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界区流体与矿物和岩石在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的反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荣华 张雪彤 胡书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67,共15页
极端条件下水热化学反应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借助于高温超高压原位直接测量方法、各种谱学方法和同步辐射光源技术研究地球内部流体物质相互作用,可以获得反应过程的产物的分子-原子尺度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提供认识极端条件下水和矿物(... 极端条件下水热化学反应是一个新的科学问题。借助于高温超高压原位直接测量方法、各种谱学方法和同步辐射光源技术研究地球内部流体物质相互作用,可以获得反应过程的产物的分子-原子尺度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提供认识极端条件下水和矿物(岩石)反应动力学的新实验途径。地球内部的流体性质随所处高温高压条件发生变化。水的密度、介电常数等物理参数随温度压力变化而改变,在临界态会出现突变。水的性质的剧变会影响水与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文中报道了在极端条件下(20~435℃和23~35MPa)实验测量矿物(钠长石、辉石、石英和阳起石等)和岩石(玄武岩、正长岩)在水溶液里的溶解反应速率的研究结果,发现矿物里各种不同类型金属离子与水反应的速率不同,随温度变化而改变。在升温过程中,进入临界态时,矿物(岩石)与水反应出现一次反应速率的涨落。在恒压升温过程中(临界压力,或略高于临界压力),硅酸盐矿物溶解速率会逐步升高,如硅近临界区(300℃)抵达最大值,然后随升温溶解反应速率减低。地球内部的流体由深处上升到浅处,会从超临界区域进入近临界的气与液的两相不混溶区域。含金属流体里的金属会在气相与液相分离时出现再分配。实验表明:金属Au、Cu、Sn、W、Zn会进入气相,气体可以迁移金属。事实说明:地球内部流体结构和性质从深到浅在不断变化,在跨越临界区时的水的性质异常变化会导致水与矿物(岩石)反应动力学涨落,并且促使金属在临界区出现沉淀和在气液相分离过程中进行再分配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内部高温超高压 临界态 流体性质 分子谱 化学动力学 气体迁移金属
下载PDF
医学哲学教学内容、理念和方法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海燕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49,共2页
培养博学而人道的医学工作者是医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医学哲学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医学哲学的教学内容、理念与方法分别进行探讨,期望医学哲学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对与现代医学有关的知识、活动... 培养博学而人道的医学工作者是医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医学哲学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医学哲学的教学内容、理念与方法分别进行探讨,期望医学哲学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对与现代医学有关的知识、活动和态度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哲学 批判性反思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重释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
3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204,共10页
马克思在论述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时明确指出,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然而,关于“批判”本质的本体论根基、理论指向以及在现实运用中的表现形式,学界还尚未达成共识。在特定的叙述语境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存在”为辩... 马克思在论述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时明确指出,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然而,关于“批判”本质的本体论根基、理论指向以及在现实运用中的表现形式,学界还尚未达成共识。在特定的叙述语境中,马克思论述了“社会存在”为辩证法的“批判”功能发挥本质性作用奠定根基,使得辩证法的批判性在社会存在的本体论根基上获证自身的本质地位;马克思在深入社会历史总体以揭示资本主义生成逻辑的过程中,呈现了辩证法“批判”本质的理论指向在于历史总体的批判性思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运用中,马克思揭露了劳动与资本之间的本质对立,并在审视人与人之间差异性统一关系中形成了应然批判的现实运用方式。只有回到马克思的“批判”理论与实践语境中,才能获得对辩证法“批判”本质的充分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辩证法 “批判”本质 批判实践
下载PDF
论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4
4
作者 邹广文 张晓萌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0,共6页
哲学反思中的问题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视野,是当人类面对生活实践的现实,不但要看到其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更要看到其对于新的历史时代说来的不完善和不合理性,看到其发展中的问题。同时,立足时代的高度,通过对文化不合理性进行批... 哲学反思中的问题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视野,是当人类面对生活实践的现实,不但要看到其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更要看到其对于新的历史时代说来的不完善和不合理性,看到其发展中的问题。同时,立足时代的高度,通过对文化不合理性进行批判,达到一种新的价值理想的确立。这样,哲学才能通过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生活的冷峻反思而提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因此,培养自觉的问题意识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生长点,更是促进人类实践发展的持久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意识 真问题 批判性 二重性本质 全球化 现代性
