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金国珍 王军 +3 位作者 刘志忠 单守杰 张俊杰 陈绍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总结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经验,并分析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拘禁导丝组(25例)和拘禁球囊组... 目的总结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经验,并分析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拘禁导丝组(25例)和拘禁球囊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分支夹层或闭塞发生率、置入支架数量、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等,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病变血管再狭窄情况进行随访,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拘禁导丝组4例发生分支闭塞或夹层,共置入5枚支架,拘禁球囊组1例发生分支夹层,置入1枚支架,且拘禁导丝组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均明显高于拘禁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5±13.4)min比(53.2±9.8)min,t=2.84,P=0.009;(135.3±12.5)ml比(106.8±11.7)ml,t=8.33,P=0.001]。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检查,两组主支和边支血管管腔丢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拘禁球囊组有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发作入院,拘禁导丝组有1例患者因心绞痛再发入院,并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治疗,余无其他MACE事件。结论拘禁球囊技术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与传统保护导丝比较,拘禁球囊技术能够有效防止重要分支闭塞,且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拘禁球囊技术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分叉及开口病变的效果及预后 被引量:13
2
作者 齐疏影 李红 +4 位作者 李响 朱华刚 贾若飞 孟帅 金泽宁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分叉及开口病变的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分叉及开口病变的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分叉及开口病变的患者106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VUS组(52例)及CAG组(54例)。IVUS组患者于PCI术前、术后行IVUS评估,指导手术方式及支架选择,CAG组仅根据CAG结果选择手术方式及支架。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介入治疗情况(置入支架个数、长度、直径),并记录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病变血管支数、置入支架个数、置入支架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VUS组置入支架直径大于CAG组[(3.14±0.42)mm比(2.87±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患者术后12个月发生MACE 1例(1.9%,为靶血管血运重建);CAG组发生MACE 3例(5.6%,靶血管血运重建2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结论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IVUS指导PCI治疗冠状动脉分叉及开口病变,有助于优化支架置入,改善PCI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三维重建评估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昊 慕朝伟 +6 位作者 朱成刚 尹栋 丰雷 刘帅 赵志勇 张冬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探讨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76例,利用3D-QCA对分... 目的:利用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3D-QCA)探讨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间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76例,利用3D-QCA对分叉角度等分叉病变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以所得血管分叉角度的中位数(49°)作为分界点,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低角度组(≤49°,n=93)和高角度组(>49°,n=83)。分析两组患者分支血管的闭塞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管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结果:在176例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有8例(4.5%)出现分支血管闭塞。分支血管闭塞的发生率在高角度组明显大于低角度组(8.4%vs 1.1%,P=0.019)。随着血管分叉角度逐渐增大,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逐渐增高,第1四分位内为0%,第2四分位内为2.5%,第3四分位内为7.0%,第4四分位内为8.7%(P=0.0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D-QCA计算所得血管分叉角度大是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5%CI:1.005~1.271,P=0.041)。结论:3D-QCA证实,高血管分叉角度是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分支血管闭塞 三维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文庆 程志勇 +2 位作者 魏明霞 邓立菊 张春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接受双支架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62例,随机分为IVUS组(32例)和冠状动脉造影组(30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主支...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指导作用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接受双支架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62例,随机分为IVUS组(32例)和冠状动脉造影组(30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主支和分支近端和远端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小管腔横截面积(MLA)、参照管腔直径(RLD)及病变长度、植入支架直径和长度,并记录术后12个月支架内血栓、靶病变血运重建(TLR)、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IVUS组主支和分支MLD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组(P>0.05),MLA、RLD、植入支架直径和长度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组(P<0.05),IVUS组支架内血栓、TLR、MACE发生率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组(P>0.05)。结论 IVUS指导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双支架植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有助于优化支架植入,改善PCI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切割球囊与半顺应性球囊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预扩张的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晋辉 邱翠婷 +4 位作者 孙亚超 曾辉 郑海军 刘静 韩风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540-3546,共7页
