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政治理与公民参与 被引量:10
1
作者 卢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2-35,共4页
公民参与是宪政秩序下民主价值的体现。公民参与能够在宪政治理中重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进而实现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间的平衡。因此 ,当前应积极探索多种有效途径以促进公民参与的发展。
关键词 宪政秩序 宪政治理 公民参与
下载PDF
中国依宪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特色 被引量:21
2
作者 姜明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6,共15页
中国的依宪治国和法治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宪政和法治,其特色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宪制、法治的统一,既强调宪制和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又强调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宪制和法治。其二,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保障... 中国的依宪治国和法治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宪政和法治,其特色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宪制、法治的统一,既强调宪制和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又强调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宪制和法治。其二,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保障人民政治权利,更强调保障人民社会经济权利。其三,突出对公权力的制约规范,既强调控制公权力,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强调激励公权力,充分发挥公权力治国理政,为民办事的积极作用。其四,特别强调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既强调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权利制约权力,也重视国家权力的相互分工、以权力制约权力。其五,特别强调正确处理国法与党规、硬法与软法的关系,既强调充分发挥作为硬法的国法的作用,也重视发挥党规和其他软法的作用。其六,特别强调正确处理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关系,既强调形式法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重视实质法治,追求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法治政府 宪制 法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未来长期执政之基——宪法共识下的依宪执政、依宪治国 被引量:14
3
作者 秦前红 《学术前沿》 2013年第15期37-43,共7页
宪法乃一国之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宪治国是新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改革、开放的现实必然。依宪治国的最基本意涵就是完整、严格地实施现行宪法,其意涵的合逻辑延伸就是赖以实施的宪法必须是一部优良的宪... 宪法乃一国之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宪治国是新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改革、开放的现实必然。依宪治国的最基本意涵就是完整、严格地实施现行宪法,其意涵的合逻辑延伸就是赖以实施的宪法必须是一部优良的宪法。依照宪法治国能制约权力专横,防止权力腐败,凝聚全民共识,坚定人民对法治发展的信心,给予人民关于未来的良好预期,为执政党提供最坚实的合法性基础。要实现依宪治国,当下最急需的是执政党依法执政、提高人大的地位、尊重司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 人大地位 司法规律
下载PDF
宪政价值与政府审计良治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谢志华 张庆龙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2,共6页
本文通过宪政价值与政府审计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完政视野中政府审计的良治问题,并运用完政价值的人民主权、民主、法治、分权与制衡、人权等观念重新阐释了政府审计权力的本质、设置模式、依法治审。
关键词 宪政 政府审计良治 权力制约
下载PDF
当事人宪法援引的实践考察与规范化路径
5
作者 魏健馨 田圣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司法裁判中的宪法援引可有效回应社会层面对宪法实施的功能需求,进一步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地把握宪法援引案例的总体分布情况。通过类型化梳理,当事人的宪法援引方式包括罗列式、关联式、说明式... 司法裁判中的宪法援引可有效回应社会层面对宪法实施的功能需求,进一步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地把握宪法援引案例的总体分布情况。通过类型化梳理,当事人的宪法援引方式包括罗列式、关联式、说明式和回应式,法院对不同援引方式的回应主要包括不予支持、纠正援引和认可援引。司法实践显示,对当事人的宪法援引有回应的必要,但法院的回应率相对较低。法院对当事人宪法援引的重视程度、规范化程度以及回应能力均需进一步提升。为此,应确立援引原则、明确回应情形、开展援引培训、制发指导性文件和案例,以推动宪法援引规范化发展,使其成为有迹可循的宪法实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裁判 宪法援引 宪法实施 宪法治理
下载PDF
基于宪政视角下的第二类疫苗监管机制的反思与重述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筱永 陈秉喆 《医学与社会》 2011年第10期72-74,共3页
