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vision-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of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high myopia 被引量:14
1
作者 Isil Bahar Sayman Muslubas Baran Kandemir +2 位作者 Ayse Yesim Aydin Oral Suleyman Kugu Metin Das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4年第2期376-380,共5页
AIMTo report the long-term vision-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pIOLs) implantation for high myopia.
关键词 phakic intraocular lens high myopia COMPLICATIONS corneal decompensation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下载PDF
A new multiple noncontinuous puncture(pointage)technique for corneal tattooing 被引量:1
2
作者 Jin Hyoung Park Taewoong Um +2 位作者 Myoung Joon Kim Hungwon Tchah Jae Yong Ki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5期928-932,共5页
AIM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cosmetic efficacy of a new multiple noncontinuous transepithelial puncture technique for tattooing a decompensated cornea.METHODSIt was a non-comparative clinical case series study. The stu... AIMTo assess the safety and cosmetic efficacy of a new multiple noncontinuous transepithelial puncture technique for tattooing a decompensated cornea.METHODSIt was a non-comparative clinical case series study. The study examines 33 eyes in 33 patients with total corneal opacity due to corneal decompensation, which developed following intraocular surgery. Corneal tattooing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multiple noncontinuous transepithelial puncture technique (i.e. pointage). The safety of this new surgical strategy was assessed by occurrence of adverse events for the follow-up period. The cosmetic efficacy was determined by the patient's cosmetic satisfaction and independent observer's opinion about patient appearance.RESULTSSeven women and 26 me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mean age was 46.4&#x000b1;17.5y (range: 7-67). In total, 30 of 33 patients (91%) reported cosmetic satisfaction within the follow-up period. Only 3 patients (9%) required additional tattooing due to cosmetic unsatisfaction. Cosmetic outcomes we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as excellent or good in 13 (39%) and 17 (52%) patients, respectively. No serious adverse events developed, except delayed epithelial healing in 3 cases.CONCLUSIONThe cosmetic outcomes of the multiple noncontinuous transepithelial puncture technique for corneal tattooing were good. The safety of this method is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procedures. This new procedure also provides improved cost-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ver current corneal tattooing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l tattooing total corneal opacity corneal decompensation
下载PDF
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失代偿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海红 李永平 +4 位作者 张平 钟秀风 林健贤 张文忻 郑健粱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失代偿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91例(91眼)白内障术后角膜失代偿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受体角膜标本,常规包埋切片,全部做HE染色,部分做PAS染色和胶性铁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角膜上皮细胞水肿,细胞间隙...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失代偿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91例(91眼)白内障术后角膜失代偿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受体角膜标本,常规包埋切片,全部做HE染色,部分做PAS染色和胶性铁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角膜上皮细胞水肿,细胞间隙增宽,上皮下大泡形成,表面不规则,部分病例角膜上皮内生。前弹力层肿胀,局部破坏消失。角膜基质层增厚水肿,基质纤维间隙增宽,部分病例有炎症细胞浸润,伴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后弹力层略增厚,板层样染色不均,部分形成双层后弹力层样外观。内皮细胞扩大、退变,稀疏甚至消失。部分病例角膜后膜形成。