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安全岛”理论及方法 被引量:31
1
作者 胡海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97-103,共7页
本文通过历史强地震极震区内存在弱破坏现象的回顾 ,论述了李四光教授提出的“安全岛”概念 ,认为这种地壳构造上属活动性相对稳定的地块或岩块在重大工程选址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提出了地壳稳定性分级和分级的主要指标 ,把稳定性分... 本文通过历史强地震极震区内存在弱破坏现象的回顾 ,论述了李四光教授提出的“安全岛”概念 ,认为这种地壳构造上属活动性相对稳定的地块或岩块在重大工程选址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提出了地壳稳定性分级和分级的主要指标 ,把稳定性分为 4级 :稳定 ( Ⅰ) ;次稳定 ( Ⅱ) ;次不稳定 ( Ⅲ) ;不稳定 ( Ⅳ)。这些定性和半定量分级指标可作为工程建设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岛 地壳稳定性 地震 李四光 地壳构造 评价
下载PDF
湿润速度对土壤表面强度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范云涛 雷廷武 蔡强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0,共5页
为揭示地表结皮形成的物理机制和防止结皮形成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该文以中国3种典型的土壤(黄土、红壤和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2 mm/h(慢速),10 mm/h(中速),50 mm/h(快速)3种湿润速度,研究无降雨条件下不同湿润速度对土壤表面强度和土... 为揭示地表结皮形成的物理机制和防止结皮形成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该文以中国3种典型的土壤(黄土、红壤和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2 mm/h(慢速),10 mm/h(中速),50 mm/h(快速)3种湿润速度,研究无降雨条件下不同湿润速度对土壤表面强度和土壤团聚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湿润速度对3种土壤的表面强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黄土,黑土,红壤;3种土壤中,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最好,其次是黑土,黄土最差;除黄土和红壤各自慢速湿润与中速湿润对平均质量直径(MWD)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种土壤不同湿润速度对MWD的影响差异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速度 结皮 表面强度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物结皮对土壤抗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宁宁 张光辉 +2 位作者 王浩 张宝军 杨寒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8,共7页
生物结皮是重要的近地表组成成分,可能显著影响坡面侵蚀过程。为了探明生物结皮对土壤抗蚀性能的影响,作者选择陕西省安塞区县南沟小流域人为扰动较小的2块退耕坡地,生物结皮的类型分别为苔藓结皮和混合结皮(藻结皮+苔藓结皮),以附近无... 生物结皮是重要的近地表组成成分,可能显著影响坡面侵蚀过程。为了探明生物结皮对土壤抗蚀性能的影响,作者选择陕西省安塞区县南沟小流域人为扰动较小的2块退耕坡地,生物结皮的类型分别为苔藓结皮和混合结皮(藻结皮+苔藓结皮),以附近无生物结皮发育的玉米地为对照。按结皮盖度等级(0~20%、>20%~40%、>40%~60%、>6%0~80%和>80%~100%)选择50 cm×50 cm样方,设置保留生物结皮层和去除生物结皮层2个处理,测定或计算土壤紧实度、黏结力、饱和导水率、团聚体稳定性(常水头滴定法和湿筛法)和土壤可蚀性K因子等6个土壤抗蚀性能指标,基于上述指标采用加权综合法生成一个综合性抗蚀指数CSAI,综合反映生物结皮对土壤抗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苔藓结皮发育的土壤,其饱和导水率、团聚体稳定性和综合性抗蚀指数CSAI均大于混合结皮;2)去除生物结皮层后,土壤紧实度、黏结力、饱和导水率、团聚体稳定性和综合性抗蚀指数CSAI均显著减小,而K因子显著增大;3)随着生物结皮盖度的增大,土壤紧实度、黏结力、团聚体稳定性和综合性抗蚀指数CSAI呈增大趋势,而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可蚀性K因子呈下降趋势;4)与对照相比,有结皮发育的样地综合抗蚀性指数CSAI有所增加。表明生物结皮的生长发育可以有效增强土壤抗蚀性能,且苔藓结皮效果优于混合结皮;随着结皮盖度的增加,土壤抗蚀性能增强。研究结果对探明生物结皮提升土壤抗蚀性能的机理,评价生物结皮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皮盖度 饱和导水率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可蚀性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珍汉 周春景 +2 位作者 王薇 胡道功 叶培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1-410,共10页
构造活动强度α(1)和地壳稳定程度β(1)是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的重要参数,α=1-β。对青藏铁路沿线任一单元i,以断层运动速率(vi)、地震震级(Mi)、温泉温度(Ti)和构造应变(εi)综合刻画构造活动强度(αi),αi=(vi/vmax+Mi/Mm... 构造活动强度α(1)和地壳稳定程度β(1)是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的重要参数,α=1-β。对青藏铁路沿线任一单元i,以断层运动速率(vi)、地震震级(Mi)、温泉温度(Ti)和构造应变(εi)综合刻画构造活动强度(αi),αi=(vi/vmax+Mi/Mmax+Ti/Tmax+εi/εmax)/αmax。根据各单元构造活动强度值(αi),应用克里格等值线绘制软件,编制构造活动强度等值线图,为青藏铁路沿线构造活动性评价和工程稳定性区划提供定量判据。α0.40的构造活动区可能孕育Ms6~7级地震,对应于不稳定区;α0.70的强烈构造活动区可能孕育8级左右强烈地震,对应于极不稳定区。区划结果表明,青藏铁路沿线发育昆仑山南、可可西里、通天河、唐古拉山、错那湖、当雄、羊八井7个不稳定区,其中包括西大滩、谷露盆西、羊八井3个极不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强度 工程稳定性 定量评价 青藏铁路沿线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庆杰 马亚杰 陈艳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5-1109,共5页
