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女性命运——《白鹿原》悲剧意识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8
1
作者 黄丹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小说《白鹿原》的悲剧意识是多维度的,但大体上是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性别差异"三个方面展开:从社会历史角度来说,小说再现了近代中国的血泪史,特别是历次社会动荡给普通百姓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小说《白鹿原》的悲剧意识是多维度的,但大体上是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性别差异"三个方面展开:从社会历史角度来说,小说再现了近代中国的血泪史,特别是历次社会动荡给普通百姓带来的伤害和痛苦;从文化传统角度而言,小说展示了儒家"仁、义、礼、智、信"传统道德在社会转型时期与外来观念发生的激烈碰撞;从性别差异角度来讲,小说拷问了宗法制社会背景下的女性歧视,特别是性别差异文化对叛逆女性反抗行为所展开的围剿。多维悲剧意识不仅是《白鹿原》小说创作成就的集中体现,而且也构成了《白鹿原》文化传播现象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社会历史 文化传统 女性命运
下载PDF
清朝丁忧制中的满汉畛域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雪梅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11期10-15,共6页
清入关后,根据满洲民族的特点及统治需要,对明制进行修改和调整,形成满汉官制互有不同的政治特点。丁忧制即是例证。汉官丁忧沿用明制,无论内外,皆离任守制二十七个月,不计资俸。满官的丁忧制则细致而复杂。京官与外任官,满蒙官与汉军... 清入关后,根据满洲民族的特点及统治需要,对明制进行修改和调整,形成满汉官制互有不同的政治特点。丁忧制即是例证。汉官丁忧沿用明制,无论内外,皆离任守制二十七个月,不计资俸。满官的丁忧制则细致而复杂。京官与外任官,满蒙官与汉军官各有定制;汉军官又根据父母亡故地之不同,各有区别;特殊地区的满官,则因地制宜,不循成例。满官丁忧制的特点,是清朝丁忧制中满汉畛域的集中体现。清朝的丁忧制度,一方面是具有规范作用的制度条文,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反映了满洲统治者对本民族以及汉族文化传统的政治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丁忧制 满汉畛域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河南两汉文化区域变迁原因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满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河南两汉诸郡国的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文化区域不断地变迁。西汉文化发达的河南、河内、梁国等郡国,到东汉就转移到了南阳、汝南、颍川、陈留等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文化区域的变迁主要是由各郡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地... 河南两汉诸郡国的文化发展是不平衡的,文化区域不断地变迁。西汉文化发达的河南、河内、梁国等郡国,到东汉就转移到了南阳、汝南、颍川、陈留等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区域。文化区域的变迁主要是由各郡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地位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两汉 文化区域 地理环境 政治经济 文化传统 变迁
下载PDF
陇南白马人对传统文化传承之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金生 邱雷生 莫超 《甘肃高师学报》 201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陇南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流域的十多个寨子将具有奇特性、唯一性、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白马文化,传承得最完整、最丰富、最古朴,是甘肃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陇南文县白马人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护佑、较好物质基础支撑,人们生存客观... 陇南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流域的十多个寨子将具有奇特性、唯一性、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白马文化,传承得最完整、最丰富、最古朴,是甘肃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陇南文县白马人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护佑、较好物质基础支撑,人们生存客观需要和多种制度的有力保障等原因将古朴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白马人 传统文化 传承
下载PDF
文统与世变——试论清代古文系统中显示的文学史观 被引量:1
5
作者 袁进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4-50,73,共8页
清代士大夫对古文文统的评论中显示了不同的文学史观,文章对此作了简要的梳理。各家对"道"与"文"的不同侧重,导致他们对文学史的流变产生不同的认识。
关键词 古文 文统 演变
下载PDF
经验主义传统对英国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易红郡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经验主义是英国文化传统的独特之处,其主要特征是注重经验和调查,崇尚实证和实验,它对英国的科技教育、教育政策、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等方面影响深刻。
关键词 经验主义 文化传统 英国教育
下载PDF
中国文化模式对高职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Hofstede文化模式角度的分析
7
作者 刘利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08-111,116,共5页
20世纪80年代初,Hofstede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价值调查研究,提出表现各国核心文化价值的四个尺度,为国家文化研究创立了一个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对高职学生进行了有关问卷调查,了解文化属性对学习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文化传统 教学模式 能力本位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公序良俗”及其时代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华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1,共9页
