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断层形变观测干扰因素的调查 被引量:28
1
作者 楼关寿 周伟 +2 位作者 金鹏 刘文义 李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1期68-74,共7页
对我国跨断层形变观测干扰类型的统计分析表明,干扰因素主要是气象、地下水位、振动、荷载变化、人为干扰等,如降水量及地下水位的变化、观测点位附近施工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点位上升或下沉;水库蓄水引起断层一侧负载变化导致高差变化;温... 对我国跨断层形变观测干扰类型的统计分析表明,干扰因素主要是气象、地下水位、振动、荷载变化、人为干扰等,如降水量及地下水位的变化、观测点位附近施工等人为因素引起的点位上升或下沉;水库蓄水引起断层一侧负载变化导致高差变化;温度(气温或地温)、气压变化对地壳变形的影响等;外力及风力影响引起的振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地震 水准点 干扰类型 干扰因素
下载PDF
川滇地区近期地壳运动的应变积累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希 张四新 +3 位作者 王双绪 张晓亮 陆明勇 王文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5,共8页
利用1994~2006年川滇地区GPS和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结合近年来跨断层形变总体特征,研究了川滇地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与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川滇地区总体呈现能量积累为主的构造应力态势... 利用1994~2006年川滇地区GPS和区域水准观测资料,借助弹性块体边界负位错模型,结合近年来跨断层形变总体特征,研究了川滇地区构造块体及其边界断裂的应变积累状况与强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川滇地区总体呈现能量积累为主的构造应力态势;安宁河断裂及其与则木河断裂、鲜水河断裂交汇区,盐源-丽江地块及其边缘附近反映出相对高的应变能积累背景及可能的中-短期地震前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位错模型 GPS和区域水准资料 跨断层形变 应变积累 川滇地区
下载PDF
大姚、民乐-山丹地震前的中短期前兆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希 薛富平 王双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57-63,共7页
利用川滇及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上世纪 80年代至 2 0 0 3年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 ,借助应变强度比时序曲线 ,通过丽江Ms7.0、景泰Ms5 .9等震例研究 ,获取与 2 0 0 3年 7月大姚Ms6 .2、Ms6 .1地震和 10月民乐 山丹Ms6 .1地震孕育有关... 利用川滇及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上世纪 80年代至 2 0 0 3年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 ,借助应变强度比时序曲线 ,通过丽江Ms7.0、景泰Ms5 .9等震例研究 ,获取与 2 0 0 3年 7月大姚Ms6 .2、Ms6 .1地震和 10月民乐 山丹Ms6 .1地震孕育有关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 :①大姚、民乐 山丹地震前 1年内异常场地数远超过场地总数的 1/ 3,相对近源区异常在发震地区占一半 ;②大姚Ms6 .2地震前半年内 ,盐源 丽江地块及其邻近区域以及北东向延伸的川滇交界地区异常明显增多 ,相对集中。 2 0 0 3年 7~ 9月大幅减弱 ;而鲜水河断裂、楚雄 通海断裂南段有所增强 ;③民乐 山丹震前十余天至数月内相对近源区及其邻近构造区域呈现异常相对分散 相对集中且局部增强 临震前减弱的时空演变特征。震后一个月内青藏块体北缘地区仍有近 1/ 3的场地呈现异常 (海原 六盘山断裂带尤为突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乐-山丹地震 青藏块体 异常 源区 前兆 地震孕育 震例 短期 时序 曲线
下载PDF
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环境及监测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陆明勇 刘天海 +5 位作者 黄宝森 李民 寇建新 房宗绯 张金城 于海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145,共5页
对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环境的考察发现,某些监测场地中(近20%)存在一定的非地震因素影响。为减少非地震因素的影响,跨断层流动形变水准和基线应该同桩观测;测量仪器应该由具有更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DiNi电子水准仪代替Ni002... 对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环境的考察发现,某些监测场地中(近20%)存在一定的非地震因素影响。为减少非地震因素的影响,跨断层流动形变水准和基线应该同桩观测;测量仪器应该由具有更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DiNi电子水准仪代替Ni002光学水准仪,用Di2002甚至TC2003和TCA系列仪器代替传统的24 m基线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跨断层 流动形变 监测环境 监测技术
下载PDF
玉门、民乐等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及与定点前兆观测的相互印证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瑞莎 张希 +1 位作者 唐红涛 贾鹏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2,共5页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2003年民乐6.1、5.8级及岷县5.2级地震前震区周围十几至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观测到一定数量、明显的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其异常形态以加速、突跳或尖点突跳为主,具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反映震前断裂出现先逆...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2003年民乐6.1、5.8级及岷县5.2级地震前震区周围十几至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观测到一定数量、明显的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其异常形态以加速、突跳或尖点突跳为主,具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反映震前断裂出现先逆断增强后松弛的变化过程,在转折松弛时段易发生地震。其异常空间分布、出现时间等与定点前兆异常具有较好的相互印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定点前兆异常 短水准流动形变观测 玉门5 9级地震 民乐6 1和5 8级地震