在重大工程的选址中,由于多种影响因素的控制和复杂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如何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充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对区域地壳稳定性做出早期的准确评价一直是一个难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 在重大工程的选址中,由于多种影响因素的控制和复杂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如何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充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对区域地壳稳定性做出早期的准确评价一直是一个难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介绍了计算方法。以沂沭断裂带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评价为例,介绍了模型结构和关联系数矩阵的确定方法,在模型中,考虑地形地貌、含水层岩性、地下水活动、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同时,选取多种运算参数,分析了模型参数对运算的影响。依据计算结果,对研究区的铁路选线和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稳定性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太古代片麻状花岗岩浅埋隧道变形破坏及地面塌陷分析--以集宁隧道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尚彦军 庞文利 +2 位作者 王开洋 李坤 褚建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74-1584,共11页
浅表古老花岗中浅埋隧道常处于拉张应力状态而拱顶下沉,波及地表产生地面塌陷,影响工程稳定及人员安全。以集宁隧道为例,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室内力学试验、围岩稳定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从太古代集宁片麻状花岗岩风化壳分带、岩体结构控制... 浅表古老花岗中浅埋隧道常处于拉张应力状态而拱顶下沉,波及地表产生地面塌陷,影响工程稳定及人员安全。以集宁隧道为例,采用工程地质调查、室内力学试验、围岩稳定计算相结合的方法,从太古代集宁片麻状花岗岩风化壳分带、岩体结构控制和岩体质量分级方面研究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花岗岩中-微风化特性、大部分隧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节理裂隙夹泥,变形破坏以多组节理切割下块体掉落和塌方为主要形式。在花岗岩古风化壳与上第三系泥岩交界处出现差异变形和不均匀沉降。浅埋隧道段塌方发展到地表形成4个长轴与隧道轴线一致的椭圆形塌陷坑。现场应力监测结果显示顶拱接触压力小于自重应力,侧压力更小,对顶拱稳定不利。为保证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安全,在此区段采取针对块体稳定和塌方的加强支护措施,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片麻状花岗岩 风化壳 岩体结构 岩体质量 块体稳定
下载PDF
阿拉善地区地壳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高洪雷 何建国 +3 位作者 张松 孔维豪 田明明 黄贤芳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13年第4期237-244,共8页
阿拉善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刚性块体,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40~50km,地壳稳定。新生代以来,由于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影响,阿拉善地块发生构造隆升,块体周缘造山带发生构造活动,但块体内部宗乃山一沙拉扎山地区新生... 阿拉善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刚性块体,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为40~50km,地壳稳定。新生代以来,由于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影响,阿拉善地块发生构造隆升,块体周缘造山带发生构造活动,但块体内部宗乃山一沙拉扎山地区新生代期间为准平原化地貌,新构造运动不发育。综合分析阿拉善地区地壳稳定性和岩体发育情况,笔者遴选出宗乃山~沙拉扎山侵入岩带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备选场址的重点工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库 阿拉善 地壳稳定性 宗乃山-沙拉扎山
下载PDF
五大连池火山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赵谊 邹卫东 周皓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139-146,共8页
