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病变特点的相关性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华 支莹 +2 位作者 卢彦昭 耿松 齐国先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应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探讨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10月因疑诊冠心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CTA检查结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根据胱抑... 目的 应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探讨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10月因疑诊冠心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CTA检查结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根据胱抑素C水平将其分为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0.95 mg/L)和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0.95 mg/L);冠状动脉病变根据冠脉狭窄支数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50%)、中度(≥50%,<75%)及重度(≥75%);根据CT密度值将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受累范围、严重程度及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纳入184例患者,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95例,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89例.共检出1 112处斑块,与胱抑素C水平正常组相比,胱抑素C水平升高组非钙化斑块所占比例较高(13.5%比8.8%,P<0.01),单支病变所占比例(22.5%比37.9%,P<0.05)较低而三支病变所占比例(48.3%比33.7%,P<0.05)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为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OR=17.483,95% CI:2.218~143.627;P<0.01).结论 冠脉病变患者中胱抑素C水平升高提示动脉硬化程度增加、斑块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胱抑素C 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冠脉病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孙丽娜 范新俊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该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03例,根据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组(49例)和对照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吸烟饮...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该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03例,根据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组(49例)和对照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吸烟饮酒史、早发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吸烟史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早发组高于对照组,而早发组高血压患者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早发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早发组单支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三支病变、回旋支及右冠脉病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尿酸、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是早发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早期干预对减少早发冠心病发病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
下载PDF
川崎病儿童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赵春娜 杜忠东 高灵灵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331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不完全KD、发热天数、静脉注...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331例KD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不完全KD、发热天数、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血钠、血清清蛋白与KD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KD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36.O%(840/2331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不完全KD、IVIG抵抗、发热天数≥10d、CRP〉100mg/L、血小板〉300×109/L、清蛋白〈35g/e是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698,95%CI1.383~2.084,P〈0.001)、不完全KD(OR=2.730,95%CI2.121—3.515,P〈0.001)、发热天数≥10d(OR=2.556,95%CI1.975~3.307,P〈0.001)、CRP〉100mg/L(OR=1.556,95%C11.274~1.900,P〈0.001)、清蛋白〈35g/L(OR=1.665,95%C11.323~2.096,P〈0.001)是KD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D的主要危害是其冠状动脉病变,男性、不完全KD、发热天数≥10d、CRP〉100mg/L及清蛋白〈35g/L的KD患儿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川崎病1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赵立健 韩波 韩秀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0-753,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儿科1995年8月至2005年7月诊治的165例KD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65例KD中典型136例,不典型29例,男114例,女51例,男女比例...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山东省立医院儿科1995年8月至2005年7月诊治的165例KD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65例KD中典型136例,不典型29例,男114例,女51例,男女比例约为2.2∶1。年龄最小23d,最大11岁。<1岁41例,1~3岁68例,>3~5岁23例,>5岁33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8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44例,其中冠脉扩张26例,冠脉瘤13例,巨大冠脉瘤5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至3年,完全恢复正常者40例,5例巨大冠脉瘤患者,1例完全恢复,其余4例未恢复,1例合并冠脉血栓形成。结论不典型KD冠脉损害率高,KD发病10d内用丙球效果好,2g/kg单次注射明显优于0.4g/(kg.d)连用5d的疗法,WBC升高、ALB降低、男性及发热时间长是KD合并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不典型川崎病 冠脉损害 丙种球蛋白
原文传递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武文峰 江龙 +2 位作者 王春梅 聂绍平 王绿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8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资料分为早发冠心病(PCAD)组(男<55岁,女<65岁,n=3...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PCA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临床资料分为早发冠心病(PCAD)组(男<55岁,女<65岁,n=340)、晚发冠心病组(n=300)和对照组(非冠心病者,n=360)。对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CAD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比较PCAD组与晚发冠心病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CAD组单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低于晚发冠心病组(P<0.05)。结论: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是PCAD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主要累及前降支,单支病变多于晚发冠心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特点
