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咪达唑仑联合苯巴比妥、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琼 葛娜 +1 位作者 张菲菲 张旭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9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苯巴比妥、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 CSE)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3例小儿CSE,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n =56)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苯巴比妥、地西泮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onvulsive status epilepticus, CSE)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3例小儿CSE,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 n =56)和对照组( n =47)。两组均予地西泮、苯巴比妥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咪达唑仑。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量表(status epilepticus severity score, STESS)评分变化以评估预后,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出院后1年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07%、72.3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4.29%、31.91%,后遗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4.29%、31.9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TES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TES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苯巴比妥、地西泮治疗小儿CSE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脑损伤,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惊厥 儿童 咪达唑仑 苯巴比妥 地西泮
下载PDF
高热惊厥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和超微结构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周国平 秦炯 +1 位作者 汤秀英 姜志国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是否能引起发育期大鼠脑损伤。方法 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高热惊厥模型。发育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n =10 )和高热处理组 (n =35 )。根据大鼠是否有惊厥 ,将高热处理组 (5只在实验过程中死亡 )又分为高热...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是否能引起发育期大鼠脑损伤。方法 采用热水浴诱导大鼠高热惊厥模型。发育期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正常对照组 (n =10 )和高热处理组 (n =35 )。根据大鼠是否有惊厥 ,将高热处理组 (5只在实验过程中死亡 )又分为高热未惊厥组 (n =10 )和高热惊厥组 (n =2 0 )。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 ,体视学方法计数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密度。结果 高热惊厥大鼠海马CA1区和门区神经元线粒体体积减小 ,基质浓缩 ,嵴模糊不清或消失 ,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 ;高尔基复合体轻 中度扩张。高热惊厥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密度 [(1 2 2±0 13)× 10 -4 μm-3]显著减小 ,与正常对照组 [(1 79± 0 11)× 10 -4 μm-3]及高热未惊厥组 [(1 84±0 13)× 10 -4 μm-3]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高热未惊厥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海马CA1区神经元数密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发热 海马 大鼠 神经元 超微结构 脑颅伤 癫痫
原文传递
天麻对小鼠戊四唑惊厥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代声龙 于榕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41-644,共4页
目的 :研究天麻对惊厥的保护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分为 3组 ,第 1组动物给予天麻混悬液灌胃 ,5 g·kg- 1,共 2次 ,间隔 3h ;第 2组给予同样剂量的天麻灌胃 ,每日 1次 ,连续 3d ;第 3组单次腹腔注射天麻水溶液制得的上清液 5 g... 目的 :研究天麻对惊厥的保护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分为 3组 ,第 1组动物给予天麻混悬液灌胃 ,5 g·kg- 1,共 2次 ,间隔 3h ;第 2组给予同样剂量的天麻灌胃 ,每日 1次 ,连续 3d ;第 3组单次腹腔注射天麻水溶液制得的上清液 5 g·kg- 1,所有动物在最后一次天麻处理 30min后 ,腹腔注射戊四唑95mg·kg- 1诱发惊厥 ,观察 15min ,不出现强直性惊厥视为保护。小鼠大脑皮质制备的P 2组织用于氚标海人草酸 (2 0nmol·L- 1)结合实验。结果 :不同剂型天麻的预处理 ,对戊四唑致惊厥有不同的保护作用。第 1组的保护率为 5 5 % ,第 2组的保护率仅为 33% ;第 3组的保护率可达 86 %。天麻水溶液制得的上清液抑制氚标海人草酸结合 ,其IC50 值为10 .2mg·L- 1±s 0 .6mg·L- 1。结论 :结果表明不同剂型的天麻对戊四唑所致的强直性惊厥均有保护作用 ,至少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小鼠 戊四唑 惊厥 保护作用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24例 被引量:34
4
作者 吴惧 甘晓玲 +4 位作者 姜舟 胡文广 宋葳 刘平 徐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14-915,共2页
目的了解伴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临床经过。方法对本院2002年12月~2004年2月收治的BICE患儿24例进行2年~3年4个月随访,临床发作有成簇惊厥发作倾向,排除电解质异常、热性惊厥、癫及癫综合征、症状性癫及神经运动... 目的了解伴轻度胃肠炎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临床经过。方法对本院2002年12月~2004年2月收治的BICE患儿24例进行2年~3年4个月随访,临床发作有成簇惊厥发作倾向,排除电解质异常、热性惊厥、癫及癫综合征、症状性癫及神经运动发育异常,观察患儿惊厥的复发率及预后。结果脑电图中央区小尖波4例;CT示脑外部积水1例;经2年随访观察,因胃肠道症状再发惊厥2例,因高热再发惊厥2次1例;随访患儿均未应用抗癫药,智能发育正常。结论BICE患儿惊厥发作次数较少。部分患儿惊厥呈成簇发作,患儿临床预后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婴儿 胃肠炎 轻度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轮状病毒感染与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相关性历史队列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路新国 周桂芬 +5 位作者 李冰 胡雁 陈彦 韩春锡 黄铁栓 廖建湘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感染与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既往3年内收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321例设为暴露组,而非轮状病毒肠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350例为非暴露组。观察胃肠炎症状后1周时间...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RV)感染与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既往3年内收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321例设为暴露组,而非轮状病毒肠炎(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350例为非暴露组。观察胃肠炎症状后1周时间,统计发生惊厥的病例数,计算相对危险度(RR值)及95%可信区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暴露组中37例出现惊厥,发生率为11.53%;而非暴露组11例发生惊厥,发生率为3.14%,RR=3.67,95%可信区间为2.0~6.72,χ2=17.71,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与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胃肠炎 惊厥 婴幼儿