针对五大连池火山危险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反演和分析,通过对现代岩浆房概念和国外活火山实例剖析,采用岩浆固结的Stefan问题的理论公式反演了岩浆房的团结曲线和团结时间;;引入SFT理论探讨了五大连池火山岩浆碎屑... 针对五大连池火山危险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球物理反演和分析,通过对现代岩浆房概念和国外活火山实例剖析,采用岩浆固结的Stefan问题的理论公式反演了岩浆房的团结曲线和团结时间;;引入SFT理论探讨了五大连池火山岩浆碎屑化机制;利用壳幔结构比R值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五大连池火山区地壳稳定性;;采用火山区卫星重力异常剖面的分析方法探讨了五大连地火山区地幔物质活动性;;结合五大连池火山现代喷发的史料分析,模拟了五大连地火山喷发物理过程的栓塞机构和渗漏效应,在此基础上对五大连池火山危险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危险性 岩浆房 地热显示 五大连池
下载PDF
上覆硬壳层软土夹层路基稳定性控制与评判 被引量:6
9
作者 武崇福 曹海莹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5-313,共9页
对上覆硬壳层软土夹层路基稳定性缺乏判定标准的问题,提出了填筑期与非填筑期分阶段研究模式.在填筑期内,通过监测数据与关键指标的比对,初步判断监控断面的稳定性状态;综合危险滑动圆弧的理论分析,以及塑性区开展和孔压消散的数值模拟... 对上覆硬壳层软土夹层路基稳定性缺乏判定标准的问题,提出了填筑期与非填筑期分阶段研究模式.在填筑期内,通过监测数据与关键指标的比对,初步判断监控断面的稳定性状态;综合危险滑动圆弧的理论分析,以及塑性区开展和孔压消散的数值模拟结果,对监控断面的稳定性状态进行二次判断,改进规范法存在的不足,并制定出动态监控标准.在非填筑期内,借助构建的灰色预测模型获取最终沉降量,并以软弱下卧层压缩量与最终沉降量的比值作为评价因子,评判路基稳定性在非填筑期内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可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和监督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硬壳层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变形预测 评价因子
原文传递
BP人工神经网络在青藏铁路南段地壳稳定性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春景 吴珍汉 石广仁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85,共7页
将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区域构造活动性、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领域,对青藏铁路南段沿线的构造活动性进行定量分析。选用断层运动速率、地震震级、温泉温度及剪切应变4个关键影响因子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构造活动强度(α... 将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区域构造活动性、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领域,对青藏铁路南段沿线的构造活动性进行定量分析。选用断层运动速率、地震震级、温泉温度及剪切应变4个关键影响因子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构造活动强度(α)作为输出向量,以α为定量判据,将全区划分为相对稳定区(α〈0.22)、较不稳定区(α≈0.22~0.38)、不稳定区(α≈0.38~0.69)、极不稳定区或强烈构造活动区(α≥0.69)。在青藏铁路南段沿线划分出格仁错、崩错、当雄一羊八井、错那湖、唐古拉山口南、聂荣东北、聂荣西北、雅鲁藏布江断裂沿线、萨迦等不稳定区,在不稳定区内部进一步划分出申扎、蓬错、尼木、桑雄、羊八井5个极不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BP算法 区域地壳稳定性 定量评价 青藏铁路南段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地壳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昌亮 何建国 郭庆银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68-274,281,共8页
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区内新构造期以来地壳差异升降、断层活动、地震活动和GPS观测结果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天山等地区作为古板块边界或陆内造山带发生了大规模的陆... 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区内新构造期以来地壳差异升降、断层活动、地震活动和GPS观测结果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天山等地区作为古板块边界或陆内造山带发生了大规模的陆内碰撞和造山作用。这些地区断层活动和地震活动频繁,显示其所处位置的地壳相对不稳定;而在古板块内部,地震、断层等活动较弱,地壳相对稳定。根据地壳稳定性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地壳相对稳定区、相对不稳定区和过渡区,为核废处置库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新构造运动 活动断层 地壳稳定性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邹城市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震 杨锋杰 +2 位作者 李永庆 宋小宁 崔先国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46,共3页
根据线性构造的影像特征 ,利用多种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提取邹城市线性构造信息 ,共解译出 5组不同走向的线性构造 ,并且对其相对活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地震资料对该市所属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认为南北向线性构... 根据线性构造的影像特征 ,利用多种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提取邹城市线性构造信息 ,共解译出 5组不同走向的线性构造 ,并且对其相对活动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地震资料对该市所属地区的地壳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认为南北向线性构造和北西向线性构造为主要的控震构造 ,并且圈定了一些地壳稳定性较差的地段 ,从而为邹城市的城乡发展规划和工农业建设等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构造 活动断裂 地壳稳定性评价 遥感