背景: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尚无高效统一的最佳方案,较多采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的简单策略,但单纯直接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不能克服血管壁弹性回缩难题,远期仍存在分支丢失的风险。目的:比较切割球囊与... 背景: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尚无高效统一的最佳方案,较多采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的简单策略,但单纯直接的药物涂层球囊扩张不能克服血管壁弹性回缩难题,远期仍存在分支丢失的风险。目的:比较切割球囊与半顺应性球囊用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预扩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10例,其中男83例,女27例,年龄18-88岁,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两组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主支采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采用切割球囊预扩张后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对照组主支采用半顺应性球囊预扩张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分支采用半顺应性球囊预扩张后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后即刻造影,判定主支、分支的前向血流TIMI分级及有无血管夹层发生;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12个月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主支及分支血管参考直径、最小内径及狭窄程度;记录两组术后12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研究已获得焦作市人民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结果与结论:(1)术后即刻造影,观察组主支、分支的前向血流TIMI 3级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07,0.015),主支、分支的血管夹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3,0.012),主支、分支的紧急靶血管重建率低于对照组(P=0.006,0.026);(2)观察组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的冠状动脉保持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均<0.001);(3)术后即刻、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的主支、分支最小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主支、分支内径狭窄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4)术后12个月内,观察组的主支、分支靶血管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38,0.043),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5);(5)结果表明,在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血管成形术 切割球囊 半顺应性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预扩张 血管再狭窄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何源 张冬 +2 位作者 尹栋 徐波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建立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2-01至2012-07连续7007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筛选,入选以单支架或临时性双支架策略行PCI的分又病变患者1545例(共... 目的:建立预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及评分系统。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2-01至2012-07连续7007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筛选,入选以单支架或临时性双支架策略行PCI的分又病变患者1545例(共计1601处病变)。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分支闭塞分为无分支闭塞组(n=1431例)和分支闭塞组(n=114例)。按时间顺序将1601处病变中前1200处作为建模数据集用于构建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风险模型和评分系统,将后401处作为验证数据集进行验证。结果:建模数据集分析显示,术前主支血管斑块与分支血管位置关系、支架置入前主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等级、术前分叉核直径狭窄程度、术前分叉角度、支架置入前分支直径狭窄程度和术前主支/分支血管直径比是分支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80[95%可信区间(CI):0.75~0.85],Hosmer—Lemeshow法(HL)P=I.00;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0.76(95%CI:0.71~0.82),HLP=0.12。验证数据集检验风险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81(95%CI:0.73~0.89),HLP=0.77;评分系统ROC曲线下面积0.77(95%CI:0.69~0.86),HLP=0.58。建模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患者评分系统积分四分位数划分结果显示评分积分≥10分患者分支闭塞发生率明显高于10分以下患者(P〈0.001),术中分支闭塞风险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评分系统简便易用,通过定量分析冠脉造影区分出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闭塞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策略 分支闭塞 风险预测 评分系统
下载PDF