原文传递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被引量:3
5
作者 卢烈红 《长江学术》 2016年第4期95-99,共5页
汉语历史上有一种以语气词"在"煞尾的句子。这种句子唐宋禅宗语录使用最多。从语体的角度观察,这种"在"字句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有语体分布差异,主要用于谈话语体;二是它的语体特征古今发生了变化,古代它主要用... 汉语历史上有一种以语气词"在"煞尾的句子。这种句子唐宋禅宗语录使用最多。从语体的角度观察,这种"在"字句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它有语体分布差异,主要用于谈话语体;二是它的语体特征古今发生了变化,古代它主要用于禅家、学者的专业性谈话,今天它主要用于方言区平民的日常口语。具有评论性是其主要用于谈话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语气词“在”煞尾的句子 语体特征 谈话体 语体变化 评论性
下载PDF
地球内部高温超高压流体的水热金刚石压砧原位观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雪彤 张荣华 胡书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46-1859,共14页
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流体原位观测实验研究有了巨大进展。使用金刚石压砧结合各种谱学方法及同步辐射光源技术,在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原位直接测量水和水合物结构性质,已经获得关于地球内部流体的分子-原子尺度信息的新实验数据。本次研究... 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流体原位观测实验研究有了巨大进展。使用金刚石压砧结合各种谱学方法及同步辐射光源技术,在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原位直接测量水和水合物结构性质,已经获得关于地球内部流体的分子-原子尺度信息的新实验数据。本次研究通过金刚石压砧对高压(10GPa)和高温高压(800℃/3GPa)NaCl-H_2O和NaCl-D_2O-H_2O的红外谱原位直测,研究了高压和高温高压下水分子结构。发现高压高温水分子OH振动频率随温度升高向高波数变化,而且,在临界态区域时水分子间的氢键网络破坏。水分子OH振动频率随盐度升高向高波数变化。水分子的其它方式运动的频率也随温度改变。实验说明了水分子在极端条件下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地球内部由深到浅,不同深度上的流体性质不断变化,如水的密度、介电常数等物理参数随温度压力改变,水的性质在临界态会出现突变。这些变化可以用高压高温的水的各种谱学特征来表征。水的性质取决于水的分子结构(键态)、分子振动方式。在跨越临界区时的水性质异常涨落与水分子结构变化、分子振动形式变化和氢键网络破坏有关。高温超高压流体原位红外谱观测实验是从分子尺度认识地球内部流体性质。水分子尺度的信息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地球深部流体性质、活动及物质相互作用,有利于理解岩石圈和地球深内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内部 高温超高压 临界态 流体性质 分子谱
下载PDF
基于自然法则的地表拓扑简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洪斌 朱新颖 张春亢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2-576,共5页
选择合适的标准对临界点进行评价和取舍是拓扑简化首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克服已被认识到的现有临界点权重标准的片面性,本文依据自然法则,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地形表面临界点的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设计了相应的拓扑简化算... 选择合适的标准对临界点进行评价和取舍是拓扑简化首先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克服已被认识到的现有临界点权重标准的片面性,本文依据自然法则,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地形表面临界点的评价标准和计算方法,设计了相应的拓扑简化算法。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自然法则对地表临界点进行评价的标准客观,计算简单,相应的拓扑简化算法正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点 权重 自然法则 拓扑简化 Morse复形
下载PDF
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流体和物质相互作用:透过金刚石窗口探测地球深部流体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荣华 张雪彤 胡书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52,共12页