近年来,我国各地疫苗安全事件不时发生,尤以第二类疫苗情况为甚。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不当管制、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工作不力等因素。基于宪政视角,第二类疫苗监管机制改革方向应秉持"宪政、善治"的新理念,建立、完善、落... 近年来,我国各地疫苗安全事件不时发生,尤以第二类疫苗情况为甚。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政不当管制、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工作不力等因素。基于宪政视角,第二类疫苗监管机制改革方向应秉持"宪政、善治"的新理念,建立、完善、落实相关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结构、运行方式,调适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求实现保障公民健康权这一监管工作新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类疫苗 监管机制 宪政 善治
下载PDF
古典德治的依宪治国功能有关“德法合治”论的补充性说明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陈 《中外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24,共19页
当代学者倾向于将传统中国的政治模式形容为“儒法国家”,即以儒家意识形态正当化法家化的国家体制。这种“德法合治”有效地降低了统治成本,实现了长治久安。然而,这种纯粹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解释却从侧面呼应了“中国古代专制论”,进... 当代学者倾向于将传统中国的政治模式形容为“儒法国家”,即以儒家意识形态正当化法家化的国家体制。这种“德法合治”有效地降低了统治成本,实现了长治久安。然而,这种纯粹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解释却从侧面呼应了“中国古代专制论”,进而使得从传统中发掘出“依宪治国”资源变得不再可能。事实上,在“德法合治”之外,儒家德治理念有其自主性,这一理念经由法家化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一种清流主义的政治文化与心态,其内容大致包括道统与政统的分离、反绩效主义的治理观以及反形式主义的法律传统。这样的文化与心态虽未能固化为制度性传统,但却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公权力尤其是主权性权力的作用,而这正可作为当代“依宪治国”事业的传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儒法国家 依宪治国 中国古代专制论
原文传递
特别行政区宪法解释提请权的法理依据与实践动因 被引量:4
8
作者 朱福惠 张晋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7,共11页
宪法与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实践证明,如果不能将宪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治理,基本法难以独自支撑。所以,特别行政区应从基本法治理向宪法和基本法治理转型。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实施,主要是宪法适用和宪法解释问题。宪... 宪法与基本法共同构成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实践证明,如果不能将宪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治理,基本法难以独自支撑。所以,特别行政区应从基本法治理向宪法和基本法治理转型。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实施,主要是宪法适用和宪法解释问题。宪法和法律均没有明确规定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在何种条件下有提请解释宪法的权力,立法法也没有对特别行政区国家机关的违宪审查要求权作出规定,实质上未能正确地对待特别行政区的宪法地位,不利于宪法在特别行政区的适用和解释,也不利于中央政府和特别行政区政府适用宪法实现特别行政区的治理。所以,特别行政区国家机关宪法解释提请权的运用虽然是宪法适用和宪法解释的程序性权力,但符合我国的宪法体制和宪法解释原理。通过宪法解释提请权的行使,可以解决特别行政区法制实践中的紧迫问题,从而维护"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治理 宪法解释 提请权 特别行政区
下载PDF
论公共管理的价值根源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敏江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5-29,共5页
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宪政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公民权和民主政治,核心价值理念是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和法治。公共管理不能再追随和传承传统公共行政以效率为核心的价值观,其价值根源需要从宪政所要求的人权、民... 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宪政的基本价值理念是公民权和民主政治,核心价值理念是限制和制约公共权力和法治。公共管理不能再追随和传承传统公共行政以效率为核心的价值观,其价值根源需要从宪政所要求的人权、民主、限权、法治的价值理念中去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 价值 宪政
下载PDF
普京时代俄罗斯经济转轨方向的调整:从宪政治理到威权治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兴龙 刘文革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111,共7页
