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5例CT和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朋 吕国士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对颅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T和MRI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5例颅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单骨型5例,多骨型20例,其中15例跨越中线累及双侧... 目的对颅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T和MRI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5例颅面骨纤维异常增殖症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单骨型5例,多骨型20例,其中15例跨越中线累及双侧颅面骨。CT表现为囊状膨胀样、磨玻璃样及硬化改变;MRI表现以膨胀样改变为主,自然孔道明显变形,组织成分不同MRI表现亦不同。结论 CT能够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MRI能够判断病变的病理学基础,两者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术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颅面骨畸形 纤维骨性病变
下载PDF
Foxi蛋白对第1、2鳃弓衍生物的发育调节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长琛 于晓波 潘博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12期8-9,2,共3页
第1、2鳃弓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结构,可分化为颅面骨骼、耳等结构。鳃弓发育异常可导致斑马鱼、大鼠等动物产生颅面、耳等结构畸形。Forkhead(Fox)蛋白家族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转录因子,该家族中Foxi在胚胎内外胚层的不同时期有... 第1、2鳃弓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结构,可分化为颅面骨骼、耳等结构。鳃弓发育异常可导致斑马鱼、大鼠等动物产生颅面、耳等结构畸形。Forkhead(Fox)蛋白家族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转录因子,该家族中Foxi在胚胎内外胚层的不同时期有相应程度的表达,foxi1基因突变斑马鱼存在颚骨、耳板缺失及鳃弓神经嵴细胞凋亡增加等异常,Foxi1突变大鼠、狗等动物中也有相似异常。Foxi蛋白可能通过先驱因子作用调节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整个胚胎颅面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弓 Foxi 颅面畸形
原文传递
视网膜母细胞瘤术后半侧颜面发育畸形的综合整复术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冬梅 刘静明 +1 位作者 闵燕 朱正宏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4-617,共4页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Rb)术后半侧颜面发育畸形综合整复的效果。方法 对 8例Rb术后半侧颜面发育畸形患者行Ⅱ期手术 ,修复其眶、颧、颞部塌陷及颞部“皮包骨”畸形 ,矫正其眼窝凹陷和结膜囊狭窄。第Ⅰ期手术采用...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Rb)术后半侧颜面发育畸形综合整复的效果。方法 对 8例Rb术后半侧颜面发育畸形患者行Ⅱ期手术 ,修复其眶、颧、颞部塌陷及颞部“皮包骨”畸形 ,矫正其眼窝凹陷和结膜囊狭窄。第Ⅰ期手术采用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HA)块行眶、颧、颞部充填及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HA块 ,并行HA义眼台眶内植入术 ;术后半年行第Ⅱ期手术 ,采用游离前臂皮瓣或游离皮片移植再造结膜囊。结果  8例Rb术后半侧颜面发育畸形患者综合整复术后随访 6个月以上 ,患者面部对称 ,外观满意 ,义眼配戴良好。结论 Ⅱ期手术修复Rb术后患者半侧颜面发育畸形 ,虽较Ⅰ期修复手术周期长 ,但修复效果良好 ,患者外观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颅面骨畸形 眼球内陷 整形外科 HA义眼台眶内植入术 RB
原文传递
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志远 刘静明 +1 位作者 邱鄂 李永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评价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患者接受同期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及口内切口行颧骨复合体截骨复位,并采用钛网或个性化颅骨修复体修补颅骨缺损,所有患者术前、... 目的评价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患者接受同期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冠状切口、下睑缘切口及口内切口行颧骨复合体截骨复位,并采用钛网或个性化颅骨修复体修补颅骨缺损,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拍摄双眶轴位及冠状位CT、头面部三维CT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7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3个月颞部轻度塌陷,其余患者颅面部基本对称,颅面部畸形基本消失。结论颧骨复合体骨折伴颅骨缺损的治疗应以颧骨体的准确复位作为手术成功的关键,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骨折 颅骨 颅面骨畸形
下载PDF
额缝截除额顶换位的全额眶成形术治疗额缝早闭症
5
