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罪时代的犯罪治理方略 被引量:167
1
作者 卢建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6,共16页
当今中国的犯罪现象正在经历从自然犯到法定犯、从重罪到轻罪的历史转换,犯罪治理的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顺势而变。具体而言,轻罪时代的犯罪治理应该彻底摈弃严打重刑思维,从宽严相济转向以宽为主的刑事政策,刑罚应整体趋轻,更多关注出... 当今中国的犯罪现象正在经历从自然犯到法定犯、从重罪到轻罪的历史转换,犯罪治理的策略也需要与时俱进,顺势而变。具体而言,轻罪时代的犯罪治理应该彻底摈弃严打重刑思维,从宽严相济转向以宽为主的刑事政策,刑罚应整体趋轻,更多关注出刑和制裁多元化,更加注重常态治理和依法治理,刑事程序制度也应更加轻缓与灵活,同时营造更为宽容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罪时代 犯罪治理 宽严相济 犯罪分层 刑罚轻缓
下载PDF
犯罪支配还是义务违反 快播案定罪理由之探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周光权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67,共17页
在快播案被告人实施的两类行为中,提供播放器的行为只是违反了监管义务,有成立不作为的可能性;缓存行为则积极地支配了犯罪进程,属于作为。对于作为犯,应当从存在论的角度考虑行为人对结果发生的原因及犯罪进程的支配;对于不作为,应当... 在快播案被告人实施的两类行为中,提供播放器的行为只是违反了监管义务,有成立不作为的可能性;缓存行为则积极地支配了犯罪进程,属于作为。对于作为犯,应当从存在论的角度考虑行为人对结果发生的原因及犯罪进程的支配;对于不作为,应当从义务违反的角度进行论证。快播案判决在定罪结论上完全合理,但全案以不作为犯为论证立足点,就播放器提供行为一节的法益侵害后果而言,缺乏证据支撑;将刑法外的义务作为保证人义务也存在疑问,判决理由的叙述方式给人以将《刑法修正案(九)》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监管义务罪的规定溯及既往之感。在被告人存在足以被评价为作为的缓存淫秽物品的传播行为时,法院判决没有对其充分加以论证,而将全案以不作为进行包括性评价,未必是论证判决理由的最佳方案。定罪的合理论证思路似乎应当主要针对被告人的缓存这一陈列淫秽物品行为,从作为犯的角度切入,分析行为的支配性和正犯性,将缓存行为评价为以存放、陈列方式实施的传播行为,从而将定罪的关键事实定位于存在论上难以否认的作为,使得定罪正当性得以充分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犯 不作为犯 犯罪支配 义务违反 快播案
原文传递
犯罪控制的惩罚主义及其效果 被引量:39
3
作者 樊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2-137,共26页
1979年以来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忽视或遗忘了刑法的特征与内在价值,高估了刑法影响人的行为的可能性,刑法一直保持着在功能化方向上的惯性,刑罚结构和刑罚适用面临着重刑主义的突出问题。我国的犯罪控制存在着惩罚主义的结构特征,然而惩... 1979年以来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忽视或遗忘了刑法的特征与内在价值,高估了刑法影响人的行为的可能性,刑法一直保持着在功能化方向上的惯性,刑罚结构和刑罚适用面临着重刑主义的突出问题。我国的犯罪控制存在着惩罚主义的结构特征,然而惩罚主义的意愿和努力,并没能有效遏制犯罪规模和犯罪的总体严重程度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刑事政策和刑罚体系的主导思想没有做出重大调整前,刑罚轻缓化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主义 刑法功能化 刑罚结构 犯罪控制
原文传递
论我国香港地区廉政公署调查权的法律控制——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 被引量:27
4
作者 阳平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43,共16页
作为专门反腐败机构的我国香港地区廉政公署,经历了从扩权到控权的历史变迁,其承载的价值也从最初以犯罪控制为主导转变为日益注重正当程序。在平衡这两种诉讼价值的过程中,我国香港地区廉政公署逐渐形成了静态控权与动态控权两种模式... 作为专门反腐败机构的我国香港地区廉政公署,经历了从扩权到控权的历史变迁,其承载的价值也从最初以犯罪控制为主导转变为日益注重正当程序。在平衡这两种诉讼价值的过程中,我国香港地区廉政公署逐渐形成了静态控权与动态控权两种模式。前者基于权力法定原则,通过立法明确界定香港地区廉政公署调查权的适用范围、条件、程序等,在授权的同时实现控权。后者基于权力制衡原理,通过司法权、检控权、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实现对调查权的动态制约。前者是后者运行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发挥效果的保障。我国国家监察立法可借鉴香港地区廉政公署调查权的控权经验,坚持打击腐败与保障正当程序和人权相结合的目标,确保监察委员会的必要职权,同时强化对监察权的监督、制约,实现对权力运行的静态控制与动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 廉政公署 犯罪控制 正当程序 监察法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下载PDF
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26
5
作者 孙谦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172,共12页
《人民检察》2015年第7期刊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同志的"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的若干思考"一文,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关键词 the Revised Law of CRIMINAL Procedure crime control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EXCLUSION of Illegally Obtained Evidence RESIDENTIAL Surveillance at a Designated RESIDENCE
原文传递
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现状的社会学分析与控制对策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志林 金林生 何银松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70-75,共6页
