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木质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陆源有机物来源的示踪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先国 王敏 +3 位作者 孙书文 张婷 杜培瑞 张大海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以渤海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含量(Σ8和Λ8)及其特征参数为主要指征,结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讨论了其中陆源有机物的来源和分布。结果表明,海源有机物是研究海域有机物的主要来源(相对于陆源有机物而... 以渤海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含量(Σ8和Λ8)及其特征参数为主要指征,结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讨论了其中陆源有机物的来源和分布。结果表明,海源有机物是研究海域有机物的主要来源(相对于陆源有机物而言);入海河流和海洋动力过程是影响研究海域陆源有机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海域的木质素源有机物主要来自黄河流域和渤海三湾湿地被子植物的输入;酸醛比(Ad/Al)V则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陆源有机物 cuo氧化法 渤海
原文传递
Gas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lignin in sediment 被引量:4
2
作者 Fu Tianbao, Chen Song and Jiang Shanchun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Xiamen 361005, China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Academia Sinica,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3期417-423,共7页
After the oxidation of river and marine sediments with CuO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the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oxidation products are determined gas chromatographically and compared to that of lignin oxidation pr... After the oxidation of river and marine sediments with CuO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the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oxidation products are determined gas chromatographically and compared to that of lignin oxidation products. The method of CuO oxidation is compared to that of nitrobenzen.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produced phenolic compounds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is examined and the blank and repetibility of the method are tes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IN cuo oxidation GC determination
下载PDF
东海泥质区中木质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梁贞 张大海 +2 位作者 王敏 杜培瑞 李先国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9-513,530,共6页
以东海近岸泥质区和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含量(Λ8)及其特征参数为主要指针,结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C/N,分析比较两地区的物质来源,特别是陆源有机物的迁移埋藏。结果表明:近岸泥质区沉积物中陆源有机物占主导,集... 以东海近岸泥质区和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含量(Λ8)及其特征参数为主要指针,结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C/N,分析比较两地区的物质来源,特别是陆源有机物的迁移埋藏。结果表明:近岸泥质区沉积物中陆源有机物占主导,集中体现在该区Λ8与TOC有类似的分布特征,而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的相互作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济州岛西南泥质区,陆源有机物的贡献相对较小且有较高的氧化降解程度,这与其距离木质素母源较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陆源有机物 cuo氧化法 东海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管理对农田土壤木质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谷阳 刘宁 +3 位作者 何红波 王洋 李正霄 张旭东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0-1476,共7页
施肥是维持和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管理措施,其中,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库与长期碳截获密切相关。土壤中木质素对微生物具有高度的抗性,根据其水解性单体的变化,可指示土壤木质素动态、稳定性及其氧化程度。因此,研究利用肥料与肥... 施肥是维持和增加农田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管理措施,其中,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库与长期碳截获密切相关。土壤中木质素对微生物具有高度的抗性,根据其水解性单体的变化,可指示土壤木质素动态、稳定性及其氧化程度。因此,研究利用肥料与肥力长期定位实验,采用碱性氧化铜氧化-气相色谱方法,根据土壤中各木质素单体含量和侧链基团的变化,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农田黑土中木质素积累和稳定性碳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和对照处理(不施肥,cK)相比,化肥施用对0—20cm的土壤木质素积累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20~40cm土壤的木质素含量;长期施用有机肥使0—20em和20~40cm的土壤中木质素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97%~301%和306%-382%,均与施肥量正相关,同时使0—20cm的木质素单体的酸醛比显著降低。相对于土壤有机碳来说,长期施用有机肥使0~20cm和20。40em的木质素来源碳的相对含量分别提高了151%~187%和267%~285%,但是化肥施加仅对20。40cm土壤有机碳中木质素来源碳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土壤木质素的积累特征和氧化程度在不同施肥处理间的差异表明,化肥施用增加了植物来源木质素的输入,也同时加速了木质素在耕层的周转,所以长期施用化肥并未导致木质素的积累;来源于有机肥的活性碳源的输入降低了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有利于稳定性碳的积累,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碱性氧化铜氧化法 长期施肥 稳定性有机碳
原文传递
黄河济南段柱状沉积物中木质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巩菲 刘月 +2 位作者 张大海 邹晓 李先国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59,共7页