作者 严俊 崔杰 +1 位作者 季易 沈卫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研究额缝截除额顶换位的全额眶成形术治疗额缝早闭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额缝截除联合额顶换位的全额眶成形术治疗的额缝早闭症患儿临床资料。术中首先把... 目的研究额缝截除额顶换位的全额眶成形术治疗额缝早闭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额缝截除联合额顶换位的全额眶成形术治疗的额缝早闭症患儿临床资料。术中首先把额、顶部颅骨分为2块骨截下,然后截下额眶带,随后将早闭额缝截除,再把顶部的骨块翻转移到眶上,把额骨分成2块置于顶部,最后用可吸收板固定。术前及术后约3个月进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测量颅腔容积变化,并随访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及额缝早闭复发情况。结果共纳入5例额缝早闭症患儿,男4例,女1例,年龄5~14个月。手术时间4.5~5.5 h,术中出血量50~150 ml。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颅腔容积较术前增加48.53~172.00 cm^(3)。随访3~6个月,三角头畸形完全改善,未见额缝早闭复发,头颅外形稳定。结论额缝截除额顶换位的全额眶成形术治疗额缝早闭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效果肯定,术后近期不易复发,远期情况还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颅面骨畸形 三角头畸形 额眶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矫治下颌前突:相关下颌支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905-3909,共5页
背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是矫治下颌骨畸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最初提出的改进方法大多是依据临床的观察和经验,可用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借鉴的解剖数据非常有限,近20年来,此类解剖学研究日渐增多。目的:全面了解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 背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是矫治下颌骨畸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最初提出的改进方法大多是依据临床的观察和经验,可用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借鉴的解剖数据非常有限,近20年来,此类解剖学研究日渐增多。目的:全面了解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的下颌支的形态学研究的方法,明确目前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相关研究的进展。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1至2011年收录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研究的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文章共计26篇。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骨切开位置密切相关的下颌小舌区域骨松质的分布情况、与劈开过程相关的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之间骨松质的分布以及与固定过程相关的下颌管在角部及角前部的定位和走向,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避免并发症的关键问题。针对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手术过程,制定出术前CT检查的具体项目,依据所测量的数值指导临床操作,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解剖学测量的基础研究能更大程度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下颌前突 矢状劈开 并发症 下颌支 下颌小舌 骨松质 下颌管 下牙槽神经
下载PDF
Perioperative Care of the Adult Patient with Johanson-Blizzard Syndrome
7
作者 John Nivar Dennerd Ovando +1 位作者 Joe Tran Lawrence Chinn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23年第10期212-220,共9页
Johanson-Blizzard syndrome (JBS) is a rare genet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craniofacial abnormalities,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pancreatic exocrine insufficiency, and involvement... Johanson-Blizzard syndrome (JBS) is a rare genet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craniofacial abnormalities,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pancreatic exocrine insufficiency, and involvement of other organ systems to varying degrees. Patients with JBS may requi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to address the underlying phenotypic abnormalities. The many craniofacial abnormalities found in patients with JBS are a concern for the anesthesiologist.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n adult patient with JBS who is undergoing implantation of a leadless pacemaker. Considering the many cardiac and craniofacial abnormalities in these patients, the anesthesiologist should order diagnostic tests such as echocardiography to assess cardiac function, as well as be prepared to perform advanced airway techniques for difficult airways. The anesthetic provider should be aware of the varied phenotypic expression of JBS and should individualize the anesthetic plan to each patient. Prior medical literature on the 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is scarce and limited to pediatric patients. This is the first case report addressing anesthetic concerns in an adult patient with J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hanson-Blizzard Syndrome ANESTHESIA Difficult Intubation Pancreatic Exocrine Insufficiency craniofacial abnormalities