随着上海外来流动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形势亦日趋严峻。根据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系统分析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基本特征、主客观原因、发展趋势以及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科学制定控制对策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外来流动人口 犯罪 社会学分析 控制对策
下载PDF
刑法私法化:现实图景与理论空间 被引量:19
7
作者 熊亚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7-182,共16页
大体上,刑法私法化是指在以纯粹公法建构的刑法中引入私法的理念、原则与方法,以实现在刑事法治框架内的犯罪治理多元化。刑法私法化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均有显性体现,其蕴涵了恢复正义、经济效益等价值追求,如此现象的产生既有刑法之内... 大体上,刑法私法化是指在以纯粹公法建构的刑法中引入私法的理念、原则与方法,以实现在刑事法治框架内的犯罪治理多元化。刑法私法化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均有显性体现,其蕴涵了恢复正义、经济效益等价值追求,如此现象的产生既有刑法之内的原因驱动,也有刑法之外的因素使然。尽管刑法私法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刑法理论及其适用范式,但其并未走向真正的对立面。传统刑法理论中犯罪的法益侵害性、消极的责任主义原理以及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法基本原则,均为刑法私法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私法化 犯罪治理 法益侵害 责任主义 刑法基本原则
下载PDF
犯罪控制与社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思考 被引量:17
8
作者 冯卫国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和谐社会是稳定而有活力的社会,是国家与社会动态平衡的二元结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犯罪控制模式应当由传统的“国家本位模式”,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转化,应积极推进犯罪控制中的社会力量参与,以适应社会转型时期,... 和谐社会是稳定而有活力的社会,是国家与社会动态平衡的二元结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犯罪控制模式应当由传统的“国家本位模式”,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转化,应积极推进犯罪控制中的社会力量参与,以适应社会转型时期,公众对犯罪预防和控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犯罪控制 社会参与
下载PDF
犯罪场理论视角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对策 被引量:18
9
作者 叶良芳 《犯罪研究》 2021年第6期2-10,共9页
犯罪场理论的精髓在于将犯罪条件从犯罪原因系统中分离出来予以单独考察。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照搬西方的情境预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而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创新。基于犯罪场理论视角,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场的生成是时空因素、被害人因... 犯罪场理论的精髓在于将犯罪条件从犯罪原因系统中分离出来予以单独考察。这一理论并不完全照搬西方的情境预防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而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创新。基于犯罪场理论视角,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场的生成是时空因素、被害人因素、社会控制疏漏共同作用的结果。犯罪人虽然不是犯罪场的构成因素,但对其生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阻断犯罪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场 电信网络诈骗 心理控制 身份识别 阻断机制
下载PDF
十年来我国毒品滥用趋势与特点的实证分析——兼论我国毒品治理方向的调整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何荣功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在打击中发展,在治理中蔓延",是我国十年来毒品滥用的基本态势。从毒品滥用结构和种类看,传统毒品滥用仍居主导地位,但近年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新型毒品滥用增长趋势明显。在性别方面,我国男性毒品滥用一直占主导地位。从年龄... "在打击中发展,在治理中蔓延",是我国十年来毒品滥用的基本态势。从毒品滥用结构和种类看,传统毒品滥用仍居主导地位,但近年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新型毒品滥用增长趋势明显。在性别方面,我国男性毒品滥用一直占主导地位。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毒品滥用近年整体比例虽有所下降,但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新型毒品滥用低龄化趋势明显。在毒品滥用方式方面,当前出现了利用虚拟"房间",进行网络滥用等新特点。在地域分布上,虽然仍有区域不平衡问题,但毒品(尤其是新型毒品)滥用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扩大。当前毒品滥用的趋势与特点为我国今后毒品犯罪治理和禁毒工作提供了方向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滥用 毒品犯罪 禁毒 实证分析
下载PDF
信息革命下犯罪的多主体协同治理——以节点治理理论为框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裴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96,共15页
网络信息革命对于犯罪治理的影响不仅在于技术层面,还深入到理念和制度层面。社会关系围绕信息流动形成网状结构,行政执法机关、商业组织、社会公众等社会主体借由网络社会广泛参与犯罪治理活动,犯罪治理与一般社会治理的边界日益模糊... 网络信息革命对于犯罪治理的影响不仅在于技术层面,还深入到理念和制度层面。社会关系围绕信息流动形成网状结构,行政执法机关、商业组织、社会公众等社会主体借由网络社会广泛参与犯罪治理活动,犯罪治理与一般社会治理的边界日益模糊。在此背景下,基于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需求,犯罪治理从阶层化的国家治理模式转向网络化的节点治理模式,核心在于对参与犯罪治理的不同类型节点的信息能力进行协同。从制约信息能力的关键要素出发,形成犯罪治理节点协同的四项任务:节点认知协同、节点技术协同、节点资源协同、节点制度协同。从犯罪治理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上协同最终需要落脚到四项原则建立的制度框架之下予以实现,即人权保障原则、信息公平原则、比例原则和责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革命 犯罪治理 节点协同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数字正当程序