"公序良俗"原则在《民法总则》中的确立,是两大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从经济动因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要求国家法律对公序良俗进行法律确认和有效维护;从文化影响上讲,"公序良俗"是... "公序良俗"原则在《民法总则》中的确立,是两大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从经济动因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的历史发展要求国家法律对公序良俗进行法律确认和有效维护;从文化影响上讲,"公序良俗"是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法律上层建筑中的反映。在新时代背景下建构现实意义上的"公序良俗",需要经济基础、价值指引、文化根基、德治和法治等各方面的统筹布局和协调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序良俗 市场经济 历史文化传统 统筹
下载PDF
上海PISA夺冠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佳 彭新强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1,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探讨上海PISA夺冠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课程改革之外,文化传统的影响同样是上海PISA夺冠的原因,PISA夺冠是课程改革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还发现,上海PISA夺冠并非...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探讨上海PISA夺冠与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课程改革之外,文化传统的影响同样是上海PISA夺冠的原因,PISA夺冠是课程改革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还发现,上海PISA夺冠并非意味着课程改革已取得成功,课程改革仍面临诸多严峻的问题。因此,PISA测试作为一种学生学习测试工具,不应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PISA 课程改革 文化传统
下载PDF
民间临济派道场音乐的文化传统及变迁——湘黔交界北部侗族地区的再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应华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3-23,共11页
鉴于民间临济派道场仪式音乐文化近十年的变迁,借用文化变迁理论、仪式音乐研究理论以及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对湘黔交界北部侗族地区民间临济派对道场仪式的时空结构及其变迁、仪式的"音声"传统及其变迁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理论思... 鉴于民间临济派道场仪式音乐文化近十年的变迁,借用文化变迁理论、仪式音乐研究理论以及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对湘黔交界北部侗族地区民间临济派对道场仪式的时空结构及其变迁、仪式的"音声"传统及其变迁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理论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俗音乐的"在场"表演是该道场仪式音乐文化变迁的显现标志,并进一步探讨了该道场"仪式音声"的双重结构及其文化象征,以及通俗音乐"在场"的操作策略及其文化诉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音乐 民间临济派 道场音乐 文化传统 文化变迁
下载PDF
文化传统影响下的日本教学论发展
11
作者 那明明 《太原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89-91,共3页
日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吸取外国文化的优点,它既扬弃不利于本民族发展的"节点",又与世界其他文化体系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这种"扬弃"与"对话"中建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质而传承至今。文化传统与教... 日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吸取外国文化的优点,它既扬弃不利于本民族发展的"节点",又与世界其他文化体系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这种"扬弃"与"对话"中建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质而传承至今。文化传统与教育的融合,使得日本教育的各教学理论中也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教学论 日本
下载PDF
教学(理)论与课程论关系新探:基于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邦平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4-50,共7页
教学(理)论与课程论均是西方现代性的产物,但它们分别来自西方两种不同的教育文化传统——教学论植根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教育文化传统,而课程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则来自美国及英国的教育文化传统。我国教学论与课程论学者长期... 教学(理)论与课程论均是西方现代性的产物,但它们分别来自西方两种不同的教育文化传统——教学论植根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教育文化传统,而课程论(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则来自美国及英国的教育文化传统。我国教学论与课程论学者长期误读了源自西方两种不同的教育文化传统,致使关于教学论和课程论关系的争论陷入了误区与僵局。走出这一误区和打破这一僵局需要从这两门教育学科所赖以产生的不同的教育文化传统来重新认识它们,比较它们和研究它们,并在理解它们各自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文化传统和教育实践,建构具有中国教育文化特色的教学论和课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论 教学理论 课程论 教育文化传统 误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