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庆春 黄如训 +3 位作者 曾进胜 苏镇培 陈颖贤 陈键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 (TCD)在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检测中的应用 ,拓宽TCD的应用范围。方法 利用TCD检测SD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的血流速度 ,同步记录有创血压 ,按照临界关闭压 (CCP)的理论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 ,与常用的缓慢放血降...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 (TCD)在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检测中的应用 ,拓宽TCD的应用范围。方法 利用TCD检测SD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的血流速度 ,同步记录有创血压 ,按照临界关闭压 (CCP)的理论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 ,与常用的缓慢放血降低血压 ,绘制脑血流自动调节曲线法测定的自动调节下限进行比较。结果 缓慢放血降低血压过程中 ,MCA的血流速度和颈总动脉的血流量下降趋势完全一致 (r =0 .95 116± 0 .0 5 736 ,P <0 .0 0 1) ,可以用MCA的血流速度代替血流量计算CCP。CCP法检测到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为 (70 .88± 2 4.0 5 )mmHg(1mmHg =0 .133kPa) ,与放血降低血压利用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变化测定的结果 [分别为 (72 .88± 2 6 .2 6 )mmHg和 (75 .6 3± 2 2 .2 2 )mmHg]高度相关 (r分别为 0 .7945 5和 0 .73846 ,P均<0 .0 0 1) ,数值相近 ,来源于同一群体 (P分别为 0 .96 75 8和 0 .8176 8) ,前者可以代替后两者。结论 TCD检测MCA的血流速度 ,同步记录动脉血压 ,按照CCP理论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 ,切实可行 ,结果可靠 ,可以准确、快捷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 临界关闭压 脑动脉
原文传递
人脑循环临界关闭压、有效脑灌注压无创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3 位作者 高庆春 陈颖贤 盛文利 曾进胜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脑循环临界关闭压(criticalclosingpressure,CCP)和有效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pressure,CPP)的无创测定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要求的青年健康志愿者32例,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流... 目的探讨人脑循环临界关闭压(criticalclosingpressure,CCP)和有效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pressure,CPP)的无创测定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要求的青年健康志愿者32例,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桡动脉血压,用动态压力流量关系法中的常规法和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两组CCP和CPP值。结果用常规法测定CCP有4例为负值,后经傅立叶变换法测定均为正值。常规法测定的CCP为(13.05±8.24)mmHg(1mmHg=0.133kPa),傅立叶变换法测定的CCP平均为(19.68±9.30)mmHg,较常规法测定值高(t=-2.904,P=0.005)。常规法测定的有效CPP为(66.76±9.14)mmHg,傅立叶变换法测定的有效CPP为(60.79±10.12)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82,P=0.021)。结论临床无创测定CCP和有效CPP应该采用傅立叶变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关闭压 测定方法 脑灌注压 脑循环 傅立叶变换 经颅超声多普勒 无创血压监测仪 健康志愿者 大脑中动脉 CCP 常规法 CPP 血流流速 动脉血压 流量关系 无创测定 测定值 显著性
原文传递
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维持脑血流恒定的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文君 高庆春 +4 位作者 陈建文 郭健 张伟劲 傅贤 李现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稳定脑血流速度的血流动力学因素。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检测SD大鼠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并同步记录有创动脉血压,绘制自动调节曲线,判断脑血流自动调节上、下限。计算... 目的探讨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稳定脑血流速度的血流动力学因素。方法利用经颅多普勒检测SD大鼠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并同步记录有创动脉血压,绘制自动调节曲线,判断脑血流自动调节上、下限。计算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和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area product,RAP)。分析CCP、RAP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blood pressure,MABP)之间的关系。结果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过程中,正常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上、下限分别为148.12±7.49 mm Hg、62.96±3.34 mm Hg。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CBFV随动脉血压改变轻微(每10 mm Hg MABP,升压:0.65±0.27 cm/s;降压:0.43±0.23 cm/s),而CCP和RAP则随动脉血压明显改变(每10 mm Hg MABP,升压:4.60±1.06 mm Hg、0.11±0.04mm Hg;降压:6.74±0.59 mm Hg、0.09±0.02 mm Hg)。虽然CBFV、CCP、RAP的变化都与MABP相关,但控制CBFV的变动后,CCP和RAP随MABP改变相关性更加明显,其中CCP的变化幅度以及与MABP的相关性明显大于RAP(升压:Beta=0.561、0.418;降压:Beta=0.694、0.266,P均=0.000)。结论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有效范围内,脑血流的稳定主要通过CCP和RAP改变对抗动脉血压的变动而实现,尤其是CCP相应升高或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 自动调节 临界关闭 压血管 面积阻力指数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无创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3 位作者 索爱琴 苏镇培 曾进胜 盛文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傅立叶变换法无创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有效性。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名为研究对象。用TCD、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两组MCA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CO2监测仪持续... 