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0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 被引量:269
1
作者 方李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5-113,共9页
在现代文明迅速席卷全球的今天 ,每时每刻都不知道有多少传统的土生土长的文化在消失。一种落后的传统地方文化的消失 ,谁也不会注意 ,谁也不会感到惋惜 ,但当成批的这样的文化群落都在消失的时候 ,人们有没有想到过 ,这是不是一种文化... 在现代文明迅速席卷全球的今天 ,每时每刻都不知道有多少传统的土生土长的文化在消失。一种落后的传统地方文化的消失 ,谁也不会注意 ,谁也不会感到惋惜 ,但当成批的这样的文化群落都在消失的时候 ,人们有没有想到过 ,这是不是一种文化的生态在遭到破坏 ?也就是说 ,以人为中心的观念正使得生物圈的生物在急剧的递减 ,同样 ,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观念也正使得文化圈内的文化种类在急剧的递减。这种现象告诉我们 :我们现在感到的是自然生态的被破坏 ,自然资源的在减少 ,但同样我们将面临的还有一个文化生态的被破坏和文化资源在减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生物多样性 原生态 本土性 文化生态平衡 文化资源
原文传递
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0
2
作者 王兴强 马甡 董双林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4年第4期94-100,共7页
凡纳滨对虾原产于太平洋沿岸水域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桑诺拉一带 ,1988年由张伟权教授引进我国。本文对国内外凡纳滨对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凡纳滨对虾养殖生态学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养殖 鲁北 水域 生态学研究 北部 中国 生物学 教授引进 张伟
下载PDF
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85
3
作者 邓先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7,共5页
本文在阐述文化、生态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即是文化生态的内涵。由于文化生态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涉及面广 ,当前宜将和谐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作为突破口 ,着重进行研究。同时以长... 本文在阐述文化、生态概念的基础上 ,提出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即是文化生态的内涵。由于文化生态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涉及面广 ,当前宜将和谐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作为突破口 ,着重进行研究。同时以长江文化生态为例 ,揭示了文化生态研究的意义 :(1 )有助于深刻认识地区文化的根基与特质 ;(2 )有助于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开拓地区文化研究的新领域 ;(3 )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研究意义 长江流域 文化系统 自然环境
下载PDF
再论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建设 被引量:79
4
作者 段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66,共5页
文化生态是维系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和建设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适应机制、与外来文化接触的交流机制等方面。应注意研究有关民族文化事象生成、发展、演变的规律,将文化生态建设与自然生... 文化生态是维系文化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和建设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适应机制、与外来文化接触的交流机制等方面。应注意研究有关民族文化事象生成、发展、演变的规律,将文化生态建设与自然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同时要纠正文化保护问题上一些不正确观念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生态 保护和建设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境困境与消弭路径 被引量:75
5
作者 王洪珅 韩玉姬 梁勤超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3-44,共12页
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内,从生境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在阐明生境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生境维度的困境,发现作为... 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内,从生境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问题。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考察等方法,在阐明生境内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生境维度的困境,发现作为原生场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而容括多种因素的社会环境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日趋增大。基于面临的困境,认为应当在自然环境维度,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体的建设和优化;在社会环境维度,进行内涵发掘,并针对传承、教育、交流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制度,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出发展的生境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文化生态 生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下载PDF
文化生态旅游初探 被引量:64
6
作者 黄安民 李洪波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56-58,共3页
文化生态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组成部分 ,对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资源基础、文化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原则 。
关键词 文化生态旅游 文化生态系统 旅游产品设计 文化景观 文物古迹游
全文增补中
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研究——“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的田野调查报告 被引量:73
7
作者 万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1-50,共10页
运用田野调查研究方法,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分析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村落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结构、文化生态变迁、生态传承方式、生态发展困境及生态修复机制等问题,探寻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生态模式。研... 运用田野调查研究方法,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分析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村落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结构、文化生态变迁、生态传承方式、生态发展困境及生态修复机制等问题,探寻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生态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民俗事项。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体育自身的问题,要具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生态结构,形成与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相协调的运行环境,建立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生态修复机制,营造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村,才是实现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双凤村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文化生态学
下载PDF
卡尔·苏尔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3
8
作者 邓辉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5-634,共10页
