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3
1
作者 陈庆博 赵旭 +2 位作者 苗元芳 翟蕴凤 贾学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8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 目的分析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模式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致残率、病死率、预后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抢救持续时间、多科会诊等候时间、辅助检查等候时间、神经外科转运至手术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急救护理操作、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效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在重症颅脑创伤并意识障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转运效率、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患者致残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急诊救治一体化新模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0
2
作者 庄伟端 欧利民 +2 位作者 郑俊忠 吴育彬 郑璇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81-382,共2页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 :5 7例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单盲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2 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16 m l加入生理盐水 2 5 0 ml静滴 ,每日 1次 ,14日为 1个疗程。治疗组 2 ...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 :5 7例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患者单盲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2 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16 m l加入生理盐水 2 5 0 ml静滴 ,每日 1次 ,14日为 1个疗程。治疗组 2 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 30 ml加生理盐水 2 5 0 ml静滴 ,每日 1次 ,14日为 1个疗程。采用格拉斯哥庇斯布赫昏迷分度表 (G Pcs)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各个时点上的 G Pcs平均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意识障碍有催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醒脑静脉注射液 意识障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下载PDF
定量脑电图对重型颅脑创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清醒评估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燕伟 王向宇 谢成金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定量脑电图在重型颅脑创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重型颅脑创伤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41例,分成清醒组(19例)和未清醒组(22例),均于入院后2周行脑电图检查获取原始脑电图资料,采样后借助计算机软件... 目的 探讨定量脑电图在重型颅脑创伤后长期意识障碍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重型颅脑创伤意识障碍超过2周的患者41例,分成清醒组(19例)和未清醒组(22例),均于入院后2周行脑电图检查获取原始脑电图资料,采样后借助计算机软件行快速傅里叶转换进行功率谱分析,功率谱按频率分为δ(1.0~4.0 Hz)、θ(4.1~8.0 Hz)、α1(8.1~10.0 Hz)、α2(10.1~13 Hz)、β1(13.1~17.5 Hz)、β2(17.6~35.0 Hz)6个频带,计算出各个频带的绝对功率值及δ+θ/α+β值并以δ+θ/α+β值作为患者顸后评判指标,进行两个病例组之间的关系研究,以颅脑创伤后6个月患者是否清醒为标准.结果 清醒组的6+θ/α+β值((-x)±s)为5.432±3.277,未清醒组的δ+θ/α+β值((-x)±s)为8.724±5.641.清醒组和末清醒组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病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7(P=0.030).清醒患者的GCS评分和δ+θ/α+β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r=-0.622,P=0.004,两者呈负相关.结论 定量脑电图作为一种廉价、客观、快速的脑功能评价手段,可准确地反映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预后 定量脑电图
原文传递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罗先海 陈万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2小时、结束时的神志变化及血气分析。结果 32...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2小时、结束时的神志变化及血气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NPPV(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23例好转出院,9例患者疗效不佳行气管插管。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识障碍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肯定,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意识障碍 慢性阻塞性肺病 无创机械通气
下载PDF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全面无反应性量表评分与脑电双频指数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志强 王莹 于子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396-3399,共4页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预防VAP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与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预防VAP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进入ICU 12 h内进行GCS、FOUR评分,同时行24 h BIS监测,记录相关数值,采用国内标准或临床肺部感染积分(CPIS积分)诊断VAP,并追踪患者VAP发生情况。GCS、FOUR评分与BIS及VAP的相关性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GCS评分为(8.3±4.0)分,FOUR评分为(8.3±3.7)分,BIS为(69.7±17.6)。GCS、FOUR评分均与BI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1、0.821,P<0.01)。GCS评分与早发性VAP无直线相关关系(r_s=0.885,P>0.05);GCS评分与晚发性VAP呈高度负相关(r_s=-0.994,P<0.01)。FOUR评分与早发性VAP呈高度正相关(r=0.992,P<0.01);GCS评分与晚发性VAP呈高度负相关(r_s=-0.958,P<0.05)。结论与GCS评分相比,FOUR评分与BIS、VAP的相关性更高,推测FOUR评分更适合用于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和预测VAP的发生,且其具有使用简便、便于记忆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意识障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全面无反应性量表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促醒疗效 被引量:26
6
