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雷荣强 贵玉 +1 位作者 赵晶 钱林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20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与常规超声图像。结果 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结果为胆囊癌7例,胆囊息肉20例,腺瘤4例,胆泥1例。超声造影提示胆囊癌8例...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与常规超声图像。结果 3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结果为胆囊癌7例,胆囊息肉20例,腺瘤4例,胆泥1例。超声造影提示胆囊癌8例,胆囊息肉23例,胆泥1例。常规超声提示胆囊癌9例,胆囊息肉21例,胆泥2例。与病理结果对照,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90.6%)高于常规超声的诊断准确率(6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 息肉样病变 超声造影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及其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晓芳 吴仕吉 冷晓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评估的价值,研究CEUS参数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在NAC前、后均行CEUS检查,在全部...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评估的价值,研究CEUS参数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在NAC前、后均行CEUS检查,在全部NAC疗程结束后行手术治疗取得病理结果,比较NAC前、后病灶大小及CEUS各参数变化,分析NAC前CEUS各参数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的相关性。结果NAC后病灶最大径较NAC前明显缩小(P<0.05),NAC后病灶各定性指标均有良性转归(P<0.05),NAC之后病灶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峰值强度及上升斜率较NAC前减低(P<0.05),曲线下面积较NAC前减小(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CEUS增强范围的变化与病理结果中肿瘤细胞减少的数量之间呈正相关(r=0.467,P<0.05)。结论CEUS对乳腺癌NAC的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并且超声造影的各定性及定量指标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间不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分子分型
下载PDF
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史宪全 董云云 +5 位作者 李尚 杨沛沛 王春梅 冯蔚 蔺雨萱 钱林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9例(39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US、CEUS及DCE-MRI 3种影像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结...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9例(39个病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US、CEUS及DCE-MRI 3种影像学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3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测得肿瘤最大径的差异,比较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测量病灶大小的准确率、低估率及高估率。结果:常规US测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显著小于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9,P<0.019);CEUS及DCE-MRI测量病灶大小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US低估率显著高于CEUS和DCE-MRI,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3,χ^(2)=3.566;P<0.05);CEUS及DCEMRI测量病灶大小的高估率显著高于常规U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5,χ^(2)=2.167;P<0.05);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常规US、CEUS和DCE-MRI测量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最大径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相关性(r=0.658,r=0.761,r=0.602;P<0.05)。结论:常规US、CEUS及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无差异,常规US易低估病灶大小,CEUS和DCE-MRI易高估病灶大小,CEUS较DCEMRI更加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US) 超声造影(ceus) 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 乳腺 乳腺癌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刚 马果丰 +1 位作者 刘健 赵芹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的69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后进行CDFI、CEUS检查,对比化疗前后患者...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联合超声造影(CEUS)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的69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后进行CDFI、CEUS检查,对比化疗前后患者的病灶大小、CEUS的感兴趣区(ROI)参数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结束后,患者肿瘤病灶的长、宽、厚、面积、体积测定值较化疗前均显著缩小(t值分别为10.422、8.163、11.697、18.027、25.638,均P<0.05);新辅助化疗结束后,患者病灶CDFI血流阻力指数(RI)测定值较化疗前显著增大(t=4.498,P<0.05),Vmax较化疗前显著减小(t=12.033,P<0.05);新辅助化疗结束后,患者病灶ROI参数造影剂达到肿瘤的时间(AT)、达峰时间(TTP)测定值均较化疗前显著增大(t值分别为3.021、6.395,均P<0.05),峰值强度(PI)较化疗前显著减小(t=13.087,P<0.05)。结论 CDFI联合CEUS能够更较好地评估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效果
下载PDF
浸润性乳腺癌多模态影像及肿瘤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任玉菊 巴双 李桂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探究多模态影像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价值及与相关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浸润组(浸润性乳腺癌,n=89)和非浸润组(非浸润... 目的探究多模态影像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价值及与相关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浸润组(浸润性乳腺癌,n=89)和非浸润组(非浸润性乳腺癌,n=31)。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CEU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CEUS及DCE-MRI定量参数,评估多模态影像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影像学定量参数与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和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χ^(2)=10.561)、淋巴结转移(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00)和灌注情况(χ^(2)=10.094)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浸润组患者的峰值强度(PI)、强化率和信号增强比率均明显高于非浸润组,峰值时间明显低于非浸润组(t值分别为6.210、4.247、2.218、9.651,P<0.05);浸润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以Ⅱ型为主,与非浸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3,P=0.013)。