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大量减少、角膜上皮内生、角膜后膜形成是导致白内障术后角膜失代偿病理改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角膜失代偿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角膜内皮移植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失代偿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绍伟 陈铁红 +4 位作者 刘畅 宁建华 吕芳奇 曹丽娜 赵宁 《眼科》 CAS 2014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移植手术(EK)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植片失代偿的长期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选取2008至2010年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接受PKP术后植片内皮失代偿的患者6例(6眼)。方法对上述患者实施EK手术,... 目的观察角膜内皮移植手术(EK)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植片失代偿的长期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选取2008至2010年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接受PKP术后植片内皮失代偿的患者6例(6眼)。方法对上述患者实施EK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内皮细胞密度、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等。平均随访时间为(36.17±10.11)个月。主要指标视力、眼压、内皮细胞密度、排斥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植片均恢复透明,视力较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角膜失代偿,其余5例内皮细胞密度从986—1914个/mm^2。随访期内,1例术后1天发生植片半脱位,经再次前房注气后贴附良好;1例术后5个月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经药物治疗植片保持透明;另1例患者未规律随诊,内皮移植术后26个月时发生排斥反应,导致失代偿。结论对于反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植片混浊的高危患者,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移植 穿透性角膜移植 角膜失代偿
原文传递
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角膜失代偿的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松 袁军 王娜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6年第7期510-513,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角膜失代偿的临床效果。方法白内障术后继发角膜失代偿6例(6眼)行角膜内皮移植术。用角膜板层刀分离供体角膜,取直径为13~14 mm 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片植入受体眼前房。结果6例随访6个月以上。角膜均持...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角膜失代偿的临床效果。方法白内障术后继发角膜失代偿6例(6眼)行角膜内皮移植术。用角膜板层刀分离供体角膜,取直径为13~14 mm 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片植入受体眼前房。结果6例随访6个月以上。角膜均持续透明,内皮移植片贴附良好,术后6个月6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由术前的数指~0.05,提高到0.12~0.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明显增加,由术前≤656个/mm2增加到1889~2456个/mm2。结论角膜内皮移植术是一种治疗角膜失代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失代偿
原文传递
人工晶体术后角膜代偿失调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清礼 蔡如超 申光琴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代偿失调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76例角膜代偿失调行角膜穿通移植术后标本,常规包埋切片,HE和甲氧胺兰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角膜病理改变包括:上皮细胞水肿、退变、间隙积液...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代偿失调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收集76例角膜代偿失调行角膜穿通移植术后标本,常规包埋切片,HE和甲氧胺兰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角膜病理改变包括:上皮细胞水肿、退变、间隙积液、大泡形成、表面不规则、基底细胞失极化、有上皮岛形成。前弹力层完整,厚度基本正常。实质层增厚水肿,纹状皱褶形成。后弹力层明显增厚,层板状染色不均,局部增厚形成滴状疣。内皮细胞扩大扁平、退变、数量显著减少,甚至部分消失。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大量减少是导致角膜失代偿病理改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 白内障 角膜代偿失调 人工晶体术
下载PDF
移植物厚度对角膜内皮失代偿行简易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巴颜红 高明宏 陈颖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9-1207,共9页
背景:研究表明较薄移植物视力恢复更快、排斥风险更低,国内缺乏对内皮移植术后不同植片厚度的临床疗效分析,因此,确定最佳移植物厚度对于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目的:评价简易后弹力层剥离内皮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植片厚度对视力恢复及其... 背景:研究表明较薄移植物视力恢复更快、排斥风险更低,国内缺乏对内皮移植术后不同植片厚度的临床疗效分析,因此,确定最佳移植物厚度对于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目的:评价简易后弹力层剥离内皮角膜移植术后不同植片厚度对视力恢复及其他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3年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简易后弹力层剥离内皮角膜移植手术治疗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共72例(72眼),其中薄植片组(<100μm)32例(32眼),厚植片组(≥100μm)40例(40眼)。随访1年,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数、角膜植片透明度、术后并发症、植片生存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薄植片组患者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厚植片组(P<0.05);②两组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数及植片透明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继发性青光眼、植片免疫排斥、植片移位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术后1年植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3.8%,92.3%,P>0.05);⑤结论:简易后弹力层剥离内皮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方式,其术后疗效与传统后弹力层剥离内皮角膜移植术相似,而且植片植入方式更为简便。较薄植片能够更早提供最佳矫正视力,更早完成角膜重塑,因此在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疾病时,优先选择薄移植物来提高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失代偿 继发性青光眼 植片移位 原发移植失败 植片排斥 角膜内皮细胞数 角膜移植
