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4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被引量:773
1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②从空间上看,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且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东部省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区的规律,同时它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③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基础、自然条件和政策影响的差异作用,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耦合度 城市化 生态环境 时空分析
下载PDF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59
2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 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量揭示出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区域耦合度的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关联度计算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16项城市化指标和影响城市化的10项生态环境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反映出系统交互耦合的机理;(2)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布基本符合东、中西空间分异的规律。根据耦合度大小并结合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阶段,大致将全国省区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等4种类型,其中以拮抗类型为主;(3)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化 中国 灰色关联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指标 耦合度 耦合系统 定量分析 交互作用 系统耦合 演变规律 空间分布 角度分析 系统要素 研究结果 约束作用 胁迫作用 空间分异 经济发展 关联度 互耦合 波动性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被引量:331
3
作者 乔标 方创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03-3009,共7页
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交互胁迫、动态演进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认为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各个层面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交互胁迫的耦合发展过程.在这... 在分析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状况之间交互胁迫、动态演进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认为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城市化的各个层面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交互胁迫的耦合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演化周期将经历低级协调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螺旋式上升4个阶段,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耦合过程的实质,就是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由低级协调共生向高级协调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河西走廊为例,对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1985~2003年间,河西走廊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状况曲折下降,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响应较为明显,但相对于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的响应又有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河西走廊处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阶段,然而协调耦合度的增长很快,整个协调发展系统即将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生态环境危机正在进入潜伏期.基于动态耦合模型所建立的协调耦合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动态耦合的演变情况.根据河西走廊耦合度的变化可知,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往往是需要一定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必将随城市化而好转.因此,正确认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的动态耦合规律,采取适当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促进河西走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耦合度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 被引量:297
4
作者 姜磊 柏玲 吴玉鸣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799,共12页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范围判断的错误。论文着重讨论并修正了耦合度公式出现的错误,并将之推广到n个系统。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度公式,建立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单元2003—2014年三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在2003—2014年间,从总体来看,耦合度和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来看,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1个省域单元耦合度具备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然而,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 生态环境 耦合 耦合公式 协调 中国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70
5
作者 刘耀彬 宋学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协同论的观点,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模型涉及了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协调度函数和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人工神经BP网络.根据建立的模型,结合城... 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协同论的观点,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模型涉及了功效函数、耦合度函数、耦合协调度函数和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人工神经BP网络.根据建立的模型,结合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阶段特征,将对应的耦合度值和耦合协调度值分别划分为4个评判区间,作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分析与预测的依据.最后,应用此模型,以徐州市为对象,对耦合度模型及其预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实证研究 评价指标体系 预测模型 功效函数 协调分析 阶段特征 区间 观点
下载PDF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江苏省的数据 被引量:125
6
作者 江红莉 何建敏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8,共6页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交互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并对江苏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7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在曲折变化中缓慢上升;经济与生态环境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协调耦合度经历了“九五”期间的快速下降和2001年后逐渐上升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生态环境 动态耦合 耦合度 协调发展
下载PDF
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02
7
作者 毕其格 宝音 李百岁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5-1004,共10页
本文在建立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揭示了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主要因素及耦合关系,并从时空角度对耦合度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在建立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揭示了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主要因素及耦合关系,并从时空角度对耦合度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系统要素耦合的机制复杂,而且关系密切;耦合度空间分布呈现与人口规模相反的规律,全区可划分为协调、磨合、拮抗和低水平耦合等4种类型。总体而言,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空间分布基本以拮抗类型为主、低水平耦合次之,与1990年相比,2000年的耦合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耦合度时序变动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区域经济 灰色关联分析 耦合度 内蒙古
下载PDF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特征及机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98
8