CEUS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6.67%,灵敏度为81.11%,特异度为63.33%;DCE-MRI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4.17%,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70.83%;其联合检测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4.17%,灵敏度为96.63%,特异度为87.10%。CEUS联合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高于CEUS、DCE-MRI单独诊断(Kappa值分别为0.846、0.417、0.541),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诊断(χ^(2)=10.674,P<0.05)。浸润组患者的血清CEA、TPS和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浸润组(t值分别为4.864、3.348、7.673,P<0.05);PI、强化率、信号增强比率与血清CEA、TPS、CA153水平均呈正相关(PI:r分别为0.708、0.726、0.681,P<0.001;强化率:r分别为0.576、0.583、0.607,P<0.001;信号增强比率:r分别为0.496、0.527、0.573,P<0.001);峰值时间与血清CEA、TPS、CA15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 多模态影像技术 超声造影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增强CT诊断不典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士英 陈金叶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0年第3期496-502,共7页
选取2011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经病理学检查明确确诊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43例患者,通过对纳入患者的49个HAML病灶的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的影像学表现及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CEUS联合CECT在诊断不典型HAM... 选取2011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经病理学检查明确确诊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43例患者,通过对纳入患者的49个HAML病灶的超声造影(CEUS)及增强CT(CECT)的影像学表现及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CEUS联合CECT在诊断不典型HAML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HAML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且HAML多为单发病灶(P<0.001)。术前经CECT准确诊断HAML者有34.69%,经CEUS准确诊断HAML者有57.14%,二者联合准确诊断HAML者有77.55%,联合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独应用CECT或CEUS(P<0.05)。HAML在CECT和CEUS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HAML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增强CT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联合诊断
下载PDF
肝癌患者超声造影参数与病理分级和甲胎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智慧 吴侠 +1 位作者 黄玮 李晶晶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11-15,共5页
目的:探究对比增强超声(CEUS)造影下增强、达峰和消退时间与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病理分级和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为CEUS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开滦总医院诊治的304例HCC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EUS扫... 目的:探究对比增强超声(CEUS)造影下增强、达峰和消退时间与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病理分级和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为CEUS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开滦总医院诊治的304例HCC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EUS扫描,并对患者进行血清AFP检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种类分类及诊断标准系列方法完成肝癌分级;采用Cox回归分析CEUS特征参数与年龄、性别、AFP、肿瘤分级和肿瘤大小的相关性。结果:350例HCC患者肝结节直径为9.0~146.2 mm,平均最大直径为42.5 mm。经Cox回归分析,血清AFP水平是CEUS动脉期检查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HR=1.83,P<0.05);瘤内供血动脉与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与CEUS动脉期增强呈正相关(r=0.231、0.483,P<0.05),其中与肿瘤大小的相关性最强。结论:血清AFP水平与CEUS动脉期增强、达峰和消退时间等测定结果相关,其表达水平常受到血清AFP、肿瘤大小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增强超声(ceus) 病理分级 甲胎蛋白(AFP) 肝癌 相关性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克丰 赖积能 +1 位作者 林启 陈开良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0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单独超声造影(CEUS)、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及二者联合应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住院接收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PTC的64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中结节性质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将... 目的:探讨单独超声造影(CEUS)、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及二者联合应用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住院接收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PTC的64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中结节性质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将其分转移组(34例)和非转移组(30例)。比较UE弹性评分和弹性应变率,CEUS特征和相关参数,以及CEUS和UE单独及联合应用对PTC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转移组UE弹性评分>3分比例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79,P<0.05),转移组弹性反应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64,P<0.05);转移组造影评分>2分比例、增强强度为等和(或)高增强的比率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0.548,x^(2)=9.170;P<0.05),CEUS相关参数峰值强度(PI)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1,P<0.05),上升时间(RT)、参数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弹性反应率和PI是PT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UE及CEUS单独应用时AUC为0.823和0.761,灵敏度为82.42%和84.37%,特异度为78.93%和80.64%,准确率为83.68%和79.59%,而联合应用时AUC为0.95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0%和95.52%,准确率为94.36,其诊断效能更高,三者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33,x^(2)=68.562,x^(2)=56.358,x^(2)=47.361,x^(2)=62.339;P<0.05)。结论:UE弹性指数和CEUS定量参数PI有助于早期鉴别和诊断PTC淋巴结转移,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CEUS或UE单独应用效能不如联合检测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ceus) 超声弹性成像(UE)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下载PDF
