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客车正面碰撞仿真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胡玉梅 李晓红 +4 位作者 邓兆祥 王欣 刘波 江万里 刘惊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68,共5页
面向实际工程应用,聚焦于微型客车计算机正面碰撞仿真分析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探讨了单元尺寸大小、网格分布状况、时间步长等主要因素对模拟计算时间和精度的影响。并对汽车各部件在正面碰撞计算机仿真计算中的建模策略和处理方式进... 面向实际工程应用,聚焦于微型客车计算机正面碰撞仿真分析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点,探讨了单元尺寸大小、网格分布状况、时间步长等主要因素对模拟计算时间和精度的影响。并对汽车各部件在正面碰撞计算机仿真计算中的建模策略和处理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在微机上用单CPU分析软件以8h完成对某微型客车汽车的正面碰撞历程的度仿真分析,整车及主要吸能部件的变形过程及模式、典型测点的加速度时间历程等均与实车碰撞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达到了工程精度要求,满足了汽车生产企业对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的急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动态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技术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地铁车辆蜂窝式防爬器的结构设计及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陈佳明 朱涛 +2 位作者 肖守讷 阳光武 杨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664,共8页
为研究某型地铁车辆蜂窝式防爬器的吸能特性,根据轨道车辆耐撞性标准,对其吸能区域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进而研究了不同薄壁壳厚度和蜂窝厚度下蜂窝式防爬器的吸能特性。利用四次多项式响应面代理模型拟合出其压缩力效率,并运用多岛遗传... 为研究某型地铁车辆蜂窝式防爬器的吸能特性,根据轨道车辆耐撞性标准,对其吸能区域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进而研究了不同薄壁壳厚度和蜂窝厚度下蜂窝式防爬器的吸能特性。利用四次多项式响应面代理模型拟合出其压缩力效率,并运用多岛遗传算法对其压缩力效率最大值进行寻优。结果表明:多级蜂窝式防爬器的比吸能和压缩力效率都明显优于相同质量下的单级蜂窝式防爬器和圆管式防爬器;薄壁壳壁厚对多级蜂窝式防爬器的撞击力影响较铝蜂窝壁厚更为显著;通过使用四次多项式响应面法和多岛遗传算法在设计空间中寻找到其最优的壁厚组合,压缩力效率比优化前提高了6.03%,相较圆管式防爬器提高了60.96%;该防爬器在压缩力效率和比吸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应用于地铁车辆的吸能防爬环节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式防爬器 耐撞性 吸能装置 响应面法 多岛遗传算法 比吸能
下载PDF
复合材料无人艇碰撞动力学数值仿真
3
作者 李永正 张思远 +3 位作者 李清 张剑 孔志宏 崔凯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5,共5页
针对复合材料无人艇碰撞损伤特性及耐撞性能优化问题,首先开展无人艇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得到复合材料各项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在确保材料参数合理性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复合材料铺层角度下复合材料无人艇的耐撞性能数值仿真研究,... 针对复合材料无人艇碰撞损伤特性及耐撞性能优化问题,首先开展无人艇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得到复合材料各项基本力学性能参数;在确保材料参数合理性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复合材料铺层角度下复合材料无人艇的耐撞性能数值仿真研究,获得复合材料无人艇的碰撞力、位移、加速度以及主要构件的吸能,从而确定耐撞性能较优的复合材料无人艇材料铺层方案,为分析复合材料无人艇碰撞及优化无人艇耐撞性能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复合材料 耐撞性能 复合材料铺层角度
下载PDF
新型柔性护栏端头结构的拓扑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雷正保 宁寒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6,64,共6页
为了研发出一种能够满足我国新法规的新型柔性护栏端头,根据国内新出台的评价标准,利用汽车-护栏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元胞自动机的拓扑优化方法,展开对客车碰撞条件下的新型柔性护栏端头结构拓扑... 为了研发出一种能够满足我国新法规的新型柔性护栏端头,根据国内新出台的评价标准,利用汽车-护栏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元胞自动机的拓扑优化方法,展开对客车碰撞条件下的新型柔性护栏端头结构拓扑优化分析。利用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对新型柔性护栏端头设计区域进行5种不同工况下的拓扑优化分析,并得出新型柔性护栏端头结构拓扑构型;最后,利用仿真软件针对所提取的"四角弧度"端头拓扑构型进行仿真验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收敛构型与原构型的质量分数比为0.3的端头拓扑构型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柔性护栏端头由于强度过高以致车体发生绊阻和乘员加速度过大以及翻车事故的发生,车体X、Y、Z轴的最大加速度分别为11.0、0.38、4.0g,均小于评定标准的20g,满足碰撞安全性标准要求,可为公路护栏提供足够约束力,保证公路护栏的正常防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新型柔性护栏端头 元胞自动机 耐撞性 拓扑优化 验证分析
