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被引量:40
1
作者 戴沁怡 吕飙 张兆琪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对978例成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国内外文献比较。结果978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共检出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0例,检出率为3.07%,包括右...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对978例成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国内外文献比较。结果978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共检出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0例,检出率为3.07%,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9例(30.00%),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例(23.33%),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2例(6.67%),回旋支缺如1例(3.33%)和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11例(36.67%)。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一种无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诚 凌坚 +7 位作者 赵世华 蒋世良 黄连军 徐仲英 郑宏 谢若兰 陆敏杰 戴汝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90-693,共4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起源于肺动脉 (ACAPA)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ACAPA的影像学表现。 11例均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 (Echo)和心血管造影检查 ,其中 1例行电子束CT(EBCT)检查。结果  10例为左冠脉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起源于肺动脉 (ACAPA)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ACAPA的影像学表现。 11例均行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 (Echo)和心血管造影检查 ,其中 1例行电子束CT(EBCT)检查。结果  10例为左冠脉起源于肺动脉 ,1例为右冠脉起源于肺动脉。 11例胸片均未确诊 ,Echo诊断 3例 ,EBCT诊断 1例。心血管造影全部诊断正确 ,其中左冠脉异常起源者左冠脉均发自主肺动脉后窦或后壁 ,通过扩张的右冠脉藉侧支逆行充盈 ;右冠脉异常起源者右冠脉从主肺动脉右窦发出。手术与造影所见相同。 3例前乳头肌缺血性纤维化 ,二尖瓣环扩大 ,前叶脱垂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X线胸片诊断受限 ,Echo简便、无创 ,但操作技术及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心血管造影仍是术前确诊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心血管造影术 诊断显像 肺动脉 X线胸片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Congenital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dual-source CT findings from consecutive 6624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confirm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被引量:17
3
作者 YUN Hong ZENG Meng-su YANG Shan JIN Hang YANG Xu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4期4172-4177,共6页
Background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CAFs) are rare congenital abnormality often unintentionally foun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AFs is difficult due to symptomless or lack of ... Background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CAFs) are rare congenital abnormality often unintentionally found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AFs is difficult due to symptomless or lack of specific symptoms.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 might be a useful diagnostic tool for CAFs. The study aimed to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CAFs delineated at DSCT in 48 CAF patients detected from consecutive 6624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or confirm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our institution. Methods Forty-eight patients underwent DSCT angiography by using retrospect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ECG) gating after infusion of 70 ml of intravenous contrast material during breath hold.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 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 (CPR), and 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 were obtained. Anomalous termin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in each subject was evaluated by two radiologists (with more than 10 years experience with cardiovascular imaging), and disagreement between diagnosis readers was settled by a consensus reading. Ten of 48 patients also underwent tradi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simultaneously. Results In each CAF case, DSCT angiography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origin, the termination, the size of abnormal vessel and its course in relation to surrounding great vessels. CAF arising from right coronary artery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left circumflex was the least one involved among three coronaries, and pulmonary artery was the most common drainage site. Aneurismal fistulous tract,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myocardial bridging and 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is group. The demonstration of drainage sites in CAG was consistent with DSCT angiography in 9 patients, and judgment on one anomalous connection in CAG was inconsistent with that in DSCT angiography. Conclusions DSCT angiography could provide accurate delineation of anomalous communications, size and numbers of fistulas in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vessel anomalie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omputed tomography DIAGNOSIS
