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7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刑交叉诉讼关系处理的规则与法理 被引量:77
1
作者 张卫平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17,共16页
在民刑交叉诉讼关系的处理上,"先刑后民"一直被视为一项原则。但从审判权独立行使的原理以及法律的规定来看,"先刑后民"都不应作为一项处理民刑交叉诉讼的原则。在具体处理民刑交叉诉讼时,应当首先考虑彼此之间是... 在民刑交叉诉讼关系的处理上,"先刑后民"一直被视为一项原则。但从审判权独立行使的原理以及法律的规定来看,"先刑后民"都不应作为一项处理民刑交叉诉讼的原则。在具体处理民刑交叉诉讼时,应当首先考虑彼此之间是否有先决关系。在相互之间存在先决关系时,作为前提的诉讼可先行,另一诉讼应予以中止,等待前提诉讼的审结。将先决关系作为原则,考虑的是社会对裁判一致性的认同与追求以及司法制度的现实。但先决原则不是绝对的,诉讼效率也是民事诉讼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不可以因为具有先决关系的前提诉讼的迟延而使另一诉讼受到过分迟延。拥有管辖权的法院可以独立行使审判权,包括对事实的认定和法律适用。在民刑主体交叉的诉讼中,当民事诉讼对刑事诉讼具有先决关系时,由于诉讼主体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能在并行的民事诉讼中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因此可以考虑将民事案件移至刑事审判庭,在同一审判庭适用不同程序,实行"先民后刑"的审理,以维持同一事实认定的一致性。这一做法需要修改法律,将其程序法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刑交叉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独立审判 先决关系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64
2
作者 左卫民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32,共11页
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行为模式,一国的刑事诉讼活动必须以尽可能少的诉讼成本产出尽可能多的诉讼收益。权力与权利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两种基本因素,所谓诉讼经济也因之可分为权力的经济与权利的经济,而这两者的基本着力点、内涵与具体制... 基于成本收益的理性行为模式,一国的刑事诉讼活动必须以尽可能少的诉讼成本产出尽可能多的诉讼收益。权力与权利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两种基本因素,所谓诉讼经济也因之可分为权力的经济与权利的经济,而这两者的基本着力点、内涵与具体制度设置迥异。从古代到现代,刑事诉讼成本投入呈逐渐上升趋势,并从追求比较单纯的权力的经济演化为对权力的经济和权利的经济并重。从建构权利充分保障与权力有效行使兼具的经济性诉讼制度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亟需进一步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诉讼成本 经济性诉讼制度 经济分析 权力型经济 权利型经济
原文传递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探讨 被引量:66
3
作者 王敏远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3-49,共7页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作为解决未出席法庭审判的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制度,是一项"天然"有缺陷的审判制度。对该制度的研究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我国新设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以明确这项制度究竟"是什么"的问...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作为解决未出席法庭审判的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的制度,是一项"天然"有缺陷的审判制度。对该制度的研究需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我国新设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以明确这项制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二是增设这项制度的基本动因,以认识"为什么"增设这项制度的问题;三是对新增的这项制度的学理分析,以探讨该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应当严格限制对潜逃的被告人适用缺席审判、进一步完善为平冤昭雪而设置的缺席审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缺席审判 引渡
原文传递
刑事不起诉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万毅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改革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扩大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包括法定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应当以公共利益衡量作为公诉机关裁量是否提起公诉的根本准则,据此应当建立"污点证人"制度;二是增设暂缓起诉制度,建立不起诉... 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改革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扩大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包括法定不起诉和酌定不起诉,应当以公共利益衡量作为公诉机关裁量是否提起公诉的根本准则,据此应当建立"污点证人"制度;二是增设暂缓起诉制度,建立不起诉与暂缓起诉相配套的二元"消极公诉"机制;三是借鉴国外立法例设立人大审查起诉制度和准起诉制度作为不起诉的制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不起诉制度 改革 公共利益 暂缓起诉制度 强制起诉制度 准起诉制度 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 被引量:55
5
作者 张吉喜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52,共9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提出"以审判为中心"的第一个官方文件,对指引我国未来的刑事诉讼制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审判为中心必然意味着以庭审为中心和以一审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需要遵循...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提出"以审判为中心"的第一个官方文件,对指引我国未来的刑事诉讼制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审判为中心必然意味着以庭审为中心和以一审为中心。以审判为中心需要遵循直接言词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保障审判的中心地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除了主要围绕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和实现以庭审为中心来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之外,还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以审判为中心与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原则以及我国的案卷移送制度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审判 改革
