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非阻塞性冠心病潜在发病机制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艳达 隋汝杰 +6 位作者 赵健 张如岗 贺治青 杨本钊 袁帅 梁春 吴宗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非阻塞性冠心病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与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非阻塞性冠心病较为常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可能与非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微血管性心绞痛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就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如糖尿病、炎症反应、衰老、性别等)、发病机制(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等)和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微血管性心绞痛 冠心病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7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张前 王静 姜柏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5-990,共6页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的患者113例,根据心肌声学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组(CMD组,n=78)及微循环功能正常组(正常组,n=35)。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情况以及心肌声学造影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13例患者中CMD的发生率为69.0%。女性(OR=4.065,P=0.034)、陈旧性心肌梗死史(OR=13.364,P=0.021)、STEMI(OR=3.248,P=0.031)、术前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OR=3.535,P=0.007)是CMD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在心肌梗死急性期行心肌声学造影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CMD发生率较高,女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史、STEMI及术前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是CMD的预测因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行心肌声学造影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和微血管心绞痛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保平 孙余华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心肌缺血可由冠状动脉(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引起。CMD以往多按是否合并冠心病或肥厚型心肌病,或有无传统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看似全面,却模糊了真正由CMD引起的疾病。本文从冠脉微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重点讨论斑块破裂导致微血管栓... 心肌缺血可由冠状动脉(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引起。CMD以往多按是否合并冠心病或肥厚型心肌病,或有无传统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看似全面,却模糊了真正由CMD引起的疾病。本文从冠脉微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重点讨论斑块破裂导致微血管栓塞、微血管狭窄、微血管痉挛以及血液因素,包括更年期女性血液流变学异常对CMD病理生理的影响。相关疾病涉及心脏X综合征、冠脉慢血流现象和微血管心绞痛,最好将其统一命名为冠脉微血管心绞痛。临床对其尚无有效治疗办法,血液健康疗法值得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微血管心绞痛 心脏X综合征 冠状动脉慢血流 血液健康疗法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动物模型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磊 刘建勋 +2 位作者 任建勋 郭浩 林成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4-258,共5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心脏X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等微循环病变的共同发病机制。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迅速发展,CMD的发生和防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MD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评价药物作用的必不可少...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是心脏X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等微循环病变的共同发病机制。随着现代影像学的迅速发展,CMD的发生和防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MD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评价药物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选择合适的CMD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是开展CMD实验研究首先面临的问题。临床及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在CMD的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如何进一步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寻求最佳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将是中医药干预CMD的研究重点。该文将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价方法及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微血管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实验及中医药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心脏X综合征 微血管性心绞痛 PCI术后无复流 中医药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尼可地尔对梗阻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官兵 苏杨 +1 位作者 韦旭斌 张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68-75,共8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口服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腺苷负荷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压力/温敏导丝检查确定心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检出伴有CMD的CAD患者[≥50%狭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口服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腺苷负荷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压力/温敏导丝检查确定心肌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检出伴有CMD的CAD患者[≥50%狭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并且这些患者未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将患者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n=12和对照组(n=9),尼可地尔组口服尼可地尔5mg,3次/d;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5mg,3次/d。180 d后,复查腺苷负荷IMP以及行腺苷负荷心肌首过磁共振灌注成像(CMR)测定磁共振心肌灌注储备指数(MPRI),并比较2组腺苷负荷IMP及MPRI的差异。结果尼可地尔治疗组IM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尼克地尔组的平均腺苷负荷MPRI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可地尔可改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性心绞痛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和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功能学评估 被引量:16
