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土壤重金属溯源及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55
1
作者 孙慧 毕如田 +3 位作者 郭颖 袁宇志 柴敏 郭治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04-714,共11页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而土壤重金属溯源解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集并测试了广东省土壤表层(0~20 cm)1000个样本中的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选取了可能影响这些重...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加剧,而土壤重金属溯源解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集并测试了广东省土壤表层(0~20 cm)1000个样本中的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选取了可能影响这些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含量的106个因子,将其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基于回归模型树方法,通过R语言及Cubist模型定量计算这些影响因子对8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含量的贡献率,筛选不同元素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溯源及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土壤中As、Cd、Cr、Cu、Ni、Pb和Zn来源受自然因素作用大于人为因素,土壤中Hg则相反,其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部分来源于农业生产.土壤中Cd和Hg元素的人为源具有同源性.广东省土壤重金属人为源贡献率由大到小分别为土壤As为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其他;Cd为工业>农业>交通>其他;Cr为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其他;Cu为工业>农业>交通>其他;Hg为工业>农业>交通、矿区>人口>建筑;Ni为工业>农业>交通>其他;Pb为工业>农业>其他;Zn为工业>农业>人口>其他.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相关产业减少污染排放,降低土壤环境质量受到的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源解析 cubist 广东省
原文传递
结合机载LiDAR和LANDSAT ETM+数据的温带森林郁闭度估测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瑞英 庞勇 +1 位作者 李增元 包玉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2-115,共14页
森林郁闭度是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如何有效地将激光雷达数据应用于森林郁闭度遥感估测具有重大意义。激光雷达数据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地面调查耗时、费力等不足,不仅可以快速、... 森林郁闭度是森林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如何有效地将激光雷达数据应用于森林郁闭度遥感估测具有重大意义。激光雷达数据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地面调查耗时、费力等不足,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郁闭度遥感估测的模型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还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应用于大区域的森林郁闭度反演,为林业资源调查提供有力的依据。该研究结合激光雷达数据和LANDSAT ETM+数据估测温带森林郁闭度。以高密度机载激光雷达(ALS)点云数据估算的郁闭度作为模型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通过LANDSAT ETM+影像数据计算得到的8种植被指数作为自变量,使用多元逐步回归(MSR)、随机森林(RF)和Cubist 3种模型,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林区森林郁闭度进行估测。经验证,Cubist模型的效果比较好(决定系数R2=0.722,均方根误差RMSE=0.126,相对均方根误差r RMSE=0.209,估计精度EA=79.883%)。结果表明,结合激光雷达数据和LANDSAT ETM+影像数据估算温带森林郁闭度非常有潜力。但要将其推广应用于更大区域尺度的森林郁闭度遥感估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自变量应尝试加入更多种类遥感数据和其他遥感因子参与建模,例如采用地形因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纹理特征等,最大可能地减少光学影像、植被指数、地形阴影等带来的影响,提高反演精度;激光雷达数据计算得到的郁闭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ETM+ 机载激光雷达 森林郁闭度 植被指数 多元逐步回归 随机森林 cubist
原文传递
广东省土壤Cd含量空间分布预测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慧 郭治兴 +4 位作者 郭颖 袁宇志 柴敏 毕如田 杨静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11-2124,共14页
土壤重金属的空间格局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广东省土壤Cd含量为研究对象,基于"规则"模型——Cubist以及样条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法、自然邻域法、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局部多项式插值法和径向基函数插... 土壤重金属的空间格局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广东省土壤Cd含量为研究对象,基于"规则"模型——Cubist以及样条插值法、反距离加权法、自然邻域法、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局部多项式插值法和径向基函数插值法等6种GIS空间插值方法,选取2 000、1 500、1 000、800、500、300、200、150及90 m这9个不同的格网尺度,构建Cd含量空间格局模型.选择不同方法的最佳预测尺度和最优模型参数,预测广东省土壤Cd含量分布.结果表明:(1)在相同尺度时Cubist方法预测结果都比传统的空间插值结果精度高,格网大小为300 m×300 m时预测精度最高.其次是样条插值法,其在1 500 m插值尺度上精度最高;(2)Cubist模型同时可以识别土壤Cd含量空间分布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在37个影响Cd含量的自然和人为因子中,地质类型是驱动广东省土壤Cd含量分布差异的主要因子;(3)Cd含量高值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及粤北少部分地区.广东省土壤Cd含量超过GB 15618^(-1)995中3级和2级标准,即大于1.0 mg·kg^(-1)和0.3 mg·kg^(-1)的面积分别约为160 km^2和2 140 km^2,约占广东省总面积的0.09%和1.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土壤Cd含量 广东 cubist 驱动因子