下载PDF
126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廖培元 黄启坤 李颖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59-62,共4页
目的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126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抗惊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BICE患儿中,当年9月~次年2月发病者98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 目的总结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对126例BICE患儿的临床资料、抗惊厥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BICE患儿中,当年9月~次年2月发病者98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17例。126例患儿共计178个惊厥发作事件,其中发作1次者85例(67. 4%)、2次者31例(24. 6%)、3次者9例(7. 1%)、4次者1例(0. 8%);局灶性发作事件和局灶性发作事件演变为全面性发作事件129个(72. 5%),全面性发作事件49个(27. 5%);惊厥持续时间<1 min者93个(52. 2%),1~3min者41个(23. 0%),3~5 min者19个(10. 7%),5~15 min者23个(12. 9%),> 15 min者2个(1. 1%)。126例患儿的178个惊厥发作事件中入院前发作136个,其中135个发作事件入院时惊厥发作已终止,未使用镇静药物; 1例在心电监护下静脉注射地西泮后发作停止。126例患儿的178个惊厥发作事件中入院后发作42个,其中惊厥持续时间<3 min者31个,未使用镇静药物;持续时间3~5 min者5个,其中3例静脉注射地西泮2 min内惊厥发作终止,2例自行缓解;持续时间>5 min者6个,其中5例静脉注射地西泮后惊厥发作终止,1例静脉注射安定,惊厥发作未缓解,在心电监护下再次静脉注射安定后惊厥发作终止。所有患儿通过电话或复诊随访3~48个月,随访过程中再次发生BICE者2例,出现热性惊厥者5例,临床及基因检查确诊为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Dravet综合征)者2例、第四脑室孔闭塞综合征继发癫痫者1例。结论 BICE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BICE惊厥持续时间短暂,一般惊厥持续时间<5 min,发作1~4次不等。BICE患儿的惊厥发作事件以局灶性发作事件为主,亦可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地西泮静脉注射能有效控制BICE惊厥发作,可作为首选药物。没有长期应用卡马西平、利多卡因预防BICE复发的必要性,远期随访要注意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婴幼儿良性惊厥 胃肠炎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 地西泮
下载PDF
发育期大鼠高温致惊对其成年期惊厥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国军 姜玉武 吴希如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生后发育期惊厥对其成年后再次惊厥所致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生后早期 (15d)高热致惊厥、成年后 (生后 5 5d)再次卡因酸 (KA)致惊厥大鼠 (FK组 )模型 ,与单纯成年期卡因酸致惊厥大鼠 (K组 )比较 ,观察成年期惊厥... 目的 研究大鼠生后发育期惊厥对其成年后再次惊厥所致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生后早期 (15d)高热致惊厥、成年后 (生后 5 5d)再次卡因酸 (KA)致惊厥大鼠 (FK组 )模型 ,与单纯成年期卡因酸致惊厥大鼠 (K组 )比较 ,观察成年期惊厥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学改变 ,海马苔藓纤维发芽以及海马凋亡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成年期大鼠惊厥后 ,FK及K组大鼠惊厥发作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 [(4 0± 6 )s与 (4 6± 6 )s,P >0 0 5 ]。Morris水迷宫测试平均寻找平台时间 ,FK组[(2 4 3± 2 7)s]、K组 [(16 9± 3 3)s]时间较单纯热性惊厥组 (F组 ) [(6 0± 2 0 )s]、对照组 (C组 )[(5 5± 2 3)s]明显延长 (P <0 0 1) ,而且FK组也明显长于K组 (P <0 0 1) ,F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上层Timm染色强度 ,FK组 (中位数为 2 83)和K组 (中位数为 2 33)较F组 (中位数为 0 2 5 )明显增强 (P <0 0 1) ,而FK组明显强于K组 (P <0 0 5 )。成年期应用KA后3d ,FK组、K组大鼠海马凋亡细胞数 (中位数分别为 2 1 9、14 5 )较F组 (中位数为 0 7)大鼠明显增多(P <0 0 1) ,同时FK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多于K组 (P <0 0 1)。结论 尽管发育期大鼠热性惊厥不能导致海马神经元凋亡 ,但在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性惊厥 慢性脑损害 成年期 成长期
原文传递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彭琴玲 廖红梅 +2 位作者 唐静文 陈玫 王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8-559,共2页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因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住院并诊断为BICE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2年以上随访。结果 78例患儿诊断为BICE,发病月龄3~40个月,平均1... 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因急性胃肠炎合并无热惊厥住院并诊断为BICE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2年以上随访。结果 78例患儿诊断为BICE,发病月龄3~40个月,平均17.1个月;表现形式均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76例发作时间在5min之内,2例发作时间长达15 min;56例患儿发作次数≥2次,平均1.95次,均在24~48 h内反复;56例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均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72例正常,6例异常;颅脑核磁共振检查68例无明显异常,7例轻度异常,3例拒做。随访中有3例复发,2例出现热性惊厥,1例转化为癫痫。结论 BICE预后良好,不需要长期抗惊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惊厥 婴儿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美丽 图雅 《医学综述》 2019年第4期733-737,共5页
