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狭窄率与斑块特征联合分析对提高CT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价值 被引量:44
1
作者 赵娜 高扬 +9 位作者 徐波 蒋涛 徐立 胡红杰 李琳 陈文强 李笃民 张峰 范丽娟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A(CCTA)诊断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特征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全国5家临床试验中心纳入疑诊或已知冠心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所有患者于1周内依次行CCTA、ICA及...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A(CCTA)诊断的狭窄程度与斑块特征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全国5家临床试验中心纳入疑诊或已知冠心病并拟行冠状动脉造影(ICA)的患者,所有患者于1周内依次行CCTA、ICA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测量并收集所有病变血管的斑块特征,包括斑块负荷、钙化成分体积比、非钙化成分体积比、病变长度、斑块高危征象。以ICA引导下经压力导丝测量的心肌FFR为金标准,将所有病变血管分为FFR≤0.8(缺血)和FFR>0.8(非缺血)2组,比较上述斑块特征在2组中的分布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CTA狭窄率、斑块特征与缺血病变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CCTA狭窄率、斑块特征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采用Delong检验对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共317例,冠状动脉病变血管366支(缺血组血管169支,非缺血组197支)。与非缺血组相比,缺血组病变血管的斑块负荷更大[缺血组34.3%(30.3%,38.8%)、非缺血组32.4%(28.5%,37.9%);Z=-2.622,P=0.009],CT高危斑块比例更高[缺血组26.9%(45/169)、非缺血组11.7%(23/197);χ^(2)=15.311,P<0.001],病变长度更长[缺血组22.1(14.4,35.0)mm、非缺血组17.6(11.0,26.0)mm;Z=-4.38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CT高危斑块是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94、2.461、1.027;P<0.001、P=0.002、P=0.002)。单独应用CCTA≥50%狭窄诊断缺血病变的AUC是0.625,联合CT斑块特征AUC为0.714(P<0.001)。结论CCTA狭窄率、病变长度及CT高危斑块特征是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的预测因素,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CCTA对缺血病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缺血 粥样硬化斑块
原文传递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涛 周华东 +3 位作者 王延江 蒋晓江 许志强 易旭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5-59,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经头颅CT或/及MRI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65岁)268例作为观察组,207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 目的观察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经头颅CT或/及MRI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65岁)268例作为观察组,207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疾病特点及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部位、性质及相应血管狭窄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动脉窦部较多见、且左侧较右侧多发;硬斑较多,其中,颈内动脉虹吸部硬斑较多,软斑以颈动脉窦部最多;轻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中,动脉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起重要作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对控制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发展,防止腔隙性脑梗死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腔隙性 冠状动脉疾病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老年人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树仁 王天红 +4 位作者 张宝军 刘东霞 荀丽颖 胡炜 乔建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7-611,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脑心通胶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40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直径狭窄50%~70%)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脑... 目的探讨中药脑心通胶囊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40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直径狭窄50%~70%)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脑心通胶囊治疗组(脑心通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其他对症处理,脑心通组加服脑心通胶囊,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监测血压,血脂,血糖以及心、肝、肾功能。结果治疗12个月后,脑心通组心绞痛发作和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而住院例数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6.67%vs15.83%,4.17%vs10.83%,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IL-6、TNF-α、hs-CRP、MMP-9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脑心通组血清IL-6、TNF-α、hs-CRP及MMP-9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影响患者心绞痛发作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后MMP-9水平和治疗后IL-6水平是影响心绞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以减轻炎症反应,长期服用可减少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复发及ACS发作。治疗后MMP-9和IL-6水平是影响心绞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临界病变 斑块 炎症 中药 脑心通胶囊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A的FFRCT与斑块特征对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1
4
作者 孙欣杰 徐怡 +4 位作者 朱晓梅 葛颖倩 祝因苏 薛秋苍 施海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6-301,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成像(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_(CT))与斑块特征对冠心病(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88例CAD患者冠脉CTA资料,测量其FFR_(CT)和斑块特征,并随访CAD患者36个月内M... 目的:分析基于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成像(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_(CT))与斑块特征对冠心病(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88例CAD患者冠脉CTA资料,测量其FFR_(CT)和斑块特征,并随访CAD患者3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比较MACE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冠脉解剖狭窄程度、FFR_(CT)和斑块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方法确定MACE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价这些参数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阳性组(17例共计17处责任病变)与阴性组(71例共计80支非责任血管)相比,FFR_(CT)、管腔直径狭窄率、斑块最小管腔面积、斑块总体积、血管总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斑块长度、斑块负荷及低密度斑块出现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FR_(CT)≤0.8、管腔直径狭窄率>60.5%、斑块负荷>0.67、斑块长度>19.4mm及低密度斑块出现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中,上述独立预测因子联合后对MACE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冠脉解剖狭窄程度(管腔直径狭窄率>60.5%)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最低(AUC为0.664)。结论:基于冠脉CTA的解剖狭窄程度与FFR_(CT)、斑块特征(斑块长度、斑块负荷和低密度斑块)联合后,组合指标对CAD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优于冠脉解剖狭窄程度单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 血流储备分数 血管斑块 特征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预测