原文传递
基于Cubist多元混合回归的稻米富集Cd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佳凤 田娜娜 +4 位作者 赵玉杰 周其文 刘潇威 袁旭 郭新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9-1065,共7页
为了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预测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土壤环境因子对稻米富集镉(Cd)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存在差异性这一原理,以湖南省典型区域为例,在土壤多参数检测获取基本大数据前提下,采用Cubist多元混合线性回归技术,构建了研究区土壤-稻米C... 为了给农产品质量安全预测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土壤环境因子对稻米富集镉(Cd)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存在差异性这一原理,以湖南省典型区域为例,在土壤多参数检测获取基本大数据前提下,采用Cubist多元混合线性回归技术,构建了研究区土壤-稻米Cd传输模型。结果表明,在所筛选的23个土壤理化参数中,Ca、Fe、S、Cd、Cl和pH 6个参数对稻米富集Cd影响最为突出,并被纳入Cubist模型中。土壤Ca(以CaO计)与土壤p H在Ca含量小于1%时线性显著相关,S与土壤有机质(SOM)呈指数显著相关。土壤pH对稻米富集Cd的影响在不同值阈范围内差异明显。研究表明,混合线性回归技术克服了传统多元回归仅能构建单一性质模型的缺陷,可有效筛选及表征环境因子对稻米富集Cd的影响,是构建土壤-稻米Cd传输模型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cubist
下载PDF
广东省土壤镉含量影响因子解析与评估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慧 毕如田 +4 位作者 袁宇志 柴敏 曹伏龙 张迁迁 郭治兴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173-4183,共11页
影响镉(Cd)含量的因子众多,包括自然影响因子和人为影响因子,而治理Cd污染首先应查明Cd污染来源及其影响因子,这对因地制宜制定Cd污染治理措施及指导相关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地理状况复杂、经济发达,Cd含量分布区域间差异较大.... 影响镉(Cd)含量的因子众多,包括自然影响因子和人为影响因子,而治理Cd污染首先应查明Cd污染来源及其影响因子,这对因地制宜制定Cd污染治理措施及指导相关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地理状况复杂、经济发达,Cd含量分布区域间差异较大.因此,本文基于Cubist构建土壤Cd含量与相关影响因子关系模型,解析影响广东省土壤Cd含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土壤类型是影响广东省Cd含量最主要的因素,土壤Cd含量与土壤pH值呈正相关关系;赤红壤、砖红壤及紫色土中Cd含量相对较低,潮土、红壤、黄壤、水稻土及石灰土中Cd含量相对较高.Cd含量高值主要出现在第四纪、泥盆纪和石炭纪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土壤中.此外,植被指数、土壤粉粒、平均气温、高程、距道路及距河流距离也是影响广东省土壤Cd含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Cd含量与土壤粉粒、高程呈正相关关系,与植被指数、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呈负相关关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土壤Cd污染治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d含量 影响因子 模型 广东 cubist
原文传递
星地多源数据的区域土壤有机质数字制图 被引量:9
6
作者 周银 刘丽雅 +3 位作者 卢艳丽 马自强 夏芳 史舟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8-1006,共9页
土壤有机质(SOM)是全球碳循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东北—华北平原为研究区,收集了1078个土壤样本,以遥感数据(MODIS,TRMM和STRM数据)与土壤地面光谱数据为预测因子,运用基于树形... 土壤有机质(SOM)是全球碳循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确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东北—华北平原为研究区,收集了1078个土壤样本,以遥感数据(MODIS,TRMM和STRM数据)与土壤地面光谱数据为预测因子,运用基于树形结构的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土壤有机质-环境预测因子模型进行数字土壤制图。通过不同建模样本数建模精度比较,选择300个样本数时的模型为最优模型。建模结果表明土壤光谱和气候因子是研究区SOM变异的主控因子,生物因子次之,而地形因子影响最小。预测结果经检验,RMSE为7.25,R2为0.69,RPD为1.53制图结果与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地图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呈现SOM自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经过20年左右的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区低SOM和高SOM含量土壤面积减少,而中等SOM含量土壤面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制图 土壤有机质 遥感 土壤光谱 cubist
原文传递
Modelling of piping collapses and gully headcut landforms: Evaluating topographic variable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DEM 被引量:3
7
作者 Alireza Arabameri Fatemeh Rezaie +4 位作者 Subodh Chandra Pal Artemi Cerda Asish Saha Rabin Chakrabortty Saro Lee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29-146,共18页
