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1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合作教育的基本模式 被引量:81
1
作者 徐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共4页
基于对美国合作教育内涵和基本要素的分析,文章研究了其基本模式的演变、类型和认定标准,概要讨论了美国高校优化合作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美国 合作教育 教育模式 类型 历史演变 认定标准 学校教育 组织模式
下载PDF
国外大学产学合作教育对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 被引量:86
2
作者 赵韩强 郭宝龙 +1 位作者 赵东方 张波 《高等理科教育》 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滑铁卢大学产学合作教育为例,分析了国外产学合作教育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滑铁卢大学产学合作教育为例,分析了国外产学合作教育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铁卢大学 合作教育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启示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 被引量:76
3
作者 卢杨 刘芳 《高教学刊》 2019年第23期164-166,共3页
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厘清的问题,需要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上进行推进。要综合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保障及落实机制,从而... 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厘清的问题,需要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上进行推进。要综合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要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保障及落实机制,从而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交叠影响阈理论对我国中小学协同育人的启示 被引量:69
4
作者 唐汉卫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0,共9页
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这三者之间应当建立何种协同关系以及如何协同,则值得进一步探讨。爱普斯坦提出的以“关怀”为核心的交叠影响阈理论,在理论上构建了新型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在实践中提... 家庭、学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是当前教育界的重要议题。这三者之间应当建立何种协同关系以及如何协同,则值得进一步探讨。爱普斯坦提出的以“关怀”为核心的交叠影响阈理论,在理论上构建了新型的家庭、学校、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在实践中提出了六种家校社合作参与机制。该理论对重新反思当下的协同育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平衡主体关系,厘清责任边界;建立平等协作的协同育人范式;倡导以关怀为核心的协同育人导向;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互动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叠影响域理论 协同育人 主体关系 平等协作
下载PDF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65
5
作者 房三虎 张永亮 谢青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9-222,共4页
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化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有效举措。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规格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双师型"师资短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 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化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有效举措。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规格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双师型"师资短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华南农业大学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通识训练平台、实施本科生"校企双导师制"等改革创新措施,从办学理念、体制改革、培养目标、学科建设等视角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高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 被引量:59
6
作者 南国农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6年第5期9-10,共2页
联合于学校、家庭和社区力量的协同教育被国际学界认定是提高教育效果、效率和效益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本文讨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非一般的协同教育,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教育,而成功的协同教育必须建立在:树立全新的理念... 联合于学校、家庭和社区力量的协同教育被国际学界认定是提高教育效果、效率和效益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本文讨论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非一般的协同教育,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教育,而成功的协同教育必须建立在:树立全新的理念;搭建先进的平台;探索有效的方法;实现规范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 平台 方法 管理
下载PDF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前提、途径与机制 被引量:57
7
作者 杨秀萍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7-91,共5页
立德树人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逻辑,要保持行动上的一致,需要做到教师、课程、课堂互联互通,即教师队伍“主力军”融通,组成学科互撑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主战场”贯通,优化铸魂育人的内容供给;课堂教学... 立德树人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提供了思想前提和理论逻辑,要保持行动上的一致,需要做到教师、课程、课堂互联互通,即教师队伍“主力军”融通,组成学科互撑的教学团队;课程建设“主战场”贯通,优化铸魂育人的内容供给;课堂教学“主渠道”互通,达到同频共振的课堂效果。同时强化党委领导、加强部门协同、健全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构建协同联动机制,以保障协同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协同育人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56
8
作者 蒋占峰 刘宁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118,共8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为基础,以“思政”为着力点,强调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融入价值引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探讨,以促进课程思...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以“课程”为基础,以“思政”为着力点,强调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融入价值引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范式,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和探讨,以促进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从价值维度上看,课程思政回应了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课题的要求;从理论维度上看,课程思政遵循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从历史维度上看,课程思政传承了我国德育的深厚根脉;从实践维度上看,课程思政需要抓好课程建设、教师队伍、课堂教学、考核评价四个关键点,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课程价值 协同育人 德育为先 课堂革命
下载PDF
“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制冷空调产业学院(含山)为例 被引量:46
9
作者 雷明镜 张华 +1 位作者 武卫东 盛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5,共5页