6
作者 岑锦明 杨希立 许兆延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 目的通过测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冠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ndex of microcirculatory resistance,IMR)、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平均传导时间(transit mean time hyperemia,Tmn)等指标评估PCI术后冠脉功能学变化。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至少有单支冠状动脉主支(LAD、LCX、RCA)病变狭窄≥70%,且FFR<0.80接受PCI术患者76例。PCI术前后分别测量FFR、CFR、IMR、充血状态下平均传导时间(TmnHyp)。比较所有患者PCI术前后的Pa、Pd、TmnHyp、FFR、CFR、IMR等生理学指标。分析PCI术前各冠脉生理学指标值与PCI术后冠脉血流增加的关系。与术前TmnHyp比较,PCI术后患者血流量升高组和血流量无升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冠脉生理学指标。结果与PCI术前比较,术后的IMR值和TmnHyp值降低,而CFR值和FFR值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PCI术后血流增加的PCI术前IMR值为15.54、FFR值为0.61。结论经PCI术后,大部分患者的冠脉生理学指标即刻获得改善,IMR和FFR测定有助于识别PCI术后冠脉血流是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邓兵 刘萍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分别从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等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从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的角度对中西医结合干预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西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分别从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和其他非药物治疗手段等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从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的角度对中西医结合干预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PCI 冠脉微循环障碍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靖 丛晓亮 吴宗贵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入选有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且满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 L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检测腺苷负荷...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入选有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且满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 L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检测腺苷负荷后的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PV),评价冠脉血流储备(CFR),记录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程度并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前DPV、CFR、累积最大ST段偏移和ET-1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丹红组腺苷负荷后DPV及C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储备,提高患者对负荷诱发的缺血耐受,该疗效与降低血清ET-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功能障碍 心肌缺血 丹红注射液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Hcy及LP-PLA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岑锦明 杨希立 +8 位作者 郭军 张爱东 熊卿圆 梁茜 张健瑜 李健 蔡炜标 梅百强 许兆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3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与LP-PLA2、Hcy的相关性,以及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3例冠脉造影显示临界病变(狭窄40%~70%,且测量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冠脉造影术后测量前降支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值,以IMR...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与LP-PLA2、Hcy的相关性,以及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3例冠脉造影显示临界病变(狭窄40%~70%,且测量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冠脉造影术后测量前降支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值,以IMR中位数为界分为IMR正常组(<21.3 u)和IMR升高组(≥21.3 u)。分别记录和测定两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值,分析各指标与IMR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完成IMR测量,IMR范围:6.5~42.3 u,中位数:21.3 u,与正常组比较,IMR升高组HDL-C和CFR更低,而Hcy和年龄较高(P <0.05);IMR值与Hcy、年龄及LDL-C(r=0.263)呈正相关(P <0.05),与CFR、HDL-C呈负相关(P <0.05),与LPLPA2水平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是IMR升高的危险因素(P <0.05),HDL-C、CFR是IMR升高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1) FFR>0.8的冠脉临界病变中,CFR可作为评估冠脉微循环的指标;(2)年龄和Hcy是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CFR和HDL-C是冠脉微循环的保护因素;(3)年龄的增长、HDL-C水平的降低和Hcy可能参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过程,导致IMR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同型半胱氨酸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卢婷 陶贵周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37-343,共7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16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符合条件的160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前列地尔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前列地尔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心肌灌注指标如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显影密度分级(MBG)及PCI术后2 h ST段回落率(STR)≥50%及术后无复流情况;检测入院时及PCI术后7天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收集患者术后3天及出院后3个月心脏彩色超声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1)2组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2)前列地尔组PCI术后TIMI 