非哺乳期妇女乳腺炎性肿块的超声图像及造影特征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贺琰 王小燕 +4 位作者 胡巧 张冰 陈雪雪 林丽勇 韦海明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年第12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妇女乳腺炎性肿块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08-01~2016-125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超声图像和超声造影特征分析。结果5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其高频彩色超声图像表现为不规则...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妇女乳腺炎性肿块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08-01~2016-125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超声图像和超声造影特征分析。结果5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其高频彩色超声图像表现为不规则实质低回声、混合型肿块、位置较表浅、与皮肤层分界不清、表面皮肤水肿增厚或层次模糊、肿块常有类似恶性肿瘤的表现。超声造影特征表现为非均质高增强强度,进入肿块的范围常较二维超声图像的范围明显增大,周围及内部有较粗大的条状血管增强;最具有特征性表现是丰富的造影剂进入后呈分隔状,内可见单个及多个无增强区,呈圆及椭圆状。彩色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7.69%(30/52),结合超声造影检查后诊断的符合率为82.69%(43/52),超声US-BI-RADS分级为Ⅲ~Ⅴ级。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可呈现一定的特征表现,两者结合检查有助于降低误诊及漏诊率,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性肿块 超声图像 超声造影 病理学
下载PDF
乳腺癌及乳腺纤维瘤超声及造影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淑贤 闫国珍 +1 位作者 李爱华 刘扬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25-26,8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及造影特征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66例乳腺癌及85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超声及造影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并... 目的:探讨超声及造影特征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66例乳腺癌及85例乳腺纤维瘤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超声及造影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66例乳腺癌患者与85例乳腺纤维瘤患者超声造影的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开始消退时间、完全消退时间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病灶测值明显大于造影前(P<0.05),可见穿支血管并呈快进慢出,病灶内造影剂分布不均匀,造影剂呈离心性增强,局部造影剂滞留;乳腺纤维瘤病灶测值与造影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环绕血管并呈慢进快出,病灶内造影剂分布均匀,造影剂呈向心性增强,无造影剂滞留。结论:超声及造影检查对乳腺癌和乳腺纤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乳腺癌 乳腺纤维瘤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雪棉 尚兴国 +4 位作者 李春晖 武云慧 顾莹莹 刁青 李吉英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89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依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US组(48例)和CT组(41例),CEUS组接受CEUS引导穿刺活检,CT组接受CT引导下穿...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与CT引导下肝占位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89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依据穿刺引导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EUS组(48例)和CT组(41例),CEUS组接受CEUS引导穿刺活检,CT组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诊断情况。结果:两组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735和0.626;两组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75%和92.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US穿刺活检在病灶<2 cm和≥2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21%和100.00%,在病灶距肝脏表面<5 cm和≥5 cm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引导下肝占位穿刺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ceus) CT 肝占位病灶 穿刺活检
下载PDF
58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彩色超声及造影检查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闫国珍 刘扬 +1 位作者 袁彦芬 李爱华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特征对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58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超声及造影特征,所有病...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特征对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58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患者,术前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块超声及造影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58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患者超声造影特征:(1)病灶检测值大于造影前(P<0.05);(2)病灶周边无增强,可见穿支血管并呈快进慢出;(3)病灶内造影剂分布不均匀;(4)造影剂呈离心性增强;(5)局部造影剂滞留;利用以上特征诊断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指数较高,误诊率、漏诊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较低。