“伯克利学派” ,又称“文化生态学派” ,是一个由卡尔·苏尔创立的、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美国人文地理学派 ,在欧美地理学界和文化人类学界曾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对伯克利学派创始人卡尔·苏尔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实践作了系统的... “伯克利学派” ,又称“文化生态学派” ,是一个由卡尔·苏尔创立的、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美国人文地理学派 ,在欧美地理学界和文化人类学界曾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对伯克利学派创始人卡尔·苏尔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实践作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苏尔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1 )农业起源问题研究 ;2 )文化景观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3)美洲探险史和发现史研究 ;4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5 )文化生态学方法论探索。指导苏尔学术实践活动的核心思想 ,是他在《景观的形态》和《历史地理学序言》中系统阐述和倡导的文化生态学思想 ,这就是强调文化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联系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苏尔 景观 文化生态学 历史地理学
下载PDF
脊尾白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9
作者 王兴强 阎斌伦 +1 位作者 马甡 董双林 《齐鲁渔业》 2005年第8期21-23,共3页
对国内脊尾白虾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脊尾白虾养殖生态学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生物学特性 养殖生态学 人工繁殖 池塘养殖 低盐度养殖 综合养殖 病害防治
原文传递
刑法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 被引量:58
10
作者 周详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70,共14页
在我国刑法学领域,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实质分歧不在于要不要法律的实质判断标准,而在于在什么理论范畴中、以什么方式讨论实质判断标准,主要体现在犯罪成立模式构造、形式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位序、解释原则三个方面的差异。从实际... 在我国刑法学领域,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实质分歧不在于要不要法律的实质判断标准,而在于在什么理论范畴中、以什么方式讨论实质判断标准,主要体现在犯罪成立模式构造、形式判断与价值判断的位序、解释原则三个方面的差异。从实际效果看,和形式解释论相比,当前学者主张的实质解释大体上是一种入罪的扩张性解释而非出罪的限制性解释。我国现有刑法文化生态环境决定了学界大部分人在客观上不可能抛弃实质解释论的立场,但从社会理论的现实批判功能以及学派意识的角度出发,主观上则不宜提倡"实质解释论",而应提倡"形式解释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解释论 形式解释论 刑法学派 文化生态
原文传递
基于文化生态旅游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以后沟古村为例 被引量:58
11
作者 张建忠 刘家明 柴达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9-194,共6页
古村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生态化的记忆,以"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后沟古村的文化生态及其... 古村落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最生态化的记忆,以"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为主要特色的古村落,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但古村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文化生态失衡的问题。运用文化生态旅游理论分析了后沟古村的文化生态及其旅游开发价值,提出了古村旅游发展要以文化生态为切入点,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保护文化生态原真性以及重视文化生态理念,深入进行物态化、制度化和意态化"三态"文化的活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古村落旅游 后沟古村
原文传递
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 被引量:42
12
作者 柴毅龙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的不同内涵 ,进而指出了两者的内在关连性。其目的旨在廓清文化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使这一领域所研究的问题得以深化 。
关键词 生态文化 文化生态 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 被引量:55
13
作者 李吉远 谢业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文化生态"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文化危机中所做出的积极反应,也是传统文化"自我保护、自我创新"的内在诉求。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要注重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性保护,不能人为地割断传统武术与生态环境... "文化生态"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文化危机中所做出的积极反应,也是传统文化"自我保护、自我创新"的内在诉求。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要注重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性保护,不能人为地割断传统武术与生态环境及文化整体的关系,要注重传统武术传承的"本真性"、"活态性"及"人本性",真实、全面、活态地保存并延续传统武术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并要防范"伪传统武术"。要加强传统武术的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及传统武术传承的师徒传承制度和"口传心授"方式等传承文化空间保护,尤其传承人是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传统武术 传承 保护
下载PDF
对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的再思考 被引量:46
14
作者 段超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63,共5页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既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应该包括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关注较多,而对文化环境的保护研究较少。时下,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既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应该包括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关注较多,而对文化环境的保护研究较少。时下,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将会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对此问题若处理不当,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直接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成效。要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采取多种办法,加大力度保护文化生态,使西部民族地区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民族地区 文化生态 文化资源
下载PDF
文化生态的区域性保护策略探讨——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52
15
作者 张松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5,48,共10页
文化生态的保护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格局。本文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案例,在分析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无形遗产与有形遗产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文化生态保护的区域性策略和整体性方法。对具有文化价值一定物质形态的所有... 文化生态的保护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格局。本文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案例,在分析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无形遗产与有形遗产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文化生态保护的区域性策略和整体性方法。对具有文化价值一定物质形态的所有遗产资源的保护,必须遵守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地域文化生态的乡土性保护,需要协调、维持和保存村落景观、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其有形和无形的联系。文化多样性保护涉及空间、时间和文化等多种因素,注重文化生态的异质化选择、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育机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无形文化遗产 多样性 完整性 区域整体性保护