下载PDF
首都圈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映震能力及场地监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陆明勇 黄宝森 +5 位作者 刘天海 邵永新 寇建新 房宗绯 张金城 于海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34,共14页
首都圈最早建立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布设在北京周围广大地区,覆盖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过去的40多年里,首都圈地区及附近发生了多次强震,如1976年唐山7.8级、1989年大同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等。本文首... 首都圈最早建立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布设在北京周围广大地区,覆盖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过去的40多年里,首都圈地区及附近发生了多次强震,如1976年唐山7.8级、1989年大同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地震等。本文首先对首都圈地区的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映震能力分析,然后探讨了监测场地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69.64%的观测资料和75.00%监测场地对已发生的较强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及监测能力,能够较好地捕捉到强震孕育、发展、发生等前兆异常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 映震能力 监测能力 首都圈地区
下载PDF
华北地区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综述 被引量:8
7
作者 曹建玲 贾晓东 +1 位作者 李腊月 畅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75,共15页
本文对《中国震例》系列书籍及期刊所记录的华北地区存在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的震例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华北地区不同区域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首都圈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之前1-3年,围绕震中会出现10-30项跨断层形变异常,其中超过8成异常场... 本文对《中国震例》系列书籍及期刊所记录的华北地区存在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的震例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华北地区不同区域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首都圈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之前1-3年,围绕震中会出现10-30项跨断层形变异常,其中超过8成异常场地位于距震中100km范围以外,有7-8成的异常测项表现为趋势的加速或转折变化,异常幅度集中在1-3mm,在异常发展过程中或者在加速达到峰值后恢复过程中发震。随着震级的降低,近场跨断层异常增加,对于5-6级左右地震,无论远场近场均会出现2-8项水准异常,而5级以下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只有1-2项且主要分布在近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震前异常 中国震例 华北地区
下载PDF
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地壳形变时空演化特征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
8
作者 徐东卓 尹海权 +1 位作者 朱传宝 孙非非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9-562,共14页
基于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震中区周缘和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跨断层观测、大面积水准测量、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利用断层三维活动量参数和水准平差计算方法,综合分析了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形变以及巴颜喀拉地块整体性运动与地震间的关系。结论... 基于九寨沟7.0级地震前后,震中区周缘和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跨断层观测、大面积水准测量、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利用断层三维活动量参数和水准平差计算方法,综合分析了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形变以及巴颜喀拉地块整体性运动与地震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九寨沟地震前后,远场的西秦岭构造区、六盘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上的跨断层流动场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震中区域的形变并不显著;(2)由巴颜喀拉地块周缘的断层异常活动和地震活动性分析可知,巴颜喀拉地块整体性的SE向顺时针加速运动,造成了九寨沟地震震中区域的应力积累,同时,包括芦山地震在内的几次强震对九寨沟地震有一定促震作用;(3)九寨沟地震后,区域应力积累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应力可能会在"三岔口"区域加速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7.0级地震 跨断层观测 水准测量 地壳形变分析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典型强震震前跨断层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陈长云 郑智江 +1 位作者 李腊月 畅柳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60,共14页