结论: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对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甲状腺滤泡状腺癌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病变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荣强 钱林学 +1 位作者 贵玉 赵晶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6期12-15,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11例胆囊占位病变超声造影特征。造影剂为声诺维(SonoVue)。结果11例胆囊占位均见造影增强,病灶较常规超声显示更清晰。5例胆囊息肉开始显影时间为12s~20s,...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病理诊断结果分析11例胆囊占位病变超声造影特征。造影剂为声诺维(SonoVue)。结果11例胆囊占位均见造影增强,病灶较常规超声显示更清晰。5例胆囊息肉开始显影时间为12s~20s,迟于胆囊壁显影,增强达峰值时间为26s~30s,延迟期表现为均匀等增强,峰值强度等于自身正常胆囊壁。5例胆囊癌开始显影时间为4s~15s,与胆囊壁同时显影增强达峰值时间为18s~30s,开始消退时间为20s~60s,峰值强度高于自身正常胆囊壁。2例常规超声误诊为胆泥的胆囊癌亦清晰显示。胆囊癌肝转移灶表现为动脉期边缘快速环状增强,内部稀疏增强,门脉期快速消退,呈"黑洞征"。在造影后发现更多的转移灶。胆囊腺瘤1例,开始显影时间为7s,增强达峰值时间为16s,开始消退时间为150s。造影过程中,病灶增强强度低于自身正常胆囊壁。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胆囊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是常规超声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胆囊占位 声诺维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结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国旭 陈榴斌 +3 位作者 杨楠 赵延峰 张丽华 李颖华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7期2459-2460,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用于结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诊断结肠癌的32例患者采用回声造影剂充盈结肠后经腹进行超声扫查,与术后肿瘤组织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判断进行结肠癌术前分期的可靠性。结果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较,肿...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用于结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诊断结肠癌的32例患者采用回声造影剂充盈结肠后经腹进行超声扫查,与术后肿瘤组织病理分期进行比较,判断进行结肠癌术前分期的可靠性。结果术前超声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相比较,肿瘤T1、T2、T3、T4期符合率分别为100.0%、90.9%、100.0%、92.3%,总符合率为93.8%。其中,T1、T3、T4期诊断符合率较高,T2期较低。对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N0期符合率80.3%,N1期符合率100.0%,总符合率为93.8%。结论超声造影可作为结肠癌术前检查及临床分期的重要手段,为治疗方法、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超声造影 术前分期
下载PDF
超声多模态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管玲 段颖 +3 位作者 王丽云 陆云 王卫丽 张丽 《甘肃医药》 2016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乳腺癌的39例住院患者常规超声、超声弹性、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及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与... 目的:探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技术、超声造影技术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疑似乳腺癌的39例住院患者常规超声、超声弹性、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及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与病理组织学相对照。结果:依据超声弹性5分法诊断乳腺癌准确率79.49%、灵敏度85.71%、特异度63.64%、假阳性率或误诊率36.36%;阳性预测值85.71%;阴性预测值63.64%;超声造影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87.18%、灵敏度92.86%、特异度72.73%、假阳性率或误诊率27.27%;阳性预测值89.66%;阴性预测值80%。将超声弹性技术和超声造影技术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89.74%,灵敏度85.71%,特异度100.00%,假阳性率或误诊率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73.33%。结论:超声多项技术的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特异性,降低了假阳性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超声弹性 超声造影 乳腺癌
下载PDF
超声造影检查联合粪便钙卫蛋白检测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静 董振宇 +4 位作者 羊东晔 王敏 安丽婷 刘杏芳 刘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2期1235-123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检查联合粪便钙卫蛋白(FC)检测评估克罗恩病(CD)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45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其分为缓解期组(<150分,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检查联合粪便钙卫蛋白(FC)检测评估克罗恩病(CD)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45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其分为缓解期组(<150分,18例)和活动期组(150~450分,27例)。所有患者行常规肠道超声检查及CEUS,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F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EUS指标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及FC水平评估CD活动性的效能。结果缓解期组PI、AUC指标及FC水平均低于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AI评分与PI(r=0.506,P<0.001)、AUC(r=0.544,P<0.001)指标及FC(r=0.364,P=0.014)水平均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I、AUC指标及FC水平均具有评估CD活动性的应用价值(P<0.05),且三指标联合的评估效能进一步提高[AUC(95%CI)=0.908(0.815~1.000),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96.30%、83.33%。结论CEUS检查联合FC检测能有效评估CD活动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粪便钙卫蛋白 肠道超声 超声造影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FNA对减少甲状腺微小结节过度手术治疗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景新 陈俊君 +2 位作者 袁智帆 何志忠 邝永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560-564,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FNA对减少甲状腺微小结节过度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患有甲状腺微小结节的患者,选择C-TIRADS分类为4~5类的微小结节(≤10 mm)进行分析,收集其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的病理结果...