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年大鼠4种脊髓全横断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春婷 游思维 +5 位作者 刘惠玲 陈秉耀 焦西英 孟晓梅 吴宗亮 鞠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目的 比较成年大鼠 4种脊髓全横断方法对后肢运动功能及脊髓组织学的影响 .方法  32只成年 SD大鼠分为A,B,C和 D 4组 ,每组 8只 ,分别以 4种不同方法全横切 T9脊髓 .A组以尖刀片自左向右横行一次性切断脊髓 ;B组将尖刀片自脊髓背部中... 目的 比较成年大鼠 4种脊髓全横断方法对后肢运动功能及脊髓组织学的影响 .方法  32只成年 SD大鼠分为A,B,C和 D 4组 ,每组 8只 ,分别以 4种不同方法全横切 T9脊髓 .A组以尖刀片自左向右横行一次性切断脊髓 ;B组将尖刀片自脊髓背部中线处垂直插入并分别向两侧缓慢细心切断脊髓 ;C组将一丝线穿过脊髓腹侧硬膜外腔 ,以长刃显微剪一次性完全横断脊髓 ,并将丝线由断端间隙中拉出 ;D组以尖刀片自脊髓背侧至腹侧分层快速划断脊髓 ,再抬起脊髓两断端以验证横断的完全性 .术后 1h肉眼观察脊髓形态变化 ,8wk时评估截瘫后肢自发性运动功能恢复后 ,处死动物 ,取脊髓损伤节段 ,行连续矢状冰冻切片 ,小鼠抗神经丝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下观察有无神经纤维的残留或再生 ,以及空洞及瘢痕的形成 .结果  A,B两组术后脊髓肿胀、外翻 ,8wk时分别有 5 0 % ,38%的动物出现程度不等的功能恢复 ,镜下可见成束残留纤维和大量空洞 .C,D两组术后脊髓外观良好 ,8wk时无功能恢复和残留纤维 ,但有少量神经丝免疫反应再生纤维 .与 D组相比 ,C组断端间隙较大且空洞较多 .结论 经作者创新的 D组方法 ,横断完全、损伤较小 ,为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切断术 神经纤维 轴突再生 大鼠
下载PDF
Percutaneous cervical cordotomy for managing refractory pain in a patient with a Pancoast tumor:A case report
2
作者 Kuan-Yu Lu Feng-Sheng Lin +1 位作者 Chia-Shiang Lin Hsuan-Chih L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1期4770-4776,共7页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algesic ladder,cancer-related pain generally begins with pharmacotherapy in a stepwise approach.Nevertheless,some patients continue to experience poorly controll... BACKGROUND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algesic ladder,cancer-related pain generally begins with pharmacotherapy in a stepwise approach.Nevertheless,some patients continue to experience poorly controlled pain despite medications,particularly when considering adverse effects and self-care quality.Percutaneous cervical cordotomy is an alternative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 for unremitting unilateral intractable cancer-related pain.CASE SUMMARY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lung cancer with destruction of the brachial plexus and ribs.For 2 mo,the patient experienced progressive severe weakness and pain in the right upper extremity.Notably,the pain intensity reached an extreme level,particularly when lying supine,even under heavy sedation.This heightened pain response posed a significant challenge;as a result,the patient was unable to undergo further evaluation throug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ltimately,he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ervical cordotomy for symptom relief,resulting in complete resolution of right arm pain.After a 3-mo follow-up,the pain did not recur,and only a flurbiprofen local patch was required for mild scapular tightness.CONCLUSION Cordotomy,under careful patient selection,appear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cancerrelated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dotomy Cancer pain Intractable pain FLUOROSCOPY Radiofrequency therapy Case report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儿童终丝脂肪浸润/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临床特征与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琛 张毅 +3 位作者 王敏 赵瑞 施伟 李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8-404,共7页
目的 评估终丝离断术对不同年龄段终丝脂肪浸润/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的治疗结局,探索此种类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自然病程和治疗策略。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终丝离断术治疗的77例终丝... 目的 评估终丝离断术对不同年龄段终丝脂肪浸润/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的治疗结局,探索此种类型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自然病程和治疗策略。方法与结果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行终丝离断术治疗的77例终丝脂肪浸润/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不同组别[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3~6岁)和学龄组(> 6岁)]患儿入院原因(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骶尾部皮肤异常者比例(χ^(2)=7.841,P=0.021)、存在临床症状比例(χ^(2)=13.618,P=0.001)及圆锥末端位置(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幼儿组相比,学龄组被动检查比例较低(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1)、有症状就医者比例较高(校正χ^(2)=12.738,P=0.000),骶尾部皮肤异常者比例较低(χ^(2)=6.481,P=0.011)、存在临床症状者比例较高(χ^(2)=13.558,P=0.000)、圆锥末端位置位于L_(2)及以上者比例较低(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4);学龄组存在临床症状者比例亦高于学龄前组(Fisher确切概率法:P=0.034)。术后终丝直径为(2.17±0.70)mm,较术前平均增粗(0.46±0.28)mm,其中26例(81.25%,26/32)术后终丝仍继续增粗。术前9例合并脊髓空洞症2例消失、6例好转、1例持续加重,术后MRI提示脊髓再拴系2例。共随访1.90(1.11,3.10)年,41例术前无症状患儿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5例有症状者幼儿组13例、学龄前组9例、学龄组13例,3组神经功能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46);失访1例。结论 不同年龄段终丝脂肪浸润/脂肪瘤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征不同,年龄越大出现临床症状的风险越高;手术后仍有可能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终丝离断术风险低、并发症少,预防性终丝离断术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马尾 脊髓切断术 儿童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民 蒋文彬 +3 位作者 詹琪佳 李森 刘晨 肖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5-411,共7页