下载PDF
适时、适宜、适度地开展错[牙合]畸形的早期防与治 被引量:2
8
作者 白玉兴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9-793,共5页
近年,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成为正畸领域的热点问题,随之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和讨论,更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范。错[牙合]畸形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畸形。临床可在准确分... 近年,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成为正畸领域的热点问题,随之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和讨论,更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范。错[牙合]畸形是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畸形。临床可在准确分析病因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合的适应证,借助生长发育优势,在错[牙合]畸形形成初期选择合适的矫治器,纠正错[牙合]畸形,有效预防和阻断错[牙合]畸形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如何开展正畸治疗、开展早期矫治的基础和保障、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开展早期矫治应关注的问题、积极倡导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多学科合作与协作,以及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看待“颜面管理”六方面,探讨如何适时、适宜、适度地开展错[牙合]畸形的早期防与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颅面骨畸形 生长和发育 正畸学 阻断 正畸学 预防 早期矫治
原文传递
颅颌面生长发育与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 被引量:2
9
作者 金作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4-799,共6页
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目前口腔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生长发育特点以及不同牙列时期的牙弓发育规律对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重要目标是去除影响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因素,使其恢... 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是目前口腔正畸医师关注的热点。颅颌面部软硬组织生长发育特点以及不同牙列时期的牙弓发育规律对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的重要目标是去除影响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因素,使其恢复正常。本文重点从颅颌面及牙列生长发育的特点出发,讨论不同颅颌面生长型与不同牙列期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骨畸形 生长和发育 错[牙合] 正畸学 阻断 正畸学 预防 早期矫治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in treating congenital maxillomandibular syngnathia:A case report
10
作者 Li-Qin Lin Shan-Shan Bai Min We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5期650-655,共6页
BACKGROUND Congenital maxillomandibular syngnathia is an extremely rar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craniofacial malformations and inability to open the mouth adequately, which leads to problems with feeding, swallowing... BACKGROUND Congenital maxillomandibular syngnathia is an extremely rar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craniofacial malformations and inability to open the mouth adequately, which leads to problems with feeding, swallowing, and breathing as well as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 The main goal of the surgery is to release the ankylosis, establish functioning mandible, and prevent re-fusion.However,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this disease are rarely reported.CASE SUMMARY Here, we report a 7-mo-old girl with bilateral maxillomandibular syngnathia.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difficulty in feeding, breathing, sounding, and swallowing and had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For treatment, we performed bone isolation by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and used silicone to fix the wound surface to prevent refusion of bone.