原文传递
经心导管法封堵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3 位作者 张玉威 全薇 王琦光 王淑范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心导管法封堵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了经心导管法封堵治疗 ,其中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5~ 39岁 (平均14 4岁 )。选择性主动脉和冠状动脉造影见右冠状动脉右室... 目的 探讨经心导管法封堵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了经心导管法封堵治疗 ,其中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5~ 39岁 (平均14 4岁 )。选择性主动脉和冠状动脉造影见右冠状动脉右室瘘 3例 ,右冠状动脉右房瘘 1例 ,左冠状动脉右房瘘 2例。结果 采用 pfm弹簧圈和COOK弹簧栓子堵塞 3例 ,Amplatzer蘑菇伞封堵 3例 ,均获成功。 3例直接将封堵器封堵瘘口 ;另外 3例用 2 6 0cm交换导丝经导管通过瘘口至右心房 ,用网套导管套住交换导丝并拉出股静脉 ,送入传送器至瘘口上方 ,选择不同的封堵器封堵 ,观察心电图正常 ,重复主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无分流后释放。结论 冠状动脉瘘已往均采用外科手术修复 ,我们选用可控弹簧圈和Amplatzer蘑菇伞封堵获得成功 ,提示介入疗法具有较高的治愈性 ,操作安全 ,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先天性心脏缺损 冠状动脉瘘 经心导管法封堵 临床分析 心脏导管插入术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在心肌桥诊断中的应用及优势 被引量:16
5
作者 凌志青 曾蒙苏 +3 位作者 程伟忠 饶圣祥 杨姗 陈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心肌桥中的诊断能力。方法对51例临床怀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了MSCT、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将后2种检查方法统称为创伤性技术),共82支冠状动脉,其中的80支冠...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心肌桥中的诊断能力。方法对51例临床怀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了MSCT、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将后2种检查方法统称为创伤性技术),共82支冠状动脉,其中的80支冠状动脉无明显伪影,可供评价。分别统计MSCT对心肌桥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检验采用Cohen Kappa检验方法。结果CAG及血管内超声共发现26例心肌桥,所有心肌桥均发生于左前降支中段附近。MSCT正确检出26例前降支心肌桥中的23例,其敏感度88%(23/26),特异度96%(52/54),准确度94%(75/80),2名医师对心肌桥的检出Kappa值为0.62。MSCT尚检出2例心肌桥,为创伤性技术所漏诊。将创伤性技术和MSCT综合结果作对照,则MSCT心肌桥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9%(25/28)、91%(21/23)和90%(46/51)。结论MSCT作为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应用于心肌桥的诊断,方法可行,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毛定飚 谭德炎 +4 位作者 滑炎卿 丁其勇 葛虓俊 王鸣鹏 张国桢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9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中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4例 ,单一冠状动脉 1例 ,右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 ,左回旋支缺如 1例 ,...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9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中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4例 ,单一冠状动脉 1例 ,右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 ,左回旋支缺如 1例 ,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2例。结论 :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变异 影像学诊断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俊娟 曹静 +4 位作者 郭三强 陈明 洪涛 高炜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了解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发生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 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 了解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发生情况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 1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82 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 ,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共 6 1例 ,占 2 1 %。其中 84 1 %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 ,右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远较左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多见。 4例未能成功施行右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结论 临床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并非罕见 ,其中部分类型可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对介入诊疗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异常 冠状动脉造影 患者 右冠状动脉 介入诊疗 罕见 造影结果 左冠状动脉 检出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狭窄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峰 葛均波 +3 位作者 钱菊英 樊冰 王齐兵 陈灏珠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7-349,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人冠状动脉(冠脉)起源异常的冠脉造影检出率,并探讨其与冠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脉起源异常的检出频度和类型,以及合并冠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目的 评价国人冠状动脉(冠脉)起源异常的冠脉造影检出率,并探讨其与冠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脉起源异常的检出频度和类型,以及合并冠脉狭窄的情况。结果 4094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起源异常者32例,检出率为0 78%,其中右冠脉异常起源最为多见,占总数的65 6%;合并冠脉狭窄者共11例(占34 3% ), 其中仅5例(占15 6% )累及起源异常的冠脉,且无1例冠脉狭窄单独累及起源异常的冠脉。结论 国人冠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相似,其中以右冠脉起源异常最为多见,冠脉起源异常与冠脉狭窄不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检出率 冠状动脉狭窄 冠脉造影 冠状血管畸形 造影术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昕 任卫东 +8 位作者 杨军 唐力 冯赫林 马春燕 王立建 富维强 张立敏 章志伟 张海山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方法 对 1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行CDFI检查 ,年龄 8~ 68岁 ,仔细观察其起源、走行和引流部位。