基于南北地震带中南段18个不同震级的典型震例震前跨断层形变观测异常特征,结合《中国震例》已有研究结果,定性分析了各地震震前跨断层形变观测异常的类型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8.0级以下地震,震前2-3年异常数量明显增多、震... 基于南北地震带中南段18个不同震级的典型震例震前跨断层形变观测异常特征,结合《中国震例》已有研究结果,定性分析了各地震震前跨断层形变观测异常的类型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8.0级以下地震,震前2-3年异常数量明显增多、震前1-1年半左右异常达到峰值、震前部分场地异常恢复的特征对区域强震预测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中期或短期前兆意义;震前跨断层场地异常震中距和异常类型对强震震级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无论是跨断层异常类型、空间分布,还是异常的时间进程特征均与区域强震发生地点没有显著的统计关系。汶川MS8.0地震前出现趋势异常多、中短期异常较少、外围异常多和中心异常少的特征;异常最早出现在7-8年前,震前3年左右明显增加,震前部分异常恢复;异常以趋势异常和速度变化为主,没有破年变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地震预测 南北地震带中南段
下载PDF
芦山Ms 7.0地震前的跨断层形变亚失稳前兆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希 刘峡 +1 位作者 秦姗兰 贾鹏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69-1677,共9页
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发生前数月内,发震断裂的宝兴跨断层短水准场地逆断加速,相邻的鲜水河断裂侏倭、虚墟、沟普、龙灯坝、老乾宁跨断层综合场地观测到准同步压性转折等异常现象。基于震区周边半径300 km内跨断层形变时空演变分析,结... 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发生前数月内,发震断裂的宝兴跨断层短水准场地逆断加速,相邻的鲜水河断裂侏倭、虚墟、沟普、龙灯坝、老乾宁跨断层综合场地观测到准同步压性转折等异常现象。基于震区周边半径300 km内跨断层形变时空演变分析,结合GPS、卫星遥感、井水位、地震活动等辅助资料进行机理探讨。结果显示:震前半年多,断层形变从有利于应力积累的“继承性”转为“逆继承性”;震前3个月,观测到与震区相邻的鲜水河断裂反向异常增多增强,灰色关联度张压分量时序变化与亚失稳实验所得应力-时间过程相似,发震的龙门山断裂反向变化场地也明显增多,显示出断层活动协同化及加速特征,很可能是该次地震前的亚失稳前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大震 跨断层形变 亚失稳前兆
原文传递
关中地区近期垂直形变与现今活动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邢西淳 李炳乾 +2 位作者 邵辉成 毛娟 张四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5年第B10期27-36,共10页
应用差分、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原理等方法,对泾阳地震前后关中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所监测的各断裂活动震前存在着中短期形变异常,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活动特征,可能是区域大面积应力积累和调整的结果;②进入... 应用差分、回归分析、最小二乘法原理等方法,对泾阳地震前后关中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所监测的各断裂活动震前存在着中短期形变异常,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活动特征,可能是区域大面积应力积累和调整的结果;②进入短期的异常标志是中短期异常出现转折或反向;③各断层活动速率呈准同步变化,曲线形态大都呈现典型的α、β、γ相变化。分析了陕西关中盆地的地壳形变特征以及与西部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地壳形变特征存在时空差异性,不同地区地形变活动强弱与其主要边界断裂带的距离存在相关性,主要边界断裂带附近地区相对活动强烈,远处则减弱;②不同时期各断层地形变活动强弱变化不同,既和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有关,又与地震活动关系密切,且不同区域地壳构造运动发生转折的时期不尽相同。同时,断层形变前兆异常又存在时空差异性,表现为形态、时间等特征的不同;③多场地、大范围的断层活动异常与强震活动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跨断层形变测量 活动速率 地壳形变
下载PDF
2022年门源M6.9地震前孕震区跨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媛 陈长云 +1 位作者 李腊月 周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跨断层形变测量在寻找地震前兆信息和强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青海门源M6.9地震前,祁连山-海原断裂带上的跨断层短水准资料有着显著的前兆异常。本文基于截至2021年12月的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利用时序分析法、形变异常... 跨断层形变测量在寻找地震前兆信息和强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青海门源M6.9地震前,祁连山-海原断裂带上的跨断层短水准资料有着显著的前兆异常。本文基于截至2021年12月的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利用时序分析法、形变异常强度分析法和垂直形变累积率分析法等,提取震前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震前中短期断层活动情况及其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在NE-SW向挤压和NW-SE向水平剪切共同作用的动力学背景下,震源区垂直形变趋势累积处于高值,具有一定的应变能累积背景;在震前5年时间,靠近震中的断层运动发生偏离线性的“迟滞”现象,且在震前2年内异常空间分布具有向震中迁移集中的特征,表征靠近震源区地壳应力快速积累,应力局部化增强;震前半年内,距离震中60~120 km范围多个场地表现为一致性的、与挤压受力背景相反的张性异常变化,这种异常现象指示近震区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发生微动态调整、断层局部出现预滑动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门源M6.9地震 跨断层形变 异常特征 断层活动 形变机理
下载PDF
GPS观测的嘉黎断裂西段典型构造区域地壳变形特征
13
作者 赵天祥 苏小宁 +1 位作者 朱庆 赵国强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5,共9页
为了确认嘉黎断裂带西段的走滑与拉张并存地壳变形特征这一预研论断,通过在关键构造部位布设5个GPS流动观测站,获得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场,并结合跨断层GPS基线方法定量给出了不同断层的滑动速率。通过实验获得的大地测量观测资料... 为了确认嘉黎断裂带西段的走滑与拉张并存地壳变形特征这一预研论断,通过在关键构造部位布设5个GPS流动观测站,获得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水平速度场,并结合跨断层GPS基线方法定量给出了不同断层的滑动速率。通过实验获得的大地测量观测资料,证明了地质学研究提出的变形特征的正确性,同时对滑动速率给出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嘉黎断裂带西段拉木青-桑地段为右旋兼挤压运动,右旋走滑速率为2.7±0.8 mm/a,挤压速率1.9±0.6 mm/a;位于嘉黎主断裂北侧的张性盆地,拉张速率2.8±1.0 mm/a,南侧张性盆地的拉张速率为2.1±0.5 mm/a。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解释嘉黎断裂带西段的构造变形特征,并为研判青藏高原地壳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黎断裂 GPS数据处理 跨断层基线 滑动速率 变形特征
