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3
1
作者 罗金强 刘宏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481-484,共4页
体内外药理实验显示: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明显,而且二者在抗肿瘤方剂中常以药对形式出现。本文分析二者抗肿瘤的机制,并探讨二者抗肿瘤的协同作用,为组方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药对 抗肿瘤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46
2
作者 安婉丽 李雪丽 +2 位作者 孔冉 邸莎 杨鸿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0-215,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1995—2016年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用药规律,并根据用药规律对新方做出预测。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有效的中医药方剂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1995—2016年中医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用药规律,并根据用药规律对新方做出预测。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有效的中医药方剂相关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建立方剂数据库,对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方剂148篇,分析得到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32味常用药物,7种常用药对用药模式,16个新方核心组合以及8个新处方。结论:分析显示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药物主要以补气健脾、渗湿利水类药物为常见。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新方,与临床上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症常用方剂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和健脾渗湿汤等有相似的治疗作用,但同时又参以理气疏肝之药物,以达到舒达肝气、健补脾胃的作用。配伍组合符合补气健脾、渗湿止泻等临床主要治疗思路,有利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临床新药的开发和利用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失调症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组方规律 药对 用药模式
原文传递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药对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3
作者 闫辉 吕青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2期3353-3356,共4页
综述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及其药对的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总结近7~8年的文献,阐明二者在细胞凋亡、降低端粒酶活性、增强免疫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 药对 抗肿瘤活性 机制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方剂及药对规律 被引量:36
4
作者 张娇 王凤云 +3 位作者 王安璐 程正义 李保双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1-883,共3页
目的总结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用方剂及药对规律。方法检索1994—2014年中医药治疗GERD的相关文献,提取辨证分型、用药等信息,建立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库,采用Crosstabs方法分析各证型、方剂、药对出现频次。结果共纳入文献350篇... 目的总结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用方剂及药对规律。方法检索1994—2014年中医药治疗GERD的相关文献,提取辨证分型、用药等信息,建立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库,采用Crosstabs方法分析各证型、方剂、药对出现频次。结果共纳入文献350篇,常见6种基本证型,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中虚气逆证、脾胃虚寒证;共使用方剂109个,中药143种。GERD肝胃不和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虚湿热证以半夏泻心汤居多;肝胃郁热证常用左金丸;痰气交阻证以半夏厚朴汤为主;中虚气逆证以旋覆代赭汤为主;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多见。文献中高频使用的药对组合是半夏-黄连、黄芩-黄连、芍药-甘草、柴胡-白芍等共19对。结论中医药治疗GERD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方剂 药对
原文传递
麻黄-苦杏仁药对减轻大鼠气道损伤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周开放 黄刚 +3 位作者 肖雄 张颖 敖波 李文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究麻黄-苦杏仁药对减轻大鼠气道损伤的物质基础,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3 d,筛选合格后随机分为9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麻黄-苦杏仁药对不同配比组(N1~N6组)]。上午9:00开始灌胃相应药物... 目的:探究麻黄-苦杏仁药对减轻大鼠气道损伤的物质基础,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3 d,筛选合格后随机分为9组[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麻黄-苦杏仁药对不同配比组(N1~N6组)]。上午9:00开始灌胃相应药物,灌胃1 h后立即用2%氯化乙酰胆碱+0.4%磷酸组胺引喘并记录引喘潜伏期,连续给药7 d。末次引喘后即刻麻醉,取出主气管,一部分气管用10%甲醛固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气道病理学特征,另一部分气管匀浆处理,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内皮素-1(ET-1)的质量浓度。同批6只大鼠适应性饲养后分离出空肠、回肠肠段,制备含药肠吸收液,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析麻黄-苦杏仁药对含药肠吸收液中主要差异性成分及其含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效应指标与主要差异性成分的相关性。结果:N1~N6组肠吸收液的差异性成分为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和苦杏仁苷;效应指标分别为引喘潜伏期,ET-1,i NOS,EGF质量浓度以及气道病理学总评分。结论:麻黄-苦杏仁药对延长引喘潜伏期和修复气道损伤的主要物质基础为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和苦杏仁苷,其减少i NOS和ET-1含量、抑制EGF生成及维持较低水平NO/ET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甲基麻黄碱,说明麻黄为主要药味,苦杏仁辅助其修复气道损伤,其中N3组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苦杏仁 药对 引喘潜伏期 甲基麻黄碱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素-1 表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33
6