原文传递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组的爆炸原因与避免措施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彩霞 黄文 杨刚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2,共3页
分析锂离子电池反应热产生的原因,认为负极与溶剂的反应和正极分解反应产生的热量较多,易导致热失控。锂离子电池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电池内部温度达到反应物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温度急速上升而导致反应剧烈,大量产生的气体使电池内部压力... 分析锂离子电池反应热产生的原因,认为负极与溶剂的反应和正极分解反应产生的热量较多,易导致热失控。锂离子电池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电池内部温度达到反应物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温度急速上升而导致反应剧烈,大量产生的气体使电池内部压力急剧上升。从实际应用出发,提出避免锂离子电池组爆炸的措施:以避免电池受到挤压、穿刺为目的的电池箱耐撞性设计,实现电池温度控制的电池组热管理系统,以及避免过充过放的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均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组 爆炸 耐撞性 热管理 充放电均衡
下载PDF
基于ASME RT-2标准的地铁吸能装置设计及仿真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兆鑫 李永宽 夏东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8-954,共7页
为保证列车在发生碰撞时前端次要部位尽可能吸收撞击能量,减小主体结构的碰撞损伤,轨道车辆前端设有吸能结构以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保证乘客和司机的安全。首先,对比了国内外不同碰撞标准对于碰撞条件的要求,总结出各标准在撞击场景... 为保证列车在发生碰撞时前端次要部位尽可能吸收撞击能量,减小主体结构的碰撞损伤,轨道车辆前端设有吸能结构以提高车辆的被动安全性,保证乘客和司机的安全。首先,对比了国内外不同碰撞标准对于碰撞条件的要求,总结出各标准在撞击场景和撞击障碍物方面规定的异同。其次,选取严苛的ASME RT-2标准作为设计输入条件,设计了两种吸能结构方案,其结构主要包括压溃元件、端梁和角柱等,通过Ls-Dyna对两种方案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吸收能量均超过1.22 MJ。最后,对其中一种二级压溃吸能结构进行了碰撞试验,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验证了该结构能够满足ASME RT-2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吸能结构 防撞性 有限元分析 被动安全
下载PDF
材料应变率效应对2类吸能结构碰撞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冯悦 肖守讷 +2 位作者 朱涛 杨冰 杨皓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25-2635,共11页
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变形时伴随着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为了研究材料应变率效应对碰撞仿真结果的影响,以应变率敏感材料Q235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和理论解对比2种方法,证明考虑应变率效应的Q235材料模型的可靠性;然后,研究材料应... 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变形时伴随着明显的应变率效应,为了研究材料应变率效应对碰撞仿真结果的影响,以应变率敏感材料Q235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和理论解对比2种方法,证明考虑应变率效应的Q235材料模型的可靠性;然后,研究材料应变率效应对挤压式和压溃式圆锥管吸能结构碰撞载荷与吸能、变形模式等耐撞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2种受材料应变率效应的影响不明显、变形有序可控的诱导式吸能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结构,材料应变率效应影响因子不同,考虑材料应变率强化效应的挤压式吸能结构碰撞力放大因子比压溃式圆锥管结构的大;对于不同结构,材料应变率效应影响因子随速度变化的幅度不同,挤压式吸能结构的应变率效应放大因子随速度变化幅度比压溃式的小;材料应变率效应对第二类吸能结构的变形模式影响显著,应变率强化效应减少了应变率较大的变形,增加或促进了应变率较小的变形;诱导式吸能结构的变形模式受材料应变率效应的影响不明显,变形有序可控,在工程设计中可考虑采用诱导结构,以减少材料应变率效应对结构变形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 碰撞性能 吸能结构 应变率效应
下载PDF
基于高强钢与材料填充的白车身耐撞性轻量化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姚宙 郝玉敏 +1 位作者 李亦文 李红建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8-156,共9页