原文传递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跨断层形变异常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晓东 李宁 +1 位作者 刘立炜 张四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78-587,669,共10页
通过对2013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发生MS6.6强震的发震构造区在地震前后跨断层形变研究发现:四店、麻界滩和毛羽沟场在震前出现形变异常,3个场地临震单期形变是往期平均值的2-7倍;3个场地震前形变异常持续时间不超过4个月,震后4个月除毛羽... 通过对2013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发生MS6.6强震的发震构造区在地震前后跨断层形变研究发现:四店、麻界滩和毛羽沟场在震前出现形变异常,3个场地临震单期形变是往期平均值的2-7倍;3个场地震前形变异常持续时间不超过4个月,震后4个月除毛羽沟场地外其余场地基本恢复到往期平均水平;四店场地临震形变△V(5.5 mm)约是麻界滩和毛羽沟的2倍,产生这种形变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岷县地震主要动力来源是西秦岭北缘断裂的活动产生,因此主断裂上的形变异常大于分支断裂;临潭—宕昌断裂具有差异性活动特征,断裂中东段活动性强于西段,岷县漳县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220±40)a,震级为6-6.6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MS6.6地震 跨断层水准 累积形变 单期形变 震前异常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and Grouting Reinforcement of Cross-Fault Tunnel under Different Excavation Methods
15
作者 Duan Zhu Zhende Zhu +2 位作者 Cong Zhang LunDai Baotian Wang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4年第3期2445-2470,共26页
Tunnel construction is susceptible to accidents such as loosening, deformation, collapse, and water inrush, especially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like dense fault areas. These accidents can cause instability a... Tunnel construction is susceptible to accidents such as loosening, deformation, collapse, and water inrush, especiallyunder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like dense fault areas. These accidents can cause instability and damageto the tunnel. As a result, it is essential to conduct research on tunnel construction and grouting reinforcementtechnology in fault fracture zones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tunnel excavation projects. Thisstudy utilized the Xianglushan cross-fault tunnel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support,and reinforcement of a tunnel crossing a fault fracture zone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method. The study yielde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excavation conditions of the cross-fault tunnelarray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excavation while controlling deformationand stres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middle partition method (CD method)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Additionally, the effects of advanced reinforcement grouting on the cross-fault fracture zone tunnel were studied,and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grouting reinforcement range (140°) and grouting thickness (1m) was determined.The stress and deformation data obtained fromon-site monitoring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as slightly lower than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However, the change trend of both sets of data was found to be consistent. Theseresearch findings provide technical analysis and data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cross-fault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fault tunne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excavation methods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grouting reinforcement
下载PDF
2022年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特征与震后变化
16
作者 马伶俐 陈璞 +4 位作者 彭丽媛 苏琴 代长国 白云波 王伟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1,共7页