下载PDF
Consolidated and emerging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被引量:30
5
作者 Valter Lubrano Silvana Balzan 《Worl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5年第1期21-32,共12页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s an event of atherosclerosis characterized by a chronic vascular inflammation. Risk factors like obesity,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smoking,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positive family hi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s an event of atherosclerosis characterized by a chronic vascular inflammation. Risk factors like obesity,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smoking,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sometimes are not sufficiently adequa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cardi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ast years numerous biomarkers, like C reactive protein,cytokine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have been observed to be related to adverse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Recently,several studies found an association among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suggesting their utility to identify the risk of an acute ischemic event and the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s. The emerginginflammatory markers are well divided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and plaque instabil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ome of them, the 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 can be important both in diagnosis and in the evaluation of plaque instability, other are inserted in the above reported classification. The emerging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acute-phase include amyloid A, fibrinogen and pentraxin 3 while myeloperoxidase, myeloid-related protein 8/14 and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are recognize markers of plaque instability. Lastly, some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circulating mi RNAs are involved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laque INSTABILITY Inflammation Acute phase Biomarkers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斑块定量分析及血流储备分数预测斑块进展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乔红艳 许棚棚 +3 位作者 卢佳庆 吴清华 姜建威 张龙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4-94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斑块定量分析和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两次CCTA检查的118例患者,分为斑块进展组37例,斑块无进展组8...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斑块定量分析和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预测冠状动脉斑块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两次CCTA检查的118例患者,分为斑块进展组37例,斑块无进展组81例。将所有患者的CCTA图像进行斑块定量分析,定量指标包括狭窄程度、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最小管腔面积,重塑指数(RI)、斑块负荷。斑块进展定义为斑块负荷变化率>1%。采用cFFR软件对所有患者的CCTA数据进行测量,测量位置选取在斑块远端2~4 cm的位置。斑块进展组与斑块无进展组基线参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U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CTA各参数与斑块进展的关系,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计算不同CCTA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与斑块无进展组患者相比,斑块进展组患者年龄更大、高血脂发病率更高、服用他汀药物比例更小。斑块进展组在基线CCTA上表现出更重的狭窄程度、更小的最小管腔面积、更大的斑块体积和非钙化斑块体积、更大的重塑指数和更低的CT-FFR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I(OR=2.714,95%CI 1.078~6.836)和CT-FFR(OR=2.940,95%CI 1.215~7.116)是斑块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CCTA狭窄程度+定量斑块特征+CT-FFR的预测模型(AUC=0.83,95%CI 0.75~0.90;P<0.001)明显优于基于CCTA狭窄程度的模型(AUC为0.62,95%CI 0.52~0.70,P=0.049)和基于CCTA狭窄程度+定量斑块特征的模型(AUC为0.77,95%CI 0.68~0.84,P<0.001)。结论与基于CCTA狭窄程度相比,基于CCTA的斑块定量分析和CT-FFR有助于在基线水平识别出斑块进展。重塑指数和CT-FFR是斑块进展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斑块进展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程方满 林平 于淮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早期筛查负性情绪患者,减少不稳定斑块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31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行斑块...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为早期筛查负性情绪患者,减少不稳定斑块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31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行斑块稳定性分析。结果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3%、30.7%,15.7%患者同时存在焦虑抑郁。Logistic回归分析示,抑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斑块稳定性有显著性影响(OR=1.062、1.322,均P<0.05)。