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only syngnathia case in the literature treated using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With the guidance of precise navigation, we were able to minimize operation time by at least one hour,the patient's blood vessels, nerves, and tooth germs were well protected, and excessive bleeding was avoided. After six weeks, the patient showed improvement in mouth opening and no major issues of feeding.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accuracy,effectiveness, and surgical safety in correcting congenital maxillomandibular syngnath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niofacial abnormALITIES MANDIBULAR diseases MAXILLA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High prevalenc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Marfan's syndrome
11
作者 Mo Li He Quanying +2 位作者 Wang Yinna Dong Birong He Jinh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7期3150-3155,共6页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urrent evidence about the prevalenc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patients with Marfan's syndrome,and discuss some proposed potential mechanisms for this relationship.Data sources The data i...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urrent evidence about the prevalenc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patients with Marfan's syndrome,and discuss some proposed potential mechanisms for this relationship.Data sources The data in this review were mainly from Medline and PubMed articles published in English from 1990 to 2013.The search term was "Marfan's syndrome and sleep apnea".Study selection Clinical evidence about the epidemiology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patients with Marfan's syndrome; the mechanism that cause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Marfan's syndrome,and coexist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Results A high prevalenc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exists in patients with Marfan's syndrome.The potential reasons are craniofacial abnormalities and lax upper airway muscles,which lead to high nasal airway resistance and upper airway collapse.Obstructive sleep apnea mechanically deteriorates aortic dilatation and accelerates progression of aortic aneurysms.The condition is reversible and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and adequat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therapy are possible effective therapies to delay the expansion of aortic diameter in patients with Marfan's syndrome.Conclusion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Marfan's syndrome.Craniofacial abnormalities and lax upper airway are the main mechanisms.Untreate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ccelerates progression of aortic dissection and rupture.Effective therapies for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could postpone the aortic dilatation in patients with Marfan's syndr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ep apnea Marfan's syndrome EPIDEMIOLOGY craniofacial abnormalities THERAPY
原文传递
头形异常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治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欢 孟玉石 +2 位作者 蔡香莲 陈双 陈玲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635-638,共4页
头形异常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可能引起发育畸形,国内发病率较高。本文对婴幼儿头形异常的危险因素及近年来预防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颅面骨畸形 颅缝 婴儿 新生 综述
原文传递
2例鞍棘CT及MRI表现
13
作者 朱道明 赵慧艳 +2 位作者 胡兴荣 谭四海 刘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1-1273,共3页