车身结构在碰撞中承担着变形吸能、传递碰撞力以及维持生存空间的作用,基于耐撞性前提下的白车身轻量化设计,有助于提高车辆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将车身结构碰撞形式分解为轴向压溃与横向弯曲两种工况,通过研究不同等级高强钢... 车身结构在碰撞中承担着变形吸能、传递碰撞力以及维持生存空间的作用,基于耐撞性前提下的白车身轻量化设计,有助于提高车辆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将车身结构碰撞形式分解为轴向压溃与横向弯曲两种工况,通过研究不同等级高强钢板与不同类型材料填充组合结构在两种工况下的吸能与抗弯性能,得到针对安全部件与模块的优化结论。将这些结论应用于某量产SUV车身,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提升了车身耐撞性能,同时降低了白车身质量,实现了车身的耐撞性与轻量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撞性 轻量化 高强钢 填充材料
下载PDF
基于正面碰撞的商用车吸能结构改进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立星 张汤赟 +1 位作者 高强 王良模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4-196,共3页
对于商用车整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国标主要考察两个部分:整车结构耐撞性与对应乘员保护,分别影响车身结构设计与约束系统开发,两方面需相互协作方可保证整车符合法规要求。建立了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在建立的模型的... 对于商用车整车正面碰撞安全性,国标主要考察两个部分:整车结构耐撞性与对应乘员保护,分别影响车身结构设计与约束系统开发,两方面需相互协作方可保证整车符合法规要求。建立了汽车正面碰撞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在建立的模型的基础上,使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进行联合正面碰撞仿真分析,综合评价了整车碰撞性能。针对正碰过程中出现的整车加速度偏高的问题,选取汽车前部的保险杠系统和前纵梁部件为分析对象,进行了相应的结构改进。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结构在保证了驾驶舱完整性的同时大大改善了整车加速度曲线,为后期约束系统的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吸能盒 逐级溃缩 耐撞性 加速度
下载PDF
忠州长江大桥浮式消能防撞装置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鹏 刘国贵 陶小兰 《公路交通技术》 2022年第4期99-105,共7页
针对忠州长江大桥P9过渡墩抗撞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钢结构浮式消能防撞装置,该装置主要由T型钢、L型钢、工字钢组成的桁架支撑结构以及鼓型橡胶构成;通过设置滑动滚轮以满足随水位变动的自由浮动,能以较小空间换取更大的防护范围... 针对忠州长江大桥P9过渡墩抗撞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钢结构浮式消能防撞装置,该装置主要由T型钢、L型钢、工字钢组成的桁架支撑结构以及鼓型橡胶构成;通过设置滑动滚轮以满足随水位变动的自由浮动,能以较小空间换取更大的防护范围;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其防护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浮式消能防撞装置后,船撞力折减率最高达52%,墩顶位移折减率达60%,可有效保障大桥安全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撞 抗撞能力 防撞装置
下载PDF
一种多层嵌套薄壁管的吸能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明阳 米彩盈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72-476,共5页
为了提高薄壁金属管的耐撞性能,提出一种多层嵌套方形薄壁管结构。应用非线性显式有限元法对多层嵌套薄壁管的吸能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普通方管和对称四胞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轴向碰撞过程中,多层嵌套薄壁管的变形模式为... 为了提高薄壁金属管的耐撞性能,提出一种多层嵌套方形薄壁管结构。应用非线性显式有限元法对多层嵌套薄壁管的吸能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普通方管和对称四胞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轴向碰撞过程中,多层嵌套薄壁管的变形模式为稳定的渐进层叠变形,其比吸能为25.72 k J/kg,较普通方管和对称四胞管分别提高了64%和31%;通过减小内嵌壁的壁厚可以达到结构轻量化设计目标;通过缩短内嵌壁和约束筋的高度可以有效地降低碰撞初始峰值载荷。将多层嵌套结构应用到薄壁管结构设计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薄壁管的耐碰撞性能,为车辆吸能元件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嵌套薄壁管 显式有限元法 耐撞性 轴向冲击
下载PDF
洙水河麒麟桥通航安全风险及抗撞性能研究
12
作者 朱小磊 闫显亮 刘琦 《山东交通科技》 202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以跨越洙水河航道的麒麟桥为工程背景,结合相关规范,并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桥梁通航安全风险及抗撞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桥区通航安全风险较高,桥梁抗撞性能不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桥梁防撞能力提升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 以跨越洙水河航道的麒麟桥为工程背景,结合相关规范,并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桥梁通航安全风险及抗撞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桥区通航安全风险较高,桥梁抗撞性能不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桥梁防撞能力提升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航风险 抗撞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正面碰撞中假人伤害分析及安全性改进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琳 李强红 +2 位作者 彭丽英 李三红 都雪静 《汽车科技》 2014年第4期34-44,共11页