作者 刘耀彬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6-462,共7页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及规律,在灰色关联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揭示出该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它们耦合作用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城市化...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及规律,在灰色关联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了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揭示出该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它们耦合作用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总体上表现在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作用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约束作用两个方面,由此遴选出作用于生态环境的8项主要的城市化指标和影响城市化的9项主要的生态环境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反映出系统交互作用的机制;②计算显示1990—2003年间江苏省耦合强度的变化呈现出先大后小,再变大的“U”型形状,依据其变化特点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③江苏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布基本符合南北空间分异的规律,依据其耦合特性,将全省13个行政市划分为4种耦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关联度 耦合度 江苏
下载PDF
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 被引量:100
9
作者 王琦 汤放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1-167,202,共8页
构建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洞庭湖区的耦合度、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的动态演变上看,2000—2004年洞... 构建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洞庭湖区的耦合度、协调度和综合发展值,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序的动态演变上看,2000—2004年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为中度失调,2005年开始转入基本协调,2009年实现中度协调。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岳阳于2008年最早实现中度协调状态,常德和益阳则分别于2009年、2010年达到中度协调。虽然近14年来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离高度协调状态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经济社会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生态经济社会系统 耦合度 协调度
原文传递
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 被引量:100
10
作者 郭付友 李诚固 +1 位作者 陈才 甘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9-56,共8页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时序分析、面板分析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的时空演变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时序分析、面板分析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的时空演变与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关系不断优化完善,但省域之间差异明显,由北向南逐渐升高;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受时间因素和区域因素的双重作用,且时间因素作用发挥强于区域因素,侧面反映了东北振兴以来区域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3耦合发展度水平接近的地区空间集聚现象明显,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始终是热点区,黑龙江北部和东部地区始终是冷点区。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认为东北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发展度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包括区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政府调控作用以及社会保障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耦合度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7
11
作者 曹诗颂 王艳慧 +3 位作者 段福洲 赵文吉 王志恒 房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14-2622,共9页
保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以扶贫开发"新纲要"中规划的14个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为例,基于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SRP)的概念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经济... 保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以扶贫开发"新纲要"中规划的14个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为例,基于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SRP)的概念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社会、经济两方面构建了县级尺度上的经济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贫困耦合模型,对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进行了耦合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胡焕庸线"能够很好地刻画连片特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贫困以及两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胡焕庸线"对于我国贫困东西格局划分和减贫的影响;连片特困区脆弱生态环境与经济贫困共生共存,应该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通过保护地区生态环境来达到减少经济贫困的目的;研究区一半左右的县市为衰退失调型,且两者不能做到同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生态脆弱性 经济贫困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胡焕庸线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79
12
作者 孙爱军 董增川 张小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6-453,共8页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血脉,解决用水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用水技术效率,为了测度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之间的协调程度,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面板数据模型,计算不同城市经济的用水技术效率,然后计算城市经济综合水平,最后借鉴物理学...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血脉,解决用水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用水技术效率,为了测度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之间的协调程度,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面板数据模型,计算不同城市经济的用水技术效率,然后计算城市经济综合水平,最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不同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分别得到1990至2003年的协调度,进行分级后并且在图上标注,显示不同区域的差异。对不同城市、不同年份的计算结果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动态地分析与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的协调程度虽然逐步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不高,只有发展经济与提高用水技术效率并举,才能改进协调度,从而为政府实施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用水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效率 城市经济 协调发展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70年来陕西省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 被引量:79
13
作者 王继军 姜志德 +5 位作者 连坡 郭满才 姜峻 苏鑫 李慧 牛艳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130-5137,共8页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实现农业产业与资源相一致,建立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耦合度可以阐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互动关系,判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在分析陕西省纸坊...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实现农业产业与资源相一致,建立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耦合度可以阐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互动关系,判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在分析陕西省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参照系统科学等理论及相关研究结果建立了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度模型,并计算和分析了该流域70a来的耦合度。结果表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Ⅰ.经济系统依赖生态资源进行原始化农业生产阶段;Ⅱ.农业生产掠夺式利用生态资源,生态系统供给能力不断减少阶段;Ⅲ.农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化发展阶段;Ⅳ.降低农业发展速度,促使生态系统重建阶段。纸坊沟流域从1938~2008年先后经历了第Ⅰ阶段、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目前处于第Ⅲ阶段,但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已潜伏了越来越大的危机,到2018年系统耦合突破"协调"界限,"相悖态势"将明显表现出来。为此,纸坊沟流域必须调整产业布局,发展草畜产业,进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 耦合度 态势 纸坊沟流域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78
14
作者 贾士靖 刘银仓 邢明军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3-575,共3页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系统序参量贡献度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演化 被引量:77
15