结论抑郁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冠心病患者应及早进行负性情绪及饮食行为的全面调查并实施针对性干预,以减少不稳定斑块的发生,预防心脏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焦虑 冠状动脉 硬化斑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稳定性 心脏不良事件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鉴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海文 杨志明 萧传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6期581-585,共5页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迅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及各种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可较好的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故其对于ACS及时正确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斑块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当归川芎组合对血脂及冠状动脉组织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梅琼 李全胜 +1 位作者 张静 曾祥法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采用喂食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之冠心病的动物模型。观察当归川芎合剂对大鼠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面积的百分比的影响。从而阐明当归川芎合剂在防治... 目的采用喂食高脂饲料,复制高脂血症之冠心病的动物模型。观察当归川芎合剂对大鼠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面积的百分比的影响。从而阐明当归川芎合剂在防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喂饲基础饲料;模型对照组、复方丹参组、当归川芎组均喂饲高脂饲料,平均每天每只20g,在给与高脂饲料的同时,当归川芎组每天灌胃给予当归川芎合剂,复方丹参组每天灌胃给予复方丹参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与同体积水。给药40d后测定HDL、LDL、TC、TG的含量,冠状动脉AS斑块面积的百分比。结果在血脂水平方面,当归川芎组HDL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LDL、TC、TG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复方丹参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面积指数(PAI)方面,当归川芎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复方丹参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当归川芎组合具有降血脂与减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组合 血脂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胡娟 李旭 +1 位作者 朱宇 付小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斑块形态等超声检查指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寻求针对严重程度最合适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璧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门诊患者的血管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斑块形态等超声检查指标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寻求针对严重程度最合适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璧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门诊患者的血管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利用血管造影评分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与超声检测得到的CIMT、最大斑块高度和窦部斑块总面积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到不同参数的临界值来分析冠心病严重程度。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等于50%的严重冠心病患者CIMT值、最大斑块高度、斑块总面积分别为(0.92±0.05)mm、(2.59±0.70)mm、(45.3±12.0)mm^2,而狭窄程度小于50%的冠心病患者的相应指标则分别为(0.79±0.06)mm、(1.67±0.69)mm、(30.8±12.8)mm^2,冠心病患者的3个超声检查指标均随其严重程度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3个指标的最佳临界值:CIMT为0.83mm、最大斑块高度为1.55mm、斑块总面积为28.5mm2。其中,CIMT的阴性似然比(0.07)最优。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检查对预测冠状动脉狭窄及冠心病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除了常用的CIMT指标,颈动脉斑块形态也可以作为一个非常敏感的图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 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冠脉CTA对冠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评价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豫 魏艳磊 +1 位作者 王泽尉 李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9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对83例存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CTA对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应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对83例存在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CTA对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诊断效能,比较CTA与CAG下临界病变血管病理参数[外弹力膜(EEM)面积、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斑块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I)]差异。结果 83例患者经CAG确诊临界病变血管97段,CTA准确诊断出80段,其余10段高估为重度狭窄,5段低估为轻度狭窄,2段漏诊;经IVUS确诊钙化斑块35枚、纤维斑块36枚、脂质斑块26枚,CTA诊断出钙化斑块37枚、纤维斑块37枚、脂质斑块23枚,无漏诊情况,诊断准确率为79.38%(77/97)。CTA与CAG下EEM面积、MLA、PA、PB、EI、RI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CTA诊断临界病变准确性较为突出,能在早期定性或定量分析其狭窄程度、斑块性质,为临床病情判定与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临界病变 狭窄程度 斑块性质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0
12
作者 彭春丽 梁东辉 +4 位作者 黄曾艳 刘永源 黄曼萍 张慧杰 江宇宁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96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3例,根据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将CHD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96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3例,根据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将CHD患者分为非钙化斑块组(37例)、混合斑块组(31例)、钙化斑块组(28例)。采集各组基本临床资料,计算血瘀证积分,检测患者血清hs-CRP浓度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1)非钙化斑块组hs-CRP浓度及血瘀证积分高于混合斑块组及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高于钙化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hs-CRP浓度与血瘀证积分呈正相关(r=0.680,P<0.001;r=0.577,P=0.001)。