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本体与诗学本质之间的精神关联和文化省思——海子精神困境及其诗歌隐喻向度剖析
1
作者 张盛男 王巨川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人从自然生命走向生命本体的过程,是一种从“本我”到“超我”再到“非我”的建构与交融过程。而诗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存在的隐喻,它在不断内生的隐喻和象征中无限接近人的生命本体,因此,在生命本体与诗学本质之间便产生了内在的精神... 人从自然生命走向生命本体的过程,是一种从“本我”到“超我”再到“非我”的建构与交融过程。而诗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存在的隐喻,它在不断内生的隐喻和象征中无限接近人的生命本体,因此,在生命本体与诗学本质之间便产生了内在的精神关联。在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海子作为最具代表性和特质性的天才诗人,不仅以充满激情的诗歌语言表达出对世界和生命的态度,同时又在自身超越性的人格精神和个性化的诗歌写作中,为中国当代新诗赋予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意义。海子显见的人格精神与丰富的情感世界,是其诗歌写作的浓重底色和滋养空间。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土地”“乡村”“城市”以及“生命”等诗歌意象群,是他对象征性命题的深度思考和历史化隐喻的诗意探险,不仅确立了他在精神还乡之旅中对生命本源的寻踪姿态和文化原乡的抵进路径,也表征着一个时代中个人命运与现实生活、文化记忆与历史想象、外来文化与固有传统之间的冲突,以及沉浮在这个时代中的个体生命的精神困境与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本体 当代诗歌 海子诗歌 人格精神 生命还乡 文化省思
下载PDF
历史·生命·现实——从汤养宗的诗看当代诗歌写作
2
作者 冯少昱 周军 《闽台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汤养宗的诗歌紧跟时代脉搏,注意诗歌技艺的动态转向,其诗中海洋生命意识和诗与现实的双向共振关系都对体会历史的驳杂性具有典型意义。诗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精神质地的厚度与广度向来备受人们关注。在全球化浪潮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汤养宗的诗歌紧跟时代脉搏,注意诗歌技艺的动态转向,其诗中海洋生命意识和诗与现实的双向共振关系都对体会历史的驳杂性具有典型意义。诗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精神质地的厚度与广度向来备受人们关注。在全球化浪潮中,汤养宗的诗歌试图以生命意识为媒介沟通中西、接洽历史与现实,在诗中融入生命存在的自我确认和思考,以主动理性的、节制凝练的姿态筑建文本层次,其写作在某种意义上为当代诗歌的成熟之路提供了向自我发起挑战的试验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养宗 生命意识 诗与现实 当代诗歌
下载PDF
当代诗歌叙事性的控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军 《襄樊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0-56,共7页
当代诗歌的叙事性,已形成一股写作潮流,诗歌的叙事性有别于叙事诗,是没有情节只有日常生活场景和微妙心理阐述的叙事,是倾向于复杂和单纯的叙事,是一种对自身生存体验的显示方式,是有意味的叙事。叙事性的重新引入,为新诗创作注入了新... 当代诗歌的叙事性,已形成一股写作潮流,诗歌的叙事性有别于叙事诗,是没有情节只有日常生活场景和微妙心理阐述的叙事,是倾向于复杂和单纯的叙事,是一种对自身生存体验的显示方式,是有意味的叙事。叙事性的重新引入,为新诗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叙事性的滥用,有害当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加以控制。控制时,应克服"平面化"倾向,向深度叙述开掘;要注意叙事性与意象性的有机结合;要注意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的综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诗歌 叙事性
下载PDF
当代诗学的现代化与本土化
4
作者 宋宝伟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中国当代诗学在现代化建构过程中深受西方诗学资源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当代诗学向苏联学习、借鉴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在有限的空间里保持着与外界的交流。新时期以来,当代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关系日趋紧密,域外诗歌理论和文本的译... 中国当代诗学在现代化建构过程中深受西方诗学资源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当代诗学向苏联学习、借鉴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在有限的空间里保持着与外界的交流。新时期以来,当代诗学与西方诗学的关系日趋紧密,域外诗歌理论和文本的译介和传播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借鉴西方诗歌资源之后的当代诗学不仅面临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而且要完成对中国传统诗学资源的继承和转化,唯其如此,多元、开放、活力的当代诗学才能真正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西方诗学 传统诗学 本土化
下载PDF
李德武诗歌简论
5
作者 小海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17,共7页