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俄罗斯经济便陷入了困境,叶利钦时期的"休克疗法"更加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困境,不仅实现了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而且逐步恢复了其在世界经济的大国影... 从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俄罗斯经济便陷入了困境,叶利钦时期的"休克疗法"更加使俄罗斯经济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困境,不仅实现了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而且逐步恢复了其在世界经济的大国影响力。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大的反差?我们的观点认为正是普京的威权治国模式才使得俄罗斯经济重新崛起。中国和东亚一些国家威权治理的成功经验,反衬了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宪政治理的弊端与缺陷,从而得出在经济发展初期,必须保证国家的权威,即实行威权治理。而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必须适时由威权治理向宪政治理转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权治理 宪政治理 俄罗斯 经济转轨 威权主义 普京新政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宪法治理百年探索及省思
11
作者 夏新华 徐雯聪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0-18,共9页
中国共产党的宪法治理经历了从根据地局部执政时期的革命宪法,新中国成立初期移植苏联宪制模式及本土化探索,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的新局面。百年宪法治理历程曲折蹒跚,终坚定向前,经验值得弘扬。宪法治理模式的移植... 中国共产党的宪法治理经历了从根据地局部执政时期的革命宪法,新中国成立初期移植苏联宪制模式及本土化探索,到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的新局面。百年宪法治理历程曲折蹒跚,终坚定向前,经验值得弘扬。宪法治理模式的移植当慎重,宪法的权威应维护,加强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制创新,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文化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变迁 宪法治理 宪法文化 宪制创新
下载PDF
论先秦德治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明涛 王巍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98-103,共6页
宪政的实质就是限政。事实上,把先秦"德治"归入"人治"的范畴是一大历史冤案。通过对先秦德治理念的考察,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德治旨在限政,在先秦社会表现为限"王";二,"君权神授"、"以... 宪政的实质就是限政。事实上,把先秦"德治"归入"人治"的范畴是一大历史冤案。通过对先秦德治理念的考察,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德治旨在限政,在先秦社会表现为限"王";二,"君权神授"、"以德配天"、"德在民中"实现了民制约王的可能。在现代社会中,"以德治国"不仅不能少,而且还是民主宪政国家建设的必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德治 为政者 宪政 限政
下载PDF
城镇化与中国宪法角色的转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伊士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186,共6页
相对于社会变迁而言,宪法既是反应装置,又是推动装置。中国城镇化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宪法的保障,但同时城镇化也对宪法的传统角色形成了一定挑战。而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实现从传统宪法角色宪法统治到新型宪法角色宪法治理的转型。
关键词 宪法统治 宪法治理 城镇化
下载PDF
西方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分离性公投危机的宪法治理——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公投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伟 韩敬云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95-98,共17页
分离性公投本质上是对多民族国家领土与主权的破坏,加泰罗尼亚公投是旨在脱离西班牙独立建国的单方面分离性公投。西方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分离性公投危机的宪法治理,违宪性是其逻辑起点,宪法保障机制的运转体现其基本过程,目的在于解除危... 分离性公投本质上是对多民族国家领土与主权的破坏,加泰罗尼亚公投是旨在脱离西班牙独立建国的单方面分离性公投。西方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分离性公投危机的宪法治理,违宪性是其逻辑起点,宪法保障机制的运转体现其基本过程,目的在于解除危机、维护统一、捍卫主权。分离性公投危机宪法治理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完善的宪法与健全的宪法保障制度是实施治理的基本前提,较强的政府法理制约能力是保障治理的重要条件,竞争性多党制的消极作用是制约治理的直接原因,宪法认同的强弱是影响治理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国家建设 分离性公投 宪法治理 加泰罗尼亚
下载PDF
公共权力理性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15
作者 刘江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6-28,共3页
公共权力理性化是宪政治理的必然选择,这需要把公共权力的配置与运行纳入宪政体系之中,公共权力资源合理配置,还权于民,优化权力结构,推动宪政治理,重塑权力的公共属性。
关键词 公共权力理性化 权力优化配置 宪政治理
原文传递
重申学术自由的内在与外在界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姚荣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100,共12页