The geomorphic studies are extremely dependent on the quality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data.The unique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particular landscape are derived from DEM,which are resp... The geomorphic studies are extremely dependent on the quality and spatial resolution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data.The unique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particular landscape are derived from DEM,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phemeral gullies.As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 of an area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on the erosive power of the water flow,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he extraction of terrain features from DEM to properly research gully erosion.Alongside,topography i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other geo-environmental factors i.e.geology,climate,soil types,vegetation density and floristic composition,runoff generation,which ultimately influences on gully occurrences.Therefore,terrain morphometric attributes derived from DEM data are used in spatial prediction of gully erosion susceptibility(GES)mapping.In this study,remote sensing-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echniques coupled with machine learning(ML)methods has been used for GES mapping in the parts of Semnan province,Iran.Current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GES result by using three types of DEM i.e.Advanced Land Observation satellite(ALOS),ALOS World 3D-30 m(AW3D30)and Advanced Space 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ASTER)in different resolutions.For further progress of our research work,here we have used thirteen suitable geo-environmental gully erosion conditioning factors(GECFs)based on the multi-collinearity analysis.ML methods of conditional inference forests(Cforest),Cubist model and Elastic net model have been chosen for modelling GES accordingly.Variable’s importance of GECFs was measured through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result show that elev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r occurrences of gullies in the three aforementioned ML methods(Cforest=21.4,Cubist=19.65 and Elastic net=17.08),followed by lithology and slope.Validation of the model’s result was performed through area under curve(AUC)and other statistical indices.The validation result of AUC has shown that Cforest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Gully erosion susceptibility(GES) Advanced land observation satellite(ALOS) Cforest cubist Elastic net
下载PDF
基于Cubist的大连地表温度季节变化分析
8
作者 张琳 吴相利 吴长山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1-66,共6页
大连作为滨海城市濒临渤海、黄海两个海域,海岸线狭长,海洋性特征明显.滨海城市是城市中的特殊类型,其热岛效应较内陆城市有所区别.该文采用大连2014年5月3日(春)、8月7日(夏)、11月18日(秋)和2月3日(冬)的Landsat 8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 大连作为滨海城市濒临渤海、黄海两个海域,海岸线狭长,海洋性特征明显.滨海城市是城市中的特殊类型,其热岛效应较内陆城市有所区别.该文采用大连2014年5月3日(春)、8月7日(夏)、11月18日(秋)和2月3日(冬)的Landsat 8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单窗算法,反演出大连地表温度,揭示大连热岛效应的动力机制.通过建立缓冲区,分析DEM、NDVI、人口分布、坡度及海岸线距离等因素对大连四个季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利用Cubist得出结果:春季地表温度主要受NDVI、DEM和坡度的影响;夏季地表温度主要受NDVI、DEM和人口分布的影响;秋季地表温度受DEM和NDVI影响;冬季地表温度受坡度、DEM和NDVI的影响,并且当NVDI达到某个特定值时,影响系数会发生明显变化.表明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影响地表温度的因子不同,且影响幅度也有所变化.四季地表温度与海岸线距离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cubist 大连 影响
下载PDF
Using pXRF and vis-NIR spectra for predicting properties of soils developed in loess 被引量:1
9
作者 Gafur GOZUKARA Yakun ZHANG Alfred E.HARTEMINK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02-615,共14页
Visible near-infrared (vis-NIR) and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pXRF) spectrometer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tilized for predicting soil properties worldwide. However,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splitting the ... Visible near-infrared (vis-NIR) and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pXRF) spectrometer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utilized for predicting soil properties worldwide. However, only a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splitting the predictive models by horizons to evaluat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and systematically compare prediction performance for A, B, and combined A+B horizons.