目的探讨傅立叶变换法无创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有效性。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名为研究对象。用TCD、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两组MCA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CO2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CO2分压。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两组的临界关闭压和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结果高血压组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为(70±17)mmHg,较对照组[(60±11)mmHg]高约10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5,P=0.012);而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临界关闭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傅立叶变换法测定高血压患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是可行的,可望将来应用于高血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自动调节 临界关闭压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对健康志愿者脑循环临界关闭压、有效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1 位作者 盛文利 曾进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5-727,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对健康志愿者脑循环临界关闭压(pCC)和有效脑灌注压(pCP)的影响。方法: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16位健康志愿者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桡动... 目的:探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对健康志愿者脑循环临界关闭压(pCC)和有效脑灌注压(pCP)的影响。方法: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16位健康志愿者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分压。低碳酸血症由过度换气实现,高碳酸血症通过吸入混合气体(体积分数5%CO2、21%O2和74%N2)实现。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计算3个阶段的pCC和有效pCP。结果:与正常呼吸时比较,低碳酸血症时,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平均动脉压下降,pCC升高,有效pCP降低;高碳酸血症时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平均动脉压增加,pCC降低,而有效pC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CO2分压可以反映pCC和有效pCP的生理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临界关闭压 脑灌注压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下载PDF
临界关闭压对高血压大鼠脑血流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庆春 卢林 +7 位作者 李振东 傅贤 梁兵 李现亮 张波 黄楚明 曾进胜 黄如训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12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enovascularhypertensive rats,RHR)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调控作用。方法 RHR模型(RHR组)26只,假手术正常血压对照组24只,同步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b... 目的探讨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enovascularhypertensive rats,RHR)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调控作用。方法 RHR模型(RHR组)26只,假手术正常血压对照组24只,同步记录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有创血压,按照CCP理论计算CCP和小动脉阻力,并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管形态参数改变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R组动脉血压明显升高的同时,脑循环有效灌注压(effective cerebralperfusion pressure,CPPe)和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area product,RAP)明显升高(CPPe:100.80±26.40mmHg vs 67.30±13.10mmHg,P<0.01;RAP:2.94+0.85 vs 2.30±0.59,P=0.003),但CBFV相对稳定,脑循环阻力(cerebral vascular resistance,CVR)升高不明显。RHR组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area product,RAP)只与小动脉管腔内径呈负相关(r_s=-0.610,P=0.001),CCP与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_s=0.554,P=0.006);而CVR不仅与小动脉管腔内径呈负相关(r_s=-0.463,P=0.023),也与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_s=0.678,P<0.01)。结论 RHR的脑血流调控可通过CCP和RAP的改变来完成,用CCP和RAP代替CVR,能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性 局部血流 临界关闭压
下载PDF
临界关闭压对于正常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君 高庆春 +4 位作者 陈建文 郭健 张伟劲 傅贤 李现亮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期34-41,共8页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和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对脑血流的调控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升压组和降压组各70只,除去手术失败的动物,完整采集数据升压组69只,降压组5...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和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临界关闭压(critical closing pressure,CCP)对脑血流的调控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升压组和降压组各70只,除去手术失败的动物,完整采集数据升压组69只,降压组54只。分别以10-15 mm Hg为一级逐步升高、降低血压,同步记录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CBFV)和有创血压,绘制自动调节曲线,并按照CCP理论计算CCP和血管面积阻力指数(resistance area product,RAP),分析血流动力参数之间,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压变化间的关系。