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菊饮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坤 陈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9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桑菊饮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收治的2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1例和... 目的观察桑菊饮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收治的20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桑菊饮加减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体液免疫、炎症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气道高反应性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M、IgG,补体C3、C4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4,MCP-4)、巨噬细胞衍生趋化因子(Macrophage derived chemokine,MDC)、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菊饮加减可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患儿炎症反应,改善其体液免疫,加速临床体征消失,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菊饮 肺炎支原体 慢性咳嗽 儿童 体液免疫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呼出气一氧化氮增高可预测亚急性咳嗽患者吸入激素治疗的反应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叶艳梅 王燕红 +8 位作者 倪丽 梁健鹏 郁伟伟 吴月仙 赵文驱 熊婧 姚利红 蔡绍曦 赵海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2-935,共4页
目的评估亚急性咳嗽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表达水平及其指导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作用。方法收集门诊2015年2~10月超过3周主诉为咳嗽的病人100例,包括亚急性咳嗽52例,慢性咳嗽48例,排除肺部感染,3~8周之间的咳嗽定义亚急性... 目的评估亚急性咳嗽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表达水平及其指导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作用。方法收集门诊2015年2~10月超过3周主诉为咳嗽的病人100例,包括亚急性咳嗽52例,慢性咳嗽48例,排除肺部感染,3~8周之间的咳嗽定义亚急性咳嗽,超过8周定义慢性咳嗽。评估病人症状、FENO值、肺量计以及治疗反应性。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判断,所有纳入对象的FENO值为19(12~30)ppb;亚急性咳嗽为16(9.5~29.8)ppb,慢性咳嗽为20.5(15.0~33.0)ppb,两者具有显著差别(Z=-2.245,P=0.025);其中亚急性咳嗽有15例(28.8%)的FENO≥25 ppb,慢性咳嗽20例(41.6%),两者占比无显著差异(χ^2=1.801,P=0.179)。以FENO≥25 ppb作为ICS治疗的临界值,35名患者中31人2周后咳嗽明显缓解,4人对ICS反应不佳。亚急性咳嗽(14/15,93.3%)和慢性咳嗽组(17/20,85.0%)ICS治疗反应良好,两者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588,P=0.443)。亚急性咳嗽组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组的FENO水平高于感染后咳嗽组。在病因分析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在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中分别为23例(44.2%)和21例(43.8%),两者无显著差异(χ^2=0.002,P=0.961)。结论FENO可能成为亚急性咳嗽病因分析及ICS治疗反应性判断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一氧化氮 亚急性咳嗽 慢性咳嗽 咳嗽变异性哮喘 激素反应性
下载PDF
缓激肽B_2受体拮抗剂对致敏豚鼠模型咳嗽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邱忠民 刘琦 +1 位作者 郭德华 傅向春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 研究缓激肽受体B2 拮抗剂FR1736 5 7对卵蛋白致敏和激发豚鼠咳嗽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正常和卵蛋白致敏豚鼠各 40只 ,卵蛋白雾化吸入激发。 2 4h后 ,再各自分成对照组、小剂量FR1736 5 7组、中剂量FR1736 5 7组和大剂量FR1736 5 ... 目的 研究缓激肽受体B2 拮抗剂FR1736 5 7对卵蛋白致敏和激发豚鼠咳嗽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正常和卵蛋白致敏豚鼠各 40只 ,卵蛋白雾化吸入激发。 2 4h后 ,再各自分成对照组、小剂量FR1736 5 7组、中剂量FR1736 5 7组和大剂量FR1736 5 7组。每组 10只 ,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FR1736 5 7溶液 0 0 3mg/kg、0 3mg/kg和 3mg/kg ,观察吸入辣椒素溶液诱导的咳嗽反应。用非侵入性方法测量正常对照组、致敏对照组和致敏中剂量FR1736 5 7组豚鼠的特异性气道阻力。结果 不同剂量的FR1736 5 7不影响正常豚鼠的咳嗽反应和气道阻力。致敏对照组豚鼠吸入 10 -4 mol/L辣椒素溶液诱导的咳嗽次数和特异性气道阻力分别为 [(2 1 7± 3 0 )次 /3min]和 [(9 4± 0 5 )cmH2 O/s]与正常对照组 [(8 3± 1 4)次 /3min ,(7 9± 0 9)cmH2 O/s]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中剂量FR1736 5 7能抑制这些改变 ,咳嗽次数和特异性气道阻力分别为 [(12 2± 1 3)次 /3min ,(7 5± 0 9)cmH2 O/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缓激肽B2 受体拮抗剂抑制致敏豚鼠卵蛋白激发后增高的咳嗽反应和气道阻力。因此 ,缓激肽可能是嗜酸细胞性气道炎症所致咳嗽的重要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型哮喘 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 咳嗽反应性 辣椒素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Zn^(2+)对罗非鱼呼吸运动的影响和解毒的初探 被引量:13
4
作者 柴敏娟 周学成 黄玉霖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3-57,共5页
将罗非鱼分别置于含有1、4、8、12ppm ZnSO_4的软、硬质水中,研究15d 中不同亚致死浓度 Zn^(2+)对鱼呼吸和咳嗽反应频率的影响;观测比较加入 EDTA 络合剂的变化,探索解除鱼Zn^(2+)中毒的方法。结果如下:1)呼吸频率的变化和咳嗽反应明显... 将罗非鱼分别置于含有1、4、8、12ppm ZnSO_4的软、硬质水中,研究15d 中不同亚致死浓度 Zn^(2+)对鱼呼吸和咳嗽反应频率的影响;观测比较加入 EDTA 络合剂的变化,探索解除鱼Zn^(2+)中毒的方法。结果如下:1)呼吸频率的变化和咳嗽反应明显受 Zn^(2+)浓度影响,浓度越大,呼吸频率曲线越偏离对照曲线,咳嗽反应的频率亦越高,它们可作为鱼中毒和解毒的生理学监测指标。2)硬水组鱼受 Zn^(2+)毒害明显小于软水组。3)EDTA 可解除或减轻 Zn^(2+)对鱼的毒害,但其在软、硬水中的解毒效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锌离子 呼吸
下载PDF