原文传递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段泓宇 华益民 王晓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有关的性别、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及剂量、WBC、PLT、Hct、CRP、ESR、血浆白蛋白(ALB)等各项...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s)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1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与冠状动脉损害发生有关的性别、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及剂量、WBC、PLT、Hct、CRP、ESR、血浆白蛋白(ALB)等各项因素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χ2检验显示,性别、发病时年龄、发热持续时间、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WBC、CRP及Hct水平与KD合并CALs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发热持续时间、CRP与CALs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使用时间晚、发热持续时间>10d、高CRP水平是KD合并CALs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高危因素
下载PDF
不完全川崎病136例 被引量:23
7
作者 廖静 田杰 +5 位作者 白永虹 吕铁伟 刘晓燕 钟家蓉 钱永如 陈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完全KD 136例及典型KD 4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完全KD(18.4%)明显高于典型KD(11%...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完全KD 136例及典型KD 4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完全KD(18.4%)明显高于典型KD(11%)。结论不完全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不完全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下载PDF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建军 张爱真 韩秀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川崎病患儿 78例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 3组 ,并对各组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冠状动脉病变 45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32例 ,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川崎病患儿 78例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 ,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 3组 ,并对各组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出冠状动脉病变 45例 ,其中冠状动脉扩张 32例 ,冠状动脉瘤 1 3例 ;心电图异常 1 6例。冠状动脉损害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 (P <0 .0 1 ) ;冠状动脉瘤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 (P <0 .0 0 5)。结论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相结合可更全面地反映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下载PDF
感染因素对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赵春娜 杜忠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对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院诊断中包含KD的病历,截取人口学信息、临床发现、急性期和后遗症期超声心动图发现、转归,对每份病历重新... 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对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院诊断中包含KD的病历,截取人口学信息、临床发现、急性期和后遗症期超声心动图发现、转归,对每份病历重新行典型KD、不完全KD、IVIG抵抗、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和合并感染的甄别。分为KD感染组、KD非感染组分析组间临床发现的差异,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状动脉病变组分析感染因素的差异。结果2 331例KD患儿进入分析。KD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57.1%(1 331/2 331),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为36.0%(840/2 331)。KD感染组与KD非感染组年龄、发热天数及不完全KD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组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伴发腹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合并感染的KD患儿年龄多<1岁,易表现为不完全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消化系统感染伴发腹泻的KD患儿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感染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188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特点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詹美恩 陈开 +3 位作者 汤文信 刘增荣 叶承刚 朱铁宾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6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特点,以便对其早期干预及优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3例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88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冠心病组185例,对两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的特点,以便对其早期干预及优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3例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188例(男≤55岁,女≤65岁)和晚发冠心病组185例,对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血糖、尿酸、胆红素水平及冠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肥胖、吸烟史、饮酒史、高血脂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蛋白a(LPa)水平明显高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发病率低于晚发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主要是单支病变多见,与晚发冠心病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吸烟、饮酒、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脂血症是早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故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早发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多见,故给予合理支架植入及必要的药物优化治疗,可明显的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
原文传递
老年冠心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艳宾 杨树涵 +1 位作者 陈红伟 邢永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99-1804,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内脂素、Chemerin、网膜素-1、Vaspin及SFRP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共187例CHD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内脂素、Chemerin、网膜素-1、Vaspin及SFRP5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本院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1日共187例CHD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患者分为轻、中度和重度病变组,评估CHD患者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BMI、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尿酸、血糖、血脂、hs-CRP、同型半胱氨酸及五种脂肪细胞因子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ensini积分的危险因素和Spearman相关分析脂肪细胞因子与hsCRP、同型半胱氨酸和LDL-c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脂肪细胞因子预测重度冠脉病变的临床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患者LDL-c、TC、TG、hs-CRP、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内脂素、Chemerin、网膜素-1水平及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aspin和SFRP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OR=2.36)、同型半胱氨酸(OR=4.12)、LDL-c(OR=3.45)、内脂素(OR=6.36)、Chemerin(OR=4.69)水平升高是导致Gensini积分升高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网膜素-1(OR=0.38)、Vaspin(OR=0.49)和SFRP5(OR=0.13)水平升高是导致Gensini积分升高的保护因素(均P <0.05)。CHD患者内脂素、Chemerin水平与hs-CRP、同型半胱氨酸和LDL-c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网膜素-1、Vaspin和SFRP5水平与hs-CRP、同型半胱氨酸和LDL-c均呈显著负相关性。ROC曲线结果发现,内脂素、Chemerin、网膜素-1、Vaspin和SFRP5预测CHD患者冠脉重度病变的预测价值较好。结论 CHD患者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Chemerin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正相关,而网膜素-1、Vaspin和SFRP5水平下降,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肪细胞因子 ROC曲线 冠状动脉病变 老年人