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30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范祥雨 洪佳旭 徐建江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近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的病因、手术方式、人口学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科因角膜内皮失代偿行角膜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302例(310眼),其中男性159例(165眼)、女性143例(145... 目的探讨近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的病因、手术方式、人口学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科因角膜内皮失代偿行角膜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302例(310眼),其中男性159例(165眼)、女性143例(145眼)。应用SPSS 22.0软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因包括:白内障手术101例(103眼,33.2%)、青光眼60例(62眼,20%)、眼外伤53例(55眼,17.7%)、玻璃体视网膜手术27例(27眼,8.7%)、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24例(25眼,8.1%)、病毒性角膜炎14例(15眼,4.8%)、真菌性角膜炎12例(12眼,3.9%)、先天性遗传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11例(11眼,3.6%)。所有患者310眼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为131眼(42.3%);行角膜内皮移植术(EK)的,为179眼(57.7%)。角膜内皮移植患者中,行后弹力层剥除角膜内皮移植术术(DSEK)的,为168眼(54.2%);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LEK)的,仅有11眼(3.5%)。前5年PKP及DSEK构成比分别为54.9%、38.3%,后5年PKP下降为28.4%,而DSEK则上升为71.6%;角膜移植术式构成比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36,P<0.001)。结论 2008~2017年白内障手术为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位病因; DSEK已超过PKP成为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失代偿 白内障手术 角膜移植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把握内眼术后角膜水肿行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时机
9
作者 王旭颖 王玮 李贵刚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4期193-199,共7页
正常的角膜内皮功能是维持角膜透明的基本条件之一。角膜内皮是单层六角形细胞,在调节角膜水化和透明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各种内眼手术均可能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引发术后角膜水肿,甚至角膜内皮失代偿,严重影响视力... 正常的角膜内皮功能是维持角膜透明的基本条件之一。角膜内皮是单层六角形细胞,在调节角膜水化和透明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各种内眼手术均可能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引发术后角膜水肿,甚至角膜内皮失代偿,严重影响视力。近年来,随着内眼手术的广泛开展,角膜内皮失代偿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鉴别内眼术后角膜水肿是否为不可逆的角膜内皮失代偿,对决定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促进角膜水肿消退,还是及时开展角膜内皮移植术改善视力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术后角膜水肿的患者,早行手术担心过度治疗;晚行手术错失角膜内皮移植良机。因此,内眼术后角膜水肿行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早”与“晚”,是一个值得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现将就其利弊及依据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水肿 角膜内皮失代偿 角膜内皮移植 角膜
原文传递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玮(综述) 李贵刚 Scheffer C.G.Tseng(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由于具有相对较低的移植排斥率以及较好的视力预后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主流手术方式,但限于手术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长,中国人前房偏浅,加之国内角膜内皮病变往往合并有其他较复杂的眼部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普遍开展这一手术。本文就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供体植片制备(供体选择、制备技巧、植片的可视化)、关键手术技术(植片的植入、展开、固定)、术后并发症(植片脱位、高眼压、排斥反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以及失代偿等)以及视力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后弹力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移植术 角膜内皮失代偿
下载PDF
利用聚维酮碘建立兔眼角膜内皮失代偿模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丽萍 李俊 陈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9-633,共5页