加味芎蝎散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咳嗽反应及气道平滑肌中IL8-CXCR1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洮玉 杨斌 +2 位作者 徐荣谦 方顺顺 王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0,I0009,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芎蝎散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咳嗽反应及气道平滑肌中IL8-CXCR1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VA组,顺尔宁组,中药组。分别于2、4、6 d记录吸入辣椒素溶液后大鼠的咳嗽次数;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气道灌洗液(... 目的探讨加味芎蝎散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大鼠咳嗽反应及气道平滑肌中IL8-CXCR1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VA组,顺尔宁组,中药组。分别于2、4、6 d记录吸入辣椒素溶液后大鼠的咳嗽次数;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气道灌洗液(BALF)Th1/Th2相关炎症分子表达进行观测;免疫组化法对气道壁血管指标CD31、气道平滑肌IL8、CXCR1、MMP9的表达影响进行研究。结果中药、顺尔宁组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减少CVA大鼠咳嗽次数,且中药组在起效时间及抑制程度上明显优于顺尔宁组;肺泡灌洗液中中药组及顺尔宁组TH1细胞分泌的炎症介质IFNγ升高,而TH2细胞分泌IL4、IL8降低;CVA组气道平滑肌组织MMP9和肺间质CD31及IL8、CXCR1表达增高,中药组及顺尔宁组表达较CVA组减低。结论加味芎蝎散在改善CVA大鼠咳嗽方面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基于IL8-CXCR1靶点,从而调节TH1/TH2免疫失衡,抑制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芎蝎散 咳嗽变异性哮喘 气道平滑肌 咳嗽反应 IL8 CXCR1
下载PDF
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机制及预防用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智鸿 潘艳 廖庆武 《中国临床医学》 2019年第6期951-954,共4页
舒芬太尼常用于抑制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但在注射时可引起患者呛咳,剧烈呛咳可导致闭合空腔脏器压力骤增,尤其可增加颅高压及气胸等患者的麻醉诱导风险。注射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时,呛咳的发生率为28%~65%。多种药物及... 舒芬太尼常用于抑制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但在注射时可引起患者呛咳,剧烈呛咳可导致闭合空腔脏器压力骤增,尤其可增加颅高压及气胸等患者的麻醉诱导风险。注射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时,呛咳的发生率为28%~65%。多种药物及方法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全麻诱导中舒芬太尼所致的呛咳反应,但效能方面的比较文献相对较少。舒芬太尼诱导所用的浓度不同,预给药时机为2~15 min。本文对近年来不同药物抑制全麻诱导中舒芬太尼所致呛咳反应的文献进行总结,从舒芬太尼所致呛咳反应的机制、影响因素、预防给药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呛咳反应 机制 影响因素 剂量相关性 预防用药
下载PDF
Cu^(2+)、Zn^(2+)对罗非鱼鳃盖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玉霖 吴鼎勋 柴敏娟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1-25,共5页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中含Cu2+和Zn2+的浓度越高,鱼中毒越深,鳃盖运动振幅的增大和频率的减小就越显著。(2)Cu2+/Zn2+混合液对鳃盖运动的影响具明显的协同作用,它的致毒效应分别为单一因子的3~5倍。(3)毒性次序:5×...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水体中含Cu2+和Zn2+的浓度越高,鱼中毒越深,鳃盖运动振幅的增大和频率的减小就越显著。(2)Cu2+/Zn2+混合液对鳃盖运动的影响具明显的协同作用,它的致毒效应分别为单一因子的3~5倍。(3)毒性次序:5×10-6Cu2+/50×10-6Zn2+>2.5×10-6Cu2+/25×10-6Zn2+>5×10-6Cu2+>50×10-6Zn2+(V/V)。(4)频繁的咳嗽反应是Zn2+中毒的主要症状,驱逐反射是Cu2+中毒的主要症状,两者均可作为单一和混合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敏感生物学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鳃盖运动 铜离子 锌离子
下载PDF
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呛咳反应及术后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郭琳 朱鑫瀛 +1 位作者 袁超 朱雅萍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8期1296-1298,1302,共4页
目的探究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癌肿瘤患者呛咳反应及其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麻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于手术开始即使用输液泵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 目的探究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癌肿瘤患者呛咳反应及其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麻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于手术开始即使用输液泵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输注剂量0.5μg·kg^(-1)·h^(-1))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即使用输液泵持续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直至手术结束。在手术结束患者苏醒时观察并记录其呛咳反应的出现情况并进行对比,并于麻醉前(T1)、麻醉插管后1 min(T2)、手术完毕时(T3)和撤除麻醉管后1 min(T4)4个时间点对2组患者的平均脉压差(MAP)、心率(HR)进行测量对比,最后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24 h、48 h出血量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呛咳反应出现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MAP和HR于T2和T4出现大幅上升(P<0.05)。术后24 h实验组出血量为(61.34±24.56)ml,与对照组的(79.62±28.57)m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实验组出血量为(24.12±10.36)ml,与对照组的(34.02±11.59)m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降低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呛咳反应的出现率及术后出血量,同时有利于稳定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甲状腺肿瘤 呛咳反应 术后出血
下载PDF
玄参升麻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周雪冰 张海生 李为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4期-,共3页
目的 :探讨玄参升麻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88例慢性咳嗽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玄参升麻汤。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指标(TNF-a... 目的 :探讨玄参升麻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儿童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88例慢性咳嗽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甲氧那明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玄参升麻汤。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指标(TNF-a、IL-6、Ig E)及肺功能指标(FVC、PEF、TLC、FEV1)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NF-a、IL-6、Ig E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的TNF-a、IL-6、Ig 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VC、PEF、TLC、FEV1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后,观察组FVC、PEF、TLC、FEV1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玄参升麻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能显著减轻儿童慢性咳嗽的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升麻汤 复方甲氧那明 儿童慢性咳嗽 炎症反应 肺功能