下载PDF
MMP-9、AECA、ANCA蛋白在川崎病外周血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晓华 王倩 赵建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42例,分为冠脉损害(CAL)组16例,无冠脉损害(NCAL)组26例,以20例普通发热患儿、15例...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川崎病(KD)冠状动脉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KD患儿42例,分为冠脉损害(CAL)组16例,无冠脉损害(NCAL)组26例,以20例普通发热患儿、15例择期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各组血清MMP-9、AECA和ANCA蛋白水平;荧光定量PCR、明胶酶谱法分别测定单个核细胞MMP-9 m RNA表达及血清MMP-9酶活性。结果 KD急性期外周血MMP-9 m RNA表达、蛋白水平及酶活性均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CAL组较NCAL组升高更显著(P均<0.05)。KD缓解期MMP-9 m RNA表达、蛋白水平及酶活性较急性期降低(P均<0.01)。KD急性期AECA、ANCA蛋白水平均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CAL组ANCA蛋白水平高于NCAL组(P<0.01)。KD急性期血清AECA水平与MMP-9呈正相关(r=0.77,P<0.01)。急性期CAL组MMP-9、ANCA与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瓣环内径比值呈正相关关系(r=0.57,P<0.05;r=0.88,P<0.01)。结果 MMP-9、AECA、ANCA蛋白参与KD血管炎及冠脉损害过程,检测其血清水平对早期预测冠脉损害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抗内皮细胞抗体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川崎病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晓华 赵建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炎症状态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方法将128例KD患儿分为MP感染组42例,非MP感染组86例,分析两组热程、不完全KD比例及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比例等临床特征。比较患儿急性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炎症状态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方法将128例KD患儿分为MP感染组42例,非MP感染组86例,分析两组热程、不完全KD比例及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比例等临床特征。比较患儿急性期、缓解期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并发CAL情况的差异。结果 KD急性期MP感染组NLR、PLR、hs-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高于非MP感染组(P<0.05),缓解期MP感染组PLT和hs-CRP高于非MP感染组(P<0.05)。MP感染组IVIG无反应、CAL发生率及左冠状动脉内径/主动脉环内径(LCA/AOA)比值均高于非MP感染组(P<0.05)。结论合并MP感染的KD患儿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更为强烈,发生IVIG无反应以及CAL的风险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肺炎支原体 免疫炎症反应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焰 王献民 +3 位作者 柳颐龄 石坤 杨艳峰 郭永宏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诊断为KD的5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15个可能与CAL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性别、KD类...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间诊断为KD的5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对15个可能与CAL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性别、KD类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起始时间、对IVIG治疗的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发热持续时间及C反应蛋白等因素在合并和未合并CAL两组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岁和>8岁、男性、非典型KD、IVIG治疗开始于发热后10 d以上、对IVIG治疗无反应、发热持续时间>10 d为C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76、1.890、1.972、1.426、3.251、2.301、1.694,均P<0.05),IVIG治疗起始时间<5 d为CAL的保护性因素(OR=0.248,P<0.05)。结论 KD患儿CAL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年龄(<1岁和>8岁)、男性、非典型KD、IVIG治疗起始时间较晚、对IVIG治疗无反应、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是CA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儿童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0
15
作者 彭春丽 梁东辉 +4 位作者 黄曾艳 刘永源 黄曼萍 张慧杰 江宇宁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96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3例,根据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将CHD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瘀证积分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96例冠心病(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3例,根据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结果将CHD患者分为非钙化斑块组(37例)、混合斑块组(31例)、钙化斑块组(28例)。采集各组基本临床资料,计算血瘀证积分,检测患者血清hs-CRP浓度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1)非钙化斑块组hs-CRP浓度及血瘀证积分高于混合斑块组及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高于钙化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hs-CRP浓度与血瘀证积分呈正相关(r=0.680,P<0.001;r=0.577,P=0.001)。(3)ACS患者斑块分布主要以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为主,SAP患者以钙化斑块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CS患者hs-CRP浓度及血瘀证积分高于SAP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s-CRP浓度、血瘀证积分与AS斑块性质密切相关,且hs-CRP与血瘀证积分在非钙化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中呈正相关,提示联合两者可能有助于评估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瘀证积分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侯小琴 吴建华 +3 位作者 夏先考 汤兰桂 周权 雷鸣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冠脉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其HP感染状况,根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ox-LDL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HP感染组血清ox-LDL、TC、LDL、TG水平高于非HP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HP感染程度分组患者血清ox-L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99,P<0.01),随着患者体内HP感染程度的加重,其血清ox-LDL水平相应增高;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组患者血清ox-LD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11,P<0.01),血清ox-LDL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以及血清ox-LDL、LDL、TC、TG、HDL-C均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升高血清ox-LDL水平来增加冠状动脉血管损害程度,从而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冠心病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冠状动脉病变