河流是有机物从陆地向海输送的重要纽带。研究河流沉积环境中有机物的来源、贡献和分布情况,对于评估陆源有机物的碳循环以及反演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济南段的柱状沉积物为例,利用碱性CuO把木质素氧化分解为不同的单体并通... 河流是有机物从陆地向海输送的重要纽带。研究河流沉积环境中有机物的来源、贡献和分布情况,对于评估陆源有机物的碳循环以及反演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济南段的柱状沉积物为例,利用碱性CuO把木质素氧化分解为不同的单体并通过GC-FID测定,初步探讨了木质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和有机物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木质素的含量Σ8(mg/10gds)的变化范围0.0029~0.60mg/10gds,其Σ8的值整体较低,少数值几乎接近检出限,可能与黄河含沙量大,砂质颗粒物的有机质本身含量较低有关,同时低Σ8很好地揭示了沉积物样品的贫有机质特征;木质素的植被参数S/V和C/V表明其母源植被多以被子植物的叶或草为主,部分区段掺杂着裸子植物草本组织。其降解参数(Ad/Al和P/(V+S))则揭示了木质素经历了中高程度的氧化降解和较强的去甲基/去甲氧基降解。此外,C/V和3,5-Bd/V(3,5-双羟基苯甲酸/V)的关系说明该研究区域有机物主要来自土壤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黄河 陆源有机物 碱性cuo氧化 贫有机质
原文传递
微波辅助催化湿式氧化技术降解高浓度苯酚废水 被引量:5
6
作者 金颜 赵国华 胡惠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以纳米CuO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辅助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方法对高浓度苯酚废水(1000mg/L)进行降解处理,并与传统的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了微波强化作用对该技术的处理工艺条件、降解效率及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 以纳米CuO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辅助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方法对高浓度苯酚废水(1000mg/L)进行降解处理,并与传统的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了微波强化作用对该技术的处理工艺条件、降解效率及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的辅助作用下,当温度仅为60℃、压力为0.3MPa时,催化湿式氧化反应15.0min,苯酚废水的TOC去除率即达到90.8%。这表明微波促使催化湿式氧化反应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而且效率高、速率快。进一步的降解机制研究发现,在微波的作用下,苯酚于2.0min内完全氧化转化,主要发生直接开环反应,生成短链羧酸,所经历氧化过程更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 苯酚 纳米cuo 氧化温度 降解机制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nano-CuO-loaded halloysite nanotubes with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被引量:1
7
作者 Zhi-Lin Cheng Wei Su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81-84,共4页
A facile preparation method of nano-CuO catalysts, assembled in the hollow nanotube of halloysite nanotubes(HNTs), was developed.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XRD, TEM, SEM, BET, XRF and FT-IR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 A facile preparation method of nano-CuO catalysts, assembled in the hollow nanotube of halloysite nanotubes(HNTs), was developed. 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XRD, TEM, SEM, BET, XRF and FT-IR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nano-CuO/HNT loaded catalyst. The XRD patterns indicated that the CuO nanoparticles on HNTs were monoclinic phase. The TEM-EDX and SEM images confirmed that most of nano-CuO catalysts with the crystal size of ca. 20 nm were assembled into the hollow nanotube of HNTs.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the nano-CuO/HNT catalyst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cycling tim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nano-CuO/HNT catalysts exhibit an excellent catalytic oxidation performance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yclohexene to 2-cyclohexene-1-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HEXENE cuo Selective oxidation HNTs
原文传递
纳米锡铜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斌 胡文胜 +1 位作者 宋彬 贾殿赠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29-732,共4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锡铜复合氧化物粉末,并用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透射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等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可以制备出颗粒粒度较均匀、尺...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锡铜复合氧化物粉末,并用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透射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等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可以制备出颗粒粒度较均匀、尺寸为90nm的锡铜复合氧化物;充放电30次到50次,锡铜复合氧化物放电容量由254.4mAh/g衰减到241.1mAh/g,放电容量保持率较高(95%),说明纳米锡铜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锡铜复合氧化物 沉淀法 负极材料
下载PDF
纳米钴铜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斌 胡文胜 +1 位作者 宋彬 贾殿赠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05-1007,共3页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钴铜复合氧化物粉末,并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透射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充放电和循环试验,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可以制备出颗粒粒度分布...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纳米钴铜复合氧化物粉末,并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透射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充放电和循环试验,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沉淀法可以制备出颗粒粒度分布较集中,尺寸为20 nm的钴铜复合氧化物;充放电过程中从40周到50周,钴铜复合氧化物放电比容量由316 mAh/g衰减到309 mAh/g,放电容量保持率较高(98%),说明纳米钴铜复合氧化物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钴铜复合氧化物 沉淀法 负极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