目的 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DR)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行SDR的13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66项(GMFM-66)评价术... 目的 分析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DR)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行SDR的13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分-66项(GMFM-66)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粗大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价双下肢目标肌群痉挛程度,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GMFM-66评分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下肢目标肌群双侧内收肌(Z=-8.164,P=0.000;Z=-8.304,P=0.000)、双侧腘绳肌(Z=-7.424,P=0.000;Z=-7.123,P=0.000)、双侧腓肠肌(Z=-9.328,P=0.000;Z=-9.605,P=0.000)、双侧比目鱼肌(Z=-9.349,P=0.000;Z=-9.543,P=0.000)肌张力不同程度下降,术后GMFCS分级总体改善率为34.35%(45/131),无一例GMFCS分级升高。不同GMFCS分级患儿手术前后GMFM-66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030,P=0.000),GMFCS分级Ⅰ级(t=4.379,P=0.000)、Ⅱ级(t=3.686,P=0.000)、Ⅲ级(t=3.198,P=0.002)患儿GMFM-66评分改善程度优于Ⅳ级患儿,且Ⅰ级患儿评分优于Ⅲ级(t=2.170,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3~6岁(OR=4.917,95%CI:1.554~15.557;P=0.007)和术前GMFCS分级Ⅰ~Ⅲ级(OR=10.294,95%CI:3.522~30.092;P=0.000)是ΔGMFM-66≥6.55分的有利因素。结论 SDR可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目标肌群肌张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尤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且能够配合康复训练患儿(GMFCS分级Ⅰ~Ⅲ级)术后疗效良好,严重脑瘫患儿(GMFCS分级Ⅳ~Ⅴ级)为便于生活护理也可行SDR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髓切断术 肌张力 运动 儿童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及相关技术在下肢痉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蒲珂 刘鑫 +2 位作者 韩国庆 尹苗苗 李庆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34-1138,共5页
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DR)是治疗下肢痉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进步,使SDR越来越微创和精准。本文对SDR技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手术前后下肢运动功能评价手段以及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以促进... 选择性脊神经背根切断术(SDR)是治疗下肢痉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进步,使SDR越来越微创和精准。本文对SDR技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手术前后下肢运动功能评价手段以及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以促进SDR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脊髓切断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综述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瘫痪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振东 孙建军 +2 位作者 王振宇 于涛 李计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44例脊髓损伤患者中29例患者伤后三个月或半年发生痉挛性瘫痪,其中行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术10例,前后入路翻修、...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2001年10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的44例脊髓损伤患者中29例患者伤后三个月或半年发生痉挛性瘫痪,其中行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术10例,前后入路翻修、粘连松解加椎体内固定术14例,单纯粘连松解5例,以肌挛缩缓解、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阵挛改善、病理征转阴、感觉平面下降、二便功能改善、肌力改善、并发症发生等和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指标来综合评价术后效果。结果行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术后9例患者肌挛缩缓解,9例肌张力下降.7例腱反射减弱,7例阵挛改善,7例病理征转阴,4例感觉平面下降,5例二便功能改善.1例发生并发症。行前后入路翻修、粘连松解加椎体内固定术后5例患者感觉平面下降,6例肌力改善,2例发生并发症,无一例肌挛缩缓解、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阵挛改善、病理征转阴或二便功能改善。行单纯粘连松解术后1例患者肌挛缩缓解,1例肌张力下降,1例阵挛改善,2例感觉平面下降,2例肌力改善,无一例腱反射减弱、病理征转阴、二便功能改善或发生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术能有效改善瘫痪肢体的痉挛、强直状态,粘连松解加内固定术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肢体肌力、下降感觉平面。对于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选择性脊髓后根切断和内固定术的适当结合也许是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痉挛性瘫痪 脊髓切断术 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Cordotomy procedures for cancer pain: A discussion of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7