3级、MBG 3级比例及2 h STR≥50%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和CTFC帧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3)2组入院时血清TNF-α、IL-6和hs-CR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前列地尔组术后7天血清TNF-α、IL-6和hs-CR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4)随访3个月,前列地尔组LVEDD小于对照组、LVEF大于对照组(P<0.05);前列地尔组总的MACE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应用前列地尔能够有效减弱炎症反应,恢复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肌微循环障碍的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炎症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及其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6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张前 王静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STEMI住院行PCI,并于住院...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STEMI住院行PCI,并于住院期间完成MCE的患者109例。根据MCE检查分为CMD组及微循环功能正常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STEMI相关临床情况、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情况以及MCE资料。结果109例STEMI患者中CMD发生率为66.1%。CMD组患者与正常组相比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10.0(1.3,46.2)mg/L比1.7(0.5,15.5)mg/L,P=0.029],脑钠肽水平更高[333(100,685)pg/ml比125(39,348)pg/ml,P=0.016],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51.0%(43.1%,58.9%)比58.9%(51.5%,63.8%),P=0.002],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更差[–10.8%(–8.1%,–13.6%)比–13.3%(–10.5%,–16.7%),P=0.006],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比例更高(95.8%比78.4%,P=0.004),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更差[1.53(1.37,1.88)比1.29(1.09,1.47),P<0.001],室壁瘤发生率更高(19.4%比0,P=0.004)。且校正罪犯血管的影响后,两组患者LVEF、RWMA比例及WMSI依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微循环功能正常组相比,STEMI后出现CMD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炎性水平,室壁运动及心功能相对更差,提示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心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7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张前 王静 姜柏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80-1185,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情况,并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在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情况,并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在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患者162例。根据MCE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组(CMD组)及微循环功能正常组(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情况以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评估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包括急性左心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机械并发症、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情况。结果: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MCE证实存在CMD者100例(61.7%),与对照组相比,CMD组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更高[268(91,671)ng/L vs.190(57,459)ng/L,P=0.006],Killip分级更差(P=0.01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55.0(44.3,63.0)%vs.60.5(54.0,66.3)%,P<0.001],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下降更为显著[-11.8(-9.2,-16.0)%vs.-13.9(-10.7,-17.0)%,P<0.001],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发生率更高(93.0%vs.64.5%,P<0.001),室壁瘤发生率更高(18.0%vs.3.2%,P=0.005)。CMD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为23.0%,校正混杂因素后显著高于对照组8.1%(OR=3.405,95%CI:1.221~9.500,P=0.019),住院期间MACE以急性左心衰竭最多见,CMD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为17.0%,校正混杂因素后显著高于对照组4.8%(OR=5.205,95%CI:1.138~23.801,P=0.03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CMD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尤其是急性左心衰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糖尿病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唐莉莉 姚道阔 +1 位作者 王萍 陈晖 《医学综述》 2018年第13期2497-2501,共5页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均常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CMD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增加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刺激介导内皮损害、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功能异常,与...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狭窄均常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CMD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增加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刺激介导内皮损害、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血小板功能异常,与糖尿病合并CM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方法可用于发现CMD,但不能显示其内在的发病机制。针对CMD相关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案也尚未经临床试验确证其疗效。探究糖尿病与CMD之间的关系有望为临床诊疗CM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 干预措施
下载PDF