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立足于新工科建设理念与实践的前期探索,根据长三角地区制冷空调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规划,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推动开放式办学,从构建协同型聚集模式、“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 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立足于新工科建设理念与实践的前期探索,根据长三角地区制冷空调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规划,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推动开放式办学,从构建协同型聚集模式、“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共建、共管、共享”人才培养机制及以上海理工大学制冷空调产业学院(含山)为例开展工程教育开放办学实践等3个方面,就“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展开了探索与实践。对实现引领未来中国制冷空调工业“由大转强”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工作和开放办学机制推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产学研用 协同育人 制冷空调行业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45
10
作者 杨秋月 顾建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28,共6页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化发展诉求,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担培养面向未来工作世界、劳动世界创新型劳动者的育人任务。二者...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化发展诉求,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担培养面向未来工作世界、劳动世界创新型劳动者的育人任务。二者的协同基础表现为:教育目标的同源互通、教育内容的双向融通、教育过程的相互渗透、教育方式的相辅互促。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有力抓手,劳动教育又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价值引领与道德支撑。然而,现阶段二者在协同育人共识、共治、共享层面存在实然困境。为此,需要建立协同育人目标、整合协同课程体系、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生成协同育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劳动教育 协同育人 考核评价
下载PDF
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红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164,共3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社会关注高等教育的新焦点。协同其他主体培养"双创"人才,既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又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应克服"双创"人才协同培养的困境,准确定位自身发展方向,...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社会关注高等教育的新焦点。协同其他主体培养"双创"人才,既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又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应克服"双创"人才协同培养的困境,准确定位自身发展方向,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等协同育人资源,深入探索协同培养"双创"人才的育人机制。政府部门要强化政策落实机制,为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协同培养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协同育人
下载PDF
校企合作育人困境分析:基于组织社会学的阐释 被引量:44
12
作者 索凯峰 盛玮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
校企合作是推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主要抓手,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植根于社会网络中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交往总是被打上了各种社会的烙印。校企合作育人困境是由校企合作育人非对称的资源依赖结构、双... 校企合作是推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的主要抓手,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植根于社会网络中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交往总是被打上了各种社会的烙印。校企合作育人困境是由校企合作育人非对称的资源依赖结构、双方对合作的合法性判断、校企之间"协商性交换"的过程以及校企合作规则的构建过程等因素决定。对这些进行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校企合作育人困境生成机理,寻求校企合作育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合作育人 组织社会学
下载PDF
圈层式协同育人:研究生课程思政新模式 被引量:43
13
作者 邢文利 裴丽梅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9-35,共7页
当前,各高校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主力军”不优、课程建设“主战场”不强、课堂教学“主渠道”不畅,所以各要素之间多数处于分散无序、各自为战的“孤... 当前,各高校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主力军”不优、课程建设“主战场”不强、课堂教学“主渠道”不畅,所以各要素之间多数处于分散无序、各自为战的“孤岛”状态,研究生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水平不高、推广速度缓慢。将圈层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引入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理论基础,提出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包括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主体、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程、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堂,充分发挥以教学名师、示范课程、第一课堂为核心圈层的向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水平和推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思政 圈层式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王春利 孙丹丹 徐瑶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第4期149-156,共8页
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转型发展、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建设途径,是深化校企合作,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不相匹配问题的创新之举。在总结梳理国内外产业学院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吉... 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转型发展、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建设途径,是深化校企合作,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不相匹配问题的创新之举。在总结梳理国内外产业学院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吉林动画学院“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的经验,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破解对策,以期对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现代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五个一体化”模式
下载PDF
产业学院:面向产业集群的高职教育模式——基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的分析 被引量:39
15
作者 郑琦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55-58,共4页