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pXRF and vis-NIR spectra, as individual or combined, for predicting the clay, silt, sand, total carbon (TC), and pH of soils developed in loess, and compared their prediction performance for A, B, and A+B horizons. Soil samples (176 in A horizon and 172 in B horizon) were taken from Mollisols and Alfisols in 136 pedons in Wisconsin, USA and analyzed for clay, silt, sand, pH, and TC. The pXRF and vis-NIR spectrometer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pXRF and vis-NIR soil spectra. Data were separated into calibration (n = 244, 70%) and validation (n = 104, 30%) datasets. The Savitzky-Golay filter was applied to preprocess the pXRF and vis-NIR spectra, and the first 10 principal components (PCs) were selected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Five types of predictor, i.e., PCs from vis-NIR spectra, pXRF of beams at 0–40 and 0–10 keV (XRF40 and XRF10, respectively) spectra, combined XRF40 and XRF10 (XRF40+XRF10) spectra, and combined XRF40, XRF10, and vis-NIR (XRF40+XRF10+vis-NIR) spectra, were compared for predicting soil properties using a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Cubist model).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LR) model was applied to predict clay, silt, sand, pH, and TC using pXRF element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XRF spectra had better prediction performance for clay, silt, and sand, whereas vis-NIR spectra produced better TC and pH predictions. The best prediction performance for sand (R2= 0.97), silt (R2= 0.95), and clay (R2= 0.84) was achieved using vis-NIR+XRF40+XRF10 spectra in B horizon, whereas the best prediction performance for TC (R2= 0.93) and pH (R2= 0.79) was achieved using vis-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ist model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a soil elements visible near-infrared spectra
原文传递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丽娜 杜威 毛莉 《计算机时代》 2012年第12期70-71,共2页
详细介绍了由广东省高校联合研制开发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自主学习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广东省内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各校不同学科背景,是一个以专业能力培养、整合教学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工具软件课程立体化教学资... 详细介绍了由广东省高校联合研制开发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自主学习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广东省内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各校不同学科背景,是一个以专业能力培养、整合教学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工具软件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在该平台上所进行的以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代表的课程信息化建设方法研究,为加快广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为课堂教学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平台 教学信息化 资源整合 立体化
下载PDF
Soil texture prediction through stratification of a regional soil spectral library
11
作者 José Janderson Ferreira COSTA élvio GIASSON +3 位作者 Elisangela Benedet DA SILVA Tales TIECHER Antonny Francisco Sampaio DE SENA Ryshardson Geovane Pereira de Oliveira E SILV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94-306,共13页
Know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texture,which is a physical property,is essential to support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Soil texture can be estimated using visible,near infrared,and shortw... Know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texture,which is a physical property,is essential to support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Soil texture can be estimated using visible,near infrared,and shortwave infrared(Vis-NIR-SWIR)spectroscopy.However,the performance of spectroscopic models is variable because of soil heterogeneity.Currently,few studies address the