下载PDF
国内外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49
16
作者 徐建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10年第5期6-10,共5页
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而言,文化研究都不能局限或归属于某一特有学科。迄今为止各种形式的文化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跨学科性。文化人类学通过移植生态学的规律创立了文化生态理念,国内学者借用了这一理念,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研究当... 无论从广义还是从狭义而言,文化研究都不能局限或归属于某一特有学科。迄今为止各种形式的文化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跨学科性。文化人类学通过移植生态学的规律创立了文化生态理念,国内学者借用了这一理念,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研究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态问题。主要介绍了国外有关文化生态问题研究的理论积淀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生态问题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生态理论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不断变化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生态和武术运动的发展 被引量:43
17
作者 温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2,共8页
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提出的"原生态",是从自然科学中借用的名词。文化是由人来传承和发展的,人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生态"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所... 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提出的"原生态",是从自然科学中借用的名词。文化是由人来传承和发展的,人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生态"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所以传统文化必然在不断地发展。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竞技武术,还是在民间流传的武术,都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特别是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发展的产物,并还将继续发展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传统文化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 被引量:46
18
作者 闫艺 李雪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6-104,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方法,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结合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进行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保护与传承意识不够、参与度不...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方法,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结合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进行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保护与传承意识不够、参与度不高、传承人老龄化、传习人群流失、代际传承萎缩、传承路径过窄、传承目录缺失、传承环境恶化等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的构建原则、实现路径。其实现路径主要是:构建以政府联动机构为主的保护与传承组织机构,采用共建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数据库建设为主的保护手段,开展以民间文化活动和学校教育传承为主的传承方式,实施以整体保护性利用和适度开发资源为主的规划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文化生态学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发展中的问题及纾困路径 被引量:46
19
作者 王洪珅 韩玉姬 +2 位作者 韦晓康 梁勤超 张文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5-156,共12页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其在不同语境、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延续、传承和发展等问题,需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审视,唯此,才能形成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维度认知,才能使相关问题得到多元化的呈现。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类型,其在不同语境、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下的延续、传承和发展等问题,需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审视,唯此,才能形成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多维度认知,才能使相关问题得到多元化的呈现。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立论,尝试性地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为出发点,审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系列问题。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族群和传统体育4个维度提出了构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观点。探索性地给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的概念和内涵,同时,剖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在4个维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即自然环境的滋养作用逐渐减弱、社会环境亟待优化和整合、族群的主体作用日渐减损、传统体育在转型中出现异变现象。最后认为:保护自然环境以巩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根基,优化社会环境来拓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存续空间,通过激发族群力量使其自觉自为,检证并调适民族传统体育自身来摒除各种沉疴痼疾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可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生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态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族群
原文传递
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被引量:45
20
作者 翟向坤 郭凌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5-640,共6页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是维护乡村社会稳态延续的重要动力。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是维护乡村社会稳态延续的重要动力。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乡村文化生态失衡的路径。结果表明,在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时间层面上乡村传统文化正朝着丧失"原真性"的方向发生变迁,在空间层面上旅游开发破坏着乡村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固有特性、乡村旅游开发理念错位与技术良莠不齐、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充分是导致乡村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树立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来指导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升规划和设计水平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来保障乡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权,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文化 文化生态 生态失衡 生态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