基于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带来人才需求变化,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将专业办到产业园区的高职教育模式,与专业镇共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是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的新型高职教育办学新模式。将学院办进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产业中的龙... 基于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带来人才需求变化,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将专业办到产业园区的高职教育模式,与专业镇共建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是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的新型高职教育办学新模式。将学院办进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产业学院办学,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师资共培、实习就业共担"的协同育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学院 产业集群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下载PDF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诉求、困境、成因及路径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陈小娟 樊明成 黄崴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3-127,共5页
深化产教融合是国家、学校和企业等三方的共同诉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存在企业办学主体地位不突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失衡、高职教育对产业发展贡献度不高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 深化产教融合是国家、学校和企业等三方的共同诉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存在企业办学主体地位不突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失衡、高职教育对产业发展贡献度不高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足、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学校、企业等三方提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协同推进策略:第一,政府应建立健全制度环境,强化宏观调控职能;第二,职业院校应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增强产教融合吸引力;第三,企业应强化办学主体地位,持续深化"参与办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政府 高职院校 企业 协同育人
下载PDF
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探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怡真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6年第4期46-48,共3页
自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以后,贫困生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贫困生群体数量庞大,比例不断增加,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业,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高校均采取了一... 自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以后,贫困生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贫困生群体数量庞大,比例不断增加,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业,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高校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救助贫困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外高校的先进做法值得借鉴,应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贫困生资助体系 成本分担 合作教育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师跨界发展:概念模型、工作机制和实施路径 被引量:34
18
作者 江爱华 施大宁 +1 位作者 易洋 马静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51,共6页
新工科建设的成败关键在教师,难点与突破也在教师。高校必须走出教师传统培训的老路,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构建教师跨界发展的新机制。本文介绍了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揭示了教师跨界发展拟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从知识、组织、时空... 新工科建设的成败关键在教师,难点与突破也在教师。高校必须走出教师传统培训的老路,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构建教师跨界发展的新机制。本文介绍了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揭示了教师跨界发展拟解决的三个主要问题,从知识、组织、时空、思维四个维度建立教师跨界发展的概念模型;聚焦跨界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卓越师资队伍建设,从党委统揽、校院联动、合作共赢、目标导向四个方面构建了教师跨界发展的工作机制;阐述了教师跨界发展的五条基本路径:重塑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教师跨界发展工作新理念;打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教师发展培训新体系;构建突出教师核心能力素质提升的教师培训课程新架构;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新平台;完善保障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教学评价激励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产教融合 教师跨界发展 协同育人
原文传递
论智慧教育与智能教育的关系 被引量:32
19
作者 郭绍青 华晓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147,共9页
针对当前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概念不清,造成“智慧”名词乱用的现象,通过分析人类智能、智慧及人工智能的关系,对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范畴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智能教育是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智慧教育是面向智慧社会的新教育,智能教育是... 针对当前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概念不清,造成“智慧”名词乱用的现象,通过分析人类智能、智慧及人工智能的关系,对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范畴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智能教育是利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智慧教育是面向智慧社会的新教育,智能教育是智慧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支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智慧教育 教育变革 协同教育
下载PDF
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探究 被引量:34
20
作者 孟国忠 王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7-261,共5页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协同创新的新时代大环境下,为了更好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动力源泉和有效支撑,以立足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为出发点,阐明了市场竞争力、政府推动力、利益驱动力以及学生成长力是影响校企协同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协同创新的新时代大环境下,为了更好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动力源泉和有效支撑,以立足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为出发点,阐明了市场竞争力、政府推动力、利益驱动力以及学生成长力是影响校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的外部和内部因素,而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是造成协同育人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的主要途径和收效明显的实践成果。实践表明,动力机制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来源和根本力量;校企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政府、高校和企业相互协调,整体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动力机制 实践探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