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主席、元首制与宪法危机 被引量:10
1
作者 翟志勇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9-366,共18页
本文旨在探讨1949年以来国家元首制在中国宪法上的呈现方式与跌宕变迁,并借助韦伯的支配社会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政体类型学,解释新中国的宪法更迭与宪法危机。元首制问题在新中国宪法史上主要表现为国家主席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将卡里斯玛... 本文旨在探讨1949年以来国家元首制在中国宪法上的呈现方式与跌宕变迁,并借助韦伯的支配社会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政体类型学,解释新中国的宪法更迭与宪法危机。元首制问题在新中国宪法史上主要表现为国家主席问题,其核心是如何将卡里斯玛式的革命领袖转化为宪法体制上的国家元首,以及政体类型学上的法权安排。从1949年体制中的"委员会制下的主席身份"到"五四宪法"中的二元政体结构,制宪者试图将韦伯意义上的卡里斯玛和官僚制结合起来,但这一不稳定的结构使得卡里斯玛可以轻易地废除官僚体制,从而演变成"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中的卡里斯玛一元体制。在后卡里斯玛时代,国家元首制在"八二宪法"中经历了从分权制到"三位一体"的不成文宪法变迁,最终以宪法惯例的方式稳定下来。国家元首问题是贯穿历次宪法危机的主线,需要历史主义的梳理和规范主义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元首 国家主席 卡里斯玛 接班人 三位一体 宪法危机
原文传递
试论美国现实的宪政危机及困境——基于2016年以来政党政治演变的考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淑真 穆若曦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84,M0006,共13页
近年来,美国的政党政治已经从“论争式民主”转变为“敌对式民主”,政党极化、否决政治和民主衰败是美国政党政治演变层层递进的三部曲。政党极化所造成的极端对立在美国分权制衡宪政体制上叠加了第二层制衡,使美国政治运行陷入否决政... 近年来,美国的政党政治已经从“论争式民主”转变为“敌对式民主”,政党极化、否决政治和民主衰败是美国政党政治演变层层递进的三部曲。政党极化所造成的极端对立在美国分权制衡宪政体制上叠加了第二层制衡,使美国政治运行陷入否决政治的僵局。把政党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政党所属的议员据此进行的党派性投票,导致政治僵局的产生、制度空转的出现、国家治理效能的降低,美国公共政策缺乏延续性,从而使得政党间协商变得更加困难,难以产生对国家发展的“共识”,导致民主衰败。从政党和政党制度、选举政治、身份政治、枪支暴力等维度去分析政治衰败的实质,麦迪逊式制衡宪政体制与极端主义政党政治冲突是宪政危机的症结所在。改革宪政体制则面临着法律、政治和体制障碍,缺乏共识政治与包容性文化,造成政党政治改革和纠错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党 政治极化 否决政治 民主衰败 宪政危机
原文传递
建构与宪法相融的经济法——兼论政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薛克鹏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8,共10页
经济法兼顾私权和公益、市场和政府的特性决定了必然要打破已经固化的法律二元体系,否则将与公法和私法形成冲突,甚至出现违宪后果。无论是镀金时代和新政时期的美国,还是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这种冲突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对公民财产权利... 经济法兼顾私权和公益、市场和政府的特性决定了必然要打破已经固化的法律二元体系,否则将与公法和私法形成冲突,甚至出现违宪后果。无论是镀金时代和新政时期的美国,还是改革开放中的中国,这种冲突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对公民财产权利保护不力,缺乏公平保护公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制度,将计划经济体制宪法化以及税收权的宪法缺位等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经济法与宪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但经济法自始至终都是宪法价值观的追捧者,是宪法最忠实的跟随者和践行者。鉴于在个人与社会、权利与权力等基本关系方面的已有共识,中国经济法不仅能避免违宪,而且完全能与宪法相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宪法 合宪性危机 个人权利 社会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宪法危机与1919年南北和谈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淑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5,共5页
1919年议和前后南北政府混乱的宪法依据,以及双方各利益集团的不同考虑,凸显出南北议和的一个难点:宪法问题。也正因此导致第二次南北和谈缺乏一个能够统摄各方的中心,并使南北军阀在和谈前期达成的利益妥协不能实现,和谈最终陷于瘫痪。
关键词 《临时约法》 宪法危机 南北和谈
下载PDF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运动:宪法危机下的法律博弈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建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8,共11页
