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及案例分析 被引量:80
1
作者 王存文 姜福兴 刘金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263-268,共6页
从构造形成机制的角度分析构造区的应力环境,并运用矿山压力理论、数值模拟等探讨断层、褶皱、相变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断层、褶皱、相变等构造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为构造应力与采动应力叠加;将褶皱各部... 从构造形成机制的角度分析构造区的应力环境,并运用矿山压力理论、数值模拟等探讨断层、褶皱、相变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断层、褶皱、相变等构造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为构造应力与采动应力叠加;将褶皱各部位的受力状态分为5个区,其中向斜轴部、背斜轴部、翼部是冲击地压的易发区;避免应力叠加是防治构造控制型冲击地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冲击地压 构造 控制作用 应力叠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其对天然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胡维强 赵靖舟 +3 位作者 李军 李磊 郑杰 井向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68-1075,共8页
利用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气强度指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主力气源岩及平面分布特征,并与苏里格地区气源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气源条件对天然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 利用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气强度指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主力气源岩及平面分布特征,并与苏里格地区气源条件进行对比,分析气源条件对天然气藏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包括山西组、太原组的煤层和暗色泥岩,其中煤层是主力烃源岩,平均厚度为4.7m,苏里格地区煤层平均厚度为14m。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层残余有机碳均值分别为54.94%和66.96%,泥岩残余有机碳均值分别为2.88%和1.75%;干酪根碳同位素值介于-24.56‰^-22.05‰之间,属于Ⅲ型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介于1.6%~3.2%之间,均值为2.3%,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研究区生气强度介于(8~20)×108 m3/km2之间,而苏里格地区的介于(11~29)×108 m3/km2之间。与苏里格地区相比,研究区气源条件略显较差。研究区的气源条件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平面上研究区的产气井主要分布在煤层厚度大于4m,生气强度大于10×108 m3/km2的区域,且存在随着烃源岩条件的变好含气性也变好的趋势;纵向上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与煤层厚度和生气强度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煤层厚度越大、生气强度越高,天然气垂向运移距离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烃源岩 气源条件 控制作用 运移
原文传递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盖层特征及封盖性评价 被引量:27
3
作者 于丹 付晓飞 +2 位作者 吕延防 付广 胡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3-780,共8页
利用钻井、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天然气气藏剖面可知:徐家围子断陷共发育两种类型盖层,即泥岩和火山岩。通过对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盖层识别标志、分布、封闭能力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的分析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 利用钻井、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结合天然气气藏剖面可知:徐家围子断陷共发育两种类型盖层,即泥岩和火山岩。通过对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盖层识别标志、分布、封闭能力及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的分析表明: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发育泉一、二段,登二段两套区域性盖层;营一段顶部局部性盖层和营一段、三段内的隔层。区域性盖层和局部性盖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排替压力较高、封闭能力强,控制着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区域聚集与分布;隔夹层分布范围小、厚度薄、排替压力低、封闭能力弱,仅控制着天然气在储集层中的局部聚集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盖层 天然气 封闭能力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山东东营凹陷南坡地区沙四段纯下亚段湖相碳酸盐岩滩坝发育的控制因素探讨 被引量:24
4
作者 宋国奇 王延章 +2 位作者 路达 闫瑞萍 杨静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碳酸盐岩滩坝是断陷湖盆中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文章通过对古气候、古地貌、古物源、古水深和古盐度等因素对碳酸盐岩滩坝形成与分布控制作用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古气候是基础,古地貌和古物源是条件,古水深是关键,古盐度是保障"... 碳酸盐岩滩坝是断陷湖盆中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文章通过对古气候、古地貌、古物源、古水深和古盐度等因素对碳酸盐岩滩坝形成与分布控制作用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古气候是基础,古地貌和古物源是条件,古水深是关键,古盐度是保障"是东营凹陷南坡地区沙河街组四段纯下亚段碳酸盐岩滩坝的"五古"控制模式。较干旱的温热适中的古气候条件下蒸发作用较强,有利于湖相碳酸盐岩的形成;水下隆起及其斜坡是碳酸盐岩滩坝沉积的有利场所,较低的碎屑岩物源供给指数为碳酸盐岩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3~32m左右的古水深是碳酸盐岩发育的主要深度;古盐度为碳酸盐岩的沉积提供了物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分布。采用主因素分析法对碳酸盐岩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排序,古地貌对碳酸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最大,其次为古物源和古水深,古盐度的控制作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碳酸盐岩 滩坝 五古控制因素 东营南坡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对物源体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谢晓军 邓宏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34-338,共5页