基于“血-脉-心络”共病理论探讨虫类药在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晨阳 胡骏 +2 位作者 刘兰椿 屈培荣 王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导致心肌缺血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CMD尚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和靶向性的治疗策略。中医的“血-脉-心络”共病理论贯穿于CMD的发展全过程,启示在其临床诊疗中,治血、治脉和...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导致心肌缺血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症状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CMD尚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和靶向性的治疗策略。中医的“血-脉-心络”共病理论贯穿于CMD的发展全过程,启示在其临床诊疗中,治血、治脉和治心络均不可偏废,而虫类药以化瘀通络、搜风解痉等功效见长,具有治疗CMD的潜在价值。但目前未见对虫类药治疗CMD的研究与总结,据此,该文以中医“血-脉-心络”共病理论为切入点,将CMD病机演变分为5个环节,即病起在血(血液成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病进在脉(粥样斑块形成;粥样斑块不稳定)、病发在心络(微血管内皮损伤;微血管收缩、痉挛)、病末在心络(微血管重塑)、能量代谢障碍贯穿全程,以探讨CMD的发病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同时,结合虫类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从祛痰化瘀以通络、搜风解痉以止痛、以毒攻毒以散结、通补心络以荣心等4个方面阐述虫类药在CM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MD提供理论依据,拓宽用药思路,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 心络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血液流变学 能量代谢 虫类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小刚 袁霄 罗素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988-991,共4页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心绞痛的一个关键致病机制。在无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异常也可导致心肌缺血,进而诱发微血管性心绞痛。广义的微血管性心绞痛还涉及到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 近年来,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心绞痛的一个关键致病机制。在无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微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异常也可导致心肌缺血,进而诱发微血管性心绞痛。广义的微血管性心绞痛还涉及到阻塞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或心脏移植术后心绞痛的患者。现讨论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可能的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微血管性心绞痛 诊治策略
下载PDF
微血管病性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石郑雨(综述) 陈明(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5期2684-2689,共6页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VD)是存在心肌缺血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的常见病因。研究发现,内皮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异常及慢性炎症是CMVD的主要发病原因。近年来研究了多种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新型技术,且以尼可...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VD)是存在心肌缺血症状和心电图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患者的常见病因。研究发现,内皮功能紊乱、神经内分泌异常及慢性炎症是CMVD的主要发病原因。近年来研究了多种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新型技术,且以尼可地尔为代表改善微血管功能的药物在CMVD的治疗中备受关注。本文根据冠状动脉微循环通过调节心肌血流量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特征,提出微血管病性冠心病这一概念,并就其发病机制及诊疗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认知,帮助临床医师准确甄别及处理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诊疗策略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陈皮-半夏”药对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金颂峰 宫丽鸿 邸静鑫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3期1822-1829,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析经典药对“陈皮-半夏”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靶点基因、关键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陈皮-半夏”药对的主要活性...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析经典药对“陈皮-半夏”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靶点基因、关键通路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陈皮-半夏”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筛选其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Gen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CMD的主要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相对应的基因名称。利用韦恩图取交集可获得“陈皮-半夏”药对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关键交集靶点。利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PPI网络并通过Cytoscape3.7.1软件进一步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在DAVID数据库进行靶点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在线绘图工具Bioinformatics网站分别绘制高级气泡图。最后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陈皮、半夏成分-冠脉微循环障碍靶点-通路”网络。结果:构建的“陈皮、半夏成分-冠脉微循环障碍靶点-通路”网络中包括柚皮素、诺比林、黄芩素、β谷甾醇等16个药对活性成分,AKT1、VEGFA、BCL2、BAX、JUN等56个预测靶点基因,心血管系统相关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炎症相关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相关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细胞凋亡相关通路(Apoptosis)和低氧细胞应激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等20条关键通路。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验证了“陈皮-半夏”药对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推测其主要通过保护冠脉微循环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影响炎性反应等途径发挥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半夏 药对 冠脉微循环障碍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分层应变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颜宁 马玉磊 +4 位作者 郑磊 张苗 孙璐冰 尹明慧 田新桥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分层应变技术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CM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T2DM患者,均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提示存在CMD者2... 