effects of soil sample variabil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s,especially for larger spectral libraries that include soils that are more heterogeneous.Therefore,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i)apply Vis-based color parameters on the stratification of a regional soil spectral library;ii)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edictive models generated from the spectral library stratification;iii)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stratified models(SMs)and the model without stratification(WSM),and iv)explain possible changes in prediction accuracy based on the SMs.Thus,a regional soil spectral library with 1535 samples from the State of Santa Catarina,Brazil was used.Soil reflectance data were obtained by Vis-NIR-SWIR spectroscopy in the laboratory using a spectroradiometer covering the 350–2500 nm spectral range.Sand,silt,and clay fract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pipette method.Twenty-two components of color parameters were derived from the Vis spectrum using the colorimetric models.A cubist regression algorithm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initial models(SMs and WSM)and of the validation between the clusters.Fractional order derivatives(FODs)at 0.5,1.5,and 2 intervals were used to explain possible chang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Ms.The SMs with higher contents of clay and iron oxides obtained the highest accuracy,and the most important spectral bands were identified,mainly in the 480–550 and 850–900 nm ranges and the 1400,1900,and 2200 nm bands.Therefore,stratification of soil spectral libraries is a good strategy to improve regional assessments of soil resources,reducing prediction errors in the qu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 parameters cubist regression fractional order derivatives soil spectroscopy spectroscopic model stratified model Vis-NIR-SWIR
原文传递
基于清查数据的福建省马尾松生物量转换和扩展因子估算差异解析——3种集成学习决策树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4
12
作者 欧强新 李海奎 +1 位作者 雷相东 杨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07-2016,共10页
生物量转换和扩展因子(BCEFs)是估算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普遍使用的重要参数.厘清BCEFs估算差异的来源,可降低森林生物量碳储量评估的不确定性.利用基于集成学习的决策树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BCEFs估算差异来源问题.然而,不同此类模型的对比... 生物量转换和扩展因子(BCEFs)是估算森林生物量碳储量普遍使用的重要参数.厘清BCEFs估算差异的来源,可降低森林生物量碳储量评估的不确定性.利用基于集成学习的决策树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BCEFs估算差异来源问题.然而,不同此类模型的对比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第8次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福建省331块马尾松的固定样地数据作为材料,分别利用增强回归树(BRT)、随机森林(RF)和立体派(Cubist)模型分析BCEFs(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估算差异的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尾松BCEFs呈右偏分布,平均值为0.69t·m^(-3),最小值为0.67 t·m^(-3),最大值为0.71 t·m^(-3).BRT、RF和Cubist模型对BCEFs的拟合和预测能力均很好,均能够解释92.8%以上的BCEFs变异.3种模型均给出了相同的前2个相对贡献率最大的自变量,为平均胸径和蓄积量.BCEFs随着平均胸径、蓄积量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平均胸径、蓄积量、平均年龄和平均树高等林分特征因子对BCEFs的影响极大,而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对BCEFs的影响均很小.在建立BCEFs模型时,利用平均胸径、蓄积量、平均年龄和平均树高等少量包含较多BCEFs预测信息的变量便能获取很好的预估精度.当应用固定BCEFs时,应选择在平均年龄、平均胸径以及蓄积等方面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样本计算BCE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回归树 随机森林 立体派模型 国家森林资源清查 生物量转换和扩展因子
原文传递
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何宝忠 丁建丽 +1 位作者 刘博华 王敬哲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5-196,共12页