1929年"大萧条"后,美国国会在传统三权分立宪法体制中的轴心地位遭遇到了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行政权的强力挑战。政府信息公开运动是国会应对此次宪法危机的自救策略。这是20世纪美国政府信息公开运动兴起的根... 1929年"大萧条"后,美国国会在传统三权分立宪法体制中的轴心地位遭遇到了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行政权的强力挑战。政府信息公开运动是国会应对此次宪法危机的自救策略。这是20世纪美国政府信息公开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1966年《信息自由法》颁布后,美国上层社会围绕政府信息公开运动的发展方向展开了激烈的法律博弈。其中,国会发挥了正面的持续推进作用。由于人事制度的特殊原因,1973年"环保局诉明克案"以来,最高法院总体上持保守主义立场。在行政机关内部,情报机关坚决抵制政府信息公开运动,总统代表的联邦政府则呈现出表里不一的"两面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运动 宪法危机 《信息自由法》 法律博弈
原文传递
政治转型时期埃及的宪法危机及启示 被引量:4
6
作者 夏新华 丁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89,共9页
2011年1·25革命爆发,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下台,国家权力被移交给军方,埃及进入政治转型时期。短短的三年时间,埃及先后中止两部宪法,废弃两次宪法声明,举行三次宪法公投,推翻两位总统又选举出两位总统,埃及的宪制改革由变生乱入困... 2011年1·25革命爆发,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下台,国家权力被移交给军方,埃及进入政治转型时期。短短的三年时间,埃及先后中止两部宪法,废弃两次宪法声明,举行三次宪法公投,推翻两位总统又选举出两位总统,埃及的宪制改革由变生乱入困,矛盾丛生,宪法危机跌宕起伏。其要因在于埃及军方、穆兄会、世俗派等政治和宗教势力围绕着权力分配进行了一场尖锐的权力斗争,折射出埃及宪制发展曲折复杂的演进态势。其启示在于:西方宪政模式不可照搬,培育民族特色的本土宪法文化至关重要;公投民主的合法性与相对性并存,并非济世良方;埃及军方的威权统治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稳定,也破坏宪制秩序;教俗冲突需要理性对待,宗教势力须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进温和渐进式的改革当成为未来宪制发展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 宪法危机 变局 困局 启示
下载PDF
宪法危机理论:以美国内战与重建时期为例的阐释
7
作者 欧阳景根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4年第5期11-16,共6页
宪法危机的发生有两个条件 :第一 ,在根本性问题上 ,宪法条文具有强烈的容易引起宪法解释争端的模糊性 ;同时 ,这些模糊的宪法条文所规定的问题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又已经发展成为实际的、主要的政治问题。我通过对美国内战与重建时期的... 宪法危机的发生有两个条件 :第一 ,在根本性问题上 ,宪法条文具有强烈的容易引起宪法解释争端的模糊性 ;同时 ,这些模糊的宪法条文所规定的问题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又已经发展成为实际的、主要的政治问题。我通过对美国内战与重建时期的历史检视 ,发现在美国联邦宪法中存在着三个符合这些条件、并最终引发宪法危机的模糊点 :联邦制度和最高主权归属的问题、共和制度与奴隶制度的关系问题、公民身份与公民权利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也是美国内战与重建时期要着力解决并通过暴力手段得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危机理论 美国内战 联邦制度 共和制度 宪法
原文传递
从多主体认知理论看美国20世纪30年代“宪法危机”
8
作者 周剑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创新是对美国传统宪政体制的突破,它要求一次“宪法革命”。这些革旧布新是对政治权力和各种利益的再分配,利益和权力的重组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宪法危机”。在美国法治至上和程序至上的宪政体...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创新是对美国传统宪政体制的突破,它要求一次“宪法革命”。这些革旧布新是对政治权力和各种利益的再分配,利益和权力的重组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宪法危机”。在美国法治至上和程序至上的宪政体制下,以罗斯福总统为代表的行政、国会和最高法院及有第四权之称的美国新闻界在“宪法危机”之中为各自的权力和利益博弈。为解决危机,美国政府各方在宪政体制提供的“谈判”的机制下以“斗争促团结”,相互协商和妥协,为美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寻求“共识”,最后在宪政的轨道上化解了“宪法危机”,促成了“宪法革命”的实现,确立了美国现代宪政体制发展的方向,为美国找到了一条宪政体制下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危机 最高法院 法治至上
下载PDF
宪政危机初探
9
作者 李伯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3,共5页
宪政危机是宪政国家在宪政实践过程当中发生的、因宪政冲突或宪政纠纷而使宪政制度、宪法权力和宪政秩序面临严重威胁的紧急危险状态。宪政危机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危机,它是一种国家危机,因此,宪政危机不属于公共管理研究的范畴,而是属于... 宪政危机是宪政国家在宪政实践过程当中发生的、因宪政冲突或宪政纠纷而使宪政制度、宪法权力和宪政秩序面临严重威胁的紧急危险状态。宪政危机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危机,它是一种国家危机,因此,宪政危机不属于公共管理研究的范畴,而是属于宪法学研究的范畴。与一般的社会危机相比,宪政危机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政治冲突性、宪法相关性以及影响的全局性和社会情绪的对立性。宪政危机与政治危机、政变、紧急状态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管理研究 社会危机 实践过程 宪政国家 宪政制度 危险状态 宪政秩序 宪法权力 国家危机 法学研究 社会情绪 政治危机 紧急状态 冲突性 对立性 全局性 相关性 范畴 纠纷
下载PDF
埃及宪政危机的冷思考:游走在宪法变迁与政权更迭的边缘
10