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FNA对减少甲状腺微小结节过度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患有甲状腺微小结节的患者,选择C-TIRADS分类为4~5类的微小结节(≤10 mm)进行分析,收集其是否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的病理结果、未手术患者的随访结果。观察超声造影患者和无超声造影患者选择手术的比率、手术患者恶性比率及未手术患者随访结果比率差异。结果C-TIRADS分类级别越高,FNA占比越低,5类结节FNA占比最低(14.29%,2/14),4A类占比最高(65.38%);C-TIRADS分类级别越高,不进行超声造影与FNA检查直接选择手术的患者比例越高,4A类最低(3.84%),4C类最高(20.00%)。患者行超声造影后再进行手术的比率(60.38%)低于未做超声造影患者(72.00%)(P>0.05),前者手术结果的恶性结节比率(81.25%)高于后者(55.56%)(P>0.05);患者进行FNA后再进行手术的比率(51.61%)低于未进行FNA的患者(72.34%)(P>0.05),但前者手术结果的恶性结节比率(87.50%)高于后者(64.70%)(P>0.05)。9个结节仅进行常规甲状腺超声检查,其中8个结节均行手术切除,仅2例5类结节为恶性,余病理结果均为良性;与超声造影联合FNA检查的结节相比,手术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性比率无统计学差异;与仅超声造影的结节相比,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恶性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仅FNA患者相比,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恶性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FNA有利于帮助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筛选出恶性结节,减少过度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超声造影 FNA C-TIRADS
下载PDF
超声造影LI-RADS 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南 蔡怀杰 +3 位作者 孙希希 刘德林 包剑锋 黄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35期103-105,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硬化背景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5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且根据2017版超声造影LI-RADS...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诊断肝硬化背景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3类对肝硬化背景肝癌阳性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5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且根据2017版超声造影LI-RADS分类标准诊断为LI-RADS 3类的超声造影表现资料,共252例患者,261个病灶,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病理组织,将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61个病灶,最大直径平均1.5 cm,病理证实良性病灶243个,HCC 18个,造影模式中主要以快进等出及等进等出为主,快进等出85个病灶,等进等出179个病灶,LI-RADS 3类中HCC总体阳性预测值为6.9%,且均在快进等出增强模式中,快进等出模式中HCC阳性预测值为21.2%。结论超声造影LI-RADS 3类肝内结节病理结果多样,主要为增生结节及不典型增生结节,LI-RADS 3类中HCC的增强模式主要是快进等出模式,为以后超声造影LI-RADS 3类的肝脏结节性质诊断,尤其HCC的诊断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LI-RADS 3类 HCC 乙肝肝硬化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伴心脏遗迹的诊断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路小军 杨小红 陈欣林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伴心脏遗迹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无心畸胎行常规超声检查后,采用造影剂SonoVue行超声造影,造影剂注射方法为静脉缓慢推注,选用微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剂在双胎及脐血管、胎盘... 目的探讨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伴心脏遗迹的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无心畸胎行常规超声检查后,采用造影剂SonoVue行超声造影,造影剂注射方法为静脉缓慢推注,选用微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剂在双胎及脐血管、胎盘中的灌注情况。结果2例无心畸胎胸腔内均可见心脏遗迹搏动,越近遗迹心脏心率越缓慢,越近泵血儿心率越快。超声造影灌注顺序为:泵血儿脐静脉→泵血儿体内→泵血儿脐动脉→胎盘(动脉与动脉吻合)→无心畸胎单一脐动脉→无心畸胎体内→无心畸胎脐静脉→胎盘(静脉与静脉吻合)→泵血儿脐静脉。病理解剖结果:遗迹心脏结构原始,类似原始心管结构。结论遗迹心脏无正常功能,循环仍依赖于泵血儿心脏。超声造影使我们实时观察到无心畸胎、脐血管及胎盘内的血液灌注顺序,为进一步了解无心畸胎循环特点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心畸胎 超声造影 造影剂
下载PDF
肾脏CEUS分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展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金玲 王龚 李佩倞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5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超声对比增强造影(CEUS)分析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展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根据发生糖尿病肾病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48例)和对照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和C... 目的:探讨肾脏超声对比增强造影(CEUS)分析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展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根据发生糖尿病肾病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48例)和对照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指标和CEUS指标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对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UC、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和曲线上升支斜率(A)指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7,t=3.725,t=8.437,t=4.702,t=5.586,t=5.33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收缩压、LDL-C、AUC、TTP和A是D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65,OR=7.239,OR=1.016,OR=1.168,OR=3.540;P<0.05);PI是DN进展的独立性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25,P<0.05);DN患者疾病进展的AUC明显高于收缩压、LDL-C、TTP、A和PI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8,Z=4.772,Z=2.829,Z=4.959,Z=3.465;P<0.05),CEUS-AUC的最佳截点AUC>1254.55,此时其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89.52%。结论: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EUS检查能够及时、灵敏的预测其疾病进展,其中AUC>1245.55为预测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最佳截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对比增强超声照影 疾病进展风险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