报道关于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的流体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使用金刚石压砧结合各种谱学方法及同步辐射光源技术,在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原位直接测量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已经获得分子-原子尺度信息新的实验数据。本项工作使用金刚石压砧对高压(1... 报道关于地球内部极端条件下的流体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使用金刚石压砧结合各种谱学方法及同步辐射光源技术,在高温超高压条件下原位直接测量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已经获得分子-原子尺度信息新的实验数据。本项工作使用金刚石压砧对高压(10GPa)和高温高压(800℃,3GPa)条件下的NaCl-H2O进行红外谱原位直测,研究了高压和高温高压下水分子结构,发现水分子的O—H振动特征峰频率随温度向高波数变化,而且,在临界态区域时水分子间的氢键网格被破坏。实验说明:地球内部流体性质由深到浅不断变化,如水的密度、介电常数等物理参数随温度压力而改变,在临界态出现突变。这些变化可以用高压高温的物质的各种谱学特征来表征。水的性质与它的分子结构、分子振动有关。在跨越临界区时水的性质异常涨落是由水分子结构异常变化、分子振动形式变化和氢键网格破坏所导致的。从分子尺度认识地球内部流体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和高压原位实验观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球深部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认识深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内部高温超高压 临界态 流体性质 分子谱
下载PDF
杜甫诗歌中的儿童形象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彭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杜甫从强烈的责任感出发 ,在他的诗歌中将儿童形象的刻画放在他一贯的现实主义的语境中进行。一方面他以儿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苦难来批判社会的动荡与黑暗 ,另一方面他又把在苦难中所凸现出来的儿童的天真美好的品性视作一种象征 ,一种... 杜甫从强烈的责任感出发 ,在他的诗歌中将儿童形象的刻画放在他一贯的现实主义的语境中进行。一方面他以儿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苦难来批判社会的动荡与黑暗 ,另一方面他又把在苦难中所凸现出来的儿童的天真美好的品性视作一种象征 ,一种与现实对抗的理想。这正是诗人和其他为写儿童而写儿童的诗人相比的高超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诗歌 儿童形象 批判语境 文学评论
下载PDF
王星拱的科学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醒民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王星拱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哲学家。他在主攻和讲授化学的同时,也对科学论颇感兴趣,并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本文重点论述了他的科学论的几个重要方面:科学及其心理根据,科学的本性,科学的价值。
关键词 王星拱 科学论 批判学派 科学的本性 科学的价值
原文传递
席勒论美的批判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玉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1,共7页
席勒从人类的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人性在现代社会的被摧残,又从人性的恢复完整的途径的角度谈美和艺术的功能,所以,美和艺术的功能首先就是它的批判功能,即批判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对人与人的关系的隔绝等等。... 席勒从人类的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人性在现代社会的被摧残,又从人性的恢复完整的途径的角度谈美和艺术的功能,所以,美和艺术的功能首先就是它的批判功能,即批判现代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对人与人的关系的隔绝等等。在席勒那里,这就是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换句话说就是,席勒认为,他所处的时代的状况(现代性)是令人忧虑的,必须进行批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勒 美学 批判功能 人性 现代性 时代精神 人与自然 人际关系
下载PDF
基于物元模型的概念表示及其可拓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若恩 何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1997年第3期83-87,共5页
物元模型是以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建模方法,它研究事物的可变性和开拓规律,尤其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化描述和形式化分析。利用物元模型方法,提出了概念的物元表示,分析了物元概念的可拓性,研究了概念... 物元模型是以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建模方法,它研究事物的可变性和开拓规律,尤其适合于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化描述和形式化分析。利用物元模型方法,提出了概念的物元表示,分析了物元概念的可拓性,研究了概念的临界性和内涵属性,阐释了物元概念的可拓性在心象表达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工作表明,基于物元模型的方法,利用物元的可拓性所建立起来的物元网络方法,可望对概念的表示及其衍推模式建立一种比语义网络方法功能更强大的形式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元模型 物元概念 临界概念 可拓性
下载PDF
视频论文的学术性、批评性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传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数字图像叙事的发展使得视觉修辞与效果问题备受教育、学术等领域的关注。分析风靡社交网络、兼具审美与教育价值的视频论文及其发展历程发现,视频论文具有源自论文电影的论证修辞,具备传统影视评论的学术性与批评性,成为影响电影文化... 数字图像叙事的发展使得视觉修辞与效果问题备受教育、学术等领域的关注。分析风靡社交网络、兼具审美与教育价值的视频论文及其发展历程发现,视频论文具有源自论文电影的论证修辞,具备传统影视评论的学术性与批评性,成为影响电影文化与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其论证修辞及学术性与批评性,视频论文能重构影视批评的范式、改变学术视频的修辞与传播、丰富学生批判性学习的形式,将对社会生活各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电影 视频论文 论证 修辞 学术性 批评性
下载PDF
