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植株中的单宁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武予清 郭予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43-245,共3页
通过 3种方法测定棉花组织中单宁含量比较表明 ,Folin酚还原法测定的 4个品种不同组织和不同生育期顶叶的含量显著高于正丁醇盐酸法 (即花色素反应 ,专门用于缩合单宁的测定 )近 2倍 ,说明这种方法测定出的是相对总酚含量 ,用于表达棉... 通过 3种方法测定棉花组织中单宁含量比较表明 ,Folin酚还原法测定的 4个品种不同组织和不同生育期顶叶的含量显著高于正丁醇盐酸法 (即花色素反应 ,专门用于缩合单宁的测定 )近 2倍 ,说明这种方法测定出的是相对总酚含量 ,用于表达棉花缩合单宁的含量是不合适的 ,而香草醛法测定结果与正丁醇盐酸法差异不显著 ,可用于棉花组织单宁含量的测定 .在棉花各个组织中 ,花萼、铃皮和叶片缩合单宁含量较高 ,陆地棉中一般达 5 %~ 10 % ;花瓣、花柱子房和铃心中含量较低 ( 2 %左右 ) .顶端嫩叶缩合单宁含量从苗期 ( 1%以下 )起不断增加 ,至吐絮期达最高 ( 10 %左右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测定方法 单宁 抗病虫机理 抗性育种
下载PDF
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耦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雷咏雯 郭金强 +3 位作者 危常州 侯振安 田长彦 鲍柏杨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田间单因素和复因素试验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耗水和氮素养分吸收的规律 ,并建立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现蕾前吸收的氮素养分不到总量的 5 % ,盛花到吐絮期吸收养分的比例最大 ,超过6 0 % ,棉花膜下滴灌将大部分... 采用田间单因素和复因素试验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耗水和氮素养分吸收的规律 ,并建立棉花膜下滴灌水氮耦合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现蕾前吸收的氮素养分不到总量的 5 % ,盛花到吐絮期吸收养分的比例最大 ,超过6 0 % ,棉花膜下滴灌将大部分氮肥以追肥分配给棉花是符合棉花养分需求的生理规律的。膜下滴灌棉花全生育期耗水量在北疆石河子地区 ,苗期平均耗水量为 4 4mm ,蕾期平均耗水量为 1 1 3mm ,开花 盛铃期平均耗水量为 1 82mm ,盛铃期 -吐絮期平均耗水量为 98mm ,总耗水量为 4 3 7mm ,随着灌溉量的增加 ,棉花耗水量也逐渐增加。建立了棉花水氮耦合回归方程 ,据此计算最高产量灌溉量为 4 1 89.5m3/hm2 ,最高产量施N量为 2 2 3 .5kg/hm2 。采用“空间寻址法”计算最佳水肥耦合组合 ,发现棉花产量在 4 5 6 0~ 5 0 4 0kg/hm2 的频率最大 ,相应的最佳灌溉量、施氮量分别为4 1 2 5m3/hm2 、2 0 5 .5kg/hm2 以及 4 1 70m3/hm2 、2 2 3 .5kg/hm2 。因此建议施氮量 2 1 4 .5kg/hm2 ,灌溉量 4 1 2 5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膜下滴灌 水氮耦合
下载PDF
棉株中抗虫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武予清 郭予元 杨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3,共3页
棉花植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抗病虫害物质。本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了棉花组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结果表明 ,陆地棉中以异槲皮苷和芸香苷为主。棉花顶端嫩叶黄酮总量的变化 ,一般从 3叶期到 7叶期有一下降 ,然后迅速增长 ,... 棉花植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抗病虫害物质。本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了棉花组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结果表明 ,陆地棉中以异槲皮苷和芸香苷为主。棉花顶端嫩叶黄酮总量的变化 ,一般从 3叶期到 7叶期有一下降 ,然后迅速增长 ,铃期达到高峰 ,以后又有所下降 ;棉花铃期不同组织中以花瓣中黄酮含量最高 (约9% ) ,花萼及铃中最低 (<0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酮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 抗虫物质
下载PD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 Leaf Popul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from Cotton Plant Images 被引量:11
4
作者 SUO Xing-mei JIANG Ying-tao +3 位作者 YANG Mei LI Shao-kun WANG Ke-ru WANG Chong-tao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8-45,共8页
Leaf popul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in a population of crops, if obtained in a timely manner, served as a key indicator for growth management and diseases diagnosis. In this paper, a three-layer multilayer perceptron ... Leaf popul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in a population of crops, if obtained in a timely manner, served as a key indicator for growth management and diseases diagnosis. In this paper, a three-layer multilayer perceptron (ML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based prediction system was presented for predicting the leaf popul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from the cotton plant images. As the training of this prediction system relied heavily on how well those leaf green pixels were separated from background noises in cotton plant images, a global thresholding algorithm and an omnidirectional scan noise filtering coupled with the hue histogram statistic method were designed for leaf green pixel extraction. With the obtained leaf green pixels, the system training was carried out by applying a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The proposed system was tested to predict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from the cotton plant images. The results using the proposed system were in soun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destructive method. The average prediction relative error for the chlorophyll density (μg cm^-2) in the 17 testing images was 8.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image processing cotton plant leaf popul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prediction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和连续投影算法的棉花叶面积指数估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楠楠 张晓 +2 位作者 王城坤 李莉 白铁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57-262,共6页
