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方体纳米氧化亚铜反应动力学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汤焕丰 黄在银 +2 位作者 肖明 梁敏 陈栎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91-2897,共7页
为了探究纳米多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行为,本文通过液相还原法可控合成了粒度为55 nm的立方体氧化亚铜(Cu2O)。基于纳米与块体Cu2O的区别,采用原位微量热技术获取Cu2O体系与HNO3反应过程的热动力学精细信息,结合热动力学原理及动力学过渡... 为了探究纳米多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行为,本文通过液相还原法可控合成了粒度为55 nm的立方体氧化亚铜(Cu2O)。基于纳米与块体Cu2O的区别,采用原位微量热技术获取Cu2O体系与HNO3反应过程的热动力学精细信息,结合热动力学原理及动力学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Cu2O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建立立方体动力学模型讨论并佐证动力学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纳米Cu2O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块体,而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活化焓、活化熵和活化Gibbs自由能均小于块体;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Cu2O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Gibbs自由能均增大。动力学模型表明影响反应动力学参数的主要因素为:偏摩尔表面焓影响表观活化能,偏摩尔表面熵影响指前因子,偏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影响反应速率常数。本文为纳米材料多相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获取和分析应用提供了一种普适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微量热技术 反应动力学 动力学模型 纳米材料 立方体Cu2O
下载PDF
柔性氧化亚铜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及其传感行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敏 魏磊 +1 位作者 李帅帅 刘爱萍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39-45,共7页
采用一步湿化学法制备立方氧化亚铜(Cu2O)晶体,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聚酰亚胺柔性衬底上沉积图案化的金薄膜,构建以Cu2O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为参比电极,金为对电极的电化学三电极结构,并将该三电极结构作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实验结果表... 采用一步湿化学法制备立方氧化亚铜(Cu2O)晶体,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聚酰亚胺柔性衬底上沉积图案化的金薄膜,构建以Cu2O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为参比电极,金为对电极的电化学三电极结构,并将该三电极结构作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柔性传感器可以承受弯曲、折叠、扭曲等多种变形;对葡萄糖分子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可检测的葡萄糖浓度线性范围为10.0μmol/L^7.0 mmol/L,灵敏度高达346.1μA·(mmol/L)^-1·cm^-2,检出限低达10.0μmol/L;对抗坏血酸、尿酸、多巴胺和其他离子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并且传感器在弯曲达到45°时依然能够正常工作,催化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氧化亚铜晶体 柔性电子器件 非酶葡萄糖传感器 催化活性
下载PDF
立方体纳米Cu_2O表面热力学函数的粒度及温度效应 被引量:7
3
作者 汤焕丰 黄在银 肖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78-2684,共7页
液相还原法合成了4种粒度在40-120 nm的立方体纳米氧化亚铜(Cu_2O)。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拉曼光谱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纳米Cu_2O的物相组成及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原位微热量技术实时获取纳米/块体Cu_2O与HN... 液相还原法合成了4种粒度在40-120 nm的立方体纳米氧化亚铜(Cu_2O)。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拉曼光谱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纳米Cu_2O的物相组成及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原位微热量技术实时获取纳米/块体Cu_2O与HNO_3反应过程的热动力学信息,结合热化学循环及动力学过渡态理论计算得到纳米Cu_2O的表面热力学函数。在薛永强等建立的无内孔球形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模型基础上,发展了立方体纳米颗粒的热力学模型。最后由理论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粒度和温度对表面热力学函数的影响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摩尔表面焓和摩尔表面熵均随粒度减小而增大,且与粒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这与立方体热力学模型规律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摩尔表面焓和摩尔表面熵均增大,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则减小。本文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纳米热力学基本理论,还为纳米材料表面热力学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热力学函数 原位微热量技术 热力学模型 粒度效应 温度效应 立方体纳米Cu_2O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