作者 刘艳军 刘静 +1 位作者 何翠 冯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7-517,共11页
揭示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互动演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9年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环境水平小幅波动下降。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 揭示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互动演化的一般规律,通过定量分析1995-2009年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995年以来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环境水平小幅波动下降。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耦合度呈现出逐年增大趋势,表明二者的耦合程度不断提高;同期中国区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对资源环境水平演变产生明显的"胁迫"影响,但胁迫程度逐渐减小。区域开发效率提升、资源环境政策和制度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优化、单位能耗GDP产出提高以及环保投入增加等因素对胁迫程度减小具有推动作用,其中区域开发效率提升是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开发强度 资源环境水平 耦合度 响应度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演变与过程模型 被引量:76
16
作者 曹广忠 刘涛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95,共10页
在对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中国城镇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省区城镇化核心驱动力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协调;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超过第二产业... 在对城镇化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灰色关联分析基础上,从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中国城镇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省区城镇化核心驱动力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协调;服务业的驱动作用已超过第二产业,但工业仍是中西部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乡村工业化短期内对城镇化有延滞作用,但对城镇化的平稳推进和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长期效应;笔者更倾向于用内生的观点看待中国城镇化。文章建立了基于驱动力演变的城镇化四阶段模型,并提出应以科学的区域定位为基础培育区域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驱动力 城镇化过程模型 岭回归 灰色关联分析 耦合度
下载PDF
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特征研究 被引量:74
17
作者 陈端吕 彭保发 熊建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38-1346,共9页
以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度、协调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系统达到最佳耦合协调状态的因子贡献度,探讨系统因子对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调控适应机制。研究表明:①从耦合程... 以环洞庭湖区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度、协调度模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系统达到最佳耦合协调状态的因子贡献度,探讨系统因子对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调控适应机制。研究表明:①从耦合程度的时序看,10a间耦合度变动趋势较平稳,2003-2011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基本为拈抗状态,2012年正在向磨合时期过渡。对于序参量年度变化率比较,年度变化都比较平稳,序参量之间协同作用的强弱程度体现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并不十分理想。②2003-2012年环洞庭湖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程度基本还处于中低水平。2003~2011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关系处于低度协调,2012年开始转入中度协调,洞庭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③2003~2005年耦合度处于较高状态,但协调度却不处于高位。2006-2012年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④生态经济系统评价因子的贡献度,是系统耦合协调达到理想等级的评价因子重要性,反映某项评价指标对耦合或协调最佳状态的贡献程度。生态环境子系统的评价因子贡献度大下社会经济子系统,说明了对于系统理想状态的调控,生态环境子系统各项指标具有主导作用。⑤在系统调控中,囚子贡献度与系统目标调控程度呈正相关。因子贡献度越大,对系统耦合或协调目标调控力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度 协调度 生态经济系统 因子贡献度 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69
18
作者 刘畅 邓铭 冉春红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162,共8页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化"、"四化"乃至"五化"战略的重要核心内容,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开创中国未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至关重要。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作为"三化"、"四化"乃至"五化"战略的重要核心内容,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开创中国未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至关重要。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变异系数赋权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城市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并划分其阶段类型,研究表明:(1)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排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优势排序: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辽宁与吉林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超前于农业现代化,仅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农业现代化;(2)东北三省新型城镇化的高值区分布在以哈尔滨为核心的黑龙江省西南、以长春为核心的吉林省中部、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辽宁省中部及南端,农业现代化的高值区分布在哈—大—齐—绥沿线的松嫩平原;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新型城镇化水平居于东北三省前列,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绥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位于首位;(3)辽宁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度均强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略低;耦合度高值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辽宁省的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度高值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及以长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小范围圈层区域;仅哈尔滨与沈阳市处于勉强协调阶段,多数城市处于高强度、中高强度拮抗耦合与轻度、中度失调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 耦合度 协调发展度 空间格局
下载PDF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65
19
作者 郝生宾 于渤 吴伟伟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4,共5页
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M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处于中度耦合、... 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M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低度协调耦合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能力 技术能力 耦合度
下载PDF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的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65
20
作者 唐未兵 唐谭岭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0-151,共12页
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市2005年-2014年新型城镇化指标和金融指标的测度,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和金融支持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之间的耦合作用。结... 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市2005年-2014年新型城镇化指标和金融指标的测度,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和金融支持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之间的耦合作用。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省会城市耦合情况处于中强度中协调度及以上,而其它地级市基本处于中强度低协调层次;金融支持中各变量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的相关性及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中主要指标和金融支持指数间的相关性均显著相关,其中城市建设资金占贷款比例和建设用地占比的积极影响相对最为明显。在未来的发展上,中部省市应通过适当控制总体货币供应量,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加大教育投入和保持适当城乡建设资金投入比例;提高金融效率和开拓多层次融资渠道支持和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金融的可持续的耦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金融支持 耦合协调度 空间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