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的情态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章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从"要不是"条件句的反事实语义出发,探讨"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中的情态动词问题。发现"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的后件具有一种情态黏附性,它能够强烈吸引同为非现实范畴下的情态范畴。不仅如此,它还在此过... 从"要不是"条件句的反事实语义出发,探讨"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中的情态动词问题。发现"要不是"反事实条件句的后件具有一种情态黏附性,它能够强烈吸引同为非现实范畴下的情态范畴。不仅如此,它还在此过程中对情态动词内部不同语义类型进行选择,从而造成情态动词的不均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不是” 反事实条件句 情态
下载PDF
时序实在何以不可能:非逆对麦克塔格特的隐喻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圣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3-109,共7页
麦克塔格特通过提出A序列和B序列,质疑了时序的实在性。然而,彭罗斯的"共形循环宇宙学"与霍金的"无边界假设"不能被完全置于B序列之下。而且,在静态史瓦西黑洞视界附近自由下落观者与远处静止观者,对对方固有时的... 麦克塔格特通过提出A序列和B序列,质疑了时序的实在性。然而,彭罗斯的"共形循环宇宙学"与霍金的"无边界假设"不能被完全置于B序列之下。而且,在静态史瓦西黑洞视界附近自由下落观者与远处静止观者,对对方固有时的表观测量不是彼此的"逆"。作为B序列的基础,时间的空间化遭到破坏。研究发现,需要在A和B之外建立其他序列,以其"互补性"避免不相容场景。沿用麦克塔格特对时序命题真值的研究方法,本文论述了"非逆"隐喻将有助于对时序实在何以被破坏做出重新理解和哲学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瓦西黑洞 B序列时间观 反事实条件 思想实验 时序实在
原文传递
苏州话反事实条件句的句法形式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毓林 张琳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4-23,32,共11页
本文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对苏州话中反事实条件句的句法形式进行了整理和探究。苏州话中的反事实条件句存在六类基本的句法形式:假设连词+VP、否定性连词+VP、V_1仔O_1+V_2O_2、副词+VP、否定词+VP、VP_1+末+VP_2。其中除了"(句首)勿... 本文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对苏州话中反事实条件句的句法形式进行了整理和探究。苏州话中的反事实条件句存在六类基本的句法形式:假设连词+VP、否定性连词+VP、V_1仔O_1+V_2O_2、副词+VP、否定词+VP、VP_1+末+VP_2。其中除了"(句首)勿然+VP"和"早(晓得)+VP"两个小类外,其余句法形式的反事实意义都依赖于语境的支持,并且这些句法形式在触发反事实解读的频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认为,苏州话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反事实条件句的表达形式,但是依然缺少专门的反事实条件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话 反事实条件句 反事实意义 反事实标记
下载PDF
科学思想实验的划界问题研究:技术细节及其缺省 被引量:5
4
作者 孙圣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114,共6页
作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和方法,思想实验在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如何通过逻辑结构等科学史之外的方法对思想实验是否有效做出判定,却一直存在困难。使用索伦森模态反驳模式和彭罗斯熵的粗粒化定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思想实验中同时... 作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和方法,思想实验在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如何通过逻辑结构等科学史之外的方法对思想实验是否有效做出判定,却一直存在困难。使用索伦森模态反驳模式和彭罗斯熵的粗粒化定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思想实验中同时对熵的“粒度”与“测量”做缺省配置,会破坏不相容场景与反事实条件的解释相关性。对于涉及层级与突现的思想实验而言,其逻辑结构的有效性,建立在概念基础所依赖的呈“正交补”关系的两个技术细节不能同时缺省的基础之上。这种覆盖了布里渊对麦克斯韦妖的“负熵”解释,揭示了索伦森与丹内特两种研究进路存在着内禀关联,论证了从科学史之外的判定条件为科学思想实验划界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现 粗粒化熵 反事实条件 正交补 量子测量问题
原文传递
浅析干预主义因果理论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珍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9,共6页
干预主义因果理论是近年来在科学哲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理论,它继承了早期操控因果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从两个方面发展了这一理论:第一,结合了基于反事实条件句因果理论的观点;第二,把"干预"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单独地、精确地描述... 干预主义因果理论是近年来在科学哲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理论,它继承了早期操控因果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从两个方面发展了这一理论:第一,结合了基于反事实条件句因果理论的观点;第二,把"干预"作为一个整体性概念单独地、精确地描述,从而克服了操控因果理论的诸多困境。然而,作为一种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的因果理论,干预主义因果理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缺乏一种对因果关系的形而上学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预主义因果理论 操控 反事实条件句