互文性视角下英语语篇解读的对话本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原雪 陈天祥 《德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13,共5页
互文性是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语篇秩序的再生产、再创造有极强的解释力。对人们如何运用语篇、扫清语篇使用中的障碍有着指导性作用。对英语语篇解读对话本质的分析旨在探究语篇作者对语篇的隐性操作及读者对英语语篇进行... 互文性是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语篇秩序的再生产、再创造有极强的解释力。对人们如何运用语篇、扫清语篇使用中的障碍有着指导性作用。对英语语篇解读对话本质的分析旨在探究语篇作者对语篇的隐性操作及读者对英语语篇进行批判性接受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批判性解读 对话本质
下载PDF
批判教育学的现实关切与未来求索——第三届批判教育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松伟 肖绍明 《现代教育论丛》 2020年第3期94-96,共3页
第三届批判教育学国际研讨会围绕"人·自然·教育"主题,深入开展学理的探求,现实的关切,并对时代做出响应。会议重申批判教育学的价值和使命,澄清批判教育学的诸多基本概念,探索人性化教育实践。会议直面现实教育危机... 第三届批判教育学国际研讨会围绕"人·自然·教育"主题,深入开展学理的探求,现实的关切,并对时代做出响应。会议重申批判教育学的价值和使命,澄清批判教育学的诸多基本概念,探索人性化教育实践。会议直面现实教育危机,探索学校教育变革,关注教学人员和儿童在教育结构中的困境。会议对当代的新变化保持敏感,对当下的生态危机,以及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做出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儿童 教师 自然 教育变革
下载PDF
危机事件中的公共议论——以50a不遇的特大雨雪灾害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艳 刘剑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9-70,共2页
以2008年初的一场特大雨雪灾害为例,以林业领域为重点考察对象,通过分析这一危机事件中的公共议论发现:在这些公共议论中蕴藏着一种公共性空间的雏形,政府与社会初步形成互动。
关键词 危机事件 公共议论 公共性
下载PDF
设计批评的范畴及其本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龙生 费利君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1年第12X期47-49,共3页
对一件设计作品的批评,应该着眼于它的功能是否好用、结构是否合理、造型是否美观、材料是否环保、技术使用是否得当等。因此,功能、材料与技术、结构、造型就成为设计批评的四个主要范畴。其本质上表现为设计与人、设计与自然、设计与... 对一件设计作品的批评,应该着眼于它的功能是否好用、结构是否合理、造型是否美观、材料是否环保、技术使用是否得当等。因此,功能、材料与技术、结构、造型就成为设计批评的四个主要范畴。其本质上表现为设计与人、设计与自然、设计与社会三者关系的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批评 批评范畴 本质
原文传递
实践哲学对批判哲学人学立场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洪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0-94,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劳动创造理性,以实践生成自由,以社会关系决定道德意志的完备而系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完成了对康德人学观的批判和超越,终结了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唯心史观,开启了人学理论科学化的进程。
关键词 实践哲学 批判哲学 人的本质
下载PDF
略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历史性
19
作者 孟钟捷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3年第1期16-17,共2页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元问题的一次成功探索。本文从该理论的历史继承性、历史批判性与历史创造性出发 ,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 历史性 历史继承性 历史批判性 历史创造性
下载PDF
浅谈哲学的批判本性——以康德对笛卡尔认识论的反思为例
20
作者 刘兴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72-77,89,共7页
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彻底摧毁了哲学上的独断论,完成了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奠基,开辟了哲学的新时代,而且认识在转向人自身后对社会现实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笛卡尔构建的认识论新哲学又不免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和弊端,康德敏锐地... 笛卡尔通过普遍怀疑彻底摧毁了哲学上的独断论,完成了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奠基,开辟了哲学的新时代,而且认识在转向人自身后对社会现实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笛卡尔构建的认识论新哲学又不免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和弊端,康德敏锐地认识到必须对笛卡尔哲学进行反思和重建。而这一对笛卡尔哲学的反思和重建为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之作,开启了哲学又一崭新的时代。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反思和重建活动中体现了哲学自身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的本性以及因此而不断前进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康德 认识论 哲学 批判本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