结果  13例冠状动脉瘘中 ,右冠状动脉瘘 8例 ,包括右冠状动脉 左室瘘 4例 ,右...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方法 对 1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行CDFI检查 ,年龄 8~ 68岁 ,仔细观察其起源、走行和引流部位。结果  13例冠状动脉瘘中 ,右冠状动脉瘘 8例 ,包括右冠状动脉 左室瘘 4例 ,右冠状动脉 肺动脉瘘 2例 ,右冠状动脉 右室瘘和右冠状动脉 右房瘘各 1例。左冠状动脉瘘 5例 ,包括左冠状动脉 肺动脉瘘 3例 ,左冠状动脉 右室瘘和左冠状动脉 右房瘘各 1例。CDFI均清楚显示 13例冠状动脉瘘的起源、走行和引流部位。 13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其中 8例经手术证实。结论 CDFI诊断冠状动脉瘘简便、可行、准确 ,具有决定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诊断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双源CT对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桥长度和厚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世合 柳澄 +4 位作者 王锡明 王敏 邓凯 孙晓丽 李曼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利用双源CT(DSCT)探讨壁冠状动脉(MCA)收缩期的狭窄程度与心肌桥(MB)的长度及厚度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DSCT对450例可疑冠心病(CHD)和部分体检者行冠状动脉CTA,2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MB... 目的利用双源CT(DSCT)探讨壁冠状动脉(MCA)收缩期的狭窄程度与心肌桥(MB)的长度及厚度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DSCT对450例可疑冠心病(CHD)和部分体检者行冠状动脉CTA,2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MB—MCA。测量MB长度、厚度,结果用x^-±s表示。以每隔5%R-R间期为1个重建时相,观察并测量MCA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管径的变化,探索管径最大和最小时的时相显示规律,计算MCA最大狭窄程度,应用Pearson相关统计分析狭窄程度与MB的长度及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450例可疑CHD和体检者,冠状动脉CTA发现MB—MCA 163例(36.2%),192处。在选取的被心肌完全包绕或覆盖的30例MB-MCA中,MCA收缩期管径最小时出现于R—R间期30%-35%者27例(90.0%),MCA舒张期管径最大时出现于R-R间期70%-80%者27例(90.0%)。统计学结果显示,MCA管腔狭窄程度与MB的厚度呈明显相关(r=0.675,P〈0.01),而与MB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r=0.096,P〉0.05)。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MCA管径最小和最大时一般分别出现于R-R间期30%-35%和70%~80%处;MCA收缩期狭窄程度与MB的厚度呈明显相关,而与MB的长度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X线平片及造影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仲英 凌坚 +7 位作者 徐立 张岩 蒋世良 赵世华 黄连军 郑宏 谢若兰 戴汝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 分析和评价X线平片及血管造影在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中的临床价值 ,并探讨该病的发生规律。方法  43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均摄有X线平片并经血管造影诊断 ,其中男 16例 ,女 2 7例 ,平均年龄 15岁。结果  43例中 ,... 目的 分析和评价X线平片及血管造影在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中的临床价值 ,并探讨该病的发生规律。方法  43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均摄有X线平片并经血管造影诊断 ,其中男 16例 ,女 2 7例 ,平均年龄 15岁。结果  43例中 ,X线平片明确诊断 5例 ,血管造影对所有病例均作出正确诊断。其中右冠状动脉瘘 2 8例 (6 5 % ) ,左冠状动脉瘘 14例 (32 .6 % ) ,多发左右冠状动脉瘘 1例 (2 .4% ) ;发生右室瘘 18例 (4 2 % ) ,右房瘘 15例 (35 % ) ,左室瘘 5例 (12 % ) ,肺动脉瘘 4例(9% ) ,左房瘘 1例 (2 % )。结论 X线平片在诊断冠状动脉瘘中有一定的限度 ,但如发现心脏异常搏动膨突影 ,有较高的价值。血管造影仍是此病诊断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X线平片 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先天性冠状静脉窦异常的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炜 马小静 +9 位作者 孙庆军 陈险峰 陶园 彭志远 熊青峰 钟志林 陈鑫 陈艳 张雪莲 王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冠状静脉窦异常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98例合并冠状静脉窦异常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antini分型,将先天性冠状静脉窦畸形分成4大类,并将CT诊断与超声心动图对比,应用配对四格表行x2检验做... 目的 探讨先天性冠状静脉窦异常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98例合并冠状静脉窦异常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antini分型,将先天性冠状静脉窦畸形分成4大类,并将CT诊断与超声心动图对比,应用配对四格表行x2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98例患者中,永存左上腔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回流入右心房72例,其中超声诊断48例,CT诊断7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入冠状静脉窦13例,其中超声诊断12例,CT诊断13例;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10例,超声诊断6例,CT诊断8例,其中2例超声正确诊断而CT未作出诊断;冠状静脉窦闭锁2例,均由CT诊断,超声未作出诊断;冠状静脉窦异常回流入左心房1例,超声、CT术前均未诊断.CT诊断优于超声诊断,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7,P<0.01).结论 MSCT对冠状静脉窦异常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可作为超声检查的补充,为外科手术或介入电生理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Sixty-four-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in 66 patients 被引量:10
13
作者 YANG Shan ZENG Meng-su ZHANG Zhi-yong LING Zhi-qing MA Jian-ying CHEN G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7期838-842,共5页
Background The abnormalities of coronary arteries, though rare and sometimes benign, may first present clinically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sudden death.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is a non-invasive... Background The abnormalities of coronary arteries, though rare and sometimes benign, may first present clinically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sudden death.