(3)ACS患者斑块分布主要以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为主,SAP患者以钙化斑块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CS患者hs-CRP浓度及血瘀证积分高于S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s-CRP浓度、血瘀证积分与AS斑块性质密切相关,且hs-CRP与血瘀证积分在非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中呈正相关,提示联合两者可能有助于评估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瘀证积分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冠脉CTA心肌血流指数诊断钙化斑块相关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熊青峰 马小静 +5 位作者 陈艳 吴洋 许娟 张甜 何俊 刘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心肌血流指数(CCTA-MFI)对冠脉钙化斑块相关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18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门诊首诊疑似冠心病、GRACE院内死亡风险评分为低危、行CCTA检查的57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心肌血流指数(CCTA-MFI)对冠脉钙化斑块相关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搜集2018年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门诊首诊疑似冠心病、GRACE院内死亡风险评分为低危、行CCTA检查的57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中筛选出图像质量优秀、CCTA检查发现严重的冠状动脉管壁钙化斑块、且随后行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每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间隔10分钟,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在CCTA图像上测量狭窄血管的直径,计算血管狭窄率(R CCTA);运用CT后处理软件计算左心室心肌容积和MFI值。CCTA图像上按照管腔重度狭窄(R CCTA>70%)或疑似重度狭窄(R CCTA>50%)判为阳性结果,MFI按照其数值小于2倍标准差即为阳性结果(提示心肌缺血)。以ICA为金标准(血管狭窄程度>70%诊断为冠心病),分析R CCTA和CCTA-MFI诊断结果与ICA的一致性,并进行ROC曲线分析,两个指标间诊断效能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94例患者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63.3±9.31)岁。ICA诊断62例(65.96%)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70%,R CCTA和CCTA-MFI与IC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54(P<0.05)和-0.4351(P<0.05),截断值分别为40%和0.110,据此两者判断阳性病例分别为85和61例,以ICA为金标准,两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31%、28.57%和81.54%、82.76%,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88%、90.91%和91.38%、66.67%,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09%和8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62,P=0.007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29和0.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7,P=0.0179)。结论:CCTA检查中测量MFI可明显提高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相关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对于冠脉钙化严重且伴有MFI减低的冠心病疑似患者可能临床上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钙化斑块 心肌血流指数 诊断试验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邵静 朱晓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671-167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38例,气滞血瘀证24例,痰阻心脉证19例,心血瘀阻证39例,阴寒凝滞证18例,气阴两虚证2...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气虚血瘀证38例,气滞血瘀证24例,痰阻心脉证19例,心血瘀阻证39例,阴寒凝滞证18例,气阴两虚证23例,心肾阴虚证32例,阳气虚衰证47例。另收集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其ACE等位基因插入/缺失(I/D)及ACE基因型,采用多层螺旋CT判断冠状动脉斑块的硬化程度,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CE基因多态性分布规律。结果 2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软斑块者120例、中等密度斑块者54例、钙化斑块者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CE-DD基因型者32.9%(79例),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的15%(9例)(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D等位基因者54.2%(130例),较健康志愿者的46.7%(28例)显著升高(P<0.05)。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患者中DD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患者中ACE-ID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患者中D等位基因染色体数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1)。冠状动脉软斑块者与中等密度斑块者ACE-DD基因型比例均显著高于钙化斑块者(P<0.05)。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可能是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易感基因,且在中医辨证之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分布较多,ACE-DD基因型在软斑块及中等密度斑块患者中分布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中医证候 冠状动脉斑块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无症状人群非钙化性斑块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敏 孙钢 +5 位作者 彭兆辉 李海军 姜相森 李理 李国英 丁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4期51-55,共5页
目的利用CT冠状动脉成像,对无症状人群非钙化性斑块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早期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行320排冠状动脉CT成像的292例无症状患者行回顾性分析。非钙化斑块定... 目的利用CT冠状动脉成像,对无症状人群非钙化性斑块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为临床早期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行320排冠状动脉CT成像的292例无症状患者行回顾性分析。非钙化斑块定义为局部管壁高于周围组织密度但低于成像剂密度的结构。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参照Morise评分标准,患者分为患有冠状动脉明显狭窄性冠心病低、中、高危险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对非钙化性斑块与危险因素及低、中、高危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92例患者中,112例患者(38.4%)发现非钙化性斑块,83例(74.1%)导致管腔1级狭窄,13例(11.6%)为2级狭窄,10例(8.9%)为3级狭窄,6例(5.4%)为4级狭窄。利用Morise评分分级方法虽然对管腔狭窄程度有较好预测性,但对于非钙化斑块存在与否的预测能力较差。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雌激素状态、血压、吸烟史、家族史以及是否肥胖与非钙化性斑块无明显关系,而高血脂(P=0.008)与糖尿病(P<0.001)明显影响非钙化性斑块的发生率。结论糖尿病与高血脂为非钙化性斑块的两大危险因素。对糖尿病与高血脂患者,建议CT冠状动脉成像对非钙化性斑块进行筛查,对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度进行评估,指导临床治疗并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斑块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术在评估冠脉狭窄程度及其与斑块钙化程度关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冯长超 付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1347-1350,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术(CTA)在评估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斑块钙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128排256层螺旋CT进行CTA、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行冠脉造影...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术(CTA)在评估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斑块钙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128排256层螺旋CT进行CTA、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行冠脉造影(CAG)检查,比较CTA、CAG的检查结果。结果在轻度、中度、重度冠脉狭窄方面,CAG分别为32例、78例、40例,CTA分别为32例、46例、42例,其中CTA检出罪犯血管病变186个,斑块1 050个(非钙化、混合、钙化斑块分别为362个、427个、261个);以CAG为对照,CTA评估轻度、中度、重度冠脉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93. 75%、92. 31%、95. 00%,Kappa值为0. 858,两种检查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非钙化、混合斑块发生率在罪犯血管病变者明显高于非罪犯血管病变者(P <0. 01),重度冠脉狭窄者明显高于中度冠脉狭窄者,中度冠脉狭窄者明显高于轻度冠脉狭窄者(P <0. 01)。结论 128排256层螺旋CTA可有效显示冠脉斑块钙化程度及其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可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狭窄 斑块 钙化
