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O_2/CuO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的摩擦学和自修复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董凌 陈国需 +1 位作者 李华峰 方建华 《润滑油》 CAS 2005年第5期50-54,共5页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SiO2/CuO复合纳米粒子,分别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矿物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性能及对磨损表面的修复作用。用PHI-5702型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钢球磨斑所存在的元素及其价态;...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SiO2/CuO复合纳米粒子,分别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矿物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性能及对磨损表面的修复作用。用PHI-5702型多功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钢球磨斑所存在的元素及其价态;用Quant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GENESIS型X-射线能谱仪(EDX)观察分析试块磨痕形貌和元素组成。并探讨了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复合纳米微粒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由于压应力的作用而沉积于磨损表面微观缺陷区域,从而对磨损表面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另外,SiO2/CuO复合纳米微粒添加剂可在摩擦副接触表面吸附、沉积,并在接触区的高温高压下熔融铺展,形成低剪切强度的表面膜,从而减轻摩擦界面的粘着磨损,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cuo 纳米粒子 摩擦学性能 自修复作用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纳米氧化铜及常温脱硫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波 王新 +2 位作者 邵纯红 李芬 姜安玺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研究了一步沉淀制备纳米氧化铜的新工艺,通过对分散体系以及溶液投加方式的调整,在常温条件下实现沉淀直接转化为氧化铜,并对产物进行了XRD、TEM、FT-IR表征。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纯氧化铜晶相,XRD结果计算其粒径在10nm以下,但由于二次... 研究了一步沉淀制备纳米氧化铜的新工艺,通过对分散体系以及溶液投加方式的调整,在常温条件下实现沉淀直接转化为氧化铜,并对产物进行了XRD、TEM、FT-IR表征。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为纯氧化铜晶相,XRD结果计算其粒径在10nm以下,但由于二次结晶的发生,TEM观察其形貌发现该产品有团聚形成梭状大颗粒的趋势。将这种纳米氧化铜制备为脱硫剂,研究了其常温下对H2S的脱除能力,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脱硫性能,出口气体H2S浓度控制在3ppm以下,经23h穿透以后,测得硫容为10.7%。这种氧化铜的一步法制备通过更简化的工艺,制备得到小粒径纳米氧化铜产品,具有工业化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法 纳米氧化铜 常温脱硫 脱硫剂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的应用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永兴 林默 王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6,共13页
[背景]纳米氧化铜(CuO-nanoparticles,CuO-NPs)是一种工程纳米材料,具有价廉易得、稳定性强、导电性高的特点,同时具有高比容量、高表面能和大比表面积,在电化学、光电、能源技术、催化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对CuO-... [背景]纳米氧化铜(CuO-nanoparticles,CuO-NPs)是一种工程纳米材料,具有价廉易得、稳定性强、导电性高的特点,同时具有高比容量、高表面能和大比表面积,在电化学、光电、能源技术、催化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对CuO-NPs研究的深入,特别是铜依赖毒性机制“铜死亡”的发现,其环境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问题备受关注.[进展]本文主要介绍近5年来CuO-NPs的应用进展及环境命运,并阐述其环境危害、健康危害以及毒性机制研究进展.在工业生产中,CuO-NPs主要在超导、催化、玻璃陶瓷染色和农药领域被广泛应用,在电极材料、光电元件、抗菌剂、生物传感和肿瘤治疗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uO-NPs对生态环境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其毒性主要依赖于氧化还原电位、颗粒摄取、细胞内释放及铜离子溶出.最新发现的“铜死亡”机制为研究CuO-NPs的生物相容性提供了新视野.[展望]未来在CuO-NPs暴露条件下的表征、低浓度CuO-NPs作用下的长期和慢性影响、与实际环境相符的风险评估,以及不同毒性机制相互作用和稳态调节等方向开展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充分了解CuO-NPs的生态毒性及相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生态毒性 毒性机制
下载PDF
纳米流体地热循环换热实验研究
4
作者 代钊恺 杨现禹 +4 位作者 解经宇 张健 侯继武 刘梦娟 蔡记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58,共11页