原文传递
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违实条件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芳芳 张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9-121,共3页
本文以典型的汉语违实构式[要不是a, b]、[COND+NEG+a, b]、[如果早a, b]为研究对象。[要不是a, b]、[COND+NEG+a, b]、[如果早a, b]一方面描绘反事实的虚拟世界,另一方面,凸显主观性和传达说话人的强烈情绪。从语义-句法的互动层面来看... 本文以典型的汉语违实构式[要不是a, b]、[COND+NEG+a, b]、[如果早a, b]为研究对象。[要不是a, b]、[COND+NEG+a, b]、[如果早a, b]一方面描绘反事实的虚拟世界,另一方面,凸显主观性和传达说话人的强烈情绪。从语义-句法的互动层面来看,三个构式对进入其中的a、b都有限制,且对使用语境也有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语法 违实条件句 汉语
下载PDF
倾向的外在论辩护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孟雯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共7页
倾向是事物的内在性质,这是讨论倾向问题的哲学家们通常的理论假定。自从麦基特里克对内在倾向论题提出挑战以来,倾向主义者不断为内在倾向论题进行辩护,他们论证外在倾向可以还原为或奠基于内在倾向。但是,这些辩护都不成功。事实上,... 倾向是事物的内在性质,这是讨论倾向问题的哲学家们通常的理论假定。自从麦基特里克对内在倾向论题提出挑战以来,倾向主义者不断为内在倾向论题进行辩护,他们论证外在倾向可以还原为或奠基于内在倾向。但是,这些辩护都不成功。事实上,内在倾向论题之所以具有吸引力,主要在于对倾向的因果性和可能性两种理解,然而这两种理解都不能排除外在倾向的存在,甚至那些所谓典型的内在倾向实际上也是外在的。因此,外在倾向论题是值得辩护的,并且有着更广的应用范围:除了自然性质之外,几乎所有的倾向都是外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 定律 模态 反事实条件句 因果性
原文传递
倾向的形而上学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孟雯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共8页
“倾向”在当代哲学讨论中,特别是形而上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倾向的形而上学有必要得到严肃对待。不过,倾向的形而上学问题一直富于争议,本文尝试用关于倾向、性质以及倾向性质的三个问题,展示倾向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基本图景:... “倾向”在当代哲学讨论中,特别是形而上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使得倾向的形而上学有必要得到严肃对待。不过,倾向的形而上学问题一直富于争议,本文尝试用关于倾向、性质以及倾向性质的三个问题,展示倾向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基本图景:倾向与非倾向是对世界的真实区分吗?这种区分是针对性质的吗?倾向性质是实在的吗?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展示了形而上学领域休谟主义与反休谟主义之争。其中,作为一种彻底的和统一的反休谟主义进路,倾向本质主义对以上三个问题都给出了肯定回答;而且,从经验科学和形而上学两方面的理由来看,倾向的本质主义进路是最值得辩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谟主义 自然律 反事实条件句 因果性
原文传递
干预理论与反事实条件句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怀亮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1,共5页
干预理论是借助于贝叶斯网络和结构方程来构建因果结构模型,这种模型可以分析因果关系和评价反事实条件句,其优势在于可以用概率演算为因果关系和反事实条件句推理以及其他认知过程提供一种简单的算法,并可以使用贝叶斯网络来处理概率演... 干预理论是借助于贝叶斯网络和结构方程来构建因果结构模型,这种模型可以分析因果关系和评价反事实条件句,其优势在于可以用概率演算为因果关系和反事实条件句推理以及其他认知过程提供一种简单的算法,并可以使用贝叶斯网络来处理概率演算,但是,干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事实条件句 结构方程 干预理论 局限性
原文传递
我们能够获得那些可能性或必然性的知识吗?--以威廉姆森的观点为契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聪 王文方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7,共8页
模态知识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证成或知道那些仅仅属于可能性(mere possibility)的宣称,与那些既非逻辑亦非数学的必然性宣称?"对于这个问题,威廉姆森论证并主张:由于每一类的模态宣称都逻辑上等价于某一类的反事实条件... 模态知识论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证成或知道那些仅仅属于可能性(mere possibility)的宣称,与那些既非逻辑亦非数学的必然性宣称?"对于这个问题,威廉姆森论证并主张:由于每一类的模态宣称都逻辑上等价于某一类的反事实条件句宣称,因而日常透过"想象模拟"去评估反事实条件句的认知能力也就给了我们认知形而上学模态性的能力。威廉姆森并且认为,有些这样得来的反事实条件句知识和模态知识,既非先验,亦非后验,应被归属为第三类的"椅验知识"(armchair thinking)。作者们认为威廉姆森的理论虽大体上可信,但仍至少有九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知识论 想象模拟 反事实条件句 宣称 逻辑等价