目的探讨分层应变技术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并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 CM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T2DM患者,均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提示存在CMD者24例为糖尿病A组,无CMD者21例为糖尿病B组;同期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3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 LVEDs)、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LVPW);采集左心室心尖两腔、三腔及四腔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分析后得到左心室心肌整体内层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of the endocardium, GLSendo)、整体中层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of the mid-myocardium, GLSmid)、整体外层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of the epicardium, GLSepi)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eak strain dispersion, PSD),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A组、糖尿病B组、对照组LVEDd[(43.92±3.51)、(43.11±3.84)、(43.86±3.94)mm]、LVEDs [(28.46±2.24)、(28.29±2.02)、(28.33±2.50)mm]、LVEF [(64.71±3.28)%、(65.82±3.89)%、(65.87±3.39)%]、IVST [(10.04±0.56)、(10.23±0.61)、(10.01±0.55)mm]、LVPW[(9.69±0.49)、(9.87±0.42)、(9.73±0.46)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A组、糖尿病B组、对照组左心室心肌GLSendo[(23.26±1.42)%、(25.76±1.48)%、(27.20±1.99)%]、GLSmid[(20.02±0.98)%、(22.30±1.29)%、(23.61±1.48)%]、GLSepi[(17.56±0.95)%、(19.96±1.11)%、(20.98±1.11)%]依次增高(P<0.05),PSD[(37.87±7.47)、(31.29±5.99)、(23.24±4.16)ms]依次减低(P<0.05)。结论分层应变技术可检测T2DM并CMD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分层应变 左心室功能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亓俊杰 李世勋 +2 位作者 周凡 王岩 苏淑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发生情况,探讨CM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5月—2022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治急性STEMI患者180例,均于PCI术后24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发生情况,探讨CMD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9年5月—2022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诊治急性STEMI患者180例,均于PCI术后24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心肌灌注评分,判定CMD发生情况。180例患者根据是否发生CMD分为CMD组102例和无CMD组78例,比较2组年龄、高血压史等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Killip分级、病变分支、症状至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FMC至肝素(FMC-H)时间、冠状动脉慢血流、血栓抽吸、球囊后扩张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MD的危险因素。2组分别于术后24h、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2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CMD组年龄≥65岁、有高血压史、症状至FMC时间>4h、FMC-H时间>4h、冠状动脉慢血流比率(63.73%、60.78%、65.69%、69.61%、53.92%)均高于无CMD组(41.03%、32.05%、38.46%、41.03%、38.46%)(P<0.05)。年龄≥65岁(OR=3.190,95%CI:1.788~5.690,P<0.001)、高血压史(OR=4.382,95%CI:2.511~7.648,P<0.001)、症状至FMC时间>4h(OR=4.274,95%CI:2.196~8.320,P<0.001)、FMC-H时间>4h(OR=4.600,95%CI:2.749~7.699,P<0.001)、冠状动脉慢血流(OR=5.734,95%CI:3.571~9.206,P<0.001)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MD的危险因素。CMD组术后24h、6个月、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44.59±5.68)%、(49.60±5.33)%、(43.15±6.02)%]均低于无CMD组[(50.89±7.12)%、(54.26±5.49)%、(56.03±6.57)%](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0.19±4.81)、(51.24±5.39)、(53.47±5.44)mm]均大于无CMD组[(47.52±4.03)、(48.02±3.57)、(49.83±3.51)mm](P<0.05)。术后12个月,CMD组MACE发生率(22.55%)高于无CMD组(6.41%)(χ^(2)=8.764,P=0.003)。结论年龄≥65岁、有高血压史、症状至FMC时间>4h、FMC-H时间>4h、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急性STEM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心功能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联合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岑锦明 熊卿圆 +1 位作者 杨希立 许兆延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182-1187,共6页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外膜及微循环功能,并根据FFR>0.83及IMR≥25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随访,以明确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方法纳入FFR>0.75未接受经皮冠状...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评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外膜及微循环功能,并根据FFR>0.83及IMR≥25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随访,以明确不同组别患者的预后。方法纳入FFR>0.75未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2例,进一步测量IMR值、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值(CFR)。根据是否IMR值≥25 U及FFR值>0.83分成4组,A组(IMR<25 U及FFR>0.83)、B组(IMR≥25 U及0.75<FFR≤0.83)、C组(IMR≥25 U及FFR>0.83)、D组(IMR<25 U及0.75<FFR≤0.83),其中A组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按照指南正规服用药物治疗。患者出院当天即开始随访,出院后2周以后每月随访1次,如病情变化随时就诊,随访截止日期2020年8月31日。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情况。结果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HDL-C、LDL-C、CFR值、Hcy 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B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比例、Gensini积分、LDL-C和Hcy较对照组高,HDL-C及CFR值较对照组低(P<0.05)。C组患者年龄及Hcy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D组患者HDL-C水平及Gensini积分较对照组高(P<0.05)。B组患者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MACE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组、D组MACE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