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电影与美国西部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培筠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6-90,共5页
 中国百年电影史上,西部电影已成为一种被国际电影界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艺术品牌。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西部电影与美国西部片在文化内涵、矛盾冲突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只有理解这种差异,我们才有可能在中国...  中国百年电影史上,西部电影已成为一种被国际电影界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艺术品牌。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西部电影与美国西部片在文化内涵、矛盾冲突及人物形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只有理解这种差异,我们才有可能在中国的西部电影中建构起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人文精神、西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电影 美国西部片 文化内涵 矛盾冲突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试析托尔斯泰笔下安娜性格的矛盾性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辉艳 《新余高专学报》 2003年第4期52-54,共3页
处在社会变动时期的托尔斯泰,世界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受此影响,他笔下的安娜是个充满矛盾的文学形象。正是这种矛盾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矛盾性格与悲剧命运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意义。
关键词 托尔斯泰 安娜 矛盾性格
下载PDF
从哈姆雷特的矛盾性格看其悲剧成因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晓科 《甘肃高师学报》 2013年第1期53-55,共3页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本身是个热情乐观的青年,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但是父王的意外死亡,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使他忧郁,优柔寡断,多疑,性格上出现了矛盾... 《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将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哈姆雷特本身是个热情乐观的青年,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但是父王的意外死亡,母亲的改嫁,王位的丢失使他忧郁,优柔寡断,多疑,性格上出现了矛盾,从而造成了他的悲剧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矛盾的性格 悲剧成因
下载PDF
日本妖怪“酒吞童子”形象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姚阿玲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22-25,共4页
"酒吞童子"为日本民间故事中的妖怪形象,与其相关的故事流行于日本中世时期。本文从民间故事《酒吞童子》入手,着眼于分析"酒吞童子"凶残、多疑同时又轻信人类的矛盾性格特征。这样的矛盾性格与其"弃儿"... "酒吞童子"为日本民间故事中的妖怪形象,与其相关的故事流行于日本中世时期。本文从民间故事《酒吞童子》入手,着眼于分析"酒吞童子"凶残、多疑同时又轻信人类的矛盾性格特征。这样的矛盾性格与其"弃儿"身世分不开。并且,由于受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的影响,"酒吞童子"兼具"白猿"嗜酒及盗妇行为。"酒吞童子"丰满、立体的形象特点是其在日本妖怪文化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吞童子 矛盾性格 弃儿 白猿 妖怪
下载PDF
两个历史时代及其文化观念的审美对比
5
作者 王金凤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47-49,共3页
长篇小说《红魂灵》的价值在于展开了两个历史时代不同文化观念的对比。"父亲"肖山集一颗红心和保守思想于一身的矛盾性格、"我"和"父亲"事业观与爱情观的矛盾及其成败得失,是不同文化观念对比的主要内容... 长篇小说《红魂灵》的价值在于展开了两个历史时代不同文化观念的对比。"父亲"肖山集一颗红心和保守思想于一身的矛盾性格、"我"和"父亲"事业观与爱情观的矛盾及其成败得失,是不同文化观念对比的主要内容;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首创精神、四位女性人物的命运悲欢,则是作者确立主体立场的价值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观念 矛盾性格 民众愿望 女性命运
下载PDF
论《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辩证性格
6
作者 亓庆凯 李东菊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82-85,共4页
《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历来深受欢迎,融合了众多水浒好汉的特点,并体现出众多性格特点,历来也是品评的对象,甚至被认为是天神般的形象。但是辩证而言,武松形象并非片面的仅体现积极方面,其身上同样存在某些消极甚至落后的特质。对立式... 《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历来深受欢迎,融合了众多水浒好汉的特点,并体现出众多性格特点,历来也是品评的对象,甚至被认为是天神般的形象。但是辩证而言,武松形象并非片面的仅体现积极方面,其身上同样存在某些消极甚至落后的特质。对立式的特征辩证统一于武松形象之中,文章通过豪放勇武与怯懦妥协,沉稳善谋与痞性急躁,忠义良善与残暴血腥等三方面进行展现,以此来表现武松性格中的辩证对立。积极和消极方面并存于一身,方才使得武松形象更为丰满真实,并体现出人性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松 辩证对立 矛盾性格
下载PDF
改革题材影片: 主旋律电影的一种景观
7
作者 袁智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从当代电影的艺术使命出发,研究了1989—1991年这一时段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景观:改革题材电影。探讨了改革题材电影在结构模式和人物塑造上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 改革题材电影 主旋律 冲突模式 人物 反思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锻造——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本土解读
8
作者 周晓虹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1,共16页
从思想或知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入手,马克思、舍勒和曼海姆等人缔造的知识社会学确立并有效扩展了自己的全部叙事框架。在此基础上,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新知识社会学,强调了知识与诸种地方情境和人群共同体、知识与权力及知识与纸... 从思想或知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入手,马克思、舍勒和曼海姆等人缔造的知识社会学确立并有效扩展了自己的全部叙事框架。在此基础上,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新知识社会学,强调了知识与诸种地方情境和人群共同体、知识与权力及知识与纸质文本以外的媒介形式的关联。将知识社会学用于考察分为前后两个时段的中国社会学120年来的历史,能够清晰地呈现一门外来的知识体系是如何嵌入传统中国的现代变迁,以其激进和保守的矛盾性格的两面,分别呈现由这一迅疾变迁所带来的社会转型并成为有关转型社会复杂性的最佳叙事的。同样,中国社会学前后两个时期最重要的知识生产者和组织者费孝通,以“牧师”和“先知”的两重身份,也出色地演绎了作为社会学矛盾性格的两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社会学的矛盾性格 牧师与先知 费孝通
原文传递
社会环境·儒家文化·人生际遇——《桃花扇》反清爱国思想溯源
9
作者 李新灿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6-119,共4页
清兵在山东的杀戮在幼年孔尚任心中留下了阴影;孔的父亲的言传身教、族兄所讲的血染诗扇的故事唤起了他的民族情感;各地反清斗争的此起彼伏、任职淮海期间的所见所闻滋长了他的反清情绪;儒家“仁政”、“爱民”、“夷夏之防”思想促使... 清兵在山东的杀戮在幼年孔尚任心中留下了阴影;孔的父亲的言传身教、族兄所讲的血染诗扇的故事唤起了他的民族情感;各地反清斗争的此起彼伏、任职淮海期间的所见所闻滋长了他的反清情绪;儒家“仁政”、“爱民”、“夷夏之防”思想促使他反清,而作为清朝臣子,他又必须忠于清帝,又不能反清,这一矛盾使他的人格处于分裂状态。孔尚任不满“现实自我”,在《桃花扇》中,他分裂的人格合一于理想,化身于老赞礼等爱国者形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爱国思想 双重人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