PCI中采用药物涂层球囊的拘禁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边支的保护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云 李旭东 +3 位作者 谢毅 黄有胜 郭镇声 张丽 《新医学》 2020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评价采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中保护边支的安全性、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DCB组(29例)与普通球囊(CB)组(31例).DCB组采用D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CB组采用C... 目的评价采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拘禁球囊技术(JB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PCI中保护边支的安全性、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分为DCB组(29例)与普通球囊(CB)组(31例).DCB组采用D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CB组采用CB在JBT条件下处理边支.对比2组手术的安全性、即刻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9个月,DCB组边支的血管最小管径大于CB组[(1.987±0.206)cm vs.(1.840±0.186)cm,P<0.05],DCB组边支的晚期管腔丢失小于CB组[(0.003±0.074)cm vs.(0.062±0.064)cm,P<0.05],DCB组LVEF恢复情况优于CB组[(56.07±4.527)%vs.(52.61±3.65)%,P<0.05].结论与CB比较,DCB在JBT条件下对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边支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能保护边支血管,提高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远期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技术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分叉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纪林 高润霖 +8 位作者 杨跃进 乔树宾 秦学文 姚民 刘海波 徐波 吴永健 袁晋青 陈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2月入选应用双DES治疗分叉病变患者71例,72处病变。分叉病变的类型为前降支/对角支45例(62·5%),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20例(27·8%),... 目的探讨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2月入选应用双DES治疗分叉病变患者71例,72处病变。分叉病变的类型为前降支/对角支45例(62·5%),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20例(27·8%),回旋支/钝缘支6例,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1例。72处分叉病变中采用Crush技术42处,包括标准Crush技术16处和改良Crush26处;“T”型支架置入19处;改良“Y”型支架置入5处;“V”型支架置入3处和Culotte技术3处。结果入选71例患者中男性59例(83·1%),女性12例,平均年龄57岁。72处分叉病变中(144处病变)使用Cypher或CypherSelectDES59个,TAXUSDES48个,FirebirdDES25个和金属裸支架24个。72处分叉病变置入双支架后60处(83·3%)完成了对吻球囊扩张技术。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1例发生亚急性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AMI、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率为1·4%(1/71)。71例中16例完成了6个月的临床随访,无死亡和AMI发生,1例6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对角支口部完全闭塞,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6·3%(1/16)。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分支口径>2·5mm且口部有严重狭窄性病变的分叉病变,采用双DES治疗是安全的,近期临床疗效十分满意,远期临床疗效初步显示也是满意的,但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西罗莫司 分叉病变
原文传递
Jailed导丝技术与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盛青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22-624,671,共4页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采取Jailed导丝技术和研究组采取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两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治疗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PCI治疗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5.74%vs. 78.72%,P<0.05),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4.26%vs. 2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Jailed导丝技术,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可增强CBL患者行PCI治疗的效果,且不会增加对比剂用量,亦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可有效降低MACE的发生率,故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Jailed导丝技术 主动球囊保护技术
下载PDF
改良mini-Crush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海伟 王效增 +7 位作者 荆全民 马颖艳 徐凯 王耿 关绍义 赵昕 邓捷 韩雅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5年第8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mini-Crush(MMC)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分叉病变患者的可行性及12个月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2月至2014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共纳入311例,其中169例接受MMC支架术治疗(MMC组... 目的探讨改良mini-Crush(MMC)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分叉病变患者的可行性及12个月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2月至2014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共纳入311例,其中169例接受MMC支架术治疗(MMC组),142例接受裙裤(Culotte)支架术治疗(Culotte组)。观察入选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手术操作特征及12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主支及分支均成功置入支架。MMC组患者的主支及分支血管病变狭窄程度均明显高于Culotte组[(83.60±10.11)%比(79.20±8.80)%,(77.60±14.03)%比(72.60±9.42)%,均P<0.001],术中使用指引导丝及球囊的数量均明显少于Culotte组[2(2,3)根比3(2,3)根,3(3,3)枚比3(3,4)枚,均P<0.001],最终球囊对吻后扩张成功率明显高于Culotte组[165例(97.6%)比130例(91.5%),P=0.023]。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ulotte组患者相比,MMC组患者分支口部再狭窄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4例(2.4%)比9例(6.3%),P=0.081]。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MMC支架术操作更为简化,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可作为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治疗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改良mini-Crush支架术
下载PDF
双腔微导管在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育红 汝磊生 +5 位作者 孙家安 赵玉英 张莉 齐书英 丁超 王冬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20-324,共5页
