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论施氮量的改进及验证——兼论确定作物氮肥推荐量的方法 被引量:105
1
作者 巨晓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9-261,共13页
确定合理施氮量是获得较高目标产量、维持土壤氮肥力和降低施氮引起环境污染的关键。自一个世纪前氮肥发明和施用以来,尽管已经开展了上百年的研究,但尚未找到令人满意能够在田块尺度上方便的确定合理施氮量方法。本文在前期提出的作物... 确定合理施氮量是获得较高目标产量、维持土壤氮肥力和降低施氮引起环境污染的关键。自一个世纪前氮肥发明和施用以来,尽管已经开展了上百年的研究,但尚未找到令人满意能够在田块尺度上方便的确定合理施氮量方法。本文在前期提出的作物理论施氮量概念和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在考虑其他来源氮素输入情况下,根据百千克收获物需氮量确定理论施氮量的计算式。结果表明,在确定了百千克收获物需氮量(N100,kg)后,推荐施氮量(Nfert,N kg hm-2)是目标产量(Y,kg hm-2)的唯一函数,即理论施氮量Nfert≈Y/100×N100。综合各种文献报道结果,在当前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下,小麦、玉米、水稻的百千克收获物需氮量分别取值为2.8、2.3和2.4 kg。应用大量文献报道的田间试验结果,对理论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进行了比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非常接近。但东北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的理论施氮量远高于区域氮肥推荐量。主要原因是氮素矿化作用大于固持作用,作物利用了部分土壤矿化氮,土壤有机氮处于消耗状态。结合理论施氮量,本文详细解析了近年来我国建立的推荐施氮量方法的科学基础、推荐结果及适用性。认为将我国大面积生产中过量和不足施氮调节到合理施氮量范围,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迫任务。理论施氮量从长期维持高产稳产、土壤氮素平衡和低环境风险考虑,即可满足这种实际需求。推广技术员和农户能够根据自己地块的目标产量用口算确定出施氮量,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施氮量 目标产量 百千克收获物需氮量 土壤氮 肥料氮 作物吸收氮
下载PDF
基于DSSAT模型的吉林省黑土作物-土壤氮循环和土壤有机碳平衡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靖民 窦森 +5 位作者 杨靖一 Gerrit HOOGENBOOM 姜旭 张忠庆 姜洪威 贾丽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75-2083,共9页
应用DSSAT模型中的CERES-Maize作物模型和Century土壤模型,分析了作物管理参数、施肥量、土壤初始氮含量和作物桔杆还田对吉林省黑土地区玉米生长、氮循环以及有机碳氮生态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目标产量为12000~15000kg.hm-2条件... 应用DSSAT模型中的CERES-Maize作物模型和Century土壤模型,分析了作物管理参数、施肥量、土壤初始氮含量和作物桔杆还田对吉林省黑土地区玉米生长、氮循环以及有机碳氮生态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目标产量为12000~15000kg.hm-2条件下,最佳施氮肥量为200~240kgN.hm-2.在该氮肥用量下,玉米地上氮吸收量为250~290kgN.hm-2,其中,120~140kgN.hm-2来自土壤,130~150kgN.hm-2来自肥料;提高氮肥用量(250~420kgN.hm-2)将导致土壤残留氮明显增加(63~183kgN.hm-2);延迟追肥时间同样导致土壤残留氮增加;当玉米秸杆还田量超过6000kg.hm-2时,模拟的土壤活性有机碳、氮可以维持当年的供需平衡.建议在吉林省中部地区黑土玉米带,化肥施氮量控制在200~240kgN.hm-2,适时追肥,秸杆还田量在6000kg.hm-2以上,以确保高产和维持土壤养分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AT 模型 土壤氮循环 敏感性分析 作物氮吸收
原文传递
原状土通气培养法测定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坤 李世清 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97-2406,共10页
【目的】评价原状土通气培养法在反映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效果。【方法】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11个农田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以包括和不包括土壤起始NO3--N原状土盆栽黑麦草累积吸氮量为参比,进行室内原状土通气培养法测定... 【目的】评价原状土通气培养法在反映黄土高原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效果。【方法】以采自于黄土高原差异较大的11个农田耕层土壤为供试土样,以包括和不包括土壤起始NO3--N原状土盆栽黑麦草累积吸氮量为参比,进行室内原状土通气培养法测定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结果】以包括土壤起始NO3--N盆栽试验植物吸氮量为参比,通气培养前CaCl2所淋洗起始NO3--N和起始矿质氮与5期黑麦草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和0.862,达1%显著水平;与此相反,通气培养30周所矿化氮素、土壤起始矿质氮+通气培养30周矿化氮素、氮素矿化势(N0)及N0+起始矿质氮与5期黑麦草地上部氮素累积量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仅为0.410、0.553、0.492和0.419。