下载PDF
海峡两岸危险驾驶罪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波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3-61,共9页
我国台湾地区于1999年将不能安全驾驶罪纳入"刑法",大陆在2011年2月出台《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危险驾驶罪。二者在理论基础、刑罚目的、法条设计、实施情况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较不能安全驾驶罪与危险驾驶... 我国台湾地区于1999年将不能安全驾驶罪纳入"刑法",大陆在2011年2月出台《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危险驾驶罪。二者在理论基础、刑罚目的、法条设计、实施情况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比较不能安全驾驶罪与危险驾驶罪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之异同,有利于预测大陆危险驾驶罪的未来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驾驶罪 犯罪预防 犯罪控制 海峡两岸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犯罪控制视野下的暂缓起诉裁量权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广三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26,共7页
随着起诉裁量权的扩大化,在刑事起诉程序中运用高质量的犯罪控制策略,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促使人们积极行动并且积极合作;它还可以很好地实现有限司法资源的适当配置,从而实现诉讼效率。暂缓起诉的价值就在于它在起诉阶段将一部... 随着起诉裁量权的扩大化,在刑事起诉程序中运用高质量的犯罪控制策略,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促使人们积极行动并且积极合作;它还可以很好地实现有限司法资源的适当配置,从而实现诉讼效率。暂缓起诉的价值就在于它在起诉阶段将一部分刑事案件进行分流,使其不必进入审判程序,这不仅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实现诉讼的经济原则,同时国家检察机关通过暂缓起诉对刑事案件的介入处理,也可以达到弱化社会矛盾,调整社会关系,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从而实现犯罪控制的社会整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控制 起诉政策 暂缓起诉 恢复性司法
原文传递
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与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勇 田健夫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56-61,共6页
"不同交往理论"是美国著名犯罪学家萨瑟兰解释犯罪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在美国犯罪学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一理论的9个命题出发,可以分析这一理论的积极意义及其困境,由此可以得到对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不同交往理论 青少年犯罪 犯罪控制
下载PDF
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7
15
作者 欧阳马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7-83,共7页
西方越轨社会学的发展 ,经历了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开创阶段、以默顿为代表的正统越轨社会学阶段和以标签学派为代表的新越轨社会学阶段 ,研究对象也从违规行为转变为社会定义和标签。依据研究对象、理论内容和逻辑结构 ,可以将西方越轨... 西方越轨社会学的发展 ,经历了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开创阶段、以默顿为代表的正统越轨社会学阶段和以标签学派为代表的新越轨社会学阶段 ,研究对象也从违规行为转变为社会定义和标签。依据研究对象、理论内容和逻辑结构 ,可以将西方越轨社会学划分为结构功能、社会解组、亚文化群、社会控制、标签、日常生活方法、冲突等七大流派。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中上阶级违规问题、单位违规问题、跨学派研究和国际比较研究等将成为重要研究领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越轨社会学 犯罪 社会控制学派 冲突学派 越轨现象 结构功能学派 芝加哥社会解组学派 亚文化群学派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新思维——以体育运动为视角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任娇娇 吕伟 张如甲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5-49,共5页
体育运动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对于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而言,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功效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在于,能够塑造其自信和自尊,消除过剩精力,增强耐挫折能力,增加社会联系和培养规则意识。在体育参与预防... 体育运动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对于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而言,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功效和实践意义。研究认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在于,能够塑造其自信和自尊,消除过剩精力,增强耐挫折能力,增加社会联系和培养规则意识。在体育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理论构造层面,透过心理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维度,在复演论、精力过剩论、人格论、紧张理论和标签理论等9个理论层面,探讨和分析体育运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理论预设。在实践运作层面,体育运动的开展已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一种有效手段。西方各国积极开展各种体育项目计划和课后活动计划,利用体育基金、公共财政补贴、课后减免税等手段,以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这些计划的实施有效降低了犯罪率和再犯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青少年 预防 治理 犯罪控制