鞍棘指鞍背前面中线处向前突出骨棘,其尖端可达垂体窝中心[1],属解剖学异常,发生率约1/8000~1/5000[2];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脊索头端残余成分、硬脑膜皱襞或血管骨化所致[1]。鞍棘成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指脊索头端不... 鞍棘指鞍背前面中线处向前突出骨棘,其尖端可达垂体窝中心[1],属解剖学异常,发生率约1/8000~1/5000[2];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脊索头端残余成分、硬脑膜皱襞或血管骨化所致[1]。鞍棘成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指脊索头端不完全退化,后者是颅底严重创伤后出现的类似骨刺样改变。本文报告2例鞍棘的CT和MRI表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4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2例临床诊断为鞍棘致中枢性性早熟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骨畸形 青春期 早熟 诊断显像 鞍棘
下载PDF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颅底形态学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伦昆 胥曦 +8 位作者 赵珊巴嘎 舒凯翊 李曦源 梁迎香 冯时 刘伟 唐晓军 尹琳 张智勇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0期1148-1154,共7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的颅底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 探讨其颅底的形态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一中心的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单侧受累的HFM患儿头颅螺旋CT三维数据资... 目的通过对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的颅底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 探讨其颅底的形态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一中心的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单侧受累的HFM患儿头颅螺旋CT三维数据资料, 根据Pruzansky-Kaban分型标准将患儿分为Ⅰ型、Ⅱa型、Ⅱb型及Ⅲ型共4组, 应用Mimics 17.0软件对其颅底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颅底线性测量指标包括:鞍结节至视神经管(OT)、圆孔(FrT)、卵圆孔(FT)、内耳道(IT)、舌下神经管(HT)的距离及前床突至蝶骨小翼(ClS)、颞骨岩脊(ClP)的距离;颅底角度测量指标包括:前颅角、中颅角、后颅角及岩脊角。使用SPSS 26.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各分型组内比较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不同分型组间比较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HFM患儿40例, 男22例, 女18例;年龄5~15岁;每组10例。颅底的角度测量结果显示, Ⅰ型HFM健侧中颅角明显大于患侧, Ⅲ型HFM健侧中颅角及岩脊角明显大于患侧,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a及Ⅱb型HFM健侧及患侧颅底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底的线性距离测量结果显示, Ⅰ型HFM健侧FrT、HT大于患侧, Ⅱa型HFM健侧FrT、IT、HT、ClP均大于患侧, Ⅱb型HFM健侧IT、HT及ClP均大于患侧, Ⅲ型HFM健侧HT大于患侧,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 4组HFM颅底FrT及ClP的测量值比率(患侧/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的患侧与健侧颅底形态具有差异, 颅底角度方面差异主要集中于中颅角, Ⅰ型及Ⅲ型具有相似性, 患侧中颅角明显小于健侧;线性测量方面差异主要位于舌下神经管, 各型HFM患侧舌下神经管至鞍结节距离均明显短于健侧, 表明患侧颅底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骨畸形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颅底 测量
原文传递
Bipartition截骨治疗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
15
作者 黄嘉蕊 韦敏 +3 位作者 俞哲元 袁捷 徐梁 朱一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目的探讨Bipartition截骨术结合颅骨重塑治疗眶距增宽症伴发面中部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和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1例,年... 目的探讨Bipartition截骨术结合颅骨重塑治疗眶距增宽症伴发面中部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和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眶距增宽症合并颌面部发育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19岁。术前采集患者全头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对手术进行设计,并进行手术模拟,确定术中去骨量及V形截骨线角度。手术采用经颅内径路,额部颅骨开窗,完成颅面整体Monobloc联合截骨游离整块颅-眶-上颌骨组织后,再根据术前三维设计的方案行Bipartition截骨V形截除眶间骨块及沿中线纵向劈开硬腭,最终使颅面骨分为2段完全游离的骨块,重塑额部,将双侧眶-上颌骨块内旋并固定,以肋软骨隆鼻。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眼球活动、视力、嗅觉、鼻部形态、骨性眶间距(IOD)、眶距增宽外观形态的改善程度。结果2例患者均去除眶鼻骨15 mm;IOD分别缩窄为17 mm和19 mm。2例患者均在术后出现轻度脑脊液漏,分别去枕平卧5 d和8 d后自愈。男患者出现冠状切口处局部皮肤感染,换药1周后痊愈。女患者术后1周鼻尖近鼻小柱部分破溃,清创修整后痊愈。随访4~11个月,2例患者的眼球活动可,视力可,无复视,辐辏功能正常,嗅觉正常。鼻部重建形态可,眶距增宽的外观形态得到有效纠正,但鼻部形态及内眦赘皮仍需进一步修整。结论Bipartition截骨术能有效治疗面中部过宽,通过两侧颅-眶-颧-上颌骨块内旋固定可使高拱形腭降低,使上颌咬合平面平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骨畸形 先天畸形 重建外科手术 颌面畸形 计算机辅助设计 眶距增宽症
原文传递
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突眼严重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
16