原文传递
非物理主义的心理因果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楠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8,共7页
假设心理—心理因果性存在,且将因果性分析为反事实依赖关系,那么有两种非物理主义立场可以得到心理—物理因果性。第一种承诺心理与物理事物之间存在超级难以打破的自然律,第二种采取目的论式的形而上学观点。但是,进一步承认物理因果... 假设心理—心理因果性存在,且将因果性分析为反事实依赖关系,那么有两种非物理主义立场可以得到心理—物理因果性。第一种承诺心理与物理事物之间存在超级难以打破的自然律,第二种采取目的论式的形而上学观点。但是,进一步承认物理因果闭合的非物理主义者会面临排除难题。只有第二种非物理主义立场才能使用本尼特的因果相容论策略来解决排除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物理因果性 反事实条件句 排除难题 因果相容论
原文传递
最小网络理论与反事实条件句
12
作者 胡怀亮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0-45,共6页
最小网络理论是一种解释反事实条件句的语义理论,方法是借助于贝叶斯网络和结构方程构造一个因果模型来解释反事实条件句。按照最小网络理论,原子语句的真值是由其他原子语句决定的,这可以刻画因果关系的依赖性,同时对语境中的特定反事... 最小网络理论是一种解释反事实条件句的语义理论,方法是借助于贝叶斯网络和结构方程构造一个因果模型来解释反事实条件句。按照最小网络理论,原子语句的真值是由其他原子语句决定的,这可以刻画因果关系的依赖性,同时对语境中的特定反事实条件句做出了更清晰和准确的预测。作为可能世界进路的替代理论,最小网络理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针对相似性分析的哲学异议。但最小网络理论同样也面临着反律条件句、外生变量以及观察与干预等心理因素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事实条件句 最小网络理论 结构方程 贝叶斯网络 局限
原文传递
论古德曼反事实条件句难题
13
作者 付瑶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8期94-98,107,共6页
古德曼将反事实条件句的焦点和如何解决反事实条件句难题的构思抛向了科学哲学界和逻辑哲学界。古德曼列举诸多例证,指出经典条件句理论的不一贯性,遵循自己提出的"另辟蹊径"的信念,提出相关性、类律、投射等理论设想,试图解... 古德曼将反事实条件句的焦点和如何解决反事实条件句难题的构思抛向了科学哲学界和逻辑哲学界。古德曼列举诸多例证,指出经典条件句理论的不一贯性,遵循自己提出的"另辟蹊径"的信念,提出相关性、类律、投射等理论设想,试图解决反事实句难题。但是,他设想的理论因遭遇到循环论证和确证无穷的困惑,最终没有找到一条恰当地解决反事实条件句的方案。在古德曼的反实在论观点的启示下,从实在论和反实在论及其新实用主义的认识观和方法论的视角,研究反事实条件句难题产生的根源和认知的差异,将"真"和"真理"进行区分,并对古德曼提出的小说等艺术作品中的"真"的判定标准进行修订,为古德曼提出的反事实条件句难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德曼 反事实条件句 实质蕴涵 真理
下载PDF
违实条件句前件小句语义表征加工机制的ERP研究
14
作者 梁牧寒 范琳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8,共15页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通过操纵汉语违实条件句和因果条件句前件小句中语义信息与语境信息的一致性,对违实条件句前件小句语义表征加工的时间进程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在句首连词位置,“要是”比“因为”引发了更大的P3a成分和P600成分...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通过操纵汉语违实条件句和因果条件句前件小句中语义信息与语境信息的一致性,对违实条件句前件小句语义表征加工的时间进程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1)在句首连词位置,“要是”比“因为”引发了更大的P3a成分和P600成分;2)在前件小句句中动词位置,语境不一致条件引发了更大的P600成分;3)在前件小句句末名词位置,在因果条件句中,语境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诱发了更大的N400成分,而在违实条件句中该效应并未出现。结果表明,读者对汉语违实条件句前件小句中语义表征的加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假设连词“要是”作为违实成分,引发了违实语境的建立;之后,读者建构并加工假设表征;最后读者建构起事实表征,并对假设表征和事实表征共同加工。本研究支持并扩展了双重表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违实条件句 前件小句 加工机制 双重表征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再论两种地方性知识——现代科学与本土自然知识地方性本性的差异 被引量:23
15
作者 吴彤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1-57,共7页
论文指出,所有科学都具有地方性本性。源自西方的现代科学的地方性本性依赖于三个条件或其地方性特征有三:1)反事实条件和其他情况均同条件的构造,2)数理形式化的建立,3)实验室化。论文以伽利略为例,论证了三个条件实现对于现代科学本... 论文指出,所有科学都具有地方性本性。源自西方的现代科学的地方性本性依赖于三个条件或其地方性特征有三:1)反事实条件和其他情况均同条件的构造,2)数理形式化的建立,3)实验室化。论文以伽利略为例,论证了三个条件实现对于现代科学本性构造的意义。论文指出,现代科学的地方性本性的三个条件保证了它在认识论上扩张;现代科学的规训与制度则保证了它可以在社会学意义上扩张为统治全球的普遍化知识。论文对比了本土知识的特性,指出:第一,本土知识一般都具有事实条件约束,即与本土知识所处的地理、人文和其他局域条件密切相关不可脱离的条件约束;第二,不具备数理形式化条件;第三,不具备实验室条件。论文以中医药方剂为例指出,本土地方性知识并非不能标准化,但如此就缺失了本土特性。现代科学被普遍化后与资本属性相当一致,它与资本、权力的结合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现代科学 反事实条件 数学化 实验室化 资本与权力