为实现快速、无损、实时监测不同灌溉处理下棉花植株叶面积指数,借助高光谱遥感技术获取了棉花植株4个生育期的冠层反射率,同时获取每株棉花的叶面积指数,用一阶导数、二阶导数、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小波分析等光谱预处理方法,... 为实现快速、无损、实时监测不同灌溉处理下棉花植株叶面积指数,借助高光谱遥感技术获取了棉花植株4个生育期的冠层反射率,同时获取每株棉花的叶面积指数,用一阶导数、二阶导数、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小波分析等光谱预处理方法,经过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特征波段,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4个生育期(总体)和各生育期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对比6种预处理方法在4个生育期和各生育期建模精度表明,4个生育期(总体)、蕾期、花期、花铃期的小波分解尺度为4、2、8、2,模型分别为CWT-SPA-PLS、CWT-FD-SPA-PLS、CWT-SPA-PLS、CWT-FD-SPA-PLS时可取得较好的精度;经二阶导数处理后,铃期可取得较好的结果,R^(2)和RPD分别0.973、5.3295,优于其他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预处理方法尤其是小波分析方法得到的光谱信息可有效估测棉花4个生育期(总体)和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植株 叶面积指数 高光谱遥感 反演模型 小波分析 连续投影算法
下载PDF
氨基酸铜对棉花黄萎病株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晓宇 胡明 +1 位作者 朱宝成 马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在棉花黄萎病发病初期喷施氨基酸铜,测定了棉花病株叶片内几种与抗性有关的酶活性。结果发现,喷施氨基酸铜后棉叶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均在一定程度表现出"涨落现象",表明了氨基酸铜... 在棉花黄萎病发病初期喷施氨基酸铜,测定了棉花病株叶片内几种与抗性有关的酶活性。结果发现,喷施氨基酸铜后棉叶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均在一定程度表现出"涨落现象",表明了氨基酸铜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抗性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铜 棉花 黄萎病株 酶活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花铃期叶施不同浓度尿素对棉株氮素吸收分配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永旗 夏绍南 +6 位作者 李鹏程 刘敬然 刘爱忠 孙淼 王晓茹 王刚 董合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0-587,共8页
为明确花铃期棉花叶面喷施尿素的适宜浓度,以中棉所79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0.00(CK)、0.01、0.02、0.03、0.04 kg·L^-1 5个浓度的15N-尿素处理,于花铃期进行叶面喷施,并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叶施尿素对棉株氮素分... 为明确花铃期棉花叶面喷施尿素的适宜浓度,以中棉所79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0.00(CK)、0.01、0.02、0.03、0.04 kg·L^-1 5个浓度的15N-尿素处理,于花铃期进行叶面喷施,并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叶施尿素对棉株氮素分配规律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5N-尿素各处理棉株根、茎、叶、花铃中15N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而升高;15N含量在棉株各部位的分配规律基本相同,即根7.5%~8.5%、茎12.6%~13.4%、叶45.5%~47.5%、花31.9%~32.7%。根据拟合的回归方程确定花铃期棉花叶面喷施尿素的适宜浓度为0.0324kg·L^-1(6.78kg·hm^-2)。此外,花铃期叶面施氮可以增强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加叶面积,形成合理的群体叶面积系数,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促进棉株的生长发育,提高棉花产量。本研究为棉花专用叶面肥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铃期 叶施 棉株 氮素分配 生理生化特性
下载PDF
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用保水剂对棉花植株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马彦茹 吴湘琳 +1 位作者 葛春辉 王新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保水剂处理对棉花植株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保水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盆栽的方法,设置四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基质(CK)、CK+15 kg/hm^2保水剂、CK+30 kg/hm^2保水剂、CK+60 kg... 【目的】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研究保水剂处理对棉花植株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保水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采用盆栽的方法,设置四个处理,分别为空白基质(CK)、CK+15 kg/hm^2保水剂、CK+30 kg/hm^2保水剂、CK+60 kg/hm^2保水剂;在干旱胁迫的条件下,检测棉花叶片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等指标,并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OD酶活性等指标随干旱胁迫的进行而明显增加(P<0.05),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棉花随着缺水程度所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而SOD酶活性表现为无规则变化。【结论】从干旱胁迫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定30 kg/hm^2保水剂处理能明显改善棉花植株的抗干旱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保水剂 棉株 生理生化
下载PDF
敌百虫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建 韩凤梅 +1 位作者 刘军 沈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建立了敌百虫在棉花和土壤中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测定方法。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5×10^-11g,最小检出浓度在植株和土壤中均为0.05mg/kg,加样回收率为植株71%~76%、土壤96%~103%、棉籽74%... 建立了敌百虫在棉花和土壤中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测定方法。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1.5×10^-11g,最小检出浓度在植株和土壤中均为0.05mg/kg,加样回收率为植株71%~76%、土壤96%~103%、棉籽74%~7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16%、5.2%~12%、4.8%~6.5%。本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以用于敌百虫的残留分析。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研究结果表明,敌百虫在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T50)分别为0.4~0.6d和0.5~1.2d;以推荐剂量施药2~3次,或以2倍推荐剂量施药2~3次,采收间隔21d,棉籽和土壤中敌百虫残留量均低于0.05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百虫 植株 土壤 棉籽 HPLC-ESI/MS 消解动态 最终残留
下载PDF
基于CNN的棉田杂草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姚思雨 王磊 张宏文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6,共6页