原文传递
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抑制咳嗽反应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敦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745-747,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罗库溴铵与雏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对咳嗽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需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对比观察全麻诱导期咳嗽反应及临床情... 目的:对比观察罗库溴铵与雏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对咳嗽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收治需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对比观察全麻诱导期咳嗽反应及临床情况。结果:罗库溴铵组咳嗽反应明显较轻,气管插管即刻咳嗽较少,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相比维库溴铵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库溴铵与维库溴铵在全麻诱导期均能有效抑制咳嗽反应,但罗库溴铵抑制效果更为理想,且起效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诱导期 罗库溴铵 维库溴铵 咳嗽反应
下载PDF
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和静脉给药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呛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龙云 李茜 +2 位作者 王浩 陈双 郁万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3期4526-4529,4575,共5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和静脉给药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于我院在气管内全麻下完成泌尿外科、腹部外科并预计于术后可以迅速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63例,上述患...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和静脉给药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于我院在气管内全麻下完成泌尿外科、腹部外科并预计于术后可以迅速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63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1)和B组(n=32),A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静脉给药,B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呛咳反应。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HR、SBP、DBP均低于A组(P<0.05)。两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组内及组间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拔管时,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全麻苏醒期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可减轻血流波动,降低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全麻苏醒期 镇静 镇痛 血流动力学 呛咳反应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全麻诱导对手术患者呛咳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群芳 褚国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0期65-68,共4页
目的探析舒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进行全麻诱导插管对患者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气管内插管术患者200例。按照舒芬太尼不同浓度及给药速度随机将入选者分成A组(常规注射,浓度5μg/ml,10 s注完,64例)... 目的探析舒芬太尼不同给药方式进行全麻诱导插管对患者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气管内插管术患者200例。按照舒芬太尼不同浓度及给药速度随机将入选者分成A组(常规注射,浓度5μg/ml,10 s注完,64例)、B组(稀释浓度2.5μg/ml,快速注射,5 s注完,66例)和C组(稀释浓度2.5μg/ml,慢速注射,20 s注完,70例)。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呛咳反应情况及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 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呛咳反应时间明显高于A、B组,总发生率4.3%,低于A组(46.9%)、B组(48.5%),严重程度也明显比A、B组低(P<0.05);A、B组间呛咳反应时间、总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MAP、HR及SpO_2水平均无变化(P>0.05)。结论舒芬太尼稀释、慢速注射的给药方式行全麻诱导可明显减缓患者出现呛咳反应的时间、降低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呛咳反应 全麻诱导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急支糖浆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琪 朱依玲 +3 位作者 余捷 李亚娜 张巍 郭利伟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1029-1038,共10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挖掘中药复方急支糖浆治疗咳嗽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以及潜在作用通路。方法分别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急支糖浆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咳嗽的疾病靶点,两者靶点取交...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挖掘中药复方急支糖浆治疗咳嗽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以及潜在作用通路。方法分别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急支糖浆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咳嗽的疾病靶点,两者靶点取交集后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拓扑分析获取关键靶点和成分。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佐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小鼠咳嗽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急支糖浆中共筛选出活性成分163种,可干预咳嗽相关靶点154个,GO富集586个,KEGG通路119条。其中,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可能为急支糖浆治疗咳嗽的关键成分,CXCL8、MAPK8、STAT3、TNF等为潜在靶点,GO富集分析的生物功能涉及到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涉及到TNF、PI3K-Akt、FoxO、HIF-1等信号通路。