李德武是当代有影响力的实力派诗人之一,文章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李德武诗歌写作的地理状貌及其心路历程。无论是从故乡到异乡,还是生活在别处,“在路上”的游牧姿态是诗人的生命本色和求索的精神特征—这种“无根”状态也是现... 李德武是当代有影响力的实力派诗人之一,文章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阐释了李德武诗歌写作的地理状貌及其心路历程。无论是从故乡到异乡,还是生活在别处,“在路上”的游牧姿态是诗人的生命本色和求索的精神特征—这种“无根”状态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象征性症候。“井”是诗人频频吟唱的主题意象,揭示了诗人在寻找心灵故乡时徘徊与挣扎的深层心理;“会思考的芦苇”是诗人重要的审美观照物,对“芦苇”的反复吟咏表现了诗人的知性品格和玄思境界。除诗歌创作外,李德武的诗歌批评和哲学随笔也很出色,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理念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武 当代诗歌 诗歌美学 诗与思 意象 芦苇
下载PDF
当代诗歌情境中的“学院化”习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姜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12,共3页
谈及"学院",这无疑是个相当开阔的话题,不仅诗坛、文坛上有所谓"学院派",整个现代知识、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在某种意义上,都离不开学院体制的支撑或制约。自然,这其中有正、反两个方面。要摆脱"学院化"的... 谈及"学院",这无疑是个相当开阔的话题,不仅诗坛、文坛上有所谓"学院派",整个现代知识、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在某种意义上,都离不开学院体制的支撑或制约。自然,这其中有正、反两个方面。要摆脱"学院化"的习性,方法不过老一套:读书、阅世、思考、争辩,但这不单是为了博闻强识,能随手引用各种"正典"和"僻典",而是要以自身的开阔、芜杂对抗行业的封闭、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学院派 批评 体制
下载PDF
时间、“思”与万物的“诗意”—李德武诗学与诗歌特征初探
7
作者 田忠辉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28,共11页
李德武的诗歌与诗学具有一种鲜明的时间诗学的本体性特征,“思”与万物的“诗意”是诗人创作中的自有之物,借助时间完成。李德武在对时间本体性安置、时间与空间的一致性等问题的探究中形成了自己的时间审美观。
关键词 李德武 当代诗歌 诗意 时间本体性
下载PDF
在上帝的笑声中思考:李德武诗歌创作论
8
作者 吕周聚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10,共9页
李德武继承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智派诗的传统,善于运用悖论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哲思。他常常与自我对话、与古人对话、与自然对话,通过对自我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人的命运的思考来关注当下人们躁动不安的内心,用诗来重塑人... 李德武继承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主智派诗的传统,善于运用悖论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哲思。他常常与自我对话、与古人对话、与自然对话,通过对自我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对人的命运的思考来关注当下人们躁动不安的内心,用诗来重塑人的心灵。他用理性之光来观照世界,用艺术化的语言连接自我与外界、诗与思,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武 当代诗歌 理性 诗与思
下载PDF
故地与远方:刘年诗歌中的地方书写
9
作者 田莛也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35-41,48,共8页
诗歌的“地方性”问题日益引发学界讨论,这是因为经由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全球化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失去了其所具备的稳定性,而诗人们的地方写作也逐渐变得空洞化与程式化。面对这样一种地方危机,刘年以肉身行走的姿态寻求着诗... 诗歌的“地方性”问题日益引发学界讨论,这是因为经由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全球化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失去了其所具备的稳定性,而诗人们的地方写作也逐渐变得空洞化与程式化。面对这样一种地方危机,刘年以肉身行走的姿态寻求着诗歌的语言与精神创造,无论身处故地亦或远方,其地方书写既具自然属性又富有生命超越性,联结了一个有关过去、现状与未来的诗性空间,于是“地方”的意义也就跳出了地理版图中的位置,转为一种精神指向的存在,这种处理方式显示出地域写作的可能性与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年 当代诗歌 地方书写 可能性 超越性
下载PDF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要点设计——以汪国真诗歌欣赏教学为例
10
作者 唐海宏 《林区教学》 2023年第5期36-39,共4页
汪国真诗选《热爱生命》中的篇章以积极、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重要意义。大学语文课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借助汪国真的诗歌艺术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拓展延伸,开展深入的思想启迪。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 汪国真诗选《热爱生命》中的篇章以积极、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重要意义。大学语文课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借助汪国真的诗歌艺术进行有效的思政教育,拓展延伸,开展深入的思想启迪。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懂得珍惜自己有限的生命,并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实现无限生命价值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学习相关领域职业楷模的优秀精神品质,进行长远人生规划,并以昂扬的热情绽放自己的生命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语文教学 思政教育