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 is a non-invasive test that is highly suitable for detecting these anomalies. The study aimed to review the 64-MDCT appearance of the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in 66 patients and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these anomalies.Methods In 6014 consecutive patients examined over 12 months by 64-MDCT for the stud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66 were diagnosed for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All patients were symptomatic for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diseases: chest pain, dyspnoea, palpitations, arrhythmia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Nine patients had undergone a coronary angiography. All the CT images were evaluated by two radiologists and one cardiologist.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 and the conus branch arising separately, myocardial bridging and duplication of arteries were not analysed in our study.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found in our study group was 1.097%. In the selected patients, seven different types of coronary anomalies were found by 64-MDCT examination. The high takeoff, origin of the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opposite or noncoronary sinus with an anomalous course, and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were the three common forms of anomalies (n=16, 18 and 16,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coronary angiography, the number of the drainage sites of two coronary artery fistula was less in MDCT images (3 small sites in total). In all cases, coronary arte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technique was able to recognize the origin of the coronary artery, its three-dimensional course and its spat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adjacent structures. 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two cases, however, was unable to 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for correct and complete diagnosis.Conclusions In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ed that 64-MDCT, especi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vessel anomali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OMOGRAPHY spiral computed DIAGNOSIS
原文传递
64层CT检测婴幼儿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美萍 崔燕海 +2 位作者 刘辉 李景雷 梁长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32-223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婴幼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婴幼儿,年龄5个月-2岁,体重5.5-10.0 kg。CT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150 mA,...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婴幼儿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婴幼儿,年龄5个月-2岁,体重5.5-10.0 kg。CT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150 mA,球管旋转速度0.35 s/转,层厚0.625 mm,螺距0.2。结果CT扫描时患儿心率110-150次/分。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辐射剂量1.11-1.62 mSv。所有患儿均为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其中左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右后窦及左后窦各4例,开口于肺动脉窦远侧右后壁及下壁各1例。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在低辐射剂量条件下准确显示婴幼儿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开口及走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肺动脉 婴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22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谭晓 孙锟 +2 位作者 李奋 张玉奇 吴兰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22例,分为婴儿组(年龄≤1岁,n=10)和少儿组(年龄〉1岁且≤15岁,n=12),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图和经胸...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本院2000年2月至2007年2月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22例,分为婴儿组(年龄≤1岁,n=10)和少儿组(年龄〉1岁且≤15岁,n=12),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其中心电图主要分析如下特征:(1)I导联Q波和T波倒置,(2)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3)V5-6导联Q波,(4)V4-6导联T波倒置或ST段变化,(5)左心室肥大。经胸超声心动图主要分析如下特点:(1)左冠状动脉与肺动脉的连接,(2)肺动脉内逆向的多普勒血流,(3)左心室乳头肌的回声强度,(4)右冠状动脉扩张,(5)室壁和室隔间侧支循环信号。结果胸片示心影增大(18/22)、心电图示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17/22)、超声心动图示汇入肺动脉的逆向多普勒血流(20/22)、前外侧乳头肌强回声(17/22)和侧支循环信号(16/22)在两组患儿中的出现率均很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示V56导联Q波、IQ波和T波倒置的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少儿组(P〈0.05);婴儿组右冠状动脉扩张的出现率要显著低于少儿组(P〈0.05)。结论婴儿和少儿患者的诊断特点不完全相同,胸部X线片示心影增大、心电图示aVL导联异常Q波和T波倒置对本病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而超声心动图示逆向汇入肺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前外侧乳头肌强回声和侧支循环信号等间接征象强烈提示本病的诊断,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确诊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畸形 心电描记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原文传递
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潘翠珍 舒先红 +2 位作者 周达新 刘诗珍 葛均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状动脉瘘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行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实时立体显示扩张的冠状动脉并仔细追踪,寻找其在心腔的瘘口。结果:15例冠状动脉瘘中,右冠状动脉瘘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冠状动脉瘘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行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实时立体显示扩张的冠状动脉并仔细追踪,寻找其在心腔的瘘口。结果:15例冠状动脉瘘中,右冠状动脉瘘6例,左冠状动脉瘘9例。二维超声和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估测瘘口的最大径与造影估测大小的相关性分别为r=0.95,P〈0.05及r=0.99,P〈0.05。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真实精确地显示了显著扩张的冠状动脉,以及瘘口处血流起源、方向和立体空间分布。结论:实时三维彩色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 冠状血管畸形 冠状动脉瘘