提升换热介质的换热性能是高效开采地热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添加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可有效提升流体的换热能力,而纳米颗粒种类、质量分数、粒径、分散剂质量分数等物性参数以及流速对纳米流体换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球形纳米CuO和Al_... 提升换热介质的换热性能是高效开采地热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添加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可有效提升流体的换热能力,而纳米颗粒种类、质量分数、粒径、分散剂质量分数等物性参数以及流速对纳米流体换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球形纳米CuO和Al_(2)O_(3)(粒径20~50 nm)作为换热介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分散剂配制纳米流体,利用自主搭建的纳米流体基础换热实验装置进行室内换热实验,优选纳米流体参数。此外,通过自主搭建循环流动换热实验装置,以湖北英山某水热型地热井中地热水作为热源,讨论了在现场实际热源边界条件下,流速对纳米流体和去离子水的换热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CuO纳米流体换热性能优于Al_(2)O_(3)纳米流体;(2)纳米流体的换热性能与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呈负相关关系,CuO质量分数为1%时纳米流体升温效率最高,在150 s内温度可由25℃上升到79.2℃,同时间内比去离子水高4.1℃,同时,随着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流体与热源界面的润湿性减小;(3)纳米流体换热性能随着纳米颗粒粒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纳米颗粒粒径为40 nm时纳米流体换热性能最佳;(4)纳米流体的换热性能与分散剂质量分数呈负相关关系,当分散剂质量分数为1%时换热性能最佳;(5)层流状态下纳米流体的换热性能与流速呈负相关关系;在湍流状态下纳米颗粒运动状态逐渐剧烈,有利于纳米流体传热。研究成果可为纳米流体应用于地热换热从而提升地热系统的换热效率提供依据,并为纳米流体参数以及流速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 纳米流体 循环换热 纳米颗粒 分散剂 换热介质 纳米cuo 纳米Al_(2)O_(3)
下载PDF
Cumene Liquid Oxidation to Cumene Hydroperoxide over CuO Nanoparticle with Molecular Oxygen under Mild Condition 被引量:4
5
作者 Meiying Zhang Lefu Wang +2 位作者 Hongbing Ji Bing Wu Xiaoping Zeng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3-398,共6页
CuO nanoparticle was synthesized via wet chemical method and was characterized diffraction (XR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by X-ray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umene with ... CuO nanoparticle was synthesized via wet chemical method and was characterized diffraction (XRD), 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by X-ray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umene with molecular oxygen was studied over CuO nanoparticle. The catalysts showed markedly higher activities as compared to CuO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 CuO/Al2O3, or homogeneous copper catalyst under comparable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cumene conversion, cumene hydroperoxide (CHP) yield, and selectivity using 0.25 g CuO nanoparticle catalyst and 0.1 mol cumene at 358 K for 7 h were 44.2%, 41.2% and 93.2%, respectively. The catalyst can be recycled. After 6 recycled experiments, no loss of catalytic activity was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cuo CUMENE liquid oxidation
下载PDF
纳米氧化铜修饰的苯巴比妥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余会成 黄学艺 +4 位作者 李浩 雷福厚 谭学才 韦贻春 吴海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85-2091,共7页
为了改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在四丁基高氯酸铵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中,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在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了一种苯巴比妥(PB)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传感膜.采用循环伏安(CV)法... 为了改善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在四丁基高氯酸铵的支持电解质溶液中,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在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玻碳电极上电聚合了一种苯巴比妥(PB)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传感膜.采用循环伏安(CV)法、差分脉冲伏安(DPV)法及交流阻抗(EIS)法对这种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及非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及非印迹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完全不同.X射线衍射(XRD)证实纳米粒子为氧化铜.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传感器的形貌进行分析,发现纳米氧化铜分散在电极表面,改善了修饰印迹传感器的识别点.差分脉冲伏安法(DPV)表明苯巴比妥的浓度在1.0×10-8-1.8×10-4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4);检出限2.3×10-9mol·L-1(信噪比(S/N)=3).研究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修饰过的印迹传感器具有较高灵敏度及选择性.此印迹传感器能用于实际样品中苯巴比妥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95.0%-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苯巴比妥 分子印迹聚合物 电聚合 传感器
下载PDF
CuO纳米颗粒负载钙钛矿型ZnSnO_(3)微米立方体的气敏性能
7
作者 刘思瑶 何金鑫 +4 位作者 钟森霖 尚奎元 白金州 赵思凯 沈岩柏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3年第3期137-144,共8页