近年来,我国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见肠道病毒感染均可导致BICE,主要表现为典型胃肠炎症状伴无热惊厥。目前,BICE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既往多认为是病原菌直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惊厥的发生。随着研究深... 近年来,我国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见肠道病毒感染均可导致BICE,主要表现为典型胃肠炎症状伴无热惊厥。目前,BICE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既往多认为是病原菌直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惊厥的发生。随着研究深入,现认为BICE惊厥可能为体内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体内免疫调控功能紊乱、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体系失衡及惊厥阈值低等均密切相关。目前,关于BICE患儿基因突变的报道较少,深入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有效控制惊厥反复发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惊厥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体系与轻度胃肠炎合并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石凯丽 韩虹 +1 位作者 朱镭 范三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体系在轻度胃肠炎合并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BICE患儿40例、热性惊厥患儿2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4例及同期门诊体检的...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体系在轻度胃肠炎合并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诊治的BICE患儿40例、热性惊厥患儿2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4例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0名,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酶测定法检测血清中NO水平,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水平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结果 BICE组患儿血清NO及iNO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热性惊厥组及轮状病毒肠炎组患儿(P<0.05),但TNOS水平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CE严重组及普通组患儿血清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P>0.05),BICE轮状病毒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血清中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0.05)。结论 iNOS增加而导致的NO水平升高,可能与BICE患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惊厥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婴幼儿
下载PDF
外周血UCH-L1、NSE表达水平对热性惊厥患儿脑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杨智全 王海青 +2 位作者 支更花 杨宗明 王正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对热性惊厥患儿脑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7例热性惊厥患儿,随访6个月,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 目的探讨外周血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对热性惊厥患儿脑损伤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到2019年5月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7例热性惊厥患儿,随访6个月,按照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7,未遗留后神经发育后遗症)和预后不良组(n=20,遗留后神经发育后遗症)。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外周血UCH-L1、NSE表达水平与惊厥患儿脑损伤关系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患儿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复杂性发作概率、乳酸、血糖水平、外周血UCH-L1、N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HGB、N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UCH-L1(>72.34μg/L)、NSE(>14.93μg/L)、发作次数(>1.76次)、持续时间(>15.23 min)、HGB(<102.36 g/L)、Na^+(<124.84 mmol/L)是判断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惊厥患儿外周血UCH-L1、NSE水平与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r=0.657、0.424,0.351、0.225;P<0.05);绘制外周血UCH-L1、NSE水平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643、0.742,两者联合检测的AUC最高,为0.820。结论惊厥患儿外周血UCH-L1、NSE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脑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患儿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脑损伤 血泛素C末端水解酶L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预后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小儿高热惊厥后再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应桂芬 章晓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7期98-99,共2页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后再复发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0月收治入我院的115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为干预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后再复发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10月收治入我院的115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为干预组,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止惊、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时降温、加强监护等处理,干预组给予额外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跟踪观察两组患儿2年内高热惊厥的复发情况。结果 65例干预组患儿2年内2例高热惊厥复发,复发率3.3%(2/65);对照组50例患儿2年内12例高热惊厥复发,复发率24.0%(12/50)(χ2=11.571,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应加强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做好健康教育宣传护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 惊厥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建磊 王朝辉 +3 位作者 李郭飞 常娜 刘大建 贺维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咪达唑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结果:咪达...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咪达唑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结果:咪达唑仑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36.5±4.73)min,对照组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47.9±5.8)min,两组的癫痫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合并1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对照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起效快、疗效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癫痫持续状态 惊厥