论文了研究了正面碰撞中假人的运动过程及头部、颈部、胸部与下肢部位的伤害机理与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车身碰撞特性、乘员约束系统特性及两者间的匹配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性能,并针对车身耐撞性能、车身B柱曲线特性及转向系统、安全... 论文了研究了正面碰撞中假人的运动过程及头部、颈部、胸部与下肢部位的伤害机理与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车身碰撞特性、乘员约束系统特性及两者间的匹配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性能,并针对车身耐撞性能、车身B柱曲线特性及转向系统、安全带与气囊等约束系统对假人的伤害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基于上述分析对一款新开发车型的安全性现状进行分析并逐步做出改进方案。通过零部件试验、滑车试验及实车验证试验证明分析及改进方案的有效性,本研究对车型开发设计及安全性能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碰撞 假人伤害值 约束系统 碰撞安全性
下载PDF
仿荷薄壁管的耐撞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安煜 王连进 +1 位作者 仪垂杰 赵一凡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8年第2期86-90,共5页
针对传统薄壁圆管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结构仿生原理,主要对仿荷薄壁管在轴向冲击下的耐撞性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薄壁管做碰撞仿真,以比吸能和峰值力为评价指标,结合不同薄壁管在碰撞时发生的变形模式,分析3组仿荷薄壁管... 针对传统薄壁圆管结构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结构仿生原理,主要对仿荷薄壁管在轴向冲击下的耐撞性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薄壁管做碰撞仿真,以比吸能和峰值力为评价指标,结合不同薄壁管在碰撞时发生的变形模式,分析3组仿荷薄壁管的轴向吸能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仿荷薄壁管较普通圆管有更好的吸能特性;在比吸能指标方面,3组结构同一系列的仿荷薄壁管比吸能为:B组>C组>A组,B组结构的比吸能提升最高,比A组平均提升20%;在峰值力指标方面,同一系列的B组仿荷薄壁管较A组仿荷薄壁管的峰值力也有所提升,C组仿荷薄壁管的峰值力受胞数增加的影响最大,当胞数增加到7以上时,C组峰值力大于B组,在不影响吸能的情况下,减小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峰值力,可以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说明B组仿荷薄壁管是一种更合理的吸能结构。该研究在汽车数值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薄壁管 轴向冲击 耐撞性
下载PDF
模型参数对轨道列车吸能结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毓江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5-50,共6页
为深入地研究材料本构模型参数、材料、单元尺寸参数和网格密度分布等对车辆碰撞仿真结果的影响,基于碰撞界面的非线性接触算法,建立了典型吸能装置的动态冲击动力学模型,在进行材料动态冲击试验的前提下,考察了虚拟数字计算中涉及到的... 为深入地研究材料本构模型参数、材料、单元尺寸参数和网格密度分布等对车辆碰撞仿真结果的影响,基于碰撞界面的非线性接触算法,建立了典型吸能装置的动态冲击动力学模型,在进行材料动态冲击试验的前提下,考察了虚拟数字计算中涉及到的变形体本构模型、应变率效应等关键技术对吸能部件的响应影响形式.研究表明,变形体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简化差异对动态冲击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结构设计相同的的情况下,低碳钢材料的吸能容量要远远超过铝合金材料;而过大的网格尺寸不能准确描述结构细微的塑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列车 吸能装置 耐碰撞性能
下载PDF
副车架设计简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莉 谢涛 《传动技术》 2022年第2期24-28,共5页
副车架作为悬架系统的一个重要零件,为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和动力总成的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起到良好承载支撑作用,其改善乘坐舒适性、提升整车NVH性能、并影响着汽车动力学性能以及辅助纵梁变形等作用。详细介绍了副车架的功能、分类、... 副车架作为悬架系统的一个重要零件,为悬架系统、转向系统和动力总成的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起到良好承载支撑作用,其改善乘坐舒适性、提升整车NVH性能、并影响着汽车动力学性能以及辅助纵梁变形等作用。详细介绍了副车架的功能、分类、内部结构与接口、新技术等内容,并探索副车架设计时需注意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车架 操稳和舒适性 耐久性 耐碰撞性 NVH 结构分类 内部结构设计 新技术