作者 沈龙彬 欧阳辉 +4 位作者 杨承佑 林珍萍 牟志伟 王红 陈卓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11-1417,共7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促醒疗效。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将我院康复科、神经外科56例重症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VS)/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促醒疗效。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将我院康复科、神经外科56例重症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VS)/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WS)意识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试验组按频率3Hz的rTMS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假r TMS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周5天,rTMS时间20min,共治疗20次。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量表评估,脑电图(EEG)、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患者能否从VS/UWS进入微弱意识状态(MCS)。结果:共55例患者完成试验。①治疗组GCS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②治疗组CRS-R的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③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或α波波幅增高(P<0.05);④上肢SSEP波间潜伏期缩短,出现N20波或波幅增高(P<0.05)。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有效帮助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患者从VS/UWS进入MCS,对重症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 促醒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兴泳 汪银洲 +2 位作者 张旭 雷惠新 江秀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7-83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89例,比较2组感染时间、部位、病原菌及病死率。结果感染组平均感染发生在住院后(3.7±1.6)d,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89例,比较2组感染时间、部位、病原菌及病死率。结果感染组平均感染发生在住院后(3.7±1.6)d,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63.6%),上呼吸道感染6例(18.2%),泌尿系统感染7例(21.2%)。感染组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其中意识障碍和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独立的预测危险因素(P<0.05,P<0.01)。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死亡23例,占18.9%,其中感染组死亡18例。剔除死亡因素后,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多于非感染组[(17.8±4.1)d vs(12.5±5.3)d,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交叉感染 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意识障碍
下载PDF
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和D-二聚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嵇朋 杨佳蕾 李小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脑梗死面积、是否合并意识障碍、是否合并高血... 目的研究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作为脑梗死组,根据脑梗死面积、是否合并意识障碍、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死亡分别进行分析。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血浆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2564.8±125.2)ng/L vs(124.6±52.1)ng/L,P=0.00;(375.9±121.2)ng/L vs(129.6±64.9)ng/L,P=0.01]。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合并意识障碍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死亡患者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显著高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168.5±412.9)ng/L vs(394.3±164.5)ng/L,(522.6±164.3)μg/L vs(146.8±46.9)μg/L]、无意识障碍患者[(5136.8±515.6)ng/L vs(649.2±109.7)ng/L,(649.2±109.7)μg/Lvs(155.9±56.9)μg/L]、无高血压患者[(4296.4±168.7)ng/L vs(302.9±132.2)ng/L,(565.3±104.6)μg/L vs(132.5±76.9)μg/L]及存活患者[(7649.5±542.6)ng/L vs(559.7±124.5)ng/L,(997.4±213.4)μg/L vs(206.9±104.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脑梗死 意识障碍 早期诊断
下载PDF
不同昏迷量表对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 被引量:22
9
作者 高岱全 宿英英 +4 位作者 张运周 王琳 高冉 赵经纬 李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620-625,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列日昏迷评分(GL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反应水平量表(RLS)5个昏迷量表,在预测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发病≤3d的卒中伴意识障碍患... 目的对比研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列日昏迷评分(GL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反应水平量表(RLS)5个昏迷量表,在预测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发病≤3d的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120例,于发病第3、5、7天,分别采用不同昏迷量表对其进行评估,评估者间的一致性检验采用加权Kappa检验,量表内容一致性采用Cronbachα检验;以发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为标准,判断5个量表预测预后的准确性,预后预测的辨别力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①评估者间一致性方面FOUR量表最好(Kappa值:0.647),其他依次是GCSP(0.628)、RLS(0.613)、GCS(0.554)和GLS(0.497)量表。②GCS、GLS、GCSP、FOUR量表的内容一致性均较好(RLS为单一项目,不进行此项分析),Cronbachα值分别为0.826、0.845、0.913和0.853。③各昏迷量表均对不良预后具有较好的辨别预测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FOUR(0.854)、GCS(0.844)、GLS(0.838)、GCSP(0.793)和RLS(0.775)。④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分界值为GCS≤6分、GCSP≤17分、GLS≤9分、FOUR评分≤8分、RLS≥6分。以昏迷量表分界值预测不良预后,FOUR、GCS、GLS、RLS、GCSP量表的准确率分别为82.3%、81.2%、79.4%、78.1%、76.5%。结论GCS和FOUR量表更适合用于对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估,前者为神经科医护人员所熟悉,而后者更容易培训和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意识障碍 预后 昏迷量表
下载PDF
重视多学科协作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10
作者 胡晓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7-211,共5页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常伴发意识障碍,神经外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内分泌学、心理学和哲学对意识障碍的定义有些差异,导致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评定与治疗更具复杂性。临床多学科协作能使评定更精准,有助于发现意识障...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常伴发意识障碍,神经外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内分泌学、心理学和哲学对意识障碍的定义有些差异,导致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评定与治疗更具复杂性。临床多学科协作能使评定更精准,有助于发现意识障碍患者残存的意识。sTBI患者病情危重、发展快,伴随不同的全身损伤和多系统的功能紊乱,导致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也存在差异,因此临床治疗中需要多学科参与。多学科协作可以降低sTBI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笔者探讨多学科协作在sTBI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价值,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意识障碍 多学科协作