原文传递
质疑与废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被引量:44
6
作者 谢佑平 江涌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7,共11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其产生之初,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现实。现实中,该制度矛盾重重,包括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内部的矛盾。同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其产生之初,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是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现实。现实中,该制度矛盾重重,包括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普通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的矛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内部的矛盾。同时,国外以刑、民分诉为主流和方向。因此,对该制度应该予以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不合理性 废止
下载PDF
从权力行使型到权力抑制型——刑事程序构造的重新设定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建伟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46,共11页
权力行使型和权力抑制型是刑事程序构造的两大类型 ,前者注重的是加强国家控制社会、维护秩序的能力 ;后者注重的是抑制国家权力运作的正当性 ,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一部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修改 ,需要从总体思路上把握是要塑造一个... 权力行使型和权力抑制型是刑事程序构造的两大类型 ,前者注重的是加强国家控制社会、维护秩序的能力 ;后者注重的是抑制国家权力运作的正当性 ,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一部刑事诉讼法的制定、修改 ,需要从总体思路上把握是要塑造一个权力行使型构造还是权力抑制型构造。抑制国家权力并不是试图取消国家权力 ,而是保障国家权力的正当行使。两相比较 ,权力抑制型构造比权力行使型构造更值得选择。我国刑事程序构造总的说来是权力行使型构造 ,在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改革完善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行使型 权力抑制型 刑事程序 刑事诉讼 刑罚权 侦查权
原文传递
论刑事诉讼中控方举证责任之例外 被引量:34
8
作者 陈永生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2-80,共9页
在刑事诉讼中 ,在坚持无罪推定原则及控方对犯罪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的基础上 ,规定一部分控方难以证明甚至无法证明 ,而被告方易于证明的辩护事实由被告方承担举证责任 ,将有利于查清事实真相及实现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的平衡。我国... 在刑事诉讼中 ,在坚持无罪推定原则及控方对犯罪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的基础上 ,规定一部分控方难以证明甚至无法证明 ,而被告方易于证明的辩护事实由被告方承担举证责任 ,将有利于查清事实真相及实现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的平衡。我国应在对相关理论及制度予以完善的基础上 ,对控辩双方的举证责任进行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控方 举证责任 例外
原文传递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资产追回机制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完善 被引量:31
9
作者 杨宇冠 吴小军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 ,它包含了大量的刑事司法规定 ,其中核心部分是资产追回机制 ,而这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很欠缺。为了加强反腐败的力度以及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 ,有必要参照...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 ,它包含了大量的刑事司法规定 ,其中核心部分是资产追回机制 ,而这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很欠缺。为了加强反腐败的力度以及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 ,有必要参照《公约》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作相应的修改 ,以期更好地开展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最大限度地追回腐败犯罪所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腐败犯罪 刑事司法 反腐败斗争 中国 法律文件 资产 机制 规定
原文传递
法律现实主义与转型社会刑事司法 被引量:41
10
作者 胡铭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69,共18页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司法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的法律现实主义能为我国转型期刑事司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和改革思路。法律现实主义运动在批评形式主义与三段论式审判的基础上,把法律看作具有多重目标的社会引...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司法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的法律现实主义能为我国转型期刑事司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和改革思路。法律现实主义运动在批评形式主义与三段论式审判的基础上,把法律看作具有多重目标的社会引擎,关注司法行为、纠纷解决与社会问题。在中国语境下,引入法律现实主义,不是要简单地否定形式主义,而是应理性对待形式主义并在其中融入客观主义;应在刑事司法裁判中适用利益权衡,重视经验归纳而不拘泥于简单的演绎推理;应以实现社会正义为核心,构建合理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现实主义 转型社会 刑事司法
原文传递
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关于监听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25