20世纪以来,宪法学界围绕学术自由是否受限制,受到何种限制的争论从未间断。学术自由的限制包括内外两方面。学术自由的内在界限是学术固有法则的表现,既要求学者个体作为研究者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时,遵守被承认的普遍规则;同时,它呼唤学... 20世纪以来,宪法学界围绕学术自由是否受限制,受到何种限制的争论从未间断。学术自由的限制包括内外两方面。学术自由的内在界限是学术固有法则的表现,既要求学者个体作为研究者从事学术研究活动时,遵守被承认的普遍规则;同时,它呼唤学者作为学术专业社群成员做出学术性决定时,尽可能地做到公允。学术自由的外在界限根植于基本权利的内在限制理论,即当学术自由与其他受宪法保障的法益相冲突时,须依据宪法的价值秩序标准,考量此价值体系的一致性,通过宪法解释来解决。当前,学术专业社群及其成员个体的不自律行为客观上为国家监督的介入提供了正当性,也滋生了国家法律秩序挤压大学自治秩序的风险。理想的状态是,在社会宪治的视野下,基于"学术法"的合作原则,型塑国家监督与学术自治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更好地保障学术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基本权利 内在界限 外在界限 社会宪治
下载PDF
论“宪制-治理”框架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合情合理安排 被引量:4
17
作者 祝捷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4,共8页
法治思维运用于台湾问题研究,推动建立以"法治"为核心的台湾研究新范式。两岸政治关系合情合理安排在法理上应具备合规范性和可接受性两项标准。而基于两岸各自宪制性规定对于"一中性"的确认以及两岸对于治理理念... 法治思维运用于台湾问题研究,推动建立以"法治"为核心的台湾研究新范式。两岸政治关系合情合理安排在法理上应具备合规范性和可接受性两项标准。而基于两岸各自宪制性规定对于"一中性"的确认以及两岸对于治理理念的认可,解决两岸政治关系合情合理安排的问题,可以借助"宪制-治理"框架,并将"一中宪制框架内两个平等的治理体系"作为现阶段的选项之一。"宪制-治理"框架的提出与运用,将推动两岸政治关系研究的法理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岸政治关系 合情合理 “宪制-治理”框架 法治思维
下载PDF
西方宪政的文化考察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义松 吴国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39-43,共5页
中国宪政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宪政理念的整体把握乏力,对于西方党政的历史及其意义缺乏足够了解和体悟。经过对作为范本的西方宪政进行文化的历史考察,可以认为,保障人权、限制国家权力、政治容纳性、自由、民主和法治,... 中国宪政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宪政理念的整体把握乏力,对于西方党政的历史及其意义缺乏足够了解和体悟。经过对作为范本的西方宪政进行文化的历史考察,可以认为,保障人权、限制国家权力、政治容纳性、自由、民主和法治,是西方宪政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历史品格。西方宪政的历史道路给我们的启示是:宪政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根植于不同文化土壤的宪政,可以具备不同的形式、价值内涵和国家政治形式;缺乏法治和权利文化资源的中国,需要寻找一个更高层次的价值,以统摄文化交融时代的宪政理论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宪政 文化考察 历史品格 中国意义
下载PDF
走向良治的政府审计宪政建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庆龙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91,共5页
走向良好治理是人类文明成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走向良好治理也应是政府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标志。基于宪政思维视角,本文阐释了政府审计的良治、政府审计良治的标准、政府审计良治的宪政基础以及政府审计的新价值观,并尝试性... 走向良好治理是人类文明成长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走向良好治理也应是政府审计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标志。基于宪政思维视角,本文阐释了政府审计的良治、政府审计良治的标准、政府审计良治的宪政基础以及政府审计的新价值观,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政府审计良治的宪政建构——公共服务治理导向审计。以期为政府审计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与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政府审计良治 公共服务治理导向审计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法思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鹏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7-100,共4页
作为当前民族法律制度核心部分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兼有调整国家与自治地方民族关系和国家与自治地方关系两方面的内容。从宪政理论的视角而言,一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宪政建设必须要与国家的宪政结构相匹配,受国家宪政体制的制约,不能逾越... 作为当前民族法律制度核心部分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兼有调整国家与自治地方民族关系和国家与自治地方关系两方面的内容。从宪政理论的视角而言,一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宪政建设必须要与国家的宪政结构相匹配,受国家宪政体制的制约,不能逾越国家宪政体制设定的边际。另一方面,其宪政设计的根本目标应当是在尊重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既能满足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又要做到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的和谐共存,以此满足多民族国家统一建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法 宪政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