目的评价双腔微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白求恩国... 目的评价双腔微导管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内科应用双腔微导管处理合并分叉病变的CTO患者2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患者PCI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双腔微导管对存在分叉病变的23支CTO血管进行处理,共计21支(91.3%)血管成功完成支架置入,2支血管行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因靶血管过小未置入支架。所有处理的血管均实现血管开通,TIMI血流Ⅲ级,操作成功率为100%。11支(47.8%)右冠状动脉及3支(13.0%)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单支架策略,9支(39.1%)左冠状动脉病变采用双支架策略,其中4处采用mini-crush支架术,4处采用改良裤裙支架术,1处采用改良T支架术,所有双支架术式均完成对吻扩张。术中术后无MACE发生。结论双腔微导管可用于PCI术中协助处理存在分叉病变的C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分叉病变 双腔微导管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谢江波 陈晖 +4 位作者 衷涛 温燕华 刘道江 彭金华 李顺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246-248,共3页
分叉病变解剖形态各异,双支架技术操作复杂,手术成功率低,再狭窄率高。为了克服药物洗脱支架的不足,药物涂层球囊应运而生。现通过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普通球囊、药物涂层球囊+金属裸支架、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相关临... 分叉病变解剖形态各异,双支架技术操作复杂,手术成功率低,再狭窄率高。为了克服药物洗脱支架的不足,药物涂层球囊应运而生。现通过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普通球囊、药物涂层球囊+金属裸支架、单纯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心病 分叉病变 支架 普通球囊
下载PDF
主动及被动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非左主干真性冠脉分叉病变的定量血流分数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婧璞 朱丽 +10 位作者 李晨光 袁斌 潘聪聪 戴宇翔 陈章炜 陆浩 吴轶 常书福 张峰 钱菊英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521-528,共8页
目的通过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比较主动拘禁球囊技术(active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A-JBT)和被动拘禁球囊技术(conventional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C-JBT)对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 目的通过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比较主动拘禁球囊技术(active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A-JBT)和被动拘禁球囊技术(conventional jailed balloon technique,C-JBT)对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CBL)的血运重建效果。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明确为CBL,并在介入治疗中采用拘禁球囊技术的255例患者,分为主动拘禁球囊组(n=171)和被动拘禁球囊组(n=84)。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介入治疗特点及手术即刻效果,并利用QFR对主支及分支进行功能学评价。结果255例患者的261个病变中,前降支-对角支病变204个(78.2%),Medina 1.1.1型232个(88.9%)。两组患者术前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的病变分型、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相似。相较于被动拘禁球囊组,主动拘禁球囊组分支血管急性闭塞发生率明显低(0.6%vs 10.7%,P<0.001),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3级占比更高(96.0%vs 78.6%,P<0.001),分支血管QFR改善更显著[0.90(0.84,0.95)vs 0.83(0.68,0.91),P<0.001]。结论在非左主干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拘禁球囊技术较被动拘禁球囊技术可更有效降低分支闭塞发生率,同时明显改善分支血管功能性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主动拘禁球囊技术 被动拘禁球囊技术 定量血流分数
下载PDF
植入新型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合并分叉病变的效果及对血小板活化指标、sP-selectin、MPO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肖 陈青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新型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合并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替格... 目的探讨植入新型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合并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合并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植入新型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新型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冠心病合并分叉病变的效果显著,可调节血小板活化指标、sP-selectin、MPO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生物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 替格瑞洛 冠心病 分叉病变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和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云 李旭东 +3 位作者 谢毅 黄有胜 郭镇声 张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4期2248-2251,共4页
目的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和拘禁导丝技术(Jailed wiretechnique,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 2017年1月至2018年1 月在本院就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脉分叉病变的患者48例,将他们随机分... 目的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和拘禁导丝技术(Jailed wiretechnique,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 2017年1月至2018年1 月在本院就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脉分叉病变的患者48例,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JWT组(24例)和JBT组(24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边支闭塞或夹层的发生率、边支置入支架数量和术后即刻主支和边支的残余狭窄率,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进行随访1年,对比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的优劣情况。结果JWT组7例发生边支闭塞或夹层,共置入7枚支架,JBT组1例发生分支夹层,置入1 枚支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术后即刻进行冠脉造影,测量病变残余狭窄率,两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5,P=0.777);JBT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优于JWT 组[(21.29±7.81)%比(32.47±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6,P=0.000)。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MACE 事件。结论在冠脉分支病变的处理中对比拘禁导丝技术,拘禁球囊技术是更加安全可靠、疗效优越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分叉病变 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 拘禁球囊技术