目的研究用聚维酮碘建立角膜内皮失代偿病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20只(40眼)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聚维酮碘组、苯扎溴铵组、角膜内皮擦除组、冷冻组,每组10眼。各组定期行眼前节照相、角膜厚度测量、病理切片等检查,至少观察... 目的研究用聚维酮碘建立角膜内皮失代偿病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20只(40眼)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聚维酮碘组、苯扎溴铵组、角膜内皮擦除组、冷冻组,每组10眼。各组定期行眼前节照相、角膜厚度测量、病理切片等检查,至少观察2个月,术后2个月用TUNEL试剂盒对每组角膜基质细胞进行凋亡检测。结果 聚维酮碘组、苯扎溴铵组角膜始终保持混浊,随时间推移水肿加重、厚度增加,术后2个月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1.47±0.05)mm和(1.43±0.08)mm;角膜内皮擦除组、冷冻组随时间推移角膜由混浊逐渐恢复透明,厚度增加于术后1周达到高峰,分别为(1.43±0.06)mm和(0.81±0.09)mm,之后角膜水肿逐渐减轻、厚度减小,术后2个月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0.63±0.06)mm和(0.52±0.06)mm。TUNEL法显示苯扎溴铵组角膜基质层有较多的凋亡细胞,每个高倍镜下平均TUNEL阳性细胞数为(24.80±3.26)个;另外3组角膜基质层未见明显凋亡细胞。结论 前房灌注聚维酮碘可以长期保持角膜混浊,方法简便且不会引起角膜基质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维酮碘 角膜内皮失代偿 苯扎溴铵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乳化硅油进入前房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楠 姜发纲 陈飞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77-780,共4页
目的阐明乳化硅油进入前房后可能对角膜内皮产生直接毒性和机械阻挡作用,继而诱发角膜内皮失代偿。方法报道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乳化硅油进入前房致角膜内皮失代偿的病例,结合既往文献对硅油相关角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发病时间和影像... 目的阐明乳化硅油进入前房后可能对角膜内皮产生直接毒性和机械阻挡作用,继而诱发角膜内皮失代偿。方法报道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乳化硅油进入前房致角膜内皮失代偿的病例,结合既往文献对硅油相关角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发病时间和影像学检查进行探讨。结果 1例27岁男性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乳化硅油进入前房,致使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丢失率高达42.5%;角膜内皮镜下显示内皮六边形细胞数量下降,平均细胞面积增加,继而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对于不易取尽硅油同时合并晶体不全脱位病例需警惕眼内残留乳化硅油进入前房诱发的角膜内皮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硅油 角膜内皮 角膜内皮失代偿
原文传递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12例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于力 高利霞 戴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2121-2123,共3页
目的:分析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2007-06/2015-02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12眼ICE综合征患者,其中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 目的:分析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2007-06/2015-02在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住院治疗的12例12眼ICE综合征患者,其中原发性进行性虹膜萎缩7眼,Chandler综合征3眼,Congan-Reese综合征2眼。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中,8眼行一次或多次滤过手术,4眼仅行青光眼阀门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为15mo^5a,平均30mo。12眼患者中,4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的时间为3~16(平均10)mo,远期观察眼压控制不佳。结论:ICE综合征是一组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严重眼病,其基本病变为角膜内皮层存在的ICE细胞过度增生导致房角粘连、虹膜萎缩及继发性青光眼等,目前青光眼滤过手术及青光眼阀门植入术只能在术后早期控制眼压,但远期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失代偿 虹膜 继发青光眼
下载PDF
两种常见的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的临床对照研究
14
作者 邵应峰 黄挺 +2 位作者 陈家祺 孙明霞 袁进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对照研究两种常见的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的适应证、技术特点、手术效果、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对A组6例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实施了在角膜瓣下进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B组9例同样患者实施了在角膜基质袋内进行的角膜深板层内皮... 目的对照研究两种常见的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的适应证、技术特点、手术效果、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对A组6例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实施了在角膜瓣下进行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B组9例同样患者实施了在角膜基质袋内进行的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术后追踪观察并发症以及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A组,术后6个月,5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平均散光(2.16±0.89)D。平均角膜厚度(546±58.8)μm。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为(2480±214)个/mm^2。B组,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不同程度地提高。平均散光(1.19±0.48)D。平均角膜厚度(533±51.7)μm。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为(2124±278)个/mm^2。结论两种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均无严重的难以克服的并发症。在角膜瓣下进行的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比较适用于有晶体眼。在角膜基质袋内进行的角膜深板层内皮移植术对于早期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术后屈光效果较好。适用于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和同时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两种术式均适合我国患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角膜内皮失代偿 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