11
作者 谢佑平 万毅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3-39,共7页
监听是世界各国为应付犯罪形势的新变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技术化、高隐密性的强制侦查措施 ,其出现对于侦查机关打击和惩罚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 ,监听的采用又严重侵犯了公民隐私权 ,因此 ,各国都对监听的采用规定... 监听是世界各国为应付犯罪形势的新变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技术化、高隐密性的强制侦查措施 ,其出现对于侦查机关打击和惩罚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 ,监听的采用又严重侵犯了公民隐私权 ,因此 ,各国都对监听的采用规定了严格的法律程序 ,以防止侦查机关滥用监听 ,过度侵害公民权利。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上对监听缺乏明确规定 ,这不利于保障公民人权 ,应当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侦查 犯罪 监听 刑事诉讼程序 程序法定
下载PDF
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涉案财产处置程序的商法之维 被引量:38
12
作者 陈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86,共16页
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涉案财产的处置有三套可供选择的程序,即行政处置程序、刑事诉讼程序、商法清算程序。相应地,在上述处置程序的选择上,也有三种不同的观点。行政处置程序缺陷众多,同时,它既不应当处置私人债权债务,也不应当以部际联席... 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涉案财产的处置有三套可供选择的程序,即行政处置程序、刑事诉讼程序、商法清算程序。相应地,在上述处置程序的选择上,也有三种不同的观点。行政处置程序缺陷众多,同时,它既不应当处置私人债权债务,也不应当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行政机关与法院之间的主导甚至领导关系。刑事诉讼程序难以承担此类涉案财产清算的大任,也不宜在刑事诉讼中大量援引民商事实体法并对民商事纠纷作出判决。这种涉案财产的清算应当适用商法清算程序。商法应当尽快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以便于依法进行涉案财产的清算,刑事诉讼法也应当对商法清算程序予以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集资 涉案财产处置 行政处置程序 刑事诉讼程序 商法清算程序
原文传递
公正、效率与审级制度改革——从刑事程序法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陈卫东 李训虎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3-145,共13页
审级制度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审级制度由于先天设计失调 ,无法满足国民对于公正的诉求 ;加上后天运行失范 ,其力图实现效率的愿望也化为泡影 ,造成了公正和效率的两败俱伤。中国目前的审级制度已经丧失了正... 审级制度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审级制度由于先天设计失调 ,无法满足国民对于公正的诉求 ;加上后天运行失范 ,其力图实现效率的愿望也化为泡影 ,造成了公正和效率的两败俱伤。中国目前的审级制度已经丧失了正当性 ,必须从“公正优先 ,兼顾效率”的原则出发建构符合世界审级制度发展趋势的三审终审制的审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级制度 刑事程序法 刑事司法体系 中国 司法制度 两审终审制
原文传递
人文精神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被引量:29
14
作者 樊崇义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7,共8页
人文精神的发展观 ,意味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的解放。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的确立 ,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了新的动力与压力。人文精神的落实要求在刑事诉讼中做到“以人为本” ,保障诉讼参与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 人文精神的发展观 ,意味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的解放。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的确立 ,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了新的动力与压力。人文精神的落实要求在刑事诉讼中做到“以人为本” ,保障诉讼参与人尤其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当借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契机 ,将体现人文精神的诉讼观通过刑事诉讼法规范下来 ,使我们的刑事司法更趋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刑事诉讼法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权益 法律制度 刑事司法制度
原文传递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司法解释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敏远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60,176,共31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性规范文件,主要由刑事诉讼中的职能部门颁布,旨在落实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本着制定和修改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对我国特有的这些解释性规范文件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确定其原则,分...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性规范文件,主要由刑事诉讼中的职能部门颁布,旨在落实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本着制定和修改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对我国特有的这些解释性规范文件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确定其原则,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进一步推动相关的司法解释性规范的完善,促进我国刑事诉讼实践更好地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积极推进我国的刑事程序法治。本项研究共有五个部分,包括:引言,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之特点,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之原则,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之总体评价,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的问题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司法解释 特点 原则 问题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案件如何实现“以审判为中心” 被引量:34