原文传递
科学定律与反事实条件句——兼论“新归纳之谜”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晓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6-20,共5页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 ?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 ,即 :(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 ;(2 )前者能...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 ?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 ,即 :(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 ;(2 )前者能够得到归纳证据的支持而后者却不能。本文将揭示科学定律、偶适概括和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结构 ,并对枚举归纳法的推理规则给以精确的表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定律 反事实条件句 偶适概括 类律假设 新归纳之谜
下载PDF
论反事实条件句 被引量:5
17
作者 曾庆福 《昆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2-54,共3页
反事实条件句与实质蕴涵和严格蕴涵不同,在历史上解决反事实条件句的理论主要有共存性理论和相似性理论,但这两种理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反事实条件句是一个语用概念,它表达了对某种事件或现象的情感或意向,与主体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蕴涵 反事实条件句 共存性理论 相似性理论 语用概念
下载PDF
否定性违实条件句“不是C1,C2”的产生过程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丽师 杨永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20-126,共7页
"不是N/C"发生了从否定判断到违实条件句的语法化,伴随这一句法语义演变过程的是小句融合现象。在"不是N1/C1,就是N2/C2"结构中,"不是"的性质由"否定词+系词"重新分析为条件句连词,重新分析的... "不是N/C"发生了从否定判断到违实条件句的语法化,伴随这一句法语义演变过程的是小句融合现象。在"不是N1/C1,就是N2/C2"结构中,"不是"的性质由"否定词+系词"重新分析为条件句连词,重新分析的动因是两种逻辑关系采用了相同的句法表征,以及否定句和条件句具有同形的"预设先行"的深层会话含义。当"不是"用作违实条件句连词时,前后小句语义相互依附,句法不内嵌,由并列关系融合为主次关系。从系词到条件句连词的语法化与前后小句的句法融合处于相互影响的动态演变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是 违实条件句 并列 主次 主从 小句融合
下载PDF
伍德沃德论自然规律及其不变性
19
作者 樊姗姗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21,共6页
自然规律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对其性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富有争议的哲学观点。伍德沃德基于不变性的自然规律观是在维格纳思想的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必然性、最佳系统分析和反事实论等问题后,提出了一种新兴的规律性质观... 自然规律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对其性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富有争议的哲学观点。伍德沃德基于不变性的自然规律观是在维格纳思想的基础上,批判了形而上学必然性、最佳系统分析和反事实论等问题后,提出了一种新兴的规律性质观。伍德沃德认为自然规律是以不变性为基础与本质特征的,而科学的过程就是在初始条件与自然规律之间进行切割的过程。无疑,这为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与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的复杂性思想相互呼应。伍德沃德基于不变性的自然规律避免了关于规律的规则论及形而上学普遍必然性等学说所面临的困境,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规律 初始条件 不变性 独立性 反事实条件
原文传递
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芳 《宜春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91-95,共5页
一般认为,反事实条件句是前件为假的条件句,但前件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实上是假的,另一种是主观认定是假的(而客观事实是真的)。反事实条件句是重要的,因为它涉及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历史上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刻... 一般认为,反事实条件句是前件为假的条件句,但前件为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实上是假的,另一种是主观认定是假的(而客观事实是真的)。反事实条件句是重要的,因为它涉及逻辑学的核心问题——推理,历史上人们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刻画它,这些方法大致来自三个方面的:语形的、语义的和语用的,本文主要从语义学的角度综述了反事实条件句理论的发展。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静态语义学向现代的动态语义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事实条件句 静态语义学 动态语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