根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的发育规模和地质构造特征,将该横向调节带分为3个级次:一级横向调节带不仅控制着不同凹陷的结构,还控制着霸县凹陷内主体的物源方向;二级和三级横向调节带则主要控制着凹陷主体的物源方向和... 根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的发育规模和地质构造特征,将该横向调节带分为3个级次:一级横向调节带不仅控制着不同凹陷的结构,还控制着霸县凹陷内主体的物源方向;二级和三级横向调节带则主要控制着凹陷主体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的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县凹陷 横向调节带 物源体系 控制作用
下载PDF
膏盐岩对碳酸盐层系油气成藏的影响及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奎 胡素云 +2 位作者 王铜山 石书缘 王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6,共8页
世界范围内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其油气藏的形成多与膏盐岩有重要联系。通过论述膏盐岩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不同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认为与膏盐岩形成的环境(局限泻湖和台地边缘咸化洼地)有利于优质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且膏盐岩... 世界范围内碳酸盐岩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其油气藏的形成多与膏盐岩有重要联系。通过论述膏盐岩对碳酸盐岩层系油气不同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认为与膏盐岩形成的环境(局限泻湖和台地边缘咸化洼地)有利于优质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且膏盐岩本身对有机质生烃具有催化作用。萨布哈蒸发潮坪和局限泻湖是膏盐-白云岩共生发育的主要沉积环境,膏盐岩的存在能够有效改善白云岩的储集物性。膏盐岩作为优质盖层,能够有效保护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深层碳酸盐岩油气藏,是大型海相油气田形成的关键。膏盐岩可以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以及形成的盐相关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场所。盐上和盐下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不同,盐下比盐上具有更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更容易大规模成藏,且都可以作为有利油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盆地 膏盐岩 油气成藏要素 控制作用 勘探领域
下载PDF
陕北志丹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及其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建民 田东恩 +1 位作者 任战利 李文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综合运用印模法、残厚法及沉积法等将志丹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划分为侵蚀高地、侵蚀斜坡、侵蚀沟谷以及侵蚀残丘四个基本单元.研究结果表明: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印支侵蚀不整合面上下之地层、构造、沉积、储层以及油气成藏特征等都具有重要... 综合运用印模法、残厚法及沉积法等将志丹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划分为侵蚀高地、侵蚀斜坡、侵蚀沟谷以及侵蚀残丘四个基本单元.研究结果表明:前侏罗纪古地貌对印支侵蚀不整合面上下之地层、构造、沉积、储层以及油气成藏特征等都具有重要的控制和影响.侵蚀面之下的长2油层组顶面剥蚀构造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印支古地貌的基本格局;侵蚀面之上的延安组早期的沉积是前古地貌发育的镜像反映;而延10顶面构造则具有围绕古高地背景集中发育的特点.古高地与斜坡发育区是侵蚀面上下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指向和主要场所,而深切的沟谷则为沟通下部油源以及油气运移提供了主要通道.油藏类型主要为地层一岩性油藏、构造一岩性油藏以及小而局限的构造、岩性油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侏罗纪 古地貌 控制作用 志丹地区
下载PDF
蜘蛛对茶园害虫控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伯刚 《蛛形学报》 200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198 1年以来 ,湖南省兰岭茶园开展了大面积以保护茶园蜘蛛为主的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近1 0年来未打化学农药 ,4年未施化学肥料。试验结果表明 ,这些措施不但使以蜘蛛为主的茶虫天敌的种类增多、种群数量上升 ,而且使茶园内主要... 198 1年以来 ,湖南省兰岭茶园开展了大面积以保护茶园蜘蛛为主的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近1 0年来未打化学农药 ,4年未施化学肥料。