16
作者 龙宗智 《中国应用法学》 CSSCI 2022年第4期13-30,共18页
“以审判为中心”是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是保障认罪认罚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公正的现实需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关键在于坚持法院对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的独立判断,从而有效发挥对案件质量的把关作用。审判实践中,应当坚持依照法定证... “以审判为中心”是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是保障认罪认罚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公正的现实需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关键在于坚持法院对案件事实与法律适用的独立判断,从而有效发挥对案件质量的把关作用。审判实践中,应当坚持依照法定证明标准对案件进行实质性审查,有效审查认罪认罚自愿性;应当正确把握量刑标准,遵守改变量刑建议的正当程序;应当保障有效辩护,维护被告人合法权利;审理共同犯罪案件时,应当注意适用认罪认罚从宽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认罪认罚从宽 以审判为中心
下载PDF
监察机关留置问题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杨宇冠 高童非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71,共9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留置完成了从党内措施到国家监察措施的转变,成为监察机关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留置措施适用程序,特别是提请留置的程序、决定程序、决定的人员和方式、通知家属的内容形...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留置完成了从党内措施到国家监察措施的转变,成为监察机关采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留置措施适用程序,特别是提请留置的程序、决定程序、决定的人员和方式、通知家属的内容形式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对被留置的对象作何处理,包括先行拘留,再根据案件情况以及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决定采取何种刑事强制措施程序,也需要研究和明确。监察机关将调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移送检察机关之后,检察机关如果认为有事实和证据需要补充核实的将案件退回监察机关,此时案件仍然处于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应关押在看守所不应退回到留置状态,不应转移至监察机关办案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 刑事诉讼 监察委员会 留置 强制措施
下载PDF
日本刑事诉讼制度最新改革评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宋英辉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7,共7页
通过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与被害人权利的平衡、加大打击重大犯罪的力度、强化民众参与司法、追求诉讼效率等方面对日本刑事诉讼制度近年来的改革进行研究,可以看出日本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刑事司法的透明性,有助于提升... 通过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与被害人权利的平衡、加大打击重大犯罪的力度、强化民众参与司法、追求诉讼效率等方面对日本刑事诉讼制度近年来的改革进行研究,可以看出日本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刑事司法的透明性,有助于提升刑事司法的民主性,有利于平衡各种利益和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在立法技术层面上,其改革的内容分步骤实施,也值得称道。但同时,由于法律改革未对侦查程序进行根本性调整,也没有按照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来进行,加之日本刑事司法旧有的弊端,使得日本刑事诉讼改革仍面临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刑事诉讼 改革 评析
下载PDF
比较法视野中的印证证明 被引量:33
19
作者 龙宗智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9,共26页
英美法因特定制度背景,长期存在单一证据定案法则,但证据印证即证据契合,仍为定案的基本要求。补强证据法则体现这一要求,而“一致性”审查,归纳逻辑以及图示法、概要法等证据构造分析方法的运用亦如此。证据间的“一致性”,系陪审团心... 英美法因特定制度背景,长期存在单一证据定案法则,但证据印证即证据契合,仍为定案的基本要求。补强证据法则体现这一要求,而“一致性”审查,归纳逻辑以及图示法、概要法等证据构造分析方法的运用亦如此。证据间的“一致性”,系陪审团心证成立最重要的因素。大陆法系并无单一证据定案传统,其现代刑事诉讼也更为青睐整体性证据判断模式。法定证据制度如剔除其机械、僵化的非理性因素,其客观主义倾向及证据契合要求,与印证证明模式有相通之处。大陆法系的自由心证制度虽摒弃机械印证,但因其与实质真实主义、判决理据释明以及趋向于整体主义的证据分析方法的联系,因此仍重证据契合。但整体主义与叙事法联系,则非印证分析思路,而原子主义与图示法、概要法的联系及归纳逻辑的运用,反而突出了证据契合与融贯分析的作用。荷兰法中“孤证不能定罪”的原则及其实践中的灵活性、德国法对证言矛盾的处理、欧洲人权法院对证言补强规则的适用等,均有研究和借鉴价值。比较研究确认了印证方法的普适性,但应注意类型化区分与精细化适用,包括学习运用证据分析的技术方法,注意诉讼条件对印证方法的制约,研究单一证据定案的条件与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法 印证证明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论初查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被引量:25
20
作者 姜焕强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6-149,共4页
初查在刑事立案前被广泛运用,但刑事诉讼法对初查没有规定,导致初查的法律地位非常尴尬,初查工作引起诸多质疑。建议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初查,并借鉴法国、意大利对初查的规定,把初查、立案放在侦查程序中,取消立案的独立阶段,... 初查在刑事立案前被广泛运用,但刑事诉讼法对初查没有规定,导致初查的法律地位非常尴尬,初查工作引起诸多质疑。建议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初查,并借鉴法国、意大利对初查的规定,把初查、立案放在侦查程序中,取消立案的独立阶段,同时提高立案的标准,避免不当追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法律地位 初查工作 立案 侦查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