诱导和生长的影响,并对丛芽增殖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生根培养基类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取材时间为4月中旬至6月下旬;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添加0.05mg/LNAA+0.5mg/LBA或者0.1mg/LIBA+0.5mg/LBA的培养基中,腋芽的诱导和生长较好;继代增殖培养以MS+0.5mg/LBA+0.01mg/LNAA的培养基丛芽数量最多,增殖系数最高;在White培养基上生根率可达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组织培养 快繁技术 植物生长调节剂 培养基 采样时间 腋芽诱导 生长
下载PDF
地域建筑文化的三种技术表现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静 刘加平 户拥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建筑是通过技术手段构筑的、人与自然的“介质”,建筑文化无法脱离开技术而独立存在.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如此密切的相关性,不同的地域建筑技术才赋予了建筑文化各自鲜明的地域特征.对建筑文化地域性与建筑技术的三种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 建筑是通过技术手段构筑的、人与自然的“介质”,建筑文化无法脱离开技术而独立存在.正是由于两者之间如此密切的相关性,不同的地域建筑技术才赋予了建筑文化各自鲜明的地域特征.对建筑文化地域性与建筑技术的三种表现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设计者应很好地利用技术基因的文化遗传特性,并通过对地域建筑技术“基因”的把握和在地域建筑设计中的“基因”埋嵌,保持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文化 地域性 建筑技术 环境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