以不包括土壤起始NO3--N盆栽试验植物吸氮量为参比,通气培养前CaCl2淋洗起始NO3--N和起始矿质氮与五期黑麦草地上部氮素累积量间的相关性尽管有所降低,但相关性仍达5%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3和0.607;而通气培养30周矿化氮素、土壤起始矿质氮+通气培养30周矿化氮素、N0及N0+起始矿质氮与五期黑麦草地上部吸氮量的相关系数却明显提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18,0.782,0.688和0.640,均达5%或1%显著水平。【结论】土壤起始NO3--N可作为石灰性土壤当前供氮指标,但该指标难以反映土壤潜在供氮能力;要判断原状土实验室通气培养法是否能可靠评价土壤潜在供氮能力,应以不包括土壤起始NO3--N盆栽试验植物吸氮量作为参比,否则由于受盆栽试验土壤起始NO3--N干扰,用植物吸氮量难以对原状土通气培养法的可靠性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 间歇淋洗长期通气培养 起始矿质氮 土壤可矿化氮 植物吸氮量
下载PDF
春玉米化学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宫亮 邢月华 +2 位作者 隽英华 刘艳 孙文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0、150、200、250、300、400 kg/hm^2)对春玉米植株地上部分吸氮量、农田矿质氮平衡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矿质氮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硝态氮在20~40 cm和100~120cm各有1个积累峰值。在...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0、150、200、250、300、400 kg/hm^2)对春玉米植株地上部分吸氮量、农田矿质氮平衡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矿质氮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硝态氮在20~40 cm和100~120cm各有1个积累峰值。在0~40 cm土层深度内,N0和N150处理铵态氮含量低于其他处理。当施氮量<264.16 kg/hm^2时,玉米植株吸氮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当施氮量≥264.16 kg/hm^2时,施氮量对玉米植株吸氮量增加不显著(p<0.01)。0~120cm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施氮量呈正相关,当施氮量<221.36 kg/hm^2时,氮肥供应不足。本试验条件下,化学氮肥施用阈值为221.36~264.16 kg/hm^2,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52.9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素 矿质氮平衡 植株吸氮量
原文传递
氮肥有效率的概念及意义——兼论对传统氮肥利用率的理解误区 被引量:162
5
作者 巨晓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21-933,共13页
自氮肥发明和施用以来,人们一直想通过氮肥利用率来度量氮肥施用效果。传统氮肥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占施用肥料氮的百分率,而没有反映氮肥对土壤氮消耗的补偿效应。由于概念和算法本身缺陷,加之对结果解析和理解不够,在文献和... 自氮肥发明和施用以来,人们一直想通过氮肥利用率来度量氮肥施用效果。传统氮肥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占施用肥料氮的百分率,而没有反映氮肥对土壤氮消耗的补偿效应。由于概念和算法本身缺陷,加之对结果解析和理解不够,在文献和日常交流中产生了许多误区。为此,国内外研究者尝试了许多改进算法,虽涉及到氮肥在后茬作物上的残效,但并未触及到残留肥料氮对土壤氮消耗补偿效应这一核心问题。本文根据土壤-作物体系氮素主要流动通量,及肥料氮-土壤氮-作物吸氮"三氮"之间关系,提出了氮肥有效率的概念和算法,其核心是将残留肥料氮作为补偿土壤氮消耗的有效部分。文章分析了国内15N示踪试验资料,认为我国现有农田管理水平的氮肥有效率在50%-60%,损失率在40%-50%之间,损失率很高。采取改进氮肥和农艺管理措施,我国未来将氮肥有效率提高至70%-90%,是完全有可能的。氮肥有效率拓展了氮肥效应理念,在解析氮肥对作物增产、维持土壤氮肥力的真实效果,对环境的实质影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有效率 传统氮肥利用率 补偿效应 肥料氮 土壤氮 作物吸氮
下载PDF
农作物对氮肥吸收速率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瑜芳 张蔚榛 《灌溉排水》 CSCD 1996年第3期1-8,共8页
农作物对氮素吸收量的确定是衡量农田氮肥利用率、拟定最优施肥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农田氮素转化运移模拟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就国内外有关农作物对氮素吸收量的几种主要计算方法,即根据根系吸水率和土壤溶液含N浓度估算根系吸氮量的... 农作物对氮素吸收量的确定是衡量农田氮肥利用率、拟定最优施肥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农田氮素转化运移模拟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就国内外有关农作物对氮素吸收量的几种主要计算方法,即根据根系吸水率和土壤溶液含N浓度估算根系吸氮量的方法、根据作物根系的吸氮能力而估算根系吸氮速率法和根据作物潜在氮素需求函数确定根系吸氮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吸氮速率 对流 扩散 氮肥利用率 作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