【目的】探明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影响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的植被物候特征和陆面地表参数的重要性,为干旱区绿洲盐渍化及荒漠化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NDVI数据反演得到历年植被物候特征,耦合植被指数... 【目的】探明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影响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的植被物候特征和陆面地表参数的重要性,为干旱区绿洲盐渍化及荒漠化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MODIS-NDVI数据反演得到历年植被物候特征,耦合植被指数、干旱指数、影像反射率等陆面地表参数和植被物候特征作为Cubist回归树模型的输入因子,预测渭库绿洲2006—2016年土壤含盐量。【结果】渭库绿洲生长季开始时间集中于5—6月,生长季结束时间集中于11—12月;绿洲内部累积生物量值较高,集中于6.08~9.20;绿洲荒漠过渡带的累积生物量值较低,集中于3.64~6.08;仅用物候参数预测土壤含盐量的精度较低,而耦合物候参数和陆面地表参数预测土壤含盐量的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9.02,可决系数R2=0.72)显著高于只用陆面地表参数(RMSE=12.66,R2=0.22)或只用物候参数预测土壤含盐量的精度(RMSE=13.29,R2=0.12);温度干旱植被指数、绿洲内部累积生物量值、盐分指数、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和蓝波段反射率等参数在预测土壤含盐量方面具有较高的相对重要性,表明土壤含水量、植被长势情况、植被累积生物量和可见光反射率是监测盐渍化的重要参数;渭库绿洲区域主要分布的是非盐渍化地和轻盐渍化地,土壤含盐量年平均值为7.08 g·kg^-1a^-1;绿洲农业区内部的土壤含盐量较低,基本上是非盐渍化地;在绿洲东部和南部外围绿洲的土壤含盐量较高,主要是中度盐渍化地;土壤盐渍化主要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集中于0.00~0.764 g·kg-1a^-1;少部分区域呈增加趋势,主要分布在绿洲中部区域和靠近塔里木河的南部区域,增加的幅度集中于0.00~0.742 g·kg^-1a^-1;2007年盐渍化程度最重,土壤含盐量均值为12.68 g·kg^-1, 2011年盐渍化程度最轻,土壤含盐量均值为4.61 g·kg^-1。【结论】运用回归树模型能够建立完备的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植被物候 陆面地表参数 cubist回归树 MODIS
下载PDF
集成土壤-环境关系与机器学习的干旱区土壤属性数字制图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振华 丁建丽 +4 位作者 王敬哲 葛翔宇 王瑾杰 田美玲 赵启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3-573,共11页
【目的】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土地管理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壤环境耦合关系,在机器学习算法框架下,定量预测出干旱区土壤酸碱度(pH)、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t Content,SSC)与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 【目的】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土地管理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壤环境耦合关系,在机器学习算法框架下,定量预测出干旱区土壤酸碱度(pH)、土壤盐分含量(Soil Salt Content,SSC)与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3种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为干旱区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干旱区于2017年7月设计采集典型表层(0-20 cm)土壤样品82个,依据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集成DEM数据和Landsat 8数据提取出32种环境协变量,利用栅格重采样将提取出的32种变量重采样为90 m空间分辨率并转换为Grid格式参与建模。借助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模型依次对3类土壤属性的32种环境协变量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通过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Error,RMSE)界定出协变量重要性阈值点,从而筛选出参与3类土壤属性制图的环境协变量。进而运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Bagging和Cubist 3种非线性模型建模,并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进行对比分析,选出最优模型并绘制出90 m分辨率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干旱区pH、SSC与SOM 3种土壤属性图。【结果】梯度提升决策树能有效筛选出重要协变量,高程(Elevation)、剖面曲率(Profile Curvature)、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扩展增强型植被指数(Extend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调整土壤亮度植被指数(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盐分指数S1(Salinity Index S1)以及盐分指数S6 (Salinity Index S6) 7类环境变量均参与3类土壤属性建模,其中SSC遴选出参与建模协变量15种,pH和SOM则均为17种,且遥感指标在预测土壤属性图中起到强大的作用。机器学习3种算法的结果均优于MLR。通过3种非线性模型对比发现,随机森林在3种土壤属性中均表现最佳。在随机森林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属性 环境协变量 数字土壤制图 机器学习 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Bagging模型 cubist模型
下载PDF
基于Cubist模型树的城市不透水面百分比遥感估算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戴舒 付迎春 赵耀龙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9-1409,共11页
不透水面是城市区域中一种典型的土地覆盖类型,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传统基于像元级的遥感研究方法相比,不透水面百分比(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ISP)的估算可以进入像元内部,获得更准确的城市信息。... 不透水面是城市区域中一种典型的土地覆盖类型,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传统基于像元级的遥感研究方法相比,不透水面百分比(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ISP)的估算可以进入像元内部,获得更准确的城市信息。本文应用Cubist模型树,对Landsat TM的原始波段变量(除热红外波段),建立ISP估算的基础模型(Base Cubist-ISP)。通过基于模型树的集成学习优化算法和加入相邻时相影像的波段变量中值,以削弱噪声的影响。然后,优选热红外波段和各种衍生变量,并进行属性精简,继而应用集成学习算法得到的参数和精简后的变量建立ISP估算的优化模型(Optimal CubistISP)。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的实验结果表明,Optimal Cubist-ISP模型估算不透水面的整体均方根误差(RMSE)为12.98%,决定系数(R2)为0.90,精度明显优于Base Cubist-ISP模型,RMSE降低约5.03%,ISP在透水面区域被高估和高密度不透水面区域被低估的现象得到改善。本文提出的基于Cubist模型树建立ISP遥感估算的模型及优化方法可以适用于城市区ISP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cubist模型树 集成学习算法 OPTIMAL cubist-ISP模型