试验结果表明 ,这些措施不但使以蜘蛛为主的茶虫天敌的种类增多、种群数量上升 ,而且使茶园内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 ;茶叶内不含任何农药残毒 ,产品达到国家AA级绿色食品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害虫 蜘蛛 控制作用 天敌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付兆辉 秦伟军 李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4期7-10,14,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垦东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寻找有利的油气圈闭,讨论了垦东地区的构造演化史和垦东地区构造演化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本区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构造发展史表明,垦东凸起及北部斜坡带经历了... 为了深入研究垦东地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寻找有利的油气圈闭,讨论了垦东地区的构造演化史和垦东地区构造演化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通过对本区地质、地球物理的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构造发展史表明,垦东凸起及北部斜坡带经历了裂谷期前、裂谷期和裂谷期后三大发育阶段,纵向上呈三层结构分布;垦东凸起及邻区的沉积受构造演化影响明显,发育了不同的沉积类型和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积 控制作用 垦东地区
下载PDF
河套盆地构造控水研究及地下水系统划分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会峰 张翼龙 孟瑞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7-184,共8页
河套盆地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周边由盆-山之间的断裂围限,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盆地内部形成三凹陷两隆起的构造地貌格局,控制着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盆山之间的断裂、盆地内部两个隆起的边界断裂以及黄河等地表水系共同控制着地下水流... 河套盆地为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周边由盆-山之间的断裂围限,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盆地内部形成三凹陷两隆起的构造地貌格局,控制着地下水系统的空间分布;盆山之间的断裂、盆地内部两个隆起的边界断裂以及黄河等地表水系共同控制着地下水流系统的分布特征。文中在凹陷与隆起、断裂与水系等构造地貌对地下水流系统控制分析的基础上,首次对河套平原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划分。依据区域地下水流系统,把河套平原划分为6个一级地下水系统,依据中间地下水流系统,进一步划分为14个二级地下水系统。研究成果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管理与合理开发利用及其他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 控制作用 地质构造 河套盆地
原文传递
区域构造对开滦矿区东欢坨矿煤系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小明 王强 +2 位作者 洪益清 阎海珠 刘德民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10期42-44,共3页
从东欢坨矿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出发,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对煤层赋存状况、矿井地质构造展布及构造类型等诸多方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自石炭—二叠纪成煤后,经历了多期次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形迹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燕山早期的... 从东欢坨矿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出发,分析了区域地质构造对煤层赋存状况、矿井地质构造展布及构造类型等诸多方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自石炭—二叠纪成煤后,经历了多期次不同方向的挤压,构造形迹主要形成于燕山期。燕山早期的北东向褶皱控制了区域性煤系的展布,矿井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主体展布方向为NE—SW向。根据矿区实际,认为应以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及演化为着眼点,进行相应的地质预测预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背景 构造演化 控制作用 东欢坨矿
下载PDF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鹏成 杨光 +4 位作者 陈新伟 苑保国 赵学钦 程晓敢 陈汉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14,共15页
四川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盖层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等特点,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上扬子地区中、晚二叠世之间的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改变了四川盆地古地理格局,造成地壳的快速抬升,盆地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最大,呈现古剥蚀高地... 四川盆地具有演化历史长、沉积盖层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等特点,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上扬子地区中、晚二叠世之间的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改变了四川盆地古地理格局,造成地壳的快速抬升,盆地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最大,呈现古剥蚀高地,往北东方向的影响逐渐减弱,从而导致沉积环境自西南向北东由单一的海相依次转变为陆相、海陆过渡相至海相沉积。本文讨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过程及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的影响,认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阶段、3种影响作用方式。两个阶段是指中二叠世末期和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时期。3种方式是指峨眉山地幔柱导致的地壳抬升对下伏中二叠统灰岩储层的改造作用,表现为地幔柱核心区(大理—永仁)中二叠世地层发育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喷发旋回对火山岩储层的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发育了火山岩储层;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控制的晚二叠世盆地构造格架对上覆沉积储层的控制作用,导致了峨眉山地幔柱外围伸展区(川东北—西北)发育海槽,控制了晚二叠世礁滩相沉积的发育等。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过程不仅形成了优质的火山岩储层,同时也影响了沉积岩相的空间分布、改造了下伏碳酸盐岩的孔隙特征,进而控制了四川盆地的油气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四川盆地 油气储层 控制作用 二叠系