针对杂草的精确喷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的棉花植株和杂草的检测识别方法。首先采集不同环境下棉田中棉花植株和不同种类的杂草图像作为网络模型的数据集,对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来增加数据集... 针对杂草的精确喷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的棉花植株和杂草的检测识别方法。首先采集不同环境下棉田中棉花植株和不同种类的杂草图像作为网络模型的数据集,对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来增加数据集的数量,将其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然后构建CNN模型,在模型中添加Dropout层,以防止网络出现过拟合,将训练集数据输入网络模型,使模型学习棉花植株和杂草的特征信息;最后将测试集数据输入CNN模型,测试CNN模型对棉花植株和杂草的识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CNN对于棉花植株和杂草的分类结果精度超过了99.95%,识别时间为197.2s,证明CNN可以快速高效的识别棉田中棉花植株和杂草,为农业智能精确除草装备的研发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植株 杂草识别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 reproductive organ predominant expressing promoter in cotton plants 被引量:3
11
作者 REN Maozhi1,3 , CHEN Quanjia2 , LI Li1, ZHANG Rui1 & GUO Sandui1 1.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Department of Agronomy,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chi 830052, China 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5年第5期452-459,共8页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t cotton plants have high insect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but relatively low resistance in the late stage. Substituting a reproductive organ-specific promoter for the ... Transgenic Bt insect-resistant cotton plants have high insect resistance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but relatively low resistance in the late stage. Substituting a reproductive organ-specific promoter for the CaMV35S promoter presently being used could be an ideal solu-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romoter sequence of ADP-ribosylation factor 1 (arf1) gene was iso-lated from Gossypium hirsutumY18 by means of inverse PCR. The sequencing result discovered the unique structure of the arf1 promoter, including four promoter-specific elements, the initiator, TATA box, CAAT box and GC box, and also an intron in 5′-untranslation region. Four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for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promoter. Based on the pBI121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four truncated arf1 promoters took the place of the CaMV35S promoter. These vectors were different only in their promoter regions. They were introduced into cotton plants via pollen tube pathway. Histochemical GUS staining an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GUS gene driven by the 4 arf1 truncated promoters in transgenic cotton plant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f1 promoter was a typical reproductive organ-specific promoter. Hopefully, the arf1 promoter can be a regulatory element for designing cotton reproductive organs with desired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plant arf1 promoter REPRODUCTIVE organ preferential expression functional ide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Functional Analysis of Nodulin-like Promoter in Transgenic Cotton Plants 被引量:3
12
作者 Mao-Zhi REN Quan-Jia CHEN +2 位作者 Li LI Rui ZHANG San-Dui GU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254-1259,共6页
For the first time, a nodulin-like gene promoter was isolated from Gossypium hirsutum L. Guo Y 18 by means of inverse PCR. Thre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for func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moter.... For the first time, a nodulin-like gene promoter was isolated from Gossypium hirsutum L. Guo Y 18 by means of inverse PCR. Three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constructed for function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moter. These vectors were different only in promoter regions; three truncations of the nodulinlike promoter took the place of the CaMV35S promoter in the pBI 121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Then, the three vectors were introduced into cotton plants via the pollen tube pathway.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gus gene driven by nodulin-like promoter trunc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offspring of transgenic cotton plants. Histochemical GUS staining an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to achieve this go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dulin-like promoter was a strong, highly reproductive organspecific promoter, which demonstrated a much higher driver activity than the CaMV35S promoter did in cotton reproductive organs, but relatively lower activity in veget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speciality and strength-determining regions of the nodulin-like promoter was also undertak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plant functional identification nodulin-like promoter predominant expression reproductive organ.