原文传递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亚斌 冯海霞 +8 位作者 李姣 王红霞 乔小红 马中睿 陈宁 王彦臣 包爱强 韩丽媛 韦当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8年第7期589-593,共5页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MNST-V1.0)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开放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患者36例,其中4例...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系统(MNST-V1.0)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开放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患者36例,其中4例患者没有完成治疗,最后32例患者完成研究。患者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并同时给予tDCS联合MNST-V1.0进行促醒治疗(20 min/次,1次/d,6次/周,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JFK昏迷恢复量表和Four昏迷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2、4和8周GCS评分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1.56 ± 0.82)、(2.06 ± 1.01)和(3.11 ± 1.45)分比(1.00 ± 0.45)分,(2.23 ± 1.06)、(2.56 ± 1.08)和(3.02 ± 1.04)分比(1.00 ± 0.61)分,(2.79 ± 1.12)、(3.22 ± 1.33)和(4.44 ± 1.07)分比(1.00 ± 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 0.05)。治疗后2、4和8周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的听觉、视觉、运动、言语反应、交流和唤醒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2、4和8周Four昏迷评定量表评分的睁眼反应、运动反应和脑干反应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后呼吸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tDCS联合MNST-V1.0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具有促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电刺激疗法 康复 意识障碍
原文传递
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的相关因素和转归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滕雨明 金海强 +3 位作者 孙永安 刘媛媛 南丁 黄一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预测的价值,以及影响意识障碍程度的相关因素和转归。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评估研究数据库,对6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按照GCS评分分为... 目的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预测的价值,以及影响意识障碍程度的相关因素和转归。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评估研究数据库,对6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按照GCS评分分为无意识障碍组5745例(GCS>8分)和意识障碍组591例(GCS≤8分)。使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GCS预测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人口与社会学因素,以及院前急救特点、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亚型与意识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意识障碍组低教育程度(60.9%vs 46.7%,P=0.000)、利用救护车到院(62.1%vs 18.5%,P=0.000)、心房颤动(10.0%vs 4.8%,P=0.000)、出血性脑卒中(60.9%vs 20.8%,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组,有规律饮酒(19.3%vs 27.7%,P=0.000)、缺血性脑卒中(36.9%vs78.3%,P=0.000)比例明显低于无意识障碍组。GCS预测患者1年内死亡和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95%CI:0.804~0.858,P<0.01)和0.768(95%CI:0.748~0.787,P<0.01)。与无意识障碍组有关的因素有高水平教育、院前延误>6h、有规律饮酒、出血性脑卒中、到院交通方式(救护车)、心房颤动(P<0.01)。结论GCS可以提供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意识障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心房颤动 教育程度 预后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脑卒中并发意识障碍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曾志 何亮 杨雪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71,共5页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脑卒中并发意识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药物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于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就诊的104例老年脑卒中并发意识障碍患者,...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老年脑卒中并发意识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药物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于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就诊的104例老年脑卒中并发意识障碍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对照原则以1∶1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实施静注射液+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均为2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用药安全性,观察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8、MDA、SOD、NSE、NGF、BDNF水平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脑卒中并发意识障碍患者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疗效明显,促进意识状态改善,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联合用药提高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增强清除自由基能力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意识障碍 老年人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振兴 陈志永 刘爽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4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及单纯颅脑损伤患者784例的临床资料,统计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及总结其临床特点,并通过多因素Lo...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及单纯颅脑损伤患者784例的临床资料,统计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情况及总结其临床特点,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784例颅脑损伤患者中伤后并发低钠血症300例,发生率为38.27%,低钠血症发生时间为伤后1~42(6.16±1.04)d。300例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患者年龄17~53岁,其中≥40岁者199例(66.33%);损伤程度以中重度者居多[245例(81.67%)],合并脑水肿者167例(55.67%);临床表现以头痛加剧和(或)意识障碍加深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中重度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水肿是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发生率较高,发生时间多为伤后1个月左右,损伤程度常较严重,且合并脑水肿者较多,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加剧和(或)意识障碍加深;年龄≥40岁、中重度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水肿是颅脑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钠血症 并发症 头痛 意识障碍 影响因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水肿
下载PDF
菖蒲醒神汤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5
作者 沈杰 王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76-80,共5页