为优化构建出气敏性能优异的ZnSnO_(3)微米立方体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浓度CuO纳米颗粒负载的钙钛矿型ZnSnO_(3)微米立方体,利用XRD、SEM等表征手段对所获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结构分析,并探讨其作为气敏材料在不同检测条件... 为优化构建出气敏性能优异的ZnSnO_(3)微米立方体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不同浓度CuO纳米颗粒负载的钙钛矿型ZnSnO_(3)微米立方体,利用XRD、SEM等表征手段对所获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结构分析,并探讨其作为气敏材料在不同检测条件下对乙醇气体的气敏特性。结构特性结果表明,ZnSnO_(3)微米立方体的棱长为10μm左右,呈现出分散性良好、形貌均匀一致的结构特性;所负载的CuO纳米颗粒直径约为50 nm,相对均匀地分布在ZnSnO_(3)微米立方体表面。气敏特性结果表明,优化CuO纳米颗粒负载浓度的ZnSnO_(3)微米立方体在工作温度为275℃时对乙醇气体具有最佳的灵敏度、良好的重现性和较强的选择性。本研究阐明了CuO纳米颗粒负载的钙钛矿型ZnSnO_(3)微米立方体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增敏机制,为矿山有害气体检测提供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纳米颗粒 ZnSnO_(3) 钙钛矿 气体传感器 气敏特性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CuO gas sensor modified by Au nanoparticles 被引量:2
8
作者 Qi Lei Hairong Li +3 位作者 Huan Zhang Jianan Wang Wenhao Fan Lina Cai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7-23,共7页
The three-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CuO and Au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hierarchical CuO and the Au nanoparticles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 The three-dimensional hierarchical CuO and Au nanoparticl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hydrothermal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hierarchical CuO and the Au nanoparticles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respectively. The as-synthesized CuO was assembled regularly from the nanosheets with thickness of 100 nm. The size of Au nanoparticles ranged from 50 to 200 nm. The hierarchical CuO gas sensors modifi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gold were fabricated. All the Au-loaded CuO gas sensors enhanced the response to ethanol and xylene while reducing the response to methanol, acetone, and formaldehyd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u nanoparticles prepared with PVP as surfactant can improve the selectivity of CuO gas sensors to ethanol gas for other common organic volatile gases. The improvement of gas sensing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the Au nanoparticles for different reactions. Meanwhile, the related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 Au nanoparticle gas sensor SELECTIVITY
下载PDF
基于纳米氧化铜修饰的异戊巴比妥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学艺 余会成 +3 位作者 韦贻春 雷福厚 谭学才 吴海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78-2084,共7页
在纳米氧化铜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一种能够快速检测尿液中异戊巴比妥(AMB)的分子印迹敏感膜,研究了该敏感膜的最佳成膜条件及最佳工作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印迹膜的... 在纳米氧化铜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一种能够快速检测尿液中异戊巴比妥(AMB)的分子印迹敏感膜,研究了该敏感膜的最佳成膜条件及最佳工作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印迹膜的表面形貌及性能.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铜能提高传感器对AMB的灵敏度.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铁氰化钾分子探针的差分脉冲伏安(DPV)峰电流响应值与AMB的浓度在1.0×10-7-1.4×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66);检出限为2.1×10-9mol/L(S/N=3).此印迹传感器可用于尿液中AMB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4.00%-10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铜 异戊巴比妥 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 电化学传感器
下载PDF
CuO-NSG的制备及其在非酶葡萄糖传感器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美霞 冯亚鹏 +1 位作者 解秀亮 谢娟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19年第5期51-55,共5页