作者 朱小姣 张小虎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1-76,共6页
当前,埃及经历了宪政危机,在宪法变迁与政权更迭中,各派系最缺乏的便是妥协气度和宽容精神,这是造成埃及局势持续动荡、政权多次更迭、宪法屡遭废止的主要原因。同时,埃及执政者也未能正确认知宪法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根本性作用。因此,... 当前,埃及经历了宪政危机,在宪法变迁与政权更迭中,各派系最缺乏的便是妥协气度和宽容精神,这是造成埃及局势持续动荡、政权多次更迭、宪法屡遭废止的主要原因。同时,埃及执政者也未能正确认知宪法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根本性作用。因此,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宽容、民主与妥协等精神,急需埃及这样深陷宪政危机泥潭的国家来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 宪政危机 民主协商 宽容主义
下载PDF
政治转型与国家治理之困——再论埃及宪政危机及其教训
11
作者 朱小姣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2011年以来,"阿拉伯之春"横扫北非,在政治转型与宪政变革中,突尼斯、埃及等国政权更迭、宪法废止。宪法与社会共识的缺失,导致这些建立在"卡里斯玛"型权威统治基础上的宗教国家爆发宪政危机。据此,树立宪法权威、... 2011年以来,"阿拉伯之春"横扫北非,在政治转型与宪政变革中,突尼斯、埃及等国政权更迭、宪法废止。宪法与社会共识的缺失,导致这些建立在"卡里斯玛"型权威统治基础上的宗教国家爆发宪政危机。据此,树立宪法权威、推进依法治国,是形成法治共识的前提基础,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埃及宪政危机留给转型国家的反思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转型 宪政危机 国家治理 卡里斯玛
下载PDF
美国政府治道变革的原因与进路探析
12
作者 张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美国政府宪政危机表现于政治体制结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权威与自由等多个方面,它的本质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对宪政制度造成的危险与其政治经济功能不足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合法性危机。西方法治社会的政治传统为解决这一危机提... 美国政府宪政危机表现于政治体制结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权威与自由等多个方面,它的本质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对宪政制度造成的危险与其政治经济功能不足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合法性危机。西方法治社会的政治传统为解决这一危机提供了强大的理论资源,通过追溯先贤的理论而提出的"民主制行政范式"因此成为克服宪法危机的合理进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权扩张 宪法危机 治道变革
下载PDF
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与美国的反应和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志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07年第10期45-48,共4页
1952年5月24日,李承晚未与"联合国军"司令部协商便以"反共"为由颁布军管法。美国驻韩使馆与联合国朝鲜统一和重建委员会要求韩国政府释放国会议员,倘若李氏固执己见,就由"联合国军"司令部采取包括接管韩... 1952年5月24日,李承晚未与"联合国军"司令部协商便以"反共"为由颁布军管法。美国驻韩使馆与联合国朝鲜统一和重建委员会要求韩国政府释放国会议员,倘若李氏固执己见,就由"联合国军"司令部采取包括接管韩国政府在内的必要行动。相反,美国国务院和"联合国军"司令部认为应尽量以军事干预以外的手段解决危机。结果,后一种看法占据上风,李如愿以偿。危机过后,李承晚越来越迷恋个人魅力型统治,韩军将他视为独裁者的代名词,在处理与美国的关系时李变得更加桀骜不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韩国 釜山宪政危机
原文传递
加拿大宪法困境的法裔族群核心价值观因子探析
14
作者 朱力 储水江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9-102,共4页
加拿大曾经数次遭遇宪法危机的困境。而在加拿大的历次宪法危机中,几乎都存在法裔民族主义情绪在推波助澜,其集中体现就是魁北克民族分裂问题。魁北克问题固然有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原因,民族价值冲突也是一项不可忽视... 加拿大曾经数次遭遇宪法危机的困境。而在加拿大的历次宪法危机中,几乎都存在法裔民族主义情绪在推波助澜,其集中体现就是魁北克民族分裂问题。魁北克问题固然有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原因,民族价值冲突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自信、重农、保守、虔诚、坚强和团结"构成了法裔族群迥异于加拿大其他族群的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宪法困境 法裔族群 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欧盟宪法危机及新现实主义的解释
15
作者 黄雨果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4-115,共2页
《欧盟宪法条约》在法国、荷兰相继被否决,引发了震动整个欧盟的宪法危机。究其原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是深层次的理论原因需要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来解释。
关键词 《欧盟宪法条约》 欧盟 宪法危机 新现实主义 法国 荷兰 国际关系 社会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