作者 Wendell B Lake Peter E Konrad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Procedures》 201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Treating pain in patients with terminal cancer is challenging but essential part of their care. Most patients can be managed with pharmacological options but for some these pain control methods are inadequate. Ablativ... Treating pain in patients with terminal cancer is challenging but essential part of their care. Most patients can be managed with pharmacological options but for some these pain control methods are inadequate. Ablative spinal procedures offer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pain control for cancer patients with a terminal diagnosis that are failing to have their pain controlled sufficiently by other methods.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view of ablative spinal procedures for control of cancer pain. Patient selection, surgical methods,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cordotomy, 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 lesioning and midline myelotomy. Cordotomy is primarily done by a percutaneous method and it is best suited for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somatic limb and trunk pain such as due to sarcoma. Possible complications include unilateral weakness possibly respiratory abnormalities. Approximately 90% of patients have significant immediate pain relief following percutaneous cordotomy but increasing portions of patients have pain recurrence as the follow-up period increases beyond one year. The DREZ lesion procedure is best suited to patients with plexus invasion due to malignancy and pain confined to one limb. Possible complications of DREZ procedures include hemiparesis and decreased proprioception. Midline myelotomy is best suited for bilateral abdominal, pelvic or lower extremity pain. Division of the commissure is necessary to address b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pain. This procedure is relatively rare but published case series demonstrate satisfactory pain control for over half of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the procedure. Possible complications include bilateral lower extremity weakness and diminished proprioception below the lesion level. Unlike cordotomy and DREZ this procedure offers visceral pain control as opposed to only somatic pain control. Ablative spinal procedures offer pain control for terminal cancer patients that are not able to managed medically.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 depth review of these 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dotomy Cancer PAIN DORSAL root ENTRY zone PERCUTANEOUS cordotomy MIDLINE MYELOTOMY
下载PDF
模型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小脑前叶皮质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廖艺玮 袁贤瑞 +2 位作者 李学军 黄纯海 谢源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2期2128-2131,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小脑前叶皮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脊髓全...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小脑前叶皮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雌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脊髓全横断组,分别以脊髓全横断组术后1,3,7及21 d为标准时间点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收集小脑前叶皮质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BD-NF在不同组别小脑前叶皮质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脊髓全横断组中,BDNF在小脑前叶皮质的表达在1 d组,3 d组尚未出现明显增加,到7 d组时表达则明显升高,21 d组时表达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脊髓全横断后,BDNF在小脑前叶皮质表达的上调可能与神经元的保护及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生物合成 小脑 脊髓切断术 大鼠
下载PDF
声带后端切开术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进让 郭红光 孙建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声带后端切开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5例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在我院住院行声带后端切开术治疗。单侧声带后端切开术3例,双侧声带后端切开术2例。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30~68岁,甲状腺手术后双侧声... 目的探讨声带后端切开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5例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在我院住院行声带后端切开术治疗。单侧声带后端切开术3例,双侧声带后端切开术2例。女性4例,男性1例,年龄30~68岁,甲状腺手术后双侧声带麻痹4例,颈部外伤后双侧声带麻痹1例。入院前已行气管切开3例,要求拔管而入院。2例因呼吸困难、憋气、夜间不能入睡而入院,术中先局麻气管切开后全麻下再行手术。结果术后次日所有患者均顺利堵管,无呼吸不畅,喉镜检查声门裂开放程度能维持正常呼吸。术后8 d拔出气管套管1例,其余4例术后3个月复查,声门裂宽大,3例顺利拔除气管套管,1例患者因发现肺转移需要放射性131I治疗,建议患者继续堵管,没有拔除气管套管。所有患者对自己的发音功能感到满意而且无进食呛咳现象。结论声带后端切开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疗效可靠、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微创,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声带后端切开术
下载PDF
CO_2激光辅助声带后端切开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敏 李进让 郭红光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3-374,377,共3页