下载PDF
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马茂雷 张丽娜 +1 位作者 钟家洋 施静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22期3383-3385,共3页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SE患儿133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68)与对照组(n=65),在对症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照组予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静脉注射,治疗组予咪达唑仑静...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静脉给药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SE患儿133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68)与对照组(n=65),在对症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对照组予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静脉注射,治疗组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静脉泵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用药3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6.9%)(x^2=5.078,P=0.024),治疗组显效和有效患儿平均药物起效时间(49.3±10.4)min、平均惊厥控制时间(112.1±24.7)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3.8±15.4)min、(157.2±38.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9.619、7.191,均P=0.000)。对照组15例治疗12h后无效患儿改行咪达唑仑静脉泵入,3h总有效率为73.3%(11/15)。两组各死亡1例,对照组肌张力减低、心率与血压波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总例次比例(49.2%)高于治疗组(30.9%)(x^2=4.668,P=0.031)。结论咪达唑仑静脉给药较之传统地西泮+苯巴比妥方案治疗CSE患儿起效更快,安全系数更高;伴随咪唑安定用药剂量的增加,要警惕药物对呼吸、心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癫痫持续状态 惊厥 儿童
原文传递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佩佩 赵玲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219-2222,共4页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Cw G)是婴幼儿胃肠道感染后腹泻病程中出现的一过性表现,主要特征为一次病程中多次发生惊厥,持续时间短暂,胃肠炎表现不严重,不伴有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预后大多良好。近年来对Cw G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生机制及... 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Cw G)是婴幼儿胃肠道感染后腹泻病程中出现的一过性表现,主要特征为一次病程中多次发生惊厥,持续时间短暂,胃肠炎表现不严重,不伴有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预后大多良好。近年来对Cw G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生机制及对惊厥的有效控制。本文对Cw G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认为治疗Cw G的重点主要在于对惊厥发作的控制,推荐使用小计量利多卡因或卡马西平控制惊厥发作,但仍无统一标准,因此需要纳入样本量较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阐明最好的药物治疗。此外,Cw G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未出现突破性结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增强对Cw G的认识对于避免过度评估和应用不必要的抗癫痫药物以及消除家属对远期并发症的担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惊厥 婴幼儿
下载PDF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胡淑莹 王利莹 +3 位作者 李明磊 潘雨雨 刘晓宇 吕祖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44-1348,共5页
背景轮状病毒肠炎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多见于秋冬季节,呈流行性,可导致胃肠道、肝脏等消化系统损害,还可并发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损害,重者可致死亡。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惊厥、昏迷、肢体瘫痪等症状,... 背景轮状病毒肠炎是引起婴幼儿腹泻主要原因,多见于秋冬季节,呈流行性,可导致胃肠道、肝脏等消化系统损害,还可并发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损害,重者可致死亡。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出现惊厥、昏迷、肢体瘫痪等症状,其中惊厥是最常见表现,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原因及临床特点,及早发现并发惊厥相关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惊厥发生,减轻脑损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住院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惊厥分为惊厥组(47例)与非惊厥组(87例),患儿入院后留取粪便样本,进行大便RV抗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生化、尿常规检测。记录患儿性别、年龄、呕吐次数、腹泻次数、发热发生率、脱水情况、血钠、血钾、血氯、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结果惊厥组患儿腹泻次数、CK-MB高于非惊厥组患儿,发热发生率、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非惊厥组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OR=0.131,95%CI(0.045,0.383)]、血钙[OR=66.923,95%CI(5.630,795.468)]、血糖[OR=1.958,95%CI(1.316,2.915)]、CK-MB[OR=0.989,95%CI(0.979,1.000)]为RV肠炎并发惊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腹泻次数、发热、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及CK-MB等指标,特别是发热、血钙、血糖及CK-MB变化可能影响惊厥发生。因此,仔细询问病史,及时完善生化检查,及早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对症治疗,可预防惊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惊厥 婴幼儿 肠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直立倾斜试验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89例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成 李雯 +5 位作者 吴礼嘉 林萍 李芳 罗海燕 许毅 谢振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进行HUTF检...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able test,HUTT)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方法:200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进行HUTF检查2377例次,年龄2.00~78.00(18.57±14.39)岁,男1116例次,女1261例次。