下载PDF
山东省潍坊市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与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万中杰 《山东国土资源》 2017年第9期62-67,共6页
潍坊市位于沂沭断裂带北段东西地堑之间,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性强,开展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对潍坊市城市建设及远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综合断裂、地震地质、构造应力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资料,以A... 潍坊市位于沂沭断裂带北段东西地堑之间,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性强,开展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对潍坊市城市建设及远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综合断裂、地震地质、构造应力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资料,以ArcGIS为平台,采用模糊数学评判方法,对潍坊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潍坊市以不稳定区为主,面积约8 139.053 km^2,主要分布于沂沭断裂带两侧、端部、转折等部位;其次为稳定区,面积约4 915.455 km^2,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区以及南部山区;不稳定区面积2 328.811 km^2,主要分布在鄌郚-葛沟断裂和昌邑-大店断裂间中南部地段;较稳定区面积约1 648.077 km^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部山区、断裂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稳定性 综合评价 模糊数学 潍坊市
下载PDF
论新构造运动与地壳稳定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东来 景才瑞 钟学斌 《咸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11-113,共3页
所谓新构造运动是相对于老构造运动而言的.因为新构造运动是新生代后半期的构造运动,距现在最近、也最新,所以它与地壳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又因为新构造运动具有活动时期与稳定时期的相互交替特性,所以地壳稳定性也具有不稳定时期与相对... 所谓新构造运动是相对于老构造运动而言的.因为新构造运动是新生代后半期的构造运动,距现在最近、也最新,所以它与地壳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又因为新构造运动具有活动时期与稳定时期的相互交替特性,所以地壳稳定性也具有不稳定时期与相对稳定时期的相互交替.在地貌表面上就留下了高度不同的多级夷平面与河流多级阶地.其中,活动构造地带时常发生运动造成地震灾害,也是地壳最不稳定的地带.但不稳定地区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地块,被称为"安全岛",为重大建设提供了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地壳稳定性 活动构造带 地震 “安全岛”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覆盖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二芳 郝旺林 马奇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613,共8页
【目的】以吕梁离石区结皮覆盖(藻结皮、藓结皮、藓草混生结皮,裸地为对照)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结皮种类对其下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干筛和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分级,探究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 【目的】以吕梁离石区结皮覆盖(藻结皮、藓结皮、藓草混生结皮,裸地为对照)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结皮种类对其下层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干筛和湿筛法对土壤团聚体分级,探究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静水崩解速率与团聚体稳定的相关性。【结果】在0~5 cm和5~10 cm深度,3种结皮下土壤容重与裸地间均达到显著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藓草混生结皮和藓结皮分别比裸地显著增加。不同深度土层,团聚体破坏率、分形维数表现为裸地>藻结皮>苔藓结皮>藓草混生结皮;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团聚体破坏率、分形维数与土壤容重、土壤静水崩解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静水崩解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黄土丘陵吕梁随结皮层次提高,土壤团聚体形成能力和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逐渐增高,对土壤水稳定性起主导作用的是土壤有机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生物结皮 土壤团聚体 水稳定性 土壤静水崩解速率
原文传递