目的 观察菖蒲醒神汤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意识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 目的 观察菖蒲醒神汤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并意识障碍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菖蒲醒神汤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距离、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包括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红蛋白(Ngb)、髓鞘碱性蛋白(MBP)〕;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脑水肿体积及中线移位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中线移位距离短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的V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Vm快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RI小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BDNF、Ngb、M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Ngb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菖蒲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意识障碍 菖蒲醒神汤 脑蛋白水解物 治疗结果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飞 刘志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0期1965-1968,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9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患者8≤GCS评分〈15在急性发作期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9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患者8≤GCS评分〈15在急性发作期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后2h、d。、d2、ds的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氧合指数指标的变化情况。根据无创通气治疗前GCS评分分为两组,A组为(10≤GCS评分〈15),B组为(8分≤GCS评分〈10分),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创呼吸治疗39例AECOPD意识障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10)d,住ICU的时间为(9土5)d,APACHE-Ⅱ评分平均(15.4±2.2)分。上呼吸机2h后GCS评分较机械通气前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动脉血气指标的PaCO2值明显低于机械通气前(P〈0.01),治疗后pH高于机械通气前(P〈0.05)。对NIPPV治疗前GCS评分A组(10≤GCS评分〈15)同B组(8≤GCS评分〈10)相比,在APACHE-Ⅱ评分(P〈0.05)、pH值(P〈0.01)、PaCO: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IPPV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有效,临床上能减少AECOPD及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治疗 呼吸功能不全 治疗 高碳酸血 治疗 意识障碍 正压呼吸
下载PDF
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11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鹏 牛蕾 +5 位作者 刘松 郑雪平 刘学军 冯卫华 隋庆兰 徐文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8-323,共6页
目的探讨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 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MER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1例诊断为MER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成人4例... 目的探讨伴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轻度脑炎/脑病( mild encephalitis/encephalopathy with a 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MER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1例诊断为MER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成人4例,青少年及儿童7例,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1例MERS患者均有前驱感染史。脑炎/脑病症状表现为头痛伴嗜睡6例、意识模糊3例、癫痫2例、幻视2例、谵妄1例。11例患者症状均于2周内明显缓解。影像学检查11例均表现为孤立性胼胝体压部病变,其中9例表现为胼胝体压部中央部类圆形异常信号,2例为累及整个胼胝体压部的弧形异常信号;病灶于T2WI、弥散加权成像(DWU均呈高信号并伴表观弥散系数(ADC)明显减低;复查MRI病灶均于4周内消失。结论MERS起病前多有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幻视等神经系统症状。影像学上多表现为MRI上胼胝体压部类圆形或弧形病灶,DWI呈高信号伴ADC图降低。MERS预后良好。部分患者MRI上病灶的出现可滞后于脑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意识障碍 癫痫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肺炎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洁 程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肺炎患者171例和无肺炎患者159例。结果高龄(OR=2.586)、吸烟史(OR=2.353)、慢性心力衰竭(OR=2.062)、意识障碍(OR=...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其中肺炎患者171例和无肺炎患者159例。结果高龄(OR=2.586)、吸烟史(OR=2.353)、慢性心力衰竭(OR=2.062)、意识障碍(OR=2.319)、鼻饲(OR=4.708)、完全卧床(OR=2.471)及低白蛋白血症(OR=2.388)是脑卒中后遗症期肺炎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OR=0.34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期肺炎发病率高,危险因素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肺炎 危险因素 发病率 吸烟 心力衰竭 意识障碍 后遗症期
下载PDF
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蓉美 隋东江 +2 位作者 李凤芝 刘莹 李海燕 《空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55-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 uctive pulmonar 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 uctive pulmonar 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43例,均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德国万曼多功能无创呼吸机(VENTImotion)进行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43例老年患者均成功接受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 h后,p H值和Pa CO2均改善(P<0.05),治疗12 h后意识状态好转,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增高(P<0.01),心率及呼吸频率下降,Pa O2升高(P<0.05),治疗48 h后意识状态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救治老年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伴有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意识障碍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谢瑛 何院娟 +2 位作者 陈滟 蒋燕 胡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8期5375-5379,共5页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苏醒机制。方法 3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以探索其可能的促苏醒机制。方法 30例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给予常规促醒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BAEP)及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SEP)检查,同时行经颅多普勒脑血管超声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行Glasgow昏迷评分(GCS)及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GCS评分及CRS-R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治疗组脑电图慢波减少,出现α节律或α波波幅增高(P<0.05),上肢SSEP波间潜伏期缩短,出现N20波或波幅增高(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BAEP及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未显示有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 rTMS能改善脑电生理活动,对意识障碍患者有一定的促苏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血流速度 电生理学 意识障碍 脑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