下载PDF
诈骗犯罪中被害人过错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应立 董哲理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6-102,共7页
被害人过错是诈骗犯罪既遂的重要条件。被害人自身素质低、社会风气不正及社会管理上存在漏洞是滋生诈骗犯罪被害人过错的重要原因。减少被害人过错是防控诈骗犯罪的重要措施。为此须健全法律制度,严密社会管理措施,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 被害人过错是诈骗犯罪既遂的重要条件。被害人自身素质低、社会风气不正及社会管理上存在漏洞是滋生诈骗犯罪被害人过错的重要原因。减少被害人过错是防控诈骗犯罪的重要措施。为此须健全法律制度,严密社会管理措施,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加强社会预警等,才能有效减少诈骗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犯罪 被害人过错 预防控制
下载PDF
我国当前仇恨犯罪的原因解析——以2010年以后仇恨犯罪典型案例为研究样本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旭 施鑫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65,205,共13页
仇恨犯罪是对社会具有强烈负面影响,对社会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冲击的类型化刑事案件。基于这种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频繁出现的、带有明显的仇恨动机的报复社会性犯罪和群体性暴力事件都属于仇恨犯罪的范畴。对2010年以来国内发生的35起... 仇恨犯罪是对社会具有强烈负面影响,对社会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冲击的类型化刑事案件。基于这种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频繁出现的、带有明显的仇恨动机的报复社会性犯罪和群体性暴力事件都属于仇恨犯罪的范畴。对2010年以来国内发生的35起典型仇恨犯罪案例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仇恨犯罪的深层次影响因素:社会结构性失衡是社会个体仇恨情绪的逻辑起点;社会底层的病态心理是促生仇恨动机的初始形态;传统的法外复仇文化对仇恨犯罪具有发酵作用;现阶段社会治理中的"压力控制型"治理模式则对仇恨犯罪具有反向激励作用。在全面、客观认识仇恨犯罪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当下我国仇恨犯罪的预防应遵循治标与治本结合、打击与预防并举的方针,具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恨犯罪 犯罪原因 底层群体 压力控制
原文传递
美国少年法院的变革与青少年犯罪控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英东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9-160,共12页
以"国家亲权"和"康复"理念为特征的美国少年法院及少年司法制度在20世纪80、90年代青少年犯罪率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逐步转型,趋于硬化,并逐渐向成人刑事司法制度靠拢,传统的少年法院的福利性基础遭到动摇。然而,少年... 以"国家亲权"和"康复"理念为特征的美国少年法院及少年司法制度在20世纪80、90年代青少年犯罪率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逐步转型,趋于硬化,并逐渐向成人刑事司法制度靠拢,传统的少年法院的福利性基础遭到动摇。然而,少年法院的理念已深深植入美国的法律文化当中,并且除了该制度的模式外,目前美国还没有更有效的替代机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2005年和2012年对罗珀诉西蒙斯和米勒诉阿拉巴马州两案所作的判决或将对美国少年法院未来的走向和青少年犯罪控制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少年法院 美国司法制度 犯罪控制 国家亲权 未成年人保护
原文传递
通过程序的犯罪控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迎龙 《政法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5,共11页
程序是犯罪纠纷多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程序不仅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工具,其本身也具有犯罪控制的功能.社会环境的结构变迁决定了程序现代化过程中犯罪控制功能的衍化.在权力运行的微观层面,程序的犯罪控制功能体现为对程序亲历者与社... 程序是犯罪纠纷多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程序不仅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工具,其本身也具有犯罪控制的功能.社会环境的结构变迁决定了程序现代化过程中犯罪控制功能的衍化.在权力运行的微观层面,程序的犯罪控制功能体现为对程序亲历者与社会公众的规训作用与"惩罚"效应,程序既是手段也成为目的本身;在制度层面,程序性"出罪"体系通过程序适用目的性影响实体结果,缓解过度犯罪化与刑罚化的问题,提升犯罪控制的合理性;在理论层面,程序的刑事政策化表明刑事诉讼规范具备不断回应社会需求的演进能力,也揭示了程序的犯罪控制功能不断强化的根本原因.程序的犯罪控制理论是在刑事诉讼程序现代化过程中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的反思与发展,但应存在一定限度:一是程序的犯罪控制功能发挥应当始终遵循法治原则,不能超越刑事诉讼的规范教义;二是功能主义进路的犯罪控制不能以牺牲基本的诉讼权利保障为代价.如此,方能充分发挥诉讼程序的刑事政策机能,有效完善程序法与实体法融贯的一体化犯罪控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治理 轻罪社会 程序出罪 刑事政策 企业合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