下载PDF
基于定量血流分数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龙宇博 周婷 +6 位作者 潘宏伟 李媛媛 王长录 张宇 胡湖 胡遵 荣晶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4-561,共8页
目的:拟利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无肉眼可见分支血流减慢而分支出现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左... 目的:拟利用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分析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术后无肉眼可见分支血流减慢而分支出现血流灌注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于湖南省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左主干冠状动脉真性分叉冠心病患者211例,分叉病变共计234支。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解剖学特征数据、分支保护方式、术后分支TIMI血流等资料,并对术后分支血管进行基于Murray定律的定量血流分数(μQFR)测定。PCI术后μQFR<0.8认为分支有灌注障碍,分为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n=51,53支分支病变),另μQFR≥0.8的患者为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n=160,181支分支病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多种临床及解剖学因素对PCI术后分支灌注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PCI术后分支血流分级均为TIMI3级,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53支(22.6%)血管术后分支μQFR为0.70±0.10,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为0.93±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后分支灌注正常组比较,术后分支灌注受损组分支病变长度、分支参考直径、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升高,主支与分支直径比、术前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术前主支μQF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分支开口直径狭窄率(r=-0.490,P<0.001)、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r=-0.788,P<0.001)、术前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狭窄率(r=-0.280,P<0.001)、术后分支最狭窄管腔直径(r=-0.469,P<0.001)、分支病变长度(r=-0.157,P=0.016)与术后分支μQFR呈显著负相关,分支参考直径(r=0.173,P=0.008)、主支分支直径比(r=0.194,P=0.003)、术后分支开口直径(r=0.328,P<0.001)与术后分支μQFR呈正相关,与临床基线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个因素是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定量血流分数 分支灌注
下载PDF
血管分叉角度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倩倩 张冬 +3 位作者 杨浩瀚 徐晗 尹栋 窦克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管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71例接受分叉病变行PCI的患者(1200处分叉病变)。所有分叉角度的中位数为52°,以此为界分为低角度组(587例,...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管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71例接受分叉病变行PCI的患者(1200处分叉病变)。所有分叉角度的中位数为52°,以此为界分为低角度组(587例,600处分叉病变)和高角度组(584例,600处分又病变)两组。分支血管闭塞是指PCI术后分支血流消失或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下降。分析两组患者分支血管的闭塞率,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管分叉角度对分支血管闭塞在介入治疗后的影响。结果:入选的1200处分叉病变中,在PCI后共有88例病变出现分支血管闭塞(发生率为7.33%)。分支血管闭塞在高角度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角度组(10.5%vs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分叉角度大是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1.026,95%可信区间:1.014~1.037,P〈0.01)。结论:血管分叉角度大是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分叉角度大的分支血管闭塞风险不能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单支架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效果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佳 胡晶 +5 位作者 刘海伟 马颖艳 徐凯 董海 刘莹 荆全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43-847,共5页
目的比较主支单支架植入后进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与未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因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行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状动... 