原文传递
城市空间形态与夏季地表温度关系及其响应阈值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鑫博 李根 +2 位作者 梁冬坡 黄鹤 郭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0-369,共10页
以天津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及GIS技术反演关键空间形态指标和地表温度,并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和Cubist模型深入剖析了建筑密度、容积率、高度、天空开阔度等空间形态指标与地表温度的关系,明确了关键指标的响应阈值。研究发现:(1)建... 以天津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及GIS技术反演关键空间形态指标和地表温度,并基于线性回归模型和Cubist模型深入剖析了建筑密度、容积率、高度、天空开阔度等空间形态指标与地表温度的关系,明确了关键指标的响应阈值。研究发现:(1)建筑高度与地表温度间存在分段线性关系,高度响应阈值为13.5 m;天空开阔度与地表温度线性负相关;建筑密度、容积率与地表温度线性正相关。(2)Cubist模型将建筑密度阈值划定为13%,将高度阈值划定为9.9 m,并建立了3种子规则,其中规则1表明低开发强度场景下建筑密度为正贡献因素;规则2表明中等开发强度场景下容积率为正贡献因素;规则3表明高开发强度场景下建筑密度、容积率属于正向贡献因素,建筑高度、天空开阔度属于负贡献因素。(3)Cubist模型依据自变量阈值划分规则子区,并分区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线性关系,表现出比全局回归模型更强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形态 地表温度 cubist模型 热岛效应 天津市中心城区 响应阈值
下载PDF
基于POI和多源遥感数据估算中国人为热排放
17
作者 钱静 毛利伟 +4 位作者 杨续超 陈倩 李飞翔 吴心彤 陈柏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83-3193,共11页
基于能源、交通、人口和GDP等统计资料,考虑工业、交通、建筑、人体新陈代谢4种来源,估算了2019年中国内地地级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采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消费清单法,通过Cubist机器学习算法融合不同类别的兴趣点(POI)数据和多源遥感数据,... 基于能源、交通、人口和GDP等统计资料,考虑工业、交通、建筑、人体新陈代谢4种来源,估算了2019年中国内地地级市的人为热排放总量.采用自上而下的能源消费清单法,通过Cubist机器学习算法融合不同类别的兴趣点(POI)数据和多源遥感数据,分别对不同来源的人为热排放通量构建空间化模型,获得2019年中国内地1km空间分辨率的人为热通量网格数据,并分析不同地理、环境变量与来自不同热源的人为热排放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为热通量的高值区通常分布于一线城市和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城市中心的人为热通量值在80~200W/m^(2)之间,一些重工业区的人为热通量值甚至高于市区,极值高达519.2W/m^(2);Cubist机器学习算法能更好地刻画人为热排放通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且能对影响因子的变量重要性进行度量;POI是人为热通量空间分布的最重要指示性指标,通过融合POI数据可以更加有效地反映出不同来源人为热排放通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新的2019年人为热排放通量数据可以为中国城市天气气候、城市大气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热排放 POI数据 cubist模型 能源消费清单法 中国
下载PDF
多层次基面的城市滨水立体空间塑造——以汕头市梅溪河沿岸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茂华 杨乐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5-60,共6页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用地形态应力求开放化、公共化。汕头市梅溪河沿岸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城市滨水立体化空间设计,提出通过调整滨水多层次基面序列,进行立体化的滨水沿岸空间设计,旨在营造柔性的水域界面...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用地形态应力求开放化、公共化。汕头市梅溪河沿岸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城市滨水立体化空间设计,提出通过调整滨水多层次基面序列,进行立体化的滨水沿岸空间设计,旨在营造柔性的水域界面与刚性的城市界面之间的魅力交集区,从而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 立体化空间设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 汕头市梅溪河
下载PDF
以绘画空间为引导的数字化城市设计教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健 孙小叶 王子瑄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3期99-102,共4页
智慧城市的发展使数字化概念渗透到建筑学本科高年级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将建筑学绘画空间理念与数字设计有效融合,使学生“表达”设计而非简单机械地辅助建模,是当今城市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立体主义绘画空间思维与数字化设... 智慧城市的发展使数字化概念渗透到建筑学本科高年级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适应将建筑学绘画空间理念与数字设计有效融合,使学生“表达”设计而非简单机械地辅助建模,是当今城市设计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立体主义绘画空间思维与数字化设计的融合为切入点,搭建设计教学框架,从问题探索、空间整合、场景塑造和规则构建四个阶段进行优化,使学生在方案设计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数字融合设计模式。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开始以更多元的方式展开设计,实现了绘画空间与数字化设计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主义绘画 透明性 数字化 城市设计
下载PDF
斯泰因写作文体的画面解读 被引量:2
20
作者 顾发良 《黄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30-133,共4页
选取美国现代派作家斯泰因的立体文体与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立体绘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的方法,从文本表现人内心的心理时间与立体技巧两方面考察毕加索的立体绘画对斯泰因的立体文体形成的影响,并比较两者的相似性。
关键词 斯泰因 心理时间 立体技巧 毕加索 立体绘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