原文传递
棉蚜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及蔗糖浓度优化研究
13
作者 张倩 陆宴辉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36,共8页
【目的】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筛选并优化出适用于棉蚜饲养的人工饲料,有助于开展棉蚜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方法】在不同蚜虫人工饲料配方基础上,将饲料pH值和蔗糖浓度分别调整为7.6和25%,设计了以氨基酸、维生素... 【目的】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筛选并优化出适用于棉蚜饲养的人工饲料,有助于开展棉蚜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方法】在不同蚜虫人工饲料配方基础上,将饲料pH值和蔗糖浓度分别调整为7.6和25%,设计了以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和蔗糖等为营养基础的5种人工饲料(配方Ⅰ、Ⅱ、Ⅲ、Ⅳ、Ⅴ)。通过比较棉蚜成蚜在这5种饲料上的存活率和繁殖力,筛选出适合棉蚜饲养的最佳饲料配方。将最佳饲料配方蔗糖浓度调整为30%(配方VI),比较了棉蚜在蔗糖浓度25%和30%两个配方、棉花植株上的存活率、若蚜发育历期、产仔率、平均产蚜量和寿命,及不同棉蚜试验种群的生命表参数。【结果】取食配方Ⅴ饲料的棉蚜成蚜存活率和产蚜量最高。棉蚜在配方V与配方VI人工饲料上均能完成世代发育,成蚜产仔率可达到100%。人工饲料配方V、VI和棉花植株饲养的棉蚜寿命分别为15.39、13.52和20.29 d,平均产蚜量分别为16.99、16.85和26.73头,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4、0.23和0.29。【结论】综合所有参数比较及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筛选的人工饲料配方Ⅴ(含25%蔗糖)更适用于棉蚜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人工饲料 棉花植株 蔗糖 生命表参数
原文传递
棉花植株及土壤中丙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气相色谱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潇 陈子雷 +3 位作者 王文博 李瑞菊 张卉 陈琦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27,共4页
研究超声波提取、毛细管气相色谱配氮磷检测器(NPD)检测棉花植株及土壤中丙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残留 ,各组分回收率83%~110 % ,线性范围0.1~100mg/L,最低检测质量分数0.01×10-6~0.02×10-6(w) ;该法具有简单、快速。
关键词 测定 丙硫克百威 代谢物 气相色谱 棉花植株 土壤 残留量 杀虫剂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滴灌棉田棉花蕾期脱落酸(ABA)与气孔导度之间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建新 马英杰 何江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4-539,共6页
利用滴灌盆栽试验,研究棉花蕾期不同施N水平条件下,脱落酸(ABA)含量与气孔导度之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蕾期,盆栽滴灌棉花不同处理纯N分别为2 g·盆^(-1)(N2)、4 g·盆^(-1)(N4)、6 g·盆^(-1)(N6)的条件下,ABA含量与... 利用滴灌盆栽试验,研究棉花蕾期不同施N水平条件下,脱落酸(ABA)含量与气孔导度之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蕾期,盆栽滴灌棉花不同处理纯N分别为2 g·盆^(-1)(N2)、4 g·盆^(-1)(N4)、6 g·盆^(-1)(N6)的条件下,ABA含量与气孔导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系数(r)的分别为0.905、0.942、0.958,T检验显著水平P分别为0.034、0.016、0.010;2 g·盆^(-1)、4 g·盆^(-1)和6 g·盆^(-1)的模型分别为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指数函数,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5、0.894、0.946,F检验P分别为0.025、0.015、0.005,达到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回归模型较好地描述了滴灌棉花蕾期ABA与气孔导度之间相关性及其不同施N水平的模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施氮量 棉花 气孔导度 脱落酸(ABA) 蕾期
原文传递
棉花植株中多杀菌素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检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子雷 杨国生 +4 位作者 王文博 杜红霞 丁蕊艳 陈琦 毛江胜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6年第6期45-47,共3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棉花植株中杀菌素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碱性条件下用甲醇提取棉花植株中的多杀菌素及其代谢产物,改变pH值与液-液萃取结合固相萃取的方法去除杂质,以甲醇和含乙酸铵的乙腈混合溶液作流动相,ODC—C1... 建立了同时测定棉花植株中杀菌素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碱性条件下用甲醇提取棉花植株中的多杀菌素及其代谢产物,改变pH值与液-液萃取结合固相萃取的方法去除杂质,以甲醇和含乙酸铵的乙腈混合溶液作流动相,ODC—C18柱分离,利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在最佳条件下,棉花植株中各组分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9%-108.0%,相对标准偏差为1.3%-9.9%,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植株 多杀菌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棉株中缩合单宁分析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顺平 遆晓南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9-342,共4页