目的比较主支单支架植入后进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与未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因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行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并接受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的36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主支植入药物涂层支架的治疗策略,其中117例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244例未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及以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冠脉造影随访显现分支狭窄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总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分别为12.0%和13.9%,P=0.93;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1.7%,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则为0.8%,P=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中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分别5.1%和5.7%,P=1.00;靶病变血运重建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发生率非别为3.4%和6.1%,P=0.33;支架内血栓形成两组的发生率均为0;全因死亡率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和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发生率非别为1.7%和0.8%,P=0.60;6个月后心绞痛CCS分级≥2级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为12.8%,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为13.1%,P=1.00。6个月及以上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与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为12.9%与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分支狭窄率低于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的分支狭窄率: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34.0%,非最终对吻球囊扩张组55.3%(P=0.03)。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而言,植入单支架治疗后,无论是否进行最终对吻球囊扩张,其6个月及以上临床随访心脏不良事件相似,最终对吻球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单支架治疗 最终对吻球囊扩张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认知障碍的评估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9
作者 师新娟 桑春妮 +1 位作者 田英然 周淑玲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致认知障碍的评估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183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临床资料,在发病后24 h、术后7 d、术后3...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致认知障碍的评估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183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临床资料,在发病后24 h、术后7 d、术后3和6个月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并以此将所有患者分为障碍组(75例)和非障碍组(108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6月发生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aSAH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特点,在术后7 d时发生率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其中发病后24 h、术后3月及术后6月认知障碍发生率均低于术后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1,25.073,47.631,P<0.05)。障碍组与非障碍组高血压、吸烟史、饮酒史、Hunt-Hess分级及改良FISHER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吸烟史、饮酒史、Hunt-Hess分级和改良FISHER分级高是aSAH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SAH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高,吸烟、饮酒、改良Fisher及Hunt-Hess高分级患者更容易出现脑认知功能障碍,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早识别并加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评估“L-sandwich”术式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一项概念验证性研究
20
作者 李牧蔚 聂铭 +4 位作者 郭权 张智文 饶立新 彭亮 马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7-553,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L-sandwich”术式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9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medina分型:1.1.1)患者分为“L-sandwich”术式组(n=38)、双支架术式组(n=32)和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L-sandwich”术式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99例冠状动脉真分叉病变(medina分型:1.1.1)患者分为“L-sandwich”术式组(n=38)、双支架术式组(n=32)和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单纯药物涂层球囊(DCB)组(n=29)。所有患者术中及复查均使用IVUS评估。主要研究终点为随访12个月时的主支血管、分支血管口部及分支血管体部的晚期管腔面积丢失(LLAL),次要终点为12个月时各部位的最小管腔面积(MLA)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MACE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血管血运重建。本研究为概念验证性研究,统计分析在接受治疗(as-treated,AT)分析集中进行。结果:随访12个月时,“L-sandwich”术式组、双支架术式组和主支DES分支单纯DCB组患者主支血管的LLAL[(0.12±0.42)mm^(2)vs.(0.07±0.38)mm^(2)vs.(-0.01±0.31)mm^(2),P=0.419]、分支血管体部的LLAL[(-0.11±0.45)mm^(2)vs.(-0.10±0.28)mm^(2)vs.(0.24±1.04)mm^(2),P=0.0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支血管开口LLAL双支架术式组最大,“L-sandwich”术式组最小[(-0.48±0.78)mm^(2)vs(.0.45±0.64)mm^(2)vs(.0.14±1.37)mm^(2),P<0.001];三组主支血管MLA相似[(8.39±1.65)mm^(2)vs.(8.28±0.98)mm^(2)vs.(8.02±1.37)mm^(2),P=0.565],分支血管开口MLA双支架术式组最大,主支DES分支单纯DCB组最小[(5.08±0.74)mm^(2)vs.(5.63±0.80)mm^(2)vs.(3.57±1.35)mm^(2),P<0.001],分支血管体部MLA“L-sandwich”术式组与双支架术式组类似,主支DES分支单纯DCB组最小[(5.94±0.72)mm^(2)vs.(5.86±0.59)mm^(2)vs.(3.74±1.07)mm^(2),P<0.001]。双支架术式组中2例患者行靶血管重建,其他组患者均无MACE发生(P=0.118)。结论:“L-sandwich”术式治疗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安全可行,随访12个月时比双支架术式分支血管开口LLAL更小,各部位MLA相似,且明显简化操作步骤。与分支单纯应用DCB相比具有更好的分支获益,同时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真性分叉病变 血管内超声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