原文传递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斑块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献玲 彭文辉 +6 位作者 陆林 吴立群 顾刚 王玲洁 闫小响 陈秋静 沈卫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及其斑块进展的相关性。方法两次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20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斑块无进展组(n=134)和斑块进展组(n=71),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方法检查造影图像...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华东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及其斑块进展的相关性。方法两次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20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斑块无进展组(n=134)和斑块进展组(n=71),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方法检查造影图像;另设正常对照组(n=135)。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位点(-11377 C/G、+45 T/G和+276 G/T)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冠心病患者脂联素-11377 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OR=1.49,95%CI=1.05~2.10,P=0.024),斑块进展组高于无进展组(OR=1.63,95%CI=1.07~2.50,P=0.024)。-11377 C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斑块无进展组、斑块进展组均呈逐步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块无进展组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11377 CC、CG、GG基因型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T/G、+276G/T SNP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分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11377C/G SNP与中国华东汉族人群冠心病及冠状动脉斑块进展存在相关性,部分可能是通过HDL—C调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冠心病 斑块进展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斑块成分的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黎 王爱玲 韩卫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评价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内斑块成分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49例患者(其中ACS组23例,非ACS组26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主要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成分... 目的评价心电门控的64层螺旋CT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内斑块成分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49例患者(其中ACS组23例,非ACS组26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主要冠状动脉内的斑块成分进行评价。斑块的CT值用HounsfieldUnits(HU)表示。结果两组之间的斑块数量无差别,在罪犯病变中ACS组斑块的平均CT值(21±16)HU低于非ACS患者斑块的平均CT值(76±14)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罪犯血管有斑块的19例ACS患者中,罪犯冠脉节段的斑块CT值(19±19)HU低于非罪犯冠脉节段的斑块CT值(48±16)HU;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Ⅱ型斑块CT值(25±13)HU低于Ⅰ型斑块(46±17)HU,同时,非ACS组Ⅱ型斑块CT值(64±8)HU也低于Ⅰ型斑块(88±14)HU,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Ⅰ型病变和Ⅱ型病变中,ACS组斑块CT值均低于非ACS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有效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成分并提示其稳定性,受到图像质量和评价方法的影响,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斑块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被引量:14
19
作者 卢峻 吴瑛 +3 位作者 徐金锋 佘志红 王慧芳 冯晓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682-684,共3页
目的 以颈动脉为窗口 ,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间关系。方法 用高频超声探查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 ,一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值 (IMT) ,斑块分级。结果 三组IMT值及斑块分级存在显著差异。以斑块存在为预测冠脉病变... 目的 以颈动脉为窗口 ,探讨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间关系。方法 用高频超声探查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 ,一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值 (IMT) ,斑块分级。结果 三组IMT值及斑块分级存在显著差异。以斑块存在为预测冠脉病变的阳性指标 ,敏感性为 83 % ,特异性为 7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斑块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的最有效的阳性指标。结论 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高频超声 冠状动脉病变 斑块 探查 IMT 阳性 预测 指标 目的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青 米树华 +5 位作者 张晓霞 戴文龙 苏工 张涛 田磊 赵全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首次接受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的冠心病患者78例,对病变部位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根据其特征分为易损斑块组...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首次接受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的冠心病患者78例,对病变部位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根据其特征分为易损斑块组(49例)及稳定型斑块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HCY水平并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IVUS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与稳定斑块组相比,易损斑块组HCY水平显著增加(P<0.01);其病变处血管面积(EEM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偏心指数(EI)、正性重构及脂质斑块均显著增加(P<0.05);负性重构更多见于稳定斑块组(P<0.01)。HCY与EEMA、PA、PB、EI、正性重构及脂质斑块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斑块的不稳定性,联合IVUS检查有助于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检查 血管内 易损斑块 稳定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