下载PDF
同步发电机励磁的自适应 PID 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显刚 李超 刘建华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65-71,共7页
采用带可变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参数辨识算法和带可变移动因子的极点移动技术,推导出一种新的自适应PID励磁控制算法,实现了同步发电机励磁的非线性调节。文中介绍了调节器的设计原理,给出了动模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励磁调节器... 采用带可变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参数辨识算法和带可变移动因子的极点移动技术,推导出一种新的自适应PID励磁控制算法,实现了同步发电机励磁的非线性调节。文中介绍了调节器的设计原理,给出了动模试验结果。结果表明,该励磁调节器具有很好的调节特性,不仅优于常规的PID控制器,而且比其它控制规律的励磁调节器更简单、更适合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励磁调整 自适应控制 PID控制 同步发电机
下载PDF
奥陶系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区41-33区块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逍 王静 +4 位作者 金大权 陈海涌 段新国 曹晶晶 刘正元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10,共16页
苏东41-33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北部南缘,长期沉积间断的风化壳不整合面形成复杂的岩溶古地貌,属苏里格气田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的重要勘探区。研究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法、残厚法... 苏东41-33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的北部南缘,长期沉积间断的风化壳不整合面形成复杂的岩溶古地貌,属苏里格气田东部奥陶系碳酸盐岩气藏的重要勘探区。研究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综合运用地球物理法、残厚法和印模法,优选本溪组顶9号煤层和马家沟组马五5灰岩为标志层,深入探讨古地貌单元的恢复依据和划分标准,精细恢复岩溶古地貌形态,并明确岩溶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气藏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苏东41-33区块整体处于二级地貌单元岩溶斜坡之上,奥陶系古风化壳上下地层厚度可划分出上薄下薄、上薄下厚、上厚下薄等5种组合类型,细分古坡地、残丘和沟槽3个三级地貌单元;古地貌总体趋势走向为北高南低,出露层位展布由马五4过渡到马五1。中南部发育连片残丘,北部见小型零星残丘,恢复厚度低于15m,残留厚度超过85m;北部发育2条侵蚀沟槽带,充填厚度大于20m,残留厚度小于45m;古坡地分布范围广泛,周围被古残丘与沟槽所分割,残留厚度介于45m^85m之间,恢复厚度大于10m。古地貌类型对风化壳气藏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岩溶残丘及残丘边缘带的古坡地储层叠合厚度增大,溶蚀孔洞充填程度低,主力含气层保存完整且连通性较好,是寻找高产井的目标区,而岩溶古沟槽相对不利于天然气富集,所钻遇气井多为低产或无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古地貌 控制作用 奥陶系 苏里格东区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焦坪矿区南部瓦斯构造控制规律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满贵 马正恒 +1 位作者 邹憬 崔秀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3-517,共5页
煤层瓦斯是含煤地层经历多次构造演化的地质体,只有掌握区域构造演化史,才能够掌握矿井瓦斯赋存规律。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阐述了焦坪矿区大地构造位置、沉积层序及构造演化史。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 煤层瓦斯是含煤地层经历多次构造演化的地质体,只有掌握区域构造演化史,才能够掌握矿井瓦斯赋存规律。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阐述了焦坪矿区大地构造位置、沉积层序及构造演化史。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构造及其演化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论对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和煤层瓦斯抽放利用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坪矿区南部 瓦斯赋存 构造演化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丽旭 吕延防 +3 位作者 吴宇 魏长柱 张维君 尚尧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6-54,7,共9页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的类型、分布、形成机制、与油气藏的关系及成藏模式和控藏特征,分析地震、油气藏开发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结果表明:伊敏组晚期,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在近东西向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反转,形成断层... 为研究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反转构造的类型、分布、形成机制、与油气藏的关系及成藏模式和控藏特征,分析地震、油气藏开发及地球化学等资料.结果表明:伊敏组晚期,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在近东西向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大规模反转,形成断层型、褶皱型和混合型3类5个亚类反转构造,并与上部含油气系统的大二段次生油气藏具有良好耦合关系.