安徽省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宏超 魏永霞 李志刚 《上海国土资源》 2018年第4期7-12,共6页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新构造活动、现今地壳形变、地震等要素分析,建立了安徽省构造稳定性和地表稳定性评价的划分原则。据此划分原则,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将地壳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其中稳定区... 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新构造活动、现今地壳形变、地震等要素分析,建立了安徽省构造稳定性和地表稳定性评价的划分原则。据此划分原则,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特征,将地壳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其中稳定区占评价区面积的10.41%、次稳定区占89.09%、次不稳定区占0.50%。地壳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地壳稳定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 地壳稳定性 构造稳定性 地表稳定性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壳稳定性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明格 李占芳 李昌存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以河北平原主要断裂为纲,将河北平原分为5个1级待评区,以次1级构造为纲,将河北平原分为28个断裂带区、24居于不同断裂带之间的地块区,共计52个待评区。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定量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河北平原共有11个相对不... 以河北平原主要断裂为纲,将河北平原分为5个1级待评区,以次1级构造为纲,将河北平原分为28个断裂带区、24居于不同断裂带之间的地块区,共计52个待评区。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定量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河北平原共有11个相对不稳定区,20个相对较不稳定区,14个相对较稳定区,7个相对稳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地壳稳定性 模糊数学
下载PDF
三峡—丹江口及邻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模糊数学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黎清华 杨海巍 金维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4-639,共6页
三峡一丹江口及邻区是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线路的所在区域。以构造稳定性评价为主,辅以地面稳定性评价。选择地质、地震、活动断裂、地壳形变、地质灾害等共16个指标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打分,并最终综合集成确定了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大小... 三峡一丹江口及邻区是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线路的所在区域。以构造稳定性评价为主,辅以地面稳定性评价。选择地质、地震、活动断裂、地壳形变、地质灾害等共16个指标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打分,并最终综合集成确定了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大小,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该研究区进行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共划分出相对较不稳定区3个、相对较稳定区15个、相对稳定区8个,未出现不稳定区。并对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指出因素及其权重的决定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数据的准备及数据的二次分析提高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提供了重要保证,对今后的中线补水工程线路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进一步论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丹江口地区 地壳稳定性 模糊数学方法 补水线路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活动构造遥感解译及地壳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郝跃生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61-165,共5页
本文阐述了张家口地区活动构造的演化、区域构造背景、壳幔结构特点、新生代火山活动和活动构造特征等。新生代断陷盆地主要有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其形态组成受控于活动断裂。通过对活动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张家口地区地壳稳定性并进行了... 本文阐述了张家口地区活动构造的演化、区域构造背景、壳幔结构特点、新生代火山活动和活动构造特征等。新生代断陷盆地主要有北东向和东西向两组,其形态组成受控于活动断裂。通过对活动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张家口地区地壳稳定性并进行了地壳稳定性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 区域构造 地壳稳定性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红色风化壳的稳定性分析
20
作者 颜玉定 张虎男 +1 位作者 廖远群 李健康 《华南地震》 1993年第4期8-14,共7页
通过对海南岛北部7个发育于不同岩层的风化壳的稳定性分析可知,渗透水和地震力都是诱发风化壳滑塌的重要因素.在全渗透条件下,强震不仅使具有较大坡角的风化壳发生滑塌,甚至会使某些坡角仅2°左右的风化壳发生失稳滑移。
关键词 风化壳 稳定性分析 海南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