作者 王一战 苏芮 +2 位作者 韩经丹 王玉贤 范吉平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10-13,共4页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剂型改革及中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符合现代社会及特殊病种对中药处方制备便捷性的需求。通过梳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医剂型改革及中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符合现代社会及特殊病种对中药处方制备便捷性的需求。通过梳理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我国中医临床的诊疗模式及市场化的要求,采用以"药对"颗粒剂为主、单药配方颗粒为辅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开展科学的、高质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形成系统化的、可推广的科研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传统汤剂 基础研究 临床试验 药对
下载PDF
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药对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1
7
作者 马婷婷 张甘霖 +4 位作者 张博然 曹可心 代存芳 李光达 王笑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91-3494,共4页
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是癌症治疗当中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在中医临床遣方用药当中常相须配伍使用。近些年,陆续有中医药研究团队展开对此药对的研究,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进步,研究内容也从临床病案的总结观察逐步深入到基础实验机制的挖掘... 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是癌症治疗当中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在中医临床遣方用药当中常相须配伍使用。近些年,陆续有中医药研究团队展开对此药对的研究,随着现代研究手段的进步,研究内容也从临床病案的总结观察逐步深入到基础实验机制的挖掘和探讨,在主治功效、剂型和成分、比例和用量、作用机制以及中医理论探讨等方面均有涉及。现将所报道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梳理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药对研究现状,为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做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 药对 研究现状 癌症
原文传递
黄芩-金银花药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刘嘉 严宝飞 +3 位作者 曾明月 曾庆琪 杨海军 张景正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502-511,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芩-金银花药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关联关系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STRING数据库平台过滤黄芩-金银花的有效化合物及对应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7.0统计软件建立并分析黄芩-金银花有效...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芩-金银花药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关联关系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和STRING数据库平台过滤黄芩-金银花的有效化合物及对应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7.0统计软件建立并分析黄芩-金银花有效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平台和Cytoscape 3.7.0统计软件建立并分析黄芩-金银花有效化合物作用靶点PPI网络;利用Bioconductor对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芩-金银花59个有效化合物通过171条通路作用于202个靶点发挥其中医临床功效及潜在的COVID-19治疗作用。结论:黄芩-金银花所含的活性化合物可能通过抗病毒、抗炎等和肺、肝及心血管保护等作用,对COVID-19引发的肺损伤、肝损伤、心血管疾病和炎性反应具有潜在的预防与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金银花 药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潜在作用机制
下载PDF
浙贝母-知母药对的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翰华 陈雁虹 姜雨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74-2476,共3页
目的:考察浙贝母-知母药对配伍的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研究药对的止咳作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其止咳机制;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研究化痰作... 目的:考察浙贝母-知母药对配伍的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研究药对的止咳作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其止咳机制;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研究化痰作用;豚鼠整体动物引喘法研究平喘作用。结果: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比较,浙贝母-知母药对配伍中、高剂量可明显延长小鼠和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并减少咳嗽次数(P<0.05);增加小鼠血清IL-10的释放(P<0.05);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黏膜酚红的排泌量(P<0.05);显著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P<0.05)。结论:浙贝母-知母配伍具有明显的止咳、化痰及平喘作用,其止咳机制可能通过外周抗炎作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浙贝母 知母 止咳 化痰 平喘
原文传递
中医“药对”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徐浩 刘磊 +1 位作者 楼招欢 张光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533-4538,共6页
运用"药对"治疗癌症是近年中医临床研究的热点。经查阅文献,现有近220对药对为临床治疗癌症所常用。文章拟对经临床观察或经动物实验证实对癌症确有疗效的13类药对,按照"驱邪抗癌"与"补虚扶正"等功效分为... 运用"药对"治疗癌症是近年中医临床研究的热点。经查阅文献,现有近220对药对为临床治疗癌症所常用。文章拟对经临床观察或经动物实验证实对癌症确有疗效的13类药对,按照"驱邪抗癌"与"补虚扶正"等功效分为6类,将其组成规律及现代实验研究概况做一综述,以期为上述药对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癌症 恶性肿瘤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综述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的黄芩-黄连-黄柏药对中9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3
11
作者 苏静华 张超 +2 位作者 孙磊 汪明志 顾炳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40-1945,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黄芩-黄连-黄柏"药对中黄柏碱、黄柏酮、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吴茱萸内酯和阿魏酸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Boston Green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黄芩-黄连-黄柏"药对中黄柏碱、黄柏酮、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吴茱萸内酯和阿魏酸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Boston Green ODS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含0.02 mol·L-1磷酸二氢钠),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本实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各色谱峰间分离度均达到定量要求,精密度、回收率、重复性等参数均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12批次样品的含量结果显示9个成分中有7个被检测出,黄柏酮和阿魏酸未检出。和单味中药材成分相比,推断考虑在处方工艺制备过程中存在成分损失。结论:本实验针对黄芩-黄连-黄柏药对,建立了同时测定黄连上清片中10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分析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黄连上清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上清片 药对 黄芩 黄连 黄柏 黄柏碱 黄柏酮 小檗碱 巴马汀 黄芩苷 黄芩素 汉黄芩素 吴茱萸内酯