大二段次生油气藏为反转期原生油气藏沿主干反转断裂向上调整形成,以南一中段及下段烃源岩形成的原生油气藏为源,以大二段砂岩为储层,以伊敏组泥岩为盖层,以主反转断层为疏导为成藏模式;该次生油气藏的形成与反转程度密切相关,主要形成于反转程度较弱的塔南凹陷隐伏断展型反转构造发育的区域,北北东向的隐伏断展型反转构造圈闭是寻找该类次生油气藏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塔盆地 中部断陷带 反转构造 类型 次生油气藏 控制作用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在上生下储油运聚成藏中的作用——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付广 王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了认识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中的作用,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对断裂密集带的发育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发育有大量T2断裂,这些T2断裂在平面上呈35个密集带分布。它们主要是由基底活动、斜拉调整和火山... 为了认识断裂密集带在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聚集成藏中的作用,利用地震解释结果对断裂密集带的发育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发育有大量T2断裂,这些T2断裂在平面上呈35个密集带分布。它们主要是由基底活动、斜拉调整和火山口分布控制形成的。通过油藏解剖及油成藏条件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成藏模式: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在其内超压作用下沿着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运移,再在浮力作用下向断裂密集带两侧扶杨油层侧向运移,在地垒构造上的断块或断层-岩性圈闭中聚集成藏。通过断裂密集带与油分布关系研究,得到断裂密集带对扶杨油层运移成藏有4个方面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密集带两侧是油聚集的有利地区;②断裂密集带附近,扶杨油层距青一段源岩底面越近的油层,油越富集;③断裂密集带两侧地垒构造是油聚集的主要场所;④距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越近,油井产能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三肇凹陷 青一段源岩 扶杨油层 运聚 控制作用
下载PDF
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市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莉侠 王晓华 +1 位作者 施月欢 闫其涛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4,共6页
基于上海市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调查数据,对影响菜农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受到农户的行为态度、行为目标及认知行为控制的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在三个变量中影响程度最大... 基于上海市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调查数据,对影响菜农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的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受到农户的行为态度、行为目标及认知行为控制的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在三个变量中影响程度最大。此外,若菜农具有蔬菜安全生产的行为目标及认知行为控制,那么菜农从事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机率也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质量安全 控制行为 农户行为
下载PDF
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三种节点控制作用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伟伟 杨海龙 +3 位作者 高甲荣 王莎 刘朋钢 尚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1,共5页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属线型工程,一般路线较长。公路沿线遇到山体、沟道、河流要开凿隧道或架设桥梁等工程节点;穿越不同的地貌类型产生自然节点;跨域不同的行政区域产生行政节点。以呼和浩特-集宁高速公路为例,对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编...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属线型工程,一般路线较长。公路沿线遇到山体、沟道、河流要开凿隧道或架设桥梁等工程节点;穿越不同的地貌类型产生自然节点;跨域不同的行政区域产生行政节点。以呼和浩特-集宁高速公路为例,对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的三种节点的控制作用展开分析研究,能准确把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的土石方平衡,防治分区及防治体系确立,补偿费征收额度,对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工程节点 自然节点 行政节点 控制作用
下载PDF
烃源条件对古潜山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以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古潜山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军生 庞雄奇 +1 位作者 崔立叶 吴佳乐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8-20,共3页
从烃源岩的丰度、纵向发育及横向分布情况等方面对大民屯凹陷烃源条件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运移条件进行分析。结合该区的勘探成果,分析烃源岩在太古宇古潜山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烃源岩控制了古潜山圈闭的含油气丰度、... 从烃源岩的丰度、纵向发育及横向分布情况等方面对大民屯凹陷烃源条件进行研究,并对其油气运移条件进行分析。结合该区的勘探成果,分析烃源岩在太古宇古潜山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烃源岩控制了古潜山圈闭的含油气丰度、油气类型及成藏底界深度,是决定该区太古宇古潜山圈闭能否形成油气藏的关键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古潜山 油气藏 控制作用 太古宇 大民屯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