基于四川地区多年积累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数据,通过原始观测曲线分析、断层近场三维活动及区域预测效能指标定量计算,全面分析2022年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三次地震前震中周边断层异常活动及震后变化。结果显... 基于四川地区多年积累的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数据,通过原始观测曲线分析、断层近场三维活动及区域预测效能指标定量计算,全面分析2022年芦山M_(S)6.1、马尔康M_(S)6.0和泸定M_(S)6.8三次地震前震中周边断层异常活动及震后变化。结果显示,3次M_(S)6.0以上地震前跨断层短期异常增多,主要表现特征为显著突跳和巨幅异常。3次中强地震分别发生于巴颜喀拉块体的内部、边界断裂带及其相邻的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是应力传递、构造活动与块体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出现异常的场地时空重叠度较高,无法进行严格区分和剥离。此外,泸定M_(S)6.8地震前观测到粘滑失稳前的预滑现象,震后1个月跨断层形变开始出现调整恢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断层形变 异常特征 预测效能评估 震后变化 时空重叠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跨断层管道柔性接口抗震加固研究
17
作者 钟紫蓝 赵鑫 +3 位作者 张亚波 李锦强 许成顺 杜修力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强烈地震引起的地面永久性大变形是导致埋地供水管线损坏的主要威胁之一。该研究借鉴链式结构的设计思想,基于传统承插式管道接口形式,研发了一种新型管道抗震接口,其可支持一定的轴向伸缩自由变形。当接口变形量达至极限状态时,接口发... 强烈地震引起的地面永久性大变形是导致埋地供水管线损坏的主要威胁之一。该研究借鉴链式结构的设计思想,基于传统承插式管道接口形式,研发了一种新型管道抗震接口,其可支持一定的轴向伸缩自由变形。当接口变形量达至极限状态时,接口发生自锁现象并能提供较高的抗拉承载力,进而带动相邻管道滑移,以抵消断层错动引起的变形量。针对新型抗震接口开展了轴向力学性能试验,并建立了跨断层下的管线数值模型;同时,数值结果与相关全尺寸试验进行对比验证。该研究以土体压实条件和断层穿越管道位置作为关键变量,研究了加固前后断层错动下承插式管道的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抗震接口能够有效地提高管道抵抗地面大变形能力,并且提高接口的轴向抗拉拔能力是提升管道抗断层错动能力的关键;对于松砂土跨断层下的承插式管道接口震损较为严重;断层穿越管道不同的位置会造成不同的接口变形规律;国内规范中管道接口的转角限值过于保守,不利于对跨断层承插式管道安全性能进行合理验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震作用 跨断层 球墨铸铁管 抗震加固 接口变形
下载PDF
康定6.3级地震前鲜水河南段跨断层形变异常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伶俐 苏琴 +1 位作者 李菲菲 杨洋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724-731,共8页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30.3°N,101.7°E)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km。地震发生在有跨断层形变测量场地的鲜水河断裂带康定至道孚之间的色拉哈断裂。结合该断裂带2000年以来的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笔者...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30.3°N,101.7°E)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km。地震发生在有跨断层形变测量场地的鲜水河断裂带康定至道孚之间的色拉哈断裂。结合该断裂带2000年以来的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笔者重点对老乾宁、折多塘监测场地在康定地震前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从2013年5月开始,老乾宁基线观测曲线持续上升,反映出鲜水河南段断层张性活动有所增强;②老乾宁、折多塘场地短水准观测曲线2014年5月至9月加速下降,断层压性活动增强,有明显的短期异常;③老乾宁、折多塘短水准异常对康定6.3级地震的短期预测有着明确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地震 跨断层形变 短水准 异常变化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对鲜水河断裂带断层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琴 杨永林 +2 位作者 张永久 罗海元 郑兵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4,共6页
利用1981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观测资料,计算多年来断层的水平扭错、水平张压以及垂直升降变化量,以此分析各测点断层随时间推移的活动习性。认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的走滑和张压活动分... 利用1981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观测资料,计算多年来断层的水平扭错、水平张压以及垂直升降变化量,以此分析各测点断层随时间推移的活动习性。认为: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断层的走滑和张压活动分量有所改变,垂直升降活动变化则不明显。中段的沟普测点扭错活动量在逐渐减小,类似道孚6.9级地震后扭错活动逐步衰减的趋势,该测点1997年后结束了的压性活动,在2002~2005年间快速逼近"闭锁",直至2006~2007年间改变了多年的活动习性,出现张性活动趋势。同样,以左旋扭错为主的老乾宁测点在该时间段内也改变了多年的断层活动习性,出现右旋运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跨断层形变 断层活动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下载PDF
则木河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与中强震关系浅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苏琴 杨永林 +1 位作者 向和平 李菲菲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3,共6页
通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4个跨断层形变测点资料的分析,认为则木河断裂带断层活动分为4个不同的活动时段,其不同活动时段断层张压结合;在川滇交界区域发生中强地震前则木河断裂带跨断层形变资料中能捕捉到一定的前兆信息,地震大多发生在形... 通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4个跨断层形变测点资料的分析,认为则木河断裂带断层活动分为4个不同的活动时段,其不同活动时段断层张压结合;在川滇交界区域发生中强地震前则木河断裂带跨断层形变资料中能捕捉到一定的前兆信息,地震大多发生在形变异常结束后50d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则木河断裂带 跨断层形变 中强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