目的:探讨CO2激光辅助声带后端切开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07-2015-06期间收治的21例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其中15例有甲状腺手术史,2例为外伤后出现声带麻痹,1例继发于垂... 目的:探讨CO2激光辅助声带后端切开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07-2015-06期间收治的21例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其中15例有甲状腺手术史,2例为外伤后出现声带麻痹,1例继发于垂体瘤术后,1例为炎症性因素,2例无明显诱因。21例患者均行CO2激光辅助声带后端切开术,其中10例术前行气管切开,9例术中同时行气管切开术,2例未行气管切开。结果: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堵管,部分患者堵管后仍有憋气,故间断堵管。术后1年随访,17例可顺利拔除气管套管,2例拔管失败。术后随访3个月-6年,拔管后的患者未再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结论:CO2激光辅助声带后端切开术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愈合快,拔管率高,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声带后端切开
原文传递
内镜下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晶 李进让 +1 位作者 郭红光 王嘉森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8例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阻塞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3例,女35... 目的评估内镜下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阻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48例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阻塞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3例,女35例,年龄27~8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评估该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中,1例失访,余47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10年。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上气道阻塞均未复发。89.58%(43/48)患者重建了可靠的有效气道,88.89%(40/45)患者成功拔除套管,拔管时间1~3个月,中位时间1个月。吞咽功能恢复率为97.92%(47/48),95.35%(41/43)患者获得满意的发音。结论内镜下双侧声带切断术可以建立可靠有效气道,并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吞咽、发音功能,同时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微创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耳鼻喉外科手术 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 气道重建成功率 拔管率
原文传递
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梗阻患者13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晶 李进让 郭红光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估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27~7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 目的评估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双侧声带麻痹导致的上气道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6例、女7例,27~73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总结评估该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13例随访时间1年1个月~2年11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一次拔管率为84.44%(10/13),二次手术拔管率为88.89%(11/13),拔管时间1~3个月,中位数1个月,上气道梗阻均未复发。结论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双侧声带切断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同时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效果可靠,是双侧声带麻痹导致上气道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也可作为其他治疗失败的补救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声带麻痹 双侧声带后端切断术 等离子射频 拔管率
原文传递
内镜下声带后端切开术与杓状软骨联合声带后部切除术治疗成年人双侧声带麻痹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宏雨 温树信 +2 位作者 汤叶美 翟宋玉 郭茹燕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1年第9期589-594,共6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声带后端切开术(posterior cordotomy,PC)与杓状软骨联合声带后端切除术(arytenoidectomy with posterior cordectomy,APC)治疗成年人双侧声带麻痹(bilateral vocal cord paralysis,BVCP)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 目的评价内镜下声带后端切开术(posterior cordotomy,PC)与杓状软骨联合声带后端切除术(arytenoidectomy with posterior cordectomy,APC)治疗成年人双侧声带麻痹(bilateral vocal cord paralysis,BVCP)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2000年1月~2020年1月。收集所有PC与APC治疗BVCP的文献,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按照纳入标准进行严格的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Open Meta-Analyst和StataSE 12.0对这两种术式的治疗疗效进行单臂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6个研究,PC组9个研究,APC组7个研究,共4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C组术后拔管率为85.6%[95%CI(0.730,0.929)],APC组为89.7%[95%CI(0.818,0.944)],P=0.513;PC组术后主观嗓音质量下降率为12.1%[95%CI(0.039,0.320)],APC组为40.1%[95%CI(0.264,0.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PC组术后误吸发生率为3.3%[95%CI(0.013,0.082)],APC组为25.2%[95%CI(0.085,0.5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P<0.01);PC组再手术率为20.2%[95%CI(0.143,0.278)],APC组为11.7%[95%CI(0.047,0.261)],P=0.244;PC组术后切口肉芽组织增生发生率为13.4%[95%CI(0.087,0.200)],APC组为11.2%[95%CI(0.027,0.363)],P=0.797。结论 PC相较于APC能够更好地兼顾呼吸与发声、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外科手术 META分析 成年人 治疗结果 声带后端切开术 杓状软骨联合声带后端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