结果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过程中,正常大鼠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上、下限分别为(148.12±7.49)mm Hg、(62.96±3.34)mm Hg。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内,CBFV随动脉血压改变轻微,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CBFV随动脉血压升高明显增加(r=0.896,P=0.000),或随动脉血压降低明显减小(r=0.945,P〈0.001)。CCP变化恰好与CBFV相反,自动调节范围内随动脉血压改变明显,与平均动脉压呈明显正相关(升压r=0.967、降压r=0.969,P均〈0.001),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改变量明显减小。RAP也有CCP的类似趋势,但数值变化量不是很明显,只有降压过程自动调节范围内的改变量明显大于超出自动调节范围后。结论大鼠脑血流调控过程中,自动调节有效范围内,脑血流的稳定与CCP和RAP密切相关,尤其是CCP。微动脉血管紧张度和微动脉直径变化共同参与了脑血流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 自动调节 临界关闭压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临界关闭压测定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庆春 陈秀梅 +1 位作者 陈颖贤 黄如训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的新方法,为LLCA的广泛临床测定奠定基础。方法同步监测正常健康志愿者正常呼吸、屏气和过度换气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桡动脉血压和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ETco2),然后离线计算临界关闭压(CCP)和... 目的探讨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的新方法,为LLCA的广泛临床测定奠定基础。方法同步监测正常健康志愿者正常呼吸、屏气和过度换气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桡动脉血压和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ETco2),然后离线计算临界关闭压(CCP)和LLCA。结果正常呼吸情况下LLCA为(58.42±10.40)mmHg,屏气时LLCA明显上升(P<0.05),过度换气时明显下降(P<0.05),且都和正常呼吸时的结果高度相关(r=0.6740、0.6429,P<0.05)。与正常呼吸相比,屏气和过度换气时LLCA测定差异的95%CI分别为(8.28 ̄13.68)mmHg和(-16.56 ̄-12.20)mmHg。屏气和过度换气时LLCA的变化率与CCP的变化率均呈负相关(r=-0.6105、-0.5551,P<0.05)。结论利用CCP可准确无创地测定人类LL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关闭压 自动调节功能 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 大脑中动脉血流 正常呼吸 过度换气 健康志愿者 CO2分压 临床测定 同步监测 呼出气体 动脉血压 变化率 CCP 气和 负相关
原文传递
无创测定临界关闭压变化率对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3 位作者 陈颖贤 张健 曾进胜 盛文利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无创测定临界关闭压变化率,并评价其对高血压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例为研究对象。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高血压组及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的... 目的无创测定临界关闭压变化率,并评价其对高血压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和健康志愿者35例为研究对象。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高血压组及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CO2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PCO2。高碳酸血症通过吸入混合气体(5%CO2、21%O2和74%N2)获得。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两组吸入混合气体前后的临界关闭压(CCP)。分别计算两组吸入混合气体后流速增加率和CCP变化率。结果两组试验对象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CCP在吸入混合气体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t=1·008,P=0·318;t=0·059,P=0·437)。吸入混合气体后,高血压组的流速增加率低于对照组的流速增加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25,P=0·000),但两组的CCP减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459,P=0·648)。结论传统的流速变化率对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价要优于CCP变化率,进一步评价脑血管储备能力仍宜测定流速变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临界关闭压 脑血管储备能力 超声 多普勒 经颅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上气道临界闭合压测定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孙婷 刁汇玲 +8 位作者 孙运良 王晶玉 王晓芝 刘江华 张凯 杨加彬 董霄松 吕长俊 韩芳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3-957,共5页
目的建立无创性测定上气道临界闭合压(Pcrit)评估睡眠时上气道塌陷性的方法。方法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创正/负压(CPAP/CPNP)呼吸机,测量19例不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正常人非快速动眼睡眠Ⅱ期(N2)的Pcrit,即直接测量法... 目的建立无创性测定上气道临界闭合压(Pcrit)评估睡眠时上气道塌陷性的方法。方法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创正/负压(CPAP/CPNP)呼吸机,测量19例不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正常人非快速动眼睡眠Ⅱ期(N2)的Pcrit,即直接测量法获得Pcrit;根据鼻内压和所对应的最大吸气流量(Vimax),绘出压力-流量线性关系曲线,间接推出Vimax为零时的压力,即间接测量法获得Pcrit。对比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的Pcrit直接测量值为(-7.02±2.74)cmH2O(1 cmH2O=0.098 kPa),间接测量值为(-7.26±2.96)cmH2O,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7,P>0.05),呈高度相关(r=0.986,P=0.000)。Bland-Altman分析,两种测量结果差值的均数为(0.24±0.53)cmH2O,95%CI为(-0.80,1.27)cmH2O,除1例外,其余均分布在一致性界限内。结论Pcrit直接和间接测量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评估上气道的塌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闭合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直接测量法 间接测量法
原文传递
上气道临界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1