作者 崔杰 沈卫民 +2 位作者 季易 孔亮亮 陈建兵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2期1358-1363,共6页
目的探讨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突眼严重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应用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临床效果、并发症(脑脊... 目的探讨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突眼严重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应用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的学龄期Crouzon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临床效果、并发症(脑脊液漏、感染等)及手术安全性情况。结果共纳入12例患儿,男9例,女3例,年龄6岁~12岁1个月,平均7.1岁;颅型4例,颅面型6例,其他2例;均伴有明显的突眼畸形。手术过程顺利。随访3~2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头颅前后径延长距离为(19.1±3.3)mm,范围15.2~25.6 mm,头颅指数从术前的97.5%降低至术后的80.0%,颅面外形良好,突眼和后颅平坦外观均得到较好改善;除1例患儿出现牵张成骨器延长杆外置部位感染外,无额眶回缩、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额眶内牵张成骨术治疗学龄期伴严重突眼的Crouzon综合征效果肯定,突眼改善明显,术后脑脊液漏及感染发生率低,效果稳定。该术式是伴严重突眼的大龄Crouzon综合征患儿的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颅面骨畸形 骨生成 牵张 CROUZON综合征 突眼
原文传递
Van Maldergem综合征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郭佩佩 潘博 蒋海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7-581,共5页
Van Maldergem综合征由编码原钙黏蛋白家族的成员DCHS1或FAT4的基因突变引起,是一种罕见的以生长迟缓、智力发育障碍、颅面畸形以及四肢和骨骼发育不良为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目前对于Van M... Van Maldergem综合征由编码原钙黏蛋白家族的成员DCHS1或FAT4的基因突变引起,是一种罕见的以生长迟缓、智力发育障碍、颅面畸形以及四肢和骨骼发育不良为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目前对于Van Maldergem综合征的报道较少,对此病的认识尚存不足。作者对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n Maldergem综合征 智力障碍 颅面畸形
原文传递
胎儿乙醇综合征与颅面和牙齿结构发育的关系
18
作者 唐开亮 于兰 李纾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97-300,共4页
胎儿乙醇综合征是妊娠期间母体摄取过量的乙醇引起的严重胚胎发育紊乱,本文就胎儿乙醇综合征对颅面及牙齿结构发育的作用效应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胎儿乙醇综合征 颅面畸形 牙发生 胚胎发育
下载PDF
颅缝早闭额眶后缩畸形的早期手术治疗
19
作者 薄斌 John Persing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颅缝早闭引起的额眶后缩畸形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本组共10例额眶后缩患者,年龄6-9个月。非综合征性颅缝早闭8例,其中额缝早闭2例、单侧冠状缝早闭3例、双侧冠状缝早闭3例;综合征性冠状缝早闭2例,分别为阿佩尔综合征(A... 目的探讨颅缝早闭引起的额眶后缩畸形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本组共10例额眶后缩患者,年龄6-9个月。非综合征性颅缝早闭8例,其中额缝早闭2例、单侧冠状缝早闭3例、双侧冠状缝早闭3例;综合征性冠状缝早闭2例,分别为阿佩尔综合征(Apert syndrome)和克鲁宗综合征(Crouzon syndrome)各1例。采取双侧额顶部开颅,眶周“C”型截骨、前移以及额骨放射状骨切开塑形的方法纠正额眶后缩畸形。结果手术后额眶后缩畸形明显改善,外形良好,无严重并发症。8例术后随访3-11个月,颅面部外形维持良好,额眶后缩畸形无复发。结论额骨、眶周联合截骨塑形前移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矫正颅缝早闭所致额眶后缩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外科 整形 颅面骨畸形
原文传递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儿非病变侧下颌骨形态改变特点
20
作者 陈亦阳 刘佳玉 +3 位作者 万全 卢志远 高梓君 刘佳梦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4期234-240,共7页
目的通过几何形态学方法分析比较半侧颜面短小(HFM)畸形患儿下颌骨非病变侧与正常下颌骨的形态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HFM畸形Ⅱb及Ⅲ型患儿(1岁以下)三维CT数据,以同时期同年龄... 目的通过几何形态学方法分析比较半侧颜面短小(HFM)畸形患儿下颌骨非病变侧与正常下颌骨的形态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16例HFM畸形Ⅱb及Ⅲ型患儿(1岁以下)三维CT数据,以同时期同年龄段16例无颅颌面畸形的儿童下颌骨CT为对照。对CT数据进行抽提三维模型,绘制非病变侧下颌骨水平面及矢状面投影,对投影进行标点,转化为坐标数据导入MorphoJ进行典型变量分析。将非病变侧下颌骨三维模型同正常组下颌骨模型三维叠印,显示患者组非病变侧下颌骨三维形态特点。结果患者组典型非病变侧典型下颌骨同正常组典型下颌骨三维叠印提示,患者组非病变侧髁突向内偏曲,升支后倾,体部略外展,颏部略向前突。典型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与对照组在水平面投影(马氏距离=6.4729,P<0.001;普氏距离=0.0477,P=0.0262)和矢状面投影(马氏距离=6.4227,P<0.001;普氏距离=0.0596,P=0.0006)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水平面投影可见患者组非病变侧颏部向对侧偏斜,颏部与体部交界区弯曲度较大,髁突横轴相对于体部向外旋转;矢状面投影可见患者组非病变侧体部-升支弯曲度减小,髁突沿长轴方向缩短。结论HFM畸形患儿非病变侧较正常组差异明显,表现为颏部延长、颏部与体部交界区水平弯曲度较大、体部-升支矢状弯曲度减小、髁突横轴相对于体部向外旋、髁突沿长轴方向缩短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ENHAR综合征 颅颌面畸形 下颌骨 几何形态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