为探究棉株中缩合单宁的最佳测试提取条件,选取甲醇和乙醇的水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香草醛-盐酸比色法测定棉株中缩合单宁的含量。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甲醇和乙醇各自的最佳提取条件,然后比较这两种提取剂的提取效果,确定乙醇为较好... 为探究棉株中缩合单宁的最佳测试提取条件,选取甲醇和乙醇的水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香草醛-盐酸比色法测定棉株中缩合单宁的含量。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甲醇和乙醇各自的最佳提取条件,然后比较这两种提取剂的提取效果,确定乙醇为较好的提取剂,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乙醇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乙醇浓度40%(V/V),超声时间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合单宁 提取 棉株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二甲戊灵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新国 李慧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187-189,共3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二甲戊灵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土壤和棉籽样品经过乙腈浸泡,超声波提取,再经过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测定。[结果]在0.01~0.50μg/mL,二甲戊灵的峰面积(y)与质量浓度...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二甲戊灵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方法]土壤和棉籽样品经过乙腈浸泡,超声波提取,再经过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测定。[结果]在0.01~0.50μg/mL,二甲戊灵的峰面积(y)与质量浓度(x)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此方法中二甲戊灵的最低检出限为0.001 ng,添加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在0.01~0.5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二甲戊灵在棉株中回收率在88.1%~102.0%,RSD为1.64%~2.87%;在土壤中回收率在91.2%~107.0%,RSD为1.62%~4.81%;在棉籽中回收率在97.4%~102.0%,RSD为1.52%~3.64%。消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棉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3~5.88和5.48~11.50 d。[结论]该研究为二甲戊灵在棉花上合理使用及其MRL值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二甲戊灵 棉株 土壤 棉籽 残留 消解动态
下载PDF
陆地棉植株、果枝与棉铃的全息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旭升 朱绍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3-98,共6页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方法,以衣指、子指,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5个指标为依据,对陆地棉苏棉1号植株、果枝与棉铃不同部位的对应相似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果枝的内中围与植株的中下部生物学特征相似程度较大,果枝外围与植株顶...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方法,以衣指、子指,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5个指标为依据,对陆地棉苏棉1号植株、果枝与棉铃不同部位的对应相似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果枝的内中围与植株的中下部生物学特征相似程度较大,果枝外围与植株顶部相似程度较大;棉铃的基部和顶部分别与棉株的下部和上部相似程度较大;棉铃的基部、中部、顶部分别与果枝的内围、中围、外围相以程度较大。最后结论:果枝、棉铃是反映棉株整体的全息胚;而棉铃也是反映果枝的全息胚。本研究为生物全息律的定量实验分析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株 果枝 陆地棉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棉花上棉花粉蚧掉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玮 刘欢 陆永跃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0-714,共5页
为了解降雨对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影响,本文应用人工模拟降雨器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棉花粉蚧各个虫期的掉落比例。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棉花粉蚧掉落率逐渐增大;同一降雨强度下龄期越高、虫体越... 为了解降雨对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影响,本文应用人工模拟降雨器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棉花粉蚧各个虫期的掉落比例。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棉花粉蚧掉落率逐渐增大;同一降雨强度下龄期越高、虫体越大掉落率越低。15 mm/h时棉花粉蚧各个虫期掉落率均较低,为0.7%-3.3%;45-75 mm/h时掉落率增大,为7.0%-17.7%;105 mm/h、135 mm/h、165 mm/h、195 mm/h时掉落率变化范围分别是10.0%-23.7%、12.3%-32.3%、13.3%-38.7%、16.0%-45.7%。掉落率(Y)与降雨强度(X)之间关系方程为Y=0.2587X^(0.9850)(1龄若虫)、Y=0.2549X^(0.9845)(2龄若虫)、Y=0.0266X^(1.4014)(3龄若虫)、Y=0.0507X^(1.1307)(雌成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绵粉蚧 棉花 降雨强度 掉落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