下载PDF
“诗性塌陷”与当代诗词的文化处境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细白 赵松元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2-95,共4页
当代诗词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无不与当代文化处境息息相关。边缘化地位的改善,传统文化的复兴为诗词界创造了近百年来最好的学术文化环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时代生活具有多元性、丰富性,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全然不同于古典时代的生活... 当代诗词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无不与当代文化处境息息相关。边缘化地位的改善,传统文化的复兴为诗词界创造了近百年来最好的学术文化环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时代生活具有多元性、丰富性,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全然不同于古典时代的生活背景和无比广阔的表现领域;但同时,处在现代化、全球化和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当代社会又存在着严重缺陷,这种缺陷造成了诗性的塌陷,使当代诗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显得分外严峻。而面对诗性塌陷现象,传承与坚守,则是当代诗词家们应该采取的一种策略与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词 文化处境 传统文化 现代化 全球化 功利主义 拜金主义 诗性 诗性塌陷
下载PDF
论当代诗歌的语言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心释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134,140,共8页
朦胧诗以来的当代诗歌经历了一场语言意识的觉醒,"语言的诗性"获得广泛的讨论,但也出现了诸多语言问题上的争议。这些问题大致呈现在两大层面上:一个是语义与结构层面,有隐喻问题、意象问题、晦涩问题、节律问题等,此四者关... 朦胧诗以来的当代诗歌经历了一场语言意识的觉醒,"语言的诗性"获得广泛的讨论,但也出现了诸多语言问题上的争议。这些问题大致呈现在两大层面上:一个是语义与结构层面,有隐喻问题、意象问题、晦涩问题、节律问题等,此四者关联度相当大,从大处看,它们都与对语言和诗歌的本质的理解密切相关,从细处看,则表现为语言表意结构的纵深差异;一个是文体与功能层面,有口语化问题、叙事问题、及物写作问题、语感写作问题等,它们之间虽然不一定有先后关系,但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和内容的交集。深入探讨上述问题对现代汉语诗歌的诗体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现代汉语 语义 文体
下载PDF
江南氛围中的个人气质——小海为何没有完全成为波德莱尔的第二代中国传人
13
作者 王珂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27-37,共11页
诗歌生态决定诗歌功能,诗歌功能决定诗歌文体。小海是中国当代优秀诗人,也是非常优秀的新诗编辑和新诗研究者。他受波德莱尔的中国传人陈敬容的影响,在江南氛围中形成的个人气质,使他的诗风偏向了现实主义。他创作出的《村庄与田园》《... 诗歌生态决定诗歌功能,诗歌功能决定诗歌文体。小海是中国当代优秀诗人,也是非常优秀的新诗编辑和新诗研究者。他受波德莱尔的中国传人陈敬容的影响,在江南氛围中形成的个人气质,使他的诗风偏向了现实主义。他创作出的《村庄与田园》《北凌河》《影子之歌》《大秦帝国》等优秀作品为诗歌界所瞩目。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完全成为波德莱尔的再传弟子,完成优秀诗人向伟大诗人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 当代诗歌 波德莱尔 江南诗歌 现代汉诗 现代性建设
下载PDF
诗学现场之思
14
作者 叶淑媛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55-62,共8页
本文在对当代诗歌现场的观照中,对一些重要的诗学命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诗歌价值由诗歌精神和诗歌的美学韵味两个层面组成,并阐释了这两个层面的内涵;有效的诗歌批评应该是诗与灵魂的相遇,以及文本细读品味的批评;甘肃当代诗歌创作的价... 本文在对当代诗歌现场的观照中,对一些重要的诗学命题进行了论述并指出:诗歌价值由诗歌精神和诗歌的美学韵味两个层面组成,并阐释了这两个层面的内涵;有效的诗歌批评应该是诗与灵魂的相遇,以及文本细读品味的批评;甘肃当代诗歌创作的价值体现在对诗歌精神的追求和诗歌艺术的探索,以及诗人们相对沉潜的创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诗歌价值 诗歌批评 甘肃诗歌
下载PDF
“归来”时分话苍茫——“归来”的诗人创作简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志元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5-11,共7页
“文革”结束后的文学新时期,一大批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被剥夺了创作或发表权力的中老年诗人如艾青、绿原、牛汉、曾卓、郑敏、公刘、流沙河、蔡其矫、昌耀等得以复出诗坛,这批“归来”的诗人复兴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短时... “文革”结束后的文学新时期,一大批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被剥夺了创作或发表权力的中老年诗人如艾青、绿原、牛汉、曾卓、郑敏、公刘、流沙河、蔡其矫、昌耀等得以复出诗坛,这批“归来”的诗人复兴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在短时间内以饱满的创作激情写下了大量积淀着个体生命沉痛经历的诗篇。“归来”的诗歌充分表达了忧愤、反思和回归人性的主题,内容凝重,感情深沉,思辨色彩强烈,个性鲜明。诗人们的“归来”跨越了历史的断层,接续并重建了“五四”以来的诗歌传统,它表明当代诗歌在历经磨难之后获得了自身应该享有的健康的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来”的诗人 当代诗歌 创作特征