原文传递
对药香橼佛手对抑郁大鼠HPT轴和HPA轴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宋美卿 马澜 +3 位作者 贾力莉 牛艳艳 仝立国 冯玛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633-4636,共4页
目的:观察行气疏肝对药香橼佛手对抑郁大鼠HPT轴和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抑郁症动物模型(CUMS)配合孤养的造模法,通过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试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 目的:观察行气疏肝对药香橼佛手对抑郁大鼠HPT轴和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慢性不可预见轻度应激抑郁症动物模型(CUMS)配合孤养的造模法,通过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试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酶释放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各项指标评价对药香橼佛手对抑郁大鼠HPT-HPA轴功能的影响。结果:给药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P<0.01);香佛低剂量体质量、中剂量糖水偏爱率、高剂量体质量和糖水偏爱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FT3、FT4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P<0.01),TRH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香佛低剂量T3,中剂量FT3、FT4,高剂量组T3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香佛中、高剂量组TRH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ACTH和CORT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香佛低剂量组CORT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行气疏肝对药香橼佛手对抑郁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率、旷场试验水平运动有增高作用,对抑郁大鼠HPT轴功能低下和HPA轴功能增高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药 香橼 佛手 CUMS配合孤养模型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原文传递
张锡纯应用龙骨、牡蛎药对经验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永玲 范文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869-871,共3页
张锡纯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经验丰富的医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方约200首,所载方剂立法严谨、配伍巧妙、用药轻灵、精简效宏。龙骨、牡蛎药对共出现41次,充分说明张锡纯对龙骨、牡蛎药对的运用有独到之处。现进一步总结张锡纯运... 张锡纯是近代中国医学史上经验丰富的医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载方约200首,所载方剂立法严谨、配伍巧妙、用药轻灵、精简效宏。龙骨、牡蛎药对共出现41次,充分说明张锡纯对龙骨、牡蛎药对的运用有独到之处。现进一步总结张锡纯运用龙骨、牡蛎的经验,为中药药对配伍的深入挖掘和临床应用提供新方向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锡纯 龙骨 牡蛎 药对
下载PDF
麻黄桂枝药对解热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徐文杰 方芳 +1 位作者 余林中 罗佳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47-1549,共3页
目的探讨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对干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动物模型,观察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对发热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对干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动物模型,观察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对发热大鼠直肠温度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变化。结果给药3 h后,与模型组比较,麻黄桂枝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干酵母致热大鼠的肛温(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黄桂枝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下丘脑中PGE2和cAMP的含量升高(P<0.05)。结论麻黄桂枝药对水煎液解热作用明显,推断麻黄桂枝药对的解热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中PGE2、cAMP生成和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热作用 药对 麻黄 桂枝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射干-麻黄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分子机制探讨 被引量:21
15
作者 郑文江 谢富淇 +4 位作者 黄慧婷 彭紫荆 洪榆 廖慧丽 刘小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82-194,共13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射干-麻黄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平台收集射干-麻黄药对的活性成分及预测相应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射干-麻黄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活性成分,预测其作用靶点,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平台收集射干-麻黄药对的活性成分及预测相应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通过Cluster Profiler和Clue GO对核心靶点的生物功能和代谢通路进行富集。最后把候选作用靶点映射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图上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两个参数筛选得到38个有效活性成分,包括木犀草素(luteolin),豆甾醇(stigmasterol),香木叶素(diosmetin),柚皮素(naringenin),槲皮素(quercetin),鸢尾甲黄素A(iristectorigenin A),异鼠李素(isorhamnetin)等,与疾病相关的候选作用靶点共214个,该文首要分析核心靶点55个,包括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细胞介素-10(IL-10),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α(NFKBIA)等,并富集得到多条相关的基因本体(GO)功能和KEGG通路。结论:射干-麻黄药对可能是通过调控Th1和Th2,Th17等细胞分化,Asthma,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MAPK,NF-κB,VEGF等信号通路,干预细胞代谢的多个过程,抑制促炎因子的基因表达,发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麻黄 药对 支气管哮喘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中药汤剂改革和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新思路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瑞新 施钧瀚 +2 位作者 张璐 高晓洁 李学林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39-241,共3页