其中〈18岁(儿童组)1719例次,年龄2.00-17.92(10.88±3.02)岁;≥18岁(成人组)658例次,年龄18.00-78.00(38.66±12.87)岁。总结HU2T过程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处理措施。结果:1)2377例次HUTT过程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89例(3.74%),其中成人组(62.92%)高于儿童组(37.08%)(X2=87.842,P〈0.01)。2)窦性停搏及心率恢复时间:89例受试者中25例(28.09%)出现窦性停搏,窦性停搏时间3.00~14.60(7.90±3.44)S。HUTf结束后心率恢复时间0.50-37.00(3.05±4.11)min,其中70例(78.65%)在平卧后3min内恢复。3)干预措施:所有受试者完成HuTr后,均通过采取平卧位给氧、神志清醒后喝盒装牛奶等措施后,心率及血压自行恢复,抽搐症状自行消失,未出现死亡病例,仅2例通过静脉给药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结论: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胸闷等患者在HuTT中诱发晕厥直至出现抽搐症状者以成人居多,HUTT结束后采取平卧位给氧、神志清醒后喝盒装牛奶等措施,抽搐症状消失,心率和血压可自行恢复正常。HUTF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安全,可广泛用于包括儿童在内的各年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试验 抽搐 临床特点 安全性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111例临床分析及远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豪 潘阳琼 +4 位作者 张香敏 张晓莉 杜开先 贾天明 李小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2期2042-2044,2076,共4页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临床特点及其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BICE患儿,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单发组56例(惊厥1次),多发组55例(惊厥次数≥2次);根据惊厥持续时间分为2... 目的研究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临床特点及其远期预后。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1例BICE患儿,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单发组56例(惊厥1次),多发组55例(惊厥次数≥2次);根据惊厥持续时间分为2组:惊厥持续时间<5min者为短时组,共81例,惊厥持续时间≥5min者为长时组,共30例。总结、分析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电生理辅助检查资料,并对所有患儿随访观察2年,分析预后。结果BICE患儿年龄集中在13~24个月,占全部患儿56.8%;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节为主;82例3d内发生惊厥,占73.9%;全面性起源的强直阵挛发作99例(89.2%),局灶性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性发作12例(10.8%);62例(55.9%)大便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单发组与多发组、短时组与长时组在性别、年龄、轮状病毒阳性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液、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等均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11例见睡眠纺锤波及慢波改变,4例中央区顶部不典型尖慢波或棘慢波,余均正常。2年随访结果显示,9例(8.1%)患儿复发,6例转化为癫痫(5.4%)。结论BICE高发于13~24个月幼儿,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秋冬季节多见,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例有向癫痫转化的可能,不需进行长期预防性抗惊厥治疗,长期随访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惊厥 婴幼儿
原文传递
惊厥患儿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19
作者 石筱蕾 王永清 杨文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与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惊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惊厥患儿,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33例)、热性惊厥组(37例)和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35例),以入院时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最后经各... 目的探讨血清与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惊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5例惊厥患儿,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33例)、热性惊厥组(37例)和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35例),以入院时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最后经各种检查除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各组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结果惊厥发作后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与脑脊液中NSE水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轻度胃肠炎伴发婴幼儿良性惊厥组及对照组(P<0.01),3组间NSE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惊厥发作后血清和脑脊液中NSE水平与脑损伤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损伤
下载PDF
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26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远达 冀超玉 +4 位作者 李荣敏 张小龙 张瑜 董青伟 韩立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7-859,共3页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复发以及转化为癫痫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将264例BICE患儿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单次组134例(惊厥1次),多发组130例(惊厥次数≥2次);按惊厥持续时间分为,短时组186例(惊厥持续时间<5 min),长时... 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复发以及转化为癫痫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将264例BICE患儿按惊厥发生次数分为单次组134例(惊厥1次),多发组130例(惊厥次数≥2次);按惊厥持续时间分为,短时组186例(惊厥持续时间<5 min),长时组78例(惊厥时间≥5 min),分析其住院及随访资料。结果多发组有9.23%复发,6.15%转化为癫痫;单次组有2.99%复发,0.75%转化为癫痫,两组间复发及转化为癫痫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长时组有12.82%复发,8.97%转化为癫痫;短时组有3.23%复发,1.08%转化为癫痫,两组间复发及转化为癫痫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BICE患儿有复发以及转化为癫痫的可能,惊厥次数≥2次,惊厥持续时间≥5 min是BICE患儿复发以及转化为癫痫的可能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胃肠炎 惊厥 婴幼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