作者 赵雪岩 荣起国 《国际呼吸杂志》 2008年第3期153-156,共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可以由经典的Starling阻力模型来简化模拟,而临界压则是这个模型的重要参数,常用于描述上气道抵御塌陷的能力。影响临界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可以由经典的Starling阻力模型来简化模拟,而临界压则是这个模型的重要参数,常用于描述上气道抵御塌陷的能力。影响临界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舌骨的位置、肺容量、体位、睡眠状态以及性别等。长期以来,临床上将临界压作为一个判断OSAS病情的重要标准,Sforza等经研究发现,临界压的测量可能是临床检测的有效方法,但是临界压本身并不能单独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临界压 上气道 生物力学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临界关闭压在脑血流动力学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庆春 黄如训 +3 位作者 曾进胜 苏镇培 陈颖贤 陈键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探讨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的快捷、实用的新方法 ,为临床检测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的血流速度 ,同步记录有创血压 ,按照临界关闭压 (CCP)的理论计算出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下限和微动脉阻力 ,与... 目的 探讨检测脑血流动力学的快捷、实用的新方法 ,为临床检测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的血流速度 ,同步记录有创血压 ,按照临界关闭压 (CCP)的理论计算出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下限和微动脉阻力 ,与改变血压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CP法检测到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为70 88± 2 4 0 5mmHg ,与常用血压改变测定的结果数值接近 ,可以相互替代。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 (RHR)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和微动脉阻力的升高 ,与动脉血压的升高 ,特别是脉压差的增大密切相关。结论 按照CCP理论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和微动脉的阻力 ,可以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自动调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临界关闭压 脑血流参数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无创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良付 黄如训 +4 位作者 陈颖贤 高庆春 刘春岭 盛文利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的无创测定方法。方法选择青年健康志愿者32人,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监测和记录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流速、桡动脉血压,用常规法和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定两组临界关闭压(CCP)和LLCA值。结果... 目的探讨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的无创测定方法。方法选择青年健康志愿者32人,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监测和记录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流速、桡动脉血压,用常规法和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定两组临界关闭压(CCP)和LLCA值。结果用常规法测定CCP有4例为负值,这4例经傅立叶变换法测定均为正值。常规法测定的LLCA值为(66.76±9.14)mmHg,傅立叶变换法测定的LLCA值为(60.79±10.12)mmHg,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无创测定LLCA宜用傅立叶变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流量 经颅多普勒 临界关闭压 自动调节
下载PDF
断裂(裂缝)面的开启及闭合压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周文 邓虎成 +2 位作者 单钰铭 杨宇 王洪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理论分析表明,由于过程不同,断裂(或裂缝)面的闭合压力与开启压力也不同。在断裂(裂缝)面压力为零的临界状态下,临界的闭合、开启压力是反映岩石本身特性的参数。实际岩心的变形实验结果表明,断裂(裂缝)面的闭合压力与临界闭合压力相同... 理论分析表明,由于过程不同,断裂(或裂缝)面的闭合压力与开启压力也不同。在断裂(裂缝)面压力为零的临界状态下,临界的闭合、开启压力是反映岩石本身特性的参数。实际岩心的变形实验结果表明,断裂(裂缝)面的闭合压力与临界闭合压力相同,近于岩石的变形强度。两类临界闭合和开启压力实验结果表明,泌阳凹陷第三系核桃圆组中浅层砂岩的临界闭合压力大于临界开启压力,与断裂(或裂缝)面的倾角呈对数相关关系,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减小。根据实验结果,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边缘第三系核桃圆组中浅层砂岩稠油油藏断层的封闭性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当断层的埋深在300m以上时断层可能多处于压力开启状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施工条件下,封闭断层在注蒸汽吞吐开采中,厚产层在井与断面垂直距离在约为32m时达到临界开启压力状态,薄互层产层在井与断面垂直距离在约为35m时达到临界开启压力状态。因此,在临界状态下,井与断层的距离不能低于35m,以免在蒸汽吞吐开采中受到断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园组 断裂(裂缝)面 开启压力 闭合压力 临界开启压力 临界闭合压力 稠油开采 注汽压力
下载PDF
高速湿式换挡离合器排油阀临界开启和关闭压力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娄伟鹏 郑长松 +3 位作者 李和言 陈建文 张周立 马源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65-1672,共8页
为了解决湿式离合器在高转速下分离时活塞腔内的油液无法完全排出的问题,对所设计的离心式排油阀进行研究。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排油阀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排油阀中钢球的运动过程,搭建了具有排油阀的湿式离合器测试系统,对排油阀的... 为了解决湿式离合器在高转速下分离时活塞腔内的油液无法完全排出的问题,对所设计的离心式排油阀进行研究。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排油阀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排油阀中钢球的运动过程,搭建了具有排油阀的湿式离合器测试系统,对排油阀的临界开启和关闭压力进行了实验研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离合器在高转速下分离时,排油阀能有效排出活塞腔内的油液;排油阀的临界开启和关闭压力均会随着阀体倾角α和钢球半径r_b的增大而增大;根据该变化规律,提出了通过临界开启压力的最小值和临界关闭压力的最大值确定α和r_b取值范围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综合传动装置 高速湿式离合器 排油阀 运动规律 临界开启压力 临界关闭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