下载PDF
蜂窝夹芯薄壁梁碰撞性能仿真
17
作者 金万增 陈宗明 《汽车实用技术》 2022年第6期105-109,共5页
文章建立了蜂窝夹芯薄壁梁损伤分析模型,其中蜂窝芯材采用Besant准则结合常量刚度折减方法模拟;蜂窝芯材与薄壁梁之间的胶层失效效应采用基于表面的粘性接触方法模拟。基于ABAQUS软件,研究了薄壁梁壁厚、截面宽度、碰撞角度对碰撞性能... 文章建立了蜂窝夹芯薄壁梁损伤分析模型,其中蜂窝芯材采用Besant准则结合常量刚度折减方法模拟;蜂窝芯材与薄壁梁之间的胶层失效效应采用基于表面的粘性接触方法模拟。基于ABAQUS软件,研究了薄壁梁壁厚、截面宽度、碰撞角度对碰撞性能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蜂窝夹芯可有效提升薄壁梁的碰撞性能。研究对薄壁梁吸能结构设计及其参数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芯 薄壁梁 碰撞吸能
下载PDF
帽型加筋板在碰撞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损伤变形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成鹏 徐勤茂 +3 位作者 王丹阳 王秀飞 李遥 刘昆 《船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5-61,共7页
以帽型加筋板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展落锤碰撞冲击试验,分析其损伤变形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帽型加筋板结构在碰撞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模式,进而推导得到瞬时结构抗力的解析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解析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以帽型加筋板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展落锤碰撞冲击试验,分析其损伤变形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帽型加筋板结构在碰撞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模式,进而推导得到瞬时结构抗力的解析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比较验证解析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该解析方法对帽型加筋板的碰撞性能设计及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碰撞/搁浅 帽型加筋板 耐撞性能 损伤变形
原文传递
微车正面碰撞建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静 贺敬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2-96,共5页
为分析微车前部构件的耐撞性,根据碰撞仿真理论,建立了基于求解器LSDYNA的微车正面刚性墙碰撞有限元模型,对微车正面碰撞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并将仿真结果与真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前纵梁和前围板的变形及... 为分析微车前部构件的耐撞性,根据碰撞仿真理论,建立了基于求解器LSDYNA的微车正面刚性墙碰撞有限元模型,对微车正面碰撞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并将仿真结果与真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前纵梁和前围板的变形及吸能情况,可知前围板变形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前纵梁变形吸能情况不理想,需要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仿真计算 正面碰撞 耐撞性
下载PDF
海上风力机泡沫铝夹芯板防护装置结构抗撞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鑫磊 李春 韩志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8-896,共9页
海上风能的蓬勃发展及航线密集增大了船舶与风力机的碰撞机率。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提出泡沫铝夹芯板结构防护装置的概念设计,为验证所提设计防护性能的优劣采用Ls-Dyna模拟3000 t船舶与5 MW单立柱三桩基础海上风力机碰撞过程,在不同... 海上风能的蓬勃发展及航线密集增大了船舶与风力机的碰撞机率。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提出泡沫铝夹芯板结构防护装置的概念设计,为验证所提设计防护性能的优劣采用Ls-Dyna模拟3000 t船舶与5 MW单立柱三桩基础海上风力机碰撞过程,在不同船舶速度下对比分析相同厚度不同层数夹芯板防护装置结构抗撞性能。结果表明:厚度相同时,5层防护结构对提高海上风力机安全性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抑制风力机塔顶动力响应;5层抗撞性能优于3和4层结构;船速分别为0.5 m/s、1 m/s及2 m/s时,防护装置初始动能吸收比分别为76.9%、79.7%及78.5%,5层结构的吸能比最高;随船速增加,塔架受到损伤程度加剧,其吸收能量增幅小于初始能量增幅;三种速度下,塔顶最大位移分别为80.8 mm、169.7 mm、375.5 mm,塔顶位移响应与船舶动能变化趋势一致;随初始动能增长,防护装置最大撞深呈线性增长趋势,其增长幅度小于初始动能增长幅度,且随泡沫铝夹芯板层数增加撞深增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护装置 海上风力机 泡沫铝夹芯板 抗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