传统汤剂(TD)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而其制备不便等弊端严重制约其应用。中药配方颗粒(DGCM)改进了其诸多弊端,但长期未能有效推广,根本原因之一是DGCM汤剂(DGD)与TD的差异规律等基础研究薄弱。应根据中医药理论,化繁为简,以相须药对研... 传统汤剂(TD)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而其制备不便等弊端严重制约其应用。中药配方颗粒(DGCM)改进了其诸多弊端,但长期未能有效推广,根本原因之一是DGCM汤剂(DGD)与TD的差异规律等基础研究薄弱。应根据中医药理论,化繁为简,以相须药对研究为切入点,通过获取LC-MS指纹图谱、血清指纹图谱、药效学等多层次指标信息,基于多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多层次结合、横纵向结合、主客观结合(权重)、图形化与抽象化结合的定性定量对比,从而综合判别其是否可等效替代,并提出不等效时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DGD和TD的共性差异规律,凝练其初步的药性特点,为汤剂改革及DGCM的科学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汤剂改革 药对 单味药 “相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系统论的中药药对数据挖掘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黄博韬 朱邦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85-2487,共3页
文章从技术方法、研究团队等层面,介绍基于复杂系统论的中药药对数据挖掘研究进展。笔者认为在复杂系统论的指导下,借助中医文献分析与计算机数据挖掘结合的方法,以药对作为研究切入点,无疑是一条与时俱进、可行性较强的途径,但本类研... 文章从技术方法、研究团队等层面,介绍基于复杂系统论的中药药对数据挖掘研究进展。笔者认为在复杂系统论的指导下,借助中医文献分析与计算机数据挖掘结合的方法,以药对作为研究切入点,无疑是一条与时俱进、可行性较强的途径,但本类研究仍然存在信息元素规范化不足、算法选择缺乏专业判断、自主研发平台成熟度与公知性不足等需要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对 复杂系统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神经网络 博弈论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当归药对中7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1
18
作者 骆媱 潘娉娉 +1 位作者 章建华 尹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89-1696,共8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当归药对中丹参素、绿原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藁本内酯和丹参酮ⅡA 7个成分含量,明确配伍对7个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RP-HPLC多波长切换梯度洗脱技术,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当归药对中丹参素、绿原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藁本内酯和丹参酮ⅡA 7个成分含量,明确配伍对7个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RP-HPLC多波长切换梯度洗脱技术,采用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丹参素、丹参酮ⅡA)、286 nm(丹酚酸B)和320 nm(绿原酸、阿魏酸、迷迭香酸、藁本内酯),柱温25℃。结果:丹参素、绿原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藁本内酯和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分别在7.2 63~145.3、4.002~200.1、6.433~160.8、10.57~528.3、209.0~1.045×104、111.7~5 584、6.027~301.3 n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1%~101.9%之间(RSD<3%,n=6)。丹参-当归配伍后丹参素和藁本内酯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绿原酸、阿魏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_A含量无明显变化。3个批次的丹参、当归饮片中上述7个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237 7~0.264 1、0.384 8~0.455 5、0.687 3~0.955 7、1.018~1.768、39.32~54.64、10.65~14.98、1.675~2.608 mg·g^(-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丹参-当归药对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并为丹参、当归的临床配伍应用及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当归 药对 丹参素 绿原酸 阿魏酸 迷迭香酸 丹酚酸B 藁本内酯 丹参酮ⅡA 含量测定 波长切换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黄芪药对经验 被引量:21
19
作者 严亚锋 白海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445-4447,共3页
对张学文教授运用黄芪药对经验进行总结,包括黄芪配丹参,益气活血,推陈出新;黄芪配川芎,益气行血,祛风止痛;黄芪配人参,补气助元,阴阳兼顾;黄芪配当归,补气生血,可降阴火;黄芪配白术,补肺益气,健脾补中;黄芪配山药,补脾益阴,敛精固涩;... 对张学文教授运用黄芪药对经验进行总结,包括黄芪配丹参,益气活血,推陈出新;黄芪配川芎,益气行血,祛风止痛;黄芪配人参,补气助元,阴阳兼顾;黄芪配当归,补气生血,可降阴火;黄芪配白术,补肺益气,健脾补中;黄芪配山药,补脾益阴,敛精固涩;黄芪配附子,温阳益气,助卫固表;黄芪配防己,益气升阳,利水消肿;黄芪配甘草,补虚拖毒,排脓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文 黄芪 药对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胃癌前病变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伟 杨良俊 +4 位作者 袁冬生 刘远亮 李嘉丽 贺生才 潘华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黄芪-丹参药对中含有的289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GPL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选取黄芪-丹参药对中含有的289个化合物,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同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挖掘GPL疾病靶点;结合化合物及疾病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芪-丹参药对中含有76个活性成分,对应GPL 93个靶点;获得17条GO生物过程相关条目与6条信号通路,涉及肿瘤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Ras/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丹参药对主要通过调控细胞代谢来治疗GPL,为阐明黄芪-丹参药对治疗GPL的作用机制、开展实验验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药对 网络药理学 胃癌前病变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