下载PDF
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文化思潮及诗语言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慧如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14,共10页
台湾现代诗史中的后现代有两种不同的意涵:时间上的后现代及美学上的后现代。时间上的后现代,指向1980年代以后;美学上的后现代,其哲学内涵重于拼贴的形式,而于1980年以前的诗作就已见蛛丝马迹。透过文化及文学、美学、哲学翻译的后现... 台湾现代诗史中的后现代有两种不同的意涵:时间上的后现代及美学上的后现代。时间上的后现代,指向1980年代以后;美学上的后现代,其哲学内涵重于拼贴的形式,而于1980年以前的诗作就已见蛛丝马迹。透过文化及文学、美学、哲学翻译的后现代思维,在台湾有形式与内涵分离的现象。在形式上,一眼可见的后现代,未必富含后现代的精神;而具备后现代精神的创作,未必符合标签上的后现代。论文以夏宇、向阳、简政珍、杨小滨的作品为论例,就形式的游戏与辩证的思维两方面切入台湾当代诗的后现代语言,尝试寻绎后现代语言中的解构精神:既解构外于自我的一切,也趋向自我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当代诗 后现代
下载PDF
当代诗歌的实验主义与反学院情结 被引量:2
17
作者 西渡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7,共3页
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学院"与"反学院"之争,实际上也来源于美国。不同的是,在美国是先有学院派,然后有反学院派;在中国则是先有反学院派,然后由反学院派虚构出了一个学院派。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当代诗歌恰恰需要某种... 中国当代诗歌中的"学院"与"反学院"之争,实际上也来源于美国。不同的是,在美国是先有学院派,然后有反学院派;在中国则是先有反学院派,然后由反学院派虚构出了一个学院派。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当代诗歌恰恰需要某种学院精神。这种精神,我理解为一种对待诗歌的严肃态度,对形式和技艺的尊重,以及某种朝向经典的持续不断的有意识努力。当然,我所说的"学院精神",其实跟学院身份也跟学院派无关。这样一种精神既是学院派所需要的,也是反学院派所不可或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诗歌 学院派 “学院精神” 先锋诗人 实验主义
下载PDF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非主流诗歌思潮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清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14,共14页
20世纪60,70年代的非主流诗歌思潮是当代诗歌史中的重要现象。它在文革时期北京等地的社会与文化缝隙中发育,在混乱动荡环境中滋生的启蒙主义思想是它的思维基础;其代表性群落"贵州诗人群"成为在封闭地域发育的范例,这一群落... 20世纪60,70年代的非主流诗歌思潮是当代诗歌史中的重要现象。它在文革时期北京等地的社会与文化缝隙中发育,在混乱动荡环境中滋生的启蒙主义思想是它的思维基础;其代表性群落"贵州诗人群"成为在封闭地域发育的范例,这一群落的创作表现出了鲜明的启蒙主义思想特质;食指吟咏青春苦闷、生命尊严和命运之痛的写作,在客观上也光大了个体生命价值,成为另一形式的启蒙思想实践;在白洋淀地区活跃的诗人群体则以比较现代的诗歌形式开辟了现代性写作的新道路,成为这一时代启蒙主义思想的强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60 70年代文学 当代诗歌 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下载PDF
简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志元 张健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9,共8页
与日趋失衡的诗歌生态相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显示出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写作特征。其“诗意”开始变得驳杂、多元却又难以调和,成为一种需要写作者进行独立价值领会的“认同的诗意”;其题材一步步转向边缘的、幽暗的、具体的、形... 与日趋失衡的诗歌生态相联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显示出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写作特征。其“诗意”开始变得驳杂、多元却又难以调和,成为一种需要写作者进行独立价值领会的“认同的诗意”;其题材一步步转向边缘的、幽暗的、具体的、形而下的领域,具有碎片性质。为了整合新的写作资源,90年代以来的诗人不断修正主体的立场,变浪漫抒情为个人叙事,进而从策略到诗学观念上将个人叙事强化为一种特殊的时代文本形式。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特征赋予当代诗歌以浓厚的后现代文化色彩,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诗人知识分子在艰难的历史语境下解决精神危机的能力和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以来 当代诗歌 写作特征
下载PDF
传播与当代诗歌 被引量:2
20
作者 施琴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97-399,共3页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当代诗歌的发展遭遇了很多传播障碍,主要表现在传播信息即诗歌自身存在问题,传播信源即传播诗歌的大众媒介的消极影响,以及不利的传播环境,这些问题导致当代诗歌濒临“死亡”。要走出当前的困境,使当代诗歌发展延续,...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当代诗歌的发展遭遇了很多传播障碍,主要表现在传播信息即诗歌自身存在问题,传播信源即传播诗歌的大众媒介的消极影响,以及不利的传播环境,这些问题导致当代诗歌濒临“死亡”。要走出当前的困境,使当代诗歌发展延续,可能的路径之一就是关注读者,传承诗歌的优点以及充分发挥传媒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当代诗歌 媒介 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