超过90%的分子对接结果均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使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验证了急支糖浆对咳嗽小鼠淋巴细胞分化、炎症因子和部分关键靶点表达的影响。结论急支糖浆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产生了调控炎症过程、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增殖、修复受损机体等综合效果,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急支糖浆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急支糖浆 咳嗽 炎症反应 槲皮素 山柰酚 Β-谷甾醇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经鼻与静脉给药预防舒芬太尼呛咳反应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赵晓龙 张成江 赵锦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64-67,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经鼻与静脉给药预防舒芬太尼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舒芬太尼行全身麻醉的2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119例。用相同药物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A组麻醉诱导...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经鼻与静脉给药预防舒芬太尼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舒芬太尼行全身麻醉的2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119例。用相同药物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A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给药,B组麻醉诱导前15 min至手术结束期间给予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给药。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B组的呛咳发生率为3.36%,低于A组的10.92%(P<0.05);两组的呛咳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T_(0))、气管插管后3 min(T_(3)),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 min(T_(1))、气管插管后1 min(T_(2)),B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P<0.05);T_(1),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T_(0)、T_(2)、T_(3)(P<0.05);T_(2),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T_(0)、T_(3)(P<0.05)。B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1.85%,高于A组的9.24%(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预防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所致呛咳,且相较于经鼻给药,持续静脉给药可充分发挥药物生物利用度,预防呛咳的效果更优,但存在心动过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滴鼻 静脉泵注 舒芬太尼 呛咳反应
下载PDF
不同给药顺序对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时呛咳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商庚 厉小丽 叶永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42-543,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顺序对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的择期全麻患者,年龄19~61岁,随机分为3组(A、B、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顺序:A组: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组: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总量1/4)-舒芬太尼...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顺序对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的择期全麻患者,年龄19~61岁,随机分为3组(A、B、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顺序:A组: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组: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总量1/4)-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总量3/4);C组: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诱导用药:丙泊酚:2.0mg.kg-1(15 s),舒芬太尼0.6μg.kg-1(10 s),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1(5 s)。观察各组给药后呛咳发生的例数及呛咳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出现呛咳10例(33.3%),B组出现呛咳4例(13.3%),C组出现呛咳1例(3.3%)。A组与B、C组呛咳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间呛咳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呛咳可引起血压明显升高、心率显著加快。结论:采用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的静脉诱导给药顺序,预先给予肌松药,不需额外用药,能显著减少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呛咳反应 预防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地佐辛预防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3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地佐辛预防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在麻...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地佐辛预防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随机筛选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手术的6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2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照组患者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期呛咳、呕吐、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患者发生呛咳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呛咳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恶心,2例呕吐,1例低血压;对照组患者发生1例恶心、1例呕吐,1例低血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可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以预防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呛咳反应,稳定诱导期各项指标,使麻醉诱导更加平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全麻诱导 舒芬太尼 呛咳反应
下载PDF
不同利多卡因给药方式对于拔管呛咳及心率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竹劼 马钰 汪建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18期74-75,共2页