原文传递
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林昌 袁先琢 +1 位作者 高发林 袁正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3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PCI术后再发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PCI术后再发心绞痛110例患者,均行冠脉血管造影,根据血管检查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新部位狭窄组、无进展组,同时对患... 目的探讨PCI术后再发性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PCI术后再发心绞痛110例患者,均行冠脉血管造影,根据血管检查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新部位狭窄组、无进展组,同时对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将其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加以对比,以探索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另采用Logistic分析支架再狭窄危险因素。结果中医证候以血瘀证、心虚证、痰浊证多见;其中血瘀证冠脉病变支数最多,寒凝证冠脉血管狭窄程度最重;就脏腑虚证而言,其主要是心虚证、脾虚证以及肾虚证3者较多。大多数情况下,中医证候组合以及脏腑虚证组合是由3种不同证候组成的,也有一部分由两种证候组成,其中气虚血瘀证为基本证候组合,通常情况下患者还会表现出阴虚证以及痰浊证。脏腑虚证组合以心虚证为基本证候,常伴随肾虚、脾虚证。通过分析发现,导致患者在PCI术后出现再狭窄的中医证候中,影响较大的为脾虚证、肾虚证、寒凝证、血瘀证、痰浊证,经过PCI手术后更容易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问题。Logistic分析,发现吸烟、尿酸偏高、血脂紊乱、血管病变程度及植入支架长度可能为PCI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PCI术后出现再发心绞痛主要证候为气虚血瘀,如果此时患者还出现了寒凝证、痰浊证、脾虚证、肾虚证等证候,其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性相较于未出现上述证候的患者而言概率更高;因此要求经过PCI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当在术后谨遵医嘱,严格戒烟,降低饮食中嘌呤物质含量,并调节自身血脂水平,从而实现预防术后支架内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PCI术 再发心绞痛 中医证候 冠脉病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18
作者 任静 翁萍 +2 位作者 吐尔逊纳依.纳孜尔 刘娟 耿玉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2-885,共4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积分对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01至2016-05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且最终确诊为冠心病的152例患者。根据病变累及冠脉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72例、双支病变组38例和多支病变组42例...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积分对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01至2016-05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并且最终确诊为冠心病的152例患者。根据病变累及冠脉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72例、双支病变组38例和多支病变组42例,收集患者斑块检出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等基本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照半定量积分法则和Gensini积分法则分别计算颈动脉斑块情况和冠脉病变程度,将半定量积分和Gensini积分进行比较,寻找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各组间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BMI等基本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的吸烟人数和斑块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同时颈动脉的半定量积分及冠脉Gesini积分均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根据颈动脉斑块半定量积分可以对冠心病严重程度进行预测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斑块积分 预测
下载PDF
apoB与LDL-C评估冠心病风险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思 赵金珍 +1 位作者 胡晶 郭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在载脂蛋白B(apoB)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不一致情况下,比较apoB与LDL-C对冠心病风险评估的重要价值。方法将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3例,根据apoB、LDL-C中位数水平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然后两两组合... 目的探讨在载脂蛋白B(apoB)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不一致情况下,比较apoB与LDL-C对冠心病风险评估的重要价值。方法将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3例,根据apoB、LDL-C中位数水平分为低值组和高值组,然后两两组合,共分为4组(低apoB/低LDL-C组,低apoB/高LDL-C组,高apoB/低LDL-C组,高apoB/高LDL-C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估冠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探讨apoB与LDL-C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比较4组冠心病血管病变支、冠脉病变程度,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当LDL-C、apoB含量一致时,与低低组相比,高高组的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当apoB与LDL-C含量不一致时,与低低组相比,高apoB低LDL-C组冠脉病变支数明显增多(P=0.017),冠脉病变严重(P=0.034);而低apoB高LDL-C组冠脉病变支数及严重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DL-C、apoB、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比较LDL-C和apoB的ROC曲线下面积,LDL-C为0.579(P=0.014),而apoB为0.589(P=0.006)。结论在apoB与LDL-C不一致情况下,apoB与LDL-C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apoB与LDL-C相比,在预测冠心病风险上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B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
下载PDF
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特征 被引量:18
20
作者 罗泽民 樊映红 刘德松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率,减少KD延迟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IKD患儿和147例典型KD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IKD和典型KD患儿的年龄、...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川崎病(KD)的早期诊断率,减少KD延迟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CAL)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2例IKD患儿和147例典型KD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IKD和典型KD患儿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包括发热、淋巴结大、指(趾)端脱皮、球结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皮疹、口腔黏膜充血、肛周脱屑、卡介苗接种处再现红斑(卡疤红肿)]、实验室特点[包括血WBC计数、Hb、PLT计数、ESR、CRP、血清清蛋白(Alb)、血清ALT、血钠]、心脏彩超及心电图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IKD组与典型KD组比较发病无性别差异,但发病年龄小;IKD组诊断时发热持续时间长;IKD组急性期手足硬肿、口腔黏膜充血、球结膜充血、皮疹方面低于典型KD组,而卡疤红肿则多于典型KD组;IKD组WBC计数及CRP较典型KD组高;2组心电图异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KD组发生CAL高于典型KD组。结论 IKD患儿CAL发生率高,小年龄、发热时间长、卡疤红肿、WBC计数及CRP明显升高有助于IKD诊断。尽早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可减少IKD延迟诊断及CAL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