原文传递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的外科处理策略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龙 董念国 +3 位作者 孙宗全 张凯伦 蒋雄刚 周诚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46-848,共3页
目的:总结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手术方法,为术中处理此类疾患提供借鉴。方法:入选UCSS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个月~35(10.55±10.63)岁,体重3.5~60(26.17±19.60)kg,其中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4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 目的:总结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CSS)的手术方法,为术中处理此类疾患提供借鉴。方法:入选UCSS患者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个月~35(10.55±10.63)岁,体重3.5~60(26.17±19.60)kg,其中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4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6例,室间隔缺损1例,法洛四联症2例,镜像右位心4例,伴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11例。14例均为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直接汇入左心房,即完全型冠状静脉窦间隔缺损(Ⅰ型)。心脏彩超明确诊断3例,提示伴左上腔静脉(LSVC)5例。14例中未行手术处理1例,采用心外管道连结PLSVC至右心耳5例,心内隧道重建冠状窦顶4例,建立心房内隔板2例,限制性环缩LSVC1例,直接结扎LS-VC1例。结果:全组死亡3例,出现脑部并发症2例,延迟关胸致伤口延迟愈合1例,其余患者远期效果满意。结论:心内膜垫缺损或镜像右位心伴PLSVC时,要警惕UCSS的存在。根据PLSVC汇入左心房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限制性环缩LSVC可能是处理该类畸形的又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冠状血管畸形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原文传递
儿童及青少年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冠状窦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18
作者 韩咏 王树水 +2 位作者 陈寄梅 张智伟 蒋秋平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冠状窦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冠状窦的认识。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冠状窦患儿11例,男8例,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冠状窦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方法,提高临床医师对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冠状窦的认识。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冠状窦患儿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0.1±5.6)岁。所有患儿均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体表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心脏多层螺旋CT检查;大于6岁病例行平板运动心电图检查。结果11例病例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窦5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6例。11例中5例有运动性晕厥,其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窦4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1例,病变冠状动脉均为主动脉壁内走行;晕厥后24h内CK—MB、肌钙蛋白I均有明显增高,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该5例晕厥病例全部行冠状动脉去顶手术,其余6例未手术处理冠脉病变,予限制体育活动,严密随访。随访期间,所有患儿未再出现运动后晕厥及胸痛表现,无提示心肌缺血的检查结果出现。结论部分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冠状窦的病例可导致运动性心源性晕厥,对运动后晕厥或胸痛的青少年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冠状动脉的起源及走行情况。一旦确诊应避免剧烈活动,对于合并冠状动脉壁内走行及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运动性晕厥 心脏猝死 青少年 儿童
原文传递
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被引量:8
19
作者 屈顺梅 张玉奇 +2 位作者 张志芳 陈丽君 刘怡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RCAPA)的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评价超声心动图对ARCAP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心外科手术证实为ARCAPA患儿... 目的分析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RCAPA)的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评价超声心动图对ARCAP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心外科手术证实为ARCAP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ARCAPA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右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左冠状动脉增宽、走行迂曲,室间隔内侧枝血流信号。本组单纯性ARCAPA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6例患儿中,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4例(占66. 7%);超声心动图漏、误诊2例(占33. 3%),其中1例误诊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时TEE检查发现合并ARCAPA,进行右冠状动脉移植术。结论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诊断ARCAPA,但容易漏误诊,需要与冠状动脉肺动脉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异常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思云 杨有优 +3 位作者 周旭辉 罗初凡 彭谦 孟悛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畸形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冠状动脉畸形的64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血管探针等后处理。10例同时行传统冠脉造影(CAG),3例行手术。【结果】38例患者畸形血管在CT图像上得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6例,单支冠状动脉畸形2例,冠状动脉瘘2例,冠状动脉肌桥20例,副冠状动脉8例,10例CAG结果9例与CT一致,1例右侧冠状动脉高位开口CAG误诊为缺如,3例手术结果与CT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清晰显示了畸形血管的起源、行程、终止及腔内情况,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血管畸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