采用氮和硫共掺杂石墨烯(NSG)作为固定CuO纳米颗粒的新型载体材料,并将获得的CuO-NSG作为电催化葡萄糖氧化(EGO)的催化剂应用于非酶葡萄糖传感器,解决EGO催化剂的稀缺性和高成本性。结果表明,NSG赋予CuO-NSG大的表面积,且NSG和CuO之间... 采用氮和硫共掺杂石墨烯(NSG)作为固定CuO纳米颗粒的新型载体材料,并将获得的CuO-NSG作为电催化葡萄糖氧化(EGO)的催化剂应用于非酶葡萄糖传感器,解决EGO催化剂的稀缺性和高成本性。结果表明,NSG赋予CuO-NSG大的表面积,且NSG和CuO之间存在强界面耦合。由于NSG的显著效果和NSG与CuO的协同效应,CuO-NSG显示出比CuO和Cu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更高的EGO活性。基于CuO-NSG的传感器显示出优异的葡萄糖感测性能,表现出1722μA·mmol-L^-1·cm^-2的高灵敏度和0.07μmmol·L^-1的低检测限及在实际样品分析中的选择性、再现性、稳定性和可行性的良好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硫掺杂石墨烯 电催化 cuo纳米颗粒 非酶葡萄糖传感器
下载PDF
CuO-SnO_2纳米传感器的H_2检测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伟根 李倩竹 +2 位作者 徐苓娜 彭尚怡 刘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44-2250,共7页
氢气(H2)是变压器油中溶解的主要故障特征气体之一,能有效反映电力变压器的高能放电、火花放电或局部放电等电性故障和油局部过热现象。气体传感器技术是油中溶解微量气体在线监测的关键。采用CuO掺杂SnO2纳米传感器研究其对变压器油中... 氢气(H2)是变压器油中溶解的主要故障特征气体之一,能有效反映电力变压器的高能放电、火花放电或局部放电等电性故障和油局部过热现象。气体传感器技术是油中溶解微量气体在线监测的关键。采用CuO掺杂SnO2纳米传感器研究其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H2的检测特性,并介绍其制备方法和实验步骤,分析其气敏机理。结果表明:CuO掺杂SnO2后形成了许多p-n结,从而改变了复合SnO2基纳米传感器对H2气体的气敏特性;与纯SnO2气体传感器相比,CuO-SnO2纳米气体传感器对H2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和更快的响应特性,并保持良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该结果为应用复合气体传感器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溶解气体 气体传感器 cuo掺杂 SnO2纳米粒子 检测特性
下载PDF
纳米SnO_2-CuO粉体的制备、表征及对环三次甲基三硝胺热分解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洪伟良 刁立惠 +3 位作者 刘剑洪 赵凤起 田德余 王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75-778,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nO2 CuO纳米复合粉体。用热重法 (TG)、X射线衍射仪 (XRD)、透射电镜(TEM )和能谱 (EDS)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 ,用DSC考察了纳米SnO2 CuO对黑索今(RD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4 0 0~ 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nO2 CuO纳米复合粉体。用热重法 (TG)、X射线衍射仪 (XRD)、透射电镜(TEM )和能谱 (EDS)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 ,用DSC考察了纳米SnO2 CuO对黑索今(RD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4 0 0~ 6 0 0℃煅烧产物的平均粒径为 4~ 10nm。纳米SnO2 CuO对RDX热分解有明显的催化效果 ,它使RDX的分解峰温降低了 9℃ ,分解热增加了 4 2 2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cuo 复合纳米粒子 共沉淀法 环三次甲基三硝胺 热分解
下载PDF
微波辅助催化湿式氧化技术降解高浓度苯酚废水 被引量:5
13
作者 金颜 赵国华 胡惠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以纳米CuO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辅助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方法对高浓度苯酚废水(1000mg/L)进行降解处理,并与传统的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了微波强化作用对该技术的处理工艺条件、降解效率及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 以纳米CuO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辅助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方法对高浓度苯酚废水(1000mg/L)进行降解处理,并与传统的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了微波强化作用对该技术的处理工艺条件、降解效率及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的辅助作用下,当温度仅为60℃、压力为0.3MPa时,催化湿式氧化反应15.0min,苯酚废水的TOC去除率即达到90.8%。这表明微波促使催化湿式氧化反应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而且效率高、速率快。进一步的降解机制研究发现,在微波的作用下,苯酚于2.0min内完全氧化转化,主要发生直接开环反应,生成短链羧酸,所经历氧化过程更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 苯酚 纳米cuo 氧化温度 降解机制
下载PDF
超细材料CuO-In_2O_3-TiO_2的制备与表征
14
作者 罗治民 张小东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8期78-80,共3页
以金属盐、硼酸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出了共掺杂纳米CuO-B2O3-TiO2材料,采用XRD、TEM、TG-DSC、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该纳米材料的形成过程、颗粒形态及晶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X射线衍射峰逐渐变... 以金属盐、硼酸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出了共掺杂纳米CuO-B2O3-TiO2材料,采用XRD、TEM、TG-DSC、FT-I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该纳米材料的形成过程、颗粒形态及晶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X射线衍射峰逐渐变窄,峰强增加,粒径增大,锐钛矿的百分含量减少,CuO及In2O3的掺杂促进了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半导体 纳米cuo-B2O3-TiO2 硬脂酸凝胶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