目的比较在气管拔管时利多卡因通过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所能预防拔管引起的呛咳的效果对比以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B组),气管内注射利多... 目的比较在气管拔管时利多卡因通过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所能预防拔管引起的呛咳的效果对比以及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B组),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组(C组),各30例。A组采取术后静注5 mL生理盐水,B组采取术后2%利多卡因1.5 mg/kg静脉注射,C组采取术后经气管导管注射2%利多卡因1.5 mg/kg。比较三组麻醉入室时心率血压(T1),拔管时心率血压(T2),拔管后五分钟心率血压(T3);拔管时呛咳反射程度。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ASA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拔管期间呛咳情况及呛咳分级的比较A组患者发生呛咳的程度及概率显著大于B组及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呛咳的程度及概率要大于C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拔管期间心率评价动脉压(MAP)比较在T1时刻,三组间心率及血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显著性,T2及T3时刻A组心率及血压变化显著强于B组及C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B组较C组心率血压略有上升但弱于A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刻B组及C组心率及血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静脉注射与气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都能起到减轻呛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作用,其中气管内注射减轻呛咳程度优于静脉内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拔管 呛咳反应 气管内注射 静脉注射
下载PDF
丁卡因表面麻醉对喉显微手术拔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征 辛燕 +2 位作者 吴黎黎 奚春花 王古岩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丁卡因表面麻醉对喉显微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喉显微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卡因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丁卡因表面麻醉对喉显微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喉显微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卡因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麻醉诱导后在可视喉镜明视下应用一次性喷雾器对会厌、声门区喷入1%丁卡因1.5ml,共2次;C组应用生理盐水代替。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拔管呛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期恢复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苏醒期拔管呛咳发生率(80.0%)、中重度呛咳发生率(40.0%)明显高于T组(46.7%、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拔管后即刻MAP[(108.4±18.0)mmHg,1 mmHg=0.133 kPa]和HR[(79.1±12.0)次/min]显著低于C组[(118.9±20.4)mmHg,(85.8±12.6)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躁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结论1%丁卡因表面麻醉能显著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呛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且不影响全身麻醉苏醒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卡因 喉显微手术 气管拔管 呛咳反应
下载PDF
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芳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1期42-44,共3页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其他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常用的麻醉药品有局部麻醉药品和全身麻醉药品。局部麻醉药品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等。...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其他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常用的麻醉药品有局部麻醉药品和全身麻醉药品。局部麻醉药品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等。全身麻醉药物有吸入麻醉药和静脉麻醉药物,前者有恩氟烷、异氟烷、七佛烷、地氟烷、氧化亚氮等,后者有丙泊酚、依托米酯、硫喷妥钠等。此外还包括肌松药和镇痛药,前者有罗库溴铵、维库溴铵、顺式阿曲库安,后者有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等。作为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镇痛药,舒芬太尼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体,更易通过血脑屏障,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芬太尼高。由于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芬太尼强,因而不仅镇痛强度更大,且作用持续时间也更长。但是,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呛咳,进而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剧烈的波动,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明确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诱发 呛咳反应
原文传递
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燕梅 郝金平 赵宇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5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小儿科收治的72例慢性咳嗽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6例,疗程10 d。比较两组治疗效... 目的研究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月菏泽市立医院小儿科收治的72例慢性咳嗽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6例,疗程10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日间及夜间咳嗽评分、痰液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疾病相关因子[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粒细胞计数(EOS)、P物质(SP)、降钙素原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日间及夜间咳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痰液IL-4、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血清ECP、EOS、SP、CG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克洛己新干混悬剂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咳嗽症状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洛己新干混悬剂 小儿 慢性咳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